第一篇:##区保障性住房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演练致辞
##区保障性住房高层建筑灭火救援
联合实战演练讲话参考
(2012年2月21日)
尊敬的##总队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了##区保障性住房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联合实战演练,市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一行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人民政府向出席灭火演练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加演练的特勤支队全体指战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演练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慰问!对此次演练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保障性住房是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限定租金的住房,是党和国家为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居住条件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落实保障性住房消防安全等各项工作,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已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479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高层建筑28幢46万平方米,建成房屋3650套,可居住约9000余人;在建高层建筑204幢306万平方米,将建成房屋3.2万余套,可居住约8万人。2012年又将新开工高层建筑91幢137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4万套,可居住约3.6万人。其它高层商业住宅已开发建设约80幢120万平方
― 1 ― 米,可居住约3.2万人。
针对我区高层建筑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高层建筑发展迅猛的态势,开展经常性的多部门联动灭火救援疏散演练,既是适应日益复杂的灭火救援现场的需要,也是提升公安消防专业队伍攻坚克难能力、提高多部门、多种队伍联合作战综合救援能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灭火救援力量体系的需要。在此,希望广大消防官兵、广大干部群众以本次演练为契机,组织开展寓教于乐、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高层建筑消防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进场所。要狠抓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排查,落实工作督查、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措施,加快消除火灾隐患。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不断加强和创新消防管理,加快消防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为维护全区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我宣布:##区保障性住房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联合实战演练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2 ―
第二篇: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应急预案
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应急预案为建立健全深圳市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机制,提高消防队伍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能力,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做好有效处置我市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充分准备,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轻火灾造成的社会影响,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圳市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和《深圳市公安局关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消防保障预案》,结合我市消防队伍的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高层民用建筑是指10层和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住宅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是指2层及2层以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厂房或库房。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各类高层建筑,发生重、特大火灾,扑救难度较大,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易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情况。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原则。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火灾事故,必须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灭火救援行动,保证灭火救援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
(二)加强第一出动原则。扑救高层建筑的火灾应调集足够的消防警力,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和抢救人命,从而把握火场的主动权。同时更要加强举高消防车和专勤消防车的调集,以充分发挥装备的优势,提高灭火救援效能。
(三)坚持“救人第一”原则。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积极抢救人命为首要任务。正确处理救人和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应与灭火同步实施,即采用水枪射流扑灭被困人员周围及疏散通道上的火势,驱散烟雾,打通救人疏散通道。
(四)坚持“以固为主,固移结合”原则。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充分利用固定灭火设施,立足自救,适应立体作战,加强第一出动,坚持“以固定灭火设施为主,固定灭火设施和移动消防装备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疏散抢救人员、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五)协同作战、统一行动原则。整个灭火救援现场一盘棋,各种参战力量都要根据指挥部的指令,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工统一行动,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三、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适时成立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部
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领导下,根据灾情和现场灭火救援的需要,适时成立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部,负责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指示、命令,及时向上级汇报现场情况;统一指挥灭火救援警力,协调社会各参战力量;决策有关灭火救援行动中的重大事项;调拨各种灭火救援保障物资和交通工具;发布现场信息;维护灾情发生地区的社会秩序;协调有关善后工作。其办公地点设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总指挥:市公安局分管消防工作的局领导
副总指挥:指挥部领导、消防支队领导
成员单位:指挥部、消防支队、交警支队、刑警支队、属地公安分局、装备财务处、科技通信处等相关参与部门以及安监、医疗、供水、供电、燃气、建筑、气象等参战的市属、区属政府单位。
(二)及时成立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
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汇报现场情况,提出对策和行动方案,听取指示,指挥现场力量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现场指挥员: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值班指挥长;
成员: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值班指挥助理;消防支队各参战大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值班指挥长;消防支队各参战大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值班指挥助理及参战各中队值班指挥员;市公安局现场各参战部门领导;现场各参战政府部门、社会力量领导;受灾单位相关技术、管理人员;
现场指挥部下设十个工作组:
1、灭火救援行动组:由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值班指挥助理(战训科值班人员),各参战大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组值班指挥长及负责战训值班指挥助理,参战中队指挥员组成。负责组织指挥消防力量,积极疏散、营救被困人员,抢救财产,控制、扑救火灾。
2、后勤保障组:由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值班指挥助理(装备科及行政科值班人员)、各大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组相关指挥助理及黄贝岭特勤大队修理中队人员组成。负责做好支队参战救援力量的饮食、饮用水等保障工作;保证灭火救援行动所需器材装备、油料、1灭火剂和特种器材配件等消耗品的供应;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对现场车辆、装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车辆、装备故障损坏而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必要时,市公安局装备财务处,市物资部门统一调拨灭火救援所需的物资。
