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浅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时间:2019-05-15 09:4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浅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浅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一篇:谈浅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河南省新乡市高中参评论文

题目:

谈浅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工作单位:封丘高中

姓 名:浮 云

联系电话:130838219

41谈浅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内容摘要】: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创新教学;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习惯,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关键词:德高为范 人为本、德为先 感化、影响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有高素质。教师的素质如何才能提高,我认为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高尚的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

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 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品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时时冲击着社会,波及到校园,外界丰厚的工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无疑对青年教师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有些教师不安心本职,对待日常教学工作则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因此必须特别强调教育工作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呼唤广大教师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二、精湛的业务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业务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师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3.广泛地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自身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环,任课教师必须尽早掌握、使用和开发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三、以创新教学为目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通过请领导讲座、专家报告、问题分析研讨、参观学习、典型引路等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大力解放教师思想,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圈,一切从21世纪教育需要来考虑。其次抓教师的继续教育,给全体教师定期进修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次数和实效。并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是接受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环节要紧凑,知识过渡自然,有密度、有梯度,重难点集中优势加以攻破。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勤于思考、探索、总结、学习、创新出一套先进的、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总之,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就得先创新,先学习,摒除自满意识,先作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加快自身知识结构更新的速度,增强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要拓宽学习领域,扩大知识层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放型的教师。

四、教师本身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平等意识,既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又要使自己与学生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共进。作为教师,必须辩证地看待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教师本身需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中的“快节奏、高竞争、高风险和高压力”环境的需要。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关键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有利于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师生关系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教师。第一,教师必须善于了解自己,善于自我鉴定。自我了解是教师本身心理健康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善于了解自己的教师才善于了解学生。第二,良好的教学艺术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教态、板书、语言上的绘声绘色、表情等。第三,教师要做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继续努力。对于后进学生,应研究他们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从多方面摸清他们的心理状态,找出原因,拟定教育措施,再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尊师爱生的关系也就自然形成了。

五、培养良好习惯,树立终身教育思想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能够接受终身教育观念并躬行终身教育实践的人,不可能在现代社会里自发产生,而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贯彻了素质教育思想的学校,才能向社会输送处于求知未完成状态的、有着极强继续教育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人。教师要有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学习,而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而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教师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当书籍成为教师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会运用,指导实践。只有实践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应与同行多学习、交流,吸取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总之,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思想、创新的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才能使教学与时代俱进。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009年10月20日

第二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教育观念在逐步转变,同时体育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新的角度将师生关系进行了定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关系中,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爱岗敬业、爱护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基础也是改变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不断抓好自身的全面建设,努力探索教学技能,全面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自身运动水平,认真钻研业务,全面掌握教育技能、技巧,加强品德修养并不断完善自我。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有效地控制教育过程。

第三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通城县隽水寄宿中学 刘大勇

通城县教育中心 李红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民族只要教师的精神不倒,这个民族永远是有希望的”。亦有人说:“国家的振兴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靠教师”。还有人讲:“创名校,培名生,首先要有名师”。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的素质提高关系着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教师不仅要努力“教书”,更重要的是要尽心“育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努力进步,积蓄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需要而时刻准备着。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人格魅力

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要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有终身从教的信念,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行为举止要大方、端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育家加里宁所言:“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以及一言一行都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其塑造青少年灵魂的作用是无可比拟,难以替代的。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作为“道”的载体,其所传播的各种道理,在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

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用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同时,我们一定要常修为师之德,努力做一个有风格、有风度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正直无私、富有爱心的人,使自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学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所以说,教育现代化其实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要现代化,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始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取胜的关键。我们每一个教师唯有在素质上胜人一筹,才能在新课改速度上快人一拍,才能在新课改措施上高人一着,才能在新课改成果上超人一等。因此,我们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抓住机遇,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措施,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精神,敢于创新,多学习,多思考,勇争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开拓者,甚至领路人。

