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论文——就业问题
青岛农业大学
毛概结课论文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XU吕蕾
2011/5/4
毛概结课论文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所学知识与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将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联系起来,探讨了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并根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含义、特点和形式的阐述并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概述。
第二部分从社会经济环境、传统政府职能、高等教育质量、用人单位理念和大学生就业观念五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第三部分中,结合时代特点和对第二部分中提到的成因提出了部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因分析;对策建议
引言: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学习了它的精髓。让我们从根本上对它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
从这学期的学习中,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学这门课没有什么,但我知道,建设社会主义,首先我们的思想就必须纯洁,思想必须先进,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那么我们的思想好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学习的这么课程让我们的思想有了一个更深入的提高,也提高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对各种事物的认知,提高了我对社会的关注度。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整个社会中最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排头兵、主力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是否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想结合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这也是大多数大学生所关心的、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本学期所学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来展示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看法认识。
正文:
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
1国家政策形势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国家在教育就业方面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大学生就业的特点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的富有创造力的积极的群体。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的就业特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就有别于其他劳动者的就业,本身就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毕业意味着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人力资源层次普遍较高,从而具有知识性、开拓性等优秀人才的特性。而且,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是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处于心理转型时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社会阅历较浅,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中的现象。
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较大。就业情况要受到社会经济环境与政治制度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大学生就业制定的具体就业政策、失业保障政策等,对其就业更是起着直接的、关键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某些具体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导向性、调控性和约束性的作用。
当前许多大学生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新形势感到无所适从,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急躁、自卑、迷茫、消极、认知障碍等不良心理。有的毕业生因为就业难的精神压力过大,在面临择业时,压抑感、焦虑感等就更显得表层化、激烈化,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既然是知识性群体,必然对职业岗位的选择层次较高。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综合素质较高,处于社会人力资源的较高层次。因此对职业和工作岗位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往往要求占有待遇好、工作条件优越、晋升机会多、具备一定专门 技能的职位、岗位。大学毕业生一般处于“高”的劳动力市场当中,容易倾向于选择“高端”劳动力市场,很难接受“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
二、新时期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社会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制约大学生就业,国家在就业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资源,但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远远跟不上毕业生的增长数量。归结起来还是发展问题。2.政府反方面。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公平和不诚信现象。例如,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非常普遍,我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倡导公平就业,但是仍然缺少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来消除这种歧视现象。另一方面,我国政府职能部门近年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比如,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这些人在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参加“大学生就业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两年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落实不到位或变相更改的现象。3.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相对陈旧,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无法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的“数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突出的表现在部分高校在扩展过程中受利益的驱动只考虑本校已有的学科专业基础,而不考虑市场的需求,不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盲目扩招,导致一些本来市场需求就不高的专业人才源源不断的涌入高校市场,造成人才的浪费。
如前几年信息、会计、国际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最抢手,而近年这些专人的人才需求量却大幅减少。但由于高校教育的滞后性,这几个专业却一直是高校招生中的主要方面,造成了当前以及未来几年这几个专业的大学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工科和理科专业由于缺乏基本实验条件而无法进行扩招专业人才紧俏。最快捷的空间看见了4.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方面。
