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暨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决赛论辩文字实录(大全)
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暨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决赛论辩文字实录(节选)
文字出处:《公诉人》杂志2010年1月下半月刊;文字整理:白森
时间:2010年10月25日上午 被告人马天龙运输毒品案
基本案情:
王小虎(男,15周岁)应魏强的要求,要将2公斤海洛因从武汉运往广州。于是,王小虎请马天龙(男,19岁)与自己一起坐火车从武汉前往广州,并将运输毒品的真相告诉马天龙,马天龙答应了王小虎的请求。2010年7月5日晚,马天龙、王小虎一起坐火车从武汉到广州,次日早晨下车后,二人被警察抓获。事后查明,马天龙一路上只是单纯陪同王小虎,期间没有接触过毒品,毒品一直由王小虎带在身上。辩题:
控方:马天龙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控方: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第五场论辩实录主持人(齐涛):下面进行的是今天的第五场论辩赛,请选手入场。他们是广西先手宁宇,重庆选手贺贝贝。
论辩赛正式开始,首先请控方发表公诉意见,时间是3分钟。
贺贝贝: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当生活的纷繁复杂蒙上人们智慧双眼的时候,司法工作者就担负起了拨云见日的责任。具体到本案中,要对铤而走险、运输毒品的马天龙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控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理由如下:第一,马天龙实施了运输毒品的客观行为。根据王小龙的要求,马天龙明知要将2公斤海洛因从武汉运输到广州,而同王小虎一起实施了运输的行为,这个行为就符合了运输毒品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第二,我们来看马天龙的主观方面。王小虎已经告诉马天龙运输的是多达2公斤的海洛因,马天龙仍然同意,并与其一同运输。可见,其主观上明知运输毒品的故意,并且事实清楚。
第三,我们再来看一下马天龙的行为所侵犯的客体要件。我们都知道,毒品是国家强制管理的物品,马天龙运输毒品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国家的毒品管理制度。
第四,马天龙作为19岁的成年人,其本人是该罪适格的主体。
综上,控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辩方发表辩护意见,时间也是3分钟。
宁宇: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开宗明义,辩方认为行为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认真聆听了控方的精彩开篇致辞之后,辩方认为本案有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马天龙是否构成运输毒品的共同正犯?第二,马天龙是否有帮助王小虎实施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第三,如果认定本案马天龙构成共犯的话,法律依据究竟是什么?根据以上的意见,辩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并提出以下理由与控方共同探讨。第一,马天龙在本案中是否与王小虎是共同正犯?我认为,马天龙与王小虎在从武汉一直到广州的路上,均没有为王小虎携带毒品,也没有看管毒品。在没有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的情况下,显然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共同正犯。第二,马天龙是否有帮助王小虎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呢?虽然马天龙在去广州之前知道王小虎运输的是毒品,但王小虎并没有要求马天龙为其共同运输毒品提供任何帮助,虽然马天龙在此次陪同行为中,也没有任何帮助运输毒品的行为,甚至连毒品都没有见到。这怎么能够评价为马天龙实施了帮助王小虎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呢?第三,在帮助犯处罚理论体系中有共犯主义说,有共犯从属说,根据我国通说,本案中王小虎未满15周岁,因而无法对其进行处罚,在本案当中不应当追究马天龙的责任。
综上,辩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言辞不周详之处,请对方在自由辩论中不吝赐教,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是自由辩论时间,请控辩双方交替发言,时间每方累计4分钟。请控方开始发言。
贺贝贝:谢谢主持人,刚才控方认真听取了辩方的意见,他认为本案是一个共同犯罪。在此控方请问辩方,依据您刚才的观点,你说马天龙根本就没有看到毒品,请问案件中哪一条、哪一句告诉你他没有看到毒品呢?
宁宇:首先纠正控方的一个观点,辩方没有认为他们是共同犯罪。辩方的第一个理由是他们不构成共同正犯。请问对方,本案中警察抓获马天龙与王小虎,毒品一直在王小虎身上,这不是事实吗?
贺贝贝:毒品确实在王小虎身上,请问对方,王小虎在将毒品运送到广州前,是不是已经告诉过马天龙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运输毒品呢?
宁宇:案例没有给出的条件在此争辩毫无意义。请问对方,马天龙的行为究竟是实行正犯还是帮助犯?
贺贝贝:马天龙的行为在本案当中就是一个单独的运输毒品的行为。刚才控方认真听取了辩方的辩论逻辑,他认为本案由于王小虎不构成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因此就不能追究马天龙的刑事责任,这显然是辩方在法律和理论上的一个错误。控方已经说得很清楚,马天龙主观上明知运输毒品,客观上运输了毒品,实际上也查获了毒品,那么他的行为完全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
宁宇:我想请教对方,究竟您如何评价他们当时的实行运输毒品的行为?
贺贝贝:关于他们当时实行运输毒品的行为,我方刚才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在这里控方还是想请教辩方,马天龙在运输毒品之前是否已经知道运输的是毒品?
宁宇:马天龙在陪同王小虎去广州之前知道王小虎身上携带毒品的真相。在本案当中,是否陪同行为就能够认定为运输行为呢?请控方给一个正确的回答。
贺贝贝:那么辩方认为,陪同行为不是实行行为。控方向请问辩方,陪同行为究竟是什么行为呢?您认为应当如何定性呢?
宁宇:陪同行为既没有帮助你运输,也没有给你提供任何的帮助的条件,我怎么能够说是一个帮助行为呢?
贺贝贝:非常感谢辩方,他已经承认我方观点,显然这不是一个帮之行为,就是一个单纯的行为。因为陪同不包括帮助,陪同就是一个自觉的行为。
宁宇:我方补充过了,他自己的行为就是他自己的行为,陪同行为不是一个犯罪行为,请问控方,您如何评价一个行为究竟是犯罪行为还是合法行为?您究竟是以行为价值为标准,还是以结果价值为标准?
贺贝贝:任何一个价值标准,判断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主客观的相同性。我们都知道在去广州之前,明知运输的物品时毒品,实际上本案查获了毒品,那么既有客观行为,也有主观上的明知,已经反映了行为人运输毒品主观构成要件的一致性,辩方难道连这一点都不能看清楚吗?
宁宇:控方言辞凿凿,但还没有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对方没有评价标准,是否可以说,对方在论证您的逻辑的情况下也认同我方的观点呢?
贺贝贝:我方怎么会论证了对方的观点呢?显然辩方没有听清我方的观点,我方再一次把观点阐述一下。我方说的很清楚,主观上明知,客观上有运输行为,实际上发生了危害后果,那么他就符合运输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对方多次强调陪同行为是一个帮助行为,但对方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为什么陪同就是帮助呢?难道我陪你一起去逛街,就是帮助你逛街吗?陪同并不等于帮助。
宁宇:谢谢控方,您刚才说说的例子,陪同逛街是否就等于我实质上去购买东西呢?按照对方所说的,我陪同你逛街并不等于我实质去购买东西。
贺贝贝:陪同行为是否等同于实际上实施了这个行为,要看他在陪同之前是否明知。本案中给出的条件非常清晰,他非常明确地知道他们运输的是重达2公斤的海洛因,在这种情况下他做出的陪同前往广州的行为,难道还不是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吗?
宁宇:显然对方还在混淆客观事实,主观上,陪同行为之前,马天龙虽然知道王小虎运输的是2公斤的毒品,但王小虎对马天龙的陪同行为并没有提出要求在犯罪这一项上必须采取任何形式的帮助。因此,马天龙的行为不能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违法行为。
贺贝贝:我想辩方还是在从主观方面推断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我们都知道,主观心态的认定应当以履行客观行为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案件中的事实很清楚,马天龙在去广州之前明知是运输毒品,客观上他确与王小虎同行,同行就是要达到把毒品安全运送至广州的目的。客观上也查获了毒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控方认为,马天龙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已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证实运输毒品罪的4个构成要件的特征。
宁宇:控方始终在论证马天龙的行为符合4个构成要件的特征,但辩方始终认为,马天龙的行为并不符合共同正犯的特点。那么再请教对方,究竟您是以什么观点论证马天龙是单独的构成运输毒品的行为呢?
贺贝贝:我想这个观点控方已经说了无数次,说的非常清楚。在这里控方必须指出辩方的错误是什么,您不能以王小虎未达到法定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为由,而否定马天龙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认定。如果您以此否定本案的认定将会得出一个非常错误的结论。所以控方认为,认定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主客观相统一、主客观相一致的标准。
宁宇:其实控方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到根本上,根本究竟是什么?究竟马天龙有没有实行帮助王小虎的行为?帮助行为究竟是在哪里?控方还是没有明确答复。
贺贝贝:我想辩方对本案中所说的陪同、帮助多次进行了他个人主观臆断的不合理分析。根据辩方的理由,帮主就是陪同,陪同就是帮助„„
主持人:控方时间到,辩方可以继续发言。
宁宇:控方始终在说一个观点,也就是陪同行为就是实行行为,陪同行为就是运输毒品行为。那么陪同行为在运输毒品过程中是否构成犯罪行为,控方始终在论辩中没有给我们明确的标准逻辑答案。主观上,马天龙虽然知道王小虎在从武汉去广州的路上运输毒品的真相,但是在本案当中王小虎并没有向马天龙要求任何的帮助。也就是说,马天龙没有为王小虎提供看守、出资等一系列帮助。因此,辩方坚持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运输毒品的单独行为。
主持人:自由辩论借宿,现在开始总结发言。首先请控方发言,时间是3分钟,请计时员开始计时。
贺贝贝: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法律需要的是理性的思维而不是感性的判断。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我们需要的是深入分析犯罪事实,而不是为行为表象所迷惑。今天的辩方非常遗憾,被马天龙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得出一系列的错误结论。纵观本场辩论,辩方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错误。首先,他对本案的事实认定存在问题。他对王小虎与马天龙共同运输毒品的行为,其中的“陪同”做了无限制扩大的解释,他认为这是一个帮助行为。第二,他认为马天龙在本案当中没有任何实行行为,这是他对法律所规定实行行为的曲解。他认为,运输毒品的行为并不包括出资、看管这样一系列行为,然而案例给出我们的是,马天龙没有接触到毒品,但并不能得出马天龙没有看到毒品这样一个结论。
第三,辩方基于对以上事实的错误认定,结合其对法律共同犯罪的一些错误认识,从而得出了一系列的错误结论。最关键的核心在于,他将王小虎不能承担刑事责任的事实等同于不能追究马天龙的刑事责任,从而对事实的错误认识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不足为奇。通过今天的正常辩论,控方再次阐述马天龙的行为为什么构成运输毒品罪。马天龙在本案当中,在运输毒品之前主观上有明知——2公斤的海洛因,在客观上有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毒品被查获,发生了危害社会的事实,他的行为客观上符合运输毒品罪的特征。因此,控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完全构成运输毒品罪。
法律的公正体现在定罪的准确,在我们已经认定了罪刑法定准则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法治的底线。谢谢!
