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2019-05-15 09: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健康知识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健康知识讲座》。

第一篇: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健康知识讲座

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健康知识讲座

众所周知脑血管病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脑血管病重在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这就是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此外,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对高血压的防治,特别是在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总体情况尚无显著改善,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对血压的自我知晓率、患者的合理服药率、血压控制率等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待于采取更加积极合理的对策,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和干预管理力度,使上述指标尽快得到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减少脑卒中等合并症的发生。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且重点应放在收缩压的达标上。当血压水平<140/90mmHg时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更低一些,以<130/80mmHg为宜。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戒烟、限酒、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等。

心脏病跟脑卒中也有密切关系,美国明尼苏达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对缺血性卒中而言,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者其相对危险度均为2.2,先天性心脏病为1.7。凌主任给出了如下建议:

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另外一个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高发的欧美国家,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因此,应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美国TIA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应<7mmol/L(126mg/dl),必要时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凌主任给出了如下建议: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第四个危险因素是血脂异常,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管病有密切关系。近期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3项关于他汀类药物的大规模二级预防研究(北欧的4S、美国的CARE以及澳大利亚的LIPID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另一方面,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低(<160mg/dl)时可增加出血性卒中。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凌主任给出了如下建议:

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2、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于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对机体产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

肥胖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病已有不少研究证据。这与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分不开的。有研究显示,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国内对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

关于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康复,凌主任简单的介绍了如下内容:

康复对脑血管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发表的资料,脑卒中患者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可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且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末可恢复工作。凌主任也给出两条建议

1、重视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功能非常重要,特别是早期床旁的康复如患肢的保护。被动活动等,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很容易掌握,也非常有效,建议各医院能充分重视。

2、强调持续康复:应该指出的是,有些功能障碍是要遗留很长时间的,甚至终身遗留。因此,建议能建立起由综合医院急性期到社区医疗的持续康复体系,与国际上目前脑血管病康复方案相似,使患者享受到完整的康复。

第二篇:脑血管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20~180/10万,死亡率为60~120/10万。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并称为大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由于公众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不重视体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向年轻化、普遍化蔓延,因而在我国脑血管病病死率有降低趋势的状况下,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却在上升。因此它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极为重要,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是健康教育。特别提醒大家,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并且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脑血管病的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因此,患者应尽量熟悉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脑卒中分为两大类,它们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脑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俗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1、病因:绝大多数脑出血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病伴发的小动脉硬化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其他因素:脑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脑动脉炎等。

2、诱发因素: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不当,导致血压不降或降得过低)、情绪不佳(指生气、激动、焦虑、悲伤、惊吓、恐惧等)、用力排便、气候变化、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酗酒成瘾)、在脑力紧张活动时易诱发脑出血。

3、用药的目的: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控制血压防止进一步出血。

(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2)控制高血压:血压显著高于正常时给予降压药物,防止再出血。

4、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

(1)CT:头颅CT检查目的是协助诊断和确定病变的部位,对人体无危害,也没有痛苦。

(2)核磁共振(MRI)是一种以磁场值标记人体内共振核的位臵,通过原子核对外界磁力的反应来获取被检体化学信息的一种全新方法。常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检查时注意事项患者要安静,保持不动;身体内不能有金属物体:如钥匙、手表、起搏器、金属支架等。

(3)其他检查:在发病急性期,可约床旁检查,如胸片、彩超等。

5、饮食指导

(1)急性期饮食:因脑出血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体力活动减少,应食用易消化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流食如牛奶、豆浆、米汤、菜汤等,易于消化吞咽,每日6次,每次200ml~250ml;半流食如粥、面片汤、面条汤、馄炖等软烂、易消化、易咀嚼的饮食,每日5次。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2)恢复期饮食:

1)低盐:食盐的摄入量<2g/日,少食含盐多的食品,如咸菜、酱菜、酱油、腌制品、海产品等。

2)低脂肪:肉类75g/日,可食瘦肉、牛羊肉、去皮禽肉、鱼,少食肥肉、加工肉制品、油炸食物、动物内脏等;食用油20g/日,可食用色拉油、花生油,避免动物油、黄油等。