就业歧视阻碍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歧视,性别、年龄、身高、户籍、专业、就读学校都有可能成为歧视因素,甚至血型、姓氏都可能遭遇歧视。
性别歧视不仅在一般劳动力市场上存在,近几年更是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障碍。在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上,经常可以看到“男性优先”,甚至“仅限男性”的字眼,有些用人单位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在招聘过程中却向女性求职者“亮红灯”。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就业的公平性。不良社会风气也会影响正常的就业秩序,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传统的“关系”、“人情”思想仍然很重,这也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
用人单位过分注重工作经验,而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实践经验,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毕业前的实习,但时间和深度往往达不到其专业实践的要求。所以毕业生需要经过一到两年的实践工作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才华和潜能。用人单位以工作经验为借口将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拒之门外
5.就业难的学生个人原因 就业观念的偏差,择业期望值过高。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招大学生已经由“社会精英、天之骄子”变成“大众化的劳动力,绝大部分大学生、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还没有接受大学生这一地位的转变,心里总存在巨大的优越性,希望能找到“体面”的工作。
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失利的原因在于,综合素质不高缺少社会交际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受高等教育和自身努力的双重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只注重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把眼光放在考试成绩上,而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用人单位却恰恰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社会政府方面。
1.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要发展经济、调整政策、加强监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继续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同时鼓励和帮助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制订就业鼓励政策,确保严格落实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西部或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这些岗位的待遇和环境存在疑虑。当然,农村、西部和非公有制部门的待遇和环境与大城市和公有制部门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优惠措施,鼓励毕业生到这些地区和部门就业。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
针对毕业生就业时,暴漏出来的某些用人单位的非法用工现象我国政府应当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大学生就业法、人才保护法、最低工资法、反歧视法等,以消除就业市场中出现的不合法行为,确保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重权益。
4.建立实习基地
从现在很多就业市场的招聘信息来看绝大部分单位更青睐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直接上岗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应该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不是简单的短期的实习。由此来看,建立实习基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高等学校要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的设置高等学校要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育人为本。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经济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因地制宜的调整其学科和专业的设置。
(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价值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服从祖国的需要。
当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由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和个别大城市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在经济科教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以上这些地区,然而这些地区却急需大学生的加入。同时到这些欠发达的地区工作发挥空间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也很容易体现成绩。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些落后地区却是大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自由的舞台,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大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勇于到这些地区、行业去发展。
2、转变“精英”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精英化转为大众化,所以根据就业形式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是摆在大学生自身面前的重要难题。大学毕业生应该抱着继续学习积累经验的心态积极就业,“先就业、再择业”。
3、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价值,以求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身的专业价值。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论多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能力素质这个“桥梁”来发挥。因此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利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参加社会实践,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5、学习掌握基本应聘技巧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足,造成部分大学生交际、表达能力较弱,在应聘中发挥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针对这一点,大学生应该在在校期间就计划地为就业做准备,掌握必要的择业技巧。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收集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而不是在学校里等待机会,要走出校门,主动出击。另外,要根据应聘的岗位和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简历,而不能随波逐流,千篇一律。面试时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回答问题的技巧,诚恳积极的回复考官的问题。