主持人:请辩方做总结发言,时间是3分钟。
宁宇:谢谢主持人。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刚才认真聆听了控方的总结陈词让我受益匪浅。然而本场辩论的焦点已经非常明晰,也就是马天龙的行为是否与王小虎构成了共同犯罪,马天龙的行为是否对王小虎的犯罪行为有帮助?辩方在坚持理论观点的情况下提出如下两点理由:
第一,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马天龙从武汉到广州一起运输毒品,而王小虎在整个运输过程当中没有让马天龙实施任何看管行为,那么客观上如何追究马天龙的陪同犯罪事实呢?从客观违法性无法追究责任的同时,主观上是否真的有帮助意识?我们看看本案事实,在本案当中马天龙仅仅是陪同王小虎从武汉到广州,陪同行为是否真的能定义为法律上应当追究的帮助行为?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在本案当中,马天龙没有帮助王小虎看管毒品的行为,也没有出资为其购买车票的行为,仅仅是陪同王小虎这样一个未成年人从武汉到广州,就被控方控告为运输毒品的帮助行为,这显然有违《刑法》。综上所述,辩方认为,马天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谢谢!
专家点评
主持人:下面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兴良为上午的选手进行点评,大家欢迎!
陈兴良:我受邀对今天的辩论做一个点评。今天上午5对选手围绕被告人马天龙运输毒品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各位选手唇枪舌剑,展示了较高的刑法理论素养和较强的言词辩论能力,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从上午的论辩来看,涉及了相关的刑法知识点,例如共犯的独立性和公平问题,间接正犯问题,客观违法和主观责任问题,这些较为重要的刑法理论知识,在各位选手的论辩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由此可见,辩论赛主要是刑法理论的辩论,谁能够自如的运用刑法理论,谁就能够立足于不败之地。此外,在论辩过程中,各位选手的辩论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语言表述的流畅性上、反映的机敏性和反驳的针对性等方面,都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是我对今天上午辩论的总体印象。
今天上午的辩论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点不足,在辩论马天龙的行为是否构成运输毒品罪时,大多数选手都采用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论证方法,也就是首先肯定马天龙主观上有运输毒品的故意,然后再说马天龙在客观上实施了运输毒品的行为,只有第五组的控方采用了从客观到主观的论证方法。在讨论当中,我认为应当采用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的原则,首先应当讨论的是,马天龙在没有接触到毒品的情况下,他是陪同王小虎坐火车从武汉到广州,这一行为本身是否属于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这才是本案的关键。但是在没有确定马天龙在客观上是否具有运输毒品犯罪构成要件行为的情况下,把主观故意牵涉进来,就会回避了争论的焦点。例如,控方往往以马天龙主观上有运输毒品的故意来论证其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这显然是不妥的,这里存在一个客观不法与主观有责的位阶性的问题。
第二个不足,在谈论共犯时,控方没有充分运用共犯从属性的相关理论。在今天上午的辩论当中,选手都提到了共犯从属性说,例如辩方就以共犯具有从属性,因此没有正犯也就没有共犯来为马天龙辩护。对此,控方不能够作出有效的反驳。其实这些理论讨论要深入到共犯从属性程度上来,从属性可分为最小从属、限制从属和极端从属这三种情况,只有极端从属才认为只有正犯构成犯罪,共犯才能成立。而采用限制从属性说,只要正犯具有构成要件的该当性和违法性,也就是共犯存在客观不法,即使其缺乏有责性而不构成犯罪,共犯也能成立。但是,控方都没有利用共犯的从属性程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反驳。
第三个不足是和前两个有关系的。今天上午的选手在论辩当中,基本上采用的是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也就是采用了四要件定罪的罪基本规则来分析本案。但在分析过程中,明显存在一些理论上的不足。如果采用三阶层的犯罪认知体系来对本案作分析,在构成要件的阶层中分析马天龙的行为是否属于构成运输毒品的实行行为,就不会与有责性讨论中的主观故意混为一谈。在共犯理论中,从属性的程度也是以三阶层为前提的。在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当中,无法展开从属性的程度。此外,基于三阶层的犯罪体系,才能够对共同犯罪的性质到底是违法形态还是违法有责形态来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方面今天上午的辩论都没有涉及到。由此可见,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所确立的一些定罪规则,对于解决像本案这样比较疑难的案件是较为有效的。从选手的表现看,这方面应该还是存在欠缺的。
我认为被告人有罪还是无罪,并不是完全是法律规定的辩论,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刑法理论的辩论。通过今天上午的辩论也可以看出来,刑法理论,尤其是一些前沿性的重大的刑法理论问题,对于解决司法实践当中的疑难问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我的点评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出题人点评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家好!我首先得坦白,这两个题是我出的(笑)。
我主要侧重讲这两个案件涉及到的主要焦点问题。第一个案件涉及的是共同犯罪问题。要认定马天龙有罪,前提是要说明共同犯罪是违法形态,而不是违法有责形态。这里讲的“违法”,不是讲的主客观统一的“违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违法”,而是讲其行为是否违反了刑法。要客观的判断事实,违法的本质是法益侵害,行为是否侵犯了法益,这是一个很客观的问题,不取决于行为人是否达到了法定年龄,也不取决于行为人有没有辨认控制能力,有没有故意过失。违反法律的行为我们要阻止,能否阻止一个行为,和刑法要不要禁止这个行为是一致的。如果我们问:精神病杀人时我们是否可以阻止?答案是当然可以阻止。如果我们问,正当防卫杀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阻止?答案是不可以阻止。所以,精神病杀人和正当防卫的杀人性质就不一样,尽管都是无罪,但是在违法不违法的问题上是不一样的。这是正当与否和该不该谴责的基本区分,两者一定要区分开来。
共同犯罪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结果发生了,或者有发生结果的危险的时候,要归责到缘于哪些人的行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共同犯罪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至于每个人有没有辨认控制能力,是否达到了法定年龄,每个人的故意内容是什么,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共同犯罪是违法问题,这是一个客观的判断。就这样的案件而言,很多辩手会习惯性地讨论,马天龙是否单独实施了实行行为,或者他是否构成间接正犯?但这个问题要得出肯定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给定的案例来看,不能说马天龙单独实施了运输毒品的行为,也不能说他是间接正犯,尽管他年龄比王小虎大。运输毒品行为的实施,马天龙没有支配行为,王小虎既不存在受骗,也不存在被强制的情况,理论上讲马天龙不构成间接正犯。接下来考虑的他们是不是共同正犯?共同正犯要看他们是否有共同的实行行为,从这个案件来看,虽然选手认为是共同实行,但是按照本人的观点来看,认定为共同实行也很困难。
接下来要考虑是否是共犯。本案很清楚不可能是教唆犯,只有一个可能,即是否是帮助犯?从整个事件来看,通俗讲因果的共犯论,不论教唆也好,帮助也好,都是通过正犯的行为导致了结果的发生。既然共犯是违法形态,只要两个人的行为都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而且因果关系不是独立进行的,那就表示运输毒品行为的结果或危害要归属他们两个人的行为。认定共同犯罪就是为了说明马天龙要对结果负责,负责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要不要负刑事责任,其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是结果发生的原因。因此在分析共同犯罪的时候,要以正犯为中心去分析,如果是共同正犯,那要讨论共同犯罪这条线,如果只有一个正犯,要分析其他人的行为是否是教唆行为或者帮助行为,正犯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有没有固定的因果性和新的因果关系。
本案用到了从属性理论,如果用四要件,这个案件不太好分析。按照限制从属性理论,王小虎的行为客观上是运输毒品,其行为必然违法,即使他没有达到责任认定年龄,那也只是没有犯罪责任,客观上讲依然是违法。既然他的行为违法,那就具备从属性的条件。该题的辩论中发现几个问题,我们用通俗的理论讲共同犯罪的时候,不是以正犯为中心去讲,而是笼统地讲共同犯罪的违法性。几乎所有的选手都在论证马天龙构成运输毒品罪的时候,都提出他们有共同运输毒品的行为。实际上对二人的行为应该区分判断,没有必要笼统地表述成一样的行为。运输毒品的正犯是王小虎,马天龙不是运输毒品的正犯,他的行为和危害后果的产生是一种心理上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给王小虎壮胆。另外还有一点,有的选手习惯从总体上讲其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综合判断不是犯罪成立的要素。
共同犯罪的这个案例,实际上可以说是对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的理解的一个矫正。如果用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分析,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求达到法定年龄,没有达到法定年龄就不是共同犯罪,本案中马天龙本人没有实施实行行为,没有定罪的依据,很容易得出无罪的结论。如果控方对德日的共同犯罪理论有一定了解,知道共同犯罪是违法形态,那么论辩中控方会很主动,而且能运用多种理论讲的很清楚。
第二篇: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
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真金不怕火炼
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评选落幕,新一届公诉王者出炉。
我注意到,这一届的笔试时间创历史新高:11个半小时。事先设定的就是11个小时,结束前延长半小时。试题是一本237页的案卷,涉及5名犯罪嫌疑人,10余项罪名,要求制作检委会汇报报告。这等同于平时一个月办完的案件,要求在11个半小时内办结。
我看到正义网很多图片报道,选手们在午饭时都眼睛盯着案卷或者电脑,有的甚至粒米未进。有的选手答了一万五千多字,长达三十多页„„
我虽然在第二届全国十佳公诉人评选中经历过11个小时的笔试,但这届笔试罪名更多,而且要适用两个证据规定展开证据分析,显然难度和强度超过往届,看到这些图片报道,仍然感到震撼。
我由然想起《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在炉中熔烧孙悟空,孙悟空在炉内历经49天烤验而毫发未损。这样的笔试如同一个大熔炉,一百名选手经受的正是烈火的烤验。这种超常的烤验非一般公诉人能够承受,全国十佳公诉人正要从中炼制而出。
许有人认为这是对体力的考验,其实不然。当然这种笔试需要体力,但绝不是体力的比拼,而是平时办案积累的比拼。平时办案效率高,撰写审查报告严密,擅长证据分析,论证说理透彻,对罪名有研究思考者,必定能在笔试中胜出。相反,平时办案就拖拖拉拉,对罪名的适用没有什么研究,对证据的分析粗枝大叶者,笔试环节必定“现身”。
所以,这种残酷的笔试看似体力的比拼,其实是对选手平时办案效率与质量的集中检验。在这种考试中没有运气,只有实力决定成败。
笔试成绩占50%,可以说笔试定乾坤。没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仅靠后面的雄辩是难以胜出的。所以,能够在长达11个半小时的烤验中屹立不倒的,就是真金!全国十佳公诉人,正应验了那句老话:真金不怕火炼!
第三篇:优秀公诉人电视论辩大赛
电视 棒
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论辩大赛
《检察日报》记者提问
正义网: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正义网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辩论大赛直播节目!现在参赛的各代表队正在入场!
正义网: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撒贝宁、齐奇担任大赛主持。
正义网: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论辩大赛现在开始!
主持人撒贝宁:尊敬的各位来宾,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主持人齐奇:现场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大家好!高清电视棒 www.029job.net
主持人撒贝宁:您现在收看的是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辩论大赛的现场。今天,我们举办的这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论辩大赛,是国家公诉人检察官首次以电视竞赛的方式在全国人民面前集体亮相!
主持人齐奇:这是一次智慧的较量;
电视 棒
电视 棒
主持人撒贝宁:这是一次法理的论辩;
主持人齐奇:这是一次勇气的比拼;
主持人撒贝宁:这是一次形象的展示!
主持人齐奇: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大赛的有关领导: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 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李如林;
主持人撒贝宁:出席今天大赛的还有来自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嘉宾。在此欢迎你们!
主持人齐奇:欢迎你们的到来。
主持人撒贝宁:今天来现场观摩大赛的,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及有关部门的检察官、北京市检察机关、法院和律师界的代表,全国部分省市检察院的检察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在校学生、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委员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的朋友。欢迎各位!
