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订婚礼俗新罗区
订 婚
1、娶媳:饼,盐(1包),米(1包),冰糖(1包),橘饼(12个,闰年多1个),莲根1条(毛巾),聘金,金银首饰 红绳(2条)。注:订婚女方出鞭炮(2挂)
2、嫁女:花生100斤,饼(回12个),白糖3斤,橘饼(回),黑豆3斤,红绳(回),莲根1条(毛巾),芋种2个,橄榄2斤,冰糖2斤,柑橘2个。嫁 妆
1、蚊帐竹2支,红雨伞1把,绣花围裙,门帘,茶盘,茶杯10个,茶壶,茶匙10把,被子1条,布娃娃2个,花1盆,热水瓶1个,装甜梅的杯6个,枕巾(1大、2小)。
2、大脚桶:分床鞋,青丁,龙眼各12粒(闰年13粒),手根1块。
3、脸盆:镜帕,镜子,口杯各2个,牙刷2把,牙膏2支,花露水2瓶,香皂(含盒)各2块,洗发水2瓶,花粉各1对,柑橘1对,梳子1把,毛巾1条。
4、皮箱:青丁,龙眼各12粒,手根1块,手帕6条,袜子2双,衣服数件(放一件旧衣服在皮箱里,放炮后在大门口拿回)。
5、脚桶:塑料脸盆,毛巾1条。
6、子孙桶:青丁,龙眼各12粒,手根1块,帕巾1条。注:搬嫁妆时女方出鞭炮(2挂)。月 圆 担
1、水框:毛巾1条,鞋1双,花围裙1条,花粉各1对,柑橘1对,青丁,龙眼各6粒。
2、笼子:塑料篮(带盖,装鸡1对),毛巾1条。
3、竹椅子1把,装甜梅子杯2个,猪心和菜,面饼。
4、竹绣花盘1个(肉饼12个,闰年多1个)。
5、茶,汤(糯米3斤,蛋12个,豆腐干12个)。回 娘 家 时
大饼2个,猪肠1付,湿米粉2把,肉3斤,花粉1对,章鱼,根子,橘子2个,菜尾2把,冬笋2条,鸡半个,甜梅子2瓶,甘蔗2根,芥菜2把(带根)。做头生日
鸡2个,肉3斤,湿米粉2把,猪肠,章鱼,根子,橘子2个,鸡蛋30个,菜尾2把,冬笋2条,猪脚1个。
注:接新娘时男方出鞭炮(2挂)回娘家时女方出鞭炮(2挂)龙岩新罗订婚风俗
因为本人近日要订婚,所以搞清楚风俗很有必要,幸好本人的姑姑比较熟悉,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指导,其他亲戚也提供了参考意见,现在把基本习俗说一下,说不定有人用得上: 男方在订婚前的准备:
1、冰糖 2斤
2、桔饼 12个(闰月的话13个)
3、连巾一条带双喜字的
4、盐一包
5、米一包和盐差不多大小
6、饼 数量由女方决定,一般较亲的亲戚是十到十五个,一般的话五个即可。同事朋友一般不送。还包含乾坤饼各一。
7、聘金
8、糖果三五斤
9、衣服一件或者买衣服的钱给女方
10、黄金首饰一套
订婚当天给女方的父母红包(外用黑白丝线缠绕)女方的准备:
1、桔饼 10个 从男方给的吉头中返还,不必购买
2、连巾一条 同上返还即可
3、芋种两个 贴红字寿花
4、冰糖一包3斤
5、橄榄一包3斤
6、乾字饼一个 从男方喜饼返还
7、花生 50斤
8、黑豆3斤
9、给男方 10白糖3斤 订婚当日流程: 前期准备:男女方家必须挂红彩
出发时间:择时出发,男方、男伴、驾驶员,出门前放鞭炮,携带饼、聘金、吉头 到女方家:放鞭炮,将饼担入女方家
在女方家:交接聘金、吉头、互戴首饰,女方返还吉头 新娘出门:放鞭炮 到男方家:放鞭炮 中午:参加宴席 送女方回家,带回糖果 晚上:男方请同事、朋友吃花生
女方请朋友亲戚同事吃花生
写此日志的目的就是让临近婚嫁年龄的各位了解一下龙岩新罗的风俗,结婚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新罗区认亲--订婚--结婚流程大致如下:
1.首先是认亲
男方到女方家提亲,双方家长见面(男方家长到女方家),然后女方要叫几个亲戚来作陪的,要给女朋友的弟弟或妹妹或哥哥或姐姐包个红包,女朋友的 爸妈的红包就要大一点。。根据自己财力而定~~
2.接下来就是订婚
如果女方不反对,就开始挑日子。订婚的时候就要给聘金了(新罗区习俗是你下多少聘礼,结婚的时候,女方一分钱都不会留,折合成嫁妆或压箱底的钱,返还给你)。在女方满意,并敲定日子以后,男方得准备一定数量的喜饼,(具体数量因女方要求而定)是送给女方的,数量必须要提前计算好,并告知男方,女方也要准备相应的花生和糖果,是回礼给男方的,订婚当日,喜饼由男方伴郎负责搬运至女方家中,女方回礼的花生和糖果可提前送至男方家中。送喜饼的时候给一些亲戚的时候,还要包上红包。龙岩的规矩,订婚的时候要买“三金”。订婚当日,带上聘礼首饰,进女方门的时候,喊过女方父母爸妈后,给女方父母还有弟弟或妹妹红包,然后再把聘礼给女方父母,再把首饰戴在未婚妻身上。参加订婚酒席的一般都是男方的家人亲戚朋友,女方家亲戚。
3.最后就是结婚啦
结婚前,由男方择定安床、出阁、迎娶等时间送到女方家,俗称“送日子”。迎娶前一日,男方将置办嫁宴所需一切用品送到女方家,称“入门笑”。结婚前一天,在女方家摆酒席宴请女方家亲戚朋友,龙岩话大概叫“昧搭”!新娘临行前一晚需与父亲在柜子上合吃一全鸡,叫“守家柜”。次日由男方接亲人到女方接亲。男方需要给女方亲属付一笔“添丁费”。添丁费以年计价,每年12元,少则一年,多则三年。迎亲队到达男方家,花车停放在大门口外,由新郎拿红雨伞接新娘进门,新娘进门时,男方父母应回避,忌对冲,以防日后不合。婚宴开始时鸣炮请送来贺礼亲友入席,席中上姜鸡时,由男方家长率新郎、新娘及新娘父母向宾客敬酒。邻里青年及亲朋好友以各种幽默风趣方式逗新郎、新娘发笑戏闹,称“闹洞房”新郎新娘就寝前,由婆婆铺被褥。第二天早上6点放炮起床后,新娘入厨,并向公婆叔伯及隔壁邻居请茶。受敬者以红包作谢礼。新娘满三天回门,近者需接连三趟。送礼仍是茶汤,回礼各地不一,一般为衣料、糍耙(现在都以蛋糕代替)、带路鸡等。首次回门时岳家宴请女婿,二、三趟则吃点心。第三天回门,女方需要准备两支连根带叶甘蔗由男方带来小男孩带回新郎家。满月,岳父母等亲属到女婿家做客,送女红用具及女儿前旧衣物,女婿则办酒宴请招待。
下面就大概算一下所需要的费用吧
1.婚房,我就先不说城里买房了,现在我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就说农村里的吧,我家现在花了一两万装修一下,房间是有了,但是家具(床,衣柜,沙发,等)和电器还没有,最起码也要个大几K,视档次而定!
