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9:2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问题应予高度重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问题应予高度重视》。

第一篇:对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问题应予高度重视

对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问题应予高度重视

·田 卉

当前,我国社会急剧变迁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发出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萌发出种种不稳定的因素,社会治安呈现日趋复杂和严峻的形势。由于社会处于重大的转型期,矛盾冲突比较多,警察处于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第一线,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因此,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已经刻不容缓。

一、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的情况严峻

据公安部统计,1993年以来,公安民警平均每年牺牲300多人。近年来,公安民警在刑事、行政执法等公务活动中遭暴力抗法情况日趋严重。在大多数省份,民警执法权益受损事件数量仍然呈上升趋势。过去四年,全国公安民警牺牲1939名,受伤26722名。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因公伤亡民警3382人,其中因公牺牲170人、因公负伤3212人。这其中,因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而牺牲的23人、负伤的1803人,分别占牺牲、负伤人数的13.5%%和56.1%%。2005-2006两年间,云南全省公安民警因公牺牲33名,因公负伤276名(不含轻微伤);今年上半年,全省公安机关因公牺牲8名,因公伤亡民警52名(轻伤39名、重伤4名、致残1名)。这其中,因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而牺牲的别占较大的比例。今年第一季度,云南全省共发生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件75起,有81名民警受到人身伤害,其中重伤1人、轻伤14人、轻微伤66人。仅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04年以来,就发生袭警案件40起,民警牺牲2人、重伤1人、其他不同程度受伤8人。

这些沉重的数字表明,犯罪分子越来越凶残暴戾,而广大公安民警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同时,其自身的生命安全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是社会的保护者。因此,警察被害与一般社会人员被害相比具有不同的潜在社会负效应。袭警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基层民警的士气——暴力袭警、暴力抗法因其手段恶劣、对民警人身安全危害严重;以围攻阻挠、侮辱谩骂、胡搅蛮缠、乱泼污水为特点的软性抗法,对民警执法工作干扰严重;对施害者惩处力度不足,民警权益保障难,许多民警不得不被迫“忍一忍”,事情不了了之;恶意投诉、诬告,纪检部门审查带来重压,有关部门的介入调查不可避免地给民警精力和精神上带来负担。近一个时期以来,民警在依法执行职务中存在遭遇违法犯罪分子采用暴力或其他方法阻碍时不知为、不敢为等情况尤为突出。对于频发的袭警和暴力抗法事件,不少民警已经习以为常了,许多基层民警和暴力抗法事件的亲历者对袭警事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情绪波动,对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却看得平淡如水。就危害性而言,一方面暴力袭警公然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法律权威,另一方面暴力袭警行为助长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降低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感。

二、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的特点及原因

基层民警执法权受侵的主要特点:

(一)侵权案件数量上升,其中暴力袭警案件所占比重较大。主要是民警在抓捕过程中,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惩处,采取暴力反抗袭击民警。今年第一季度,云南全省公安机关共发生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件75起,比2006年同期多发28起,上升了59.57%。在办理刑事、治安案件抓捕过程中发生的暴力袭警案件共64起,占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事)件的85%。

(二)受侵害警种相对集中。当前暴力袭警案件主要发生在公安派出所民警、交警、巡警、治安民警、刑警等执行勤务、处置群体性事件、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基层一线实战单位民警在处置交通违法、设点查车、抓赌、打架或醉酒闹事以及群体性事件、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等过程中易受到侵害。受侵害警种人数比例依次是派出所60%左右、交警20%左右、巡警10%左右、其他10%左右。

(三)发案地区相对集中。今年第一季度云南发生的75起侵权案(事)件,多发生在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和地区。其中昆明40起、曲靖14起、红河7起、大理7起,其他州市共7起。

(四)民警在处理纠纷、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当事人酒后发生暴力袭警案(事)件占较大比例。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发生16起酒后暴力袭警案(事)件,占侵权案件的21.3%。

(五)个别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当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公然对抗法律惩处,导致暴力袭警案(事)件频发。

(六)现役军人袭警案发生2起。目前暴力抗拒和袭警呈现出四个发展趋势:一是个人突发性抗法向有组织的集体性抗法发展;二是暴力程度不断升级,由口头谩骂、侮辱发展为直接持凶器甚至持枪袭警,手段残忍;三是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抗法行为不断增多;四是诬告陷害、恶意伤害执法民警的投诉不断增多。

基层民警执法权受侵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既有社会因素、法律因素带来的症结,又有公安机关、公安民警执法能力、执法方式上存在的痼疾。主要是:

(一)社会转型时期警察易成为矛盾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普遍增强了个人意识,但这种强烈的个人意识如果没有法制观念的束缚,容易发展为藐视国家权威的行为。近年来,随着温饱、安全等基本需求得到解决,公民对公正、自由、人权、尊严的诉求与日俱增。人们对警察的期望,不仅仅是侦查破案、维护治安,更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各阶层矛盾复杂甚至尖锐。暴力袭警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折射出部分群众对政府和国家的对抗心理。而警察又是国家权力的代表,因此基层公安民警处在各种矛盾的交叉点上,很容易成为一些人发泄对社会不满的对象。同时,一些非警务活动成袭警多发的尴尬地带。有的地方领导依法行政意识不高,动辄动用警力开路,让公安机关冲锋陷阵的作法,成为公安机关招致冲击、造成警民关系恶化的原因。所谓的政府多部门联合执法,一遇到群众的抵制,其他部门纷纷躲避,到头来面对冲击的只有公安机关一家。

