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性缺失: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感性缺失: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
有人说:中国公务员不会写总结甚至不会写自我鉴定,写出的总结或鉴定千篇一律;中国的官员不会讲话,讲出的话都是一样的空洞模糊缺失个性难见真心的话;中国的学生不会抒情,抒出的情,都是一样的雷同老套缺失独特缺失真挚的情。
这不无一点道理。没有自己感悟的思想,自己真切的体验,或自己个性的语言,写出的文章,讲出的话,如何不空洞模糊,雷同一致?如此缺失感性的内容与思想,令人见出一个苍白的生命,一个虚伪庸俗的生命。
这是社会的悲哀,时代的悲哀,也是语文教育的失败。
二
瞩目我们的中学作文,感性缺失为常见之状。
你看,以“感悟春节”为话题,一学生写自己乡下春节之景: 循着新年的气息,祝福问候欢声笑。开门问声“新年好”,一年到头心情好;打开贺卡,字里行间,洋洋洒洒,泛起幸福的颤动,飘着祝福的馨香;电话铃响,祝福的歌声在春光里飘荡,句句深情的问候令人脸泛微笑;翻开短信,沐浴和煦的暖风,品味浓浓情意:呵,山村人们无不自豪今天中国的时代,无不赞叹今天党的富民政策。
如此,语言是美了,但却空洞了。文章哪里可见一点乡村春节的特色,一点感性独特的内容?如此空话套话,没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没有自己真切的感受,文章有何审美价值?此为写作浮躁惰性的表现,更是虚伪人格的体现。
你看,我们中学的“优秀作文”,总有此般“厚重”的文化散文: 李 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05年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节选)
一看,就觉都是他人诗意句子的镶嵌,最后一句干脆就是全用余光中的诗句。一段话,有几句是作者的语言?有几句可见作者对李白对话题清晰的解读?难怪有老师一见就皱眉:“这简直成了另类的古诗文识记。”文章读后除了感觉语言的诗意,还有什么思想的启迪?
一出口,就有隽永的语句,就有名人的典故或话语,此固然可赞可叹。但那为赋“诗意”强作诗,掩饰自己本真感性的话语,张口大话空话还一本正经,实为人格虚伪庸俗的表现。如此之作,足见人格的庸俗不说,也是失却清新的生活气息与鲜活的生命气息,失却自己独立的思想,失却具体感性的质感,何以言谈丰富的审美价值?
长此以往,文将不文,人将不人,写作将会成为虚伪庸俗的代名词,我们的写作将是在塑造一个虚浮苍白的生命。悲乎!
三
叶圣陶道:“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这“实在的话,自己的话,真话”,也就是“感性话”。
杨振宁从美国回到清华大学,水均益采访时,问他为什么你要回要清华园。他说:“这里每一棵老树,我小时候都爬过。”这就是感性的语言,其于清华园独特而炽热的情感跃然而出,令人难忘。
看看05年5月台湾连战先生在北大的演讲,我们就可感受感性话语的震撼力: 今天我和内人携同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起来到北京大学,非常荣幸。在这里首先向各位表示感谢。北京大学的现址刚才我了解到,就是当年燕京的校址,我的母亲在三十年代在这里念书,所以今天来到这里可以说是倍感亲切。
看到斯草、斯木、斯事、斯人,想到我母亲在这儿年轻的岁月,在这个校园接受教育、进修成长,心里面实在是非常亲切。她老人家今年已经96岁了,我告诉她我要到这边来,她还是笑咪咪的很高兴。台湾的媒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
这就是感性的语言,其于母亲与北大的真切而独特的情感,让人动容,如此感性的话语,让人看到一个情感的真实、生命的真实,有人说:“当今我们的一些领导,是很难如此‘随意’,很难如此让人感受真实亲切的情感。”如果让我们学生写这段话,可能就是抒情一番,来个排比修辞了。
张扬感性的语言,才能予人生动与独特的清新审美,予人心智之开启,情感之震撼,令人见出一个淳朴真诚的生命,一个生命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如此,文章也就蕴蓄丰富的审美价值。
四
当今学生作文,不是再现自己的生命的真切体验,不是率真感性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不是再现自己个性的语言;而是在包装,在掩饰,在刻意炫示“诗意”与“文化”,以吸引老师的眼球,以获得自己“理想的分数”。
如此之浮华,如此之做作,如此之虚伪,如此在背叛写作,庸俗乎?可怕乎? 小学教育中学教育12年了,教育出这样的学生,难道不是语文教育的失败?
