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例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
一例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
【摘 要】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特异病毒感染引起的似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种炎症,其临床酷似心肌梗塞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危重,起病急,易误诊,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分秒必争的抢救和恰当的护理对疾病的转归非常重要。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抢救;护理;体会
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可局限于心肌某一部位或弥漫整个心肌、心包及心内膜,通称为病毒性心肌炎,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临床上常呈现急性、慢性或隐性过程,心肌生理功能被心肌炎性改变所影响,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心脏增大、心律不齐,严重的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10年前提升了10倍以上,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
我科曾成功抢救一例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现介绍如下:
郭某某,女,25岁,因咽部疼痛、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入院,主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一天,追问患者一周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静脉输液青霉素治疗。入院时查体:T36.5?C,P110次/分,R25次/分,BP12/8kPa,患者神志清楚,一般状态尚可,心界叩诊正常,第一心音钝心律稍有不齐,心电图示II、III、aVf及V1、V2导联ST段抬高,I、V4、V5、V6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肢导低电压,无病理性Q波。化验室检查:AST1380u/L,LDH6710u/L,CK895u/L,CK-MB110u/L,a-HBDH2405u/L。经诊察排除‘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给予参麦注射液静点,芪冬颐心口服液口服,24小时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患者入院9小时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伴有汗出、肢冷、烦躁不安,晕厥,血压下降至30/0mmHg,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6次/分,房性早搏呈三联律,立即给予副肾1mg静脉注射,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高压氧吸入,多巴胺60mg、间羟胺30mg兑入5%葡萄糖500ml中静点,参附液50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注。2小时后,患者病情再次加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四肢厥冷,口唇发绀,冷汗自出,立即给予尼可刹米0.375g肌注,毒毛K0.125mg静注,参附液50ml静注,心前区疼痛,给予罂粟碱30mg肌注。患者呼吸稍平稳,测血压90/70mmhg,汗出减轻,四肢转温,升压药维持静点,每4小时静注50ml参附液,连用48小时后血压平稳,72小时后患者休克状态完全纠正。病程中,胸痛2小时即出现心肌酶谱升高,多次检查未见明显峰值且持续升高时间较长,血液免疫学检查:抗心肌抗体(+),病毒抗体CBV(+),心电图出现病理Q波,住院30天,好转出院。
护理
充分的急救物品准备和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常急诊入院,护士在接到急诊室的电话通知后,迅速准备好CCU的床单位、氧气装置、吸痰装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呼吸机、IABP机及急救车,并保证急救器械处于完好功能状态。病人到达病区后,需3人~4人托病人过监护床(避免病人自主用力),迅速予休克体位、中高流量面罩吸氧、连接心电监护(最好是带有除颤功能的监护仪);迅速在上、下肢建立静脉通道,均留置Y型静脉套管针,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协助医生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连接压力换能器予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协助麻醉科医生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协助医生行股动脉穿刺接IABP机进行球囊反搏治疗。有效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心脏病患者情志护理由为重要。患者一般对病情缺乏了解,或恐惧或不予重视。对此在护理中耐心为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对病情有一定的认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患者常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产生紧张、焦虑、担心死亡的恐惧,而紧张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或休克。除及时用药物缓解症状外,在护理中,我们采用亲人陪伴法,使其家属、父母陪在患者身边,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给患者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介绍现代医疗技术的多样性及良性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心治疗。注重心理护理,实行心理护理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预后良好[9]。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由于均为青壮年、发病极为突然、病情变化快且来势凶猛,病人及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预后、对住院环境陌生及病人伴随的不适症状等,均使病人及家属出现恐惧、焦虑、高度紧张等心理反应[10]。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向病人及家属讲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特点及目前的救治水平,及时把病情、治疗及护理消息反馈给病人及家属,并列举同种疾病预后良好的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面对现实。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熟练的护理技术、贴心的语言可以消除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压力,避免一切不良精神刺激,对减轻病人的症状和身体康复起重要作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与护理