3、通信联络组:由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值班指挥助理(指挥科及科技办值班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保证指挥体系和现场通信联络畅通;事故现场有线、无线通信及与各级组织之间信息的传递;现场信息的记录;必要时,可由相关技术部门进行现场通信组网,增强火灾现场通信频率覆盖的强度。
4、灭火救援专家组:由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专家组成员;防火、建审有关技术人员,受灾建筑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建筑、气象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解决灭火救援中的技术性问题,对灭火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意见或建议。
5、政工宣传组:由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值班指挥助理(政秘处政工监察科、防火处宣传科值班人员)及参战大、中队政委、教导员组成。负责深入灭火救援的第一线,开展政治工作,鼓舞士气,收集好人好事,起草新闻报道稿,进行火场摄像及现场的督察工作。
6、医疗救护组:由现场医疗单位人员组成。负责做好现场救治和伤病员转运。
7、工程抢险组:由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建审处联络员、各大队技术人员,受灾建筑相关技术人员和现场供水、供气、供电等单位人员组成。负责建筑内固定消防设施的充分利用;根据现场指挥部的命令,加强对事故区域的供水;截断现场区域内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输送,限制用火用电等。
8、现场控制警戒组:由属地公安分局人员(或地铁治安大队人员)组成。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协助组织人员进行疏散;根据现场指挥部划定的警戒范围对现场外围进行警戒;保护灭火救援物资和现场重要物资的安全,防止不法份子乘火打劫。高层建筑内部受火势威胁的人员疏散和内部的警戒由 消防支队负责。
9、交通管制组:由交警支队人员组成。负责对事故现场的警戒区、控制区进行交通管制,并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灭火救援等车辆顺利进出事故现场;
10、火灾调查组:由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值班指挥助理(防火处值班人员)、辖区大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组值班指挥助理(防火科或其他值班人员)和刑警支队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火灾现场进行勘查,固定现场证据,调查火灾原因,确认火灾责任。刑警支队负责执行调查取证、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任务。
四、力量调集
市公安局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火灾事故报警后,迅速按类型级别分类处置,采取就近原则,调集6 —12台消防车到场。同时,通知辖区大队全勤指挥组到场,必要时调集特勤大队、邻近大、中队作为为增援力量,辖区大队全勤指挥组指挥长,应不间断地向消防指挥中心反馈现场情况,消防指挥中心可根据现场情况及现场指挥长的请求,调集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及通知医疗救护、建筑、供水、供电、燃气等有关部门到场协助。同时,向其他支队领导及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告情况,请求调集相关警种协助灭火救援。
五、灭火战术及处置措施
(一)灭火战术要点
1、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和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
2、确定进攻起点层。进攻起点层一般选择在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进攻起点层既是进攻起点,又是前沿指挥所,还是人员、器材的集结处。
3、内攻为主,内外夹攻,上下合击,堵截火势。首先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实施内攻;其次用消防车载水炮、举高消防车等出水,堵截控制从外部窗户、阳台窜出的火焰及飞火。力量部署顺序是先着火层,其次着火层上层,后是着火层下层。力量部署数量应是着火层大于着火层上层,着火层上层大于着火层下层。水枪阵地要依托防火、防烟分区,且靠近火点或各种竖向管井的开口部位。
(二)灭火救援措施
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灭火救援行动组指挥到场的灭火警力采取的处置措施为:
1、组织火情侦察
第一到场的消防中队要迅速组织火情侦察,及时反馈情况;现场指挥部成立后,火情侦察由消防支队、大队、中队各级侦察小组分别组织,确保在火灾扑救的各阶段,前线第一手信息的及时传递,为调整灭火作战行动提供依据。具体方法有:
(1)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迅速了解起火的楼层、被困人员情况;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物品;起火建筑职工的初战情况。
(2)辖区消防大、中队到场后迅速占领着火建筑的消防控制中心,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了解: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信号和安全疏散指令情况;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的运作情况;非消防用电是否切断及消防电源和消防电梯的运行情况;燃气管道关闭情况;消防控制中心对建筑消防设施联动控制的情况;通过屏幕显示,明确起火部位、火灾范围、火灾发展蔓延趋势、人员受烟和火势威胁程度,并根据救人、灭火的需要,指导消防控制中心人员发出相关指令。
(3)组织内部侦察。消防员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和通迅、照明器材深入建筑内部进行侦察,了解:被困人员数量、位置和疏散路线、方
式;燃烧的物质、范围、火势蔓延的方向及进攻路线和堵截阵地设置的位置;消防给水系统是否正常运转。
2、组织疏散和抢救人员
(1)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组织引导被困人员有秩序的疏散,防止惊慌、拥挤和跳楼;
(2)疏散和抢救人员的基本顺序。首先是着火层,其次是着火层上层,尔后是着火层下层。在力量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同时进行。
(3)疏散和抢救人员的途径。从疏散通道(走廊)、出口,经消防电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或室外疏散楼梯,直接下到地面建筑外、进入避难层(间)或起火层的下一层。同时利用云梯消防车、缓降器、其他救生器材(救生网、袋、气垫、绳索)等救人。
3、充分利用消防设施登高进攻
(1)内部进攻。利用楼梯(防烟、封闭)、消防电梯进攻;
(2)外部进攻。利用登高装备进攻(室外楼梯、建筑平台、举高消防车、消防梯等)
(3)内外结合进攻。
4、利用高层建筑固定给水系统进行火场供水。
(1)利用消防水箱供水;
(2)利用建筑物内部消防水泵向竖管供水;
(3)利用水泵结合器向室内管网补充供水;
(4)利用登高装置供水;
(5)消防车直接供水。当室内固定给水设施以及水泵结合器不能满足火场供水的需求时,可通过消防车或消防水泵直接耦合串联,沿楼层垂直铺设水带供水。
5、火场排烟利用机械排烟系统(均为固定防、排烟系统)排烟,排烟塔、排烟竖井、排烟窗、自然排烟口排烟以及喷雾水、高倍数泡沫、移动排烟装备和破拆排烟等。
六、处置工作保障
(一)警力保障
处置高层建筑火灾应加强辖区大、中队第一出动力量,消防特勤大队和邻近大、中队为增援力量。在值班警力无法满足灭火救援需要时,消防支队召回副班、休班警力,保证投入灭火救援力量的补充和轮换。
(二)装备保障
消防支队应加强对举高、专勤消防车和特种装备器材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随时拉得出,用得上。现场维修技术人员要及时排除装备使用中的故障。
消防支队加强灭火救援耗材和灭火剂的日常储备。适时启动物资紧急调拨机制,向消防部门战备仓库、生产厂家和消防设备公司,市公安局装财处、市物资部门申请调拨。
(三)后勤保障
做好一线灭火救援人员饮水、饮食和休息轮换等保障。
(四)通信保障
消防支队指挥处指挥科、科技办日常加强对讲机基地点台和手持对讲机进行检查、维护,保障对讲机的通讯联络畅通。争取在基层消防中队配备一定数量的插孔电话;战时确保灭火作战指挥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市局应急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之间通信联络保障由科通处负责。
(五)技术保障
消防支队防火、建审技术人员,受灾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市建筑、气象、供水、供电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为现场指挥部的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六)训练保障
消防支队加强对全市高层建筑的“六熟悉”工作,完善各重点高层建筑灭火作战预案的制定;加强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理论和高层建筑内消防系统的学习;加强对车辆装备、特种器材的熟悉使用;加强针对高层建筑灭火战术、战法的演练。
七、灭火行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所有参战人员应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工,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战斗。
(二)进入消防控制室,应向值班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情况,由他们操作设备。
(三)登高和疏散、抢救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消防楼梯。组织疏散和抢救人员时应注意选好疏散出口和通道,搞好人员分流。
(四)开通广播系统时,应先通知着火楼层和受烟、火威胁的上层人员,以免整个大厦人员惊慌,造成拥挤,影响疏散。
(五)使用水泵结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时,一定要搞清该水泵结合器的供给范围,防止误接。并使消防车水泵出水口压力与固定消防设施出口压力基本匹配。在水泵结合器发生故障时,可使用底层室内消火栓向竖管供水。
(六)在进行排烟前,要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在烟雾流经部位和出口应相应做好射水准备;对密闭房间排烟时,应逐渐开启排烟口,并用喷雾或开花水枪掩护,防止发生爆燃。
(七)防止玻璃幕墙在火焰、高温和水冲击的作用下爆裂,溅落伤人。
附
商务大厦灭火救援应急预案楼宇火灾打下基础,特定此预案。