塑造健康人格,培植思想生命,是中学课改赋予我们的重任。庸俗虚浮的写作,只能写出缺失感性质感的平庸之作,也折射出生命的庸俗虚伪与苍白。在倡导勇于创新倡导生命脱俗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和语文教育,千万不能再让学生虚浮,让学生再做作了,不能再塑造浮华俗气的生命了。
颇值欣慰的是,当今专家学者、老师社会对此亦有共识。巢宗祺教授说:“新课标坚决反对千文一腔、没有真实情感、胡编乱造、高度模糊化的八股作文。”近几年各省区高考阅卷也迈出动作,将浮华空洞缺失感性的所谓“文化散文”压低分数,让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遭遇严霜。
五
白居易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要让学生把视线投射到火热的生活中时代中去,我们面对的这个时代,有幸福和苦难,有喜悦和悲伤,有欢笑和泪水,而不应将自己置入虚幻的美景中,也不必刻意虚构可以逃避现实的海市蜃楼,更不可掩饰自己感性的体悟去虚伪去庸俗。
我们鼓励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彰显思想的感性。让学生不掩饰自己真实的感悟,展现思想的真实、具体与独特。看看朱镕基总理05年对记者的回答: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 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这就是真实的思想与情感,这就是真实感性的话语,闻之令人难忘。丁国华《黄土寄情》,写在金灿灿秋日下,一位年轻母亲坚韧的挥动镰刀的劳作,看到一个青年男子正拉着耧牛一步步艰难向前。身后扶耧的老者,佝偻的脊背破坏了他的体形。文章结尾道:
站在事实面前,我缄默了。当我们在“农民富了”的颂歌中体味“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欣喜时,当我们的“嬉皮士”阶层在舞厅里发出呓语时,当我们的目光集中在进口高档商品时,可有谁知道日渐充实的钱袋包含了多少母亲的隐痛?又有谁知,兀立的粮囤凝聚了多少劳动的艰辛?
今宵的窗前,我苦苦思索:我们这一代人,难道还要从父亲手里接过祖父传下的沉重锄头,再传给黄土地上的下一代?
作者睹览农村艰辛之景,没有像常人歌颂赞扬,而是感悟出当今农民劳作的艰辛与自己负载的沉甸责任,心中几分沉重,几分苦苦地思索。作者坦露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表达自己生命独特真切的感悟,情感浓郁撼人,思想感性脱俗,文亦意蕴厚重。
我们要鼓励与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彰显情感的感性。也就要让学生自然表达人间情感。人们有喜有忧,亦有喜忧参半,有爱有恨,亦有爱恨交加。“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人的情感便是如此复杂而丰赡,展示之,便是展示一个感性与丰满的形象。歌曲《说句心里话》: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白发苍苍,说句心里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此心理情感的真实流泻,使歌曲感性动人。
六
文章的感性,折射一个健康清纯的生命;文章的感性,折射一个活力张扬的生命。
瞩目当今,社会呼唤生命的淳朴,时代呼唤生命的创新。张扬感性体悟的生命,才能使社会具有活力,富有希望。一味虚伪谄媚,拒绝深入思考,掩饰自己的本真感悟,这样的写作,是庸俗虚伪的写作;这样的民族,是没有活力,没有热情,没有希望的民族。
语文教育承载塑造健康生命的重任,张扬生命的感性体悟,我们的学生应大胆之,我们的社会应赞誉之,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领导应鼓励之。
(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打捞出来的优秀作文:
怀想天空
07年江苏考生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 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刷,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评点】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何永康)