三、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收得拢,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可爱的孩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或同年龄同性别的不同学生,其心理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好好学习的。

人们常说教师是凭良心做事,干得好与不好,工作上是否尽心尽力,其实很难通过一些硬性的指标来衡量,甚至领导、同事、学生也难以在短期内觉察,只有教师自己心里最清楚。教师必须自觉地、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知识。如果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敬重与热爱,缺乏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忱,以简单的完成任务、应付领导布置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是不行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称职的。

教师要有自学意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据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预测,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倍;当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总量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后才研究出来的。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抄教参,势必就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囿于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使自己孤陋寡闻,更谈不上从事教科研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教师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读书看报的过程就是学习、沉淀的过程;教学、写作的过程是教师深化、内化、升华的过程。

现代社会飞跃发展,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不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因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只有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才能取得大的成功。教师必须加强教法研究,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优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不同科目,同一科目的不同内容,教法应该是不同的,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同时,学生有共性,但个性更突出,教师应全面了解并作详细分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受又能愉快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1.从学科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的教学行为。从“传统”与“现代”这两个角度来熟悉并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上做到运筹帷幄。

2.强化教学反思能力。通过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如此等等。而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则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其理由有四:一是促使教师产生教育的自觉性,并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二是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三是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产生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是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总之,学无止境,一个教师只有不甘落后,勇于进取,不断提高,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第四篇: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出版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但是选题重复、作品平庸、针对性差、重复引进、原创稀少等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出版物的平均质量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甚至出现品位低下、差错充斥、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的不合格产品。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提起关于编辑素质的话题。

出版物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作者原因,有技术原因,也有出版社和编辑的原因。编辑人员处于出版工作的第一线,是出版物的全程责任者和开发主体,编辑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出版工作的效益。因此,解决出版物质量下降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编辑人员的能力素质问题。

那么,编辑人员应当如何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呢?这里,笔者提出以下探讨意见,与业内同仁共勉。

一、在继承传统中提高编辑质量

编辑劳动的历史是悠久的,从最初有据可查的孔子作《春秋》的编著性劳动,发展到形成编辑的六艺——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成形、校对;从最初的个体化劳动性质,发展到现代的社会化劳动形式,编辑工作积淀下许多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有的是成文的,有的是不成文的,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概括。这些优良传统是做好编辑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制度、规律等,是长期管用的东西,不因时间变化而失效;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它们,一切都无从谈起。

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很丰富,例如“编辑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作性的特点,而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则体现为选择性、加工性和中介性等。”编辑工作从来执行的都不是编辑个人的意志,而是群体的意志,因此形成了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稿件三审制和严把三关——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的传统,并且以国家规定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每一本书稿都有一名责任编辑,书稿都要由责任编辑初审、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个人担任。在三审过程中,始终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近些年来这一优良传统在某些地方被忽视了。出现了三审工作由两个人做。责任编辑只是标标字体字号就发稿。有的编辑甚至连字体字号等基础业务知识还不太清楚就开始加工稿件,复审和终审浏览一下就签署意见、有时甚至不浏览就放行等现象。图书质量下滑。

又如编辑人员因其在文化生产中的组织作用、文化传播中的选择与导向作用和文化创造中的优化作用,所以应当博学通识,这已经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优良传统。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具备“杂家”型的知识体系,要拥有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对不同学科的兴趣,随时注意收集各种自然科学信息和社会科学信息,充实并刷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淀起较厚实的百科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对稿件的判断力和对不同作者的鉴别力。有这样一桩轶闻:有一次爱因斯坦作关于相对论的演讲,讲稿中一个数学公式演算错了,不少记者不懂这个深奥的数学公式,照样子报道出去了。而《纽约时报》记者安德经过认真演算,发现这个数学公式错了,于是他就

去找爱因斯坦进行核对。爱因斯坦经过一番演算,真诚地说:“您是对的,我抄错了”。这个例子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如果编辑弄不懂自己编辑的文稿,即使文稿存在问题,也发现不了。