主持人齐奇:欢迎。大家知道,公诉人的执法能力和执法素质,直接
电视 棒
电视 棒
体现着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公诉部门,就是一扇检察机关面向社会的窗口。
主持人撒贝宁:今天参加这场电视论辩大赛的6支公诉人参赛队,所有队员可以说都是检察机关的优秀业务骨干,他们当中,有的人参与过打黑行动,有的直接承办过许多大案要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参赛选手们的心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首先听一听站在我身边的一号参赛队,浙江队他们的心声。你们的参赛口号是什么?
浙江代表队:钱江潮头公诉人,公诉执法铸检魂。
主持人齐奇:站在我身边的是2号队,这是2号江苏参赛队:你们的参赛口号是什么?
江苏代表队:公平正义,最美、最靓!江苏检察向大家问好!
主持人撒贝宁:这是3号上海参赛队:你们的参赛口号是什么?
上海代表队:上下求索,探寻正义公平的真谛;海纳百川,彰显和谐社会的魅力!
主持人齐奇:这是4号广东参赛队: 你们参赛的口号是什么?
电视 棒
电视 棒
广东代表队:活力广东,阳光公诉,一起来更精彩!广东加油!
主持人齐奇:都是能文能武的选手!
主持人撒贝宁:这是北京5号参赛队:你们参赛的口号是什么?
北京代表队:在思考中探求真理,在辩论中弘扬正义。我们要做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因为我们是为民执法的检察官!
主持人齐奇:现在我身边的这是6号重庆参赛队:你们参赛的口号是什么?
重庆代表队:我们依法言法、我们以言载道、我们以辩会友。重庆,欢迎您!
主持人齐奇: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6支参赛队选手不但信心十足,而且志在必得!我们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加油鼓劲!
主持人齐奇:究竟谁能最终夺得论辩大赛的团体桂冠会花落谁家呢?
电视 棒
电视 棒
请大家拭目以待!现在请各个参赛队退场,一会儿再看你们的精彩表现!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全国检察机关从自200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系统每3年就要举办一届全国性的业务竞赛活动。至今,这项活动已开展了10年,共举办了四届。每一届竞赛活动,都要产生一批大家公认的优秀公诉人。
主持人齐奇:没错,参加第四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暨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活动”进入决赛的20名选手,也来到现场观摩。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感到压力呢?让我们送上欢迎的掌声!
主持人撒贝宁:10年来我们走过的历程,有艰辛和奋斗,有思考也有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再重温那段曾经走过的难忘历程。
正义网:现场在播放视频短片。
主持人撒贝宁:今天的这场优秀公诉人电视论辩大赛,可以说是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活动的延伸与推进,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赛本身,将成为中国检察机关公诉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下面,我们隆重介绍担任今天大赛的7名评委和1名总裁判长!
电视 棒
电视 棒
主持人齐奇:担任今天大赛的总裁判长,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彭东;
主持人撒贝宁:担任今天大赛的评委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兴良;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张明楷;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宇;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国家法官学院院长高憬宏;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永忠;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法学博士李贵方;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博士、教授鲁景超。
主持人齐奇: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主持人撒贝宁: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担任本次论辩大赛的两名计时员: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的王进科和张志强;
主持人齐奇:担任本次论辩大赛的两名计分员,是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的曹红虹和郭竹梅。
电视 棒
电视 棒
主持人撒贝宁:现在隆重介绍:担任本次论辩大赛的3位秘书长。他们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黄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级检察员侯亚辉、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
主持人撒贝宁:今天,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国际互联网、正义网、中国律师网将对本次电视论辩大赛进行同步现场直播!
主持人撒贝宁:现在,请大赛组委会秘书长黄河宣布比赛规则和奖项!
黄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现在我宣布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论辩大赛的比赛规则:
1、参赛队分为控方和辩方,对案例以团队论辩形式进行比赛。每个队的发表意见、互相提问、自由论辩和总结发言,不得超过规定时间。
2、本次论辩大赛评分为百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数为最终参赛队的得分。
3、大赛论辩赛的控方和辩方,由两个参赛队现场抽签决定。
4、本次大赛设团体奖和个人单项奖:
团体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个人单项奖:最佳论辩奖3名、最佳风采奖3名、优秀论辩奖12名。主持人,我宣布完毕!
主持人撒贝宁:谢谢黄河秘书长。自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论
电视 棒
电视 棒
辩大赛的消息在社会公布后,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法律专业院校的大学生们尤其兴奋和渴望。现在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正义网:现场播放法律院校学生对本次论辩大赛的寄语短片。
主持人齐奇:其实不只是学法律的大学生和从业人士,大家都在翘首等待观看这场精彩的论辩大赛!
主持人撒贝宁:接下来要进入今天的比赛了。参加本次论辩大赛的第一组团队比赛的是浙江队和江苏队。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认识一下两队的参赛队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两队参赛队员上场。
主持人撒贝宁:按照规则,浙江、江苏两队要先进行抽签,决定哪一队为控方、哪一队为辩方。我们抽签要分两个步骤,首先要请两队各派出一名队员,在箱子里20颗球当中,同时两人各摸出一个球,哪个球号大,哪队就有优先权,将决定这支队伍先抽一支签号,然后决定谁是控方,谁是辨方。
主持人齐奇:抽签开始之前,掌声有请本次大赛总裁判长彭东。
主持人齐奇:有请两队一辩手上前。
电视 棒
电视 棒
主持人撒贝宁:请把手放在抽签箱上方。好的,请抽球!
主持人齐奇:自己不要看,给大家展示一下,请彭东裁判长上前验球。浙江队抽到的是18号。江苏队抽到的是11号。根据我们比赛规则,浙江队取得了优先抽签的权利。
主持人撒贝宁:谢谢两位。现在我手里拿着的是带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封条的信封,代表着控方和辨方,将由浙江队率先抽出一个绝对优先的地位。请彭东厅长为密封的信封拆封。
主持人齐奇:请抽签者将各自手中的信封拆开,将信中的颜色卡片展示给大家。
主持人撒贝宁:一个绿色,一个黄色。我想问一下,浙江队期待自己成为控方还是辨方?
杨丹(浙江代表队):我们觉得控方、辩方都一样。
主持人齐奇:请两队代表各选一个颜色。浙江队选取的是黄色。那么,江苏队的就是绿色了。
电视 棒
电视 棒
彭东(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现在我宣布,浙江队是控方,江苏队是辩方。
主持人撒贝宁:谢谢裁判长。现在两队即将开始他们的论辩大赛,让我们再次用掌声预祝他们取得成功。
主持人撒贝宁:浙江队和江苏队已经就坐,他们论辩大赛马上开始,他们将面临的案例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播放案例视频)
正义网:辩论案例:公私兼顾的“聪明人” 于海(男)系龙腾仪器厂(国有企业)厂长。2009年的一天,于海的情人李丽(女)向于海告知,李丽所在的四海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目前面临流动资金短缺近200万元的困难,公司董事长提出谁能借来资金帮助度过难关,将对谁给予所借来资金5%的奖励,并将在返还所借资金时对资金借出方多给予所借资金的10%作为利息。李丽请求于海从龙腾仪器厂借出200万元给四海公司使用。于海考虑到这样做既能够使李丽得到好处,也能给厂里谋取高息,遂答应了李丽。随后,于海给厂里主管财务的副厂长王勇交代了此事,但没有说出李丽能够得到5%奖励的情节,只是称厂里可以得到10%的利息。当王勇提出“国家有规定,国有企业不能私自对外拆借资金,是否应向主管部门汇报请示”时,于海表示“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主要是能赚钱,电视 棒
电视 棒
不要瞻前顾后的,到时候把钱收回来就行了”。王勇表示“行,你是领导,听你的”。于是,王勇按照于海的吩咐,通知厂财务人员向四海公司汇入200万元,并由四海公司出具了借条。四海公司董事长按照事先约定给予了李丽10万元的奖励。后来,四海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所借龙腾仪器厂的200万元也未能归还。控方:于海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辩方:于海的行为构成国有企业人员滥用职权罪
主持人撒贝宁:我们已经看到了双方将要面对的案例,双方站的角度各不同。要支持的罪名也不相同,究竟哪一方能说服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呢?接下来比赛正式开始。第一个环节是双方一辩进行案件陈述,时间两分半钟,首先有请控方一辩。
杨丹(浙江代表队):犯罪的外因再华丽我们也能够看穿本质,因谋取了个人利益,我方认为于海的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第一,于海个人决定出借公款。他不顾四海公司处于经营困境,仍然通知负责财务的厂长,不需要向主管部门汇报,私自操办借款事宜。从表面上看,于海是分文未得,但于海与李丽是情人关系,双方是利益共同体。通过对案件的抽丝剥茧,不难看出,于海以为情人出面获得好处为表象,以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卢山真面目,严重侵犯了公款的使用权,符合公款私用的本质特征,行为触犯了刑法第384条,构成挪用公款罪。发表完毕,谢谢!
电视 棒
电视 棒
主持人撒贝宁:有请辩方。
袁媛(江苏代表队):各位大家下午好。我方十分欣赏控方的感慨陈词,无论是对案情还是对法律问题,必须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控方辩友指出,借出的200万元是于海个人决定,而我方不能同意控方在这个问题上的结论。我方认为,于海经单位集体研究,拆借资金不是于海个人行为,于海是为了让单位能赚钱,拍板决定,这符合单位的一般决策过程。现实生活中,单位主要负责人拿出决策意见后,其他成员符合同意,是单位决策的常态,是典型的单位行为。第二,于海并未谋取刑法上所规定的“个人利益”,他的情人虽然拿到了钱,但是是公司的奖励。其次,挪用公款罪应当指的是具体的实际利益。例如,金钱、就业、升学等等。第三,于海的行为应该以国有企业人员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作为厂长,他明知违反规定却仍滥用职权,应以国有企业人员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主持人我方意见发表完毕,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谢谢辩方一辩。辩方意见明确,他们认为这是开过会的,虽然两人商量,这也是一种决策过程。接下来双方要进入的是第二轮,“控辩一二三”。三位辩手依次向对方任意一个辩友提问。首先是控方提问时间,提问顺序是二辩、三辩和一辩。对方回答选手不能重复。首先有请控方二辩。
电视 棒
电视 棒
鲍键(浙江代表队):请问这10万元是否是于海的个人利益呢?
孙勇(江苏代表队):答案很明确,于海分文未获,获得的只是情人的欢心。难道对方辩友认为美女的欢心也是利益吗?
柴峥涛(浙江代表队):谋取个人利益是否等同于谋取本人利益?
袁媛(江苏代表队):无论是从挪用公款罪,还是从有关司法解释来看,李丽、于海两人是否有共同的利益关系,是判断是否有本人利益的标准。反之,不断扩大“个人”的范畴,只会使挪用公款罪的打击范围扩大。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请控方一号选手。
杨丹(浙江代表队):对方认为这是集体研究决定,请对方回答,如果这是一个集体研究决定,如何理解短片中告诉我们的,要对主管部门有所交代的问题呢?
张秀娟(江苏代表队):我方认为,于海与王勇两个人在交换意见并达成一致后,王勇的行为恰恰反映出这是一个经集体执行的过程。请问对方辩友,借款事宜有商量过程,对此您如何看待?谢谢!
电视 棒
电视 棒
柴峥涛(浙江代表队):发表意见的权力必须平等,身份可以不对称。但是,了解掌握的信息必须对称。本案当中,于海事先答应了情妇,事后还指挥王勇,并对其说日后将兑现承诺。如果于海、王勇之间有这样的商量,这分明是个人出借公款的表现。
孙勇(江苏代表队):那么,于海为什么还要向王勇做解释和说服工作呢?