第二篇:感性缺失: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感性缺失: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
有人说:中国公务员不会写总结甚至不会写自我鉴定,写出的总结或鉴定千篇一律;中国的官员不会讲话,讲出的话都是一样的空洞模糊缺失个性难见真心的话;中国的学生不会抒情,抒出的情,都是一样的雷同老套缺失独特缺失真挚的情。
这不无一点道理。没有自己感悟的思想,自己真切的体验,或自己个性的语言,写出的文章,讲出的话,如何不空洞模糊,雷同一致?如此缺失感性的内容与思想,令人见出一个苍白的生命,一个虚伪庸俗的生命。
这是社会的悲哀,时代的悲哀,也是语文教育的失败。
二
瞩目我们的中学作文,感性缺失为常见之状。
你看,以“感悟春节”为话题,一学生写自己乡下春节之景:
循着新年的气息,祝福问候欢声笑。开门问声“新年好”,一年到头心情好;打开贺卡,字里行间,洋洋洒洒,泛起幸福的颤动,飘着祝福的馨香;电话铃响,祝福的歌声在春光里飘荡,句句深情的问候令人脸泛微笑;翻开短信,沐浴和煦的暖风,品味浓浓情意:呵,山村人们无不自豪今天中国的时代,无不赞叹今天党的富民政策。
如此,语言是美了,但却空洞了。文章哪里可见一点乡村春节的特色,一点感性独特的内容?如此空话套话,没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没有自己真切的感受,文章有何审美价值?此为写作浮躁惰性的表现,更是虚伪人格的体现。
你看,我们中学的“优秀作文”,总有此般“厚重”的文化散文:
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05年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节选)
一看,就觉都是他人诗意句子的镶嵌,最后一句干脆就是全用余光中的诗句。一
段话,有几句是作者的语言?有几句可见作者对李白对话题清晰的解读?难怪有老师一见就皱眉:“这简直成了另类的古诗文识记。”文章读后除了感觉语言的诗意,还有什么思想的启迪?
一出口,就有隽永的语句,就有名人的典故或话语,此固然可赞可叹。但那为赋“诗意”强作诗,掩饰自己本真感性的话语,张口大话空话还一本正经,实为人格虚伪庸俗的表现。如此之作,足见人格的庸俗不说,也是失却清新的生活气息与鲜活的生命气息,失却自己独立的思想,失却具体感性的质感,何以言谈丰富的审美价值? 长此以往,文将不文,人将不人,写作将会成为虚伪庸俗的代名词,我们的写作将是在塑造一个虚浮苍白的生命。悲乎!
三
叶圣陶道:“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
话,说空话,说套话。”这“实在的话,自己的话,真话”,也就是“感性话”。
扬振宁从美国回到清华大学,水均益采访时,问他为什么你要回要清华园。他说:“这里每一棵老树,我小时候都爬过。”这就是感性的语言,其于清华园独特而炽热的情感跃然而出,令人难忘。
看看05年5月台湾连战先生在北大的演讲,我们就可感受感性话语的震撼力:
今天我和内人携同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起来到北京大学,非常荣幸。在这里首先向各位表示感谢。北京大学的现址刚才我了解到,就是当年燕京的校址,我的母亲在三十年代在这里念书,所以今天来到这里可以说是倍感亲切。
看到斯草、斯木、斯事、斯人,想到我母亲在这儿年轻的岁月,在这个校园接受教育、进修成长,心里面实在是非常亲切。她老人家今年已经96岁了,我告诉她我要到这边来,她还是笑咪咪的很高兴。台湾的媒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
这就是感性的语言,其于母亲与北大的真切而独特的情感,让人动容,如此感性的话语,让人看到一个情感的真实、生命的真实,有人说:“当今我们的一些领导,是很难如此‘随意’,很难如此让人感受真实亲切的情感。”如果让我们学生写这段话,可能就是抒情一番,来个排比修辞了。
张扬感性的语言,才能予人生动与独特的清新审美,予人心智之开启,情感之震撼,令人见出一个淳朴真诚的生命,一个生命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如此,文章也就蕴蓄丰富的审美价值。
四
当今学生作文,不是再现自己的生命的真切体验,不是率真感性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不是再现自己个性的语言;而是在包装,在掩饰,在刻意炫示“诗意”与“文化”,以吸引老师的眼球,以获得自己“理想的分数”。
如此之浮华,如此之做作,如此之虚伪,如此在背叛写作,庸俗乎,可怕乎。小学教育中学教育12年了,教育出这样的学生,难道不是语文教育的失败?