2.1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按医嘱给予升压药时,要严密控制升压药滴数,每15分钟测血压一次,根据所测得的数值及时调整升压药浓度、滴数,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如末梢循环较差、面色苍白、脉细数、尿少时,应注意可能是早期休克的表现,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当患者血压低时,在考虑心源性休克的同时,应考虑有无血容量不足的存在,此时应加快输液。若补液后出现呼吸困难,肺部罗音,应控制补液速度。由于本病是病毒所致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缺血致心脏排血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引起,所以在护理中要密切观测血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2严密监测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合并症,及时做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S―T段的改变极为重要,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及时告知医生予以纠治,护理中我们做到及时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做好除颤准备。
2.3疼痛的护理
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衰加重,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因此,及时有效地给予镇静、止痛药对缓解病情有重要作用,常用药有吗啡、杜冷丁、罂粟碱等。应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2.4吸氧的护理
急性期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4―6L/min,持续72小时后,改为低流量吸氧,1―2L/min,持续一周,待疼痛减轻或消失后改为间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心电监护情况。间断或持续地吸氧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心力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有助于缺血心肌的供养,并可减轻疼痛[1]。呼吸机正压通气(PEEP 2 cmH2O~5 cmH2O)治疗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价值得到了证实,已经成为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措施。Fedullo等[2]研究结果认为,呼吸机对于改善左心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有益的:可以减少呼吸做功,缓解呼吸困难,降低氧耗量,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而PEEP可同时使部分中心血容量转入周围静脉系统,从而使扩张的左室舒张末容量下降,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提高存活率。国内报道,PEEP 2 cmH2O~5 cmH2O不仅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下降,而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3]。使用呼吸机治疗期间,除了按常规护理外,尤其要保持管道固定、通畅、湿化瓶的加温及湿化,密切观察各参数的情况,定期遵医嘱抽动脉血查血气分析,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痰多时及时抽吸并注意无菌操作。因为病人身上管道较多,且呼吸机治疗期间不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故允许一名家属陪伴,鼓励病人用手势或文字与医护人员交流。应多关心病人,加强生活护理,每2 h翻身叩背1次,防止压疮。病人因气管插管不能自主进食,予停留胃管定时鼻饲,保证营养的摄入。每日鼻饲3次,每次200 mL,鼻饲前后应检查呼吸机气囊是否呈充盈状态,鼻饲后抬高床头(25°~30°)1 h,以防止反流。
生活起居指导
发病第一周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均在床上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注意全身护理,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皱,护理人员协助翻身,每2―4小时一次,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压疮发生,翻身时禁止患者用力以免诱发心衰,病情急性期变化快,要保证患者充足睡眠,饮食应为全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切忌排便用力引发心衰或心脏骤停。第二至三周指导患者可在床上翻身、稍坐,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以半流食为主,少食多餐,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第三周后,嘱患者进行适宜的床下活动以恢复体力,减少血栓形成。患者年纪轻,体质恢复较好,指导患者以散步为宜,勿过度耗氧,活动时间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生活规律,如活动时出现眩晕、心慌等症状立即休息。饮食宜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的低盐、低脂软食,避免过饱,保持心态平和,防便秘。坚持用药,定期复查。
体会
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特异病毒感染引起的似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种炎症,其临床酷似心肌梗塞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危重,起病急,易误诊,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分秒必争的抢救和恰当的护理对疾病的转归非常重要。本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以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衰为主要表现,在护理中,首先我们与患者及家属取得了良好的信赖关系,使患者以平和心态,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主观上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情志、饮食、信心、活动、起居等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为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使患者尽早脱离危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沈莹,夏勇.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塞缺氧性损伤的试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37(1):9-11
[2] 姜洪芳葛美清 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抢救成功1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ISTIC-2007年29期
[3] 冯丽钦周小香江雅李清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全科护理 2009年30期
[4] 卢湘鸿李翔毛朝旭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9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11期
[5] 黄光华罗亦艮郑文喜 临时起搏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应用分析 内科 2006年2期
第二篇:外科休克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外科休克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因外科疾病导致休克需进行抢救患者40例,给予综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工作。结果:抢救成功34例(85%),死亡6例(15%)。结论:针对外科发生休克患者,抗休克最关键的基本措施就是及时去除病因,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早日脱离危险。
【关键词】外科休克;抢救措施;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47-2