结语: 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实现就业,是国家的长期战略目标,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讲政治、顾大局的重要体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思想,能够很好的解决我国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弄虚作假,切实解决着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境,保障大学生的利益。
大学生自己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就业,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伦志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刘清亮.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时代文学
赵立卫.非人力资本积累追求:大学生就业难的新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第二篇:毛概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对辽宁省大石桥市青花峪村新农村建设的考察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班级1007班
任课教师朱丽颖
姓名李扬扬
学号20102079
2012年11月4日
对辽宁省大石桥市青花峪村农村建设的考察
李扬扬
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1.了解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担当感,增强我们的爱党爱国意识。
2.走入农村基层,了解基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让我们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民成长等方面做贡献。
3.通过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家为了支持农村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通过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
4.在实际实践中锻炼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我们服务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意愿。
1.2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对于青花峪村而言,借此课题,能产生许多积极的意义:
1.很好的展示当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采取的积极措施、执行情况以及取得的伟大成绩,并推动当地经济向着更高更快更稳的发展、打破瓶颈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2.可以形成明星城镇示范效应,通过对青花峪村这一成功案例的深入剖析及大力宣传带动其他乡镇甚至是全国乡镇结合自身优势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一同致富、缩小城乡差距。
3.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更好的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积极思索如果解决,推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给后来者以借鉴。
4.会对青花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起到一定的、积极的宣传作用。
5.通过社会实践成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依据。
对于我们大学生自身而言,通过赴青花峪村进行社会实践,我们也将获益:
1.能够让我们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深刻的理解、学习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以及其实施情况。
2.社会实践能提升我们的联系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紧急事件的应急应对能力,使我们加速成长,争取早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3.通过社会实践,激发我们了解学习国家其它相关政策及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的学习欲望,不断提升我们的理论学习水平与思想道德素养。
4.通过我们的社会实践,最终形成一份良好的社会实践报告并大力宣传,鼓励大学生通过发现农村在扶贫、环保、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的理解,增强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并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今后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准备。
5.让我们有机会提前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有助于我们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做出应有贡献的复合型人才。
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2.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包括实践的时间、地点及主要路线)
7月16日:
上午8:07-9:47,从沈阳北站乘T5306次列车到大石桥火车站。10:00-11:00,乘车从大石桥火车站到青花峪村,到达后安排住宿,大家休整。与青花峪村村委会联系并确定交流方式及流程,并积极与当地媒体取得联系。
下午12:30-13:40,召开社会实践团队全体第一次会议,明确此次社会实践目的与任务,重申时间纪律。同时为下午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交流做认真准备。14:00-15:30,与青花峪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亲切交流,请他们为我们介绍青花峪村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并介绍该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采取的积极措施以及取得的一系列喜人成绩。15:40-17:30,实地走访青花峪村,亲身感受青花峪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青花峪村在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方面的努力,形成我们对青花峪村大致的、全面的印象与认识。
晚上18:30-20:00,回到住宿地,对当天实践内容相关材料、照片进行整理。召开实践团队第二次会议,对当天实践过程进行总结、交流。明确第二天社会实践相关要求和内容。
7月17日:
上午8:00-09:40,前往辽宁营口青花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见面,请他为我们介绍青花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企业理念、发展历史、人才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对公司发展的积极作用。9:50-11:20,参观青花耐火材料研究院,了解耐火材料高科技研究情况,深入认识科学技术与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下午14:00-17:00,考察参观营口青花镁砖厂,了解高唱近些年的发展情况,认知该厂生产设备的不断改进,并与工厂员工交流,讨论企业的发展。晚上18:30-20:00,在住宿地召开实践团队第三次会议,讨论今天社会实践成果,交流社会实践感受,整理、保存实践相关资料。强调第二天社会实践相关要求和内容。
7月18日:
上午8:00-9:30,前往青花峪村医院,与医生、病人亲切交流,和他们讨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施行过程中青花峪村医疗水平的大幅提高。了解青花峪村村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情况。
9:40-11:30,参观青花峪村老年活动中心,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情况,体验文化娱乐设施,与老年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和老人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并为老年活动中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贡献我们的力量。