3)粗纤维饮食: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菠菜、粗粮、豆类、谷类、新鲜蔬菜水果类等,可促进肠蠕动,预防大便干燥。

6、活动与锻炼

(1)开始锻炼的时机

50-60%的病人在脑卒中之后可以恢复到生活自理,80%可以重新获得行走的能力。中风发生后,应在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就立即开始,中风病人在发病头3个月中,功能改善最大,即便如此,康复锻炼也应持续更长时间,以防功能减退。(2)锻炼的原则

早期开始,先主动,后被动;瘫痪肢体各个肌肉、关节都要锻炼到;不能过分劳累,要在病人能承受的范围内;要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治疗;应重视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应重视对于卒中复发和卒中合并症的治疗。

二、脑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常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血栓形成是血管内血栓逐步形成,管腔进行性狭窄,脑组织逐渐坏死,所以患者的症状可以逐渐加重到3~5天后才达到高峰。脑栓塞是血管、心脏内的栓子突然脱落,阻塞了远端的血管,引起急性的缺血发生,因此病人的起病很急,当时病情即到高峰。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的小灶坏死,通常在1~2cm以内,可以没有急性起病的过程,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1、病因

引起脑梗塞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的管腔狭窄闭塞)及各种原因的动脉炎。常见的伴发病是高血压,因高血压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加速、加重,因此高血压也是脑梗塞发病的病因之一。2.脑梗塞的发生过程

脑梗塞可发于任何年龄,以脑动脉硬化为多,多数病人在睡眠、安静等血液流速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生。发病前可有头昏、肢体麻木、短暂的失语等症状,但在数十分钟、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可恢复,数天、数周或数月后可反复出现。

3.避免和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因素

(1)控制高血压,减慢动脉硬化的发展,按要求服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吸烟的患者应戒烟,因为吸烟使血小板聚集增高,促进血栓形成。(3)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应控制在正常水平,血糖升高可加速动脉2 硬化,促进脑梗死发生。4.脑梗死的用药目的

(1)静脉内溶栓治疗: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于发病6小时内溶栓。药物有尿激酶、巴曲酶、组织纤溶酶元激活物(rtPA)。

(2)扩张血管,改善脑组织供血,常用药物有维血栓通、尼膜地平、西比灵等。

(3)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控制脑疝的形成,常用药物为20%甘露醇。

(4)扩溶剂的使用,降低血粘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常用的有丹参等。

(5)抗凝治疗,常用的有口服阿斯匹林。阿斯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小板粘附率。

(6)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速避凝等。

(7)脑细胞保护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脑保护药物,但是降低体温,避免感染,可以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也可用胞二磷胆碱、醒脑静等。5.CT检查的目的

(1)头颅CT:在发病48~72小时可发现病灶区呈低密度影。目的是鉴别和协助诊断病变的部位,便于制定治疗方案。准备工作同脑出血。

(2)核磁共振(MRI)是一种以磁场值标记人体内共振核的位臵,通过原子核对外界磁力的反应来获取被检体化学信息的一种全新方法。常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检查时注意事项患者要安静,保持不动;身体内不能有金属物体:如钥匙、手表、起搏器、金属支架等。

(3)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TCD,ECG,超声心动图检查,凝血分析等。

6、饮食

(1)流食或半流食:适用于大面积的脑梗死,病情稳定后可食用普通饮食。

(2)普通饮食:同脑出血。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临床综合症。

1、病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血液病等。各个年龄均可发病,脑血管畸形多发生在青少年,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多在青年以后,老年以动脉硬化而致出血为多。

2、诱发因素

一般发病突然,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劳、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以及紧张的脑力活动等。

3、诊断要点

突然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脖子硬,即可高度提示本病。如腰穿脑脊液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则可确诊。

