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下乡采药实践总结(精)
暑期下乡采药实践总结
“脚踩云烟背负囊,不分寒暑采药忙。为救黎民沉疴疾,攀峰越险若寻常。”这是医学前辈们以往采药的心得,每每吟到颇让人向往。而今年暑期我们如愿以偿,亲身体验了一番诗中意境。
秋收冬藏,春发夏长,乘着七月和风,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追逐着清晨太阳的步伐,从喧闹的市区乘车来到了幽静的深山。7月15日,医学院中医系组织我班赴周边山区开展采药实践活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笑风生,吼歌赏景,上午10时左右,我们抵达目的地—互助。见到高山峭壁,奇花异草,未等校车停稳,大家便欢呼着涌下。特别是那些南方的同学,见惯了青山秀水,看到这美景奇观更是兴奋不已。
我们在学识渊博、平易近人的 魏 老师的带领指引下登山涉水、认花识草,收获颇丰。这种机会岂可放过?每每移至一处,每每见到一草,不管是学过的药草,还是“素未谋面”的植物,同学们都要缠着 魏 老师指认讲解。那劲头着实让人感动,这场景如此和谐:在青翠高耸的山中,在弯曲陡峭的小路间,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被一群渴 望求知的孩子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智者津津乐道,毫不含糊,求职者忙于拍摄标本和记录注解......爬过一个个山头,认遍一束束药草,汗流浃背,但同学们兴致依旧,热情不减。
夕阳西下,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依依不舍踏上归途。翌日,我们在拉脊山度过了同样精彩而颇富意义的一天。通过两天短暂的下乡采药实践活动,大家释放了平日学习的辛劳,愉悦了身心,重要的是增长了见识,拓展了眼界,增进了师生交流,同时了解了本地不同的文化风情,也更加坚定了部分同学支西的志向。魏 老师生动丰富的现场讲课,让大家对多种中草药的形色、功效和配伍禁忌有了更多了解,课本知识得到升华。在活动中,同学们相互帮助、争先恐后,增进了友谊。辅导员关心同学,加强沟通,充分体现了医学院师生们的活力与团结互助精神。
第二篇:暑期下乡采药实践总结
“脚踩云烟背负囊,不分寒暑采药忙。为救黎民沉疴疾,攀峰越险若寻常。”这是医学前辈们以往采药的心得,每每吟到颇让人向往。而今年暑期我们如愿以偿,亲身体验了一番诗中意境。
秋收冬藏,春发夏长,乘着七月和风,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追逐着清晨太阳的步伐,从喧闹的市区乘车来到了幽静的深山。7月15日,医学院中医系组织我班赴周边山区开展采药实践活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笑风生,吼歌赏景,上午10时左右,我们抵达目的地—互助。见到高山峭壁,奇花异草,未等校车停稳,大家便欢呼着涌下。特别是那些南方的同学,见惯了青山秀水,看到这美景奇观更是兴奋不已。
我们在学识渊博、平易近人的 魏 老师的带领指引下登山涉水、认花识草,收获颇丰。这种机会岂可放过?每每移至一处,每每见到一草,不管是学过的药草,还是“素未谋面”的植物,同学们都要缠着 魏 老师指认讲解。那劲头着实让人感动,这场景如此和谐:在青翠高耸的山中,在弯曲陡峭的小路间,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被一群渴望求知的孩子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智者津津乐道,毫不含糊,求职者忙于拍摄标本和记录注解......爬过一个个山头,认遍一束束药草,汗流浃背,但同学们兴致依旧,热情不减。
夕阳西下,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依依不舍踏上归途。
翌日,我们在拉脊山度过了同样精彩而颇富意义的一天。
通过两天短暂的下乡采药实践活动,大家释放了平日学习的辛劳,愉悦了身心,重要的是增长了见识,拓展了眼界,增进了师生交流,同时了解了本地不同的文化风情,也更加坚定了部分同学支西的志向。魏 老师生动丰富的现场讲课,让大家对多种中草药的形色、功效和配伍禁忌有了更多了解,课本知识得到升华。在活动中,同学们相互帮助、争先恐后,增进了友谊。辅导员关心同学,加强沟通,充分体现了医学院师生们的活力与团结互助精神。
第三篇:暑期三下乡实践总结
为引导学院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完成贡献青春和力量,经研究决定,今年暑期我们学院继续组织一支院级学生团队与三支系别团队开展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而我很荣幸的成为院级学生团队的一员。
本来放假,是轻轻松松在家休息的时候,可是今年的暑假却给了我很大的不同,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以前我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别的同学暑期去农村三下乡,那时心里很是羡慕,总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去亲自体验一下三下乡的感觉。今年我的愿望实现了,我很是激动、兴奋。
