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部长致辞:借鉴各国优秀文化 实现中国电影繁荣
借鉴各国优秀文化 实现中国电影繁荣
【发布时间】:2011-04-27 10:34 【信息来源】:北京国际电影
季官方网站
在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主席论坛上的致辞
(2011年4月24日)
尊敬的各位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国际电影节主席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为使大家对中国电影有所了解,请允许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电影的历史、现实,以及北京这座城市与电影的渊源。106年前,在北京诞生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拍摄的是一出京剧的片段,以此为开端,电影与这座古老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电影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和伟大复兴,以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特质,成为世界电影文化的重要内容,打开了一扇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窗口。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名副其实的电影重镇。地处北京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华谊兄弟影业公司等电影企业实力卓越、闻名遐迩,拍摄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北京拥有国内一流的电影创作人才、科技实力、教学研究力量和国内举足轻重的电影市场规模。我们相信,北京这座城市所汇聚的优质电影资源,将为北京国际电影季的成功举办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电影产业化改革。电影产量逐年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稳步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看电影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休闲消费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最近几年,影院建设方兴未艾,银幕数量迅猛增长,电影票房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中国电影业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正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面向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电影业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电影的交流与合作之中,增强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如何在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特色的同时,更好地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和经验,如何把艺术创作与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加紧密地结合,提升电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实现中国电影的更大创新与繁荣。北京国际电影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同时也充分表达了我们与世界电影加强交流、深化合作的良好愿望。
为使北京国际电影季健康成长、不断进步,我们迫切需要学习其他国际电影节的有益经验,借鉴各友好城市举办电影节的成功模式。为此,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在座的诸位光临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并出席本次“电影节与城市影响力”论坛。各位主席都是各国电影界的资深人士,在电影国际交流与合作、电影节的运营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享有崇高的威望,长期以来一直热情关心支持中国电影。我们希望各位在此次的论坛上畅所欲言,将你们的经验与智慧带给北京,带给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同时,我们也非常高兴加入国际电影节这个大家庭,与各大电影节结成亲密伙伴,与各位主席朋友们建立深厚友谊。希望通过我们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共同开创世界电影更加璀璨的明天。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主席、各位来宾在北京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第二篇:如何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范文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Liuzh
通过这几天在地区党校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就对如何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实现。这个“自觉”的核心也就是要求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略对待和实施文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过6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体现规律性的鲜明特点。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如何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呢?
首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为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传播作为核心内容。
其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辨清哪些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哪些文化是落后文化。只有意识清醒,我们才能在文化事业或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困惑、不迷惘,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再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强化其引领作用,以之增强人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更有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吸引力,经济物质发展更有人文方向感。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统一起来。
重视物质力量建设的同时,也重视文化力量的建设,这是我们党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就葆有的一个优良传统。物质力量的发展为文化力量建设奠定经济基础,并决定着文化力量的性质;同时,文化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力量可以辅助、促进物质力量的发挥,并且能够支撑、引领物质力量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给予文化力量建设对物质力量建设保障和引领功能的肯定和重视。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和坚持科学精神相统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以上四个坚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其基本特点和规律。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方面,始终坚持批判和吸收相结合,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坚持开放性和自主性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现代化,使外来文化中国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又一特点和规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遵循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规律性方针和原则。
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注重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以经济效益损害社会效益,更不能以商品属性排斥意识形态属性,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两种属性”和“两个效益”的关系。这是新的实践探索得出的新的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地探索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
六、发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文化制度上的有力推动和切实保障。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优势前提下,确立起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科学的文化体制机制就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文化服务人民的体制机制。文化发展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根本目的,但这个目的不能停留于观念,而是要付诸实践,真正实现文化利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这就需要构建一系列体制机制来予以落实。文化服务人民主要体现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服务人民、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建立健全文化促进经济的体制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和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电视、电影、出版、音像、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乃至广告、信息、传播、娱乐等产业,已发展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围绕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一批文化领域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建构和完善促进文化经济发展、提高文化生产力的体制,使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重要功能和独特优势。
三是要建立健全促进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文化的本
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条件。在文化生产领域,我们也要更新观念,调整结构,力求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和提升。诚然,文化本身意味着积淀和传承,但如果没有创新性要素的参与和主导,文化就不能充分反映与时俱进的社会生活,就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文化创新最终要体现于文化产品的创新,因此,文化生产也必须纳入到创新型国家建设体制,使之参与到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之中。文化创新还要充分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敏锐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努力掌握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
四是要建立健全加强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要切实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为各类文化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将其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地贡献!