2.婚纱照,不说钟爱一生那些了,一般的婚纱店也要个1K~2K。
3.首饰:订婚的时候要买“三金”,起码要个几W。
4.喜饼,花生糖果:喜饼起码几千个,也要个几K。然后再加上花生糖果。
5.红包:(1)认亲,订婚,结婚,都要给女方父母还有弟弟或妹妹。一共三次,而且还要一次一次递增。起码要个几K
(2)和喜饼一起送给亲戚的礼金,视人数而定。也要个几K
(3)比如结婚放鸡的红包,等等
6.聘金:龙岩乡下的行情一般是5W起。
7.喜宴:农村是前一天就开始操办了,族亲邻居都来帮忙,吃饭烟酒也是不小的数目。
第二天的正餐,农村一桌大概500(包烟酒),来个五六十桌。起码要个3W打底
8.其它零零散散的钱就很难算到了
比如婚车装扮,油钱,女方亲戚包车的费用等等
订婚时候晚上的酒水那些
置办衣服鞋子的费用
总的加起来,就算扣去收到的礼金,很简单的婚礼也要个几万块钱
第二篇:祝寿礼俗
2、祝寿礼俗
博山民间祝寿风俗,一般从六十岁开始,家中若有高寿老人,讲究一点的人家既是到了六十岁也是不祝寿的,以此表示对老人的尊敬。
旧时大户人家祝寿甚是隆重,子女或亲朋在决定给“寿星”庆祝寿辰后,较讲究的预先发请帖给其他的亲朋好友,请帖要大方、庄重、措词精炼达意、内容明确。祝寿礼品范围较广,最常见的有寿糕、寿桃(如季节不当也有用面粉做成桃子样的寿面)、糕点、寿联和大红寿幛等。若恰逢五世同堂的人家老人祝寿,亲朋还会送上一块写有“五叶衍祥”四个字的大牌匾额,意思是五代人繁衍生息,会带来幸福吉祥。
主办庆寿活动的人家,预先设立“寿堂”,寿堂正中用红纸或红绸布剪贴一个“寿”字或挂一副书法家书写的“百寿”,两旁张挂寿联。按照传统旧习俗寿辰庆祝活动从寿辰的前夕就已开始,亲朋祝寿礼品先行送到,当天晚上先由女儿、女婿设宴为“寿星”祝寿,并款待宾客,此叫“暖寿”。次日为寿辰正日,宾客云集为“寿星”道贺,殷实家庭通常提前去餐馆预定寿宴,届时餐馆用手提盒子送至主办家庭,寿宴席终,当宾客道别时要带上主人回赠的一点纪念物品,如“长寿面”等,该习俗传承至今。
3、生孩子习俗
博山历史悠久,生活风俗浓郁,传承至今历久不衰,这里将生孩子习俗做简要介绍。
(1)送祝米
孩子出生后由女婿到丈母娘(岳母)家报喜,告之母子(女)平安,临走时家人让女婿给产妇带上煮好的熟鸡蛋和红糖以做食补。
孩子出生后六天、八天或十天最长十二天开始送祝米,由孩子姥姥家准备好一对小枕头、一对小猫褂、一对小兜兜、六尺平纹布(尿布)、一对夹被子、一对小棉被,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备好600个鸡蛋,条件一般的备好200个或100个或60个鸡蛋以及大米、小米和面条,用食盒、箢子或红包袱肩挑车运,亲朋好友一起前往甚是隆重。返回时讲究不能空手走,于是主家回压一点大米、小米和染着红色的熟鸡蛋,面条是不能回压的,因为面条寓意顺畅的意思,是留给大人和孩子的。
(2)走满月
孩子满月后第一次剪发俗称“铰头”,还有一个不雅之称叫“挪尿(sui)窝”。铰头有一个仪式,即家族长辈一般是姥姥和奶奶一个持瓢一个持剪刀,铰前七(次)后八(次),然后铰铰嘴铰铰鼻铰铰眼铰铰耳(仅象征性的晃一下),口里不断念叨着“婶子剪挣大钱,娘娘剪做大官,奶奶剪长得欢,铰铰嘴不骂人„„”。铰的头发放在瓢里,由于铰头讲究不能空着,所以长辈们得拿点钱放在瓢里,仪式完毕后定良辰吉日由舅舅接妗子(舅妈)迎,回娘家住上个三五日,走时给孩子的鼻子上抹点墨灰,从姥姥家返回时由姥姥给孩子鼻子上擦点粉,意思是:黑狗去白狗来带他妗子那粉来,即带走外祖家的文脉。
(3)送百岁
孩子诞生100天吉祥称呼“百岁”,是人生第一个节日,此时姥姥家给孩子做最好看的衣服,讲究一点的人家做两身棉衣服,裤脚上绣上猫头,并送一副银手镯及脖子上挂的银质长命锁或麒麟挂件,其寓意是辟邪、一生平安、吉祥如意。吃的则是蒸的花馒头或点上红点的糖馅火烧,以示吉祥。亲友前来祝贺多为送衣送钱,吉祥祝福声满屋绕梁、声声不断,主家大办酒宴热闹非凡,酒足饭饱后亲友们带上主家备好的回压物品,一般为用红色陶瓷盆盛装由大小黄米和红枣糗的米糕、火烧和面条等,各奔自己家里。
4、合婚酒
暂缺
5、祭宗族
博山人对祖先的祭祀非常重视,每年从清明节开始至年末岁尾大致有四次祭祀活动。
清明节祭祖扫墓、春游踏青,家家户户男男女女提前一天在家备酒被菜,大户人家讲究一点的依照先人大小辈份用大、中、小三种海碗制作祭祀菜肴,每套4-6碗,荤素搭配,上坟时一般由家里成年男丁前往,仪式主要有排放供品、上香、磕头跪拜、烧黄表纸、添新土。上坟要压坟头纸,将黄表纸叠成小方块压在祖先的坟头上,表示这家人家有后人来祭祀。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也叫“中元节”,这是博山人继清明后的又一重要祭祀先人活动,这一节日最早是纪念五谷神后稷“教民稼穑”而设,并请祖先作陪,后演变为请祖先来享用。这种祭祀是在堂屋前张挂先人画像灵位并供奉各种食品并上香磕头跪拜,完毕后再烧纸钱,送至路门口。也有人家上坟祭祀。
农历十月初一,冬季开始,辛劳一年的博山人粮食归仓,上坟告谓先人,备酒菜供奉,用五色纸剪裁成“冥衣”在坟前焚烧,谓之“送寒衣”。
腊月三十除夕前夕举行祭祖活动应是一年来最隆重的一次,有家庙祠堂的大户人家可在此举行祭祖活动,一般人家有的前往祖坟祭祀,亦可在自家堂屋举行,举行前将堂屋收拾的干干净净,较为讲究的人家将八仙桌套上大红桌衣,太师椅套上大红坐垫以示庄重,把祖先牌位或画像依辈份请至前台,供奉各种供品,一般六至十碗菜,寓意“六六大顺”或“十全十美”,菜品可荤素搭配,荤菜一般有整鸡、整鱼,寓意“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素菜一般有豆腐,寓意“都来福”,放点芹菜,寓意“勤来财”,放点油菜,寓意“常有财”,放点韭菜,寓意“长久有财”,放点白菜,寓意“进百财”等等,每碗菜的顶部都放上点海米、木耳,意为山珍海味,它体现了博山人对美好生活的无比憧憬和向往。
祭祀礼仪:摆供品、上香、压坟头纸(去祖坟祭祀的)、发钱粮(烧黄表纸)。仪式开始一般由族人长者率家里晚辈众男丁依大小辈份依次排队前往门外大路口,朝“先人”墓地方向持香举三举,意为请先人回家,回家途中每逢入大门或二门口时须在门口两侧各插一炉香,以示引路,进堂屋后族人长者将手持香火放入台前香炉内,然后子孙后辈依次前后排列磕头跪拜,完毕后送“先人”至大路门口,烧纸后返回。
另外孩子结婚,考试金榜题名等喜事,许多人家也前往祖坟进行祭祀告谓先人。
第三篇:潮汕丧葬礼俗
潮汕丧葬礼俗
1956年,全国提出实行火葬。60年代至70年代,汕头及各县(市)开始建殡仪馆和火葬场、骨灰楼,此后农村普遍成立殡葬改革机构。
汕头市自2001年3月1日起,对殡葬改革又有新措施。市区死亡人员的骨灰,均由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管理,丧主只能选择3种处理方式:一是寄存于市火葬场和市殡仪馆内的骨灰楼或市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其他骨灰楼堂;二是由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组织撒入大海或深埋、植树;三是葬于经民政部门批准兴建的公墓。