一、中央商务大厦的基本情况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楼宇不断增多,为了加强消防队伍对高层楼宇火灾的处置能力及协同作战能力,为今后处置高层
1、中央商务大厦是一座综合性的办公大楼,大厦坐落在福华路与民田路交汇处,楼高99·8米,共25层,大厦的东面是民田路,西面是市政休闲公园,南面是福华路,北面是灯笼街,距最近的福田消防中队约4公里。
2、大厦建筑结构是由1—5层裙楼及6—25层塔楼组成,整座大厦占地面积:47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766.98平方米,其中1—5层,每层约3300平方米、6—29层为塔楼部分,每层面积为2000平方米。
3、大厦设有比较完善的消防系统,每层楼安装了烟感和自动喷淋,设有3个室内消火栓分别在电梯室1个,楼梯间走廊2个,并配有2盘65㎜口径麻质水带和一支19㎜口径的水枪,塔楼设有两个疏散楼梯和两部送风和排烟系统,每层楼还设有紧急事故广播,大厦消防安装了供水系统,设有4台消防水泵,周边有的有5个室外消火栓,分别在大厦地东南西北各一个,大厦的东南角设有消防接合器2个、南面设有2个喷淋接合器,大厦共有保安员25个,工作人员646人。
二、情况假设
假设中央商务大厦11楼南面(面积320平方米),该层现空置,因装修使用天那水不慎引起火灾,火势迅速蔓延,第一出动福田消防中队到场时,11层已形成大面积火灾,火势迅速通过窗口,楼梯间,电梯井向上蔓延,着火层以上烟雾弥漫,有200人来不及撤离被烟火围困,其中12层西南角有1女2男,东南角有2女1男,西面有5女2男,东面、北面各有5人被烟火熏晕待救,13层有30人,14层有20人,15层有15人,16层10人,分别被烟火围困,无法从安全出口逃生,站在窗口呼救和用床单、毛巾等物品向消防员发出求救信号,这些人员惊慌失措,有的站在窗台高喊救命,有的用床单结成一条长带,捆在窗口边,正欲通过长带向下逃生,50人被逼撤离到天台,整座大厦发出一片凄惨的呼救声,情况十分危急。如不能及时抢救和疏散出被困人员,有效地控制火势,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离的政治影响。
三、火灾扑救措施和参战单位任务
根据起火层的燃烧面积和被困人数,以及大厦周围道路水源情况,消防指挥中心接警后,共调出15台消防战斗车,100套空气呼吸气,85名指战员参战,其中福田大队福田消防中队3台车(1台曲臂云梯车、1台多功能抢险车、1台水缺罐车),福田大队上步中队3台车(1台直臂云梯车、2台水罐车),福田大队梅林中队3台车(1台直臂云梯车、1台水罐车、1台多功能枪险车),特勤大队一、二中队3台车(1台烟雾车、1台多功能枪险车、1台水罐车),罗湖大队罗湖中队3台车(1台曲臂云梯车、2台水罐车),福田消防大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组(当火灾现场力量不能控制局面时,由辖区大队全勤指挥部(组)将火灾升为三级;消防指挥中心可根据辖区大队全勤指挥组值班指挥长的意志,通知支队全勤指挥部到场指挥);福田交通大队派出6名干警封闭有关道路,指挥疏散车辆,福田分局派出10名干警维护“火场”秩序,福田区派出2台救护车10名医务人员到场抢救伤者,中央商务大厦派出25名保安员(即义务消防员)负责扑救初起火灾和疏散被困人员。在火灾扑救过程中,主要采取“先控制,后消灭,救人与灭火同时进行”的战术原则,“上堵下防,逐层疏散”的灭火方法。具体任务分工如下:
第一:中央商务大厦义务消防队自救。
1、假设2009年5月20日上午10时分,中央商务大厦11层因装修使用天那水慎引起火灾。装修工人利用灭火器材扑救无效,随即向消防控制室报警。
2、消防控制室在接到报警的同时,自动报警系统也发出了着火部位的信号,控制室值班立即119报警电话向消防指挥中心报警同时向单位主要领导和大厦保卫科报告,随即开启防排烟系统和事故紧急广播,通知各层工作人员紧急疏散(12层以上向天台,11层以下向地下疏散),并做好开启消防水泵的准备。
3、义务消防队接到报告后,迅速赶到大厦南面门口集合,接受保卫科长下达的任务后,迅速进入大厦灭火和疏散人员,其分工是:8人登上11层,利用消火栓,出4支水枪(东面2支,西面2支),扑救火灾,4人负责11层以下62名大厦工作人员的疏散,每层一人,逐层疏散,7人负责12层10名“被困人员”的疏散后,2人包扎被疏散的轻伤员,2人协助公安消防队疏散11层以上的“被困人员”,2人负责疏导停放在消防通道上的车辆。
4、组织一百从人扮演被困人员,其中有50人扮演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伤员,其被困人员的位置是:12层西南角有1女2男,东南角有2女1男,西面有5女2男,东面、北面各有5人被烟火熏晕待救,有两人已经晕迷,13层有30人,14层有20人,16层有15人,16层有10人分别被浓烟围困,无法从疏导通道逃生,50人在天台避难。
第二:消防部门到场处置
1、深圳市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出福田大队福田消防中队3台车、梅林中队3台车,上步中队3台车,特勤大队一、二中队3台车,罗湖大队罗湖中队3台车前往增援,同时,通知支队全勤指挥部到场,支队全勤指挥部没到场之前,由辖区大队全勤指挥组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并通报其他支队领导,及向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告,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通知福田交通大队派出6台交警封闭火场附近道路,疏散车辆;福田分局派出10名干警维护“火场”秩序,福田区医院派出2台救护车,10名医务人员到场抢救伤员。
2、福田大队福田消防中队到场后,11层物质已全部着火燃烧,火苗窜出窗外向上层蔓延,整座大厦被浓烟笼罩,被困大厦的人员惊慌失措。场面一片混乱,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福田中队的主要任务是抢救人命和控制火热向上蔓延,采取“救人先于灭火,控制火势与救人相结合”的原则,指挥员命令1号曲臂云梯车停在大厦南面大门福华一路旁,升梯向室外射水进功火势,阻止火势向上层蔓延;2号水罐车停在X1消防栓处,司机利用吸水管引水上车,班长带领一号员铺设两条干线向大厦东面的接合器供水,二、三号员铺设两条干线向大厦南面的1号曲臂云梯车供水,然后配戴空气呼吸气登上11层利用室内消火栓出2支水枪,1支向东南面火点进攻,一支水枪向西南面进攻;3号多功能车停在大厦东面民田路上,班长带领3名号员戴上防毒面具,负责疏散12层的25名“被困人员”。
3、福田大队梅林消防中队到场后,指挥员命令云梯车停在大厦西南面福华一路,升梯至12搂,疏散大厦西南角的3名“被困人员”;梅林一号水罐车停在福华一路X2号消火栓处,司机利用吸水管引水上车,班长带领3名号员铺设两条干线向云梯车供火后,配戴空气呼吸气登上11层,利用室内消火栓出2支水枪,1支从中部向南面火点进攻,一支从西南面向火点进攻;梅林多功能车停在福华一路X2号消火栓的西面,班长带领3名号员到12层,协助福田中队疏散该层的25名“被困人员”。
4、福田大队上步消防中队到场后,指挥员命令云梯车停在大厦东南面福华一路旁,升梯至12搂,疏散大厦东南角的3名“被困人员”,然后出水对大厦进行冷却灭火,防止火势向上、下蔓延;上步一号水罐车停在民田路路X3号消火栓处,司机利用吸水管引水上车,班长带领3名号员铺设两条干线向云梯车供火后,配戴空气呼吸气登上13层,负责把13层以上搂层的 “被困人员”和疏散到天棚50名“被困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上步二号水罐车停在民田路路X3号消火栓处作为机动车,班长带领3名号员,配戴空气呼吸气登上13层,负责把12层以上的 “被困人员”和疏散到天棚50名“被困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5、特勤大队一、二中队到场后,指挥员命令一号烟雾车停在大厦南面福华一路旁,为灭火组、疏散组的指战员提供空气呼吸器;二号多功能车停在大厦东面民田路上,班长带领3名号员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排烟器材到11层进行火场排烟;三号水罐车停在民田路路X3号消火栓处作为机动车,班长带领3名号员,配戴空气呼吸器,负责把11层以下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
6、罗湖大队罗湖中队到场后,指挥员命令云梯车停在大厦西面的停车场处,升梯至12层,首先抢救出该层西面的5女2男重伤者,然后出水对大厦西南角进行冷却灭火,防止火势向上、下蔓延;一号水罐车停在X4消火栓处,司机利用吸水管引水上车,班长带领3名号员铺设两条干线向云梯车供火后,配戴空气呼吸气登上12层,利用室内消火栓在东西两端各出1支水枪,堵截火势向上蔓延;二号水罐车停在大厦西面福华一路旁,班长带领3名号员配戴空气呼吸器登上10层、11层,利用室内消火栓在11层的东南面出1支水枪向火点进攻及在10层的南面出1支水枪,防止火势向下蔓延。
第三:其他部门到场后的任务
1、福田交通大队6名交警负责封闭民田路与深南路交叉处,福华一路与新洲路交叉处(见附图),指挥疏导车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演习车辆的畅通。
2、福田分局10名干警到场后,迅速在火场周围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线内,维护秩序,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
3、福田区医院2台救护车10名医务人员在彩田路待命,负责接送伤者,对抢救出来的伤者进行现场救护和包扎,视伤者情况,送医院治疗。
第三篇: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
【点睛1】材料1从我国的住房改革历程入手,给出了我国政府发展和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原因--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齐骥2011年3月9日在人大会议记者会上说,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如果商品住房按照去年的规模来向市场提供的话,今年我们国家会头一次在住房供应方面,保障类的住房超过市场类住房的总量。
去年全国销售商品住房9.3亿平方米,算下来大约900万套,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比去年全年商品房供应总量多100万套。保障房建设总量首次超过商品房意义重大,也是中国住房市场一个标志性变化和里程碑式事件。
始于1998年的住房货币化改革,使得城市百姓由过去福利分房转变为到商品房市场购房。这极大地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和企业负担,也缓解了由房源少、需求多导致住房分配不公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然而,这种改革忽略的一个基本情况是,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住房需求与土地、房屋供应出现了巨大矛盾,造成住房价格直线上涨。住房价格上涨使得投机投资资本看到了其中的趋利空间,一窝蜂式进入住房市场炒作投机,使得住房价格出现一轮又一轮的恶性、畸形上涨,最终造成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住房保障问题在城市凸现出来,而且矛盾越来越尖锐。
反思住房改革,主要是缺了一条腿:少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住房保障制度。我国政府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这几年不断探索保障性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和建设保障性住房。特别是从去年开始,通过落实地方政府责任,确立了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今年又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未来五年达到3600万套。我国住房市场、住房体制里的短腿正在加速接上。
