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研究生病理学总论考试要点总结炎症与血栓性疾病

时间:2019-05-15 09: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协和研究生病理学总论考试要点总结炎症与血栓性疾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协和研究生病理学总论考试要点总结炎症与血栓性疾病》。

第一篇:协和研究生病理学总论考试要点总结炎症与血栓性疾病

1、细胞微粒、囊泡

微粒体是细胞被匀浆破碎时,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闭起来的小囊泡(主要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这些小囊泡的直径大约100 nm左右,是异质性的集合体,将它们称为微粒体。

多数情况下,微粒体是指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它包含内质网膜和核糖体两种基本成分。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糖基化和脂类合成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微粒体在细胞生物学中定义为从内质网的碎片所得到的小型囊泡。必须将肝脏或其他组织磨碎(均质化)之后,才能得到微粒体。微粒体含有细胞色素P450(CYP)氧化酶,与氧化代谢有关。

2、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Gla-proteins)因子 II(prothrombin,凝血酶原)合成:肝脏,相对分子量为71600 正常血浆浓度:150-200 mg/L 结构:含582氨基酸残基的酶原,被因子Xa在Arg-Thr及Arg-Ile处切开,切除N端274个氨基酸残基,余下308个氨基酸残基分成A、B两条肽链,由一个二硫键相连。

Gla区、Kringle 功能域、催化区:(Arg382-Arg393负离子结合部位)纤维蛋白原、凝血调节蛋白、水蛭素。

因子 VII 合成:肝脏 以酶原形式分泌入血

血浆浓度:0.5-2.0 mg/L 血浆半衰期为6-8小时 相对分子量为50000 单链糖蛋白: 前导肽 Gla区 2 EGE区 活化肽 催化区

因子 IX 合成:肝脏

单链糖蛋白: 前导肽 Gla区 2 EGE区 活化肽 催化区

因子 X 合成:肝脏 以丝氨酸蛋白酶前体形式分泌入血

相对分子量为58800 含糖量约15%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多聚糖蛋白,vWF 基因定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末端。

vWF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贮存在韦伯氏小体(Weibel-Palade body)内。

血浆中vWF为分子量不等的多聚体,可与凝血因子VIII以非共价方式结合成复合物存在于血浆中。vWF的功能

介导血小板与内皮下胶原粘附: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vWF受体)和内皮下胶原成分精氨酸-甘氨酸-门冬酰胺(Arg-Gly-Asp,RGD)三肽结合

介导血小板与活化内皮细胞粘附:通过内皮细胞表面P-选择素和vWF分子上的RGD三肽位点结合。

介导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聚集反应:通过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Ib-Ⅸ与Ⅱb-Ⅲa 作为凝血因子Ⅷ的保护性载体,即vWF可保护因子Ⅷ的活性,还能稳定因子Ⅷ的mRNA,促进因子Ⅷ的合成与分泌。

vWF的功能与多聚体的大小密切关系,其分子量越大,与血小板结合能力越强,更能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vWP与血栓性疾病 1.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循环变化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独立危险因子

预后 3.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亚急性期

腔隙性脑梗死: 急性期

4.下肢动脉硬化: 静息痛、间歇性跛行

4、蛋白C系统组成及作用

组成:蛋白C,凝血调节蛋白,蛋白S, 蛋白C抑制物 作用: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Ⅴ和因子Ⅷ

阻断活化的凝血因子Ⅹ与血小板结合

促纤溶活性: 刺激纤溶酶原释放 结合PAI-1

5、D-二聚体(D-Dimer)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定量:小于200μg/L。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等。

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 :深静脉血栓(DVT)诊断

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

6、内皮细胞在调节血栓形成中的作用(1)调节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内皮细胞分泌的内皮素-1可使血管收缩,内皮细胞还可合成分泌内皮衍生松弛因子(EDRF),此因子具有广泛的缩张血管作用。(2)抗凝与促凝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胞膜表面的蛋白多糖、TM(凝血酶调节蛋白)、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物质通过灭活血管内活化的凝血因子,或激活蛋白C,或防止血小板在内皮表面黏附等作用达到抗凝作用。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激活外源性凝血过程、辅助血小板黏附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达到促凝作用。(3)双向调节纤溶活性

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合成分泌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通过分泌PAI(纤溶酶活化剂抑制物)抑制纤溶系统。

7、NO合成释放调节

NO是内皮细胞产生最重要的舒血管因子,由内皮细胞的NO合酶(eNOs)作用于L-精氨酸产生,NO可扩散至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激活鸟氨酸环化酶,介导cGMP调控的血管舒张。不仅如此,NO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

8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是指能够在外周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 VEC)。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参与机体血管的舒缩、凝血、炎症、免疫、物质转运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多种生命活动。正常状态下,内皮细胞每天的更新率大约0 % ^' 1 %,因此正常人体内CECs的数量非常少,然而在内皮受损的病理状态下,循环内皮细胞会发生数量和形态学的变化。9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亦称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参与损伤血管的修复.10、损伤血管壁的主要因素(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危险因素)

血管内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损伤

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失衡产生“氧化应激”反应。生理状态下,氧化应激可调节细胞功能、受体信号和免疫反应,但过度的氧化应激则会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和炎症细胞的生长和迁移、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内皮细胞凋亡、激活转录因子(NF-kB、AP-1)、促进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ICAM-1, VCAM-1 , E-选择素)过表达等方式损伤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主要由氧自由基介导,统称活性氧物种(ROS)。ROS主要与被血管紧张素II(AtII)、血流切应力、高血糖等激活的NADPH-氧化酶有关。ROS增加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减少NO的生成,使血管舒张作用减弱。同时,钙离子内流消耗ATP,使ATP减少。NO和ATP共同减少导致血管内皮受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血管内皮损伤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肾素可将血管紧张素原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AtI),At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其他酶的作用下生成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II(AtII)。AtI不仅增加血管阻力,还可刺激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增殖,促进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及促进血栓形成。ACE促进AtII的生成,抑制缓激肽的活性,使NO的释放减少。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

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血管壁聚集并氧化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LDL上调MCP-

1、ICAM-

1、VCAM-

1、P-选择素、E-选择素等多种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促进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ox-LDL的这些作用主要通过激活其受体LOX-1实现,内皮细胞通过LOX-摄取ox-LDL引起内皮细胞激活、功能障碍、完整性丢失及分泌功能紊乱。ox-LDL与LOX-1结合还可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内皮微颗粒与血管内皮损伤

内皮微颗粒是内皮细胞受到刺激、损伤或内皮细胞发生凋亡时从细胞膜脱离下来的所释放的直径在0.2μm~1μm并携带有内皮细胞某些抗原特性的的微小囊泡。研究显示内皮细胞释放的EMP可降低内皮细胞NO合酶(eNOs)的活性,使具有舒血管作用的NO合成减少,同时降低NO的生物利用度,破坏NO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此外,EMP还与破坏内皮细胞功能的活性氧物种(ROS)增多有关。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损伤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使超氧化物产生增加,而细胞内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或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则受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抑制而使超氧化物灭活减少,两者导致超氧化物急剧增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最终损伤血管内皮。此外,使用叶酸可部分减轻由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11、炎症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粘附因子)① 粘附分子从胞浆转位到细胞表面重新分布

组胺、凝血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使内皮细胞的P-selectin从胞内到细胞表面。② 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

IL-1,TNF、PAF使内皮细胞表达E-selectin,VCAM-

1、ICAM-1表达增加。③ 粘附分子构像改变 亲和性增加

趋化因子使白细胞的LFA-1亲和性增加。

12、模式相关因子: 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是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可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所识别。包括:脂多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PGN)、甘露糖、细菌DNA、、螺旋体脂蛋白、病毒双链RNA和葡聚糖等。特征: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为微生物的生存或致病性所必需,而宿主细胞不产生;是宿主天然免疫细胞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

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s)当机体受到感染、缺氧、应激以及其他损伤因素刺激时,由损伤细胞释放的一类分子,可由相应的受体识别,引发炎症反应。与PAMP分子协同作用激活先天免疫系统,调节获得性免疫的极化方向,对组织愈合、修复或组织异常重构进行调控。

13、脂氧素在炎症中的作用: 脂氧素的调节作用:

中性粒细胞:下调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趋化、粘附和渗出,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性,抑制活性氧、炎性细胞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感染及变应性炎症、哮喘)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下调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单核巨噬细胞:促进单核细胞向炎症部位趋化,无激活作用,促进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

eNOS解偶联

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系统中的NO主要源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发挥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近年来,大量的基础及临床资料进一步证实,在诸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及长期吸烟等病理情况下,eNOS出现功能障碍,此时eNOS不再生成NO而是产生超氧阴离子,造成NO生物利用度降低及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增加,导致或加重内皮功能障碍,该现象被称为eNOS脱偶联。eNOS脱偶联的产生机制主要有: ①NO生成底物L2精氨酸(L2arginine, L2A rg)不足,使本应转移到L2A rg的电子转移到O2从而产生超氧阴离子(O·2);②NO生成的重要辅助因子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 terin, BH4)供应不足,导致主要的终产物是O·2,而不是NO;③氧化应激使eNOS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活性下降。

第二篇:财政与税收考试要点总结

第三章 财政收入概述

财政收入的类型及基本特点: 有若干种分类方法,依据:

1.收入的持续与否,可分为经常性收入与临时性收入 2.收入的来源渠道,可分为直接收入和派生收入

3.强制性特征,可分为强制收入与非强制收入

根据政府取得收入的形式不同,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公共债务收入、公共收费,这是财政学最常用的方法。

税收收入,指一国政府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据相关法律和预定的标准,向处于本国税收管理范围之内的居民和企业组织强制无偿征收的财政收入。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以税、利及少量的收费形式上缴国家财政时,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特点:国家具有行政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有税有利,税利互补” 公共债务收入,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也称公债或国债。

特点:自愿性和有偿性 公共收费,公共部门中的企事业单位通过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以有偿交换取得收入的形式称之为公共收费。、特点:缴费者通过履行缴费义务,已取得政府所赋予的权利,享受相应的服务和利益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体水平,可用绝对数额和相对数额来表示。

绝对数额就是财政收入总额,相对数额就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其影响:首先,对一个国家来说,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其次,财政收入得规模应该适当。若规模过大,则说明政府集中的资金过多,会压低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就会走向萧条,全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若规模过小,政府职能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同样会降低社会的经济效率。影响财政规模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簪水平越高,财政收入规模越大;反之,规模越小

收入分配政策:影响剩余产品占国民收入总量的份额;影响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的份额。一般,越强调分配公平,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价格因素:首先,对财政收入实际购买力的影响,价格水平上涨率高于、等于、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时财政收入为实际负增长、不增不减、实际增长。其次,价格总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会通过不同的税制和税种反映出来。再次,价格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财政收入的变化。财政收入的原则,是一个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如下: 1.立足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准则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的原则 3.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

征税对象和税源可以不一致,如财产税;和税基(计税依据)也可以不一致,如增值税 第四章 税收原理

税收制度要素:

税收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税收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是区别不同税种的标志。

税率,是指税额与税收客体的数量关系比例,它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是税收强制性。固定性的体现。附加、加成和免税,是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违章处理,是指对纳税人发生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维护了税法的强制性和严肃性。

税收的分类。

按税收客体,分为:

商品税(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以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

所得税,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财产税,以各种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其他税,包括资源税和行为税。资源税,是指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收入;行为税,对某些特定的经济行为开征的税收。

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体现税收的合理负担和不尽合理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税款作为商品或服务价格组成部分以及附加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课税原则的现代观点 在现代财政理论中,对税制评价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则是效率标准和公平标准。效率标准可分为两类,即经济效率标准和制度效率标准;公平标准也可以分为两类,即横向公平标准与纵向公平标准。

一.税收的效率标准

1.经济效率标准 税收的经济效率标准与税收中性有关。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的效果。反之,政府课税改变社会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的效果就是税收的非中立性。税务学界在讨论税收的非中立性时,使用了许多概念,诸如消费者剩余损失和生产者剩余损失、福利损失或福利成本、超额负担或沉重负担等等。事实上,这些概念均指同一事实:税收在改变或者说扭曲资源配置后,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造成的损失如何。根据税收中性概念,可把税收的经济效率概括为:政府通过税收制度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沉重损失最小化。

2.税收的制度效率。税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要考虑到筹措收入的能力、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到征纳双方在征税与纳税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即税务费用的多少。税收的制度效率就是指政府设计的税收制度在筹集充分的收入基础上使税务费用最小化。税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要么考虑恶人到筹措收入的能力、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还要考虑到税收制度是否能有效地运行。衡量税收制度的效率,一般可以用两个指标,一是质量指标,二是成本指标。质量指标包括集中性指标、时滞性指标和执行性指标;成本指标包括管理费用、纳税费用和政治费用。

二.税收的公平标准

税收学界一直认为税收负担在纳税人间的公平分配是及其重要的,税收的公平原则是设计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税收学界一直把公平原则进一步区分为两个概念:即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如果某种税同等的对待同样的人,那么,这种税就是横向公平的。纵向公平标准说明的是税收制度如何对待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在实践中,横向公平或不公平表现在许多方面,所得税考虑了这样的事实:具有相同预算线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消费能力。因此,对于医疗支出和特定的教育费用等,允许从应税所得中扣除。而且,这类扣除也考虑到某些明显的不利

条件如盲人和老年人。在税收上,这些允许从应税所得中扣除的,都可能被认为是旨在使所得税制更符合横向公平的措施。纵向公平问题比横向公平问题更为复杂。要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从原则上判断谁应该支付较高的税收;从原则上选择课税方法和课税基础;究竟要高出多少。

如何衡量课税或纳税是否公平?

受益原则要求,纳税人应根据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纳税 能力原则要求纳税人应当按照他们的支付能力纳税

第四节、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有时也称“税收辗转”

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负转嫁的最终结果。税负转嫁的形式:

前传:提价,转移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的购买者 最典型与最普通 后传: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者工资,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转换:亦称“税收转化”,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和改进科技自行消化吸收 税收资本化:亦称“资本还原”,将生产要素未来应付税款,通过购入价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税收制度的发展

税收制度大致经过了由简单的直接税制到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再发展到现代直接税为主的税制或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

一.简单的直接税税制

二.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 三.现代直接税税收制度

税收的经济效应

税收在参与国名收入分配、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行为均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只有透彻理解税收的经济效应,才能制定科学的税收政策,优化税制结构,选择合理有效的税收优惠措施。第一节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税收宏观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及其手段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税收之所以具有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它的乘数效应,即税收乘数。税收乘数表明的是税收的变动(包括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GNP的影响程度。税收乘数的一些特点: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相反;政府在采取增税策略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的程度为税收增量的C/(1-C)倍;倘若政府采取减税政策,将有利于经济增长;同公共支出乘数相比较小,也就是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作用小于公共支出政策。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

(一)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一国税收收入总额占GDP的比率,有人也称之为宏观税率或税收比率。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反映出政府在经济总量中集中程度的大小,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职能的强弱,故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1.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解释:拉夫曲线。其经济涵义:第一,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第二,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

取两种不同的税率;第三,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2.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经验解释:马斯顿的经验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一国的地税收比率对于提高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机制来实现:第一,较低的税收比率会导致较高的要素收益率,而较高的要素收益率会刺激这些生产要素的总供给,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第二,低收比率国家的各种税收刺激,将使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和活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和活动,从各提高资源使用的整体效率 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

为什么发达国家以直接税为主体,而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体。

首先,一国的税制结构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其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利用不同的税制结构解决不同的问题;再次,直接税有利于发达国家解决发展的某些问题,间接税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增长问题。

第二节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税收将支出能力从纳税人转移到政府手中,发生了资源的转移。第二,税收会扭曲消费者对物品的选择或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选择,从而给纳税群体造成额外负担。税收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在所得税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所得税对家庭储蓄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和税后收益率的影响来实现的额,即产生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在不考虑对储蓄的利息所得征税的情况下,对其他所有收入征税将直接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但不影响利率水平,也就是说,不改变个人预算线的斜率,因此,由于征收所得税,个人的消费与储蓄水平同时下降了,这就是所得税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在考虑对储蓄的利息所得征税的情况下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将来的消费价格变得昂贵了,而现在的消费价格相对下降了,个人现在将增加消费,于是产生了替代效应。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征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税后收益率,降低储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消费者以消费替代储蓄。

税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采取降低税率、延期纳税、加速折旧以及投资税收抵免等措施,鼓励研究与开发活动,从而提高技术进步率。

第九章 税式支出

税式支出是政府为了实行对某种行为给予鼓励或照顾的政策目标,以主动放弃部分税收收入的形式向特定纳税人提供的财政援助。

税式支出和税收优惠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税收条款中关于减免税的优惠对于纳税人来说就是税收优惠,对于政府来说则是税式支出。税式支出本质上是政府部门为了分析税收优惠而采取的一种经济统计方法。

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

按照其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分为四大类:税基式、税率式、税额式和递延式 税基式税式支出是指以减少纳税人税基方式存在的税式支出,主要项目有:起征点、免征额、税收扣除和税收庇护;