近二十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一方面政府提倡丧事从简,实行火葬;一方面,一些迷信思想严重和好张扬门面的有钱人,丧事恢复旧俗,大做法事、占地造坟,遭受社会舆论的讥议,甚至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理,仍有人执迷不悟,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在国家提出丧葬改革已久的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时候,丧葬改革不是靠市民的自觉性来完成的,而是靠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执行的。每当此时,特别是执法人员对不按规定火化的死者进行毁墓掘尸时,死者家属的悲愤和法律的严正形成了极不协调的对比。
丧葬改革不仅要求实行火葬,丧葬改革的另一个要求是简化丧葬礼节。据了解,潮汕地区丧葬礼俗的繁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几乎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这么繁杂的礼数,无论在人力,还是在金钱上,都构成了生者的一大负担。
下面说明丧葬礼俗的全过程,大致如下:
(一)筑生居
潮汕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为什么人没有死,就要修筑坟墓呢?人们普遍认为:一块墓地风水的好坏,会关系到一家子孙的福灾,此所谓“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垄所招”。故此,人们选择“风水”时总是十分慎重,务必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宝地选定后,即可开工修筑“生居”。“生居”修筑完毕,便可树墓碑,墓碑上已有刻字。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绿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红色,以示人尚未死亡。
(二)预购棺木、寿衣
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通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棺材的形制多呈长方匣状,由棺盖和棺身两部分构成,尺寸大小视死者的躯体而定,以适中为度。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今天,实行火葬后,大部分人都购买大小适中的棺木,因为太大了,会进不了火葬炉,最后只能把棺木掀开,这样就显得太可怜了,得不偿失。
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压。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三)送终
一般情况下,临终者身边都有许多亲属(尤其是临终者的儿女)相伴。据说,如果临终者有什么挂念的人或事,比如挂念子女还没到身边,孙子还没满四个月等等。那他会等,等到那人到了,或时间到了才会去世。有经验的老一辈会根据临终者频繁“拉黑屎”来判断是不是将要走了,接着告诉亲属得轮流陪伴在临终者身边。亲人们为了使死者的亡魂减少在黄泉路上的艰苦磨难,便事先在大门前放一顶纸轿。当死者亡故时,立即把纸轿烧掉。这样,死者的亡魂就可以乘坐着轿子,比较轻松地到地府“报告”了。相传,如果是在早上去世的话,则说逝者顾子孙,希望子孙将来有好运;如果是在晚上去世的话,则说他不顾子孙,只顾自己,把所有好的都带走。
(四)停尸公厅
当从临终者的神情中窥视出临终者已经去世后,亲人便把其抬到公厅,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这是有讲究的。在死者上公厅前,必须把安放在公厅里的祖宗的香炉或牌位移走,把挂在公厅里和死者家里的“天公炉”用红纸包裹好。在潮汕地区,逝者寿终年岁达到50 岁时,称为“上寿”,可进入公厅,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如果逝者寿终年岁不足50 岁,被称为“唔上寿”,只能安放在稻草和草席上,整个过程就只能是冷冷清清地草草了事。
逝者已远,亲人们痛定之后却还有许多事需要忙。
当死者亡故后,死者的亲族中便会有若干人(一般是3~5 人)组成一个办理丧事的小组。他们都是比较年长、有经验的人。他们将全权办理整个丧礼过程中的一切事务:安排程序、收受礼金、发送回礼、记账等。在整个丧礼过程中,处在悲痛中的死者家属就不用凡事都亲力亲为了。
(五)沐浴更衣
家属应煮好一瓢水,用一个钵盛着,再用一条毛巾包裹着三根香,扎紧后蘸上水,象征性地在死者身上擦三下,此过程被称为为死者“洗香水”。沐浴完毕就是更衣(俗称“穿寿衣”)。潮汕地区,死者所穿的衣服看起来较传统的、华贵的,有点像古时村中“员外”、“夫人”穿着的衣服,称为“寿衣”。“寿衣”的件数由家属“量力而为”,但最低不能少于7 件,最高则可达23 件,且都应是单数。在穿戴上,男女不尽相同。男的穿长衣,外加马褂,再戴橄榄帽;女的穿宽袖衣、裤子和腰裙,再戴圆帽。另外,家属还要用一条新毛巾包好一把扇子,让死者握在左手,将一个袋子置于死者右手,袋中装有“五种”。在这个过程中,如死者为女性,儿媳要为其梳头,还要边梳边做“四句”。这是一种孝道的象征,意思是叫祖母走好,不要记挂家人。穿完寿衣,将死者置于公厅中,再用棺被盖上,红被在上,白被在下,俗谓“死人似虎”,是为防止惊吓到活人,而实际上也是为不让家属见了伤心。
除此以外,家属还要在死者的脚跟一侧,放置一盏豆油灯,称为“脚尾灯”。灯是为死者阴间照明引路的,不能灭。并在其周围备有一捆稻草。同时,还要放一个盆,子女守灵时要不时地烧纸钱,意思是父母到阴间的路费。最后,在死者身旁放置两个纸人,俗称“随身港(埋)”,皆为供死者阴间相伴和使唤的随从。
另外,还有一个称为“打牒”的环节。在父母双方都还健在之时,所有的女儿要一起到寺庙或庵为母亲打“牒”。“牒”实际上是一道灵符,上面盖有寺庙或庵的印,并且是由法师做过法事的,俗称“女子打牒还母恩”,以表女儿的孝心,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据说,这张“牒”是母亲在阴间的通行证。在母亲亡故,并“沐浴更衣”后,便将“牒”贴在母亲额头上,以此证明这是一位好母亲,受子女爱戴,儿子养其终老,女儿也回来报恩,这样的母亲在阴间也同样受到尊敬,可以在阴间享福。据说,当死者的尸体、衣物、棺木等腐化、消失时,这张“牒”仍能保持得相当完好。“牒”的重要性让许多海外华侨都回到故乡为母亲“打牒”报恩。
(六)“买水”
孝子(一般为大儿子或长孙)拿着一个陶钵来到溪边,投下两枚钱币,“买”水回家。现在一般为一个形式,即陶钵里的水是自己准备的矿泉水,然后弄个姿势,再把矿泉水倒进陶钵内,因为不可能让父母喝现在受严重污染的溪水。
这个程序是不能省的,如果是父母早逝,孩子还小的话,也得执行。有些人说孩子还小,先瞒着,等到孩子长大了再说,可是这个程序还需要逝者的大儿子或长孙来执行。
(七)守灵
守灵是传统丧俗礼节之一。守即守护,所以守灵又是护灵。守灵在某些地区也叫“守夜”。亲人相继回家休息,女儿们也必须回家,留下几个人守灵(一般是儿子或者亲族里比较亲的)。这一夜,守夜人的神经是无法放松的。守夜人的责任有两项:第一是象征性保护尸体不受外鬼侵犯。第二是不要让猫狗靠近尸体。一般守夜的时间是,从逝者去世的第一天到逝者“出山”为止。有的村是规定七天后“出山”,有的村是要把子女的生辰八字拿去叫人看日子,也就是择个“好日子”再“出山”。
(八)报丧