【点睛2】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性住房的一种,材料2给出了W市创新经济适用房改革的方式--复杂问题简单化,实物分配货币化。
2.W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房价也出现了快速上涨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广大低收入困难群众顺利买上房子,成为W市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该市X市长说,现行的经济适用房采取的是实物分配形式,虽然也能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但在分配过程中暗箱操作、冒名顶替等现象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W市从2009年开始探索推行经济适用房货币直接补贴新模式,对符合经济适用房保障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由供应经济适用房改为给予适当货币补贴,力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实物分配货币化”。
在补贴对象上,W市规定必须为具有W市城区常住户口,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无房住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平方米的城区居民。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可凭相关证明到W市房改办递交申请,在通过审查后即可成为补贴候选对象。
在补贴标准上,W市有关部门初步确定经济适用房出售价格与商品房均价的差距在每平方米300元左右,据此确定2009年每户补贴标准为3万元,以后还将根据物价上涨指数每年更新一次补贴标准。
为确保补贴过程的公正公开,W市规定成为直补对象需经过三次公示。在申请人递交申请后,W市房改办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在申请人所在单位或居住区进行一榜公示。一榜公示没有问题后,还需在W市政务大厅进行二榜公示。通过二榜公示后,采取摇号的办法产生补贴对象候选人,最后还需在当地媒体上进行三榜公示,如无问题才能正式成为直补对象。
在补贴方式上,为避免补贴对象将资金用于他处,W市规定补贴资金不发放给购房者本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成为直补对象后,可到商品房市场自由选房,在和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后,凭合同到市房改办开具补贴证明,然后到开发商处凭证明核减相应现金后补足余款买房,核减的补贴资金由市房改办与开发商结清。
为了解决补贴资金的来源问题,W市决定每年从土地收益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补贴。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2009年W市拿出3000多万元,按照每户3万元的标准,共为1116户困难家庭发放了经济适用房补贴。
据该市城建局C局长说,经济适用房直补模式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过去实物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过去由于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本低,导致出售价格也比商品房低,成为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作为主管部门领导,在分配经济适用房时往往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说情和要房压力。现在改为货币补贴,冒领补贴资金是性质十分严重的问题,一些想暗箱操作的人慑于党纪国法不敢染指,有效保证了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公正性。
X市长认为,采取货币直补政策的一大好处是方便了中低收入群众。过去由于成本控制等原因,经济适用房有不少建在比较偏僻的地带,困难群众买了房以后往往面临生活不便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群众由于工作地点的原因,买房后经常出现“东城上班,西城居住”的情形。实行货币直补后,群众可根据自己需要自由就近选房,避免了生活不便、来回奔波等困难。
【点睛3】材料3介绍的是保障性住房的另外一种: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扩大了申请范围,将外来人口纳入了保障范围,弥补了其他形式保障性住房的局限性,而且该形式有利于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优化住房结构,引导居民合理住房消费;有利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且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才和劳动力有序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从而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3.一位参与上海公租房制度讨论的专家A表示,公租房最早由官方提出是去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表述。从2009年开始,为解决城市“夹心层”的居住问题,各地开始研究中低收入者的租房市场,以期待其和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廉租房一起,支撑起住房保障体系的庞大需求。这也成为房地产市场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今年以来,随着各地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任务,保障房体系再次成为重要抓手。5月21日,重庆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十条措施,首要一条即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并明确2010年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500万平方米,申请范围同样向外地户籍人士开放。另有报道称,目前北京计划拿出50%以上的土地用于建设限价房、公共房及低收入房,深圳也出台了一个住房保障制度,在不受户籍限制的前提下使该市连续7年有稳定收入的群体受惠。
“除了白领公寓这样为中等收入者提供的租房途径外,公租房是第一个对外来人口开放的保障房类型,区别于针对本地居民的经济房和廉租房。这大大扩展了廉租房的租住对象范围。”专家A表示。
大力发展公租房的另一原因是目前保障体制中产品类型的局限性。记者在采访广东、上海等地市场人士时都被告知,经济适用房除了销售体制尚不完善外,还有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一旦遭遇宏观调控,普通商品房价格很可能与周边经济适用房价格相当,这导致经济适用房没有竞争优势而出现滞销。同时,廉租房又因为受益面过窄根本无法满足外来人口的住房保障需求,要令70%的城市人口“住有所居”,其保障体制还需要大踏步完善。
“近年来,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须改善。”七部委《指导意见》指出。而根据李克强的表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可以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优化住房结构,引导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不仅有利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且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才和劳动力有序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
【点睛4】材料4主要介绍的是在发展保障性住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资金被挪用,进度缓慢,工程质量缺乏保证。
4.2010年11月17日上午,审计署发布2010年第22号公告,公布了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审计发现共计21360余万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被套取挪用。而在2007年至2009年间,北京等22城市未按规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时足额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共计少提取146.23亿元。
自从廉租房被中央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以来,建设进度异常缓慢与工程质量缺乏保障,始终就是挥之不去的两个梦魇。据央视报道,北京大兴区的明悦湾小区,商品房质量都没有问题,而九栋保障性住房中,就有八栋被查出问题。与此同时,2010年全国按计划要建设保障房580万套,但是5个月过去之后,开工率却只有70%。在住建部采取约谈地方官员之下,保障房建设进度此后有所加快,至9月份开工率已达90%。可是开工率与完工率,不是一回事,保障房建设计划能否如期完成,仍然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就拿2009年来说,全国廉租住房计划建设177万套,最终竣工的却只有65万套。
【点睛5】材料5虽然是关于Z省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但对于解决材料4中保障性住房工程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启示。
5.针对百姓关心的住房问题,记者采访了Z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记者:据了解,今年我省将重点实施“1313”保障性安居工程,使10多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请问,政府如何确保这项大工程的顺利实施?
张厅长:“1313”保障性安居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即全年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万户以上,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建设其他政策性支持住房300万平方米以上。
在年初召开的全省城市住房工作会议上,省政府领导与各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市、区)。不仅如此,各市、县(市、区)还在4月底前编制完成2010至2012年城市住房保障规划和今年建设计划,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政府备案。
