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论文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点反思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为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招生提供了符合新课程的依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操作载体,可以说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事。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理念,在中考招生改革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其目的是要彻底改变以往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惟一手段的做法。由于考试改革和评价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使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对新课程改革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努力让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现正常接轨
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标志着仅以一张试卷论成败的考试体系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与特长、运动与健康等多方面的测评,来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初三学生要拿毕业证除了通过学业成绩评定外,还需经过综合素质评价。这一变化,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实质性进展,也使“全面发展”的概念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内容。
(二)转变过于强调甄别评价的观念,建立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它强调了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来讲,就是要通过评价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使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努力构建有效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新课程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相呼应的,它将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首先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提高,促进课程的发展;其次是有利于高中选拔合格人才,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也有利于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
(四)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将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到过程教育教学中
既然综合素质评价的出发点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那么将综合素质评 价落实到过程教育教学中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具体落实“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在成长过程中掌握终身发展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因材施教”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打破了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这对教师是一个激励和鞭策,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中走了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真实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提高与发展。同时,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紧密联系、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恰恰应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因此,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机,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五)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高中选拔合格人才
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的情况下,根据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对初中毕业生进行选拔是必要的。在以往的选拔中,学业考试成绩成为唯一的标准,而对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却是不足的。这不仅不利于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对学生来讲是不公正的。
(六)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我们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只用于中考招生,评价的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状况,这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监控教学质量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从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诊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一)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的许多评价内容是难以量化的
如“了解省情、国情”、“建设家乡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抵制不良诱惑”、“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等都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东西,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价,作为一种旨在导向、激励、反思、调节的发展性评价措施,其本身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把这些内容的评定结果,与升学挂钩,赋予其选拔与淘汰的功能,稍有不慎,会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家长的质疑。
(二)评价的内容概念性的较多,少数内容甚至偏于理想色彩
除了少数甚至极少数的所谓的“精英”学生能出具较丰富的实证材料外,会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太多的有价值的材料可备。
(三)各方对综合素质评价重视不够
今年初中生毕业和升学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求比较低、认识不到位。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评价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影响新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瓶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四)材料的完整性与可信度有待加强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学生五个维度的实证材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有些实证材料较虚,如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观察记录及研究性学习情况等等,在短时间内学生和学校很难提供,这往往给老师和学生留下弄虚作假的空间,致使实证材料的可信度不强。另外,不少学校在具体评价时,没有按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首先对材料的可靠性进行认定,然后交流公布掌握的材料,最后再对照评价细则,对学生或同伴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是根据平时印象,直接进行评定,没有充分使用学生提供的实证材料,实证材料的使用度不高。
(五)有些综合评价等级设定值得商榷
今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定了较科学的实施办法,评定内容全面,包括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评价方法较科学,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统一考试等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定,主要通过ABCD四个等级呈现。然而,在公民道德素养这个维度评定中,等级呈现只设定AB两种,并强调没有涉及违法犯罪、没有校内处分的,一般不允许评定为B等级(即良好等级)。如全县毕业生评价结果都是A等级,不仅不能客观反映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发展情况,可能还会模糊学生的评价标准,甚至纵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正常管理和教育,影响德育教育的实效。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如何真正运作 好这项工程,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不断思索,完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第二篇:论文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兴隆泉小学沈建庭
教育评价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这不仅是对学生管理的基本环节,且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的方向,有利于对学生的科学导向和激励。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了一点探索,现将自己在学生评价变革中的一点粗浅的见解介绍给大家,以作交流吧。
一、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先把握评价的核心
以住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并根据结果的好坏来评判学生的优劣即:成绩好了得优,成绩不好则劣。这种以结果判定学生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极端的评价方式,它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因此教育评价首先要突出“发展性功能”,不要用“一棒子打死”的方法来对待孩子,要考虑到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与学生的未来,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全面
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是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的,运用现代化教育评价的方法,对学生质量从德、智、体等方面进行的综合价值判断。它是对学生发展过程实行优化控制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1)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切实评价;
(2)对学生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3)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和水平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本身就对教育评价提出一个基本要求:评价要全面,不仅包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他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偏颇。
三、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在学生评价中没有单
一、固定的方式,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内容、主体等的变革,评价方法也向多元化发展。《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中,评价项目与指标的确立,以及最后的评定,都应由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同学等多方面合作完成。实现评价指标公开化,评价过程民主化,以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
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要与时俱进 自从倡导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以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要把科研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简化指标体系,简便操作方法,使教师好用,学生好懂,家长明白的原则,不断改进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比如思想品德评价,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诸多的要求、规范中精选出几项项最基本的,按不同年级分出层次,加强经常性评价;知识能力评价,既有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要求,又有能力培养的要求,还强调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评价标准既强调统一要求,又给学校留有余地,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增加评价的内容要求。
五、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的实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不断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点。诚然,学生的自我评价未必那么理想,可能既费时,又显幼稚,但评评自己,又说说别人,对他们确是一种极有价值的锻炼。当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后,由此产生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更为可贵的。学生评价规范着被评价者,也规范着评价者,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师德修养、观念意识、心理素质、教育水平都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学校要建立好学生档案。要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清晰全面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
总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让学生在成长中评价!