4、用药的目的: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防止继续发生血管痉挛,除去出血病因并预防复发。(1)止血,预防再出血:常用的有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止血敏等。(2)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常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通、尼膜地平(3)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所测的水平范围内,防止继续出(4)治疗脑水肿:给予脱水剂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5)绝对卧床4~6周,避免用力及情绪激动。

5、各种检查的项目、目的及注意事项

(1)cT检查:目的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起到鉴别作用,检查前的准备与脑出血检查前的准备相同。

(2)脑脊液检查:目的是协助诊断,检测脑脊液的压力。(3)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方法:需行腰椎穿刺手术,手术很小,但需要病人很好的配合,在护士的协助下,病人双手抱膝,双膝向胸部屈曲,头向前屈,抱成球形,靠床沿侧卧,以增加腰椎间隙,使腰椎穿刺手术顺利进行。腰椎穿刺无任何危害,痛苦小,在穿刺部位局部麻醉后穿刺时无疼痛。

②注意事项: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后,起床活动,术后3天不洗澡,以防穿刺针眼未愈合发生感染。

6、饮食指导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饮食同脑出血病人的饮食。

7、活动与锻炼的方法同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活动与锻炼方法与脑出血的活动与锻炼方法相同。

脑卒中家庭急救要点

1、早期脑卒中发病的特点是: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主要的表现有: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无力,手持物掉落,口角歪斜、流口水。

(2)突然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3)突然视物旋转,站立不能。

(4)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5)突然性对近事遗忘。(6)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

2、脑卒中家庭急救方法

(1)初步判断为脑血管意外以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3)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要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张,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4)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呼唤病人,以了解意识情况。对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6)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急救电话有120或999。若自行运送,在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的头部和肩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背部及双脚,3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或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勿抱、拖、背、扛病人。

(7)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安宫剂牛黄丸或其它药物。

(8)尽量快速到达医院,最好在发病3小时之内。

四、脑血管疾病保健与预防

一、生活起居

1、饮食调整

按照多品种、适量与平衡的饮食原则,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多吃对预防中风有益的食物。据报道,牛奶、鱼肉、黄豆、豆豉、花生、大蒜、洋葱草莓等对预防血栓是有益的。

2、饮水充足

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心脏病患者应限制入量。

3、戒降烟酒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

4、劳逸结合

用脑要适度,不要持续时间太长,避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中风。

5、生活规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

6、忌饭后就睡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的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7、体位变化要缓慢

脑血栓形成往往发生于夜间,尤其是上厕所时刻,所以夜间入厕时一定清醒后,缓慢起床。其实,平时做家务也要注意体位变化不要太快,以免引起脑部缺血。

8、注意天气变化

老年人天气适应能力减弱,过冷过热皆可使血粘度增加,诱发脑中风,因此,气温变化骤冷骤热时一定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9、控制体重

通过运动消耗体内过多脂肪,以降低血脂减少脑中风危险性。

二、情志调养

情绪要稳定,经常保持乐观、豁达、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思、悲痛。因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使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引起心脑血液循环紊乱而诱发中风。

三、运动疗法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使人强壮、K寿。运动的方式很多,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长期坚持。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降低血脂,增强抗病力。

四、要预防脑卒中,除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还应尽量按以下要求做,早期干预治疗,力求防止或推迟脑卒中的发生。

1、每年至少测量血压一次,并积极治疗高血压。

2、检查心脏情况。

3、戒烟

4、饮酒适量

5、测定血浆胆固醇水平,如果水平过高,应采用膳食调节和药物疗法。

6、糖尿病人应遵医嘱调控好血糖水平。

7、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8、减少钠与脂肪的摄入。

9、检查是否有循环系统疾病,注意有无头晕、指趾变色、耳鸣等症状。

10、认识脑卒中的症状,一旦出现可疑的脑卒中发作,立即就诊。时间就是生命,3小时以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第三篇: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