我们将切实落实政策要素保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立项和规划审批,抓紧落实好资金、土地和税费减免等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的实行问责,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记者:降低住房保障的门槛,是众多“夹心层”的热盼。对这个问题,政府是怎么考虑的?
张厅长: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不断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是住房保障工作的落脚点。目前,我省已有5.44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得到了廉租住房保障,30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购租了经济适用住房。到2009年底,全省所有市、县提前一年基本实现了低保标准两倍以下城市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目标,基本满足了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的城市住房困难家庭购租经济适用住房的需要。
但目前还存在两个“夹心层”,一是既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二是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
要解决更多社会群体的居住问题,首先要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今年起至2012年,我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将逐步覆盖到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其次,进一步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通过旧住宅区、危旧房改造,以及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加快解决城市其他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点睛6】材料6介绍了保障性住房在质量方面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成本投入低;任务紧造成赶工期、求速度的结果;工程管理制度缺乏、监理人员不到位。
解决措施--实行全过程监管,落实终身责任追究,开展安全大检查。
6.据新华网报道,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近日查获一起重量达345吨的“瘦身钢筋”案件:345吨重量偏差严重偏离国家标准的“瘦身钢筋”,竟然畅通无阻地流入保障性住房项目工地,部分产品已经加工待用。
报道称,7月25日,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根据群众举报在文昌市文城镇政府保障性住房工地上发现大量不合格钢筋。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副总队长郑廷安介绍,稽查人员赶到工地后,当场发现3吨不合格钢筋,将其送至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发现重量偏差问题严重。
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为此出具的质检报告显示,除了10mm型号钢筋合格外,其余12mm、14mm以及25mm等7个规格型号钢筋的质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该工地第二标段的22mm螺纹钢筋,其重量偏差结果为“-16%”,是国家“-4%”的最低偏差标准的4倍。
郑廷安称,这种重量偏差严重的不合格钢筋被称为“瘦身”钢筋,由于偷工减料,使原本应达到标准的钢筋足足“瘦了”一圈。“如此‘瘦身’的钢筋一旦投入使用,无疑对房屋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其后果不堪设想。”
文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监理单位是海南建弘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其职责是对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管。该公司副总经理崔文高说,他们曾将所有型号的钢筋进行抽样并送至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显示钢筋已达国家标准,可以投入使用。但从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上可以看到,检测中心只对这批钢筋做了拉伸和弯曲两个指标的检测,并没有做重量偏差的检测。崔文高解释称是因为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还不具备检测重量偏差的资质。然而,文昌市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主任冯居丁说,他们具有做重量偏差检测的资质,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并没有委托申请做这项检测。
“瘦身钢筋”只是一个侧面,近期有关保障房的质量问题频频被媒体曝光。《金融时报》报道称,最近的一例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最大拆迁安置小区--龙安商贸小区。自2010年底以来,50多户居民的房屋陆续出现承重梁、屋面、外墙裂缝和渗水等现象,部分住户甚至出现楼板踩穿、房屋沉降等严重现象。安居房变成“闹心房”,不少人有家难宿,顶着酷暑借住在外。上述例子绝不是个例。比如,北京的“明悦湾”保障房项目,2010年出现多栋“楼歪歪”,最终不得不拆除重建;包头最大的棚户区“民馨家园”改造项目,2011年初出现了500多套墙皮起砂脱落现象。
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按照每套住房60平方米的面积计算的,住建部计算总投入需要1.3万亿元,折合每平方米的成本仅为2166元。而这样的成本,包含了税费、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等。低成本投入,让不少参与企业仅能获得微薄利润,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另一个原因是,短时间内要求完成任务,这容易造成赶工期、求速度的结果。
根据住建部的要求,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在2011年11月底前全面开工。由于保障房建设任务繁重,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不少项目不排除匆忙上马的可能,工程管理制度缺乏、监理人员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
保障房,首先应该保障质量。据新华网7月21日消息,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7月20日同省部级领导干部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市场调控专题研讨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表示,建设质量是保障房建设的“硬杠杠”,要实行全过程监管,落实终身责任追究,并表示近期将要开展一次保障房质量安全大检查。
【点睛7】材料7仍然是关于如何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的问题,将J省的做法进行提炼,能得出如下相关措施:法律上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依法追究责任;制度上各基层管理单位、工程参建方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技术上对新建保障性住房工地全部运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质量即时、全过程、可追溯监管。
7.2011年8月1日,J省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要求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不论多长时间,不论人员调到那里,都将依法追究责任,绝不放过。
今年J省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2万套的任务要确保8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年底前基本建成50%以上。在明年6月底前,项目主体工程要全部完工。开工新建的32万套,加上上年开工今年续建的项目,全省在建的保障性住房总数达近50万套。据介绍,这50万套在建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不同类别,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J省要求各基层管理单位、工程参建方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凡是未实行分户验收以及分户验收不合格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从今年起,新建保障性住房工地要全部运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质量即时、全过程、可追溯监管。要在建成后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筑物的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铭刻设计、施工、监理等等单位信息。
【点睛8】材料8是通过一系列新闻事件,揭示了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回答问题2时需要根据相关问题进行推导。
8.CCTV《新闻1+1》日前播出《经济适用住房,还适用于什么?》,以下为部分台本:
分房摇号,弄虚作假;买房不住,违规出租,改变地块用途,违规建别墅,不同城市连续上演的经适房事件暴露出了哪些问题?保障性住房如今保障了谁的住房?
事件一:6月12日,武汉市5100多名困难家庭市民参与经济适用房余家头小区的公开摇号,结果摇中的124个人当中有六个人的编号是连号,遭到质疑。
解说:中签概率一千万亿分之一,连数学家都为之瞠目,就是这样的六连号通过电脑摇号,在武汉横空出世。从资格审查到摇号过程,经济适用房的层层审批程序竟然挡不住几份虚假的材料。“李鬼材料”竟然一路绿灯,街道、社区、民政、房产等多个部门的审核一一失效,中介公司交几万元就能享受办证、登记、摇号一条龙服务。“武汉六连号”丑闻证明了经济适用房作弊链条的存在。经济适用房申请人身份作假,竟然畅通无阻,而对于千辛万苦申请到经济适用房的人,真的是住房困难,又真的是自己住吗?
事件二: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镇有一个新城大厦,其中322套经济适用房交房才八个月,竟然有一半左右已经被出租,一些业主不顾经济适用房不满五年不能上市交易的规定,现在就通过中介转卖住房,导致部分经济适用房登记的房主并非是真正的房主。物管方保守估计,租出去的房子已经有一半,大厦内,有的房子搞起了日租房的小公寓,还有个体餐馆、渔家馆等。