杨丹(浙江代表队):是为了让王勇听他的。王勇服从的是于海的身份,而不是同意了于海的意见。从于海来说,王勇提出意见的时候他批评了王勇,这说明了他心里有鬼。对方辩友,你们可别被聪明的于海欺骗了。
袁媛(江苏代表队):对方辩友如何认定于海得到了个人利益?
鲍键(浙江代表队):从于海的角度来说,谁拿到钱不是关键,关键是有人拿到了钱。这是一种具体的现实利益,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第二环节,相互之间的提问已经结束,现在进入第三个阶段,自由发言阶段。次数不得少于两次,首先由控方开始发言。
电视 棒
电视 棒
杨丹(浙江代表队):既然是一个集体研究决定的,在于海和王勇没有商议之前,在没有形成决议之前,于海凭什么答应他的情妇,答应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孙勇(江苏代表队):我方一辩已经陈述,对方也认同是滥用职权罪的。对方辩友,你们认为于海获得李丽的欢心,这种抽象的情感因素是具体利益吗?
柴峥涛(浙江代表队):本案私情与私利是相通的,他们二者关系特定,所以他们的利益共同,所以我们认为李丽等于获利。
袁媛(江苏代表队):对方辩友,你怎么使用类推解释呢?
柴峥涛(浙江代表队):于海的行为表现为挪用公款罪,以权谋利。这跟类推解释无关。
张秀娟(江苏代表队):挪用公款犯罪当中,情人利益当然和挪用人的利益不是共同的。对方辩友把驴头放在了马头上!
鲍键(浙江代表队):这就需要通过我们的理性分析来进行判断,我倒想问对方辩友,您说是集体决定,那么刚才您提到的“吩咐”一词在语意中如何做解释?
电视 棒
电视 棒
袁媛(江苏代表队):难道对方辩友还不明白,于海的犯罪行为构成的是国有企业职员滥用职权罪?
杨丹(浙江代表队):请问对方辩友,你如何把这个同胞兄弟姐妹归入到共同利益人里面呢?
孙勇(江苏代表队):情人之间当然具有利益关系,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柏拉图式的情人,这种情人是不是也是利益共同体呢?
杨丹(浙江代表队):柏拉图式的情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现在很多大学生谈恋爱时还需要恋爱资金,难道养情人不需要钱吗?
张秀娟(江苏代表队):养情人花的是自己的钱,没有花公家的钱。那么李丽的钱哪里来的?是于海资金投入李丽公司后的奖励款。
杨丹(浙江代表队):其实,该案中,认定于海罪名主要的事实是,于海向主管部门隐瞒了该笔钱款的去向,同时,还向王勇隐瞒了其是为其情人李丽谋取利益的事实。
柴峥涛(浙江代表队):于海的行为属于向王勇下命令。因为王勇跟于海说了:“你是领导,听你的。”
电视 棒
电视 棒
袁媛(江苏代表队):于海只是没有告诉王勇,怎么就是隐瞒呢?四海公司的家务事还需要王勇判断吗?
鲍键(浙江代表队):我想再次请问对方辩友,你是否考虑到本案当中于海是厂长这个身份?
孙勇(江苏代表队):案例告诉我们,于海是交代此事,不是交代王勇办理此事。除了指派还有说明、陈述的意思,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难道也是命令吗?
鲍键(浙江代表队):案例中提到的“吩咐”一词,能解释为商量吗?
袁媛(江苏代表队):我方一再强调,“吩咐”一词是在两人有共同意见之后说出的,是王勇按照大家决定执行后出现的。
柴峥涛(浙江代表队):“交代”有很多意思,但是对方辩友不要把任何一种意思套用到本案当中来。我们分析“交代”是什么意思,关键还得用上下文来分析。本案上文是于海已经答应李丽,本案下文是于海按照对李丽的承诺借出公款,这个交代还不是个人决定的体现吗?
张秀娟(江苏代表队):我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清楚阐述交代和
电视 棒
电视 棒
吩咐的含义,对方辩友紧紧揪住情人获利不放,是处罚情人还是处罚于海的行为?
鲍键(浙江代表队):你们判断李丽、于海是利益共同体的依据是什么?
张秀娟(江苏代表队):我方一辩已经清楚地从挪用公款犯罪客体、立法目的等,多方位、全角度进行了阐述,于海在本案当中更重要考虑什么?是考虑单位有利润可以获得吗?
鲍键(浙江代表队):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李丽没有得到10万元,难道于海就能得到十万元吗?
鲍键(浙江代表队):作为公诉人,我们判断事实应该在既有案件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主持人撒贝宁:这一轮辩论火药味十足。双方自由辩论已经结束,接下来双方的三辩将用两分半时间进行最后的案件总结,首先有请控方三辩,计时开始。
柴峥涛(浙江代表队):大家下午好,情投意合还是共同利益?个人利益、个人决策还是集体拍板?分析一个案件构成何罪,关键在于对
电视 棒
电视 棒
基本事实的判断。因此,在总结陈词阶段,我们有必要重温案情,寻出案件的基本事实。本案中基本事实有三,一是于海在李丽提出借款之时答应请求,并吩咐王勇出借公款;二是于海与李丽是情人关系;三是于海同意将公款借给四海公司,李丽获得十万元好处,辩友之所以认为本案是滥用公款罪,是没有全面把握基本事实结果。至于为单位谋取利益,只不过是于海为掩盖挪用公款犯罪的遮羞布。综上,于海虽是聪明人,但是他的刑法触犯了刑法第284条,应该以挪用公款罪定罪。等待于海的应是法律的严惩。完毕!
主持人撒贝宁:接下来有请辩方三辩进行案件总结。
孙勇(江苏代表队):主持人,各位评委,控方辩友,我方和控方辩友一样,疾恶如仇。控方辩友之所以认为于海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就在于海错把集体决策看成个人决定,误将私情当做私利。下面我将指出对方辩友在认识上存在的两个误区。第一,借款决定不是于海个人的决定,而是企业研究的结果。正所谓有民主就有集中。于海就企业投资问题和主管财务的副厂长商量,取得一致意见以后通讯地址具体部门执行,这显然是企业单位决策常规形态。第二,于海获得的是感性的满足,而不是个人利益。于海所想所求仅仅只是美人心、情人吻,难道可以成为个人利益吗?如果这样将个人利益无限扩大化,法律规定谋取个人利益这一现实要件岂非是多此一举。单位负责人为了单位的利益,将公款借给利用的,尚不构成挪用公款罪。于海为了单
电视 棒
电视 棒
位的利益把财务给单位的人使用,这怎么会构成挪用公款罪呢?他滥用职权的行为造成国有企业200万的重大损失,依法应当以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谢谢他们!在刚才辩论的过程当中,我发现现场的观众也听的非常入神,而且我相信,每位在自己脑海里也都在跟随着他们的思维逻辑进行着自己的判断。听完这样一组论辩比赛后,我们来看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对刚才的比赛有什么样的感想?
主持人齐奇:刚才在舞台上控辩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以非常严密的法理作为基础。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江苏队。我旁边是我们媒体区,坐的都是记者朋友。刚才你们双方的辩论也让他们听的跃跃欲试,他们准备了一大堆问题,首先请《人民日报》的记者。你有什么问题?
提问者:你好,我想请辩方三号选手,一般来说,我国检察机关控诉地位是优于辨方地位,在这次大赛中,三号辩友是作为辩方代表,请你换位思考,平时你作为检察官,这次作为辩方,是否意识到我国弱视群体在法庭辩论当中遇到的问题?在现实法庭辩论中,您更愿意承担辨方角色还是控方角色?也就是说,您是愿意做一个检察官还是一位律师?原因何在?谢谢。
孙勇(江苏代表队):客观公正是检察官应当所禀承的基本立场。公
电视 棒
电视 棒
诉人在判断案件的时候,并不仅仅考虑到入罪和罪重的情节,同样要依法搜集嫌疑人罪轻和无罪的证据,无论作为控方还是辩方的思维,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法律更加公正、公平实施。刚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我也思索了一下。我觉得还是比较适合作为控方的思维,因为这样能够体现国家公诉人的正义立场,同时也能够坚固到客观公正的需求。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刚才这个问题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记者问的是当律师容易吗?但是我们三辩回答就是,检察官和律师都不容易。
主持人齐奇:小撒总结是你的意思吗?
孙勇(江苏代表队):是。
主持人齐奇:下一位,提问的是《光明日报》的记者。您刚才准备了什么问题?
提问者:我想问控方二号辩手。我想请你回答,你认为论辩大赛与现实中的庭审辩论有什么区别?谢谢。
鲍键(浙江代表队):论辩大赛和庭审有很大的区别,论辩实际上通过虚拟案例,以这样很简单的事实,在短时间内,由控辩双方进行激
电视 棒
电视 棒
烈的对辩,这样的案例更多是错综于对事实的判断、对犯罪行为的定性,更多是一轮一轮控辩双方发表意见。这个意见更多的是围绕本案事实法律证据等多方面进行。相对来说,庭审当中所交锋的点、内容比我们今天的辩论要多得多。需要说的是,模拟辩论赛是提高公诉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练兵岗位,所以今天参加这样的比赛对我们日常开庭也是有很大提高的。谢谢。
主持人齐奇:最后一位记者,《中国电视报》的记者。
提问者:控方一辩,刚才比赛我觉得很精彩,也很紧张。请问,你平常有什么特别爱好?其二,作为一个公诉人,特别是一辩选手,在生活当中你是否是得理不饶人呢?谢谢!
杨丹(浙江代表队):我觉得检察官跟平常人也没有太大区别。我平时基本上在家里听音乐、看书,有时候也喜欢出去旅游。
主持人齐奇:网友提问:什么是“共同利益体”?