税率式税式支出是指以优惠税率为主要方式的税式支出;

税额式税式支出是指以直接减少纳税人应纳税额方式而存在的税式支出,主要项目有;减免税优惠、税收抵免、优惠退税;

递延式税式支出是指允许纳税人推迟纳税人缴纳应纳数额方式而存在的税式支出,纳税人取得税款的货币时间价值,相当于一笔无息贷款,主要形式有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和 准备金制度。

起征点,就是开始征税的起点。课税对象数额在起征点以下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全额纳税

税收扣除,就是允许纳税人从课税对象中扣除某些符合要求的特定项目,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其实质是税基的扣除。扣除额的确定,分为定额扣除和比例扣除两种方法。尤其是比例扣除法下,课税对象数额越大,允许扣除额也就越大,同时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适用税率也因此而降低,因而税负减轻很多。(企业所得税中的捐赠扣除)免征额,实际上是定额的税收扣除。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于课税的数额

税收庇护是指纳税人吧已经取得的本应纳税的所得在未纳税前重新投资于另一活动,从而避免为这一部分所得缴纳所得税的一种方法。

优惠税率,又称低税率优惠,是对特定纳税人、课税对象和某种特定行为采用比一般税率较低的税率征税。优惠税率根据适用的期限可分为长期和短期。长期优惠税率一般为法定税率。另外了,纳税限额规定实际上也是税率优惠之一。

减免税优惠是减税和免税的统称。减税是从应纳税额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应纳税额。一般都属于定期优惠。减免税按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地区性减免,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行业性减免,农业、第三产业。信息业;新办企业的减免税,税收假日。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应纳税额中减去的数额,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等于应付税款减去可抵免数额。常见的税收抵免有: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

鼓励企业投资

避免对跨国纳税人的重复征税

优惠退税,是指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的某种经济行为将纳税人已经缴纳入库的税款一部分或全部,按照规定程序退还给纳税人,从而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

税款递延、加速折旧和贮备金制度实际上都属于递延纳税,实际上获得了一笔政府的无息贷款。

税式支出与财政直接支出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 2.实施效果相同

3.都是对财政资金的额无偿安排 4.都对财政收支的平衡产生影响 5.都是对财政资金的使用 区别:

1.对国民经济调节的重点和力度不一样。侧重于微观和宏观。力度小与力度大 2.在法律规定上不同

3.执行的主体和客体不同。税务机关与财政部门;形成财政收入之前与想成财政收入之后 4.地位及作用不同。补充与最主要、最基本 5.时效性不同。滞后性

税式支出的主要特点: 1. 时效性强 2. 更具隐蔽

3. 具有累加激励效果 4. 具有诱导性 5. 具有广泛性 6. 具有灵活性

税式支出是各国政府普遍使用的宏观调控工具,正效应体现在:

1、有利于鼓励微利有益产品和具有外部正效应的产品的生产

2、有利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风险项目的投资,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进步

3、通过税式支出政策的贯彻实施,可以宏观上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地区,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4、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5、有利于扩大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就业机会 负效应体现在:

1、不利于纳税人之间的【平等竞争,容易造成经济的扭曲,从而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说明税式支出只能在市场调控乏力的领域使用

2、背离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税收公平原则

3、导致税法复杂化,增加了征管难度和成本

4、税式支出的累加激励效果和对非纳税人的排除增加了新的不公

5、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税收收入的流失

6、淡化了税收权威,加剧了分配领域的混乱局面

税式支出对市场机制的影响: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影响市场机制。

从商品课税来看,税式支出的直接作用是降低产品成本,使生产真愿意并能够扩大生产,使供给量增加;

从所得数方面来看,税式支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利润,从而扩大需求。

税式支出对资本和产业的影响: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对一定产业实施税式支出,会随着征税产业的税负再分配,引起资本向免税产业流动,直至达到新的均衡,从而实现资源的再配置。

公债是以国家为主体,即国家为债务人,与国内个人和法人以及国外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种类的划分:

从时间,短期、中期和长期

从发行的办法,自由公债和强制性公债 从用途来看,行政公债和财政公债

来源,内债和外债

从公债转让的性质,可出售与不可出售

发行主体来看,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政府公债 从利率形式,有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

公债的发行规模由多种因素决定: 预算收支差额(公债最原始职能);

公债还本付息(每年公债发行额是由预算赤字加上公债还本付息额来确定); 宏观经济环境;

政府承受能力及社会应债能力(发行一方与承购一方综合制约的结果)

为什么说公债对那纳税人造成负担?

因为政府虽然是偿还公债的主体,但是政府本身不产生收入,政府的收入来源于税收,也就是从单位和个人那里征集来的税收。从政府角度看,政府无所谓负担问题,因为它一方面向单位和个人借钱,另一方面,又向单位和个人征税,用征收到的钱还债。显然,如果没有公债的话,纳税人本来不会缴纳这么多的税收。从这个角度看,对纳税人产生了负担。

为什么说公债造成隔代负担? 短期公债一般不会发生隔代负担问题。而对于长期负债来说,认购者可能摆脱公债认购者和偿还这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说,公债的认购者可能在领取公债的还本付息额时已不再是纳税人。所以是年轻人向老年人还债,存在隔代负担。

对公债宜作相对数的控制: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20%,不过究竟发行多少,首先要考虑公债发行的目的和预期效果,负担率大小可以作为一种经验数据,以此作为制约条件。

根据同代受益原则,税收原则上应用于政府的经常性支出。公债原则上应用于政府的资本性支出

为什么产生挤出效应?

因为一笔钱对于企业和个人不能两用,由于购买了公债,就不能再用于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了,因此产生了“挤出效应‘

债券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分三种情况讨论:

1.财政部发行的公债由中央银行承购,财政部把所得款项存在商业银行,是货币供应量扩大 2.公债由商业银行承购,所得款项存入商业银行,货币供应量一增一减等于未变 3.商业银行承购,所得款项存入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减少

4.财政部发行的公债由中央银行承购,财政部把所得款项存在商业银行,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发生债券业务往来。

什么是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及其所属公共机构的开支。政府在行驶职能时所分配、安排和耗费的资源形成了财政支出

社会经济活动,核心问题在于三个方面: 如何高效地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 如何使国民收入公平地分配;

如何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和健康的增长。

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

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积极意义在于矫正市场机制失灵而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但在资源配置中只起到补充和配角的作用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帮助解决收入不均和贫富差距问题,使收入分配状况趋于合理分配,有时会适得其反

对经济稳定的影响:通过对比关系来影响经济总量,使用得当,能起到“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支出的一般决定因素:

必须满足的公共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安排。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划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

所谓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影响:

挤出效应——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况时,经济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形成此消彼长的分配关系,政府占用就会排斥或挤占私人部门占用,出现挤出效应的经济现象

引入效应或乘数效应——在有效需求不足或开放型市场经济中,未必会有挤出效应,政府购买性支出反而能够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私人部门增加投资、境外投资者加大外资投入,出现引入效应和乘数效应的经济现象

所谓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地支付给某些企业和个人的一种支出。具体支出形式有:养老金支出、失业救济支出、补贴支出和公债利息支出等

不会导致政府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增加,只是税收收入的转移支付,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绝对量指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相对量指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5.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有相应规模的财政支出与之配合;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扩大了财政收入的来源,也会增大财政支出的规模。

6.政府规模。政府机构规模与活动规模的扩大都会导致财政支出的规模水平上升 7.人口规模。人口增加会带来公共需求的增加,引起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

公共管理支出

政府向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收益所承担的费用。公共管理的特点:

1.属于基础性支出,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骑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属于公共性支出,全体社会成员是受益者,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的特点 3.属于管理性支出,用于解决国家管理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所发生的公用经费与个人经费

公共支出的原则:

1.社会利益原则,追求的是社会利益而不是经济利益,获得的社会效益应当超过社会成本 2.量入为出原则,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安排支出规模 3.最小费用原则,“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行政管理支出,从我国的实践看,政府职能范围的变化和行政经费的使用效率是行政管理支出总量直接的、决定的因素。

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技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和民兵建设方面的军事支出

国防支出的内容:维持费和投资费两部分

科研支出的现状:

1.绝对量与相对量有所上升,但是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2.面临科研经费紧缺 3.地区间投入差异较大

社会保障的涵义: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稳定,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为符合法律规定标准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行为 主体:L国家和政府 目的:促进社会稳定

通过国家立法或行政措施来实施

对象:符合法律规定标准的社会成员 一种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行为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最低生活目标,最低层次;基本生活目标,中间层次;以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水平为目标,最高层次;对特定人群的特殊保障,特殊层次