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机体组织后,出现的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血液灌注组织匮乏所导致的以微循环、代谢障碍为主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组织灌注不良,以及以细胞受损为病理特征的血流不能提供细胞需要所导致的一种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循环、代谢、内分泌、神经系统的较严重障碍,以面色苍白、精神烦躁或不振、四肢厥冷、呼吸急促或发绀、脉搏细数、脉压缩小、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为特征。出现休克后常可并发多器官功能发生衰竭,外科常见的有低血容量休克以及感染性休克两种[1,2],本文对我元40例外科休克患者临床救护经验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因外科疾病导致休克需进行抢救患者40例,给予综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工作。所有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5±2.5岁;其中低血容量休克28例,感染性休克12例。
1.2抢救方法
一是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发生休克后必须立即恢复有效血容量,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较为粗大的血管进行穿刺。按患者发生休克的原因和程度,通常先进行平衡液和右旋糖酐、聚明胶肽、706代血浆等液体输入,必要时进行输血。二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消除导致休克发生的原因,并有效恢复血容量,纠正血容量之后,应立即安排实施手术根除原发病,或是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避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三是给予吸氧,吸氧能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患者机体组织以及细胞的缺氧状况,通常以间歇给氧或是经鼻导管给氧,氧气浓度在40%―50%,流量在6―8L/min左右。四是进行心肺复苏,患者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则预示十分危险。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CPR技术,以及各种抢救器材的操作使用,保证抢救成功率和质量,避免耽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结果
2.1 40例休克患者中,抢救成功34例,占总数85%,死亡6例,占总数15%。
2.2护理体会
一是进行止血,对于较严重外科损伤发生休克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处理其活动性出血,必要时应用抗休克裤,这样既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下肢出血症状,还能够通过压迫患者的下半身,达到自体输血的效果。根据多篇文献调查显示,用此方法约能够增加600―2000mL血液,有效改善人体内各器官的血液灌注[3]。二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不管患者的姿势是平卧位还是中凹位,都要保证其头部保持偏向一侧,有助于患者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情况,关键是要观察是否发生呼吸困难、三凹症等危险症状。休克患者通常均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其呼吸功能正常尤为关键,所以需要给予氧气吸入。若已发展到ARDS,就必须予以机械通气措施给予呼吸末正压(PEEP),保证患者肺泡内维持正压,扩张已发生萎缩的肺泡,避免患者发生生命危险。三是保证体位的正确,护理中通常将患者头部和躯干抬高保持在约20―30°,下肢抬高保持在15―20°,于是就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并一定程度降低呼吸困难。也可以可以让患者间歇性平卧位,可以有助于患者脑部血液的供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使头部放低,因为若患者头部放低后,会影响颅内静脉血液回流入右心,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因此一定程度上使脑组织灌流压(脑组织灌流压为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之差)减少。护理工作中要需注意保持患者病房内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安排不当而搬动病人。四是给予心电监护,在护理的过程中,通常都会用监护仪严密观察休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随时掌握患者病情改变。监护仪设置为每5―15min进行血液测定,护理人员准确记录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等。同时,定时测量并准确记录患者体温,对每个休克患者均勾画体温升降曲线,直观把握体温变化,休克患者体温通常偏低,除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体温可表现为突然升高到40℃以上,或突然下降到正常范围以下,这些表现都预示着病情的危险化。所以在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非常仔细、认真的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对于各种异常变化情况需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报告,有利于医生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并积极配合。五是一般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神志、皮肤色泽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中心静脉压(CPV)以及24h尿量,以此作为指导输液的指标,有助于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休克发生[4,5]。讨论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40例外科休克患者抢救成功34例,占总数85%,可见,我们的护理工作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补液,选择合理的输液途径,保证早期足量的液体输入,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是保证抢救成功和质量的前提。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休克患者发病急促,进展较快,若不能及时发现,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则极容易发展成为不可逆阶段导致死亡。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烦躁或神志不清的患者,需放置床旁护栏,放置患者坠床,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四肢。护理人员需提高主观急救意识,快速建立抢救措施,培养自己成为合格的高技能急救护理人员,有效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孟瑞莲.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4(13):26-27
[2] 王秀兰.谈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16(7):88-89
[3] 王琪,华阳.高血压病诊治与预防探讨[J].北京医学,2005,6(16):14-15
[4]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5] 南贞姬,金海,李今女.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5,13(7):29-30
第三篇:粟粒型肺结核合并ARDS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
粟粒型肺结核合并ARDS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