柴峥涛(浙江代表队):主要是指特定关系人,包括近亲属、情人以及其他具有利益关系的人。
主持人撒贝宁:场下每一位听着其实大脑也是在飞速运转,评委的工
电视 棒
电视 棒
作量更大,不仅要听,还要判断。刚才我发现陈兴良教授在双方辩论的过程当中一直低头紧张记录,平时您在课堂上讲课我们在下面记,今天终于看到您记笔记是什么样子了。请您给我们点评刚才这两组的情况。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刚才我们观摩了一场在浙江队和江苏队之间的高水平论辩赛。双方围绕于海案进行了言词的攻防和法律的论辩。本案的特殊性在于,论辩的焦点主要是围绕于海的行为到底是构成挪用公款罪还是构成滥用职权罪而展开的。因此,这是一场此罪与彼罪的论辩。有人认为此罪恶与彼罪的辩,不如罪与非罪的论辩更加过瘾一些。而实际上,办案过程当中不仅要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还要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就本案而言,于海到底构成什么罪名,法律差别很大,挪用公款罪是无期徒刑,另外一个是最高徒刑是七年。于海利用职务之便借款给其他单位谋取个人利益,已经构成了挪用公款罪。而辩方则主要是围绕被告人于海的行为,到底是个人决定还是单位集体决策,以及于海将公款借贷给单位,到底是谋取个人利益还是为个人私情,这两点展开了有效的攻击。因此,本案在法律的层面上来看,法律问题抓的很准。在这方面,我个人感觉到控方能够按照法律和司法规定,在法律层面展开有效论证。另一方面,江苏队辩方主要是抓住了在本案当中存在重大争议的两个核心问题。一个问题到底是个人决定还是集体研究决定;另外一个问题是围绕于海到底是因为个人权利还是个人私情而犯罪展开了论辩。这样一场论辩
电视 棒
电视 棒
对本案当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应该说有了相当大的关注。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对于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到底是构成挪用公款罪还是挪用职权罪,我个人感觉本案是比较特殊的。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要么构成此罪,要么构成彼罪。我个人感觉,在本案当中,被告人于海的行为,实际上一方面是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因为是国有企业公职人员,一方面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把款借给其他单位的人使用,虽然于海和王勇对这个问题做了交代,但是他隐瞒了为他的情人谋取利益的重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还认定是一个集体情况,这是存在疑问的。到底是否为个人谋取利益,法律所规定的个人是否光是指本人,能否包括刚才所讨论的所谓利益共同体,例如亲属或者情人。从目前法律和司法解释来看,应该倾向于对个人利益做一个较为宽泛的解释,将亲属或者情人这样一个所谓特定关系人的利益包含在里面。因此,从本案行为来看,他是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本案被告人于海的行为同时符合国有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规定。他是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这一点没有问题,他个人决定实际上是滥用职权的行为,由此造成了本单位200多万元公款的损失,因此他的行为同时也符合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的特征。因为被告人于海挪用公款200多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同时由于四海公司的破产,致使200多万公款不能收回,该情况符合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巨大不能退回的情况,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最终结论应该对于海定挪用公款罪。
电视 棒
电视 棒
主持人撒贝宁:情人关系究竟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刚才控方三辩已经对这个方面做了很好的回答。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规定,有一个概念叫做特定关系人。特定关系人当中包含了近亲属和情人、情妇或者是情夫具有利益关系的人。因此,这里所讲的情人并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指存在着特定关系的这样一些人。
主持人撒贝宁:谢谢陈教授。经过陈教授刚才的一番点评,我相信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对刚才论辩赛都有了自己的判断。相信刚才控辩双方在论辩过程当中的精彩表现,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掌声感谢他们,谢谢!论辩大赛在社会上公布消息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就是在外漂泊打拼的农民工兄弟。请看大屏幕看看来自农民工兄弟的心声。
正义网:现场播放视频农民工对本次大赛寄语的视频短片。
主持人撒贝宁: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江苏队和浙江队进行的第一组比赛。接下来要进入第二组比赛,分别是上海队和广东队。这两组的比赛相信也会同样精彩,我们先通过视频短片认识双方选手。
电视 棒
电视 棒
主持人撒贝宁:在这里,我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为上海队和广东队加油!
主持人齐奇:到底谁是控方、谁是辩方?首先请彭东总裁判长到场。
主持人撒贝宁:有请双方抽签选手站在前面。
正义网:双方代表抽签。
正义网:上海队是5号,广东队19号。
主持人撒贝宁:接下来请总裁判长为我们开启密封的信封,里面同样装着两个不同颜色的方块,代表着控辩双方。谁是控方、谁是辩方只有开启了才知道。
主持人齐奇:根据抽签结果,广东抽到的是辩方,上海队抽到的是控方。
彭东(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现在我宣布广东队是辩方,上海队是控方。
主持人撒贝宁:第二组将在广东队和上海队之间展开,他们将要面临
电视 棒
电视 棒 的案例是什么样的呢?来看大屏幕!
正义网:辩论案例:
王强(男)与苏梅(女)自2005年起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始终没有办理结婚手续。2008年以来,王强在外又与其他女子有染,因此苏梅多次与王强吵闹,并欲与王强分手,但发现自己已经怀孕。苏梅遂告诉王强自己已经怀孕,劝阻王强与其他女子断绝两性关系,但王强依然如故,并称“咱俩又没有结婚,我和谁交往是我的自由。你也不是我老婆,凭什么管我”。2008年底的一天深夜12时许,王强回到家中,苏梅与王强又发生激烈争吵,痛哭流涕,伤心欲绝,于是从床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毒鼠强,告诉王强“你要是这么继续下去,我就吃毒药不活了”,王强表示“想不想活是你的自由,我不能干涉你,你也不要干涉我”。于是,苏梅将毒鼠强倒入口中吞下,顷刻间毒发身亡。王强在一旁目睹苏梅吃药自杀的全过程,没有阻拦。在确认苏梅死亡后,王强向苏梅的父母打电话,告知苏梅自杀身亡。控方:王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辩方:王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主持人撒贝宁:辩题是罪与非罪的问题,究竟这场论辩将如何展开呢?首先在第一和第四个环节当中,剩最后20秒会有提升音,听到这个声音就意味着发言时间还剩下20秒,同时在舞台两侧会有倒计时显示。在中间两个环节,也就是相互提问和自由辩论阶段没有20
电视 棒
电视 棒
秒倒计时,直接时间到了以后就会响起刚才的声音。出现这种声音就意味着发言时间到。双方都明白?接下来进入第二组比赛第一个环境,首先由双方第一辩,有请上海队一辩,时间两分半,计记时开始。
陈晖(上海代表队):主持、评委好!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庭则各有不幸。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一条年轻的生命消失了,她腹中的小生命也没有了,谁该负责,该负什么责。王强的冷漠无情使苏梅悲痛欲绝拿出了毒药。死亡迫在眉睫,然而此刻的王强不但选择了不作为,而且平静冷目、不带任何怜悯看着苏梅喝下毒药。我方认为正是王强一系列的先行行为导致了苏梅的死亡,正是王强一次次疏忽导致了苏梅的死亡。因此,他的行为应当受到刑法的处罚,才能够懂得其生的尊敬,死的敬畏。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有请对方辩友。
谭琼(广东代表队):谢谢主持人,尊敬的评委、嘉宾、观众们,大家好。今天和控方一样,我们对苏梅和孩子的离开怀着挥之不去的伤痛和惋惜。对于王强的薄情寡意和冷漠饱有谴责,但是这样就让王强贴上了杀人犯的标签,这不得不说是另一个悲剧。我方认为有错并不等于有罪,王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苏梅的死亡是她意志自由的选择,她就应该对自己的死亡负责。从法律层面上讲,首先王强不负有作为义务。王强的行为开始于2005年的同居,持续延续到了案件的发生。
电视 棒
电视 棒
本案中2005年的同居与本案当中发生的苏梅服毒不具有临近性。案发争吵也是平常的一次,不具有高度概然性。苏梅事先准备了毒药,是事先已久准备了。在受了刺激后,苏梅服下毒药,这与王强没有直接性,因此,王强行为不符合先行行为。我们认为,行法应当谨慎,我们希望他不仅保护苏梅的生命,也能够给王强一次公正的对待。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接下来进入双方提问,仍然跟刚才第一组规则一样。发问顺序是二辩、三辩、一辩,首先由控方二辩开始提问。
顾晓敏(上海代表队):有三个特定向请教对方三辩,本案中王强是苏梅胎儿的父亲,具有特定关系,二人争吵在封闭环境中具有特定场合,苏梅手持毒药明示王强有特定方式,此情此景王强不救,那谁该去救?
谢玲(广东代表队):刚才我方一辩已经说了,本案的确存在特定关系,特定环境,以及特定方式,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选择服毒结束自己的生命,是苏梅完全愿意和完全支配之下的行为和结果。王强在特定关系下不予以救助,固然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但是他并不具有法律规定上的先行行为,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和法律行为等等引起的作为,由此不能成为控方指控中的不作为,谢谢。
电视 棒
电视 棒
贺卫(上海代表队):请问对方二辩,苏梅自杀,王强可以好言相劝,他的片言只语仅仅是举手之劳,王强为何不救?
李东蓊(广东代表队):这个案子的前提是什么?首先要讨论王强是否负有法律上应该救助苏梅的义务。如果有法律义务,那么我们就说他是一种犯罪。如果没有义务救助,这样他就会受到谴责。谢谢!
陈晖(上海代表队):对方说苏梅是自杀。面对苏梅的哀求,王强冷漠对待,面对苏梅的自杀,王强冷眼旁观,面对死亡,王强不救岂非故意?
谭琼(广东代表队):对王强我们应该谴责和批判。今天是刑事法庭,而不是道德的审判。我们认为,要追究王强的责任,必须要有法律的规定,要有法律规定他对苏梅所要承担的义务,这样才是准确判断王强是否构成犯罪,是构成什么罪的依据。我们认为他不具有作为义务,没有作为能力,因此不能评价他后面的不作为与本案是不是因果关系,回答完毕,谢谢!
贺卫(上海代表队):当苏梅死亡不能伸出援助之手,法律规定,有先行行为,必须在法律上承担救助义务,不能不去救,不去救就是杀人。
电视 棒
电视 棒
谭琼(广东代表队):本案中的同居行为不能认定为先行行为。再看争吵,是不是王强引起危险状态就一定要对苏梅负有作为义务呢?
陈晖(上海代表队):自杀是由王强引起的,不是单独的同居才产生了义务,同居才构成了王强的危险状态。
谭琼(广东代表队):刚才对方给我们上了一个大拼盘,把王强与苏梅的同居关系、王强持续的出轨和苏梅怀孕作为先行义务。
顾晓敏(上海代表队):这三个阶段不是一个一个隔离开的。在本案中,我们也认为,苏梅服毒自杀是先行状态,是危险状态,但是危险状态与王强一系列的行为有直接的必然关系。这并不排除在某一个过程中苏梅处于特殊状态之前的,同时在之前的行为仍然也可以成为先行行为,回答完毕。
主持人撒贝宁:谢谢!这个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很专业,我们常说见死不救可能是道义上的责任,刚才双方的辩论也主要是集中在这个焦点上。相信接下来的自由辩论仍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双方各有四分钟发言。
顾晓敏(上海代表队):请问对方,我们能够把这么多的行为方式都写入刑法第232条吗?
电视 棒
电视 棒
李东蓊(广东代表队):本案当中苏梅是自杀还是他杀呢?
贺卫(上海代表队):为什么你只看到是自杀,为什么没有看到被逼自杀呢?你认为所有的自杀都没有背后的被逼者吗?难道杨白劳的自杀不是给黄世仁逼死的吗?
谢玲(广东代表队):苏梅是成年人,服毒是她自我行为,这当然应当属于被害人的自我责任,怎么能归咎于王强呢?
陈晖(上海代表队):如果不承认自杀是被迫的话,还有什么道义上的责任?什么叫作为犯罪和不作为犯罪?请你正面回答?
谭琼(广东代表队):作为犯罪和不作为犯罪等价性我们予以认同,但是本案是不是作为的故意杀人才是根本,一直误解自杀和他杀的关系,难道对方辩友不认为谁的地盘谁作主,他应该负主要责任。
陈晖(上海代表队):具有等价性,看看本案当中的等价性,就是因果关系等价性,社会危害性的等价性,难道本案当中没有因果关系等价性吗?医生故意杀人和医生故意用错药杀人有什么本质区别?我认为没有。
电视 棒
电视 棒
顾晓敏(上海代表队):请对方回答,先行行为能否作为犯罪的来源?
谢玲(广东代表队):这是今天讨论的基础,但是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王强成立先行行为,这恰恰是控方漏洞所在,这是法律中最应当警惕的事情。
贺卫(上海代表队):这个案例完全不一样,王强先行行为致苏梅处于危险状态,有救助义务,而不是雷锋时代的救助义务,王强在本案当中是不相关的人吗?
谭琼(广东代表队):我们必须看王强行为能不能引起苏梅服毒自杀。王强与苏梅自杀行为之间是没有直接性和高度关联性,我今天可能很生气一不小心气死了,难道就是所谓的先行行为吗?