塑造健康人格,培植思想生命,是中学课改是我们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庸俗虚浮的写作,只能写出缺失感性质感的平庸之作,也折射出生命的庸俗虚伪与苍白。在倡导勇于创新倡导生命脱俗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和语文教育,千万不能再让学生虚浮,让学生再做作了,不能再塑造浮华俗气的生命了。
颇值欣慰的是,当今专家学者、老师社会对此亦有共识。巢宗祺教授说:“新课标坚决反对千文一腔、没有真实情感、胡编乱造、高度模糊化的八股作文。”06年山东省高考阅卷迈出大动作,将浮华空洞缺失感性的“文化散文”打入30分以下,让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遭遇严霜。
2007年更是明显,高考作文命题彰显明晰的导向:要求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写考生自己的生活和感悟。高考作文题中有11个指代考生的“你”字。这就是写作再现体悟拒绝浮华的引导,是一个端正文风的导向,是一个引领淳朴生命的导向;这不是一场革命,是写作本质的沉重回归。
五 白居易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要让学生把视线投射到火热的生活中时代中去,我们面对的这个时代,有幸福和苦难,有喜悦和悲伤,有欢笑和泪水,而不应将自己置入虚幻的美景中,也不必刻意虚构可以逃避现实的海市蜃楼,更不可掩饰自己感性的体悟去虚伪去庸俗。
我们鼓励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彰显思想的感性。让学生不掩饰自己真实的感悟,展现思想的真实、具体与独特。看看朱镕基总理05年对记者的回答: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这就是真实的思想与情感,这就是真实感性的话语,闻之令人难忘。
丁国华《黄土寄情》,写在金灿灿秋日下,一位年轻母亲坚韧的挥动镰刀的劳作,看到一个青年男子正拉着耧牛一步步艰难向前。身后扶耧的老者,佝偻的脊背破坏了他的体形。文章结尾道:
站在事实面前,我缄默了。当我们在“农民富了”的颂歌中体味“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欣喜时,当我们的“嬉皮士”阶层在舞厅里发出呓语时,当我们的目光集中在进口高档商品时,可有谁知道日渐充实的钱袋包含了多少母亲的隐痛?又有谁知,兀立的粮囤凝聚了多少劳动的艰辛?
今宵的窗前,我苦苦思索:我们这一代人,难道还要从父亲手里接过祖父传下的沉重锄头,再传给黄土地上的下一代? 作者睹览农村艰辛之景,没有像常人歌颂赞扬,而是感悟出当今农民劳作的艰辛与自己负载的沉甸责任,心中几分沉重,几分苦苦地思索。作者坦露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表达自己生命独特真切的感悟,情感浓郁撼人,思想感性脱俗,文亦意蕴厚重。
我们要鼓励与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彰显情感的感性。也就要让学生自然表达人间情感。人们有喜有忧,亦有喜忧参半,有爱有恨,亦有爱恨交加。“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人的情感便是如此复杂而丰赡,展示之,便是展示一个感性与丰满的形象。歌曲《说句心里话》: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白发苍苍,说句心里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此心理情感的真实流泻,使歌曲感性动人。
六
文章的感性,折射一个健康清纯的生命。文章的感性,折射一个活力张扬的生命。
瞩目当今,社会呼唤生命的淳朴,时代呼唤生命的创新。张扬感性体悟的生命,才能使社会具有活力,富有希望。一味虚伪谄媚,拒绝深入思考,掩饰自己的本真感悟,这样的写作,是庸俗虚伪的写作;这样的民族,是没有活力,没有热情,没有希望的民族。
语文教育承载塑造健康生命的重任,张扬生命的感性体悟,我们的学生应大胆之,我们的社会应赞誉之,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领导应鼓励之。
第三篇:我对作文教学的看法
我对作文教学的看法
11月26、27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十五次年会,听了李白坚教授的报告,并欣赏了许多优秀教师的习作课,其中又习作指导课,有习作评改课,听后令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一谈我的感受。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只停留在无意性与随意性上。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于是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可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想像、创设情境,来写好作文。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通过观察 培养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游览活动,充实写作材料,如教师指导写“雨中的校园”,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去观察雨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等景物,与晴天看到的景物加以比较,学生从整体上看到“校园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接着局部细看:雨中的冬青树更加翠绿,花坛里的松树长出了尖尖的嫩芽,月季发出了新枝。接着观察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同学们各种各样的花伞,像在雨中盛开的花朵,五颜六色,美极了。有的在雨中天真的玩耍,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倾听下雨声音,学生说:“小雨沙沙的下,雨水„哗哗‟地流,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交响曲‟”。另外让同学们找雨落到身上的感觉:有的说“雨滴像小手轻轻的抚摸着脸”,有的说:“像戴上无数珍珠”。这些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观察、感受,情感流露的真实自然,贴近事实,接近生活,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还要让学生多写观察日记。通过观察积累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让观察与语文知识结合起来,语文教学促进了写作能力提高。