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

一、艾滋病特征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2)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它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作到一人一针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为HIV。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一直到发病前,没有明显的不适。发病后,病人抵抗力极度下降,经常患病,而且难以治愈,最后多因为长期疾病折磨致死。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艾滋病发病前,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后,称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都可以把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传给他人。

2、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

(1)性接触传播。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2)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输血、输骨髓、使用血制品、器官移植等传播;共用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灸针、采血针、美容器械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艾滋病病毒可以经过皮肤破损处和粘摸进入人体;与他人共用剃须刀、修脚刀、拔牙钳、牙刷等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3)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乳母可通过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儿。

3、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触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艾滋病三个传播途径之外的行为活动,不会感染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学习、交谈、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艾滋病有哪些危害?

艾滋病严重危害健康。2002年,全球平均每天有近2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有近1万人因感染艾滋病死亡。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怎样预防艾滋病

1.吸毒者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此外,毒品使吸毒者的体质下降,增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的可能性。

2.什么是毒品?

毒品通常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毒品(如冰毒、摇头丸等)。毒品的种类繁多,初步统计,受各种国际公约、条约管制的达400多种。鸦片类毒品有鸦片(大烟)、吗啡及海洛因(白粉),它们都具有毒性,易成瘾。毒品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成瘾性,长期吸食或注射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易怒、呕吐、颤抖等症状,易使人产生幻觉,使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并可导致精神失常,使用过量会造成中毒死亡。

3.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输血创造了很多起死回生的奇迹。但是,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我国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所有医疗用血液都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保证安全用血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用血也要起监督作用: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不要为了所谓的“增加抵抗力”而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4.为什么提倡义务献血?

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很多病人都需要血液或血液制品拯救生命。怎样保证血液质量的合格呢?这就需要大家到正规血站参加义务献血。正规血站会对所有的献血者进行体检,不合格者被淘汰。只有这样,血液才干净,用血的人才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偿献血者献一次血,不仅向用血者捐献了一颗爱心,而且为我国控制艾滋病蔓延做出了一份贡献。

总之,只要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三个途径,就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一管一用一消毒。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保证用血安全。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最好不要怀孕,如果怀孕,要进行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并避免母乳喂养,防止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

三、怎样诊断艾滋病

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一直到发病前,没有明显的不适;只有通过血液检测才能确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

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咨询。千万不要找“游医”检查治疗。目前,我国承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实验室设在市级和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为初筛实验室和确认实验室。一般,初筛实验室使用的检验方法,对“阳性”的判定会“扩大化”,把有些不是“阳性”的血液样品也诊断为“阳性”,这样就可以保证不把真“阳性”漏掉。初筛实验室检验报告“阳性”血液样品,要经过确认实验室检验确认。只有确认实验室确认为“阳性”的血液样品,才能说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确认实验室作出未感染艾滋病的结论不会是错误的,应该相信。

四、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但是已经研制出一些能够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的药物。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3、为什么说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国家有对关心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哪些政策? 答:我国政府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赵圈河镇卫生院

2017年3月7日

讲座中介绍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基本特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以及到目前为止全球的艾滋病患病情况和我国防控艾滋病的严峻形势。最后重点介绍了艾滋病的防控措施,预防艾滋病应做到: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拒绝毒品,珍爱生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等等。

通过这个讲座,普及了艾滋病预防知识,让大家认识了该怎样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艾滋病以及艾滋病病人。消除了以前对艾滋病人的一些偏见,能给予艾滋病人更多关爱,以达到保护自我、关爱别人和预防艾滋的目的。让我们一起“关注艾滋,关心你我,关爱生命”。

第四篇:高血压预防健康知识讲座

高血压预防健康知识讲座

(201410.8)

高血压病的发病与饮食密切相关;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喜欢“应酬”(餐馆)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导致的肥胖是高血压病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战胜高血压病,首先需要、也必须要从改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做起。一,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措施:

(1)遗传因素。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都有高血压病史者,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两倍多。高血压病为多基因遗传,其遗传程度受环境等各种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且变化较大。