1l临床资料 1994年神经外科对7名患者施行脑室外引流。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7岁。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5例,原发脑室出血1例,先天血管畸形左小脑半球颅内血肿破入脑室1例。痊愈3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
2护理要点 2.1安装引流瓶凡安放脑室外引流管的病人,回病房后应立即在严格无菌操做下接上引流瓶。引流瓶挂于床头或床旁,但出颅的引流管的最高点必须高于脑室水平10一15cm,以维持颅内正常脑脊液压力。当颅内压超过10一15cm水柱时,脑脊液即经引流管引流至无菌瓶中,以达到缓解内压目的。2.2注意观察脑脊液引流速度在脑室显著扩大时,如果脑脊液流速过快,颅压突然下降,可使脑皮质塌陷,以致使皮质通向矢状窦的桥静脉撕裂,引起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2.3记录24小时脑奋液流出t脑脊液系由各脑室脉络丛分泌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一日约产43。毫升,一般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400毫升为宜。在有颅内感染时,脑脊液的分泌增多,引流量可不受此限。2.4注意观察脑脊液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如术后1一2日脑脊液略呈血性,第3日即转为橙黄色为正常。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则提示有继续出血。如果脑脊液颜色变为混浊或有絮状物,可能因脑室引流管放置日数过久提示有颅内感染,应放低引流管的高度,持续引流感染脑脊液,两种意外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定时送化验。2.5引流不杨的原因及排除才法①如引流管扭曲要轻轻纠正。引流管过深时,要缓慢将引流管拔出至脑脊液流出。③如引流管口吸附在脑室壁上,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④如有小血块堵塞引流管,可用无菌注射器轻轻抽吸,如仍然不通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引流管,切忌不能用生理盐水冲注,以免将管内血块或脑组织冲入脑室造成阻塞。2.6更换引流瓶每日定时更换脑室引流瓶,操做时严格无菌。注意:更换前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②引流管接头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后再接上引流瓶,瓶口必须消毒。另外,脑室引流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日,剖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不超过4日。头部钻孔处要及时更换敷料,消毒要严格,拨管时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时及时报告医生予以缝合。
粟粒型肺结核合并ARDS抢救成功http:///的护理体会附属医院二内科注射室马丽君李世红关锐词ARDS;梁杜型肺结核;护理 ARDS可继发于多种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症。1994年我科收治l例粟粒型肺结核介并 ARDS,现结合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1病例摘要患者唐某,女性,15岁,1994年6月9日10:30以粟粒型肺结核收入院。16:20突然出现高热(T38.gC),呼吸急促(70次),面色紫组,右胸中下部可闻及小水泡音,心音有力,心率140次,律齐、无杂音。急查血象、血。64· 气:WBC6.4只109/I一,分类正常,pH7.387,PCO234.3mmhg,Po249.4mmhg。结合病史诊断为粟粒型肺结核合并ARDs,立即给予氟美松40mg静注,加大吸氧浓度 6一71/分,减慢液体滴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经上述处理5日后病情逐渐缓解。2体会 ARDs的抢救原则是:①高压吸氧以改善通气功能;②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③严格控制入液量,以减轻承德医学院学报 JOURNALOFCHENGDEMEDICALC〔)LLEGEVol.13No.11996 肺水肿,必要时可应用利尿剂;④控制感染。本例经5天的积极抢救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在护理配合中我们谈以下几点体会: 2.1病情观察该合并症起病急,进展迅速,突然呼吸困难,口唇紫纷,心跳加快,一般多无血压下降,严重时可伴有意识障碍。因此,在出现上述病情变化时应及
时报告医生,同时给予氧气吸人,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2保降筑气吸入在没有高压氧仓设施的医院,高浓度吸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在使用鼻导管吸氧时,应选用较粗的导管,以确保氧气的足量吸入,并应检查导管确无漏气,定时更换导管以防导管堵塞。2.3密切观察出入贵在ARDS治疗中应严格控制液体滴入过速,以减轻肺水肿,一般进液速度应在 100ml/小时以下。准确记录排出量,如尿量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利尿剂。2.4正确使用杭生素该病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兼顾原发病及并发症的治疗,因此控制感染很重要。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其药效特点,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正确使用,以确保疗效。(1995一01一03收稿)新生儿脱水热护理体会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张秋华关.词断生儿;脱水热;护理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生后第2至4天,症状不一定明显,但可出现因脱水而致体重下降、尿量减少。并常与其它发热性疾病相混淆,因此,做好新生儿脱水热的护理,对患儿顺利康复有着重要意义。①新生儿入院后首先测量患儿体重、身长、呼吸次数、每分脉搏次数,每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等基本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为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及液体疗法提供可靠依据。②如母乳不足,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温开水或5%~10%葡萄糖液,每次10一30耐。口服液体有困难时,静脉补液,加入总量1/5的生理盐水。遵医http:///chuzhongjiaoxue/嘱补充液体后热度可很快下降。③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新生儿脱水热体温一般在38℃~40℃,适度补液后如体温仍持续下降,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异常表现,如有无烦燥不安、嗜睡、易惊、尖叫、呕吐、吸吮力减弱、四肢肌张力是否增强,脐部是否干燥、前自门有无紧张等,用以鉴别有无其它严重感染性疾病存在,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经治疗后体温偏低,尤其低于35C以下,要注意保暖防止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④注意环境温度。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全,体表面积大,皮肤较薄,血管丰富,易于散热而致体温偏低,而过度保暖,可致小儿温度升高、呼吸增快、皮肤蒸发水分也增加。一般新生儿室温应保持在22℃至 24℃,湿度则应在50%至60%左右。观察病情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密切观察新生儿脱水热的病情变化,不但是决定采取何种护理措施的先决条件,而且又是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措施的重要条件。新生儿脱水热本身易于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也不难,但常需与严重疾病初期相鉴别,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责任感,细心观察病儿的每一个变化,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