二、阅读教学 倡导自主探究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知识贫乏,词汇缺少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让学生学会自习阅读。凡是有利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以让学生多读、多看。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因为儿童的心理,天生会模仿。小学生习作有一个从仿写的过程,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吸取模式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性基础。小学生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范文。阅读文章可以仿片断,也可以仿全文;可以仿语言文字也可以仿结构布局;还可以仿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每读一篇文章,都要学习它的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的提高写作水平。
还可以通过现有的课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如教《少年闰土》一课,教师问学生:“作者是抓住少年闰土的哪几个特点来写他的外貌的?”学生回答:“紫色的圆脸”、“小毡帽”和“银项圈”。教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明白了写人物外貌是为了写人,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材料有了例子,这样就收到令人满意的写作效果
三、发挥想象 启迪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像,心灵就不会思想。”想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他的特点,童年时代是幻想的年龄,最具有想像力,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天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想像的潜力,让学生能在作文的蓝天上自由翱翔。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想像的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想像性作文。(1)看图作文。选择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像空间的画面让他们看图作文。(2)续写作文。如给《狼和小羊》续尾巴。(3)补写作文。利用文章的空白和悬念进行补写。如补写《小珊迪》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了回到家的情景”。又如设计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补写故事的经过。(4)写童话故事。(5)科幻作文。如《奇遇太空人》、《月球探险记》等。(6)假想作文。如《二十年后的家长》、《今天我当家长》等。这些富有情趣的想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潜质,使孩子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发挥。
四、创设情境 开阔作文思路
教师的情感流露学生喜欢仿效。如教师指导《记一件感人的事》,首先就声情并茂地描述自己在患病住院期间,同学们曾冒着大雨,走过泥泞的羊肠小道来探望他,他感动得流泪,然后问学生:“老师在讲述时为什么会噙着泪水?泪水说明老师的情感怎么样?”最后引导学生,教师讲述的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却表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道理,“流泪”是真情流露的一种表现,激动、痛苦、欢乐、悲惨,人们也会热泪盈框,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以小见大,以真情感人的思维方法促使学生把话匣子打开了,感情如洪水一般喷发。
学生丰富的情感往往表现于言谈举止中,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展示学生的情感,把言行举止和情感用作作文表现出来。
另外,学生要写好作文,还要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一、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有些同学写作时,一味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其实,这种思想的束缚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这样写起来才有血有肉。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流露出很多对事物的不满,但在写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社会,对一切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道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来得痛快。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好的作文学生一看就会激动,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在写作时,不妨采用命题半命题作文,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真心话,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有利于思维的活跃。
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就应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发现。这,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最应该遵从的。
二、勤动笔写日记的习惯。那如何养成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呢?
