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粗糙链孢霉顺序四分子分析
粗糙链孢霉顺序四分子分析
Analysis of the Neurospora crassa’s ordedtetrad
摘要:本实验通过菌种活化、杂交、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粗糙链孢霉的顺序四分子进行遗传分析,从而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粗糙链孢霉的生活周期及生长特性;
2、通过对粗糙链孢霉杂交后代的表型分析,掌握顺序四分子的遗传学分析方法;
3、通过有关基因的着丝粒作图,进一步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连锁交换定律。
Abstract:This experiment by strains of activation, hybridizati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of rough chain spore mould order four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so as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objectives: 1 and understand the life cycle of the rough chain spore mould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2, through the rough chain spore mildew hybrid offspring phenotype analysis, grasp the sequence of four molecular genetics analysis method;3, through the relevant genes centromere mapping, separation of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chain and exchange law.关键词:顺序四分子,连锁交换定律,基因转换,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减数分裂
Key words:Ordedtetrad,Chain exchange law,Gene conversion,First division segregation,Second division segregation 前言: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 crassa)又称红色面包霉,属于真菌中的子囊菌纲、球壳目、脉孢菌属,目前已知4~5种。粗糙链孢霉是低等的真核生物,对其进行遗传学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子囊孢子是单倍体,没有显隐性,其表型直接反应其基因型;
(2)一次只分析一个减数分裂的产物,就可观察到遗传结果,简单易行;
(3)体积小,易培养,繁殖快,一次杂交就能产生大量的后代,便于获得正确的统计学结果;
(4)既能进行有性生殖,又能进行无性生殖,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于高等动植物,研究结果可在遗传学广泛应用;
(5)子囊孢子在子囊中的线性排列顺序,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两侧的排列顺序相同,便于观察。
因此,粗糙链孢霉是进行基因分离和连锁交换遗传分析的好材料。而且顺序四分子在遗传分析上有很多优越性:
(1)可以把着丝粒作为一个座位(locus),计算基因与着丝粒的重组率,即着丝粒作图;(2)子囊中子囊孢子的对称性,证明减数分裂是一个交互过程,而非单向过程;(3)可以检验染色单体的交换是否存在干涉现象;
(4)还可利用它来进行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的研究;
(5)证明双交换不仅可以包括4线中的两线, 而且可以包括3线或4线双交换。
有关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重组值
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数1100%子囊总数2
实验用品与方法:
实验用品:
1.材料
粗糙链孢霉:野生型菌株(Lys+,mt+); 赖氨酸缺陷型菌株(Lys-, mt-)2.试剂
(1)5%次氯酸钠(NaClO)溶液。(2)5%的石炭酸(苯酚)溶液。(3)马铃薯培养基
(4)补充培养基(培养赖氨酸缺陷型):1 000 mL马铃薯培养基补加0.1 g赖氨酸。(5)玉米杂交培养基 3.器具
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显微镜、酒精灯、镊子、解剖针、接种环,载玻片、具塞试管(18 mm×180 mm)、培养皿(Φ90 mm)、滤纸、烧杯、量筒等。方法: 1.菌种活化
将粗糙链孢霉野生型和赖氨酸缺陷型菌种从冰箱中取出,在超净工作台上分别接种到两支马铃薯斜面培养基上,28℃恒温箱培养7 d左右。培养到菌丝的上部有分生孢子产生。2.杂交
在玉米杂交培养基滤纸条上同时接种两亲本菌株的分生孢子或菌丝,26℃恒温箱进行混合培养。注意要贴上标签,写明亲本菌株及杂交日期。在杂交后5~7 d就能看到许多棕色的原子囊果出现,以后原子囊果变大变黑成子囊果,7~14 d左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3.显微镜观察
用镊子将杂交培养基上长有子囊果的滤纸条取出,放入5%次氯酸钠溶液中。取一载玻片,滴1~2滴5%次氯酸钠溶液,然后用接种针挑出子囊果放在载玻片上,取另一载玻片重叠盖上,用手指压片,将子囊果压破,置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子囊中子囊孢子的排列情况。观察过的载玻片、用过的镊子和解剖针等物都需放入5%的石炭酸中浸泡后取出洗净,以防止污染实验室。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RF(着丝粒-Lys﹢)=((2309+8+1037+827)/(11381+4+2309+8+1037+827))×(1/2)×100%=13.43% Lys﹢的着丝粒距离为13.43,而理论上Lys﹢的着丝粒距离为14.8,二者有一定差距。本次试验中还有717个其他的子囊类型。这些子囊都属于如下囊类型:
实验讨论:
Lys﹢的着丝粒距离为13.43,而理论上Lys﹢的着丝粒距离为14.8,二者有一定差距,原因可能是:(1)、挑选出的子囊孢子观察时间不好。过早,所有子囊孢子都未成熟;过迟,赖氨酸缺陷性的子囊孢子也成熟了。这导致可能对一部分的子囊类型主观臆断,无法准确判断子囊类型。(2)、压片不到位,造成部分子囊已被破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中有时会观察到异常子囊类型,这些子囊类型的出现除观察时间的影响外,第一种———+—+++的异常排列,可能的原因是子囊孢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之后进行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重叠造成第4和第5孢子的位置互换。其他类型则是由于基因转换造成。
参考文献:
1、牛炳韬,孙英莉.遗传学实验教程.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2、戴灼华,王亚馥,栗翼玟.遗传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