(二)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少一线民警遭遇有抗法情形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怕被告、怕纠缠、怕调查。民警表示,尽管警察在警务保障上有《人民警察法》赋予的许多职权,不仅可以对不法行为人采取各种强制措施,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警具、警械和武器。但对警察在何种情形下可以使用枪支等警用器械实行正当防卫的规定比较模糊,使得警察的正当防卫意识受到抑制,以至在警界出现“一枪可能打出个三等功,一枪也可能打出个三年徒刑”的自我嘲弄。在遇到暴力抗法袭警时,《刑法》也有相关的惩罚规定。我国刑法将警察作为一般的国家工作人员来看待,却忽视了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这样无形中又助长和强化了某些人的群体加害心理。遇到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民法通则》规定索赔,但具体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再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对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规定:醉酒的人在醉酒的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将其约束到酒醒。可是怎么约束,没有细则来规定。所以民警有枪不敢用,对醉酒之人不敢上手去管,他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也得不到公平解决。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警察的权力规定不完备、不明确、不规范,在轻微违法、行政处罚和刑罚之间缺乏衔接机制,后续手段跟不上,造成对袭警行为打击不力,警察该出手时不出手。

(三)部分公民法制意识不强。执法环境差体现出国家法制建设的不完备,体现出群众对法律理解的不准确,公民对民警采取正当手段解决问题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各种丑恶现象及公仆错位的严酷现实使得人们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得以频频作祟,人际关系弱化,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正义感、责任感淡化,经常有见义勇为者得不到支持,挺身护法远未成为全社会的风气。当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妨碍公务,扰乱治安或行凶逞恶,抗拒逮捕时,警察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围观者却在“权衡得失”之后,明哲保身、自私苟安。同时,由于社会舆论的导向偏颇,公众对警察执法的偏见很深,导致有些人信奉“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策略。部分公民法制意识不强,有仇富、仇官、蔑视国家权威的心理,不法分子企图以抗拒、阻碍民警执法来逃避法律制裁。近年来,不法分子明目张胆地向警察挑战,武装袭击警察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不法分子公开扬言“打的、杀的就是警察”。当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调解纠纷、处理违章时,他们公开起哄,阻挠甚至辱骂、伤害警察,警察在一定程度上已失去了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专政工具的权威,在客观上加大了警察被害的可能。犯罪嫌疑人拒捕行凶。警察在侦查破案、依法执行拘捕任务或追缉、堵截中,尤其是在涉及枪支、爆炸物品等暴力案件时,一旦与罪犯遭遇,这些严重暴力犯罪分子往往凶狠残暴、人性泯灭,孤注一掷,拼死反抗,拒捕行凶,敢于同警察相抗衡甚至袭击警察。

(四)一些民警执法水平不高。一是极少数民警执法水平不高易成问题激化导火索。一些民警执法态度不佳,该解释的不解释,该劝说的不劝说,往往把矛盾扩大化,使得场面不可收拾。个别民警的执法水平不高,执法中言语不够文明,行为不够规范,以致引发执法对象的不满情绪甚至是暴力冲突。二是部分民警缺乏训练执法方法简单激化矛盾。一些民警缺乏严格、合理的训练,抗暴技能低。目前警察的岗前培训、晋衔培训和技战术培训等,在教育和培训体制中都偏重于课堂传授和理论学习,忽视了各种有效的抗暴技能、战术配合、勤务方式和心理素质等训练。有些民警认为,群众妨碍执法司空见惯,问题不严重的话,应付过去就算了;有些民警不知道应当向维权部门求助,而是自行解决,导致问题恶化。三是基层民警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多年来,我国警用特种武器研制进程缓慢,特别是手中缺少使用方便、命中率高的自卫武器,基层警察执勤时只有手铐和电警棍等简单械具。相当多的基层公安机关执法一线装备极为简单,防护装备匮乏,加之对枪支管理使用政策的理解存在问题,民警手中无枪、不敢用枪问题突出。执法民警面对当事人没有威慑力,容易被侵袭。当杀人、劫持人质等暴力案件发生时,警察也只能凭借职业献身精神,在近距离面对面地与罪犯周旋、搏击,这样不仅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受伤害的可能。