次日,办理丧事小组应派人到各亲友处报丧,告知死者已故的消息。亲戚朋友包括已嫁女儿的夫家,只有接到丧报后,才能前来吊丧。因为潮汕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内亲和外亲也分得特别清楚。“走仔饲大别人个”,“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父母不由女儿赡养,其财产也不由女儿继承。双亲也被当作家中男丁的“财产”拥有。家中有事,外嫁女儿不能发表意见,更无权作出决定。父母亡故也如此,未得兄弟通知,女儿不得回家哭丧。报丧者不得入屋,只能唤受报人出屋。受报人应拿一碗清水(里面放了七色线)到门口,给报丧者喝一口,并给报丧人红包,以表谢意。亲友闻讣讯后,送款若干以助办理丧事,俗谓“送纸礼”。送款多少,各人量力而为,但钱款数目的尾数必须是一,如41 元、111 元等,取其意为家中仅有一人亡故。钱款可让报丧者带回,也可以亲自送上门。而家属则应在为死者做完法事后,备小红绳、糖果、方便面(正月用“大吉”代替)和毛巾送与帮忙办丧事的人和“送纸礼”的人,俗称“扎彩”。
(九)“吊生”
“吊生”或称“凭吊”。这个程序要按你丧礼举办的规模而定,而且都是亲族里的妇女来的,男士不用。如果只是一般规模而已,那么就只需两次,一次是逝者过世的第二天早上,一次是“出山”的那天早上。如果是大规模的话,那么就要从逝者去世的第二天早上,一直到“出山”的早上,每天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举办一次。要求逝者的亲属跪在逝者的棺木两边哭丧,逝者接受妇女们的跪拜。主要表达家属对逝者的留恋,说明逝者深受大家喜欢,大家都不舍得他走。
(十)入棺
入棺,潮汕人亦称之为“落寿”,一般是看日子的。死者家属应备好适中棺材(一般以火葬炉的入口的大小为准),打开后以石灰、茶叶等具有防腐作用的物品垫底,使尸体不致过快腐化。死者家属还得向祠堂借来长板凳置于厅堂。死者安置入棺内完毕,子女再以纸钱填棺内,一为稳住尸体,防止运送过程中有所易位;二为尽孝心,让死者在阴间做个富有的人。填满后加盖,再加钉。每副棺木,无论大小,都只用六钉,俗称“六支棺材钉”。边下钉边念“四句”,其内容如下:安头钉,万事兴;安二钉,子孙昌盛;安三钉,三朝元老;安四钉,四季兴隆;安五钉,五代同堂;安六钉,安到圆,内外子孙富贵万万年。六钉加满时,“四句”正好念完。加钉完毕,盖上“盖单”,并撤掉“脚尾灯”。出殡必须选择吉日吉时,因此在未出殡前,棺木用两条长板凳垫着,棺木仍安放于公厅。
(十一)披麻戴孝
儿子、女儿、儿媳必须披“大麻”,即穿上粗糙的麻布丧服,戴麻帽,穿草鞋,同时腰缠一条粗大的麻绳,麻绳上串着五个不同颜色的小麻布袋,称之为“五色袋”,并在各个袋子里分别装上“五种”。女的还要披上麻布头披,把整张脸都遮起来。孙子、孙媳、侄子、侄媳则披“麻仔”,即穿麻布丧服,戴麻帽就行了。女婿穿白衣和黑裤,戴通帽。孙女婿穿素色衣和黑裤,戴白帽。外孙或为出嫁的孙女则穿素色衣和黑裤,头戴白帽或白头巾。其他来参与送丧的亲戚,男的要穿白长衣(衣长及膝)和黑裤,戴白帽;女的要穿白衣和白裙,也要披上白色头披遮脸。其他来参与送丧的世交,则穿着素色的衣裤,手系黑带。
(十二)“出山”
在丧葬礼俗的“出山”前,棺木顶上披一条被单,再加一条青色大裙,以备“回灵”时使用。“出山”前要拜祭,这个环节被称为“拜上路”,礼节比较繁杂。供桌上放着五份茶、酒、汤圆、饭,五种斋菜,“五牲”,猪头、酵粿、甜粿、汤圆、甜饭(上面加一个红鸡蛋)、水蟹,用深竹箶装饭、米各一箶(每个儿子都要备上一套)。米箶上放一个竹圈子,还要有一个米筒,米筒中放一把韭菜,韭菜上放一片白猪肉,还要摆上白蜡烛、灯火。拜祭的东西都要放上竹叶或松叶,称为“放青”。祭拜完毕,一般会把为逝者梳洗的器具和家里关于逝者的不要东西放到溪边。棺木捆绑妥当,“棺材虎”抬起棺材,并一脚踢翻垫棺材的长板凳。另外,还要事先准备好“火引”(用纸编成的),每个儿女都要一条,但只要孝子带一条随棺木“出山”就行了,其余的放在家中。当“棺材虎”一脚踢翻长板凳时,点燃一串鞭炮,送丧队伍便放声痛哭。这时,队中的女人应用宽大的衣袖遮住脸,低头放声哭着,叫着死者的名字。队伍紧跟棺材开始向事先择定的路线走去。这个过程是相当讲究的:
(1)送丧的队伍。队伍长短虽没有具体规定,视死者年岁、社会地位、家族大小和所办的规模而定。送丧时,由一位较年长的亲人走在最前面,称之为“引路人”。他用一把锄头挑着一个装满纸钱的竹篮,边走边撒纸钱。跟在棺后的按序是儿子、孙子、侄子、女婿、儿媳、女儿,族里的亲人则按亲疏排列,女在前,男在后。
(2)家属缺席等特殊情况。如果孝子已过世或因事不能参加送丧,那么必须由其子代替。代替者必身穿自己的衣服,头戴父亲的帽子,意为代孝子尽孝。如果亲属缺席,则要请一个亲人用一个大盘盛着与缺席者身份相应的披麻戴孝时的帽子或头巾以此代替。
(3)送葬路线。潮汕地区旧民宅建筑中,都设有外露的水沟,供排水排粪用,俗称“屎沟”。这种水沟不同于城市的下水道:第一,水沟的设置应和整座房子的格局统一起来,不能破坏房子的布局;第二,潮汕地区,水被视为钱财的象征,其流向影响着整个家族的钱财去向和兴衰。基于以上两点,潮人在修水沟时是相当讲究的。送丧时,队伍必须顺着水沟水的流向走,谓之“顺灵”。回来时,也应绕道而回,避免逆水而上,造成“逆灵”,招惹不利。送丧队伍到某一选定交叉口便停下来,向棺中死者拜别,折了“青榕”插于头上,便开始绕道而回了,儿子都跟着棺材上山安葬死者,现在是直接送上火葬场派过来的车到达火葬场火化,之后再送上山。
到了墓地,先开圹。孝子要将圹底下的一团泥土装到大青裙里带回去。而后种“种子”,安葬死者,再以香烛拜祭,儿子们的杖都放于坟前,以“三牲”谢土地爷,化了纸钱便“回灵”了。最后,孝子手执“火引”,带着大青裙和其他人一起回家。“回灵”是一路烧香,将死者魂魄引领回家,设置灵堂。在孝子带领死者魂魄归来前,死者儿媳、女儿必须照看着刚刚拜“上路”的香炉碗,香火不能中断,一直等到孝子归来。
(4)魂魄被请进灵堂后,须再行拜祭。此时,只须准备三种水果和汤圆即可。另外,孝子到家后,将裙里的泥土放于死者的香炉碗中,并在门上悬挂一盏白皮蓝字的灯笼,父亡则写一“严”字,母亡则写一“慈”字,将红门联换为白底蓝字的门联,凡是在场帮忙的人都要吃汤圆。与此同时,不论白天黑夜,孝女都要带着“火引”和一对灯笼(灯笼上有女婿家的姓氏)回家。
(十三)做功德
在丧葬礼俗的“出山”后,接着是做功德的环节,只有在做了功德后才可以拜旬。那些送丧回来的妇女会到逝者的家里帮忙打扫,因为从逝者去世直到“出山”这段期间,逝者家里是不允许拿扫把扫地的。只有等到“出山”完,才会进行一次大扫除。主要也是为晚上或者第二天晚上的做功德做准备。做功德就是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大家都洗好澡,男的就按照“出山”的队伍到村的老爷宫去“请经”。这是民间宣告死亡的一种形式。潮俗语言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是指这种向“老爷”注销死者“户口”的形式。女的就在家里拜,主要拜佛祖和逝者的香炉碗,这是有讲究的,佛祖拜三下,逝者的香炉碗拜四下,妇女在拜的过程中还得穿着大青裙。男的回来之后,也要拜佛祖和拜逝者的香炉碗,也是拜三下和四下,其间,逝者男的家属要跪在逝者香炉碗的两边。