2012年3月10日
第三篇:工会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工会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工会是同资产阶级对立的,是反映工人阶级利益的,工人们在反抗资本家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认识到必须团结起来,联合起来,才能适应同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取得斗争的胜利,因而,根据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便产生了工会。
工会随着时间推移,工会的任务发生了改变,作为学校工会,工会的任务是:团结、教育教职工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校的改革和建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教育教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增强革命事业心,把本职工作和实现四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支持和配合行政作好:开展“教书育人,优质服务,为人师表”活动;落实教职工培训计划;评选、表彰先进,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关心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考核、提职、升级和奖惩工作;坚持安全生产,搞好劳动保护,参加教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
文化的进步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成果显著;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生动活泼;新闻媒体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文艺创作空前活跃,精品迭出;“汉语热”席卷世界,中华文化“走出去”,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所有这一切,都清晰地告诉我们:当代中国文化正呈现出一个绚烂多姿、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向我们走来。
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工会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很大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等日益复杂,工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工会一方面要组织和教育广大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协助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作为教师——文化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和示范者,在文化建设的多方面任务中,尤其是在繁荣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文化,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等方面责任重大,今后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践,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
化的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不仅是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响亮口号。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文化的新辉煌,让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工会对促进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现途径: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用人机制的改革,营造人尽其用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制度体系,使人力资本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其次,要大力开展文化产业人才的专业培训。
让孩子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不衰的文化积淀如何代代传承。有着“中华戏曲鼻祖”之称的秦腔近年来一直未能解决不景气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鼓励西北地区发展、振兴传统地方戏曲艺术。“我们这代人不把传统艺术好好传承下去,对不起祖宗和后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代表说,如果连文化艺术储备都缺失了,一个民族还有什么竞争力?要让孩子们受到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的艺术熏陶,从浮躁的“造星”“一夜成名”的气氛中走出来,就应重导向、重气韵、重滋养,让他们真正领会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美。
工会还可靠开展主题读书月活动。让大家高度认识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不断加强“职工书屋”的建设力度,持续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把握活动主题、引深活动内涵,切实保证读书活动取得实效。他希望全市职工要深刻认识读书的意义,切实增强读书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读书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使命,以学习先进知识的实际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喜爱读书的新风尚,努力养成热爱读书、善于读书,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组织开展好主题读书活动,是各级工会组织发展繁荣职工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把全市职工主题读书活动作为职工素质工程的平台,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职工队伍,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为推动忻州五个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语言,是用以表达情意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语言文明表现着人的素质,体现着城市的文明形象。好大一部份人嘴巴文化不雅。出租车里对讲系统中也污言秽语,使乘客不堪入耳。好多外地人对部份重庆人的出口成“脏” 十分反感,认为“重庆人出口伤人”。大多重庆人对此不良语言汗颜,认为要树立城市形象,促进文化大发展,推进文化大繁荣,提升软实力战略,必须治理口腔,提高文明语言艺术。
深入推广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做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全校教职工中,进一步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做法和取得的实践成果、形成的理论认识和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机遇以及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边学边改取得的成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言传身教、育人为先、终身学习、因材施教和团结协作等七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引导管理干部、后勤服务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优质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标准与质量,为师生员工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促进管理、服务工作再上水平。各工会分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以分会政治理论学习小组为重点,在落实制度、保证时间、创新形式、拓展途径、加强考核、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务求政治理论学习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要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庆