三、预防和减少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执法维权认识。一是确立在法治的前提下重构警民关系的理念。警民关系紧张也与警察队伍中个别“害群之马”滥用职权、违法乱纪有一定关系。作为执法者的警察如果不守法,甚至是违法,不仅削弱了群众对执法权威的认可和尊崇,而且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示范效应,并将最终动摇警察执行公务的正当性、合法性。二是确立预防侵害民警执法权益三个目标的理念。(1)有的人实施了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行为,但由于民警防范意识强处置果断,或及时查清还民警清白,这是第一标的,也是维权工作的底线;(2)有的人对公安机关不满,想侵害民警执法权益,但慑于法律和公安机关的威严,不敢轻举妄动,这是第二标的;(3)人民群众能尊重民警、爱护民警,自觉配合民警执法,没有人想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这是第三标的。三是确立正确认识警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理念。走出警察永远是强者的误区。民警因为抓捕犯罪分子、制止犯罪活动遭遇反抗而流血牺牲,这是警察与犯罪分子斗争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代价,是警察职业风险所决定的,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如此。四是确立增强敌情意识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理念。密切注意刑事犯罪的新动向、新情况、新特点,增强敌情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强化自卫心理,既提倡勇斗,也主张智取,坚决反对轻敌、鲁莽和蛮干的思想,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五是确立民警的执法权益不可侵犯的理念。广大民警在面对妨碍执行公务和暴力袭警行为时,要转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陈旧观念,要以对法律负责的精神,对违法犯罪分子依法处置,决不手软。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讲,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保护的实现靠的是法律保障。建议通过加强立法,在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受分割的情况下,赋予民警更大的职务防卫权。修改、完善人民警察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警察的权利,并在此框架下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对警察在何种情形下可以使用警械武器进行正当防卫的规定,应当予以细化。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刑事立法相比较,我国关于妨害公务罪的立法规定过于单一和笼统:保护的范围过于狭窄;立法不够严密,为法官的自由心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处罚过轻,对拒绝、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这一在许多国家被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在我国处以治安拘留十五日的行政处罚甚至更轻。面对警察伤亡人数逐年增加,建议全国人大及国家有关部门应建议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警察在执行公务时的人身安全予以特殊保护,对敢于恣意行凶,报复伤害警察的违法犯罪分子予以重惩,加重犯罪分子的负罪心理,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为了社会平稳发展、强化国家权威,从国家政治法制的角度考量,设立袭警罪涉及国家的整体社会形象,会牵动方方面面的社会情绪。因此,可以把暴力袭警作为妨害公务罪的加重结果,这样既可以克服单设罪名的弊端,也可以达到严厉制裁的结果。同时,运用梯度渐进的方式,在轻微违法和刑罚之间建立一个衔接机制。就正当防卫而言,公安部应当制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条例或实施细则,细化警察的出警行为、动作和语言规范,强化教育训练,以提高警察执法的有效性,防止滋生警民对立情绪。还必须完善警察执法的具体规则,赋予警察制止犯罪的相应手段和条件。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符合比例原则,即制止的手段要与违法犯罪行为的方式和程度相适应。

(三)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一是把公安维权工作放在密切警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展。维护民警执法权益,是为了解除民警后顾之忧,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增强警队战斗力,有效维护社会治安,改善警队形象,密切警民联系,构建和谐社会。公安维权工作的直接目的是维护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最终目的是密切警民关系,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既是“警心工程”,又是“民心工程”。从密切警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作为“三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和做好维权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各级民警维权机构并形成网络。建立维权机构,健全维权制度,积极推进维权工作的开展。各级维权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以110为主渠道受理和处置发生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案(事)件,开辟24小时法律咨询热线,为民警解答执法中的疑难问题,教授工作方法,利用法律咨询热线,发现和找准民警执法中易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增强民警自身维权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公职律师的作用,积极维护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正当权益。在公安机关建立公职律师办公室,进一步加大对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案件的查办和追偿力度。公职律师制度改变公安机关和民警权益受损后只能到社会上聘请律师的状况,提高诉讼效率,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在依法维权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四是逐步探索维权工作新的运行机制。实施公安民警执法执勤风险评估、民警维权培训教育、侵权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聘请律师法律援助、公安督察正名和受侵害民警慰问等制度措施,设立专门“民警维权基金”,建立民警救助“绿色通道”,将民警维权工作从事后保护向事前预防拓展、从内部保护向社会保护拓展、从行政保护向法律保护拓展。五是建议建立独立的警察维权机构。司法实践中,相当数量的暴力抗法行为被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对待,暴力抗法被单独定罪处罚的极少,有的甚至不了了之。同时,警察维权机构大都设在公安督察、纪检机构内,由公安机关自己调查侵害民警的执法权利的案件,难免有“自己人帮自己人说话”的嫌疑。由公安机关自己的维权组织来对涉及警察的侵权进行调查处理,无论程序如何公开,结果如何公正,都会受到公众的怀疑。通过建立独立的警察维权机构,帮助受侵害的民警调查取证、协助警察澄清投诉、提供解决维权的途径、为警察提供心理辅导等。

(四)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对侵害民警执法权益案件进行宣传时,要充分利用当地主流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讲清楚事实真相、处罚依据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最终目的,要让群众明白公安机关不是出于私心。对外要通过处罚一个,教育一片,通过宣传教育工作,使更多的群众理解警察,支持警察,发挥维权工作的规模效应。宣传工作要力争做到四个有机结合:(1)公民的合法权益与民警的执法权益的有机结合。公民的合法权益当然要尊重和保障,但民警也有尊严,执法权益也要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观念是不正确的,民警该出手时要出手,只是要把握好出手的时机和分寸。(2)查处违法违纪民警与保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有机结合。在重视查处违法违纪民警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和努力做好维护民警执法权益,这其实是维护警队形象问题的两个方面,目的是一致的。(3)向民警宣传执法纪律和执法权利的有机结合。教育民警遵守执法纪律,不仅强调不能做什么(如不能刑讯逼供,不能粗暴对待群众等),而且应当提醒民警加强防范,告诉民警在执法时可以做什么,在执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处置和保护自己。(4)宣传民警热情服务与公民有义务配合民警执法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们注重宣传民警热情服务和人性化执法,这是对的,但一些过头宣传不可取。比如宣传“有困难、找警察”等,导致一些民警为群众上树抓回宠物猫、查询私人电话号码、为懒汉买早餐等。应当注意宣传公民配合民警执法是法定义务,公民应当如何配合民警执法。有关司法部门加大普法的宣传力度,利用现有的法律对见危不救、袖手旁观者予以惩处,为重塑我国社会传统道德形象,矫正社会公德观念作积极努力。