(一)、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丰富日记内容 学生写日记时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单一,总是局限于自己从早到晚做了哪些事,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记“流水帐”。这样写日记,时间一长,不仅教师觉得乏味,连学生自己也会觉得无聊,从而失去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拓宽日记范围,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丰富日记内容。在指导学生选择日记写作内容时,根据日记题材的来源,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课堂采风,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可以是同学或者自己的精彩发言,也可以是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
2、家庭记事,是记叙家庭生活场景,如亲友团聚、学做家务活以及和父母相处中获得的所感所知;
3、社会广角,描绘社会生活见闻,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4、校园风采,可以描绘校园四季景象,各类校园活动场景,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感人事件等;
5、影视观感 阅读心得,是指观看电影电视以及阅读课外书籍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优劣,谈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6、奇思妙想,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幻想,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给他们自由幻想的时空太少。因此我允许他们把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写下来,无论哪方面的内容,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可以;
7、一周小结,每周让孩子们写一篇自省日记,总结自己一周内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让他们自我醒悟,自我教育。
教给了孩子们确定选材方向后,他们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二)、降低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对学生的日记要求不要过高,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就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能连贯地把听到的、见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就行,不要求谴词造句、布局谋篇、不强求写题目、不强求突出重点,只要富有童趣就行。让学生觉得日记好写,写日记是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较低,如果按照写日记的一般的要求来要求学生的话,那么好多学生写的日记让人“不堪入目”。为此我降低了要求,对于一些平时写作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从一句话开始写起,逐步增加到两句、三句、一段
(三)、教会学生选准切入点,提高写作效率
学生选好材料后,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呢?选择正确的切入点,可以提高学生写日记的效率,使写日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突破点”、“立足点”、“观察点”。即写人要选准“突破点”——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或心理活动入手,先突出一点,然后再展现整个人物;写事要选准“立足点”——对事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要从自己的看法入手,调动思维和情感,使自己投入其中;写景要选准“观察点”,也就是要选准观察的角度,因为观察包括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在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在学生阅读感悟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生活和事物的,进而帮助他们寻找写日记的切入点,以强化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理念。
三、积累素材的习惯。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就是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是数量多,质量高。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他使“我”认识到我做错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四、良好的修改文章的习惯。
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比较正确或接近正确。学生的作文也一样。要坚持学生的一次作文多次修改法。因为反复修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和写作上的提高。
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时要注意他们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文字表达和语言描述是否严谨、流畅。当学生向你求教时,不能心烦。即时手头工作在忙,也要暂放一下,热情的给学生以耐心启发、指导,绝对不能呵斥,对学生不懂的加以讲解。家长应通过指导学生语言来指导他们的思维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口语训练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育者指导学生养成博览群书,多留心周围所熟悉的一切,热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养成主动感受她的习惯。
第四篇:我对案例教学的看法
我对案例教学的看法
新课改教材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和以前的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我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举例子让学生能很好的去理解某个知识点,通过新课改的学习,对案例有了新的认识,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的理解是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的情景中的问题。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1、传统的教学是在课本所给出的情景中去组织教学,多是老师自己去讲授,更多的是一老师自己为主的,给学生的思考的时间很少。而案例教学对知识的要求很高。需要必修
一、必修二的知识储备。
2、案例教学重在思维和方法的培养上,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了,如疑问怎的设置等。
3、现在高考的36题39题中的情景的考查,实际上就是考查区域内的案例分析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你掌握了方法,高考再怎变,你都能一不变应万变。
4、案例教学注重交流和实践,这和以前的也不同。
第五篇: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牛 志 娴
北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二〇一〇年五月