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开展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历史成就畅谈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共抒爱国情怀、共话祖国新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要通过多种方式观看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共享国庆喜悦,激发工作热情和干劲。校党委和校工会将联合举办建国六十周年巨大成就图片展、教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革命歌曲大家唱、教工小合唱、卡拉ok比赛和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活动
深入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组建35岁以下青年职工文体协会、教职工书画协会、业余驾驶员协会等群众组织;继续开展一年一度职工技能大赛活动;进一步以“十到场”帮扶助困送温暖为纽带构筑温暖工程,开展好婚丧嫁娶、退休慰问、“生日贺岁”送蛋糕、冬送温暖等活动;组织庆元旦文艺演出、元宵灯展、焰火晚会等传统特色节日活动;组织开展乒乓球比赛、华牌比赛、健步走、踢毽子、跳绳、定点投篮、拔河比赛等体育健身活动。
前面——是我国文化历史接力棒,脚下——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大舞台,肩上——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责任。我们作为一个文化系统的青年工作者,真切的感受到文化繁荣的春天到了,内心充满了信心、希望、目标和前景。今后我们一定要在工作岗位上确立更高的标准,以继承和创新并重为方向,由一点一滴积累,从一言一行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思想品德、专业技术和水平,争取为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多做贡献。文化工作者应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用自己的灵感创造中国文化新的辉煌
第四篇:蔡武:实现文化强国梦是一个接力奋斗的过程
蔡武:实现文化强国梦是一个接力奋斗的过程
编者按:万众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在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中,中央再次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中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战略任务到如今已六年。六年来,国家文化实力得到极大增长,文化产品得到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文化发展进一步注入强大动力。《社会科学报》就如何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责任,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等问题,对文化部部长蔡武进行了专访。
《社会科学报》: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刚刚闭幕的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可以说是再次开启了文化建设新征程。现在很多人都说,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最好的时期。您认为这个“最好”的标志是什么?蔡武:过去我们常说,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春天。事实也证明,过去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今天说的“最好”,正是建立在过去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上。从现阶段来看,我认为文化建设的“最好”时期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在文化建设的理想和目标上达成了高度共识,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梦想和目标是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上提出来的,体现了历史规律和人民期待。第二,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要体现在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对外开放环境和全球化大背景下文化建设的特征和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我们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高度自觉,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着清醒认识。第三,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文化领域的思想和作风有了大转变,广大干部职工的风气和面貌焕然一新。这些都为实现文化强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始终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文化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历史总是在发展进步,“最好”的时期不会停止,只会越来越好。
《社会科学报》: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文化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对于文化建设来说,“要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蔡武: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一系列精神,特别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总结、理论升华,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建设,有这么几个关键点要抓住:首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无论是改革创新还是对外开放,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其次,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要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领域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第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五,要敢于担当,自觉承担历史责任,牢牢掌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主导权。第六,要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文艺工作方针,用文化队伍的大团结来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改革是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这些年文化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关键就在于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改革,今后的动力来源还是改革。正是依靠改革,我们才得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破除了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树立了新的文化发
展理念。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建立新体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新的文化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备,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出现。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克服顽障痼疾,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文化建设开辟新的局面。
《社会科学报》:对于加强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您有什么体会?党的十八大后,文化领域实行了一系列反对奢侈浪费的措施,特别是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制止奢华演出,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应当如何坚持下去?