陈晖(上海代表队):现在我们谈的就是先行行为有没有法律义务规定,如果一个人拿枪支,你发现他玩枪支的时候有没有制止义务?
李东蓊(广东代表队):我发现玩枪支我没有制止义务,也许他是一个喜欢玩枪的人。
顾晓敏(上海代表队):对方跟我说直接性和概然性,苏梅拿出毒药放在王强面前的时候,这不是直接吗?
电视 棒
电视 棒
谢玲(广东代表队):实际上我们看今天没有发生苏梅死亡结果,是不是对方认为王强不成立先行行为吗?这不是典型的以结果论客观规定的陷井吗?
贺卫(上海代表队):当苏梅拿出毒药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有间接性了?
谭琼(广东代表队):我认为在今天辩论当中,讨论直接性是他是否直接高度概然的导致。在本案当中,我方一辩很清楚论证,直接性判断标准是什么?是与高度概然相辅相成。我们说的先行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系列行为,我们说的危险行为而不是喝下毒药,我们只是说举起毒药,难道举起毒药你会要把瓶子打翻吗?
谢玲(广东代表队):刚才辩方一再说同居一系列行为是先行行为,如果将先行行为界定为持续状态,王强作为义务要从这个阶段和这个状态哪个点开始呢?
谢玲(广东代表队):我们承认婚前同居是试婚,但是试婚就不负法律责任吗?
顾晓敏(上海代表队):我们说热恋中的情人可以说一句玩笑话,我要自杀,你怎么办?
电视 棒
电视 棒
主持人撒贝宁:好的,双方时间到!感谢双方精彩的自由辩论,气氛相当紧张,甚至出现了危险。广东队一辩说,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意见,我万一生气,气死了你们怎么办?你不会气死的,主持人先被吓死。(笑)接下来,将是双方进行最后总结的时间。首先要请控方三辩用两分半的时间总结。
贺卫(上海代表队):主持人、评委好。首先我要说明,对方辩友不能面对的事实就是王强有能力救助,而是他不去救。哪怕只是相劝一句话都可以救了苏梅,他都不去干涉。而在苏梅自杀的这个场合,只有王强能救。因为这个案件是自杀案件,所以就不可能要定故意杀人罪。但是,社会现象告诉我们,比比皆是自杀现象背后有被逼自杀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在这个案件当中,苏梅是被逼自杀,我方一辩已经将整个案例分三个阶段告诉了所有的听众。而在这个案例当中,有因才有果,是因为王强的薄情寡意才会使苏梅无法生还。刑法对每个认得生命权都是同等保护的,鲁迅先生说过,所谓的悲剧是将我们最美好的东西一件一件毁灭给我们看。而这个案例,所毁灭的正是我们最美好的东西,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是对人和人最基本的信赖和期待。他们的今天是否会是我们的明天?如果这些重视的目光当中,这个社会还包容正义和良知吗?王强的冷眼旁观没有给苏梅任何生还的机会,国家应当禁止。谢谢!
电视 棒
电视 棒
谭琼(广东代表队):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感谢控方三辩的精彩总结。的确法律之所以崇高,是它不让生命失去光彩。但是法律尤,其是刑法的争议究竟何在?我将从几个层次对我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本场比赛要关注的焦点是王强在法律上究竟有没有作为的义务。王强的确有错,但不致故意杀人。王强并没有救助可能,在时间上来不及,在方式上没能力,在结果上不可能挽回。从司法实践层面来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从法理层面来看,没有法律上的作为义务,就认为王强无罪,这才符合刑法定罪的原则,我们要遵守刑法的牵抑性原则。的确,我们认为本案中涉及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在社会层面,类似的王强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否则,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今天,它必然带来信任危机,甚至是社会病变。但是,索性的是,法律并非指引我们前行的唯一灯塔。法律应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法律之道,谢谢!
主持人齐奇:这里是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辩论大赛现场,刚才的辩论有法理,入情入理。下面进入互动环节,记者席上的记者听的十分的认真。有请《检察日报》记者提问!
提问者:我的问题提给辩方三辩选手,这起案件,在你看来在实际辩论过程当中控方取胜机率比较大,还是辩方机率比较大呢?
谭琼(广东代表队):其实一场案例辩论胜负和成败首先取决于观众、电视 棒
电视 棒
评委以及社会大众最朴素的认识和评价。最关键有两点因素:第一,辩论之前的准备。第二,辩论场上的发挥。就这个案例来看,如果说刚才这位朋友认为辩方的胜利更大一点,因为这个案例有很多大家不认识的专业术语。在辩论中,我们在尝试临场用一些更加生活化的语言和例子来给大家类比,可能大家会更好理解。我相信对这个问题认识和分析,我们和控方做到了一样的准备,我们也向他们表示敬意。
主持人齐奇:下面把机会留给《法制日报》的记者。
提问者:我的问题想问控方三号选手,作为一名公诉人,您每年会办理大量公诉案件,就单独的一个案件来说,在审查案件过程当中,您发现证据材料中,有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是罪重的证据,或者又发现罪轻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您怎么办呢?谢谢!
贺卫(上海代表队):作为一个公诉人来说,终极目标永远是去追求真相,给出一个公平正义的结果。但是,在我们判断一个真相的时候,给定我们的所有证据,既可能是我们发现证据真相的线索,也有可能是掩盖真相的谎言。所以在办案当中,我自己认为我个人最好的体会,就是要做到那个词“感同身受”,这个词既包括你向被害人这边的角度的感同身受,体会他们的需求,也包括你向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感同身受,让他们获得公正的对待。我们在办案过程当中,尤其还关键的坚持一点疑罪从无。从这个过程当中,一旦有罪轻或者是无罪的证据,电视 棒
电视 棒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运用公诉人去讯问被告人,利用等等手段去判断真相,给被告人一个公正的对待。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完毕!
主持人齐奇:谢谢,我们绝不漏掉一个,也绝不冤枉一个。
主持人撒贝宁:刚才这样一场论辩大赛结束之后,我们评委又会做如何评判,下面有请贾宇教授给我们点评刚才这场论辩赛。
贾宇(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第一,总体评价。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法庭论辩赛,两个辩论队准备的都非常充分,队员精神饱满。团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体现出了团体辩论的高超技艺,展现了检察官专业化、高水平的精神风貌。这一组所辩论的这一类案件应该如何处理呢?在中外的刑法规定中,刑事审判中都是有争议,这不是一个黑白即黑的。所以,我们的点评意见与人民法院如何判决具体的案件无关。
贾宇(西北政法大学校长):第二,辩论双方的胜负主要是根据他们在辩论中的能力和技巧表现决出来的,与评委对这类案件如何处理的认识无关。具体说一下这场辩论,为什么说他是一场高水平的辩论呢?双方辩论队一上来发表公诉意见和辩护意见都是直切主题,就是先行行为义务问题。控方从一开始是步步推动,入情入理,将题目后面隐含的特殊关系、特定场合、排他义务等等一一揭示出来,这肯定
电视 棒
电视 棒
都是经过他们精心设计的。而辩方也是直接考虑焦点,在提问和辩论中,都是努力把刑法责任和道德责任做切割,使得自己的理论有据。首先有退让,对于被告人他行为的可谴责性是没有争议的,到底负道德责任还是负刑事责任,所以各方在道德义务激烈攻防,唇枪舌剑,都表现出了高水平、高素质。
贾宇(西北政法大学校长):第三,我简单谈谈个人对所辩论案件性质的看法,本案中当事人王强和苏梅,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三年多,案发当时两人发生激烈冲突后,王强目睹苏梅服毒自杀,而未做任何救助行为,我个人认为,王强的行为已经完全具备我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上的故意杀人与一般公民理解的故意杀人不完全相同。刑法上不作为的故意杀人,却没有履行这种义务,而导致了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不作为杀人是否构成的焦点,就在于控辩双方所辩论本案中行为人是否具有作为的义务。本案中是否存在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王强与苏梅同居三年这是事实夫妻,他们形成了一个密切的社会共同体,密切社会共同体成员之间,就存在一种自然的伦理义务。我们推到人类伦理和法律价值的最底线,这样社会成员之间起码应当承担生命救助的义务。至于控方在里面论到与人争吵和关系,是王强的错误导致了苏梅的自杀。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确定一个前提,苏梅是自杀。从司法操作的层面上来讲,要证明这种纠纷中男女的谁是谁非,或者在法律证据上证明苏梅自杀是被王强逼死的,这在司法上是很难操作的。总
电视 棒
电视 棒
结性的意见是,从本案的实际处理上来说,应该认定王强犯有故意杀人罪,具体情况应该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刑罚。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果然是法学教授,言简意赅把问题解释的很清楚。我相信很多观众也明白了一件事,就是故意杀人在法律上的概念可能跟我们平时想的不一样。平时我们认为的故意杀人是希望对方死亡,而实施杀人行为。但是,如果你放任对方的死亡结果,我能救但是不救,也有可能会构成法律上的故意杀人这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希望这场辩论赛能够把这样一个知识普及到我们民众当中。正如贾宇教授说的,评委个人对案件最终处理的结果并不影响论辩赛的结果,我们看的是双方在论辩过程当中的技巧和能力。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刚才双方队员带给我们高水平的论辩赛,谢谢各位!
主持人撒贝宁:观众朋友们,在这场论辩赛之前,各位选手都经历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很多人放弃了休假,很多人离开了亲人,很多人甚至是抱病参加了这次比赛,应该说他们的付出和努力都转化成了比赛场上每一句精彩的辩论。这里我们也听听他们的家人和同事们的期望!