解说:经济适用房转租转卖,用途作假,成为个体追逐利益的工具,这已经不是个例,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司空见惯,这违背了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初衷,而除了申请人身份造假、住房用途作假外,还有开发商干脆在房产开发功能上作假。
今天的新华网河南频道登出了新闻调查“经适房变身豪华别墅”,因为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替谁说话”,郑州一处经济适用房土地违规建别墅事件被媒体曝光。河南天荣置业有限公司承建“西湖秋韵”,郑州市规划局明明发放了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许可证,然而当经济适用房建起大面积别墅时却无人监管,当民众举报此事时又遭到冷落。
开发商打着经济适用房的名号盖商品房,公开造假,为困难群众谋福利的经济适用房,成了审批官员权力寻租的砝码和开发商牟取暴利的工具。就这样,经济适用房在被真正需要的群众适用之外,居然也被身份造假者适用,被用途造假者适用,被不法开发商和官员适用。
事件三: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近日通报了社会广泛关注的深圳桃源村经济适用房三期“豪车门”调查结果:媒体曝光的52辆过夜“豪车”,9辆是单位的,28辆不是小区业主的,只有12辆是业主所有,而且这12辆车都是入住后所购买。
解说:该局负责人就此特别指出,目前没有任何法律和规定限制经济适用房业主买车,不能永远不让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致富,不能仅因为其购房后买车就让其退出经济适用住房。这一方面似乎预示着主管部门在“豪车门”事件中并不需承担审核不严的责任;但同时,该负责人的这番辩护却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命题:购买了经济适用房的人,在经济条件完全超越了住保障性住房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拥有保障性住房;如果需要退出,又该如何退出。
【点睛9】材料9是国外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先进经验,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相关制度,考生可从中提炼先进的措施--完善经济适用房相关法律,加大对经济适用房申请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问责力度,并追究相关责任者责任。
9.1894年,法国政府就出台了建立廉价住房制度的法律。1906年,政府颁布的法令对廉价房的建设作了补充规定。1912年,新法律规定市镇和省级政府可自行成立相关机构进行廉价房建设。2000年,政府适时推出了社会团结和城市革新法,规定每个人口超过3500人的市镇(巴黎地区的标准为1500人),其廉租房占全部住房建筑比例不得低于20%,违者将受到处罚。2006年,《国家住房承诺法》的公布,使福利性住房的供给大大提高。2007年,《可抗辩居住权法》获得通过,意味着居民可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住房权。
在新加坡,组屋(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已成为当地住房市场的主体,87%的人住在其中。这种住宅比私人房地产市场上的商品住房便宜许多。对于那些实在买不起组屋的居民,政府将其分为困难户和特困户。对困难户,政府将给予适当补贴,争取每户能够购买一套60至70平方米的旧房居住。而对特困户则租给每套旧的42平方米的廉租屋,每月只象征性收取房租。组屋售价如此优惠,购房者当然趋之若鹜。然而,购买了组屋,就必须要住,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及牢狱之灾。新加坡政府表示,任何人在买卖组屋时,必须提供翔实的资料,如果一旦发现虚报,将面临高达5000新元的罚款或6个月的监禁,严重者两者兼施。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请根据给定资料,对保障性住房的内涵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房相对应,是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的住房(或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2)根据给定材料2的内容,试分析“复杂问题简单化,实物分配货币化”这一表述的含义?(10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由供应适用房改为给予货币补贴将有利于解决低收入困难群众买房问题,并且有利于杜绝现行保障性住房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暗箱操作、冒名顶替等现象。
“实物分配货币化”是指渭南市严格选拔补贴对象、确定补贴标准、明确补贴方式,划拨专项资金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直补。
2.请根据给定资料8、9,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工作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1)完善经济适用房相关法律,加大对经济适用房申请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问责力度,并追究相关责任者责任。
(2)以招标方式选取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确保开发商向将购买此待建经济适用房的居民公开,同时向社会公示,防止开发商以经济适用房用地搞商品房开发。
(3)细化经济适用房的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
(4)政府应建立专门平台,便于百姓、媒体对经济适用房申请者和购得者的监督和查询。
3.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J省9月起准备对全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时间一个月。请你以该省省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J省关于开展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25分)
要求:(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J省关于开展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市场调控专题研讨班的讲话精神,省政府将对全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进行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检查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及内容
检查范围:全省所有在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工程质量。检查内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情况;各基层管理单位、工程参建方和相关部门质量验收情况。
二、检查时间
本次专项检查从2011年9月1日开始,9月30日前结束,为期一个月。
三、检查要求
(一)各市按照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和本通知要求,全面总结监督检查情况,并落实专人做好迎检工作。
(二)检查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资质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查,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和工作纪律。检查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防止走过场或敷衍检查的现象发生。
(三)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检查组下发书面整改通知单,并在J省相关网站上予以公布。对工程项目存在问题拒不按期整改的,对责任单位记录一次不良行为记录,情节严重的,将实施行政处罚。
2011年×月×日
4.结合给定资料,以你认为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2)论述深刻,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1000-1200字。
解析:
本题有一个出题陷阱,即选择影响保障性住房体系的一个因素展开。影响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因素有很多,如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转变政府观念,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重视等。本文仅需要围绕其中一个因素展开,重点阐明为什么是重要因素。
参考范文:
推进保障房建设重在制度建设
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超额完成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在建设任务重、自然灾害多的情况下,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达1000万套,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又一重大举措,意义重大。
住房保障取得重大进展,令人欣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百姓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当前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如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融资渠道,相关流转、管理等制度尚不完善。解决老百姓住有所居的问题,推进保障房建设,重在制度的建设。
第一,明确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明确当地政府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分配比例,特别是要通过法规制度方式确定用于本地保障住房建设的最低比例。将土地出让金收益与保障房建设资金直接挂钩的最大优点在于,在整个社会住房需求与保障住房建设资金将基本同步,公众对保障住房建设将有比较清晰可测的预期,对社会稳定、民心稳定有重要意义。
第二,完善公积金制度,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与保障范围,重点是扩大非公经济组织中公积金的缴存。住房公积金使用要增加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政策倾斜,例如向中低收入家庭降低贷款门槛,灵活拓展住房公积金在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租房中的使用范围,还可考虑利用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贷款贴息等。