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摘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引导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二.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三.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四.平时多练,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五.多多鼓励,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总之,让学生愿意写作,喜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 兴趣 真情实感 多练 多多鼓励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当前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写作文难,“没意思”。每次写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寻找一条写作教学的改革之路。以下是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的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若有神”助。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图书、报刊、名家名篇、从中吸取营养,受到教益,做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拓宽知识视野。同时学习作者认识事物和写作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和思维素质,写作时能运用自如,意到笔随。为此,我不断给他们推荐好文章、好书读,制定读书计划,抓好课外阅读,保证时间;另外,发动学生订好报刊、杂志,人手一册,是他们有啥可读。然后让他们读,读,读它个滚瓜烂熟,读它个天昏地暗。读完之后,过几天再读,循环往复,不厌其烦。为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班内定期举行读书会、朗读比赛,使学生比赛竞争,不断提高,由此,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愈加浓厚。通过课外阅读,即可让学生受到作品内容的感染、精神的熏陶,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又能积累词汇,学习语言、积累写作素材,领略表达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素养。二.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就能成功。
我常常教导学生作文要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才会感人,“真实是成功的一半”。而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胡编乱造,字词不够,废话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一方面,他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老师不可得罪,自己幼稚的小秘密不能见人。所以写出的作文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对他们以鼓励、抚慰、支持,而不要嘲笑、挖苦、打击,要敢于对学生说,家丑可以扬一扬,老师可以批一批,秘密也可以晾一晾,实行谁敢讲真话,敢写实事、真事,写出真情实感。另一方面,面对多门学科和逐年提高的分数线给教和学带来的压力,学生的课外时间越来越少,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因而头脑中缺乏写作材料,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也很贫乏,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所以,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学习、去认识、去增长见识。让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的美,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现置身大自然的无限乐趣,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让学生去接触社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事物,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命题的能力,又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的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因此在写作训练时,要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想好里再说,说出来再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我在平常教学中,每节语文课前拿出2分钟,让两个学生上来演讲,每生1分钟,全班学生轮流演讲玩为一个回合,每回合一个主题。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课后注意观察体会生活,搜集素材,积累写作材料;一方面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每节课两个学生上来演讲同一主题内容,无论在语言表达能力还是组织选材 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提高。这样,学生“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写起作文来就能下笔如有神了。四.平时多练,写作水平自然提高
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写随笔。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闻所感岁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些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我不主张每天都写日记,如果无事可写,可不写,千万不敢记流水账,如果时间长了写起文章来婆婆妈妈,左拐右拐还到不了家。我主张宁缺勿滥,宁精勿长。何不选一件 有意义的事,详详细细的记下来,与文章无关的事或句子,千万别舍不得。这样,一篇日记就是一片小作文,这样一篇一事一议专题讲座,比十篇流水账还管用。
除了写日记,还可以写摘记,写内容提要,写心得体会,写读后感等。有助于理解、巩固所读的内容,增强悟性和语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五.多多鼓励,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乞求达到成功地愿望。所以,在写作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任何鼓励性语言,从不放过任何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地机会,从不放过学生作文中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记号用的精彩,一句话写得优美,一种修辞用的恰当等等,都要及时地、热情地给与肯定、表扬,一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学生以巨大的鼓舞。对学生的那些优秀作文,更是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式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兴趣,这种兴趣必将随着不断的激发日趋浓烈,甚至终生不衰。例如:对基础差一点的,降低标准,鼓励,再鼓励。要把作文中的“挑刺”变成“插花”。我一向不赞同作文“全批全改”,尤其对初学写作和对作文一时还找不到“北”的学生,更是特别不宜。全片见红,“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学生既不领情,更不买帐。为什么?把劲儿用反了。如果换一种思路,就会别开洞天,你想,再差的作文,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吧,某句话写的顺畅,某种修辞用的恰当,总会有吧。那就是“花”,把它想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夸!带着一种爱、尊重与惊喜,一个劲儿地去夸,夸„„就这样,由此一点,扩而大之,扩而大之„„你所用心捧出来的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会成为 一朵大花,真花。这种效应是神奇的,不信,尽可一试。
作文课后,我还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积累《班级优秀作文集》等,这些做法都大大满足了学生在群体中得到认可、鼓励、夸赞的心理需求,强化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态度的作用,注重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写作,喜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