第三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大屯中学任彦文
1999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界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的时期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与之相适应。当某种评价方式变异为一个纯粹选拔与淘汰的无情的机械工具时,其价值功能已经丧失殆尽,带来的是它的反社会化。孩子的创造性、批判性被这个工具所扼杀!孩子的理性、智慧和思想被这个工具所扭曲!为什么有本事考进名牌大学的刘海样竟干出把硫酸泼向黑熊的蠢事,而那个没本事考进重点学校的学生能写出让大作家们大跌眼镜的《三重门》。我们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生受传统观念束缚,遭遇困惑在所难免。
未来社会渴求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在一个多元,变化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而青少年恰恰是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最少保守思想,能最快的领悟到什么样的行为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的中学生对个性自由发展充满渴望,充满热情。他们非常希望家长和教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给他们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社会每个成员潜力的最大调动,就不知不觉地发生在每个人对自由的这种追求上。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家长和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是过去那种“大人管小孩”的方式对待他们,或者“恨铁不成钢”的过多干预他们的行动。现在需要反思的也许是我们的学校、家长和老师自己,我们的教育方式评价机制能够适应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的需要吗?能够适应这些充满激情和个性的中学生吗?
正确评价和看待中学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学生观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变革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多变的时代特点,赋予了他们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品格和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兴趣广泛,善于交际,求真务实,这些优点都是过去的中学生所不具备的,时代的差异导致了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之间的各自时代的特征。如果把过去的观念强加与现在的学生,用传统的标准评价现在的学生那显然是不公平的,也自然难以奏效。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大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受旧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影响很深,当面对新的时代观念的中学生,由过去的惯用的教育方法再沿续下去,必然失灵。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新的评价机制产生。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关心学生能否在各类大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做人的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各方面发展的和谐性,具有各方面发展的潜能。“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长”因此,评价学生的标准应该包括考试评价,心理品质评价,动手能力评价在内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篇: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课程改革时值今日,各学校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开始使用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同样发现有不少问题存在。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1)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欠缺科学性。现在通用的《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主要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评价多由教师、同学以及学生本人三方面给出。从形式上看,评价的机制实现了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实现了多方面,评价的定位实现了多层次。不可谓不科学、不全面。但落实到教师、小组、学生本人怎样去进行评价,却没有细致可行的方案出台,使评价流于形式。
就拿学生互评为例,同学之间在缺乏具体素材,没有详细数据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印象,甚至掺杂了自己的感情,给自己同组的其他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评定四个等级,这样的评价的可信度是可想而知的。还有,在对学生实践技能素质进行评价时,教师、同学包括学生家长很难拿出一个具体、有力的证据对自己所评定的等级进行说明,完全凭借自己的印象进行。这些评价又有多少说服力呢?