下午14:00-17:30,深入青花峪村村民家中,了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正确政策引领下村民们的居住情况、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条件改善情况,与他们亲切讨论青花峪村近些年的变化以及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了解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并请他们为我们完成一份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
晚上18:30-20:00,回到住宿地,召开实践团队第四次会议,认真讨论今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成果和不足,做好社会实践材料记录的工作。一起明确第二天的社会实践内容重点与注意事项。
7月19日:
上午8:00-10:00,走进青花峪村小学和幼儿教育机构,参观教育设施,通过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进一步全面了解青花峪村在教育方面的进步,感受青花峪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了解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等问题,有机会的话并为学生们做一堂支教课。与孩子和老师们留影纪念。
10:10-10:40,参观青花峪村生物质气站,考察青花峪村作为营口地区燃气进户的第一村在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并结合机械专业相关知识提供我们对于生物质气站设备改进的建议。
下午14:00-15:30,走访村子周边,结合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青花峪村在发展经济同时的环境保护情况,以及青花集团为青花峪村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
15:40-18:00,来到较为贫困家庭或者留守子女家庭,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尽力为他们做一些农活,并送上我们的慰问品,祝愿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来,并了解村委会在扶贫助贫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果情况。
晚上18:30-20:00,在住宿地召开实践团队第五次会议,全面整理几天的实践成果,准备好第二天与接待人员召开座谈会的相关资料。
7月20日:
上午8:00-11:00,与村委会及青花集团相关接待人员召开座谈会,与他们分享几天来我们社会实践的成果与感受,并结合机械专业知识为青花峪村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与走访人员亲切道别致谢并建立长期友好联系,期待更一步的交流合作。
下午13:00-14;00,做好返程准备,从青花峪村乘车到大石桥火车站。15:01-16:57,从大石桥火车站乘2051次列车返回沈阳,结束赴青花峪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考察任务。
2.2社会实践的内容
1.与青花峪村村委会相关领导进行交流,请他们为我们大致介绍青花峪村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所做出的努力,并调研走访当地在经济、设施、环境、文明建设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取得的成就,并仔细分析。
2.参观学习青花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花耐火材料研究院、营口青花镁砖厂,并结合自身机械专业的优势,对当地工业的发展,优化与不足等进行调研分析等。
3.考察当地的学校、幼儿教育机构,了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教育事业水平显著的提升。走访当地的医院,了解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村民的积极影响。并以调查问卷或抽样采访等形式,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积极影响。
4.参观文化娱乐设施,如老年活动中心、清华艺术团、公园式水库,实地考察政府为了丰富居民文化水平的精神生活所做出的努力。
5.深入基层,与村民亲切交流,深层次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老百姓带去的实惠。并请他们为我们完成一份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
6.调查了解当地较为贫困家庭情况,并了解村委会在扶贫助贫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了解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等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相信会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大有裨益。
7.参观生物质气站,学习青花峪村利用秸秆通过废物利用的方式大幅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做出的巨大努力。并在村子周边对环境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情况。
8.最后与相关领导或者负责人进行座谈,分享我们的感受,并提出我们对贵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建议。
3.实践感悟
位于辽宁省大石桥市的青花峪村,被誉为辽宁“华西村”,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
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一举措的正确,如今青花峪是“吃水自动来,污水地下排,车行柏油路,人在楼里住”。村办企业青花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碱性耐火材料集团、省内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大户。在青花集团的带动下,全村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5家,年产值超亿元的3家。我们从村民身上感受到了他们对新农村建设这一举措的充分肯定。而这正是十六大中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的重要部分,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有活力、动力,更能充分调动起全民建设的热情,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能够早日实现。
在对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地考察后,发现如今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非常完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发展比较完善,这些无一例外是新农村建设这一阳光政策的积极作用结果。而这些成绩也不能离开新世纪的新农村建设的新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免除农业税”,“三农问题”。其中“三农问题”更是被作为了工作重点。该村正是认真贯彻了十七大报告中的关于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的精神: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那个,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惠民政策,是每个领导班子所必须做的,而且得做好,做到村民满意度百分之百,使人民真切感受到政策的阳光美好,提高自身投身建设的积极性,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
尽管我国在尽力提高城镇化率,现在仍然以农村人口居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成为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届党的代表大会,党中央的工作重点,无不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经过这次社会实践,为我深入认识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相关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志愿服务中,增强我的奉献意识,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我更加坚定的学习科学文化只是,争做四有新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实践中,不仅锻炼了综合能力,为以后成为一个社会人做好了准备,更加理解到了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帮助到了他人,也帮自己成长。
参考文献:
[1] 袁银传.《从十六大到十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三篇:毛概论文