(2)肥胖与超重。

很多研究证明,体重与血压有明显的关系。超重及肥胖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高于体重正常者。目前认为体质指数(BMI)是一个较好的评价体重是否正常的指标: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当体重指数<18.5kg/m2时为过瘦;体重指数在18.5—20kg/m2时为稍瘦;20-25kg/m2时为正常; BMI>25kg/m2属体重过(超)重;BMI在25-29.9kg/m2之间为预胖(临界)型肥胖;体重指数>30kg/m2为肥胖。肥胖又分为三级:BMI在30—34.9kg/m2范围称为Ⅰ级肥胖;BMI在35-39.9kg/m2范围称为Ⅱ级肥胖;BMI≥40kg/m2为Ⅲ级肥胖。维持BMI在正常范围对抵抗疾病,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维持正常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相对过剩,就是说由于能量摄入多于消耗所引起。因此,增加体育活动,适当限食,维持理想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主要措施之一。

还有一些人体重并不太重,却大腹便便,形成腹部肥胖,就是俗称的橄榄形体型。这种体型的人患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体态匀称者。

(3)盐摄入过多。

人们天天离不开的调味品,如食盐、酱油、黄酱、辣椒酱及咸菜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在体内分解为氯离子和纳离子。过多的钠进入机体,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同时,由于钠盐吸附水分,大量钠盐进入体同,在肾脏的保钠排钾功能作用下可导致水钠潴留。调查发现,北方居民食盐摄入量平均高达13~17克/日,远远超过了WHO提出的6克/日的限量。因此,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食盐摄入量,对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极为重要。

以三口之家为例,食盐的消耗量应该控制在300~350克/月以下,酱油1~1.5瓶/月以下。由于咸菜、熟肉制品、豆制品等食物已经加入了较多的食盐,经常食用这些食品的人应适当减少食盐的消耗量。

(4)膳食结构不均衡。

近十年来,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物性食物、烹调油、鸡蛋的摄入量明显增加,而粗杂粮、豆类的摄入量明显降低,奶类的消耗量仍然很低。这种高热量、高脂肪、高钠、低钙、低钾的膳食结构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讲,每人每月烹调油的消耗量应控制在1.5斤内;常吃鱼类、豆制品、粗杂粮(每周2~3次);尽量选择多种食物,即可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教授更是给出了每天"3+2+1+1+1+1"的搭配餐单:3两主食、2两肉、1个鸡蛋、1杯奶、1斤蔬菜、1点油,这就能满足减肥每天所需的最低热量1200大卡。

(5)吸烟、酗酒。

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可引起全身组织缺氧,使动脉内膜损伤,并可引起血管痉挛,直接或间接引起高血压升高。大多数研究证明,饮酒与高血压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重度饮酒者(相当于每天饮65克酒精)高血压病发病率是不饮酒者的两倍。长期饮酒者体内的升压物质含量较多。同时酒精还能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高,引起外周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有积极意义。二,正常血压值:

血压对于身体非常重要,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出现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正常血压范围是: 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

最佳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均划定为高血压。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5mmHg。

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mmHg和舒张压为85~89mmHg。三,本市的高血压四大生活危险因素

凌源地区还有四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酒杯子,过量饮酒对身体有害,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心脏病、脑出血发生率;烟杆子,吸烟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吸烟者易患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肺癌、高血压;盐罐子,适量的盐摄入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但过量(超过生理需要量)的盐摄入会导致不良的生理反应并引起某些疾病,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和胃癌。人均日用盐量限制在6克以内,少吃含盐的腌制品,如咸菜、咸肉、酱菜等;少用含盐量高的酱、酱油;炒菜时尽量少放盐;可使用其它适量调味品(酸、辣、甜)等;油坛子,农村仍然有大部分家庭使用动物油(猪油等)烹炸食物,增加了大量的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高脂肪的饮食会导致肥胖、冠心病、心脏病、心绞痛和中风。应选择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四,饮食保健