第三,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性住房流转机制。目前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形式主要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无论是经济适用房买受人,还是廉租房的承租人,都是政府公共资源的补贴对象,应从制度上杜绝人们将公共资源转化为私有财产的路径。严禁经济适用房买受人通过任何手段转变为普通商品房,如果买受人要改变居住条件,只能由政府回购;同样,廉租房承租人应被严格禁止转租,杜绝不当获利渠道。
第四,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建设。放宽保障性住房受益准入门槛,让更多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夹心层能够有机会享受到政府的住房保障。建立保障性住房信息公示制度,公开保障性住房所在社区、面积、买受人或承租人姓名,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同时,要严格落实“问责制”,将问责工作置于阳光之下。
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百姓住有所居的梦想将从一份份文件变成现实。
第四篇:保障性住房
浙江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住房本身具有居住性和投资品的属性,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因此住宅不同于其他产品,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化进行生产、交换和实现价值;其次,我国住宅由于只附带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加之住宅是生存的必需品,因此更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调节。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确立了房地产市场作为住房资源配置的主渠道,但低收入家庭由于支付能力的不足,难以通过市场自行解决住房问题,被排斥在市场之外。
从现实状况来看,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外来人员的增多,由此所产生的对城市居住空间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土地价格上涨,加之其他因素导致住房价格快速增高,而消费者的购买力缺没有和房产的价格同步增长,导致了房价与购买力发生严重的脱节。同时城区拆迁过程中存在的部分低保、特困且住房困难的拆迁家庭,因原住房面积较小、拆迁补偿款少、暂时没有经济承受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或拆迁安置房的现实状况,保障性住房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会有一部分人由于收入低而无力购房,被排除在住宅市场外,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随着房价的持续攀升而日益凸显,尤其在一些相杭州、宁波、温州等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和房价之间的差距呈逐步扩大之势。若没有渠道解决他们的住宅问题,使他们流落街头,成为游民,或被迫挤在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的城市贫民窟中,必然造成社会的极不稳定。居住环境的差距悬殊,常常会从心理上刺激那些居无定所的游民,有可能使他们产生一种被社会抛弃的心理情结,从而增加了他们试图通过报复社会以求心理平衡的犯罪动机。
因此,处理这种不稳定因素的唯一方法,就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住宅问题。解决他们的住宅,是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是对他们生存权利的尊重,也是激发他们与生活抗争的意志与勇气,鼓励他们发挥自信、自强的能力,拉近他们和其他人群的心理差距,使他们与其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以保证社会稳定。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住宅保障,同时也是体现社会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表现。
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是我国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从国际经验看,这个时期是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关键时期。从国内情况看,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更加迫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要求,反映了党和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新高度,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 号文件)明确表示,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把解决低收入者保障性住房问题从商品房市场中分离出来,明确了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责任,把住房保障归入到了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并将逐步加大此类住房的供应,保障性住房的建造费用也确定了由各级政府分担投入并强化了管理措施。可以说24 号文件的核心就是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而房价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大事之一,增加社会保障性住房,遏制房价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措施。众所周知的是,保障性住房由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两部分所构成,前者供应对象是低收入群体,后者则是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供应对象。而由于以前因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的国内住房保障制度的缺位,事实上就使一些本该享受相应住房保障的社会中低收入社会群体,在被迫的情况下,不得不以节衣缩食而减少其它生活支出的方式转向商品房市场,以解决自已的住房困难。所以与此相对应,如果现在开始通过保障制度健全并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那客观上就必然会因为中低收入群体向保障性住房分流,而使商品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并由此最终对商品房市场价格产生影响。而且一些国家事实已证明,保障性住房每增加5个百分点,就会对商品房市场价格回落产生2个百分点左右影响的观点,也早已为市场所公认。可以说,这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供求关系原理
保障性住房主要通过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来有效的调节商
品房市场。
经济适用住房,主要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出售,依靠住房消费信贷支持,政府的建设投资可以回收和循环使用。经济适用房拥有独立产权,可以直接出租或按规定条件出售,其购买者也是普通商品房需求群体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商品房市场的供求关系。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经济适用房与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对象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政府大规模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可使普通商品房市场的需求相对减少,等同于增加了市场供给。
廉租房主要向低保家庭或最低收入家庭出租,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几乎完全是政府无偿投入(廉租房租金往往还不够支付房屋维修费用)。现在各地实物配租的廉租房来源,主要是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中配建,或直接从商品房市场购买(以发达城市为多)。政府大规模新建廉租住房,也会一定程度减少商品房市场的需求。
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按政府规定的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流动人口出租,由政府给予土地、信贷政策支持,政府性基金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政府加快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建设,也相当于增加住房供给,相对减少住房租赁市场的需求,进而对商品房市场的需求产生影响。
保障性住房以这几种新建的形式出现,可能对开发商存量房销售带来更大压力。从供求关系上讲,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供给会导致价格下降,保障性住房的增加必将加大房屋的供给,将有效遏制房价上涨,也将遏制投机性购房行为,能保持房地产业供需平衡、健康发展,房地产也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产业,它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并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障房的增加使得各地过去高企的房价加快了调整,逐步回归到越来越多的城市中等收入家庭有能力购买的水平。保障性住房政策出台,改善房地产行业供给结构,促进商品房市场稳定发展。
同时,它的推行,促使房价长期往下调整。浙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偏高等“繁荣”现象背后存在着过热的问题,保障性住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急需的购房要求分流了一部分商品房市场的潜在客户,减少了一部分租赁客户,逐渐形成中国楼市房价长期往下调整的趋势。
不仅如此,从中长期看,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消化房地产泡沫,促进浙江