内容摘要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市总人口约792600人,地貌结构比较复杂,山、原、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原广布,梁峁交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网状结构。丰富的地貌环境和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铜川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历史上名人辈出,文化遗产丰富。关键字
传统文化
历史
人文 调查目的
了解居住的传统文化背景,研究在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文化古国,每一处山川,每一处秀水都有其独特而富有美丽的地方,了解自己的文化,继承良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扬。调查对象
铜川境内的文化古迹,传统工艺,民间艺术,人文文化。调查方式
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寻访相关地区。
正文:
一、基本概况
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渭河平原北部,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省辖市,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 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
古称“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前155年(西汉景帝二年)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575年(北周建德四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925年(五代后唐同光三年)起,历经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
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1913年(2年),属陕西省关中道。1927年(16年),属关中区。1936年(25年)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0年(29年)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4年(33年)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35年)7月,同官改称铜川。1947年(36年)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二、名胜古迹
【耀州唐三彩窑窑址遗址博物馆】 【宋耀州窑窑址遗址博物馆】 【耀州窑博物馆】 【柳公权墓】 【大香山寺】
大香山又名叫三石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平均海拔1414.3米。山势东西走向,主峰分东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个巨大的笔架,又象一个巨大的香炉。
【药王山】
位于铜川耀县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峦组成,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药王山碑林】
药王山碑林位于陕西省耀县药王山(原名磬玉山)。山上建有药王(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庙,庙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有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内容,山上还有纪念孙思邈碑碣百余通。
【药王山石刻】
药王山石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耀县城东1.5公里处。
【姜女祠】
铜川姜女祠位于印台区金山山麓,距铜川古城约1.5公里。
【玉华宫】
玉华宫景区位于陕西铜川市印台区,距铜川市37公里,属桥山山系,海拔2401.67米,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天然植被保存完好生物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三、民俗风情 婚嫁 【订婚】
旧社会订婚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订媳妇,先由男方家备酒筵请媒人,谓之“央媒”。经媒人说合,择吉日备酒肉,由媒人送往女方家,谓之“上门”。女方家若允婚,即把礼品收下;若拒婚,则不收礼品。嗣后,男方家再择吉日,带着4件、6件、8件、12件不等的厚礼,由长辈同媒人一起前往女方家,女方家让女出拜。午间,款待以酒菜面条,谓之“带汤”。若设酒席盛情招待,谓之“大带汤”。
新中国成立以后,婚嫁习俗逐渐发生大的变化:一是实行婚姻自由,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由父母包办买卖成婚者急剧减少。二是订婚年龄普遍推迟。三是城市中的婚姻介绍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应运而生,工作活跃。
【结婚】 铜川结婚前夕,男方要邀请四邻青年男女,商量有关事宜。根据女方妆奁多少,预先安排搬取人员,并请男性年长者(须有原配偶)或者村长负责带领。婚日,迎亲者(有男有女)偕吹鼓手前往女家,女家酒食款待。随后,由抬妆奁人员先将嫁妆抬走。此时,新娘须着男方带来的红衣,头戴凤冠,盖以红布(又名盖头),静候上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婚姻法》的宣传贯彻,封建买卖婚姻已被废止,结婚仪式比较简单。迎亲不用花轿,一般用拖拉机、汽车。嫁妆逐渐向高档耐用品发展。男女双方筵席一般比较丰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举行集体婚礼已在城乡兴起,即由共青团和妇女组织筹备,在“五一”、“十一”等节日期间,由主办单位将结婚者集中在一起,用糖茶招待,唱歌跳舞,婚礼仪式后欢度蜜月。
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农村亦有)青年结婚在添置衣被、首饰、家具、家用电器、用小轿车迎亲及结婚筵席等方面,互相攀比、大摆阔气之风渐盛。离婚率也逐年上升。
【回门】
结婚次日午饭后,女家下帖,迎女婿及女儿回家,谓之“回门”。第三日,女家设筵席款待女婿,邻居备酒肉前往祝贺,谓之“看女婿”。下午,夫妇同归。
丧葬
【初丧】
人死后先为死者穿着寿衣(老衣)。一般男子穿衣、袍、褂等最多7件,女子则以5件为度,谓之“小殓”。之后,在炕下烧纸,移尸灵床,铺以能响动之草,面盖白纸,谓之“苫脸纸”。灵床停堂中至第三日下午入殓。棺内下垫黄土,上铺红褥,两旁用纸包香末或柏树叶垫实。尸体上再盖红单,并用新棉花蘸酒拭死者面孔,最后盖棺,谓之“大殓”。
【开吊】
入殓的次日,即丧后第四日,开始吊唁。丧家用白纸糊门,并剪白纸为长絮,用竿棍竖立于大门外。还需用宽幅长条白纸书写“讣告”,张贴于大门之外。男女均着孝服。柩前挂白帐,帐前设祭桌,上摆祭品,两旁设男女草垫座位。亲友来吊唁者,给以白帽布,谓之“散孝”。
【出殡】
开吊后,选吉日出殡。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摆设酒肴祭奠,亲属在灵位前跪拜奠酒。然后,举行家祭礼,按照家族辈份先后顺序,跪拜奠酒。在整个祭奠过程中,由穿孝衣的子女及孙男孙女分别跪于灵前(男女各为一行)两侧号啕大哭。翌晨出殡,待行起柩礼毕,长子捧纸盆摔路旁,执幡前行,其他子女侄子按长幼尾随在后。吹鼓手为前导,亲朋前后送丧。至墓下葬,安置冥器,在小桌上列祭器,叫做“墓用”。旁边立纸糊童男童女。实土成冢。孝子行安主礼,抱主归家。
【葬后礼】
葬后还有暖墓、覆山、全山、应
七、生日、百期、一周年、二周年等礼仪,直到三周年过后才除孝。未换服前谓之“重服在身”。守重服者不拜年,过春节门上不贴红纸对联。有的地方孝子穿孝服手执香,要向邻居和主要亲属家去谢孝,以后方能进出人家大门。谢孝时,遇到年老者要叩首跪拜,对方应以揖礼答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进行殡葬改革,城市提倡火葬,农村改革土葬,实行公墓。一再提倡葬礼从简,可以送花圈、开追悼会,丧主不必穿白孝服,只佩戴黑纱,以示哀思,但是旧的葬礼习俗仍在延续。1986年前后,各乡村普遍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向群众进行移风易俗教育,具体帮助丧主办理丧事。
生育
【催生】
产前,娘家需准备贺喜的礼物,如婴儿的衣帽、产妇月子中的食物等。快到临产时,娘家妈要去看女儿,谓之“催生”。分娩后主家要给娘家通知,谓之“报喜”。娘家得讯后,即送所备婴儿衣物及食品。
【满月】
称作“弥月之喜”。女孩满月,外婆家只送喜饼、小孩衣帽及一块3尺蓝布(叫做“尿布”),以示祝贺。男孩满月则除外婆家送礼外,主人一般摆设酒筵,招待亲朋、邻居。是日,需抱着小孩游村“碰干大”(即义父),凡碰到第一个合适的人便分别认作干大、干妈、干爷、干婆(只认一人),并请到家款待。而干大等人则要送衣服、项链、银牌之类的贺礼,继送灯笼、裹肚数年,长成结婚也得备礼庆贺。干娃每年须向干大等拜年,年老临终时亦要献礼送葬。新中国成立后,“碰干大”(包括其他)之风渐息。
【全灯】
男女孩长到12周岁时,逢元宵节要通知亲友前来全灯。外婆家则要给女儿和外孙各送一套衣服和鞋袜、帽子及一对大红灯,其他亲戚配烛送礼。有的还送时钟、台灯、衣料等物。主家则喜容相迎,酒菜款待。