已知发病因素中,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等方面的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合理的饮食营养,是防止高血压的重要部分,也是简单易推广的好办法,下面谈谈饮食方面的保健:

(一)限制钠盐。科学家们已证实钠离子(食盐的成分NaCl)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所以控制食盐的摄入能防治高血压病,一般主张每日用盐控制在5克以下,最好是3克,即食物中有轻度咸味(俗称口味轻)即可。

如果有耳鸣、眩晕、浮肿的高血压病人,食盐应严格控制,每日限制在2克以下,或不用食盐,用10cc酱油代替(1汤匙为15cc)。

限制含钠多的食品,如腌熏食品(包括咸肉、咸鱼、咸菜、酱菜等)和味精含钠高的调料,及加碱或发酵粉、小苏打制成的面食、糕点等。

(二)选用优质的蛋白质食物。可适当吃些鱼(烹调方法:有清蒸鱼、红烧鱼、鱼汤、糖醋鱼、溜鱼片等)和大豆及其豆制品(如:豆腐、腐干、豆腐皮等)。

经动物实验证实,鱼类蛋白质含丰富的蛋氨酸和牛磺酸、能影响血压的调节作用,使尿内钠排出量提高,能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可预防中风。同时鱼类的脂肪,含高级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能预防血栓形成。

大豆是植物蛋白质,对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虽无降压作用,但也有防止中风和降血胆固醇的作用。所以有人主张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动物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为好。

(三)多选用含钾、镁、碘和锌高的食物。因为这类微量元素,有降压和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含钾高的食物:柑橘、苹果、杏、红枣、葡萄、花椰菜、大豆、黑豆、菠菜、土豆等。家禽类、鱼和瘦肉含钾量也高。

含镁高的食物:各种干豆类及鲜豆、苋菜、桂圆、豆芽等。

含碘高的食物:海产品类、海带、紫菜等。

含锌高的食物:瘦牛肉、瘦猪肉、黄鱼、花生、荔枝等。其它谷类的原粮含锌也高,但含植酸高,要经发酵制作后,才可以吸收利用(象蒸玉米面馒头、蒸发糕、江米酒、芝麻酱等可以食用。)

另外要注意,每日要饮适量温开水(最好清晨喝一杯白开水),有调节血液黏度的作用,可以净化血液,又能通大便。同时应注意“平衡膳食”,即成酸或成碱的食物都应有(荤素搭配)。其次主食中最好粗细粮相结合。

饮食制度方面:要有规律性,食勿过饱,晚餐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不饮酒,不吸烟。心情要轻松愉快。

其他方面:像深色叶菜含大量维生素A、B、C及微量元素钙、镁。又如:水果及黄瓜、西红柿等可以生吃,可用于降体重膳食,对高血压病人有好处。

第五篇: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们大家利用中午读报时间一起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

一、何为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引起AIDS的病原---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大部分感染者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死亡。

二、艾滋病如何传播?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只有三个传播途径!

(一)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一: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可以通过生殖器或直肠粘膜传播。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溃疡时,会增加感染HIV的危险。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二)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二:血液传播输血传播。

1、如果血液里有HIV,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

2、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取的某些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品。有些血液制品如含有艾滋病病毒,使用血液制品就有可能感染上HIV。

3、共用针具的传播:使用不洁针具可以把艾滋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另外,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美容针、刀等,都十分危险。

(三)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三: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HIV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故建议HIV感染者不要生育,如已生育要禁止母乳喂养。

三、艾滋病的病程

(一)急性感染期

通常出现在感染HIV后的1-6周。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全身乏力、咽痛、关节疼痛和肝脾肿大等症状,另外,还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感染者甚至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表现。

(二)潜伏期

潜伏期约2~15年,平均8年。潜伏期间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往往是传播HIV的最大传染源。

(三)艾滋病前期

在此期间,一些患者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并可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另外,也可能会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和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

