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习题集总结电气自动化第4学期
习题五
单选答案
1-10:ACCDA
CBAAD 11-20:CCAAA BABBA 多选答案
1-10:ABCD ACE ACD AC ABC ACDE BCDE ABCDE BCDE ABC 判断:
1-10 对 错 错 错 错
错 错 对 错 错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1)突破了公认的计划和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本质,认为都是经济手段
(2)市场经济对中经济变强的适应性,更显著,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放放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所有制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服务,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作用(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当前长远利益、局部、整体利益相结合,使市场在社会这样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制起基础性作用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哪“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来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如何认识看待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按劳分配方式与非按劳分配方式并存。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① 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按劳分配本身包含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差别;②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③ 由于人们占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会产生人们富裕程度的不同;④ 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也会使一部分地区和一部人先富起来。
习题六
单选答案
1-10:DBDAB ADCCA
11-20: BABCB ACBAB
多选答案
1-10:ABCD ABCDE ABCDE BDE ABCD ABDE ABCE ABDE ABCDE
ABCDE 判断题
1-10:对
对
错
错
对
错
错
对
错
对 5.“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含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5)医疗卫生.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团结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0.请你谈谈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哪些?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劳动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习题七
单选答案
1-10:CBBCD
ABCAA
11-20: DACDA BABAC 多选答案 1-10:DE ABCD CDE BDE ABCD ABC ABCDE ABDE BCDE BCDE 判断题
1-10:对 错
对
对
错
错
错
错
错
对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终于意义是什么?
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积极促谈,积极促进两岸,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2.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判断有哪些内容?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集中的体现
(3)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两个问题之间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共同努力
13.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4.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2)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3)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4)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5)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习题八
单选答案
1-10: BABAC ADADC
11-20: DACBA ACAAA 多选题
1-10:ABE ACDE AD BCE ABCDE ABC ABC ACD ABCDE ABCDE
判断题
1-10:对
错
错
错
对
错
对
对
错
对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的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16:简述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1)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2)为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3)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4)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5.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6.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发展。
17.简述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1)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2)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3)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4)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8.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19.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二篇:毛概习题集总结电气自动化第4学期
习题五
单选答案
1-10:ACCDACBAAD11-20:CCAAABABBA
多选答案
1-10:ABCDACEACDACABCACDEBCDEABCDEBCDEABC 判断:
1-10 对 错 错 错 错错 错 对 错 错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1)突破了公认的计划和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本质,认为都是经济手段
(2)市场经济对中经济变强的适应性,更显著,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放放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所有制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服务,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当前长远利益、局部、整体利益相结合,使市场在社会这样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制起基础性作用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哪“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来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如何认识看待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按劳分配方式与非按劳分配方式并存。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① 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按劳分配本身包含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差别;②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③ 由于人们占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会产生人们富裕程度的不同;④ 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也会使一部分地区和一部人先富起来。
习题六
单选答案
1-10:DBDAB ADCCA11-20: BABCB ACBAB
多选答案
1-10:ABCDABCDEABCDEBDEABCDABDEABCEABDEABCDE
ABCDE
判断题
1-10:对对错错对错错对错对
5.“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含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5)医疗卫生.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团结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0.请你谈谈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哪些?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劳动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习题七
单选答案
1-10:CBBCDABCAA11-20: DACDABABAC
多选答案
1-10:DEABCDCDEBDEABCDABCABCDEABDEBCDEBCDE 判断题
1-10:对 错对对错错错错错对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终于意义是什么?
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积极促谈,积极促进两岸,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2.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判断有哪些内容?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集中的体现
(3)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两个问题之间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共同努力
13.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4.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2)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3)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4)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5)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习题八
单选答案
1-10: BABACADADC11-20: DACBAACAAA
多选题
1-10:ABEACDEADBCEABCDEABCABCACDABCDEABCDE判断题
1-10:对错错错对错对对错对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的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16:简述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1)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2)为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3)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4)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5.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6.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发展。
17.简述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1)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2)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3)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4)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8.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19.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三篇:毛概下习题集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过去我国选择计划经济的主观条件是()。
A.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B. 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C. 计划经济被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D. 我国生产力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正确选项】C 2.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但理论界一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正确选项】B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里的根本问题是()。
A.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B.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C.如何正确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D.如何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选项】B 4.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
A.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B.除去生产资料个体和私人占有之外的所有制 C.社会所有 D.公众所有
【正确选项】A 5.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
A. 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B. 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 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
D. 它们同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正确选项】D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
A. 经济体制
B.