三下乡,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了解农民,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而我们也要在这短暂的时光中成长,自我完善,增加知识,努力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7月14日,艳阳高照,三面旗帜鲜艳的在风中摇曳。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院团委全体老师的支持下和带领下,我们满怀信心,做好充足的准备,带着似火的激情,踏上了三下乡的旅途。我相信,这次活动一定能有所收获,也会将先进的思想带到这个地方,为一方做贡献。围绕“践行纲要迎亚运,社会实践促扶贫”的主题,我们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可辜负了“红海学子携手行”的这支队伍。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车,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站——东涌镇。天气虽炎热,但仍然盖不过东涌镇书记以及领导的热情接待。通过老师的引见,我们认识了镇委书记,并由他向我们讲述东涌镇的点点滴滴。这一口汕尾口音的普通话,虽是有所缺陷,但一点也不失汕尾基层干部的憨厚,朴实。在百忙当中能挑出时间和我们欢聚一堂,我们已经是感激不尽了,而镇委书记在接过几通电话后,仍然是耐心的为我们介绍东涌镇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知道镇委书记原本不是负责我们这项工作时,但仍然不厌其烦的鼓励我们向他提问,这份热情,这份耐心,很可贵,化作感动,轻轻地撞击我们的心怀。
通过书记的的介绍,我们从人口,经济,交通,工农业等方面初步的了解了东涌的基本情况。就整个镇来看的话,该镇的总人口13000多户人家,共有60000人口,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近1万人。目前全镇社会总产值18.3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26亿元,农业产值2.3亿元。更令人欢喜的是,厦深铁路汕尾火车站在东涌镇落户,这是连接南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的津(天津)汕(汕尾)高速公路至汕尾的终站。这纵横交错的汕尾交通枢纽,正带动着汕尾东涌这一新城市的崛起。与此同时,又有一个喜讯,独具慧眼的碧桂园老总,在汕尾新城市这块土地上,正在建造一个宜居、舒适、环保、安居乐业、生活幽雅的新市城区。这两项大型的建设,对东涌镇的经济发展将会带来很好的机遇和动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东涌的势头是相当的不错的,为汕尾的新城市的崛起作出贡献。
同时也了解到不太乐观的教育发展趋势,由于当地的人,总体上不重视的孩子的教育,导致无家教,暑假也没有培训班,同时大部分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机构没有全面发展教育,导致教育成果不大。我们知道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发展与进步,东涌的发展势头虽说是好的,但教育仍然是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不是单单靠外来的资金与设备,同样一个地方的各方面能力多一样重要的。所以东涌镇应该完善教育机构,努力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本地与邻村的生源。
经过书记的介绍,我们也基本上了解了东涌镇的概况,接下来是介绍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宝楼村。
书记对于宝楼村,没有过多的介绍,因为了解宝楼村是我们此行的任务。简单的从书记口中得知,该村的经济不是很乐观,书记还用了一个很通俗的说法,将宝楼村的经济情况有趣的表达出来,他说该村的村民们源续上辈的生活习惯而生活。当然,也有一少部分经济条件好的村民,但都向外发展了,从而导致当地的消费水平没有提高。但由于近几年来城区东涌镇宝楼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带领、引导群众种果致富,据统计目前全村种植龙眼、荔枝等果树近6000亩,对经济收入大大的增加,也提高了经济消费水平。
一次与镇级干部的交流会在敬佩的掌声中结束了。
大家怀着满意的笑容,整理好笔记,在老师的带领下直奔宝楼村。
下午给我们开会的是村委书记和主任。正赶上农收时节,而他们放弃午休时间,给我们开一次简单的交流会。交流会上他们不厌其烦的给我们一一介绍当地的基本情况,从他们口中得知,宝楼村之所以要种植荔枝是由于山地多,田地少,所以结合基本情况由村干部带头,因地制宜的种植果树,以荔枝居多。据说还有荔枝种植的培训班,可以让村民们科学合理的从事荔枝种植业。荔枝产量多,品种好,多销往香港以及附近省市。接着说到教育问题,当地有唯一的一所小学,但由于多数父母携带子女外出打工,加上师资力量有限,大多数家长将子女送出外面就学,从而导致生源少,据说只有200人左右。一个有四百多户2000多人口的村,而当地学校只有200多个学生,问题有点严重,可见学校的师资力量、设备等方面做的不到位。应该借用村委干部的力量向当地镇府请求帮助,重整学校的教育制度,调整师资力量,发挥村委干部号召力与影响力,让当地的村民放心的将子女送到当地学校入学。