社会保障基金,是政府按照有关法律和制度规定建立的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基金。

内容上由社会保证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构成 社会保证基金用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 社会保险基金用于社会保险 基金来源:

8.政府财政拨款,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

9.受保者及其雇主负担

10.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入 11.社会募捐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

第三篇:重庆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与考试总结

1.新时代的社会矛盾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ps:区分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2.两个阶段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4.四个伟大

进行伟大斗争

推进伟大事业

建设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 5.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更高质量、更高效益。坚持创新发展,将使一国、一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更加环保、更加优化、更加包容。也就是说,创新发展对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更加均衡、更加全面。坚持协调发展,将显著推进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生态保护、社会保护,是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更加环保、更加和谐。坚持绿色发展,将深刻影响一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幸福指数。要想实现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同时,绿色发展将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共享发展成为有质量的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更加优化、更加融入。坚持开放发展,将增强我国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开放发展是一国繁荣的必由之路。纵观世界,凡是走封闭之路的国家,无一不是走向失败国家的行列。开放发展,将使发展更加注重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更加公平、更加正义。坚持共享发展,是坚持其他四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将为其他四种发展提供伦理支持和治理动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化”“一带一路”“亚投行”“精准扶贫”(可能考察材料)6.新时代的七大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战略,打赢全球智力竞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各区域均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军事强国

7改革发展成果的分配原则

原则定义:按劳分配原则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意义:确保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果实,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8.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定义与意义: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 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吹逼到此,已经够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就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应遵循的原则。这三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合作共赢作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其最为根本的特征,它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其他一系列特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塑造作用。

9.一带一路

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意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有巨大合作潜力,“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10.人类命运共同体 定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 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利益关切,谋求本国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意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三大攻坚战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1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个10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100年,是新中国成立100年(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PS:2020年,建党100年,全面小康社会 2035年,第一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50年,第二阶段,同时是建国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3.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

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15.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6.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己的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也是对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7.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18.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立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何做到: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定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意义:“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20.“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考题

一. 为什么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人民有没有信仰,是关系到国家有没有力量、民族有没有希望的大事。我们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这样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有了这样的长远奋斗目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自然就有力量,民族自然就有希望。

一个国家、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其一,“人民”必须“有信仰”反映了个体精神信仰方面的选择与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塑造以及群体信仰的团结与凝聚之内在需求。

其二,“人民”必须“有信仰”是保障各民族团结稳定,国家富强与发展,社会进步与长治久安的外在客观条件。

其三,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二. 为什么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如何理解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一是全方位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是开创性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三是深层次的。变革的深层次,主要体现在深度上。五年来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从指导思想、思路观念、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社会氛围、外部条件、根本保证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是根本性的。五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国家、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加强了党的领导,提出了全党必须增强政治、大局、核心、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等方面着手,改革和完善了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三. 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根本原则在发展理论上的创造性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动力、趋向等问题的科学回答。

1.发展为了人民,这是对发展目的问题的回答。发展为了人民,就是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2.发展依靠人民,这是在发展动力问题上的主张。发展依靠人民,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发展趋向问题的阐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得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结论。

5.生动诠释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就要做到不断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8.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9.网络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决定了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0.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决定了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四. 乡村振兴的实质内涵和奋斗目标。实质内涵: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

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凸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地位;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涉及到农村产业的振兴、农村经济的振兴,也包括农村的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社会振兴等各个方面的振兴,是一个为全方位的振兴战略;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举措,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获得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而实现农业规模经济。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的多重功能,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保障,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

村的“三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奋斗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五.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当前我国在扩大开放方面的举措有哪些?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1.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落后的状态。

2.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3.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经济体制及相关体制的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扩大开放的举措有:

1.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服务业方面,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2.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加大执法力度。4.主动扩大进口。降低汽车等产品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

六.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意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举措:

(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1.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强化各级政府抓好社会治理的责任制。

2.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3.坚持法治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二)多措并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的关键。2.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3.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依托。应着眼于提升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立体化、信息化,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防控网络。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七. 如何理解监察法的颁布意味着反腐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1.作为反腐败国家立法,监察法的通过,意味着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固化为法律制度,这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是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制定监察法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的必然要求。监察法的出台有利于创新和完善国家监察制度,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工作,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3.监察法的出台,是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在于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形成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巩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确保反腐败斗争在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上行稳致远。

4.监察法的制定通过为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对我国纪检监察体系而言,监察法是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的制度化保障。

5.监察法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就意味着我国国家监察体制开启了新篇章。各级监察委员会将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监督权和监察权,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各级监察机关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匹配,建设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阅读资料以供吹牛:

两个构建的解读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大变局中所秉持的国际治理观和国际秩序观,是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是中国依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两个构建”强调,政治上,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定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坚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坚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后来考试题:

1.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四篇: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点总结

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点总结第一章

发布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518 次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考情分析

本章是全书四章中最重要的一章,考生应给与足够的关注。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1.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通常简称会计法规。

【例题•多选题】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法律制度的是()。

A.会计法律

B.会计行政法规

C.会计部门规章

D.单位制定的内部监督制度

[答案]ABC

2.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例题•单选题】会计关系是()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A.财政部门和管理人员

B.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C.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D.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答案]C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基本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即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

(一)会计法律—《会计法》

1.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1999年l0月3 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2.立法目的: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例题•判断题】国务院发布的《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法律地位低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答案]√

(二)会计行政法规

1.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行政法规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

【例题•单选题】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其中由国务院制定的是()。

A.会计法律

B.会计行政法规

C.会计规章

D.会计法

[答案]B

【例题•判断题】会计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各种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答案]错

2.《总会计师条例》

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协助单位负责人工作,直接对单位负责人负责。

3.《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半、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

、半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注。

(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1.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会计部门规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部门规章由财政部制定,并由财政部部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办法。

3.规范性文件

三大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

2006年2月15日公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四)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会计法规,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同宪法和会计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发布的地方性会计规范性文件,也是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福建省实施会计法办法

本节考点回顾:

1.会计法律制度的四个层次;

2.每一层次分别由什么部门制定;

3.每个层次包括对应的法规;

4.反过来,《×××》属于哪个层次

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本节概述

解释了会计的娘家是谁、会计的家规、会计的门槛、会计的管理问题

《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比如会计证的考试继续教育都是由本地区的财政部门管理。

【例题•单选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行使会计工作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是()。

A.财政部门

B.税务部门

C.审计部门

D.金融部门

[答案]A

[解析]审计、税务金融等主管部门虽然在履行职责中也涉及会计工作,但由于受行业、业务范围限制,这些部门所设计的会计单位没有财政部门广泛。

【例题•单选题】()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A.市级

B.县级

C.省级

D.区级

[答案]B

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

1.《会计法》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

国务院其他部门没有权利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但不排除联合制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制度。

【例题•单选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负责制定并公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部门是()。(2008)

A.国务院审计部门

B.国务院金融部门

C.国务院财政部门

D.国务院税务部门

[答案]C

2.对有特殊要求的行业、系统,《会计法》允许其制定实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应按规定报批或备案。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三、会计人员的管理

1.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例题•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证书是()。

A.经济师资格证书

B.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C.高中以上毕业证书

D.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

[答案]B

2.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例题•单选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的法定条件是()。

A.具备会计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二年的经历

B.具备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二年的经历

C.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的经历

D.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的经历

[答案]C

3.《会计法》明确规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可以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由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

4.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管理以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多选)

四、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

1.《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判断、综合)

2.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单位一把手,老大)

【例题•判断题】单位负责人是单位法定代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单位负责人。

[答案]×

[解析]这是个大于等于的问题,单位负责人的范围大,法定代表人范围小。

【例题•单选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应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完整性承担第一责任的是()。

A.单位总会计师

B.单位负责人

C.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

D.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答案]B

3.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7个方面:会计核算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会计组织制度、原始记录管理与岗位交接制度。(大略了解,这部分属于重庆从业特有的内容)

【例题•单选题】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一要根据本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二是符合()的要求。

A.一人一岗

B.内部牵制制度

C.一人多岗

D.会计电算化技术

[答案]C

4.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账目核算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

【例题•判断题】甲企业张会计休产假,由出纳李某代为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符合企业一人多岗,能者多劳的做法。()

[答案]×

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点总结第一

章2

发布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583 次

第三节 会计核算

第一章是全书的重点,第三节是第一章的重点。

本节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会计核算的规定。

3.财产清查。

4.会计档案保管。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简答题)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了8项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为评价或者预测。