分配制度 C.
所有制 D. 产权制度 【正确选项】C 7.国有经济对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上
B.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上 D.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正确引导上
。)。)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存在较大差别 D.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存在较大差别 【正确选项】A 16.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要()。
A.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基础
B.以发达国家的模式为基础 C.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以公平正义的道德原则为基础 【正确选项】C 17.十七大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
A.又快又好发展 B.又好又快发展 C.多快好省发展 D.加速发展 【正确选项】 B 18.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要坚持()。
A.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带动工业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工业化 D.以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带动工业化 【正确选项】 B 19.党的十七大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A.统筹区域发展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正确选项】D 20.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的主线是()。
A.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正确选项】A 21.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是()。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商品零售行业 【正确选项】D 22.在党的哪次会上提出“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A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正确选项】 B 23.下列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
B.它是个别资本积累和积聚的一种形式 C.它可在短时期内迅速集中起大量资本
D.它可缓解个别资本的有限性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间的矛盾 【正确选项】ACD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A.资源配置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运行法制化 【正确选项】ABCD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就要坚持()。
A.以公有制为主体
B.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姓“社”和姓“资”之分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D.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正确选项】ACD 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
A.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C.只要非公有制经济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占主体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9.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的意义和作用是:()。
A.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B.有利于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D.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正确选项】ABCD 10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由于()。
A.它们在发展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B.国有经济效率低下,亏损严重
C.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确选项】ACD 11.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鼓励和支持,又要进行引导。
A.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和法规为禁止的行业和领域
B.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C.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D.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正确选项】ABCD 12.社会主义必须实现按劳分配是由()。
A.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 B.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
D.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实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
20.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A.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选项】ABCD
2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
A.坚持“好”字当前,“好”中求“快” B.速度问题对我们已经无足轻重 C.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D.经济增长速度应是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基础上的速度 2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A.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
B.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C.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D.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正确选项】ABCD 23.建立和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A.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B.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需要 C.是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D.是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正确选项】ABCD 24.现阶段,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重点是:()。
A.提高待遇标准
B.确保发放 C.扩大覆盖 D.完善制度 【正确选项】BCD 25.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C.管理民主 D.市场发展、生活富裕 【正确选项】ABC 26.下列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B.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C.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 D.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 【正确选项】 ABCD 27.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体现在()。
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摘自《瞭望》
材料2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3
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二十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二十年实际增长2.2倍。摘自《瞭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2,阐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思想。
(3)结合材料2.3,说明实行市场经济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体制。【答案要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思想主要有下列涵义:第一,相对于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来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方法,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要搞经济建设,而市场经济能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问题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体制,找到了结合点。第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因而,不能将实行哪种经济体制作为区分两种制度的标志。区分两种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与资本主义社会相似,但却有根本的不同。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既有共性和普遍性,也有因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各异而造成的个性与特殊性。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
实行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材料:
1980年,在我国GDP的构成中,国有经济占78%,集体所有制经济占20%,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所谓的个体经济、私人经济和其他类型的经济,只占2%。到2001年,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40%左右,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比重上升到36%,而包括个体、私人
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材料3:
2002~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只有32.2%,这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长率都在10%以上,但第一产业的贡献率都在0.8个百分点以下,第二产业在5.3个百分点以上,第三产业在4个百分点左右。
材料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并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用“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经济增长方式”。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用“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经济增长方式”?(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的方针和基本思路分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1)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指社会财富的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升,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二,更深刻地反映了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出多年而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
第三,更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包括获得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空间、惬意的环境等。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的方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而不是短期的繁荣,必须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把经济发展根植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必须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逐步实现农业由弱变壮;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由慢变快,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6.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仅以资源条件约束而言,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是我们为此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国民经济应该如何进—步发展?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要点】(1)材料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的要求,相对说来比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其次,建没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二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四是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正确选项】 A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