拥有较高的文字水平,行文优美,用词规范,也是编辑工作的优秀传统之一。优美就是要讲究语言的音乐性,讲究抑扬顿挫,讲究平衡、对称、排比、对仗,讲究平仄和语调。规范就是要熟悉国家有关出版物语言文字的文件,像《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汉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等,并按文件来审查稿件。根据国家科技定名核对科学名词,不随意搭配词语,不滥用外来词,按照汉语语法来

正确造句,注意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外语编辑则应该了解相关语种的最新发展,了解相关语种常用的格式、体例、标点等,尤其要注意研究外语和汉语混排状态下的标点使用规则和版式设计上的问题,因为这些是在国内出版的外文书和中外文混排的图书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

综上所述,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应该是编辑素质的一部分,不仅年轻的编辑要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即使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笔者认为,这是降低差错率、提高出版物质量的治本之策。

二、在市场转型中提升编辑素质

强调继承和发扬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并不意味着可以墨守陈规。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编辑的职责主要是组稿、审稿、编稿、校稿,编辑工作主要体现在案头加工方面,工作模式基本是来什么稿就看什么稿。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出版物市场已逐渐进入买方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出版物作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化的文化产品,除少量公益性产品外,其他的图书等出版物必须遵循一般商品的营销规律。才能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基于这种市场形势,编辑人员也必须贴近市场需求,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每个流程环节都需要参与。在发达国家,出版产业的社会分工很细,纯粹意义上的编辑工作已经基本上社会化了,出版机构内的编辑职责更多地体现在组织、管理、市场策划上。在我国,尽管图书选题的确立和图书营销的制

度还在变革和完善之中,但是编辑职能的创新调整,已成为出版单位内部改革的中心环节。正如美国资深编辑理查德.柯蒂斯(Richard Curtis)所指出的那样:今天的编辑“几乎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

出版产业状态下的编辑作用、编辑工作方式和编辑职能的转变,要求编辑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编辑素质的提高首先应该是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应该熟悉和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从出版产业发展的高度,保持敏锐的政治嗅觉,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决不容许图书内容中有违背国家出版管理条例的内容。其次要坚守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数量。再次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变眼观局部为眼观全局,从以作者为中一心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勇于在保证图书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还有是要提高综合业务能力,要勇于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经风雨,见世面,学知识,长本领,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较强的调研市场信息的能力、开发出版资源的能力、选题策划的创造力、书稿编写的组织能力、审稿工作的把关能力和市场营销的决策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自己的气魄、眼光、学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应该是编辑终生的任务。

当然,除了上述基本素养以外,现代编辑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素质。比如计算机技术已普遍运用于出版业,使得出版物的编排印制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也给编辑人员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如要具备上网阅读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为,如果不具备上网查阅信息资料的能力,必然不能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即时与高效的优势,从而影响编辑的视野和对信息的占有量,进而影响对稿件信息的鉴别力。比如要学习和了解电脑排版的基本知识。虽说电脑排版是比较专业的工作,普通编辑人员没必要深人了解和熟练应用,但了解电脑排版的一般常识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做好图书封面、版式等的策划工作和稿件内容等的加工整理。例如采用五笔字型录入法,很容易将“计算机”错成“许可”:而 采用拼音录入法,“声明”也容易错成“生命”,“边际”容易错成“编辑”等。掌握了这些知识,对提高编排质量,提升图书的整体质量将大有裨益。

总之,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为编辑素质注入一些新的内涵,但是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事业心却是永远不变的内核:编辑的素质问题不仅影响到每一个编辑个体能否成为合格的编辑,而且影响到整个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出版物的质量:编辑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决定着编辑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速度。因此,编辑人员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编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需要,也才能减少和消灭差错,“确保编辑产品质量,奉献优质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蔡克难:合格编辑是这样打造的,编辑学刊,2006.6 2.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3.李春成:论编辑的营销行为,大学出版,2003,3