3.明晰性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清晰明了。

4.可比性。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售后回购。

形式:没有所有权

【举例•融资租赁】一家航空公司,需要一架飞机,但一架飞机价格昂贵,其无力承担。现有C企业要出售一架这样的飞机,B企业购进了该飞机,融资租赁给需要该飞机的航空公司。这样三家同时得利:航空公司无力购买,但依然可以使用飞机;C企业将飞机出售,得到相应价款;B企业购进飞机进行出租,取得租金。

B公司对外出租一架飞机,这架飞机是由C公司委托B公司进行销售的。

6.重要性。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对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判断)

(1)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2)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判断)

7.谨慎性

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判断)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8.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例题•判断题】单位在会计核算时,应严格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而不需要考虑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答案]×

【例题•多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会计核算依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根据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B.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C.根据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

D.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答案]BD

【例题•多选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A.可靠性

B.权责发生制

C.相关性

D.实质重于形式

[答案]ACD

二、《会计法》关于会计核算的规定

《会计法》关于会计核算的规定,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要求;三个统一规定;四个基本环节;五个严厉禁止。

(一)一个中心----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简单)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伪造会计凭证的行为,是指以虚假的经济业务或者资金往来为前提,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的行为;

变造会计凭证的行为,是指采取涂改、挖补以及其他方法改变会计凭证真实内容的行为。

(二)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依法设账;二是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1.依法设账的基本要求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2.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P31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三)三个统一规定

1.关于会计的规定

《会计法》规定,会计自公历l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会计期间分为:月度、季度、半、。

我国的会计所以采用公历制。

【例题•单选题】《会计法》规定,我国会计自()。

A.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B.农历1月1日起至12月30日止

C.公历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

D.公历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

[答案]A

【例题•判断题】我国的会计之所以采用公历制度,是为了与我国的财政、计划、统计、税务等保持一致。()

[答案]√

2.关于记账本位币的规定

《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例题•单选题】我国境内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A.填制的记账凭证

B.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

C.取得的原始凭证

D.登记的账簿

[答案]B

【例题•判断题】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的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以选定的外币编报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答案]×

3.关于会计记录文字的规定

(1)《会计法》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根据这一规定,在我国境内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会计记录文字都必须使用中文。

(2)《会计法》规定,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在使用中文的前提下,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我国境内的外国经济组织的会计记录,在使用中文的前提下,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使用中文是强制性的,使用其他通用文字是备选性的。即同时使用,但使用中文是前提。不能理解为可以使用中文,也可以使用其他通用文字。

【例题•单选题】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记录使用的文字符合规定的是()。

A.只能使用中文,不能使用其他文字

B.只能使用外文

C.在中文和外文中选一种

D.使用中文,同时可以选一种外文

[答案]D

(四)四个基本环节

《会计法》关于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环节是: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原始凭证

(外部)

(内部)

记账凭证

流程

配图

1.原始凭证的基本规定

原始凭证是会计凭证的一种,它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时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者填制、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已经发生或其完成情况、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原始凭据。

原始凭证的种类:既有来自单位外部的,也有单位自制的;既有国家统一印制的具有

固定格式的发票,也有由发生经济业务事项双方认可并自行填制的凭据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凭证的是()。

A.结算凭证

B.记账凭证

C.领料单

D.入库单

[答案]B

(1)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取得

及时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

《会计法》规定,办理经济业务事项的单位和人员,都必须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2)原始凭证审核

①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审核原始凭证,这是法定职责;

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要求记忆)③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补充。

【例题•判断题】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

[答案]√

【例题•判断题】会计人员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有权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补充。()

[答案]√

(3)原始凭证错误的更正(年年出题,主观题客观题均有可能)

①原始凭证所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

②原始凭证记载的内容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工作必须由原始凭证出具单位进行,并在更正处加盖单位印章;

③原始凭证金额出现错误的不得更正,只能由原始凭证开具单位重新开具。

④原始凭证开具单位应当依法开具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对于填制有误的原始凭证,负有更正和重新开具的法律义务,不得拒绝。

【例题•单选题】下列对外来原始凭证错误更正的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法》的是()。

A.外来原始凭证记载内容有错误的,由原出具凭证的单位重开

B.外来原始凭证金额错误的,由原出具凭证的单位划线更正并加盖单位公章

C.外来原始凭证中,接受凭证单位名称错误的,接受凭证单位可自行更正并加盖单位公章

D.外来原始凭证金额出现错误的,接受凭证单位可按正确的金额改正并加盖单位公章

[答案]A

【例题•判断题】原始凭证金额出现错误的,不得更正,只能由原始凭证开具单位重新开具。()

[答案]√

【例题•单选题】原始凭证出现金额错误,应由()

A.经办人更正

B.会计人员更正

C.原开具单位更正

D.原开具单位重新开具

[答案]D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对外来发票出现错误金额的处理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的是()。

A.退回原出具单位,并由原出具单位重新开发票

B.退回原出具单位,并由原出具单位划线更正并加盖公章

C.接受单位直接更正,并要求原出具单位说明情况同时加盖单位公章

D.接受单位直接更正,并说明情况同时加盖单位公章

[答案]A

2.记账凭证的基本规定(选择题)

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是原始凭证所记载的内容向会计账簿传递的重要中间环节。

《会计法》对编制记账凭证的程序和要求做出了规定,强调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记账凭证编制必须以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依据;二是作为记账凭证编制依据的必须是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

【例题•单选题】《会计法》要求,作为记账凭证编制依据的必须是()的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

A.经办人签字

B.领导认可

C.金额无误

D.经过审核无误

[答案]D

根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是指()。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销货凭证

D.购货凭证

[答案]B

3.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分类地记录和核算的薄记。

(1)会计账簿的种类(多选题)

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其他辅助性账簿。

总账,总账一般使用订本账。

明细账,明细账一般采用活页账。

日记账,包括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采用订本账。

其他辅助账簿(备查类账簿),在实际会计实务中,主要包括各种租借设备、物资的辅助登记或有关应收、应付款项的备查簿,担保、抵押备查簿等。

(2)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1.根据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2.会计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或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当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等等。

(3)禁止账外设账。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私设账外账。

(4)及时进行账目核对

账目核对(对账),要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

(1)账实相符。是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实有数核对相符。

(2)账证相符。是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有关内容核对相符。

(3)账账相符。是会计账簿之间对应记录核对相符。

(4)账表相符。是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有关内容核对相符。

【例题•多选题】各单位要依法设置以下账簿()

A.总账和日记账

B.担保备查簿

C.明细账

D.应收款项备查簿

[答案]ABCD

【例题•多选题】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单位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的有()。

A.总账

B.明细账

C.日记账

D.辅助账簿

[答案]ABCD 4.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和其他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其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1)构成(多选)

根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组成部分的有()。

A.会计报表

B.财务计划

C.会计报表附注

D.财务情况说明书

[答案]ACD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组成部分的有()。

A.会计凭证

B.会计报表

C.会计报表附注

D.财务情况说明书

[答案]BCD

【例题•多选题】根据《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会计报告组成部分的有()。

A.会计报表

B.会计报表附注

C.财务情况说明书

D.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答案]ABC

(2)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包括编制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

①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必须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

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应当符合法定要求。

③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

【例题•判断题】公司、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报表使用者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分别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答案]×

(3)财务会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会计法》规定,凡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需将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

(4)财务会计报告的签章程序和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综合)

《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例题•单选题】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的做法中,符合规定的是()。

A.签名

B.盖章

C.签名或盖章

D.签名并盖章

[答案]D

【例题•多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应当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的有()。

A.单位负责人

B.总会计师

C.会计机构负责人

D.出纳人员

[答案]ABC(5)财务会计报告的有关披露项目

主要包括两项:一是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二是或有事项。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五)财产清查(客观题判断、多选)

1.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之前,必须进行财产清查,并对账实不符等问题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财产清查制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实的一种制度。

3.《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财产清查对象的有()。

A.财产物资

B.库存现金

C.银行存款

D.债权债务

[答案]ABCD

【例题•判断题】财产清查制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实的一种制度。()

[答案]√

三、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是指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

(一)会计档案的范围和种类(客观题)

一般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具体包括:

①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

②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账、辅助账簿;

③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财务及相关文字分析材料等;

④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注意:财务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文书档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档案的有()。

A.会计凭证

B.总账

C.日记账

D.会计报表

[答案]ABCD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档案的是()。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财务会计报告

D.单位营业执照

[答案]D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档案的是()。

A.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B.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C.财务会计报告

D.工作计划

[答案]D

(二)会计档案的归档和移交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部门保管一年。保管期满一年后,原则上应由会计部门编制清册,使会计资料档案全部入档。会计机构保管会计档案的专职人员不得由单位出纳人员担任。