楼市健康发展。因此,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保障性住房建设肯定会一如既往、有条不紊地加大推进力度。可以预计,大量面市的保障性住房最终一定会对浙江楼市造成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多样化的住房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消费水平相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梯度升级不仅是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源泉,也是保障性住房可持续性的基础.从08年下半年开始,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衰退,这样一个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及时作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决策部署,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措施。
据了解,房的成交套数为4805套,成交面积为38.3万平方米,分别占总成交量的58.1%和48.8%。而实际成交的期房商品住宅为3462套,成交面积为40.2万平方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大住房保障投资对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测算,未来三年每年住房保障投资3000亿元,可以带动上下游投资3000亿元。另外,还可以创造200万-300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房地产投资约2.5万亿元,按照20%的行业增长速度计算,每年需新增5000亿元的投资额,而保障性住房就已确定每年投资3000亿元。
其实,在房价走低预期较强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强大。以北京为例,据统计,去年10月北京共成交期房住宅8267套,成交面积为78.5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成交套数为4805套,成交面积为38.3万平方米,分别占总成交量的58.1%和48.8%。而实际成交的期房商品住宅为3462套,成交面积为40.2万平方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可以稳定当前下滑的房地产投资形势。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
明表示“房地产在拉动消费方面比大型建设项目更有效果,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公共工程中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一种。”
保障性住房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住房是民生之要,住宅产业本身产业链比较长、关联度比较高,在这样一个经济大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能增加各个方面的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劳动力就业,同时又能够刺激消费、促进民生改善,是应对危机、推动发展比较好的切入点。通过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力度,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又有利于激活居民消费需求,最终实现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我们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除了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还有助于增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利国利民。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特别是非常关注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如09年5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名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中明确,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名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名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这是自2004年以来执行35%自有资本金贷款比例后的首次下调,已恢复到1996年开始实行资本金制度时的水平,从而预示着紧缩了数年的房地产开发信贷政策开始“松绑”
09年10月16日,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甜,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10%执行。“公积金”和“保障房”实现“对接”。
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基本人权和维护社会安定,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保障性住房的建立正是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关注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保障性住房服务对象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解决弱势群体的居住问题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并非可有可无的施舍。
现代社会中的政府职能概括起来就应该是: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与社会公正。而住房保障恰恰就是一种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杭州市市长蔡奇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好低收入群体和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以“三年行动计划”为导向,坚持“六房并举”的新要求,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真正实现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两个“房等人”,让杭州市民“居者有其屋”。
政府通过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来缓解商品房价格过高与低收入家庭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满足了低收入者和可支付能力弱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同时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指引,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将开发成本控制在租金水平和销售价格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加快了可支付住房的建设,强化了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造了社会公平正义、互助友爱的社会环境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五篇:保障性住房
徐宪平表示,“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包括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这九个方面。
第二,规划纲要也是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是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五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第三,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纲要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导向,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
第四,医疗保障提出要让全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要新增6000万人,在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的水平要提高到70%以上。
第五,要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为此,我国已经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现状
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致使有人开始怀疑这项举措的推行。保障性住房成为“鸡肋”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保障性住房无法像商品房那样有高额的“卖地”款可得,反而要政府倒贴配套资金。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将保障性住房建在了位置偏远房源不好的地方。要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问题,一是要从财政层面解决多年以来地方政府依赖的“卖地财政”,同时还要看看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是否落到实处,将那些依然是画在墙上的“大饼”,真正转化为老百姓嘴里的食物。
由于70%以上的常住人口都是中低收入家庭,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只能以低水平、广覆盖为目标;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需要保障70%以上的中低收入家庭。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第一层级是不足10%的极低收入的家庭、老人、病人等进入政府提供的廉租屋,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最弱势民众的居住生存权。所以廉租屋的建设比重应该在5-10%。第二层级是20-80%的中低收入民众,在政府住房货币化补助、优惠利率、优惠税收等优惠条件下通过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租赁经济适用房、民工住房等多种形式来解决。其中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比重应该不低于20%。限价商品房的建设比重应该不低于30-50%。、只有20%以上中高收入者,他们的住房完全由市场决定,不纳入住房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