4.中国出版年鉴社编:《编辑出版法规手册》,新华出版社,1998

5.蒋广学著:《编辑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版

关于编辑工作中的职能与分工

[论文关键词]:图书编辑业务 职能分工

[论文摘要]:本文表述作者对图书编辑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内容定义,并从各个层面上简析图书编辑业务体制中按学科分工确定岗位的种种弊病。在此基础上,提出职能编辑的概念,提出按编辑个人所长、所好为主构建的职能分工的业务体制方案。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本文最初于1986年左右在科学出版社成稿。是较早提出组稿编辑进而策划编辑理念的文章之一。

多年来,国内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特别是自然科技类出版社)实行按学科分工确定岗位的编辑业务体制。以学科划分编辑室,在编辑室中往往再划分学科组,按人头再细分各人分管的分支学科,责任编辑负责自选题至发稿全过程的业务。

在这样的运行体制下,为了“多出书”,不少出版社仍然以年发稿字数、附加品种数等作为对编辑人员个人的主要业务考核指标。组稿、审稿作为编辑加工的“编前工作”,难以与发稿字数平行地计算工作量,客观上淡化了策划、组稿、审稿的意义。显然,这不利于出版社的整体发展。

而且,编辑人员受学科分工的限制,为了完成发稿任务,即使有意愿、有热情,也不太可能主动进入相邻学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策划、组稿业务。在图书出版业日益激烈、跨学科全方位的竞争面前,尽管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却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造成潜在的策划效能浪费和市场效益缺失。

在这样的运行体制下,图书编辑室组什么稿、出什么样的书,书稿质量的评价,加工质量的控制几乎都完全取决于责任编辑个人,很难从整体上导入市场竞争意识进行有效的营销管理和指导性干预。“责任编辑”的意义从出版社内部来看,以不仅仅是某一部书的特定责编,而是出版社该学科的责任编辑了。换句话说,出版社某一学科图书出版状况,其整体规划上的独创性、系统性,其学术水平,其编辑构想,其稿件加工质量等等,无不取决于分管该学科的责任编辑的个人业务素养,而往往并不都准确地体现出版社的整体素质。例如,让一个具有多年工作经验且有进取心的编辑甲,或者让一个才工作不久、又对编辑工作缺乏全面认识和热情的编辑乙来分别掌管同一学科的编辑出版业务,两者的工作所反映出的、被读者认为是代表出版社水准的面貌会相差很远;或者是当主管A学科的责编的素质才干明显强于主管相邻的B学科的责编乙时,出版社A学科和B学科图书的选题质量、出版物质量就会出现明显差异。读者自然因此会认为:该出版社的A学科的图书质量高,B学科的则不行,造成出版社整体品牌形象的缺损。

再者,“编辑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工艺”。仅仅于此还不够,我们说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它的创造性体现在编辑人员构成用于指导完成选题、组稿和审稿的、带有独创性的选题构思、组稿构思和审稿构思(统称为编辑构思)上;编辑工作又是一种技术性工作,它的技术性体现在编辑加工、版式处理过程中严格维护出版社特有的格式、体例和整体质量水平,从而体现出版社出版物的整体个性即品牌特色上。

谈到编辑构思,一部书的作者在写作伊始,要先构思书的结构、取材和叙述方法,那么,编辑在编书之前,是否也有必要先完成一个构思呢?“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乎无算乎。”虽然选题还未列选,编辑人员的包括该学科出书规划、该书对应于特定读者对象的策划及其内容的编排结构、作者的物色及对其写作上的要求、该书的装祯设计思想、营销宣传方案等构思就应当初步形成了。从本质上讲,编辑构思同样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体现了因人而异的风格和个性。同样的选题,即使是为名家出专著,也同样可以提出不同的编辑构思,而按不同的编辑构思编出来的书,其风格、面貌和质量、水准都会有很大差别。如果只有作者的构思而没有编辑构思,编辑工作就成了只是技术性的加工整理工作,编辑活动成了被动盲目的行为。依赖于等稿上门,创造性便无从谈起,创造的喜悦和乐趣也随之消失。这正是编辑家和“匠”的区别所在。与过去相比,在今天图书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编辑工作早已不再仅仅是“为人作嫁”了。