我们都进行过体检,当拿到体检报告时,很容易就会知道自己有哪些身体方面存在问题。因为上边给出了这方面的一个健康的数值范围,简单对比一下就可以了。那么同样,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应该能够有一套类似医学诊断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测量后的数据积累,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数据不仅教师要掌握,学生也应当了解。以便他们能在同别人的对比中加以自我的反省,也便于别人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2)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表现在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重视不够,在心里把学生评价
看成了可有可无的“选填项”。其本质就是对“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改方向未能深入理解,还未深入人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具体,缺乏信度与效度。对此,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自拟题目对各人的进行阶段性的评价,积累评价他人的数据信息。在教师与家长这方面,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促进作用。
(3)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注重管理。各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管理很是不规范,时常造成资料混乱,连续性差等现象。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资料一般是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没有及时归档,结果多是上一任交给下一任,代代相传,并且查阅不规范,造成资料的遗失现象时有发生。鉴于这种现象,综合教育评价的相关资料应当有专人或专门的科室统一管理,定时发放与归档,规范资料的管理。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能像学籍等资料一样装入学生档案,一般到某一个学业阶段就结束,下一个学业阶段又重新评价,不具备连续性。
(4)不能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逐步使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纪录成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这一点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呢?这根“指挥棒”就决定了学生、老师和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如果不能落实这一点,依旧是成绩决定一
切,综合素质评价就只是空谈,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
(5)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重要作用是改进与激励功能,实现以评价促发展。而实际上的评价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因为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评价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几乎使评价的基本作用丧失。
针对于此,我们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使得教育的各方明白为什么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教育方才能知道如何进行评价;受教方才能明白评价后如何去改进。同时,要将综合评价与监督相结合。学生通过评价有所发展是我们的目的,评价后教师去监督学生的改进过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总之,“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师开始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更需要教师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冷静思考,切实把握“以学生为主体”,“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发挥评价的效用,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者们,不要再让评价变异为一种纯粹选拔与淘汰的无情的机械工具,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不再被这个工具所扼杀。孩子的理性、智慧和思想不再被这个工具所扭曲。所以说,我们任重道远。
第五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方案(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内容全面、方法科学、程序规范、结果客观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既关注全体发展又关注个体差异,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2、发展性原则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民主性原则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开展有效的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4、多样化原则把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学业水平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5、可操作性原则评价过程简便、直观、易操作,逐步实现评价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
6、客观性原则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评价方法,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具体、实事求是,增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三、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和标准,组织和指导评价工作,认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和申诉申请。
2、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
主任:
成员:
主要职责:具体负责学生学分的评定、登记和录入、建档等组织工作。
3、成立年级(分A、B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组(部)选五名教师代表,四——六名学生代表主要职责:负责审核各班级评价结果,组织咨询和复核。
4、成立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各班主任
成员:各班小团队辅导老师(须有体育或艺术教师)学生四人(建议班长、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生活委员参加)。
主要职责: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基础上,具体评价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评价结果呈现方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为评定等级。评定等级指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
五、评价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是学生每学期结束后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高中毕业时进行的评价。
学生使用统一格式的“普通高中学生成长档案袋”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综合素质评价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成员间互评)、班级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年级审核,学校认定的步骤进行。
1、学生自评。
学生在班主任和小团队辅导老师指导下,按照生活德育课程化修炼实施方案及综合素质评价细则,依据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每周对自己作出一次客观公正的评价。自我评价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长的快乐,认识存在的不足,明确发展的方向。
2、学生互评。
学生在班主任和小团队辅导老师指导下,小团队成员之间按照生活德育课程化修炼实施方案及综合素质评价细则,依据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结合平时的观察了解,采取讨论和不记名方式对班级内(小组内)每个同
学进行评价,每周进行一次。学生互评重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侧重在帮助同学总结成绩、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3、班级评价。
班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由班主任、小团队辅导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班主任任组长。评价小组由七——九人组成,其教师代表须是本班任课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品质。小组成员名单要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一周前向全班学生公布,并得到2/3以上学生的同意。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负责对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真实性和学生自评、互评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进行审查,并对获A等和D等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复核。班级评价小组在尊重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的基础上,对有争议的结果,可根据学生档案袋材料和实际表现重新评价,并注明理由。
4、家长评价。
每学期在学生学业通知书上设计家长评价一栏,家长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按照家长会时的要求进行描述性评价,评价结果要由学生本人真实地录入成长记录袋。
5、年级审核。年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由年级主任、教师和学生代表7——9人组成,年级主任任组长。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审核各班级评价结果,组织咨询和复核。
6、学校认定。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成员由校长、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校长任主任。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和标准,组织和指导评价工作,认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和申诉申请。
7、申诉和复核。学校要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学生及其家长若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诉。学校从收到申诉之日起10日内组织复核并给予书面答复。
六、评价结果呈现
“公民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分为A(80分以上)、B(79—70分)、C(69—60分)、D(60分以下)四个等级。评价结果为A或D等者,需在备注栏注明原因,并尽可能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各维度获“A”等的学生比例原则上平行班、特优班、宏志班分别不超过30%、50%、60%。对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评价中,可酌情减少评价指标或降低评价标准。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高中阶段各学期的评价结果(高
一、高
二、高三各占30%、30%、40%)的基础上确定,所有评价均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对获得优秀或A等的学生给予全校公示,对不合格或D等的学生通知其本人。被评学生对结果产生异议的,可以提交申请和相关证据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及时予以复议,并给出最终评价结果。
七、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