村委干部们也是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的一点一滴,同时也鼓励我们提问,更深的了解宝楼村。最后,同学用佩服的眼光和满意的笑容欢送了村委干部。
第二天,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村民采摘荔枝,同学们各个都欣喜若狂。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了三个小队,纷纷向自己的目的地赶去。
采摘荔枝的活,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没多久,同学们个个都汗流满面,但同学们的激情随着汗水的挥洒,更加强烈。有的爬树,有的在树下接,有的在剪枝,大家谁也不示弱,干得热后朝天的。对我来说,我从来没有干过农活,这次让我深有体会。原来农活也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活来的,我们一边做事一边听村委书记讲述种植荔枝的知识,好像给我们开了关于荔枝的讲座,同学们受益匪浅。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事农活的人对这个道理理解一定最深,你不劳动的话,也不可能像那些付出辛苦与汗水的人一样有丰硕的果实。
听老师说我们这接下来的三天都要帮村名采摘荔枝,同学们不但没有厌烦,反而更加认真的学习采摘的技术,为接下来的三天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次的三下乡活动都用心在做好每一件事。
除了每天上午帮村民采摘荔枝外,下午我们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任务——社会调查。在来之前,社会调查的表格,已经在我们小组的努力下完成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吃过午餐,大家休息了一会儿,按原先分好的小组,就展开了社会调查活动。大家领到表后,顶着炎热的太阳陆续出发了。由于我负责照相,所以我对这次的活动的情况很清楚,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的,见到村民们都热情的打招呼。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村民的拒绝。同学们的笑容深深地感动着村民们,渐渐地村民也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调查工作开展的很顺利,有些村民竟然和同学们谈起了村里的风俗,历史,名人等等。大家在这次活动中不但得到自己的东西,而且和村民聊得很开心。大家依依不舍,面对村民的热情,我们很快就忘了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我们是来旅游的,是来感受自然纯朴的。
我们还在这里举办了一次小型但很有意义的晚会,我们的同学不管什么舞台,不管什么场合,都将自己最好的才艺表现的淋漓尽致,一点儿也不吝惜。那一幕,掌声不断,用心表演,换来的是大家用心在表扬,用最真的心在鼓掌。我们的义教,义修也是我们的又一亮点,我们两人一组,到村民家里帮他们的子女辅导,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当我们走出门口时,我们收到最多的是感谢与笑容。望着他们感激的笑容,我们的心里乐滋滋的。我们负责义修的几位同学可是忙的不可开交,长长的队伍也是一道风景线。
就这样几天下来,我们的笑容礼貌和村民的纯朴热情交织在一起,为我们的三下乡增加了更多的魅力。
三下乡虽结束了,但那一幕幕促动人心的画面,时时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那笑容,那掌声,将会是我人生记忆的一部分。我在这次三下乡的活动中,学到了团结,学到了笑容,学到了关心,学到了爱。我知道,三下乡是大学里不可少的活动,对我们意义很大。
感谢给我机会,让我为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第四篇:暑期三下乡实践总结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学习的多是理论知识,我也想走出大学,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自己,燃烧自己的青春,用热腾的热血,去浇灌青春之花,让自己暑期过得有意义,使这盛夏如金秋般硕果累累。如此想一想都令人兴奋。正是怀着对此次活动的激情与向往,我报名参加了此次三下乡活动。短短的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得到了工作经验,锻炼了坚强的意志,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以下是我个人对此次活动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一.关于前期准备