会计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得借出,以确保单位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在不拆散原卷册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原件,但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客观、综合)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l0年、l5年和25年5种。

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第一天算起。

(1)永久: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以及财务报告;

(2)25年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l5年的:其他。含所有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账簿(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移交清册。

(4)5年的:固定资产卡片账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

(5)3年的:月度、季度财务报告;

【例题•单选题】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的保管期限是()。

A.3年

B.5年

C.15年

D.永久

[答案]D

【例题•单选题】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会计档案的最长期限是()。

A.5年

B.10年

C.15年

D.25年

[答案]D

【例题•判断题】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答案]√

(四)会计档案的销毁

销毁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1)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应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提出销毁意见,会同会计机构共同审查和鉴定,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2)专人负责监销。应当由单位的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派人监销。

(3)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后方可按规定的程序销毁。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档案的表述中,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有()。

A.单位会计档案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对外提供查询

B.单位会计档案销毁须经单位负责人批准

C.保管期满但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

D.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答案]BCD 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点总结第一章

发布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739 次

第四节 会计监督 本节框架:

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法》确立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和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客观题年年考)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监督体系组成部分的有()。

A.社会舆论监督

B.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C.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会计工作社会监督

D.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会计工作政府监督

『正确答案』BCD

【例题•多选题】会计监督体系包括()。

A.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B.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

C.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D.新闻媒体监督

『正确答案』ABC

【例题•判断题】目前我国实行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中,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属于国家监督。()

『正确答案』×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有关管理制度,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判断题)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客观题)

【例题•判断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

『正确答案』√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客观题)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应当明确其决策和执行程序,并体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例题•判断题】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可以相互兼任。()

『正确答案』×

【例题•判断题】记账人员与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正确答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基本要求的表述中,符合规定的有()。

A.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B.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应当明确其决策和执行程序,并体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

C.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D.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正确答案』ABCD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法》规定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求的有()。

A.记账人员与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B.重大对外投资与执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C.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D.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单位负责人

『正确答案』ABC(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如:授权批准、业务员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

(2)授权批准控制。

(3)会计系统控制。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4)预算控制。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5)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

(6)风险控制。

(7)内部报告控制。

(8)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例题•多选题】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有()等。

A.财产保全控制

B.授权审批控制

C.预算控制

D.风险控制

『正确答案』ABCD

(五)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职权

1.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客观题)

(1)有权拒绝通过作弊手段制造出来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2)对于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而没有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有权予以纠正。

(3)拒绝来自任何方面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任何要求。

(4)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的时候,发现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发现记载不准备、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予以更正、补充。

(5)拒绝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将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不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发现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的“小金库”或者账外经营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

(6)发现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不符;发现会计账簿的记录与本单位的实物、款项的实有数不符,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不符,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不符,要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纠正,或者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处理。

(7)在编制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时候,对于非法干预产生的问题有权予以纠正或制止。

四种情况:

①需要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没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变更,或变更后不在会计报告中说明变更原因、情况及影响。

②应当在财务报告中说明的事项没有说明。

③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相一致的财务报告。

④财务报告应当经过注会审计,而没有审计,或没有将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或所提供的报告时虚假的。

(8)有权制止来自任何方面隐匿或违反规定销毁会计资料的要求和行为。

【例题•判断题】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2008)

『正确答案』√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监督、保证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的真实、完整。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例题•单选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可通过()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进行。(2001)

A.单位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

B.单位内部纪检人员

C.单位负责人

D.上级单位领导

『正确答案』A

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是一种外部监督。

(一)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的主体(常规考点)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为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财政部门是《会计法》的执法主体,是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实施主体。

2.除财政部门外,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可以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

(沙坪坝县,睡觉都不能忘)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范畴有()。(2007)

A.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

B.人民银行对有关金融单位相关会计账簿的监督

C.证券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有关会计资料实施检查

D.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记账凭证的检查

『正确答案』ABCD

(二)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1.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各单位的会计行为,并对发现的有违法会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违法会计行为,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

2.监督检查的范围和内容

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四条)

(1)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两个基本要求的内容)

具体包括:是否依法设账;所设的账簿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账外账等。

(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一个中心)

(3)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①内容上(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②记账内容上,(三个统一规定,四个基本环节)③会计处理上(五个禁止)

(4)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福建省实施会计法办法》另外3条规定--重要

上述4点属于核算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要求,三个统一规定,四个基本环节,五个不允许的概括。(配手写)

此外,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

【例题•判断题】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有权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正确答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内容有()。

A.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B.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C.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D.是否按照税法的规定按时足额纳税

『正确答案』ABC

【例题•多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内容有()。

A.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B.是否按时进行纳税申报

C.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D.是否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正确答案』AD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一)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主体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鉴证的一种监督制度。此外,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主体。

【例题•判断题】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正确答案』√

(二)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两方面:

(1)审计业务,具体包括:审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2)承办会计咨询、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提供会计、管理咨询;代理纳税申报,提供税务咨询;代理、申请工商登记,拟订合同、章程和其他业务文件;办理投资评价、资产评估和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有关业务;培训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人员;其他会计咨询、服务。

(三)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相关问题

(1)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应当如实地提供相关的会计资料。

(2)不得干扰注册会计师独立开展审计业务。

(3)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例题•多选题】下列表述中,符合《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有()。(2008)

A.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

B.委托单位应当如实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相关的会计资料

C.任何人不得干扰注册会计师独立开展审计业务

D.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有权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正确答案』ABCD 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点总结第四章

发布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905 次

第四章 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道德

一、道德

二、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涵义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是多样性和具体性。

二是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是适应性和实用性。

【例题•单选题】以下不属于职业道德特征的是()。

A.多样性

B.实用性

C.固定性

D.连续性

『正确答案』C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1.职业道德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2.职业道德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与发展。

3.职业道德能促使人们优良品质的养成。

4.职业道德可以推动道德体系的完善。

(四)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它既有社会道德的共性、又有会计自身职业的特性。具体表现为:

1.利益的相关性。

面对经济利益的驱动和道德观念相悖的困境,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较多关注社会公众利益,保持廉洁奉公、客观公正的职业品德。

2.发展的稳定性。

无论社会经济关系如何变迁,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始终是相对稳定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会允许会计人员利用经济不确定性随意操纵会计信息。

3.广泛的社会性。

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

4.较高的约束性。会计活动与社会公众利益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激烈和利益的驱动,有必要将部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化,以约束会计人员的不良心理。为了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职能,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许多内容都被纳入了会计有关规则或条例中,如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都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会计人员一旦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将受到严肃处理,甚至逐出本行业,以确保会计职业的良好声誉。

【例题•判断题】当单位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应首先考虑单位利益,然后再考虑社会公众利益。()

『正确答案』×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争当会计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还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健康、求实、高效的态度对待会计工作,做到认真负责,恪尽职守。

【例题•多选题】下列体现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要求的有()。

A.工作一丝不苟

B.工作尽职尽责

C.工作精益求精

D.工作兢兢业业

『正确答案』ABCD

(二)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指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守信也就是诚实,信就是信用,真实可靠,保密守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保密守信,不被利益所诱惑;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中国第一个会计师潘序伦提出了闻名于世的立信会计精神,“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立信,乃会计之本。”

朱镕基总理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向全国会计人员作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指示。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要求的有()。

A.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B.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C.保守商业秘密,不为利益所诱惑

D.不弄虚作假,信誉至上

『正确答案』BCD(三)廉洁自律

廉洁自律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就是廉洁;按照一定的标准约束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就是自律。

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是我们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会计职业人员声誉的试金石。

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阶段,也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最高目标。

对廉洁自律的要求:

(1)强化精神支柱,加强自我修养;

(2)慎微慎独,细微之处见精神,皎洁之处看品格;

(3)树立浩然正气;

(4)自觉接受监督。

【例题•单选题】“理万金分文不沾”、“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句话体现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是()。

A.参与管理

B.廉洁自律

C.提高技能

D.强化服务

『正确答案』B

(四)客观公正

客观就是真实,基于客观事实,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公正意味着要遵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

客观公正的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五)坚持准则

坚持准则就是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

坚持准则的要求:一是要掌握准则,二是遵循准则,三是坚持准则。

【例题•判断题】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坚持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六)提高技能

提高技能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职业技能包括: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自动更新知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

【例题•多选题】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下列各项中,有利于会计人员提高技能的有()。

A.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法规制度培训

B.参加会计国际研讨会

C.参加单位组织的业务比赛和经验交流

D.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正确答案』ABCD

(七)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要做好参与管理,就要做到:

一是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参谋。

二是了解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题•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参与管理”的行为有()。

A.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交风险预警报告

B.参加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效益论证

C.分析坏账形成原因,提出加强授信管理、加快货款回收的建议

D.分析现金流量状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正确答案』ABCD

(八)强化服务

强化服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例题•多选题】刘某系某代理记账公司提供专业服务的会计人员,为了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强化服务的要求,刘某为客户提供的下列服务中,正确的有()。

A.向委托单位提出改进內部控制的建议和意见

B.利用专业知识向委托单位提出税收筹划的建议

C.在委托单位举办财会知识培训班,宣讲会计法律制度,帮助树立依法理财观念

D.为帮助委托单位负责人完成业绩考核任务,提出将银行借款利息挂账处理的建议

『正确答案』ABC 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点总结第四

章2

发布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1732 次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正常运行的社会和思想基础,会计法律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制度保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两者联系密切。主要表现在:

1.两者在作用上相互补充、协调。

在规范会计行为中,我们不可能完全依赖会计法律制度的强制功能而排斥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化功能,会计行为不可能都由会计法律制度进行规范,不需要或不宜由会计法律制度进行规范的行为,可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实现。同样,那些基本的会计为必须运用会计法律制度强制规范。

2.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会计法律制度中含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也包含会计法律制度的某些条款。

3.两者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

最初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对会计职业行为约定俗成的基本要求,后来制定的会计法律制度吸收了这些基本要求,便形成了会计法律制度。可以说,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

(一)两者的性质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二)两者的作用范围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

(三)两者的实现形式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颁布和修改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条例。

会计职业道德出自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的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

(四)两者的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会计职业道德虽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更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

【例题•多选题】以下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职业道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性质上一样

C.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廉洁自律与强化服务

D.会计职业道德不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

『正确答案』ABCD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律制度二者关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A.两者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B.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C.违反会计法律制度一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

D.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也一定违反会计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ABC

【例题•单选题】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

A.最高要求

B.较高要求

C.一般要求

D.最低要求

『正确答案』D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急迫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特点。这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

1.接受教育—外在教育

2.自我教育—内在教育

【例题•单选题】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教育是()。

A.接受教育

B.自我教育

C.外在教育

D.广播教育

『正确答案』B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一)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通过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懂得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以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将受到的惩戒和处罚。

(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三)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通过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和违法会计行为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剖析,从中得到警示,提高法律意识、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其他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形式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B.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C.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D.职业道德学历教育

『正确答案』D

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1)在会计学历教育中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学习会计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了解会计职业面临的道德风险,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和观念,提高运用道德标准判断是非的能力。

(2)在会计继续教育中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不断更新、补充、拓展会计专业理论、业务能力的同时,通过会计职业道德信念教育、会计职业义务教育、会计职业荣誉教育,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行。

(3)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自我教育与修养。

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修养,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的内在品质,规范和约束自身会计行为。

第五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为了实现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与完整,加强经济管

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抓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并切实得到贯彻和实施。

一、财政部门的组织与推动

财政部门组织和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依法行政,是探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

财政部门可以从以下方面组织实施:

(一)模范履行会计管理者的职业道德

(二)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巩固和发展会计职业道德,首先要靠教育,但更要靠有效的会计法律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依法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检查和奖惩机制

财政部门应利用会计执法检查、从业资格管理等行政资源,建立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度,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励和惩罚的机制,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二、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协会等会计职业组织的作用,改革和完善会计职业组织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对于会计职业组织实施的职业道德惩戒,其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二)确定适用规则条款

(三)做出决定

(四)执行决定

三、单位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首先,单位负责人要切实抓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其次,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结合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宣传教育,抓好督促落实。

四、社会各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五、社会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六节 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

一、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的意义

1.具有促使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2.可以对各种会计行为进行裁决,对会计人员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起着道德法庭的作用。

3.有利于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二、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检查,检查途径有:

(一)将会计法执法检查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有违反会计法的行为,一定是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十四条规定:“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

(三)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三、会计行业组织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自律管理与约束。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组织,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做出了积极努力,先后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诚信建设实施纲要》等。

四、依据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五、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惩罚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

第五篇:江苏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点总结

2010年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点总结(部分)

一、现金及现金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

(一)现金的概念

国际惯例:现金是指随时可以作为流通与支付手段的票证,不论是否法定货币或信用票据,只要具有购买或支付能力,均可视为现金。

从理论上讲,现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现金是企业所拥有的硬币、纸币。广义现金则应包括库存现款和视同现金的各种银行存款、流通证券等。我国采用狭义的现金概念。

现金是流动性最大的一种货币资金。会计范畴的现金又称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中企业并由出纳人员保管的现钞,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和各种外币。我国的现金指人民币,包括纸币和金属辅币。

(二)现金管理的概念

现金管理是指现金管理单位按照规定管理各单位的现金收入、支出和库存的一项重要财经管理活动。

二、现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现金的使用范围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结算起点定为一千元)

(8)中国人们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例题•多选题】现金的使用范围符合规定的有()。

A.职工工资、退休金

B.出差人员差旅费

C.2万元的零星支出

D.国家规定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答案]ABD

(二)现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1)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开户银行)开立账户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开户单位),必须依照规定使用现金,接受开户银行的监督。

(2)国家鼓励开户单位和个人经济活动中,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

(3)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4)各级人民银行应当严格履行金融主管机关的职责,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现金管理进行监督和稽核。

(5)开户银行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管理。

(6)转账结算凭证中经济往来中,具有同现金相同的支付能力。

开户单位销售活动中,不得对现金结算给予比转账结算优惠的待遇,不得拒收支票、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

(7)机关、团体、部队、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购置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必须采取转账结算方式,不得使用现金。

(8)开户银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核定开户单位三天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

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以多于五天,但不得超过十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

(9)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库存现金限额的,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开户银行核定。

(10)开户单位现金收支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①开户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②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

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当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

③开户单位根据本条例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④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生产或者市场急需,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开户单位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11)开户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账目应当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12)对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发放的贷款,应当以转账方式支付。对确需在集市使用现金购买物资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可以在贷款金额内支付现金。

(13)在开户银行开户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异地采购所需货款,应当通过银行汇兑方式支付。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必须携带现金的,由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支付现金。

未在开户银行开户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异地采购所需货款,可以通过银行汇兑方式支付。凡加盖“现金”字样的结算,汇入银行必须保证支付现金。

(14)具备条件的银行应当接受开户单位的委托,开展代发工资、转存储蓄业务。

(15)为保证开户单位的现金收入及时送存银行,开户银行必须按照规定做好现金收款工作,不得随意缩短收款时间。大中城市和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应当建立非营业时间收款制度。

(16)开户银行应当加强柜台审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开户单位现金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现金管理情况。

(17)一个单位在几家银行开户的,由一家开户银行负责现金管理工作,核定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

(18)开户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制度,配备专职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设施。现金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在开户银行业务费中解决。

【例题•判断题】开户单位支付现金,从刚收到的一笔款项中直接支付()。

[答案]错

[解析]根据规定,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现金管理的基本原则的有()

A.现金收入应当于次日送存银行

B.应当对采用现金结算给予高于转账结算的优惠

C.开户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

D.单位根据规定需要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答案]CD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

三、违反现金管理的法律责任

1.开户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开户银行应当依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1)超出规定范围、限额使用现金的;

(2)超出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留存现金的。

2.开户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开户银行应当依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予以警告或者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停止对该单位的贷款或者停止对该单位的现金支付:

(1)对现金结算给予比转账结算优惠待遇的;

(2)拒收支票、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的;

(3)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不采取转账结算方式购置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的;

(4)用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

(5)用转账凭证套换现金的;

(6)编造用途套取现金的;

(7)互相借用现金的;

(8)利用账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的;

(9)将单位的现金收入按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的;

(10)保留账外公款的;

(11)未经批准坐支或者未按开户银行核定的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现金的。

3.开户单位对开户银行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必须首先按照处罚决定执行,然后可在十日内向开户银行的同级人民银行申请复议。同级人民银行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开户单位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银行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纵容违法行为的,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节 支付结算的法律制度

一、支付结算概述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

支付结算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电子支付、银行卡等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资金清算的法律行为。

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

支付结算方式有:票据(汇票、本票、支票)、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银行卡、信用证。

传统支付:现金支付、票据交换。

电子支付:电子联行、电子汇兑、中国现代化支付。

网络支付:支付网关、电子钱包、电子货币。

(二)支付结算的种类

1.结算采用的形式划分

结算采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两种。2.结算采用的工具划分

结算使用的工具不同,分为票据结算和非票据结算两类。来源:考(三)支付结算的法律特征

1.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进行

2.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

所谓要式行为是指法律规定必须依照一定的形式进行的行为。如果该行为不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即无效。