【正确选项】 B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A.社会和谐 B.人民民主 C.经济发展 D.科学发展 【正确选项】 B
【正确选项】 A 13.人民政协的主题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团结和民主 【正确选项】 D 1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睦 【正确选项】 C 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A.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B.自治地方享有立法权 C.独立行使司法权 D.独立行使自治权
【正确选项】 D 16.在党的十七大中首次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正确选项】D 17.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正确选项】 D 18.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
A.基层群众自治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民族区域自治 【正确选项】 A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 D.制度化、法制化 【正确选项】 A 20.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A.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B.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
C.调整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正确选项】 A 2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正确选项】 B 2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31.政治体制改革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这是为了()。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B.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正确选项】 A 32.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说明()。
A.人好坏不重要 B.个人没有责任
C.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D.制度决定人的好坏 【正确选项】 C 3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D.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正确选项】 B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不断坚持和完善的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正确选项】ABCD 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理由和表现是()A.性质相同 B.作用、职能相同 C.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 【正确选项】ABD 3.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现在()。A.从阶级结构看,人民范围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B.从政党关系看,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从职能看,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等职能 D.从概念表述看,包含民主与专政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正确选项】ABD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A.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
C.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 D.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正确选项】ABC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我国的政体 B.我国的国体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正确选项】AC 13.我国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制定执行 【正确选项】ABCD 1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
A.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B.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各民主党派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正确选项】ABCD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正确选项】ACD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正确选项】BCD 17.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C.消除了民族差别,实现了民族融和
D.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正确选项】ABD 18.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A.民族矛盾的根源已完全消除
B.形成了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C.社会主义民族制度的确立消除了民族压迫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正确选项】BCD 1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
A.妇女联合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农村村民委员会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正确选项】BCD 20.广大人民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
9。
28.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在本质上是()。
A.防止国家政权侵犯人民自由的手段 B.各阶级分掌统治权
C.资产阶级统治阶级的内部职权分工 D.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正确选项】CD 29.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理论命题的涵义是()。
A.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
【正确选项】ABCD 30.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和最高类型的民主,原因在于()。
A.民主权利主体的空前广泛性 B.民主行使范围的空前普遍性 C.民主权利的空前真实性 D.民主与集中的内在统一性 【正确选项】ABCD 31.一个国家的主权和人权的正确关系是()。
A.人权高于主权
B.人权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C.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
D.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正确选项】BCD 32.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A.自由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政治自由
【正确选项】BD 33.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在线与网民进行了交流,最近有很多的政府官员,利用互联网跟百姓沟通,这种网络表达体现了()。
A.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B.反腐倡廉的新通道 C.民主政治体系的新形式 D.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方式 【正确选项】ABCD
三、分析论述题
1.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实践,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这就为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
(3)目前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的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3.结合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1 成思危,著名经济学家,原民建中央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谈到我国政党制度,他深有体会地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海外有评论说中国的民主党派人士在政府任职多是“坐虚位”、“无实权”,成思危说,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的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在担任化工部副部长的时候,我对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工作是完全有权作出决策的。作为全国人大常会副委员长,我负责证券法、农村金融的执法检查。我和中国共产党党籍的副委员长一样,也是独当一面的。” 材料2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国共有18.7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6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5人。2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部长。2007年有18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职务副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据统计,1990年至200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直接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就有287次,其中,党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或出席的就有85次。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代表人士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建议260多项,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提出各项建议9万多项。如关于三峡工程、耕地保护、两岸“三通”、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沿线发展、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材料
1、材料2摘编自《光明日报》
(1)从“打橄榄球”和“唱大合唱”的形象比较中,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2)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
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第一,法律和道德在调节社会的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方式是不同的。一是从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看,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而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是从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来看,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第二,法律和道德在治国方略中应该而且能够结合起来。一是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二是社会主义德治通过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可以推动依法治国。三是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5.下面是一组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材料