(四)艾滋病期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最为常见的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机会性感染,如结核、病毒疱疹、真菌感染等;第二类为各种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卡氏肉瘤等;最后一类为HIV直接造成损伤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如AIDS痴呆综合症、外周神经炎等。

(五)终期

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平均只能存活约18个月。

四、日常生活中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大量的事实已证明,HIV在人体以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相当弱,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则很快会死亡。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漂白粉、次氯酸钠、戊二醛、福尔马林等均可杀灭HIV。因此HIV传播途径是十分有限的,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同桌吃饭;共用餐具(碗筷);咳嗽、打喷嚏;使用公用交通工具、劳动工具、办公用品;使用公用厕所;在公共游泳池里游泳等不会传播HIV。

五、艾滋病预防

直至今日,仍然没有可以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但艾滋病可以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来预防!

主要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恪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

2、提倡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3、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经性途径传播感染HIV的可能。

4、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穿破皮肤的操作(如美容美发、拔牙等)时确保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

2016年5月

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

同学们:

你们好,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在这里我有必要给大家讲讲预防艾滋病的健康知识。

一、艾滋病特征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病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为HIV。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一直到发病前,没有明显的不适。发病后,病人抵抗力极度下降,经常患病,而且难以治愈,最后多因为长期疾病折磨致死。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艾滋病发病前,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后,称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都可以把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传给他人。

2、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

(1)性接触传播。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2)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输血、输骨髓、使用血制品、器官移植等传播;共用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灸针、采血针、美容器械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艾滋病病毒可以经过皮肤破损处和粘摸进入人体;与他人共用剃须刀、修脚刀、拔牙钳、牙刷等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3)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乳母可通过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儿。

3、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触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艾滋病三个传播途径之外的行为活动,不会感染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学习、交谈、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艾滋病有哪些危害?

艾滋病严重危害健康。2002年,全球平均每天有近2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有近1万人因感染艾滋病死亡。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怎样预防艾滋病

1.吸毒者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此外,毒品使吸毒者的体质下降,增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的可能性。

2.什么是毒品?

毒品通常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毒品(如冰毒、摇头丸等)。毒品的种类繁多,初步统计,受各种国际公约、条约管制的达400多种。鸦片类毒品有鸦片(大烟)、吗啡及海洛因(白粉),它们都具有毒性,易成瘾。毒品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成瘾性,长期吸食或注射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易怒、呕吐、颤抖等症状,易使人产生幻觉,使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并可导致精神失常,使用过量会造成中毒死亡。

3.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输血创造了很多起死回生的奇迹。但是,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我国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所有医疗用血液都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保证安全用血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用血也要起监督作用: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不要为了所谓的“增加抵抗力”而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4.为什么提倡义务献血?

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很多病人都需要血液或血液制品拯救生命。怎样保证血液质量的合格呢?这就需要大家到正规血站参加义务献血。正规血站会对所有的献血者进行体检,不合格者被淘汰。只有这样,血液才干净,用血的人才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偿献血者献一次血,不仅向用血者捐献了一颗爱心,而且为我国控制艾滋病蔓延做出了一份贡献。

总之,只要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三个途径,就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一管一用一消毒。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保证用血安全。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最好不要怀孕,如果怀孕,要进行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并避免母乳喂养,防止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

三、怎样诊断艾滋病

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一直到发病前,没有明显的不适;只有通过血液检测才能确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

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咨询。千万不要找“游医”检查治疗。目前,我国承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实验室设在市级和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为初筛实验室和确认实验室。一般,初筛实验室使用的检验方法,对“阳性”的判定会“扩大化”,把有些不是“阳性”的血液样品也诊断为“阳性”,这样就可以保证不把真“阳性”漏掉。初筛实验室检验报告“阳性”血液样品,要经过确认实验室检验确认。只有确认实验室确认为“阳性”的血液样品,才能说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确认实验室作出未感染艾滋病的结论不会是错误的,应该相信。