谈到编辑加工,我们认为,只要做好了选题、组稿和审稿工作,完全有可能简化编辑加工的工作内容,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仅对书稿进行文字加工和单纯技术性处理的工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认为编辑加工是一门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复杂技巧,是一门每个编辑人员都必须精益求精方能真正入门的基本功。

由上述可见,选题→组稿(包括指导作者写作)→审稿与其后的编辑加工相比,它们在工作性质、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上都有明显不同。具体反映在编辑业务中,就形成了各工作阶段责任编辑的职能的不同。

然而,那种按学科分工的业务工作体制使得编辑们疲于完成发稿任务指标,很难激励他们面向市场独立思维,以充分的自主性去关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也就很难在较短时期内有效地调整出版社选题的整体结构,很难顾及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大型工程诸如重点综合类丛书、文库书、工具书等等了。

而且,如果只有学科分工而无职能的分工,责任编辑被动地“死守”某一学科,在该学科范围内他必须交叉地进行多部书稿的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统改校样等工作,从而对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实际上,并非每一名编辑人员都既能从事创造性编辑工作,又能出色地完成技术性编辑工作的。尽管我们认为,精于编辑业务而成为全才、通才是可能的,但是人又确实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正如有人长于策划、而有人却适于行动一样,编辑工作中也是有人善于组稿、而有人却更长于编辑加工。加上人又各有所好,有人爱好组稿、思维敏捷活跃,有人则更喜欢独处、专心伏案推敲书稿。在只有学科分工的工作体制下,编审、副编审和编辑、助理编辑同样提出选题、进行组稿和编辑加工,从而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不利于激励编辑人员积极钻研,提高业务水平,不利于调动各层次编辑人员的工作激情。

为了充分发挥编辑人员所长,量才用人,使每一名编辑都能各得其所;为了调动编辑群体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出版社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出版社在行业内和国际图书市场的竞争能力,有必要在编辑工作中强化职能分工而淡化学科的分工。

我们既然承认编辑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工艺;编辑工作中有创造性工作、技术性工作和行政性工作之分;我们又既然承认编辑人员往往是各有所长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并鼓励编辑根据自己之所长,作为编辑工作过程中某一环节的职能编辑,以全身心投入于其中,发挥最大效能呢?“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关键在于确立一种新的工作体制,允许并激励编辑在某种范围和程度上自主地选择特定职能的编辑工作,身心交融地完成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更新编辑业务及其管理体制早已成为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而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改造早已沿袭多年的以学科分工为基本构架的工作体制,尽快转向以职能分工为主、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的新的工作体制。二

在上面所述基础上,我们进入实践、操作层面,提出以高级编辑人员为学科带头人、建立职能分工新体制的具体设想:

(一)以学科带头人为组织和决策人,编辑组(室)内设立策划(组稿)、审稿和加工编辑等职能。策划、运营团队作为出版社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灵魂,绝对应当保留在社内运营体制的核心地位上。而技术加工环节,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在社内设立独立核算的书稿编辑加工公司,也可以通过社内的专业公司将部分书稿技术加工业务外包给社会上专业书稿编辑或公司去完成。

一部书稿付印前的业务运作,分为组稿和加工两大阶段。策划(组稿)编辑(以下简称策划编辑)的职能包括策划选题、组稿、指导作者写作并带动在其周围的审稿、加工人员形成的工作团队有序运转。组稿工作结束的标志为一个优秀选题列入社(室)出版计划,并伴之以一个完整、成熟的编辑构思的初步形成(可以反映在图书选题策划方案中)。