(五)进行有效实战演练。必须把警察的自我防范教育纳入警察教育的范畴。各警种,特别是一线实战部门针对袭警案(事)件频发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实战演练,最大限度地预防或避免袭警案(事)件的发生。警察自我防范教育已经成为目前警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为公安一线培养人民警察的警察院校,要增加警察自我防范教育的训练设备、训练方法、训练技能。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为警察自我防范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设置,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压缩理论课和基础课、增加专业课和技能训练,增设适应实战需要的相关课程,重点是警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除加强各种专业理论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外,更应重视警用武器装备使用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射击训练。意大利的警校学员每年进行2500发实弹训练,美国新警员培训半年便进行4500发实弹训练,而我国警校学员和在职民警培训的实弹训练,一年不过20发子弹。在勤务方式上,应注意多警种协同、公秘结合、社会面控制、快速反应机制、社区驻警、报警援助网、巡逻守候、治安承包、24小时全天候服务岗位目标责任、盘查路检、警卫押运、卫星定位追踪等勤务的适用。在具体行动上,注意提高公安民警的突发事件应变处置能力、攻防转换能力、地形地物选择应用能力、自救互救能力等,以便战术、勤务运用更接近实战,更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以及集体配合、互补、增效的优势。

(六)注重改善武器装备。加大警用防护装备经费的投入,将防暴服、防刺服、钢盔、警棍、催泪弹等非杀伤性和防护性器械装备配备落实到一线。尽快实现民警武器装备现代化。对于一线民警、巡警和侦察破案的刑警,应尽快将各式公安手枪更换为命中率高、佩带使用灵活方便的武器,还有先进的枪弹。快捷的通讯、性能良好的车辆等,以提高警察的自卫能力,有效地保护自己,制服犯罪。进一步加强单警装备建设,提高基层公安机关的防护装备水平,并细化和明确枪支使用情形和要求,使民警能够有效使用枪支、警械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同时,将完善应对处置阻碍执法、暴力袭警案(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七)强化维权对策研究。近年来,公安部推出许多措施保障警察的权益。但是,我国对警察权益保护的理论研究以及制度建设尚存在诸多空白,给警察权益保护带来难度,研究警察权益保护已经成为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法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工作实践看,当前,由于公安机关处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沿,民警在依法执行公务时频遭阻碍,暴力袭警、诬告陷害警察的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警察的执法权威受到挑战,因此研究妨碍民警执行公务和袭警问题成为警察权益保护的一个重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破解如下课题:妨碍民警执行公务、袭警行为的概念界定及行为构成;引发妨碍民警执行公务、袭警行为的社会背景及原因分析;当前依法处置和打击妨碍民警执行公务、袭警行为司法实践中法律运用;强化民警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果断运用现场处置权及时迅速制止妨碍执行公务和袭警案件;国内外警察部门治理解决妨碍民警执行公务、袭警行为对策之比较借鉴等方面。同时,开拓对警察被害立法补偿研究,在我国现有抚恤政策的基础上,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更为合理的警察被害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教导员)

第二篇: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

【 文献号 】1-11444

【报刊名称】政法学刊

【主办单位】广东警官学院

【ISSN号】10093745

【CN号】441007

【卷 期 号】200503

【出版日期】200506

【标题】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欧阳洁慧,连扬达

【作者简介】欧阳洁慧(1977-),女,广东警官学院科研处研究实习员,从事科研管理研究;连扬达(1972-),男,广东省公安厅警务督察处民警,从事督察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民警执法权益受到冲击和侵害的现象日益突显,其危害性不容忽视。警察是执法者,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依法办事是警察的天职,但同时也是应当受到保护的特殊群体。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其现状、危害性和根源,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关 键 词】民警/执法权益/保障

【分 类 号】D035.31

【分 类 名】公安管理学

【正文】近年来,民警在执勤中,受到不法侵害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切实加强保障、维护民警的执法权益,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和危害性

民警执法权益,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休息权、劳动保障和报酬权以及抚恤优待权等权利的总称。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形主要有:一是不法分子进行恶意造谣、侮辱、诽谤、投诉举报民警;二是不法分子使用暴力攻击、谩骂侮辱、恐吓威胁等方法阻碍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三是一些地方领导指令民警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四是民警的工作任务重,精神压力大,休息权、健康权受到侵害;五是政府财政措据,公安业务经费紧张,警务装备不足,民警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工资、津贴以及医疗、保险、抚恤费被拖欠;六是民警执行公务,依法使用武器警械、强制措施过程中违法犯罪嫌疑人出现意外事件,却被错误纪律处分甚至被定罪判刑、赔偿经济损失,或者执法中存在违反法定程序、义务和纪律问题,依法理应予以一般纪律处分,却被加重为定罪判刑等。