【寿诞】
新中国成立前,不论男女年过50即称“大寿”。诞辰日,除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外,对有钱有势的人巴结奉迎者亦多前来祝贺。寿主大摆筵席,款待来宾,但一般农民,多是从60岁开始。当日,全家子女欢聚一堂,为老人行跪拜礼、敬酒,以示祝贺孝敬。新中国成立后,祝寿者多为自己的子女,敬献礼品以寿糕最为风行。
四、传统文化 傅玄
西晋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参加撰写《魏书》,又著《傅子》。
玄少时避难于河内,专心诵学,后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玄初作内篇成,子咸以示司空王沈。沈与玄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每开卷,未尝不叹息也。'不见贾生,自以过之,乃今不及',信矣!」
其后追封清泉侯。子咸嗣。
《晋书·傅玄传》
令狐德棻
北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初政治家,史学家,编修《周书》。
《全唐书》
令狐德棻
高门聊命赏,群英于此遇。放旷山水情,留连文酒趣。夕烟起林兰,霜枝殒庭树。落景虽已倾,归轩幸能驻
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著有《唐新本草》。对我国医药学贡献的“二十四个第一” 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柳公权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体”创始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范宽
北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北宋山水画家,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
井勿幕
清末陕西省蒲城县(今陕西铜川市印台区)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四、继承发扬
铜川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十分重视,文化古迹保留完整且定期修葺。民风淳朴,随处可见秦腔秦韵时而婉转,时而昂扬。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和三月初五时,会举办药王山庙会和大香山庙会,场面壮观,人群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老人,对于传统文化他们的了解和体会更加深刻,传统文化的糟粕要坚决摒弃,而好的部分也应该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文化才不会断层。询问和调查了很多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追根立本的关键,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应该继承;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仍然有其糟粕部分,理应去除;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适宜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无法继续继承和发扬。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现今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文明空前壮大的时期,如何使我们的精神不空虚,如何使我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之间的冲突逐渐缓和,是我们应该思考并且付诸实践的任务。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无不受之影响。同时,我们很多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也来源于此,所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我们的历史,我们长久以来的行为习惯,不是所有传统文化告诉我们的都是对的,它仍就有它不对的地方,我们在继承的同时应该将其中不适宜的地方加以改造,才能更好地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四篇:毛概论文
浅谈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要:自然灾害长久以来一直是制约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2008年以来,针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本文从自然灾害和经济之间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分析,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环境的因素,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对于我国防灾减灾,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字:地质灾害、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自然灾害和人类长久以来的关系,都是人类长久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阻碍因素。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在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话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自然灾害的预防中,只有充分考虑防灾减灾策略的可操作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同时,减轻地质灾害也是发展,“减负等于加正”,在减灾中获取“加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为此,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减灾社会化;实施减灾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减灾;开展减灾示范区工作;综合治理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深入开展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社会的减灾能力和水平。
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现况和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我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近年来自然灾害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我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世纪50至60年代平均400~500亿元,70至80年代平均500~600亿元,进入90年代已增到1 000亿元以上,1996年达到2 300亿元左右。建国以来,截止1990年,因灾害死亡人口约50余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8 000多亿元(1990年价),平均约占GNP的5.09%,财政收入的27.02%。巨大的灾害损失,不仅直接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冲击了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
在“减负”的过程中,我们需根据自然灾害的特点进行有目的性的预防,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下中国的自然灾害基本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灾害的种类非常多,除了火山以外,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国都存在,包括洪涝灾害、干旱,以及现在的地震。二是分布的地域非常广,在中国,70%以上的城市,50%的人口均受到地震、洪涝、海洋等灾害的威胁。三是发生的频率非常高,受季风性气候影响,一些主要的气候灾害,尤其是区域的洪涝灾害和局部的灾害非常严重,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洪涝或干旱灾害;另外,因为中国处在太平洋、亚欧、印度洋板块交汇的地方,地震时常发生。四是灾害的损失非常严重。因此,在灾害发生以前,预先有无充分的准备,对于预防灾害的发生和减少灾害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灾害种类繁多,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到政府各级相关的职能部门、抗灾救灾系统和全民。因此,灾害的预防,对各个地区,尤其是对大城市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宏观上的决策和预案,还是微观上的计划和措施,要做的工作很多。