蔡武: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保证,这就要求我们讲究领导文化工作的艺术,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善于把握和利用客观规律。首先,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全面地、联系地、辩证地、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绝对地、孤立地、形而上地看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把文化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使文化建设既服务于大局,又能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发展,全面辩证地处理好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其次,在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制定政策中,要始终把握好“度”的原则。文化建设左不得、右不得,快不得、慢不得,松不得、紧不得,急不得、缓不得。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又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守土有责,才能使文化建设不背离客观规律,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
过去文化领域的确存在奢侈浪费现象,一些文艺演出一味追求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劳民伤财啊!这不是真正的繁荣,更不是可持续发展。真正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要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释放正能量,是充分彰显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民生、得到实惠。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文艺院团和演艺业的市场运营机制还不够健全,消费市场基础不够完善。这次五部门联合发文制止奢华演出,挤出了演出市场的泡沫,可以促使文艺院团转变发展方式,让演艺业回归理性。把这种好风气坚持下去,关键就是在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把我们形成的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稳定下来。总之,反对奢侈浪费的态度和措施必须强硬,绝不能手软。与此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转制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培育合格的演艺市场主体,真正实现演艺业和演出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社会科学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文化行政部门在推进职能转变方面有什么举措?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参与度越来越高。比如前面提到的“反对奢侈浪费”、“转变政府职能”,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文化热点问题,您认为政府应当如何应对?
蔡武:转变政府职能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政府职能要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对于文化建设来说,转变政府职能既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又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和“助推器”。我们要看到,随着一大批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市场主体、民营文化企业大量涌现、社会组织数量越来越多,如果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还用过去的思维来办文化、管市场,必然会束缚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活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步子肯定要受阻。今后,文化部将继续大力推进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市场的关系,把政府该管的事管住管好,把那些可以由社会、市场办的事交给中介组织、团体、企业去办,调动整个社会从事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待文化热点问题,我认为要树立这么几个观念:首先,关注度越来越高是一件好事,体现了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期待,体现了群众的广泛和积极参与。搞文化建设,不能关起门来制定政策,要经常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到问题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多听听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建议和真实愿望。其次,热点所在往往正是问题和矛盾所在,热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
说明我们的工作与群众期待还有距离,这是我们找到症结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府应当如何应对?有两个关键。第一,要加强新闻信息的传播,做好舆论引导。面对热点问题,不能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关头沉默不语,要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稳定社会预期。其次,要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绩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群众不止是听你说什么,还要看你做了什么、做成了没有。我们要用科学扎实的工作举措解决矛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到进步、享受成果,这样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
《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我们国家离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的目标还有多远?蔡武:习总书记强调的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实现文化强国梦是一场接力奋斗的过程,我们既要认识到历史性和必然性,又要认识到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要勇于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责任,坚定共同理想和目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一棒一棒传承下去,就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自觉和自信。
第五篇:热点专题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热点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2.4.1
2一、知识专题梳理:请将文化的社会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文化创新的措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正确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措施、发展先进文化的措施,总结归纳在笔记本上。
二、热点专题聚焦
(一)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
决定稿起草工作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起草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的汇报和进行讨论,并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
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改革的重要方针:(五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四)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四)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在祖国宝岛台湾合璧首展。(导与练P3)
(三)走基层、转文风、改文风(导与练P4)
(四)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举行。(导与练P5)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郭明义是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一名普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传奇。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他先后荣获了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优秀义工、道德模范、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让爱自然地流淌,它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上海这片红色的热土上。” ——— 郭明义
(五)辛亥革命(导与练P5)
(六)雷锋精神
(七)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注: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似的提法略。
三、命题角度解析
(一)走进高考
【2011 安徽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
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2009 安徽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8分)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二)自选热点专题任意一段材料,结合所选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命题。
要求:①命题尽可能规范;②命题知识限定范围不限(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任一角度命题)、题型不限;③整理出规范的答案;④至少命出一道试题。
(三)作业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材料二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 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 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 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
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
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1)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2)加入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
履职。(6分)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4)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
四、时政术语了解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
义发展方向。
4、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6、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
7、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例题参考答案
【2011 安徽37】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单键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唯心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009 安徽37】(1)①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③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2)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
②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④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2011 浙江40】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