笔者认为,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一是阻碍、破坏公安机关及其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损害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性,影响警民关系以至党群关系;二是直接损害当事民警的生命健康、经济收益、精神名誉等权益;三是受侵害的民警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保障,将严重挫伤民警的积极性,个别民警甚至因此出现“工作是领导的,饭碗是自己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想法和作法。

二、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笔者根据实践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从社会环境因素上看,当前社会整体法制水平不高、个别不法分子借机报复闹事。二十一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大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问题,时刻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当前我国社会整体的法制水平还不高,一些群众一巳遇到自己利益受损时就直接采用暴力、谩骂等违法方式阻碍民警执法,而其他群众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袖手旁观;一些人受到处理打击后利用控告、申诉渠道报复民警。

(二)从自身客观因素上看,警察的职业特性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作为社会治安一线力量,民警在查处违法犯罪活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本着“可顺不可激”原则,必然会受到一些攻击,不仅事中要承受从精神到肉体上的侵害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而且事后往往为了顾全大局还要忍辱负重。

(三)从自身主观因素上看,公安队伍数量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为民思想观念淡薄,依法执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执法权益的能力不强。一是执法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采取什么形式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都是模糊的,往往直接导致了执法的随意性,表现为想当然办事。二是执法执勤行为不规范。这其中包括执法者主体资格的规范性问题和行为本身的规范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民警素质低,加上训练不足,实战技能不强而不能胜任执法工作,另一部分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人员擅自违法参与执法和不按法定程序执法。三是受“熟人社会”中的“人情风”、“关系网”、“财色关”影响,一些民警不敢、不愿、不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存在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滥用武器警械、执法不公、不作为等与民争利、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等行为,既侵害了群众权益,又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由于我们的民警自身未能熟练掌握运用法律、执法不规范所引起,或者出于时间、精力、人力以及人情、关系等因素考虑,放弃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责任。四是一些民警法治意识不强,不懂、不愿、不能依法维权,甚至图一时之快,采取“合理不合法”的手段“以恶制恶”。五是个别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消极应对依法从严治警方针,为避免工作出悸⑹艽恚纱唷奥矸拍?山、刀枪入库”,执法执勤时不配发、不领用武器警械,留下安全隐患。六是近年来,一些涉警案件被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或个人通过报刊、互联网等途径传播、热炒之后,使警察个人和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警察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四)从管理体制上看,警察的权责不明确、不具体,尤其是警察职能不清晰。正因为如此,导致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指令民警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一些地方领导在处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催交公粮等“老大难”问题时往往想到“要枪杆子撑腰壮胆”,指令民警超越职权参与非警务活动,使一些民警因此被追究责任。

(五)从经济因素上看,受经济条件所限,民警的装备配备以及工资福利待遇保障不足。当前多数地方财政还很难按照警务工作的需要,全面保障公安机关的装备配备,甚至拖欠民警的工资津贴。

(六)从保障环节上看,既有内部保障环节上的不足,也有外部保障环节上的不足。一是一些公安机关领导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重视、协调不足;政工、法制、纪检监察、警务督察等管理保障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足,缺乏协调作战,保障乏力。二是一些部门对公安工作重监督轻保障,重处理轻保障。个别部门和领导在查处涉警问题上,存在先人为主思想,层层批转,层层加码,从严处理有余,保障保护不足。个别新闻媒体出于追求轰动效应、迎合部分读者猎奇心理等

因素考虑,未经深入调查就草率见报,甚至以讹传讹。不少基层民警反映,干工作不怕流汗流血,不怕薪酬低薄,不怕家人误会、朋友讥笑,怕的就是听到“投诉你”,怕的就是各个上级部门没完没了的调查,怕的就是“身正影斜”。

(七)从法律保障上看,现行法律保障机制较薄弱,可操作性不强。一是从刑法上看,对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主要依照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定罪量刑,但该罪对侵害对象的规定十分严格,而且只是把公安民警等同于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考虑到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而给予特别保护。二是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上看,对违法者的处罚也偏轻,震慑、保障功能不强。三是从人民警察法上看,虽然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第三十七条规定“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分别列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以及其他的警务保障条款。但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能够指令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的,当然是公安机关和民警在人财物上的“衣食父母”,在目前缺乏其他相应法律保障的情形下,要使公安机关和民警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执行这条规定,往往只是成为了立法者的一个良好愿望和长远目标。四是从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内部监督法规、制度上看,侧重于建立健全对违法违纪民警的查处工作机制,缺乏对民警的人事救济、心理保健等制度的探索,保护、支持民警依法维权的保障措施不多。

三、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的对策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对公安机关的法律要求。因此,从自身角度看,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维权。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程序意识,树立执法为民观念,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政治保障。政治思想工作是我党、我军在艰难困苦环境下克敌致胜的一个法宝。但当前部分民警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对政治学习教育活动抱着应付走过场甚至抵触的态度。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结合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风细雨地做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观念,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环境,打造和谐稳定的队伍。