虽然活动是七月份。我们从六月份就开始做准备了。从选定主题到队长队员甄选到策划到行程安排,前前后后开了不少小组会议。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染物质数量和种类都大幅度增加。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明显滞后,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日益增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组选定主题“有关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现状的调研”。选定调研地点:武汉市新洲区徐谷镇。拟写并上交策划书,进行了物资准备,人员及时间安排等工作。并做好了上百份调查问卷。
二.关于实践中。
正式的调研实践活动为期一周左右。尽管骄阳似火,却没有我们心中的激情来得火热,充实而忙碌的一周让我们收益匪浅。
七月三号,由于多数人还未结束紧张的期末考试,所以我们队的两名队员先行去探访新洲区团委,让他们帮忙联系走访部门。下午的时候,我们分为两拨人马。一队由学长带领安排住宿,我随行在队长带领的负责访谈新洲区环保局的一队中。那天在环保局参观的情景格外清晰。我们与环保局的多位领导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他们对农村水污水及垃圾处理这一块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措施实施情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我们的热情接待。还有他们对我们的访谈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于我们这群初生牛犊的学生来说,这是莫大的鼓励与认可。临别之际,我们与众领导合影留念。晚上我们一行人在聚在宾馆对当天行程做了总结,并对第二天的乡村走访再次做好了细致准备。
最难忘的当属四号的乡村走访了。我们首先去镇政府,与石书记进行短暂交流,然后来到徐古镇下辖的克昌湾村为主要的调研地点,一队发放问卷,另一队与村里领导进行交流访谈。期间访谈村政府时,村委书记的一番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以及此项工作的任重而道远。除此之外,村里的景色也是美得让人陶醉。未经开采的望不到尽头的竹林,还有松鼠在其间穿梭。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片的竹林,苍翠欲滴,是一种摄人魂魄的原始美。
接着就是5号的刘二村走访了,我们参观了刘二村的污水处理设备,了解了刘二村的基本情况,并对村民进行走访。团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走访,向村民们发放问卷。然后回访区团委,交流总结。晚上大家一起整理材料,总结当天的活动。
在村里头走访时了解到了很多目前农村的现状。村里面每组都有一个大型的垃圾处理池,另外每条街都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每天的垃圾清理。村民的素质也比较好,很少随意堆放垃圾。至于水污染这一块做得倒不是很好。村里没有专门的排水管道,多是排进池塘。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让我们有了更加完备的调研经验,也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与人
交流。
当然我除了做好这些基本工作之外,我还担任了队伍中摄影师与会计的角色。负责照片的采集与各种财务的收支情况的详细记录。
6号上午集体发放问卷,对问卷进行整理,然后返回学校。一周前我们从这里出发,又终于这里。我们的变化不只是皮肤黑了些,不只是对农村现状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我们这一群人彼此更加亲密,友谊之墙更加坚固。
三.关于心得。
此次调研活动,最让我震惊的是少部分农村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垃圾处理体系,而不再是以前的随意堆放。尽管目前这套体系还不成熟,但是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已经重视这一问题。希望我们做的这个调研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希望这种模式能快速蔓延到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及水污染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顽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人民及政府的共同不懈努力。我想要是这一问题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我们津津乐道的“中国梦”当真就只是在画饼充饥。
当然最重要的是收获了友谊。骄阳下被炙烤,不厌其烦的每户走访的共苦,宾馆一起打闹,车上一起玩游戏的同甘,这些都是这个暑假最难忘的经历。
我想即便过去了很久,我依然会想念那片令人魂牵梦绕的茂密竹林,似在呼唤我。于是我有了一个坚定的想法,明年我还要来,也许去的不再是一个地方,但基层的实践依然会让我觉得充实。我的中国梦,实践在基层!