拜完之后,一般会留下吃一碗面汤再走,以前是要求“吃桌”的,现在大家都从简了。吃完之后,亲戚朋友大多都回家了,只有比较亲的亲人留下来帮忙。接着得准备一桌给法师吃,他们的东西比较讲究,也就是得弄一只桌给他们吃,即他们“吃桌”的习俗还保留着。三个法师(规模比较大的是五个法师或更多)吃完后,大概晚上七点的时候,就开始主持法事。其间,孝子一切行为都听法师指挥。先在灵堂上挂起大士画像、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图等。法师先诵灵前经,继做“四出连”,若死者是男性,则只做“挨塔”和“过桥”,若死者是女性,则“挨莲池”、“过桥”、“礼血盆”、“散花”四个节目要做全。“挨塔”或“挨莲池”时,先将纸塔吊在厅中,由和尚诵经,遍请诸仙,然后执起引路幡,领着孝子绕塔或绕池而走。“过桥”则以椿椅摆开当桥,和尚在前引路,孝子奉香炉跟随过。“四出连”均有“请仙曲”、“引魂曲”等歌谣。
做完“四出连”,便请死者沐浴更衣,以便上天。厅中置一浴盆,中放清水,用新草席把盆围住,和尚执引魂幡放于席中,边摇铃边诵经,孝子则跪拜于地。然后烧冥衣,办粿品祭拜,烧库钱用具,给死者到阴司使用,俗称“追荐”。最后,要求长媳得把盆中水倒掉。至此,做功德就算结束。接着,就是法师诵半夜经,一般要诵三、四个钟头,主要是帮助灵魂超度。至此,逝者的送葬礼俗结束。
如果你比较有钱,想弄大规模的话,则在做完法事的第二天早上,还得进行一次放生仪式。同样,队伍跟“出山”时候的队伍是一样的。这时的队伍主要顺着村里的大溪道走,最后到达村里的“祖师公”那里,进行放生,放生的主要有水鸡、鳝鱼和鳖等等。队伍回来后,还得给每个人准备一碗甜汤。至此,逝者的送葬礼俗才算真正的结束。
(十四)拜旬
接下来是拜旬,每十天为一旬,共祭拜九个旬(第九旬不用拜)。除六旬由孝女负责外,其余各旬均由孝子负责,并且祭拜的物品必须逐旬增加。
头旬是从逝者去世的那天算起的第九天,因为一般头旬要求提前一天。也有的人由于“出山”的日子看得比较晚,所以头旬就不用拜了,到时候直接拜第二旬就行了。做头旬,祭拜的物品与“出山”时祭拜的一样,还必须增加纸制品,如眠床、蚊帐、被褥、衣橱、箱子、桌椅等日常用品,还有纸桥、随身的奴婢(纸人)等,只有头旬和六旬要有纸制品,其余各旬则不用纸制品。
六旬由孝女负责,祭拜物品与上同,略有增加。祭拜之前,必须写请帖邀请所有参与丧事办理的人。孝女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有的以一般饭菜请之,有的则“做桌”请之,以表谢意。同时,孝女、女婿“脱孝”。
七旬祭拜后,孝子、孝孙等所有人“脱孝”。
八旬,必须请一个巫婆来“开口”,代死者说话,但不管说得对也好,不对也好,其意只是使死者下世不会成为哑巴,此环节称为“落神鬼”。
九旬免拜,因有怪例,就是不论怎样,凡是九旬就不拜。那天早上不论老少都要关门而出,等到晚上才回家。
完旬(也就是“百日”)拜毕,结束。有些人觉得这样的时间过长,太麻烦,就缩减为拜三旬(头旬、六旬和完旬),这样东西就得准备多一点,也就是说一个月就能搞定。
百日之内,不可以拜神明,但可以拜祖宗。逢年过节,逝者都得提前一顿祭拜,也就是说,本来是中午去祠堂祭拜的话,那么就得在早上就先祭拜,这个规矩得持续到“拜三年”之后才可以免除。
百日之内,如果有儿子、女儿或孙子之类的有对象,也可以立即结婚,不然就得等到三年之后才能结婚了。
死者去世一周年祭拜,称为“拜对年”;去世两周年祭拜,称为“拜三年”。拜祭物品与头旬相同,但数量必须增加。
如此,丧葬礼俗才告完毕,死者以后成为家庭的祖公或祖玛,可以和祖上同受祭拜。有的人“拜三年”当天就直接“包香火”送到祠堂,跟其他祖先一样,逢年过节再祭拜,到时多添加一副碗筷就行了。有的人就没,那么每年都得在他去世那一天来祭拜一次,俗称“做祭”。还得祭拜鸡、鸭和红粿、油粿之类的东西,一般比较麻烦。
参考文献
[1] 陈传佳.潮学谭稿[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2] 苏克.潮汕地区做亡斋风俗述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3] 李仲祥,王增永.婚丧礼俗面面观[M].济南:齐鲁书社,2001 [4] 郭合音,郑晓纯,朱泽鹏,张贤明.潮汕丧葬礼俗调查报告.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作品.
第四篇:传统丧葬礼俗
传统丧葬礼俗
丧葬
1、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 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 往会受人非议。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 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2、报丧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 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4、守铺 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5、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6、居丧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7、吊唁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老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 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 一些。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保卫祖国接,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 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 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8、接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 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 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 者上路时用。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 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 一项礼仪是“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 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 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 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10.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11.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 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 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传统丧葬礼仪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日益谈化了,旧时的很多丧葬礼仪,人们已不再遵循。但老 人的去世仍会继续,作为家庭的一件大事,丧葬也必须还有一定的礼仪,那么新式丧葬礼仪 又有哪些呢?新式丧礼一般有以下程序:
1、移尸:确认老人已经死亡,可将其遗体移到厅堂或灵堂中,一般仍要燃放鞭炮,点上香和 烛。
2、报丧:死者家人在亲人去世后,应尽快通过各种渠道通知亲友,通知的方式可以是电报、电话、讣告或亲自登门通报。
3、整容:为死者擦洗身子,梳好头发,换上比较整洁的衣服,并将其移入棺材。
4、讣告:用讣告的形式向亲友近邻进行通报。
5、开追悼会 追悼会一般在丧家所设的灵堂里举行。先要布置灵堂: 灵堂要庄严肃穆,在正后方墙壁上要扎“花牌”,一般以深绿色为底色,配上黄色花朵图案。花牌正前方放灵桌,灵桌后方正中央放死者遗像,周围放黄色鲜花,灵桌上可置备素色鲜 花,中间放灵位。会场中央悬挂黑色或蓝色横幅,用白纸黑字书写“×××追悼会”字样,遗像正后方花牌上挂孝家的挽联,灵堂两边的墙壁上则可挂客人送的换联换幛。花圈、花篮 则放在屋内门口两侧。灵堂内左右可摆放长桌子,并配座椅、桌子,可旋转茶水,以备吊唁 者休息时用。在灵堂门外两边分别放一长桌,一处用来收礼,一处用来签名。追悼会一般在原设灵堂举行,也可另找场地,死者的骨灰盒要摆放在灵堂中间的桌子上,遗 体未火化的,可放于灵堂中间。在追悼会仪式上,亲属一般站左边,主要亲属在前排,吊唁 者站正中,面向遗像或像体。主持者站前排左边,侧身,一半向着死者家属,一半向着吊唁者。
追悼会的仪式大致为:
①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功黑纱。迎候者一般为丧家委托的亲友。
②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
③宣读悼词。
④来宾致衰辞或发言,宣读唁电、唁函。
⑤众人绕遗体一周,向遗体告别。
⑥慰问逝者亲属。
⑦追悼会结束。
吊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和谈吐,不可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不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 可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行礼时动作要真挚自然。6.丧服 现在丧葬提倡不穿白戴教,只在左胳膊上带一黑布,上面写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 己正在教期,还表示对亡者的哀思怀念。一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去世后,举行追悼大会时,在场的同志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对亡者哀悼,但不写“教”字。最后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传统的丧葬仪式有些变化。
第五篇:新罗区共青团工作汇报材料
新罗区共青团工作汇报材料
(2010年9月17日)
2010年以来,新罗区共青团组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求先行当前锋,走前列作贡献”的工作思路,按照“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大局”的工作要求,坚持重心下移,眼睛向下,走进基层抓覆盖,走进青年求影响,以团建创新发展年为工作主线,以工作项目化为推手,突出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致力构建青年工作的开放式格局,努力提升新罗区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青年影响力、团内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动员能力。
一、加强团建工作,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对基层工作完善考核机制,对基层团委工作成效进行评级排序,形成基层团委间相比较,相竞争工作氛围。同时保持对全区专职团干部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思想高压,对个别工作不在状态,表现不理想的团干部进行工作约谈,帮助厘清思路,寻找工作突破口。进一步调整配齐团干部队伍,补齐三个乡镇团干部。1月份,与区教育局共同解决了久拖两年中学团干部待遇问题。
同时,加强对农村基层团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针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团队意识不强,凝聚力不够问题,新罗区分期举办村级村支部书记素质拓展培训班,培训班由团区委统一设计培训方式、内容,交由培训机构和各乡镇团委自行组织组合编班。目前已举办两期,共5个乡镇,近80名团干部参加。
2、坚持探索团建新路子,加大非公有制组织团建工作力度。新罗团区委把扩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团组织覆盖面做为工作的重点来抓。把抓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和优化发展软环境、服务青年职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靠党建抓团建。一是及时部署。自全市非公团建任务部署后,团区委及时召开常委会传达龙岩市第一次市县团委书记工作例会精神,再次深入学习陆昊同志在全国企业团建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强调非公团建在扩大团组织覆盖的重要性。及时出台《关于做好2010年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的通知》,召开非公企业团建推进会,对非公团建工作进行了任务部署和措施细化,要求全区下半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个领域。二是积极协调。团区委积极与组织部、企业党工委及工业园区党委沟通,介绍共青团在非公建团方面的工作安排,要求进一步明确党建带团建工作职责,并共同探讨这方面工作的长效机制。三是分类指导。针对新罗区非公企业党团组织归属主要是乡镇、街道党(工)委和企业党工委及其下属的龙州工业园区党委,并在工业园区聚集这现状,我们提出隶属乡镇、街道的企业建团工作由团区委组织部牵头,要求基层团委直接负责;隶属企业党工委及工业园区党委的企业建团工作,邀请企工委配合,由团区委直接负责。针对共青团组织设臵没有与党的组织设臵相衔接,部分集团公司下属或控股企业团组织设臵没有与集团公司团委相对应现状,我们要求集团公司团委要及时做好下属企业建团工作。四是明确职责。
1、总体上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进行,工作责任主体是企业所在地的团(工)委。