二、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灾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减灾是一项战略性的社会发展事业,减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减负等于加正”,减灾也是发展,在“减灾”中可获取“加正”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尽管我国政府重视了减灾工作,但自然灾害的损失仍在以接近、甚至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增长,对此,人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为获取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益,就不能不把减轻灾害损失提到重要位置。
从近年来发生的大的自然灾害的一些情况下来看,2008年中国雪灾总共有19个省级行政区均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死亡60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270.8千公顷;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坏房屋8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7月2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09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2010年四月舟曲泥石流,震级7.1级,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2010舟曲泥石流也同样对人民的财产和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
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已经不能忽略,从历史资料来看,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于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限制的作用。自然灾害的频发,对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如今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经济发展的和谐共处。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沿海地区的台风造成的灾害,西部地区频发的地质灾害,如何“减负”来达到“加正”的目的,正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据报道,由于全球变暖的原因,预计今年冬天是近一百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这又是对于我们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考验,如何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如何做到最小的经济损失,如何做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之一。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综观自然灾害影响的方方面面:从人口伤亡到社会各界的心理影响;从直接经济损失到间接经济损失和衍生灾害损失;从构筑物的破坏到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灾区的损失到社会经济功能的损伤等,均充分表明自然灾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对于防灾减灾提出了明确指示:加大对于防灾减灾的投资力度。吸收防灾减灾的专业性人才,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机制,实现灾害危害的最小化,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达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灾害的特点,对于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今年7月27日至28日,“西部复杂山体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学术论坛”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表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缺乏等。”针对灾害的相关特点,有以下三个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1、注意处理好经济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经济开发需要资源作为后盾,在经济开发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不以危害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只有处理好了经济开发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我们才能实现最终的“可持续”。
2、注意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工程的关系。
灾害需要预防,预防需趁早。只有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在灾害来临时将危害降到最低。因此对于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投入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保障和基础。政府在资源分配的时候,应该加大对于防灾减灾事业的支持力度,协调各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3、注意处理防灾机制与个人救灾的关系。
防灾减灾的机制只是政府对于灾害预防的一种措施,要想尽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必须在灾害来临的时候,对个人的自救能力有相当的要求。加大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灾害的预防机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建立良好的反应防灾减灾模式。以保障经济的“加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1、加强生态建设,降低灾害风险。生态建设的重点在于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彻底改变生态环境而取得“灾害风险最小化”经济发展条件,是目前发展的唯一可行之道。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山上种树、山腰种果、山脚种作物。以大流域重点治理为骨干,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进行综合整治,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有机统一。
2、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促进减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充分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3、构建经济发展与减灾相协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政府的建立防灾减灾反应机制的过程中,注重对于机制的调节。完善利益的调节机制,优化资源的分配机制,强化政府的调控。合理分配资源,发展节约型的资源运用模式;加大对于相关防灾减灾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于其给予各种优惠待遇。在目前的资源有限的模式下,如何有效地运用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科学规划,合理运用,有序发展,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运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梁。《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文章编号:1006-4362(1999)04-0001-05 〔2〕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西部防灾减灾的几点思考》,来源:《社科纵横》。