审稿编辑的职能为组织审查、完成对书稿的审读评价,提出完善的书稿修改方案,确认书稿质量并收定稿。审稿工作完成的标志为收定稿,伴之以审读报告(对书稿的鉴定评价)的产生。

加工编辑的职能为对书稿做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使之达到符合出版要求、达到可以交排版制作使之能顺利作业的质量水准,并负责统改校样。

我们可以根据图书形态的进化,调整并完善对编辑加工的概念界定,从而重新定义加工编辑的工作内容。今天的图书,从以往传统的文字内容为主,以文带图,正文中有少量插图,或将插图集中在几页铜版纸上做成插页的“字书”,已经进化到以图带文,图文并茂的时代。图文浅显易读、版面生动活泼,不但更方便于阅读,迎合了读者大大提高了的阅读欣赏品位,“图书”之名副其实的进化也更新了编辑加工的观念。我们可以考虑将加工编辑、版式设计的技术编辑统称为技术编辑,其业务职能从只对书稿文字做编辑加工,扩展到包含书稿的文字、插图处理,图文的版式处理等书稿后端处理各环节。

在以策划编辑为核心的运作团队单位内,审稿编辑和加工编辑(或称技术编辑)均只对组稿编辑负责,由组稿编辑对他们进行业务监督和考核。

我们必须承认,策划编辑、审稿编辑是编辑室的高级编辑。他们的工作因人作风而异干起来各有不同,但并不是每个编辑人员都能胜任的。然而高级编辑的形成并不完全以职称为其唯一依据,领高级职称衔的编辑人员做专职的加工技术编辑、发行营销编辑以保证出版社正常业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也是完全必要的(只要合理解决考核工作量、奖励机制等问题)。给每个编辑人员一定的实践体验时间,让他们在竞争中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强长弱短,从而重新选择确立自身的职能地位,确立长远的、有自信的发展方向,也许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育才途径。这里还有一个对年龄与资历、能力与特长之间关系的观念更新的过程。

(二)实行职能分工后,原来各编辑之间的学科分工便随之逐步淡化,策划编辑可以在编辑室(组)所辖各分支学科内全方位开展活动。在策划编辑队伍和技术(加工)编辑队伍分别形成且相对稳定后,可以扩展到在编辑部甚至全社范围内打破学科分工界限,让策划编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活动。形象地讲,这犹如唐僧去西天圣地取经超度孙悟空那样,揭开如来佛五行山顶的那张“庵嘛尼叭弥牟”镇山压帖儿,石破天惊之下,必然有一批如孙悟空那样的策划能人(或称达人)脱颖而出。

(三)在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出版社,选题、收定稿及其加工任务的安排可由编辑组(室)统一计划管理。一部书稿的策划或审稿编辑通常不再担任该书的加工责任编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版权页上,“责任编辑”一栏可以分解,或者以多人署名而策划编辑领签。在质量管理上,除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质量管理之外,还可以实行自后向前的纵向质量管理,即加工编辑监督审稿编辑的工作质量,审稿编辑监督策划编辑的工作质量。这样做有利于互相监督促进,提高编辑各环节的圆滑运行。

(四)推行职能分工体制的关键之一是工作量的考核方法问题。策划、审稿必须要能独立地与编辑加工平行地计算工作量并作为考核指标。

前面已经讨论过,策划、审稿和编辑加工在工作性质、工作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单用字数来考核三者的工作量已变得不合理,因为组稿字数、审稿字数和发稿字数三者所分别表征的工作量并不等值,至少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不十分确切地举例来看,如果说组稿20万字等值于发稿20万字的工作量,审稿20万字则很难与前二者等值。即便是出于鼓励将编辑工作的重心前移,暂定三者等值,那么组稿40万字、审稿40万字和发稿40万字的工作量也肯定不能等值。而只有设立能对三者作相对等值的考核指标,才能顺利解决诸如奖金分配、工作分配、职能的自身确立以及工作量统一考核等一系列管理问题。