材料1:
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崭新的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要义做出的精粹解读。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恩格斯1845年的论述。恩格斯在当年伦敦举行的各族人民庆祝大会上说,“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完全肯定了民主与共产主义存在着直接对应的关系。由于在那个时代,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往往被视为同义语,因此说“民主就是共产主义”,也就是说,“民主就是社会主义”。恩格斯强调了“在今天”三个字,也就是强调从现在始,主张民主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要求,因为没有比社会主义更需要民主了。后来,列宁果断地强调“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毛泽东坚决地表明“只有民主才能救中国”;邓小平更进一步地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精辟阐述,说明民主是社会主义固有的属性,须臾不可分离。
摘自 人民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
材料2:
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过程。正因为有思想解放,我们才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重大进步,才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治领域产生了“法治”、“人权”、“以人为本”等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摘自 新闻午报 《俞可平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果》
材料3:
十七大以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会加速,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基层民主与依法治国均将稳步推进,有效呼应中国民众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目前中国还有一些公共权力没有严密的法律来规范,致使一些权力“有权力无程序”、“有权力无责任”,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具有随意性,导致权力的膨胀,有可能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侵害。同时,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还缺乏具体化,也导致了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对公民私权的尊重不够。
摘自中新网2007年8月7日电 本期《瞭望》新闻周刊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1中“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材料2和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3)简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案要点】(1)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内在规律的新认识、新论断,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境界,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的坚定信念,具有重
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第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3)第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改革的方针必须坚定,但方法要细密,步子要稳妥。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只是吸收和借鉴应是有分析、有批判的,不能简单模仿、全盘照搬。
第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7.下面是一组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材料 材料1:
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东西。
摘自 马克思《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2: 2004年3月,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揭开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摘自 中国网《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中国已加入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21项国际人权公约。
摘自 《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材料3:
人权外交是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其中心思想是,以人权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将对别国人权状况的判断作为是否与其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标准,并尽力向别国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人权外交的实质是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摘自《人民日报》(2006-04-05 第9版)
材料4:
2010年3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2009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的指责,而对自己糟糕的人权纪录只字不提。为了让世界人民全面了解美国人权的实际情况,敦促美国反思其不当作为,我们特发表《200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摘自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0-03-12)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概括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选项】A 7.“四有”中的有理想是指()。
A.个人理想
B.个人追求
C.个人抱负
D.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正确选项】 D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两为”方针 B.“双百”方针 C.马克思主义 D.“三贴近”方针 【正确选项】C 9.对于韩国的流行文化我们应该。
A.直接模仿
B.坚决拒绝 C.进行批判
D.批判吸收 【正确选项】D 10.近段时间如电视剧《宫》等历史穿越剧收到了很高收视率,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却受到了广电总局的批评,原因是()。
A.利益纠纷
B.宣扬暴力
C.宣扬享乐主义
D.不尊重历史,不注重社会效益 【正确选项】D 11.()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集体主义精神
B.共产主义道德
C.民族主义思想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正确选项】D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实事求是 【正确选项】C 13.()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A.马克思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共产主义
【正确选项】A 14.近些年的“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文化现象是()。A.文化创新
B.文化贴近群众
C.媚俗文化
D.文化贴近生活
【正确选项】C 15.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
A.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诚实守信
【正确选项】A 16.岳飞的“精忠报国”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那一个方面()。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C.团结统一
D.勤劳勇敢 【正确选项】A 17.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D.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正确选项】ABCD 9.SHE组合有一首歌《中国话》中提到“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这体现了()。A.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文化输出国 B.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C.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D.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正确选项】BC 10.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B.每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基本一致
C.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D.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正确选项】ACD 11.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绝不含糊”是指()。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B.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正确选项】AB 12.封建社会爱国主义精神是()。
A.往往和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
B.相对狭隘
C.往往和国际主义精神联系在一起
D.往往和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 【正确选项】AB 1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
A.两者相互交融
B.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
C.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延续
D.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互不相干 【正确选项】ABC 14.“八荣八耻”()。
A.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B.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
C.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D.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正确选项】ABCD 1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坚持()。
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D.与科学文化相辉映 【正确选项】ABC 16.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它是()。
一书中谈道:“理解日本人,就要理解各得其所的含义。他们对于秩序的信赖是这个强大民族的社会基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结合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谈一谈日本民众在灾难面前的淡定与井然,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并去践行的。