正义网:现场播放选手的家人对各位选手的寄语短片。
主持人撒贝宁:这都是家人的一番肺腑之言,看到有孩子、父母、伴
电视 棒
电视 棒
侣。如果没有这些亲朋好友的支撑,我相信这些公诉人们很难站在我们舞台上展出来他的风采,所以在此真的要感谢他们。
主持人齐奇:而且有的选手看到了他们的亲人的留言他们已经是眼泪汪汪了。在这里,我代表大赛的主委会向参赛选手的亲人和所有的同事和朋友表示感谢,没有你们哪来今天电视辩论大赛。
主持人撒贝宁:前两组比赛相信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家对于今天第三组也是最后一组 的论辩赛也充满了期待。第三组的比赛将在北京队和重庆队之间展开。首先还是通过大屏幕认识一下双方的队员。
主持人撒贝宁:接下来我们还是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谁是辩方,谁是控方。
主持人齐奇:有请总裁判长。
正义网:经过两轮抽签,北京、重庆代表队已经确定了在本场辩论赛中他们各自的位臵。
彭东(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北京队辩方,重庆队控方。
电视 棒
电视 棒
正义网:本组辩论赛的案例是什么呢?请看案例介绍。
正义网:案例三:都是银行卡惹的祸。
2009年6月8日21时许,孙刚开车来到临街一家银行门口,将车停在路旁,下车到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前使用其银行卡取款。当孙刚取出钱款尚未退出银行卡时,旁边过来两名巡逻警察,告诉孙刚此处禁止停车。孙刚连忙上车驶离,忘记将银行卡退出带走。孙刚走后,陈明来到该自动取款机前取钱,发现取款机内有卡未退出,遂在该自动取款机上分8次从该银行卡上取出现金人民币16000元。陈明持16000元及该银行卡欲撤离时,被发现银行卡忘记拔出而立刻返回的孙刚拦住。当孙刚看到陈明手拿现金和自己的银行卡时,要求陈明返还银行卡和取出的现金,陈明向孙刚的腹部猛踢一脚。孙刚试图反击时,陈明从背后抓住孙刚的双手。此时,陈明的朋友赵辉经过此地,在得知全部真相后,也向孙刚的腹部猛踢一脚。孙刚倒地后,陈明和赵辉逃离现场。经鉴定,孙刚脾脏破裂,系重伤,但不能查明脾脏破裂是陈明造成,还是赵辉造成。
控方:陈明和赵辉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辩方:陈明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和故意伤害罪,赵辉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主持人撒贝宁:究竟这两个人怎么承担法律上的责任?接下来就要看控辩双方如何发表你们的意见。首先还是控方一辩进行案件陈述,时
电视 棒
电视 棒
间两分半。
贺贝贝(重庆代表队):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刑法第296条规定,当场使用暴力的构成抢劫罪。赵辉参与犯罪时,陈明的行为已由盗转抢,这时候他为了帮助陈明也有参与其中,他利用了赵辉暴力踢了陈明,两人又有共同故意。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有请辩方一辩。
位鲁刚(北京代表队):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究竟是遗失银行卡惹祸还是其他原因,我们首先纠正控方一个错误,控方指控两人行为均构成抢劫罪,但是最后行为是赵辉成故意伤害罪,跟我方观点一致的。陈明冒用孙刚的银行卡,使银行自愿交付人民币一万六千元。当赵辉经过此地,知道实施后帮助了陈明,这显然是共犯。他们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虽然具体无法查明是哪一脚造成了被害人重伤的结果,但是陈明和赵辉均应当承当刑事责任。综上辩方认为陈晖: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和故意伤害罪,赵辉构成故意伤害罪。
主持人撒贝宁:接下来进入到控辩双方相互提问阶段,首先是控方按照二辩、三辩和一辩顺序对方制定的一位进行提问。
刘伟(重庆代表队):请问对方一辩,冒充他人身份使用信用卡与信
电视 棒
电视 棒
用卡诈骗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位鲁刚(北京代表队):正是有了孙刚冒用的行为,银行才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难道不是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典型特征码?回答完毕!
叶衍艳(北京代表队):那就是说冒用信用卡,信用卡诈骗行为是不是仅限于插卡和输密码行为,我们看到如果一开始用这张卡不是他人的,不是自己的冒用,那是信用卡诈骗,但是在本案中陈明特殊性在于他中途介入。即使是中途介入,插卡和输密码由于刚完成,也不能否认他冒用的实质,这就是冒用。
贺贝贝(重庆代表队):在论述赵辉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时候,本案确实有这样一个前提,万一在本案过程中并不排除陈明已将孙刚踢成重伤,他行为已经既遂,如何得出赵辉构成故意伤害罪呢?
姜淑珍(北京代表队):我们知道趁机共犯与主犯形成一个共同行为,共同犯罪处罚原则就是部分行为全部责任。二人共同行为造成孙刚财物受损、身体受到伤害,这是陈明、赵辉共同造成的结果,二人对这重伤结果共同承担责任。如果控方任意割裂行为,就是否认共同行为与整体行为的关系。谢谢。
姜淑珍(北京代表队):我们知道陈明不是卡主冒充孙刚继续使用该
电视 棒
电视 棒
卡进行取款,这种冒充他人身份在无权使用情况下使用卡,是不是一种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呢?谢谢。
贺贝贝(重庆代表队):刚才二辩的意思是陈明有冒用行为,这张银行卡陈明到现场的时候孙刚已经输入密码,输入密码就是没有身份验证,何来冒用之说呢?
主持人撒贝宁:好的,时间到!接下来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每方选手发言次数不能少于两次。
刘伟(重庆代表队):请问对方辩友,当孙刚插了卡以后,因故离开,陈明来之前这张卡在谁的占有当中?
姜淑珍(北京代表队):在银行的占有当中。陈明行为没有侵犯金融管理秩序,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陈明骗的是银行,骗的钱也是从银行转移走的,侵犯的是信用卡管理制度,请问这样还不是侵害了银行的金融管理制度吗?如果没有侵害,请给出侵害客体的标准?
孙琳(重庆代表队):对方承认了这个事实,但是这个并不一定侵害了金融秩序,孙刚在输密码之后,显然是他的钱包已经被打开了,这个时候陈明只是取款,你们认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电视 棒
电视 棒
叶衍艳(北京代表队):银行指令交付是不是交付,在本案中我们看到被骗的是银行,拿走的是银行占有的财产,而且直接损害了银行的信用卡管理制度,请问为什么对方非要说没有侵犯金融管理秩序呢?
贺贝贝(重庆代表队):辩方老说银行被骗,银行被谁骗了?被陈明骗了吗?本案密码已经输入,输入验证程序已经过了,请辩方回答,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这个冒用前提是什么?
位鲁刚(北京代表队):冒用前提当然是无权使用,冒充他人身份使用,看来通过刚才辩论不难得出,不仅侵犯他人财产权,更为重要是侵犯了银行管理秩序,孙刚的取款机里面的卡谁有权利使用?
刘伟(重庆代表队):只有孙刚可以使用,对方二辩认可了我的观点,这个冒用体现在哪里?
孙琳(重庆代表队):这个案件当中,我们看到陈明冒充孙刚的身份,但是不是刑法意义当中的冒用,因为冒用有限定条件。
贺贝贝(重庆代表队):在这里我们还是要请辩方给我们论证一下,冒用他人取款的行为,与本案当中秘密窃取的区别实质区别在哪里?
叶衍艳(北京代表队):其实非常简单,他只有认为插卡和输密码才
电视 棒
电视 棒
是冒用。
刘伟(重庆代表队):看来对方是刻意回避赵辉的问题。只有把认定是抢劫中的共犯,所有的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叶衍艳(北京代表队):我们看到本案始终的实质就是冒用,这就是骗。请问,共犯基本含义和处罚原则又是什么呢?
主持人撒贝宁:控方时间到。
姜淑珍(北京代表队):后行为对前行为负责,对前行为造成的结果应当负责,共同行为造成共同的结果,当然要共同承担责任。
叶衍艳(北京代表队):这是共犯处罚的基本原则,本案中陈明和赵辉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联络,这是共同犯罪,所以无论谁的一脚造成的,都应该对重伤结果负责。
主持人撒贝宁:观众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刚才片子播放完了之后,列出的两个人的好几种不同罪名当中,为什么刚才在自由辩论里双方用了大量的时间争论第一件事情,也就是到底银行有没有被骗,到底是冒用信用卡还是盗窃,正是因为这个罪名的确立,才能够接下来去继续探讨他们事后行为,到底由盗窃转化为抢劫还是单纯
电视 棒
电视 棒 的故意伤害。在关键的环节点上双方用了大量的时间,下面给对方进行总结,看你们怎么来对自己的论点做最后的结语。首先由控方三辩。
孙琳(重庆代表队):主持人,大家好,今天的辩论主要有三:一是取款机机器等同于银行柜员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取款机只是机器,分为两部分。对于交付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盗窃与诈骗的分水岭。我方一直追问,这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赵辉主观意图就是非法帮助陈明,帮他占有已经取得的财物。透过本案的迷雾,本案取款机其实是工具,事后抢劫行为才是行为整体,不能人为进行割裂。我们今天这张小小的银行卡引出的法律问题令我们思考,在法理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当中,在定刑法、定过程当中,法律应当以正义保持一致,法律人的天职就是彰显正义。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陈明和赵辉构成抢劫罪,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接下来有请辩方三辩进行总结,时间两分半。
叶衍艳(北京代表队):谢谢,感谢控方对全场焦点的总结,很遗憾他们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第一,是陈明究竟是盗窃行为还是信用卡诈骗行为,今天控方告诉我们这是盗窃行为。可是取款机是银行交付的工具,是银行意志的延伸,当交付16000的时候这是公开状态,银行对此是心知肚明的,银行不是不知情。陈明是冒用信用卡的诈骗行为,所谓冒用从实质理解不是自己有权使用的卡,冒充他人身份使用,这
电视 棒
电视 棒
就是冒用。而不是控方所说的,只能拘泥于插卡输密码某个特定行为和动作。我们要看到,在本案中赵辉对孙刚的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行为,这是一个完美的配合,他们主观上相互联络,客观上相互配合,都应当对重伤结果负责。
主持人撒贝宁:谢谢!评判一场辩论赛是否精彩,在于双方的状态。我觉得刚才的辩论赛双方都达到了极度兴奋的状态,尤其是人在高度紧张,家乡话往往会不知不觉出现在辩论当中。比如说重庆队的三辩,明显的重庆话出来了。所以经过这样一场激烈辩论,场上的观众有什么想发表的呢?
主持人齐奇:现在进入互动环节,我旁边记者席上坐了很多记者,有请《法制晚报》的记者。
提问者:想问控方一辩,您作为一个公诉人,工作中难免跟犯罪以及一些社会上的负面影响打交道。这对于您来说有一些什么心理上的影响吗?您是如何来面对它的呢?
贺贝贝(重庆代表队):非常感谢您关注我们公诉人的生活。我作为一名公诉人,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这些案件,通过这些社会阴暗面,我认为,公诉人应当看到这些被告人、犯罪分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从中寻找到预防犯罪的可行之道,为预防犯罪措施提供一些自己应尽
电视 棒
电视 棒 的力量。
主持人撒贝宁: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上刚才案例当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确实很多,而且也都是处在正义之中的问题。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双方选手已经拿出了最大的努力给我们展示了一场精彩的论辩赛,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他们,谢谢!
主持人撒贝宁:观众朋友,到这里三组比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队都登场亮相,最终究竟哪支代表队能够夺得桂冠?究竟哪些选手拿到单项奖?获奖结果将于12月29日晚21:40分CCTV-12播出的大赛全程中为您揭晓。敬请关注!。有请领队把他们领上场,有请!经过一番激烈论辩,现在六支代表的全部选手和领队已经全部上场。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了这一场场精彩的辩论赛。
正义网:各位网友,本次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辩论大赛到此结束!谢谢您的收看!
电视 棒
第四篇:深圳市第七届公诉人业务竞赛题目
深圳市第七届公诉人业务竞赛题目汇编
业务答辩赛题一:某冬夜23时许,被告人韩某(男,18岁,某职高学生)在同学家打游戏后回家途中,发现路边躺着一位老人,近前发现是醉汉,用脚踢两下,老人动一动没吭声。韩发现老人身穿一件皮夹克(价值4100元),当即从其身上扒下带走据为己有。次日凌晨7时,老人被发现冻死在原处。问:被告人韩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追问:试述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以及实践当中如何考察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业务答辩赛题二:运用特情侦破毒品案件,是依法打击毒品犯罪的有效手段。请分析毒品案件中特情引诱的情形,以及特情引诱案件的处理方式。
追问:司法实践中,特情引诱案件往往会采取监听措施,请谈谈你对技术侦查方式取得证据的适用原则的理解?
业务答辩赛题三:李一(男,20岁)长期在外游手好闲,一旦其父亲不给其钱,其便在家中对其父亲李某实施殴打、辱骂等行为。2015年3月,李一喝酒后无故对其父亲李某进行殴打,李某一气之下将李一用棍棒打死。问:本案当中,被害人李一是否具有过错?请谈一下对于刑法中被害人过错的理解?
追问:司法实践中,有的被害人遇害后,犯罪人虽被判刑,但无力赔偿;有的被害人后续治疗费用昂贵,无力承担;有的被害人长期陷入心理阴影,无法自拔。请简要谈一下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进行被害人权利的救济?