2、非公企业中已经建立党组织的,团组织的隶属关系与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相一致;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团组织原则上按属地管理。企业规模较大、团员数量较多、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的非公企业的团组织直接隶属于团区委。
3、对于非公企业相对集中的龙州工业园区,由团工委负责其辖区非公企业的团建工作。五是灵活建团。积极探索“独立建团、联合建团、区域建团、行业建团”等企业团建工作的有效形式,因“企”制宜,创造性地设臵团的组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臵团的组织。对有3名以上团员的企业,实行单独建立团组织;对团员不足3名的企业,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打破行业、地域界限,建立联合团组织。如在适中镇一些水泥厂较集中且青年人较少的情况,成立水泥行业联合团支部;在曹溪镇春驰集团下属的水泥、建材公司联合成立集团团委;在岩山乡空壳党支部、团员少的一些企业按区域建立企业联合团支部,挂靠到乡企管站管理。一些未成立团组织的企业若隶属于已成立团委的集团公司,则要求集团公司根据团员数在这些企业相应地成立团组织,人数少的成立团支部,人数多的归属于集团公司团委直接管理。
经过努力,今年我区新建团数78家,覆盖109家非公有制企业。目前,我区非公企业团建数已达94家,实现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团组织。
3、坚持组织格局创新模式,增强对体制外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为拓宽基层组织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增强基层团组 织的活力,新罗区分别于2009年6月和11月承办了团中央关于青年自组织、城市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关于青年自组织试点工作。
新罗团区委在已建立安利、兄弟连城市青年活力俱乐部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KK”社区、捷安特自行车、“雷鸟”航模俱乐部、红葉风暴越野车俱乐部、无线电、岩途自行车等六家活力俱乐部,覆盖青年成员约40000余人。同时在新罗区青年发展中心规划出办公场所成立青年活力俱乐部联盟,目前已有五家俱乐部入驻,中心成为各自组织召开会议、交流思想、解决困惑的固定场所。主要开展以下活动:(1)与俱乐部成员兴趣爱好有关,由俱乐部成员自行组织,共青团组织参与策划、引导、协调的大型活动。如多个俱乐部联合举办的捷安特嘉年华活动,吸引了北京、台湾、香港、江西、广东新疆等地的大量青年极参与其中。(2)与共青团主题活动紧密联系,由共青团组织设计,各俱乐部成员积极响应的公益性活动。如五四青年节期间,中城街道团工委通过与俱乐部合作,组织“绿色出行”前往东肖后田暴动纪念馆参观活动,把时尚运动、传统教育、创业交流结合在一起;安利城市青年活力俱乐部到新罗区苏坂中心小学开展助学结对扶持活动;俱乐部成员到龙岩市特殊学校开展助残活动。(3)与紧扣党政工作,由共青团组织,各俱乐部积极参与的活动。如组织活力俱乐部青年积极参与梅花湖亲水旅游节、“万人采茶灯”、“橘子红了”洋畲采摘节、法制宣传等活动。(2)、关于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抓好换届选举,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采取“三荐一选”新模式圆满完成11个社区团支部的选举工作。即团员自荐、团内推荐、组织推荐、团内选举模式,充分发挥团员自身积极性,尊重了团员主体地位,推行竞职演说,变“相马”为“赛马”,从“要我当”,向“我想当”、“我要当”发展。抓好团组织组建,扩大团组织覆盖面。无论是村改居型社区,还是纯居型社区,建团率均达100%。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成立了闽西粮油饲料交易城楼宇商贸团支部;东新、东宫下汽车市场联合团支部;嘉丰米业、金源木业公司等五家规模企业和夕阳红养老院、龙盛驾校等新社会组织也都建立了团组织。抓好公推选拔,选拔街道编制外副书记。从社区、非公企业、两新组织、事业单位四个领域,采用组织推荐、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等三种方式推荐人选,组成14名委员的街道团工委班子:书记1名、副书记8名,委员5名,其中编制外成员12名。新的班子充分整合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资源,极大提升了团工委的战斗能力。抓好机制制度,搭建街道共青团工作新平台。一是建立由辖区机关单位和下辖团组织组成的街道青年工作联席会制度,设立联席会活动基金,成立轮值理事会,构建纵横交错的组织格局,建立共青团工作区域统筹共建机制。二是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实现了“四带四衔接六同步”党建带团建目标。三是建立工作运行新机制。我们实施团建工作“联动工程”,为社区不同层次的青少年提供教育、文化、娱乐、就业等方面的服务。抓好载体活动,不断丰富共青团工作新内容。确定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程,青年志愿者服务工程,团建联动工程,青年联谊工程四项工作载。
二、抓好品牌,推进团工作社会化。
(一)、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
在志愿服务活动月中,新罗区青年志愿者开展进社区、进养老院、进特殊学校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在白沙镇南卓村农民公园开展以“绿色闽西,青年当先”为主题的“保护母亲河•家园清洁”青年植绿护绿活动,启动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每人捐一瓶水支持西南旱区行动中,精心组织,结合各类主题活动,在全区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开展了“我为灾区乡亲送瓶水”捐款活动,共得捐款171572.15元。4月24日,开展了“携手慈善,共创和谐”慈善一日捐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号召广大市民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西南旱区捐捐款,115名青年志愿者到市区各公共场所、各商铺集中区进行户外募捐,在市民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共筹得善款22372.9元。2010年7月以来,新罗团区委、龙岩学院团委联合启动了“青年学子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题,为期一年。80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帮扶。今年暑假,“青年学子进社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学生志愿者们围绕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对农民工子女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辅导,还带领孩子们参观龙岩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龙岩市博物馆、邓子恢纪念馆等展馆,进一步认识了城市。依托社区活动场所,开展“平安 暑假大家谈”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交通、游泳、网络、禁毒等法制宣传教育及自护教育。