第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执法、依法维权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古语说得好,“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执法者,民警如果不依法执法,又如何能让老百姓守法?连自己的权益都不能依法维护,又如何能维护好老百姓的权益?近年来公安机关积极开展警务公开、警务规范化建设、大练兵活动等一系列固本强基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四个能力”,下一步必须继续深化、提高,在规范警务活动、提高民警依法执法能力上下功夫。广大民警要树立起“依法执法”的法治观念和“只有维护好自己的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的维权观念,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律和工作规范要求执法,并对侵害自己执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照法律途径,追究侵权者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和索赔经济损失、恢复名誉。有关公安机关和部门领导要大力支持民警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促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第三,加强公安经费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适当提高民警的经济待遇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物质保障。积极探索改进公安经费保障的新机制,争取按照“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保障公安经费,改善警务装备,提高民警

待遇。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如广东省成立了“广东省民警医疗救助基金会”、上海市开设了因公负伤民警快速救治的“绿色通道”,抚恤公安英烈和救助、医治伤残民警。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警为本”的暖心工程,必将极大增强警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四,加强协调沟通,增强合力,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内部维权保障工作机制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巳发生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情况,上级部门及时协调指挥后续警力支援,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民警受到伤害;治安、刑侦、督察部门及时做好固定证据工作,事后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把违法犯罪者绳之以法;宣传部门及时宣传报道,澄清事实;政工、财务部门及时探望慰问,医疗保险、评功授奖,落实从优待警措施;法制部门提供法律支持,指导如何用足用好相关法律。如上海市公安局大力支持“警告民”,仅2000年就有3名民警通过民事诉讼向侵权者成功索赔人身伤害赔偿金。二是积极探索新路子,建立健全保障、维护民警执法权益工作机制。如借鉴澳门警方做法,民警受侵权或很可能遭受侵权情况下,及时向“ 110”报告,由督察部门进行现场督察维权;自2000年以来,上海、江苏、浙江、云南、宁夏、深圳等省市成立广民警权益保护委员会,其中深圳市公安局还落实了编制、人员,在政治部综合处成立了警察权益保障科。第五,建立健全警察职业心理辅导制度,增强民警心理健康现状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精神保障。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今年初,公安部开通了全国民警心理咨询网站;广东省公安厅早在2004年初就聘请境内外专家成立了“广东省民警心理健康专家顾问组”,组建了全省公安机关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网络,受到了基层民警的欢迎。各地应依托公安院校师资优势,积极举办民警心理健康讲座,建立民警心理服务培训中心,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网站,主动为广大民警尤其是遭遇重大变故或重大突发事件的民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增强民警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

第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改善警民关系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社会保障。当前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公安机关对涉警的片面、失实新闻报道反应迟钝,没有及时澄清事实、追究相关媒体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群众难以全面了解支持公安工作,甚至因误解而站到了对立面。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原则,在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同时,建立警察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机制,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一是广泛宣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权和工作程序,减少和消除社会公众的误解和偏见;二是及时“曝光”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教育群众,震慑不法分子;三是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密切关注新闻报道尤其是互联网动态,及时通报警情动态,澄清事实,维护警队良好形象。

第七,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维权立法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长远之策。近年来,社会各界日益关注民警执法权益问题,建议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罪名和制订人民警察权益保障法。为早日实现这个目标,公安机关必须先行一步,积极调研。探索保障、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新方法、新路子,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内部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工作规范和制度,确保已经得到现行法律确认的民警权利得到全面保障和维护,并积极推动修改、完善现有警察法律和制订特别保护法律的立法程序,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民警应有的权利,为维护和保障民警的执法权益提供最有力的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周忠伟,李小强论警察权益的基本内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

[2]罗长斌新时期公安的执法保障机制待完善m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耿连海警察权益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4]杜立战试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权益保护[m].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5)

[5]何小蓓,吴钧试论警察与公众良性互动机制之构建m政法学刊,2004,(5)

[6]金诚袭警行为研究[J]公安研究,2005,(【责任编辑】马睿

1)

第三篇:对提高基层民警执法水平的思考

对提高基层民警执法水平的思考

提高基层执勤民警的执法水平,是边检机关坚持执法为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笔者综合分析了基层执勤民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到一些有益启迪。

通过分析看,当前基层执勤民警在执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执法主体整体素质不达标。工作经验丰富的大部分是转制民警,但是学历普遍不高;而新来的年轻民警虽有学历,但经验不足,应变能力不强。这种知识结构和实践应用上的差异,导致在执法工作中,不同的执法主体对方针政策理解层次不尽相同,执行有区别。

(二)执法主体对理论学习及培养“以人为本”执法理念的重视不够。多数一线民警理论修养不深,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匮乏,执法方式相对简单,接待服务对象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热心。

(三)执法程序不严谨。部分民警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认识。

(四)接受执法监督的意识淡薄。缺乏对监督工作理性的认识,将执法监督狭义地理解为是对个人行为的苛刻约束,在某种程度上不支持、不配合、产生厌倦抵触情绪。

分析上述执法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层领导和执勤民警自身的主观原因,又有执法环境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基层领导对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不到位。只注重执法过程,不注重执法质量,草率阅卷批案,审查把关流于形式,从客观上助长了民警执法观念的弱化。