业务答辩赛题四: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许多引发媒体、网络广泛关注的案件,为实现司法公开,很多重大案件的庭审情况通过微博或者其他形式进行了直播,如***案,作为出庭的公诉人,其一言一行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认为在出席此类重大、敏感案件的庭审活动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追问:请谈一下你对如何强化公诉人出庭能力的理解?
控辩赛题一:【案情】被告人李达系南海市分管统战工作的副市长,与该市百斯特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太为系朋友关系。2010年11月胡太为为自己公司开发的万隆大厦能够减免相关税费请李达帮忙,李达和建设局等相关部门打招呼,使得万隆大厦项目共减免税费合计320余万元。2012年1月李达向胡太为提出投资入股,并拿出50万元交给胡太为。李达起草了投资入股证明,向胡太为提出每年40%(即每年20万元)的回报。胡太为为感谢李达给予公司的帮助,同意了李达的要求。该款实际并未投入公司运营,而是由胡太为使用了。从2012年元月至2015年4月,李达每年从百斯特公司收取投资回报20万元,4年共计80万元。控方:李达构成受贿罪。辨方:李达不构成犯罪。
第五篇:首届全国公诉人与律师电视论辩大赛一
公诉人与律师辩论赛
第一组控方是浙江公诉队,组成人员是一辩傅忆文、二辩郑英超、三辩许航。辩方是广东律师队,该组成员为一辩李竞、二辩张凯、三辩黄琦鑫。案例《醉驾之祸----李芳交通肇事案》
简要案情:2011年7月,周明酒后驾车出事故,其朋友李芳在与周明吃饭时劝其喝酒。在饮酒之后,李芳让周明酒后开车,最后周明酒后驾驶的车辆发生车祸。
控方:李芳构成交通肇事罪
辩方:李芳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傅忆文(浙江公诉队):如果说李芳劝周明喝酒还只是一种暧昧的蛊惑,他让周明醉酒驾车那就是一种赤裸裸的犯罪。李芳致使周明醉酒驾车违反了该款的规定,客观上没有李芳的行为就没有本次事故的发生,这就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李芳对于醉酒驾车的危险有辨别能力,但她却没有避免,过失责任显而易见。当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时候,刑法将果断出击,为百姓的安宁,生活的秩序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李芳应该以交通肇事罪依法处罚。李竞(广东律师队):本次交通事故是周明违法醉酒驾驶撞人造成。这一观点显然不能成立,首先周明是过失犯罪,与李芳无关。从两人在宾馆门口的对话可知,尽管周明喝了酒,但是意识清醒。之后的一系列行为是周明的自由行为独立实施,应该由周明单独为交通肇事负责。最后,在罪责自负的今天,一个人要为另外一个人担责,只有两个人共同犯罪。因此,李芳可能是周明交通肇事的共犯。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李芳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谢谢![ 张凯(广东律师队):请问李芳与周明构成共同犯罪吗?[14:47:16]-----傅忆文(浙江公诉队):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李芳的行为有没有违反道路安全法的有关规定?[14:47:46]
-----李竞(广东律师队):李芳没有开车,如何单独构成交通罪呢?[14:51:34]-----黄琦鑫(广东律师队):教唆可是一个故意犯罪,我请问对方辩友,是否是周明自己选择了酒后驾驶?[14:51:47]
-----许航(浙江公诉队):我们从来没有说李芳是共同过失共犯。[14:51:59]-----张凯(广东律师队):对方讲的话我们也承认,交通肇事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其中包括能控制支配驾驶的人,李芳有支配控制的能力吗?[14:53:14]----傅忆文(浙江公诉队):交通肇事罪的一般主体,李芳的行为是否是指使行为?[14:53:25]-----李竞(广东律师队):请问控方,你们认为司法解释的第7条为什么没有规定乘车人也是指示的交通肇事呢?[14:53:45]
----许航(浙江公诉队):你的司法解释是解释法律还是造法?[14:53:58]-----张凯(广东律师队):肯定是解释法律了。[14:54:09]-----田晶(浙江公诉队):为什么李芳不能成为主体呢?[14:54:34]-----黄琦鑫(广东律师队):李芳哪个行为应该对一死一伤的结果负责?[14:54:48]-----傅忆文(浙江公诉队):我们讲讲因果关系,没有李芳的行为事故会发生吗?[14:55:00]-----张凯(广东律师队):这是必然因果关系还是偶然因果关系呢?[14:55:30]-----傅忆文(浙江公诉队):周明的选择恰恰是李芳的指使行为造成的。[14:55:56]-----张凯(广东律师队):这是因为人,因为人还是规律吗?[14:56:09]-----许航(浙江公诉队):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周明选择是为了李芳,李芳基于自己的现行行为,有没有产生后续的注意义务?[14:56:37]-----黄琦鑫(广东律师队):我倒是有一个问题,你们是惩罚李芳的劝酒和劝驾行为呢?[14:57:05]
-----许航(浙江公诉队):指示行为一直在延续,其实告诉大大胆胆地往前看,不是这样吗?[14:58:21]
-----张凯(广东律师队):这好象有一点矛盾吧![14:58:30]-----傅忆文(浙江公诉队):我们谈谈主观过错,是因为他没有预见能力还是没有注意义务?[14:58:45]
-----张凯(广东律师队):还有一个相对性,请问原因的诱因还是否是结果的原因呢?[14:59:05]
-----田晶(浙江公诉队):周明的行为是一个介入因素,他的行为怎么能够成为介入因素呢?[14:59:32]
-----张凯(广东律师队):如果不是共同犯罪,那就部分行为部分责任。那如果全部责任那不是共同犯罪那是什么呢?[14:59:47]
-----许航(浙江公诉队):我们谈谈主观过错吧,李芳是否尽到了应尽的义务?[15:00:07]----李竞(广东律师队):控方为何认为周明的责任要让李芳来承担责任呢?[15:00:26]----傅忆文(浙江公诉队):对方辩友一直不谈李芳的主观过错,是否承认了李芳是有过错的呢?[15:00:38]
----张凯(广东律师队):请问周明为什么把注意义务转向了李芳了呢?[15:00:48]----许航(浙江公诉队):您说李芳是乘客,李芳是普通乘客吗?没有李芳哪来后来的酒驾呢?[15:01:03]
----李竞(广东律师队):控方到现在都还没有回答我们,为什么周明犯的错要让李芳来担责?[15:01:21]
---傅忆文(浙江公诉队):让我们回归法条本身,李芳指使了周明醉酒驾车,因而发生了危害结果,他就应该以交通肇事罪来追责。[15:02:37]---
主持人撒贝宁:时间到。担任这样论辩大赛的评委是对各位的一个极大考验,双方唇枪舌剑,各自摆出了自己的观点。控方是认为李芳构成交通罪,而辩方用种种事实、法律上的依据在进行着辩护。最后,我们今天论辩的第三个环节将是双方进行总结发言,同样时间各为2分钟。[15:03:28]
----田晶(浙江公诉队):十年之后他们是朋友,还可以喝酒,对方辩友对事实的判断错误,又在刑事违法性产生了重大的偏差,产生的结论当然是错误的。李芳却有指使醉驾的责任,不要认为她与其温柔就违反了本质,这显然是不同的。第二,本案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难道一定要是没有意识的才能对教唆犯者应有罪罚吗?立法者既然将醉驾入刑就证明国家对这种行为引起了高度重视,李芳的行为造成了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刑法来定罪呢?李芳认为醉酒不开车就是胆小如鼠,我们认为,李芳的行为触犯刑法第133条,应该以交通肇事罪依法定罪。[15:06:49]-----黄琦鑫(广东律师队):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欣赏控方激情洋溢的风格,但是法律是摆脱一切激情的理性。对李芳没有控制和支配周明置之不理。第二,错误的适用规则、原则,将共同犯罪中全部规则当中的原则扩大适用于过失犯罪。第三回避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相对性,周明因果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环,错误的扩大了因果关系。我方和控方一样,对于醉酒驾车导致的过失深恶痛绝。如果认定李芳构成交通肇事罪是由一个人对他人的过失去担责。从根本上违法了罪责自负的原则。[15:07:27]-----黄琦鑫(广东律师队):今天,我们惩罚劝驾,后天还要惩罚明知客人来就餐却依然卖酒的服务员吗?为了预防犯罪,反而造成了更多的罪犯,我们是否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刑法咱们父亲般的脸,威严而慈祥,面对任性的孩子,绝不轻易扬起手中的鞭子,谢谢大家![15:07:37] 主持人齐奇:各位观众,大家好!刚才场上激烈论辩的时候,许多网友也发来邮件和留言,对“醉酒驾车”案例提出了很多看法。《国际互联网》已收到50多条留言,这是一位天津的网友说:“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我认识一位朋友,他们一家三口在路上,被对面酒驾的小车撞过来。夫妻俩当场死亡,剩下一个孤儿。这事一想起来就让人心酸。”[15:09:24]
-----
主持人齐奇:辽宁网友说,“我觉得李芳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说到底喝酒是自己的克制力不够,怎么能怪别人呢?如果同桌一起喝酒的人也要担负责任,以后这饭还怎么吃,酒还怎么喝呢?”[15:09:30]
-----
主持人齐奇:天津网友说,“酒驾有罪,撺掇、甚至逼迫他人喝酒的人难道就没有责任了吗?有的时候明明知道开车不应该喝酒,但在有些情况下实在无法推却,一个巴掌拍不响呀。李芳对周明的交通肇事,肯定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15:09:36]-----
主持人齐奇:说的好!再听听《校媒网》的留言,各大学在听到论辩大赛的消息后反映很强烈。关于这个案例:山东大学观看在线直播后留言:中国的酒文化,不文明的习惯真该改一改了。什么”感情深,一口闷”。其实是“喝出了感情喝伤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喝得开车都犯罪“。[15:10:05]
-----
主持人齐奇:好!我这手里刚拿到一些网友的邮件:一位名为“佳佳”的网友留言说:醉酒驾车,除了汽车司机,也应该把电动车司机甚至是骑车人也包括进去。现在许多交通事故,是电动车和骑自行车的人醉酒后造成的。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速度很快,稍不留神,就会酿成惨祸。
还有一位网友对醉驾入刑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可能一开始让司机觉得很受约束,但实际上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每一个人的出行平安。[15:10:25] 梁根林(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迅速进入了千家万户,我国可以说迅速进入到了一个全民汽车时代。但是随着这样的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国民交通规范意识并没有相应的跟进,随之而来各式各样的交通违法、犯罪行为大大滋生,特别是酒后驾车和醉驾的情况发生得越来越多。我个人的观点仍然认为李芳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她明知道周明喝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让他坚持送她会宾馆,这个过程当中致使因为州名因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首先构成危险驾驶罪的教唆犯,李芳无疑具有过失。[15:18:44]-----
梁根林(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因而,李芳的行为应当按照交通肇事罪来处理。李芳对于这样伤亡事故的发生无疑有过失。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给我们国民提供这样一个警示,如果知道朋友喝酒了,就应当劝住他,酒后别开车,如果开车了就一定不要劝他喝酒。[15:19:06]
-----
主持人撒贝宁:让我们记住专家的告诫: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开车莫喝酒,酒后别上路。[15:19:18]
-----
主持人齐奇:据统计,我国每年的车祸约50万起,伤亡人数约20万人。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事故是由于醉酒引起的。所以,“酒后不开车”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切实行动。[15: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