(二)、深化“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整合资源,拓展重点项目,创新工作品牌。
1、通过“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筹集22.8万元,资助49名贫困大学新生;牵线搭桥,使48名受灾贫困中小学生获得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7.2万元资助。
2、争取两所国家电网希望小学落户新罗,小池中心小学和万安中心小学分别获得40万元的援助。目前,两所小学已按要求办理招投标手续。
3、探索同福建标致矿泉水有限公司和福建龙岩渝家仔食品有限公司的公益合作形式,为受助学生到资助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提供帮助。
二是加强基础管理,促进希望工程工作全面发展。做好希望工程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设立了希望工程爱心助学待资助学生摸底表、受助生基本情况登记表等。认真做好各项爱心助学款和省青基会划拨受灾贫困中小学生助学金的发放,做到资金一到位,就及时划拨。
(三)、深化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YBC工作已成熟,今年上报8个创业青年材料,全部通过初筛,1人张春荣得到支持(刚下来的通知,全部通过),1人温长寿进入全国办复审,1人林金珍进入福建办复审。去年至今年,所有通过初筛的新罗创业青年有27人。在曹溪,东肖,大池,小池,白沙等5个乡镇开展农村青年小额贷款,共有30位农村创业青年获信贷支持资金,信贷扶持资金约163万元。由基层团委承办两期 SYB培训班,共110多名接受培训。校企合作中,力促青企协企业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龙岩第一技能学院、龙岩侨中之间的合作,最近正在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联合开展创业项目推荐。依托龙岩好工作人才,搭起服务青年就业和企业用工选人的桥梁。目前人才网已取得人事中介许可,社会影响和点击率正逐步提高,平均日点击量可达到6000多人次。
(四)、深化青少年维权工作。
认真做好重点人群普查工作,实施点对点预防工作救助措施。在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暖失足青少年系列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努力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安臵帮教和非监禁刑青少年的矫正工作,重点针对青少年非监禁刑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充分整合法官和团干部等优秀的社会资源,从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等方面开展个案化帮教活动和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心灵彩虹—青少年心理、法律咨询网站建设,建立网站工作青年志愿者团队,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在线心理法律咨询服务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志愿行动。6月1日,新罗团区委组织新罗区电信公司、蒙牛公司与龙钢学校农民工子女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以一对一结队、捐赠蒙牛未来星儿童牛奶作为六一节礼物等形式,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到社会对其的关爱,更好的融入新罗区当地社会的发展。
三、创建机制,促使共青团工作制度化。
1、建立工作评估和考评机制。坚持季度工作例会,对现阶段全区共青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基层 团委工作目标考评机制,2010年初,新罗区由两个副书记带队就基层团委重点工作项目特别是村级组织换届与服务农村青年就业两项工作和日常事务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双重考核,根据区情分城区、东方片、西方片三组进行排序打分,并报区委党建办。在乡镇街道第二季度工作例会上,我们安排每组考评最好和最差都作典型发言,并进行点评。
2、建立挂钩联系指导机制。安排团区委三个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指导相应的乡镇街道团委及辖区内学校团队工作,要求建立经常性工作联系,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指导,既强化对基层工作指导的针对性,也增强机关团干部对基层共青团工作的了解和把握。
3、强化组织执行力建设。团区委在安排布臵日常工作时强调可操作性,也充分听取基层团委的意见,尽量形成工作设计的科学性。同时一旦形成工作部署则高度强调工作的执行力。今年我们对村级换届工作、五四期间宣传专门开展执行情况督察。
4、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于工作先进典型我们建立了向党委工作情况通报制度,积极向组织进行推荐,并在团内公开进行表彰,同时将团内有限经费向先进单位进行倾斜,今年从团费中安排了6000元对6人工作先进集体进行奖励,对承接重要试点工作并取得成效的东城街道团工委给予5000元工作经费支持。
四、今年第四季度工作安排。
1、开展“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年”活动,举办团干夜校、专家讲座等系列活动。
2、开展“团干部作风建设月”活动,加强团区委机关作风建设。
3、做好新罗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换届筹备工作。
4、心灵彩虹心理法律网站启动、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