2、部分民警法律素质跟不上时代要求。基层警力紧张,任务繁重,民警忙于日常工作,对边检业务和法律知识缺乏学习研究,有的民警甚至连基本的法律文书都制作不好,因而导致执法效率低、程序偏差等执法方面诸多问题的发生。

3、有些群众法律意识缺乏和当事人的不作为。一些群众既不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能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边检机关的公务活动不支持配合,增加了执法难度。

为进一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认真解决队伍中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首先要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执法思想上树立“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观念,提高执法为民的自觉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边检工作提出的要求,敢于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执法观念,真正把执法为民的思想化为灵魂,融入血液,植根于头脑,体现到每一名基层民警的执法活动中去。

二、认真解决能力问题和规范问题。解决基层民警执法能力不高的问题,要大力推行执法岗位适任考核制度。首当其冲的是现任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执法资格考试合格后才能任用。其次是要全面推行执法资格准入制度,对执法岗位民警定期进行岗位基本业务知识测试,不合格的取消其执法资格。第三要下功夫培养 “专家型”执法人才,挖掘现有业务骨干的潜能,培养一批有丰富执法实践经验的“法律专家”,壮大执法办案能手队伍,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尽快改变部分基层民警执法素质偏低的局面。许多执法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具体执法环节的不规范而长期积累形成的。可以说,彻底根治执法行为的不规范,是加强执法工作、改善执法形象的关键。要把规范执法活动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用严格、规范、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本案卷、每一个执法主体。要全面清理现行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废、改、立,解决执法依据不足、陈旧和相互矛盾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灵活多样的教育机制、刚柔相济的约束机制和求真务实的考评机制。

民警队伍素质是战斗力的决定因素。而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因此,对基层民警的法制培训和执法教育要切实摆上位臵,做出长期规划和不同时期的具体安排,狠抓落实。基层执勤队要充分运用“小问答、小交流、小辩论、小擂台、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采取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案例分析、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对基层领导和一线民警进行多层次培训。通过培训和学习实践,增强一线民警的法律意识、诉讼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增强依法执法的自觉性。

思想工作不是万能的,严格执法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要认真学习贯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范》,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因工作失职造成勤务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各级领导和纪检监察、督察、法制等部门,都要从公正、严格执法,爱护民警,维护边检机关形象的高度,重视责任追究工作,坚持依法、依纪治警,使责任追究制真正落到实处。

要以建立动态考核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梳理现有的执法基本工作规范,建立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给民警一个清晰的思路。认真总结基层执法质量考评经验,针对存在问题,对执法质量考评办法和标准进行修改、完善,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针对执法质量考评成绩不佳的基层执勤单位,分析原因,强化执法意识,制定整改措施,实现执法质量新突破。

第四篇:基层民警演讲稿-绿叶对根的情意(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公安分局XX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人民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肩负的使命是光荣的、重大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人民警察在我们的国度里是人民的勤务员,是社会的公仆。对于从事这一职业活动的人来说,它既是一种牺牲,更是一种责任。说它一种牺牲,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常常是大量的、平凡的、琐碎的,甚至是十分危险的;说它是一种责任,是因为他们必须自觉地、忠实地履行自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义务,英勇地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同灾害事故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民主,保障公民的一切合法权益,时刻关心人民的疾苦,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他们能得到人民群众广泛的赞誉和衷心的拥戴,这正是人民警察这一职业之所以光荣的所在。

我是一名派出所的基层民警,是千千万万普通基层民警的一员,我们虽然没有刑警的轰轰烈烈,却担负着日常工作的千头万绪,我们很多人都不善于表达,即使从警一生也做不出什么惊天伟业,但是我们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这是人民警察神圣的天职,是绿叶对根天经地义的回报,是儿女对母亲养育之恩利刃难断的血脉情节。我们是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忠诚卫士,这神

圣的称呼承载着15亿人民的殷殷期盼,浸透着母亲对儿女的谆谆嘱托。我们的一切来自人民,我们的一切属于人民,为人民持枪站岗,永远是我们无悔的选择,是我们终生最大的快乐,我们不惧风狂雨骤酷暑霜寒,我们冷视灯红酒绿醉人的迷惑,我们心中一颗滚烫的心,已不单单只属于自己,它属于和我们血脉相依的人民。

在这个和平的环境里,再也没有哪个职业比警察更紧张、更危险;在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再也没有哪个职业比警察更疲惫、更艰辛;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再也没有哪个职业比警察更让人感到密不可分。但是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必须少些空谈,多些实干,一点一滴的培养自己的好作风、好品德。只有这样才能不辱使命,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而我的战友们正是用他们的行动践行着对祖国的无比忠诚,用自己每一分的付出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亲爱的战友们,我们都是一片片绿叶,而人民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母体。在人民共和国光荣的哨位上,人民警察献出的不仅是带着体温的汗水,更是一腔流不尽的热血。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这就是绿叶对根厚重的情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基层工商所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工商所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是要加强对市场主体及市场经济行为的监督管理,就是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对市场内各类经营主体进行监管。以保证每个经营户知法、懂法、守法。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真正做到公平交易。目前就我国工商体制而言,行政执法的大量工作是由基层工商所来承担。基层工商所已经基本具备了有法可依,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等方面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还相当严重,这种现象的存在将有损于执法部门在群众中的形象。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切实把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纠落到实处。基于此,本文将对基层工商所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加以探讨。