考虑到鼓励编辑前移工作重心,从策划选题开始就重视工作质量,我们设想用一种粗略的非线性的积分制来统一评估考核三者(即组、审、编)的工作量。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使之具体化:

假定以20万字稿件计,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三者的工作量被认为基本相等,定为10分,则给出下表供讨论用:

20万字 组稿10分/ 审稿 10分/ 编辑加工10分

40万字 组稿15分/ 审稿10-15分/ 编辑加工20分

60万字 组稿20分/ 审稿 15分/ 编辑加工25分

选择这一组数值仅仅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我们的设想以引起讨论。如果设想合理,这一分值系统的合理确立并不很困难,更何况它是可以根据出版社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

实行积分制统一考核工作量,譬如可以设定助理编辑年工作量为60分,编辑为100分,副编审、编审为120分。以此确定个人工作内容和计划。编辑室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综合而成,它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编辑可以以组稿为主,也可以以加工为主,根据出版社编辑人员的实际状况,在过渡时期,应当鼓励编辑人员逐步过渡,即大部精力扑一头,或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做组稿工作兼做少量加工发稿,或主要做案头的编辑技术加工兼做少量的组稿工作。

在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应当从运营管理体制上鼓励编辑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到策划选题上去。只有多策划好选题,多出适销对路、重印率高的好书,才是出版社的发展出路所在。策划、组稿编辑工作出色应当重奖。最终,一个出版社编辑人员的合理结构一定是:

策划编辑人数≤审稿编辑人数≤技术加工编辑人数(含外聘编辑)

这样,经过一个由学科分工体制向职能分工体制的过渡,人们在变革中逐步完成了观念的更新,适应了新的工作体制并不断完善它。在一支策划编辑的核心骨干团队已经形成并相对地成熟、稳定之后,辅之以信息化新技术手段,出版社就将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再生。

总之,本文的基本思想是在出版社内构建一种积极的、体现协作精神的、有助于培育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工作体制。而后者将能激励每一位编辑的创造、开拓性思维,发挥每一位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充分调动图书出版所需要的集体智慧的力量。合理、高效的工作体制会带来最大的经营效益,这是不言而喻的。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邢聪聪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有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有由才干来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人才,首先必须有一批忠诚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知识广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不外乎需要两条途径:一是离职进修或参加函授学习,即继续教育;二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注重教育科学研究,自学开展终身教育。

(一)继续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目前情况看,继续教育已经滞后于现实需要,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但是,此项工作如何开展,具体途径有哪些,还有待于深入探索。应当广开各种渠道,开拓多种途径,才能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素质。对教师自身来说,也应寻求各种继续教育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1、上网求知。当今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已将整个世界联结成为“地球村”,网上学习、网上查询、网上交流已成为时尚。

2、业务自修。这是最经常、最便利的学习提高途径。教师知识的更新、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自修。

3、拜师学艺。为使中青年教师少走弯路,迅速成长,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应在业务上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养。这比全靠自己

独立摸索省时、见效。所拜之“师”应为名师,属当地知名度高、教有建树的专家。他们能够给予中青年教师以居高临下、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可根据研究领域和专业特点,由中青年教师自己选择或由学校安排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可以常上门求教,探讨问题,或参与课题研究。也可由专家定期亲临现场予以具体指导。

(二)注重教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自觉开展终身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更新思想观念

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

提到搞教科研,当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有人不免生疑: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名师指点,整日忙得不可开交,谈何容易!其实,无论学者型、科研型还是专家型教师,其本质依然是教师,并非固守书斋,孜孜于自成体系的所谓学问家。