〔3〕 《灾害的预防》,信息来访:扬州人防(民防),发布时间:2008-2-28
〔4〕 自然经济学,来源于百度百科。
〔5〕 《我国地质灾害频敲警钟,灾害防治科技水平亟待提升》,来源于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6〕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张玉舟。来源于新民晚报。
第五篇:毛概论文
0023班 982015212624侯宇泰
我眼中的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摘要: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一次次脱离被国民党的围剿的危险,与此同时日积月累地增强其力量,发展壮大至最终成功解放中国各地。在完成解放全国各地之后,毛泽东开始着力于恢复经济,一步步地提高着中国的经济水平,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渐渐实行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在发展的路上,毛泽东也因为过于急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的发展脚步停滞了一段时间。在他辉煌的一生中,他的革命思想在实践中渐渐完善,指导着中国的发展,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毛泽东,集大成者,我眼中的,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完善过程。
中外历史上流星般闪过的众多风云人物大多数只创造过局部的业绩,留下过瞬间的灿烂,而毛泽东作为太阳式的历史巨人,却代表和塑造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辉煌。毛泽东创造的宏业伟绩将永载史册,永久闪烁在时空画卷和人们的记忆中。半个多世纪以后,当人们蓦然回首追溯毛泽东时代的峥嵘岁月,就不难领会人们为什么把毛泽东比作冲破黑暗而东升的旭日。正如那首在古老的黄土高原传唱的民谣“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样流传千古。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他的传奇一生从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并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后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最终,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更是被中国共产党认可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其专注于将旧的制度和价值系统击垮并摧毁,提出了一整套的战术和战略构想,这部分类似中国古代兵家和纵横家的领域,经过了历史的实践检验,已证明其行之有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的划分”、“继续革命理论”等等。
尤其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主要著作中得到体现。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长期艰苦斗争中,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主要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与此同时,毛泽东思想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是党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
在我眼里,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恰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到与同学一起游学时透露出来的锐利的洞察力和高人一等的远见。他的政治上的卓识也是经过一次次探索,才有后来坚定成为马列主义的追随者,以至后来对马列主义的丰富。毛泽东思想就是他一生政治卓识的精髓。从早期成为共产党员,参加工农红军革命,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张壮大的革命队伍,无不有毛泽东的心血。从遵义会议挽救党的生命,到延安窑洞中指导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的用兵才略,都极大地体现他作为领袖的领导力和才能。试想,有几人才能到达他的那个高度。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集大成者,有敢于吸收外来先进思想的领袖。他只有被仰望,无法被超越。
在我眼里,他也是一位诗人。从他外出求学,“男儿含泪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他独立湘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从他工农革命,“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从他长征途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他渡江战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么多的名句全部出自他之口。可见他的才情,他的智慧,每每读到这些诗词的时候,我都会想是什么成就了毛泽东如此丰满的人生。从他的诗词中可见一斑,是他对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对失败的从容面对,对明天的信心百倍。
在我眼里,他更是我们青年的励志榜样。他从小就是一位有理想有毅力有领导力的人。要不然他怎么会有大冬天冷水擦身,要不然他怎么会有少年离家独自求学的激情,要不然他怎么会有岳麓山下的峥嵘岁月。说真的,看着他的成长轨迹,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动力和方法。他只身北上,在北大的图书馆工作,只为探求中国的出路。他参加革命只为自己崇高的信念。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彰显着他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当代青年需要学习的实质性的内涵。我们可以失败,但绝不可以平庸。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屈指算来,找不到像毛泽东这样的集大成者。孔子创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儒家道德思想,但是他没有政治地位与能量、就更谈不上军事造诣了;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攻击性和具有霸气的军事家,但是他缺少了文化素养、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说、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巩固自己的战争成果,具有流寇思想;列宁,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有思想体系,但是他的十月革命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几乎没有人员伤亡,更不用说战斗、战役了,他在军事生涯中肯定没有主席的传奇经历和深厚造诣。斯大林,他是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领导者,但是没有自己的独到的建党、建国学说以及军事理论,也没有像毛泽东一样推辞大元帅的头衔,还有关于抗美援朝的的决心,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十五国联合国军,斯大林一直是举棋不定的,直到毛泽东单方面拍板做出抗美援朝这一伟大壮举、抉择时候,使斯大林热泪盈眶,由衷佩服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的伟人魄力!
这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一个沉着无畏的统帅,一个胸怀天下的领袖,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光耀千秋的伟人!无论你崇拜他或是诋毁他,但是都存在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那就是:“他永远是一个令人无法忘怀、无法抹去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思想、灵魂将与中国与世界同在。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 图说毛泽东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逄先知.毛泽东的历史功绩[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12):39-46.【3】李捷.毛泽东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历史功绩和地位[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