一、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行政执法指的是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权限将国家法律规范付诸于实施的活动。现行执法就面临严重的问题。首先是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执法不是严格依法办事,而是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超越法定职权范围,乱处罚、乱罚款,擅自越权执法。其次是执法不到位,定性不准确。部分执法人员不严格执法,程序混乱,工作不认真履行职责,敷衍草率,使违法者有可乘之机,钻法律空子,进行不合法行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如一些无证经营者,受执法单位个别人的庇护,有恃无恐,不缴或少缴税费,获取暴利,破坏了经济秩序。再次,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丧失了法律的权威。有的由于执法力度不够,执法环境较差,案件久拖不决,致使简单案件变得复杂化。一些执法部门,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争着管,特别是涉及罚款处理的案件。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则嫌麻烦,互相推诿不愿意管。最后,判决的执行工作阻力重重。有的判决涉及三角债问题而难以执行;有的当事人自恃靠山强硬,拒不执行;还有的无理取闹,抗拒执行,甚至殴打执法干部。

二、影响公正执法的原因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历史背景,也有现实基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某些行政法规不能与时俱进某些行政法规不能与时俱进。有些法规、法条不能及时修正,市场发展快、变化大已经不适应现在市场的需要。由于法律不能及时出台,不能产生规范和调整作用。尤其是当不良社会关系已趋于定型,再用法律禁止,难免造成法不责众的现象。同时,由于立法滞后一些地方只能用条例、规章甚至用政府通知来代替法规使用,使其失去法律的严肃性。造成一些经济领域长时间无法可依,严重影响了公正执法的效率。而一些已颁布执行的法规,条款也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达不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二)行政法规权限不明主要是法规、法条之间存在交叉,多头处罚、多层处罚情况时有发生。

(三)执法条件落后,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到执法机关办事常遇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还有的执法人员素质低下,贪图享乐,吃请受贿。为一些违法者逃脱法律的制裁,成了金钱和人情的俘虏,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一是部分执法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基层执法机构人员表现更为突出。其中真正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少数,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更少。二是执法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经济纠纷大量出现,要求执法人员不仅要懂法律,还要懂经济、懂外语。而实际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的人不多,三者兼而有之的就更少。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交往频繁,社会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违法犯罪手段也更加先进和隐秘,要求执法人员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而现在执法人员业务技能还有相当差距。执法条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执法机构执法人员不足,难以完成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任用非公务员执法的情况比比皆是。使用这些业务不精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人员,不可能提高执法公正性。有的执法机关经费紧缺,执法人员的调查差旅费由个人垫支,办案经费不能保障,办案很难及时到位。有的执法机关办公条件落后,在外执法靠借其他单位的车辆,办理业务没有采用先进设备,难以适用办案要求。

(四)地方保护使执法人员寸步难行执法机关的人权、财权受制于地方政府,尤其是在经济纠纷案件的具体执法中,下级执法机关不得不考虑本地利益,因为这与自身的经费来源息息相关,也不得不考虑当地领导的指令。有的地方领导从本地利益出发,专断行事,以权压法,阻挠公正执法活动,致使有些执法人员偏袒本地当事人,排斥外地人,因此而做出不公正的裁决。

三、公正执法的对策。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一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执法队伍的素质高低,执法水平的优劣,是关系到法律能否落实的关键环节,要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提高执法人员的水平。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保证在执法中,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秉公

办案,做到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化,制度化,由专人负责,常抓不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二是建立执法责任追究和奖惩机制。要建立个人执法档案,对严格执法、忠于职责、出色完成执法任务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执法不严、执法犯法、徇私枉法者,进行严肃惩处,并将处理情况载入档案,晋级增资、提拔重用等都要与之挂钩。要建立错案追究制度,从立案、查处、执行,都要实行专人负责制,出现错案,追查到底,决不姑息,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二)是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每年定期对执法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培训。适当提高执法人员的待遇,以吸引优秀法律专业大学生从事执法工作。要把住执法人员的入口关,同时定期进行考核。

(三)强化执法监督机制应强化执法机关的监督职能。省、市、分局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执法案件、执法人员进行专项检查,专门进行执法的监督工作,纠正违法行为,制约执法行为的随意性;建立定期执法检查制度,由执监督委员会定期组织执法检查,翻阅案卷,听取报告,审查执法情况,发现执法问题,督促限期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法的公正、公平、科学、合理。才能真正体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思想。综上所述基层工商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只是本文所谈的问题,其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培养一支优秀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对执法干部要求越来越高。日前,我国2004年7月1日将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这不仅给执法干部带来机遇,同时又提出了一个更新、更高的标准,要求执法干部不仅要知法、懂法、守法,更要知道如何执法,如何成为一名亲民、爱民型的执法干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法制的完善,人民需要一个信的过、用的上、打的赢、拖不夸的执法队伍。作为一名基层工商干部应该感到任重道远,必须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果敢创新,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载对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基层民警执法权益受侵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