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从事教科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来自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有研究不完的规律,这些规律都会由一些教学现象表露出来,教师如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现象规律,对它思考一番,从中能受到启迪,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这就是研究。思考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边教学,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

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科研的有效做法。

教科研工作能使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个人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发展,胸襟的开阔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教科研。先一步,高一层,使自己在教科研这片沃土上迅速成长,不再做“经验型”、“勤奋型”的教书匠,争做“科研型”、“研究型”的教育家。既做“经师”,更做“人师”;在教学工作上,它首先使我们想到抢占教育工作制高点,它在使人们获得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具有科学研究精神。它使我们学会以理性的思考,不断以实践探索为出发点,去进行实践活动。工作中不再以印象代替现象,经验代替规律,习惯代替改革,而是崇尚质疑精神,敢于否定,勇于探索;不盲从,不固步自封;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出教师学会用逻辑分析的手段,追求事物的精确性和规律性。

二、树立科研意识

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科研能力,只是缺乏科研意识。一个教师若无科研意识,就不会有重大的发现,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创新,只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低效劳动。那么,他也就始终摆脱不掉“教书匠”的“经师”范畴。因此,教师投身教科研首先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高尚的思想意识。从事教科研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风范;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

心和集体荣誉感;淡泊名利,耐得清苦,受得寂寞,不为红尘所感、名利所累;要知难而进,永挑重担。

2、自学的学习意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抄教参,势必就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囿于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使自己孤陋寡闻,更谈不上从事教科研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教师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读书看报的过程就是学习、沉淀的过程;教学、写作的过程是教师深化、内化、升华的过程。

3、思考意识。思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内化、深化、升华的过程,思考是知识转化与升华为素质的关键。学习中不思考,知识具有的精神不能体会;实践中不思考,具体的感知不能升华,隐藏的真理就无法领悟。不思考,无法推理、归纳、注释,无法想象探索,无法去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思考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探索真理,其乐无穷。

4、总结意识。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总结还能输入、吸收新知识新见解,提高科研水平。教师职业决定了每位教师都具有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有机会是一回事,没有科研能力又是一回事。有机会不利用,仍然不可能具备科研能力。而总结就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进行科研、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教师都应既会育人、又会教书、还会科研,人一旦从科研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本职工作,无论多么平凡都有会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三、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积极地投入教科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自身学习进修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实践出真知”。任何割裂教育教学实践与教科研关系的行为和言论都是缺乏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自我偏见的表现。在实践中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积累升华经验,在实践中探求更加完善低耗高效的做法是教科研活动的永恒主题。

善于学习他人之长,无疑是从事教科研的良方妙药。人非圣贤、先知先觉,个人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丰富自己的学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必须在各种思想的融汇碰撞中“兼容并包”吸收内化。学者型教师必须具有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开放博容的学术思想,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成长。学人之长,给自己以强烈的心理暗示。感悟他人的成功之道,与智者对话,得到的是妙不可言的享受和灵感顿悟。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广大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对教师来说,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注重教科研,教科研是教师自身高层次的进修,自觉开展终身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下载谈浅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浅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汇报: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汇报范文:提高自身素质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光荣、伟大的称号已经成为我工作、学习、生活的动力,不断激励我向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回想自己被党支部批准......

    思想汇报-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更应该在行动上有所体现。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把自己培养......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立于教学不败之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主力军,如何才能顺......

    思想汇报:提高自身素质

    敬爱的党组织:转眼间离学校毕业快一年了,经过一年的社会打滚,苦过了才知道什么是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它们像是短片或是电视剧一样,让自己一次接着一次淋漓尽致的体会......

    如何提高技校教师的自身素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如何提高技校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者:徐海波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6期 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有较强......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上传: 毛荣琴更新时间:2012-5-30 17:49:20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

    如何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

    如何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 什么是才、学、识?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种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所谓史才,是指搜集、鉴别和......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是前提;自身拥有高素质是关键。 作为我来说,前提条件,无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