四、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但是已经研制出一些能够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的药物。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3、为什么说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国家有对关心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哪些政策? 答:我国政府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2016年9月

艾滋病预防卫生知识讲座

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是艾滋病预防宣传日,艾滋病预防关乎到千家万户的安全,艾滋病预防人人有责,人人都要学会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共同阻击艾滋病。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时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紧把感冒治好。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立即死亡吗?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会立即死亡。潜伏期越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也越长。所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想方设法延缓发病。只要没有进入发病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6、怎样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

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一是只有一个相互忠诚、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二是每次性生活都正确使用安全套。

7、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输血创造了很多起死回生的奇迹。但是,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我国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所有医疗用血液都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保证安全用血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用血也要起监督作用: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不要为了所谓的“增加抵抗力”而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8、为什么提倡义务献血?

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很多病人都需要血液或血液制品拯救生命。怎样保证血液质量的合格呢?这就需要大家到正规血站参加义务献血。正规血站会对所有的献血者进行体检,不合格者被淘汰。只有这样,血液才干净,用血的人才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偿献血者献一次血,不仅向用血者捐献了一颗爱心,而且为我国控制艾滋病蔓延做出了一份贡献。

9、艾滋病病毒会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吗?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分娩过程中和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30%左右。

10、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服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要人工喂养。

11、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12、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一般来说,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以上医院和卫生防疫站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

13、检测结果能保密吗?

检测机构和医生必须为你保密。如果泄密,你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

14、怎样对待身边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如果别人对他们感到恐惧,我们可以带头到他们的家里去,跟他们握手,帮助他们收庄稼,从而消除人们的恐惧感。

15、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怎么办?

如果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生活和情绪可能会受到很大干扰。但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不等于是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有很长的潜伏期,感染者潜伏期内跟健康人没有什么两样,关键是要延缓发病时间。只要你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保持免疫力不下降太快,艾滋病病毒数量不增加太快:(1)接受事实,不自暴自弃,保持心理的平衡和乐观的情绪;

(2)定期到医院检查,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

(3)避免感染和皮肤破损,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4)如果你的身体状况良好,完全可以继续工作。有工作、能劳动,既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可保持经济的来源;

(5)坚决改变高危行为;

(6)保证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

(7)戒烟戒酒,适当锻炼身体,过有规律的生活。

16、“红丝带”象征什么? “红丝带”象征着对爱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关心和帮助,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2016年11月30日

艾滋病防治知识广播讲座

同学们:

你们好,据有关专家根据目前存在的许多易使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析认为: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30万,艾滋病防治不易乐观,艾滋病防治形式严峻,为了共同对付这个病魔,那么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共同消灭这个世纪大病吧。

一、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二、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病传染给婴幼儿。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

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三、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四、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

2016年12月

下载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健康知识讲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健康知识讲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篇

    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篇 时间2016年12月1日 地点:学校操场 一、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1、释义:什么是AIDSHIV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获得性免疫缺......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艾滋病特征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2)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

    癌症的预防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1、导入 世界癌症流行趋势:过去30年癌症死亡率明显上升,首要因素是人口老龄化,最近10年间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增长22%。 重视癌症十大危险信号: 1)体表或表......

    健康知识讲座

    八步乡卫生院健康知识讲座第10期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 培训时间:2012年10月13日 培训地点:八步乡集市 主 讲 人:张亮杰 参加人员:见签到表 培训内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一 健身......

    健康知识讲座

    健康知识讲座(一) 主讲人:贺定宇 2013.9.21 一、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二、健康教育在创建卫生城市中的作用是: 1、进行社会......

    健康知识讲座

    健康知识讲座 人为什么要生病?作为我们人来说,从生命诞生那天起,身体是非常健康的(个别除外),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产生这样那样不舒服,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些疾病。那么我们人......

    健康知识讲座

    学庄乡中心幼儿园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人:罗维玺 参加人员:王雪纳杨晓晓杜娟娟牛莉 一、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活卫生教育。 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卫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