第五篇: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
7月份是放假的时候,轻轻松松休息的时候,可是今年的7月却给了我很大的不同,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以前我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别的同学暑期去农村三下乡,那时很是羡慕,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去亲自体会下乡的感觉。今年我的愿望实现了,我很是激动、兴奋。
我们十个人是到九江修水县下乡的,那里的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蛮有成效的,特色产业很多,无公害蔬菜果园基地、大棚蔬菜,那里的风景也不错,一路上有很多很漂亮的风景。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很不错,户户通自来水,比我家那里的有好,我家是在南昌那边,可是新农村方便做的不是很到位的。在下乡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的马路,可能现在正在修建当中,马路坑坑洼洼的,很颠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的,我是有很深刻的体会的,由于修建马路,所以路上的空气不是很好,汽车一过,满天的灰尘,人会变成白发魔女的,那旁边的树和草都成了白色的啦。可是我们这几天基本上天天都在那马路上跑来跑去的,可想而知,我们吃了多少灰尘了。下面说说我们这几天在那里做的事情:
7月15号,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研究协会暑期三下乡的队员们来到了修水县,他们此次的主题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众所周知,修水县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比较好,这也是他们那里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也很有成效的。这可以为队员们提供一个好的基础从而更好的达到下乡的目的。修水县竹坪乡的党委书记樊书记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且给他们提供了参观当地特色产业的机会。
7月16号是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研究协会暑期三下乡的队员们下乡的第二天,今天上午他们主要是与竹坪乡的乡政府进行了一次座谈,通过座谈会,队员们了解到竹坪乡的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当地的村干部对队员们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下午,这些队员们在竹坪乡干部方良的带领下来到竹坪村探望村民,与村民心与心的交谈,同时做了一部分问卷调查,当地的村民们都很热情,认真的回答了队员们的问题,村民们还请队员们喝了当地很有特色的茶----宁红茶,队员们都没有喝过,感觉很好奇,很好喝。
7月17号是队员们下乡的第三天,他们上午在南圳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关于农村留守人口务工意愿的问卷,后来南圳村的村委书记邓书记带领他们去参观南圳村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无公害蔬菜果园基地,据了解,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果园蔬菜基地规模不小,有一定的面积,通过参观基地,队员们深刻认识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下午,队员们走路到了山峰堰村,一路上这组队员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震动了当地的农民,他们的问卷调查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积极配合。
7月18号是队员们下乡的第四天,今天队员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两份问卷调查,一份是关于农村留守人口务工意愿的调查报告,另一份是关于农村融资的情况的调查。由于部分村民不了解村镇银行,所以问卷有点困难,队员们就慢慢的将给村民听,让他们多多的了解,认识村镇银行的优点,后来可能是队员们的耐心与坚持感动了村民吧,问卷基本上完成了,队员们今天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真的很不简单,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好好加油。
7月19号是队员们下乡的第五天,今天上午,队员们带着水果去慰问了山峰堰村的孤寡老人,他们问了村长有关老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身体、住、衣、食等方面,有些老人身体不好,队员们就贴心的叫他们放下心来,开开心心的过自己的生活,开导开导他们的心理,整个场面很感人,这些队员们的精神可嘉的。下午,队员们参观了茶叶生态科技园,了解了当地茶叶的一些大致情况,并观看了茶科所的布局模型图,很逼真,栩栩如生。
7月20号是下乡的最后一天了,队员们上午去跟竹坪乡的乡政府告别,送上他们对乡政府的感谢并且送上了锦旗以示感谢。下午,队员们买票回来了,一个星期的三下乡结束了,可是留给队员和村民的确是那么多。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下乡完成了,可是我的人生会因为有这一次经历而不同。可以说,如果你想下乡就得做好吃苦的准备,我现在也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苦,大热天,我们就在太阳底下一户户的找农民帮忙做问卷,我们这几天走过的路是我长这么大以来走的最长的了,脚真的走起了泡,当时是有累有热又烦,只想好好地睡一觉,好好地休息,有种后悔的感觉在里面的,有点小抱怨在里面,还有种辛酸在里面,可是我还是坚持没有留泪,我们大家还是克服了困难,坚持的完成了自己该完成的任务,后续工作还是有很多的,在那里,我们十个人也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大家都是互帮互助的,给我记忆最深的是:由于我是管钱的,每天的车费很多,至少得80块,所以每天早上的早餐,我们都是吃着包子、馒头过来的,甚至没有一杯豆浆,就是坐在街上的马路上吃的,那情景真的好像我们是流浪儿,我们大家谁都没有怨言,只要是大家一起的,我想做什么事情都是快乐的,我们每天早上六点半出发走路,一路上跟不认识的打声招呼,一声“阿姨、叔叔、大爷、大娘早上好”给我们很大的快乐,同时也给他们很大的震撼。然后是去买早点吃,每天都是这样的,可是我们却觉得很幸福,我看到那里好多的大学生很是羡慕我们,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有标志,有学校,有会旗在前面,有好多的人都认识我们,知道我们这一支队伍。还有坐车也是给我感觉很幸福的:我们十个人一上车,车上的人都是大量我们,由于车上没有多少人,我们就总是一起唱那首“相亲相爱一家人”这首歌,现在发现那首歌是那么的好听,那么的感人,车上的气氛都被我们带动了,那种感觉真的很幸福。特别是大家一起坐车,一起吃盐水冰棒的时候,大家都说好幸福,是的,真的很幸福。
这次下乡是值得的,带给我好多好多,也带给我好多好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