【答案要点】首先,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文化,正如美国作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提出的一样,日本人民之所以在灾难面前“井然有序”,源于他们对“各得其所”的共同的文化认同。因而我们要加强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其次,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史专家韩升表示,很多人会把日本人面对地震和核爆时的淡定,解读为“日本一向灾荒比较多,日本国民已经比较习惯面对灾荒和死亡”,“这种解读不能说不准确,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日本在国民素质教育上已经取得了成功。在面对灾难时,国民性、忍耐性强、看中集体主义、道德至上等日本民族的文化因子集中得到了释放”。因而,在文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新时期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要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原有的一些道德规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越来越成为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再次,本次地震后,大家看到的更多是日本人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几乎没有人去发被定义为耻辱的“灾难财”。日本京都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广末梁子说:“日本人都觉得在公共场合喧哗是‘耻辱’的,耻辱观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日本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不能做‘耻’的事情,否则就被人排斥,大部分的人也都是为了不被别人排斥而遵从一般的规范。所以,日本人的团队意识、自律、整齐都跟‘耻辱’意识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我们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长期坚持下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谁没有过青春年华?谁在青春年少时没有过偶像崇拜?然而,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60年代是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标志偶像:雷锋、保尔·柯察金、王进喜等。70年代是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标志偶像:陈景润、邓丽君等。80年代 的偶像则从从单一走向多元,标志偶像:张海迪、中国女排、港台明星等。90年代偶像则是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标志偶像:罗大佑、崔健、王朔、周星驰、王菲等。进入新世纪青年人的偶像更是趋于多元。回顾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以来偶像的变迁,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走向多元。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胡锦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迫性?(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1)—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的思想领域也在发生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选项】C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正确选项】B 3.()是民生之本。
A.社会福利 B.教育 C.医疗 D.就业 【正确选项】D 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基本要求 D.本质属性 【正确选项】D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民主法治
C.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选项】A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民主法治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选项】B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选项】D 8.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依法办事。【正确选项】C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
A.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B.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正确选项】D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正确选项】D 19.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
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正确选项】A 20.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概念的是()。
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温家宝 【正确选项】C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B.未来共产主义的实现 C.一种治国理想,治国机制 D.科学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正确选项】C 22.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正确选项】A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构建社会主要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正确的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B.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 【正确选项】CD
9.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做到()。
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C.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D.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正确选项】ACD 10.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
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 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正确选项】BD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其中主要是指()。
A.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的政治法律保障 C.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D.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为以上“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正确选项】ABCD 12.2005年年底,广州市常务副市长沈柏年在接听12345市长热线时说,什么钱都可以省,关心弱势群体的钱一分也不能省,否则广州发展再繁荣,经济再增长,也不是一个和谐的广州。由此可见,和谐社会应是()。
A、民主法治的社会 B.公平正义的社会
C.诚信友爱的社会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正确选项】BC 13.构建社会主要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正确选项】ABCD 14.“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的“四位”指()。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正确选项】ABCD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A.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表明了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D.是我们党执政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执政理念的升华 【正确选项】ABCD 16.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B.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C.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D.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 【正确选项】ABCD 2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矛盾是可以“回避”的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正确选项】ABD 2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六条基本原则,关于这六条基本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既构成有机整体又各具丰富内涵
B.深刻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C.指明了我们应当遵照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原则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方式保证和谐
D.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正确选项】ABCD 27.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
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正确选项】ABCD 28.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健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包括()。
A.公众参与 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正确选项】ABCD 2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B.是一个消除一切矛盾与不和谐因素的持续过程
C.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正确选项】ACD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理论基础包括()。
1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据2009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人认为存在教育不公平问题。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当前,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材料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请回答:(1)为什么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你认为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有哪些?(3)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答案要点】(1)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2)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主要有:首先,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必然带来教育的发展差距。其次,教育投入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与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第三,资源配置不合理。第四,政策制度不完善。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一些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如户籍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最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投资观念深入人心,这必然造成对优质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使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3)要进一步办好教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继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完善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
3.下列是一组关于和谐社会内涵的材料: 材料1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论断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之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提出了扎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共同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①社会和谐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③社会和谐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特点。④社会和谐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⑤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
4.下列是一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的材料:
材料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摘自 新华网《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材料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靠发展,二靠公平。社会发展了,增加了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平,最终实现共国富裕创造条件;而如果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影响社会发展。
摘自 人民网《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机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果。
摘自 人民日报社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如何理解?
(2)材料2反映了什么?从材料2反映角度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3)材料3“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指什么? 【答案要点】(1)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①理论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②实践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四位一体”,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
(2)①材料2指出发展与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坚持科学发展与追求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②构建和谐社会:第一,全面落实科学发
业的政策。②对高校来说,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③对用人单位来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吸纳大学生就业。④对大学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大学生应该增强信心,切实提高就业能力。
(3)首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勇气,并提高学习提高创业的能力。其次,学校要提供大学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和服务。最后,政府要完善创业扶植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
A.建设小康社会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正确选项】C 2.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中国政府承诺不使用武力上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享有完全自治权
D与美国等有关国家共同谈判解决 【正确选项】B 3.1958年8月,为了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
A.金门 B.马祖 C.台湾岛 D.澎湖列岛 【正确选项】A 4.上个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
A.一国两制 B.一纲四目 C.《告台湾同胞书》 D.“叶九条” 【正确选项】B 5.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A.1982年 B.1979年 C.1981年 D.1991年 【正确选项】A 6.“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正确选项】A 7.台湾问题的本质是()。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正确选项】A 8.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间是()。A.1982年9月 B.1983年7月 C.1984年9月 D.1984年12月 【正确选项】C 9.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A.司法独立 B.祖国统一 C.保留军队 D.两种制度
【正确选项】B 10.“一国两制”构想中允许有自己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港澳台
21.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
A.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B.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C.早日恢复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
D.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正确选项】B 22.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是
()。
A.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B.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C.早日恢复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
D.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正确选项】D 23..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正确选项】C 24.《反国家分裂法》的主题是
()。
A.实现“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B.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 C.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
D.必要时采取非和平方式,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正确选项】B 25.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A.我国建成小康社会
B.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C.台湾人民
D.台湾当局 【正确选项】C 2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创造性的发展了()。
A.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原则
D.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选项】B 27.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其中“莲花”代表()。
A.祖国
B.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三个组成部分
C.澳门风光
D.澳门人民
【正确选项】B 28.台湾著名作家于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于光中先生“乡愁”的基本政策是()。
A.民众公投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国际裁决 【正确选项】B 29.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其中最根本的前提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谈判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选项】B 30.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
第四篇:毛概第八章习题集参考答案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__,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A)
A.新时代
B.新纪元
C.新阶段
D.新时期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已经达到了______收入国家水平。(B)
A.高收入
B.中等偏上
C.中等偏下
D.中等发达
3.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需要和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
A.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是(D),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______,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A)
A.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B.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C.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D.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6.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__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D)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______、战略布局是______。(B)
A.“四位一体”;“四个全面”
B.“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C.“五位一体”;“五个全面”
D.“六位一体”;“五个全面”
8.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9.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______现代化。(C)。
A.治理体系
B.治理能力
C.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D.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______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B)
A.社会主义中国化
B.马列主义中国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______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D)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ABC)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D.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AB),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
4.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包括
(ABD)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党的十九大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包括(CD)
A.“一个中心”
B.“两个基本点”
C.“八个明确”
D.“十四个坚持”
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伟大”是:______。(ABCD)
A.伟大斗争
B.伟大工程
C.伟大事业
D.伟大梦想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这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这说明,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论述题
1.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习近平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作出了深刻回答,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
“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九大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看,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五篇:毛概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单选题:
1、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回答的时代课题是什么?()B A.军队的领导权问题
B.“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军队的纪律问题
2、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是()A A.党的领导
B.先进的武器装备 C.人民的拥护 D.超强的战斗力
3、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是()C A.改革强军 B.依法治军 C.政治建军 D.科技兴军
4、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D A.先富国后强军 B.先强军后富国 C.只富国不强军
D.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5、下列选项中即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又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的是()A A.军政军民团结
B.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能打胜仗
D.作风优良
6、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是()B A.武器 B.科技 C.军人 D.战略 多选题:
1、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不是抽象的原则要求,而是有一整套制度作保证的。这些制度主要包括()ABCD A.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 B.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
C.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D.实行支部建在连上
2、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是()AD A.依法治军 B.改革强军 C.科技兴军 D.从严治军
3、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需要做到()ABCD A.坚持全国一盘棋 B.健全体制机制 C.强化战略规划 D.突出重点领域
4、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就要()ABCD A.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B.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C.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D.深入推进练兵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