(1)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统一规定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

(2)单位和银行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的简称。

(3)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表人的签名或盖章。

(4)个人本名的签名或盖章。

(5)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

(6)金额中须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两者必须一致。

(7)少数民族和外国驻华使领馆,金额大写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国文字记载。

【例题•判断题】支付结算是一种不要式行为,可以不按照一定形式进行。()

[答案]错

【例题•多选题】支付结算的法律特征表述错误的有()。

A.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

B.签名或签章可以使用化名或笔名

C.中文大写金额和阿拉伯数码不一致的票据以中文金额为准

D.少数名族大写金额不能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答案]BCD

3.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

4.支付结算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制定统一支付结算制度,分行制定细则等。

5.支付结算依照相关法律进行

(四)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

1.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和结算凭证。未使用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和结算凭证,其中票据无效,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2.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银行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账户情况,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款项,不得停止单位、个人存款的正常支付。

3.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1)伪造:是指无权限人假冒他人或虚构他人名义签章的行为。

(2)变造: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改变的行为。

(3)伪造、变造票据属于欺诈行为,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当事人真实签章的效力。

【相关链接】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对单位5000-10万,个人3000—5万。

(4)票据和结算凭证的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对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其他记载事项(如用途),原记载人可以更改,更改时应当由原记载人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例题•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票据无效的是()。

A.原记载人更改金额,并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B.原记载人更改出票日期,并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C.原记载人更改票据用途,并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D.原记载人更改收款人名称,并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答案]C

【例题•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签发票据时,不可以更改的项目是()。

A.出票日期

B.收款人名称

C.票据金额

D.用途

[答案]ABC

【例题•判断题】对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称进行更改的票据,为无效票据。()

[答案]对

(5)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

个人在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个人本名的签名或盖章。

【例题•判断题】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的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答案]对

4.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做到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不漏、不潦草,防止涂改。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二者不一致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例题•多选题】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票据的有()。

A.更改签发日期的票据

B.更改收款单位名称的票据

C.中文大写金额和阿拉伯数码不一致的票据

D.使用的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票据

[答案]ABCD

【例题•单选题】根据有关规定,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二者不一致的()。

A.以票据上较小的金额为准

B.票据无效

C.以中文大写为准

D.以数码记载为准

[答案]B

【例题•判断题】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应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两者必须一致,否则银行不予受理。()

[答案]对

(五)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要求

1.关于收款人名称的要求

一般记载对方全称,也可以填写规范化简称。简称要求排他性,同一性。

2.票据出票日期的书写要求

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在填写月、日时,月为“壹、贰和壹拾”的,日为“壹至玖和 壹拾、贰拾和叁拾”的,应在其前加“零”;日为“拾壹至拾玖”的,应在其前面加“壹”。也即,月:1、2、10;日:l一

9、l0、20、30前加零。日:ll—19前加壹(1l—19应读成壹拾几)但l0读成零壹拾。

如:2月12日,应写成零贰月壹拾贰日;10月20日,应写成零壹拾月零贰拾日。

3.中文大写金额的书写要求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使用繁体字,也应受理。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圆(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甘、毛、另(或0)填写。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到“角”为止的,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

4.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的书写要求

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中有“0”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均应填写人民币符号“¥”。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要认真填写,不得连写分辨不清。

举例如下:

(1)阿拉伯数字中间有“0”时,中文大写金额要写“零”字。

如¥l508.50,应写成人民币壹仟伍佰零捌元伍角。

(2)阿拉伯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间可以只写一个“零”字。

如¥6 007.14,应写成人民币陆仟零柒元壹角肆分。

(3)阿拉伯金额数字万位或元位是“0”,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万位、元位也是“0”,但千位、角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以不写“零”字。

如¥l 680.32,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零叁角贰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仟陆

佰捌拾元叁角贰分;

又如¥l07 000.53,应写成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零伍角叁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拾万零柒仟元伍角叁分。

(4)阿拉伯金额数字角位是“0”,而分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元”后面应写“零”字。

如¥16 409.02,应写成人民币壹万陆仟肆佰零玖元零贰分;又如¥325.04,应写成人民币叁佰贰拾伍元零肆分。

票据和结算凭证的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

【例题•判断题】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的,银行可以受理,但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出票人承担。()

[答案]错

【例题•单选题】某单位于2003年10月19开出一张支票。下列有关支票日期的写法中,符合要求的是()。

A.贰零零叁年拾月玖日

B.贰零零叁年壹拾月壹拾玖日

C.贰零零叁年零壹拾月拾玖日

D.贰零零叁年零壹拾月壹拾玖日

[答案]D

【例题•单选题】在填写票据的出票日期时,下列各项中,将“10月20日”填写正确的是()。

A.拾月贰拾日

B.零拾月零贰拾日

C.壹拾月贰拾日

D.零壹拾月零贰拾日

[答案]D

【例题•单选题】某出票人于2月12日签发一张现金支票。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对该支票“出票日期”中“月”、“日”的下列填法中,符合规定的是()。

A.贰月拾贰日

B.贰月壹拾贰日

C.零贰月拾贰日

D.零贰月壹拾贰日

[答案]D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A.票据中的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

B.票据中的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

C.票据的出票日期可以使用小写填写

D.票据中的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

[答案]ABD

【例题•多选题】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有关票据金额中文大写的填写中,符合规定的有()。

A.将“107 000.53元”填写为“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零伍角叁分”

B.将“107 000.53元”填写为“人民币壹拾万零柒仟元伍角叁分”

C.将“107 000.53元”填写为“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伍角叁分”

D.将“107 000.53元”填写为“人民币壹零万柒零零零仟元伍角叁分”

[答案]AB

【例题•多选题】 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符合支付结算基本要求的有()。

A.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和结算凭证

B.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C.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D.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做到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不漏,不潦草,防止涂改

[答案]ABCD

【例题•简答题】2009年3月5日,C公司购进材料一批,货款金额共计8208.03元,以支票结算。公司新来的出纳小李,在填写支票时将日期写为“2009年3月5日”,金额大写为“人民币捌仟贰佰零捌元叁分整”。小李填写的支票正确吗?

[答案]不正确。

[解析]根据规定,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贰零零玖年叁月零五日”;金额大写应为“人民币捌仟贰佰零捌元零叁分”。来

二、银行结算账户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及分类

1.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

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在经办银行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

2.银行结算账户的种类

(1)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四种。

存款人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预算单位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实行核准制,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后由银行核发开户登记证。但存款人因注册验资需要开立的临时存款账户除外。

(2)按存款人不同,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结算账户。

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以字号或经营者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邮政储蓄机构办理银行卡业务开立的账户也纳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例题•多选题】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

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

D.临时存款账户

[答案]ABCD

(3)根据开户地点不同,分为本地银行结算账户和异地银行结算账户。

本地银行结算账户指存款人在注册地或住所地;异地银行结算账户指在异地开立的结算账户。来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1.基本存款账户的开立

基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需要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1)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资格。

下列存款人,可以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①企业法人;②非法人企业;⑧机关、事业单位;④团级(含)以上军队、武警部队及分散值勤的支(分)队;⑤社会团体;⑥民办非企业组织;⑦异地常设机构;⑧外国驻华机构;⑨个体工商户;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⑥单位设立的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⑥其他组织。

(2)存款人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应向开户银行提供所需的证明文件。

营业执照正本或批文或证明或登记证,如有税务登记证也出具。

(3)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程序。

①存款人填交开户申请书。②开户银行审查。③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依法核准。④开立账户。⑤签订协议。

除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建立存款人预留签章卡片,并将签章式样和有关

证明文件的原件或复印件留存归档。

(4)基本存款账户的用途。

基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的主要账户,该账户主要办理存款人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及其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

【例题•单选题】根据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规定,存款人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应通过()办理。

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

C.临时存款账户

D.专用存款账户

[答案]A

【例题•单选题】主要办理存款人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及其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的账户是()。

A.一般存款账户

B.基本存款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

D.临时存款账户

[答案]B

(5)银行结算账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存款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办理付款业务。但注册验资的临时存款账户转为基本存款账户和因借款转存开立的一般存款账户除外。②银行应按规定与存款人核对账务。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收到对账单或对账信息后,应及时核对账务并在规定期限内向银行发出对账回单或确认信息。③存款人不得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不得利用银行结算账户套取银行信用。

2.一般存款账户的开立

一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1)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资格。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都可以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只要存款人具有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都可以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且没有数量限制。(2)开立一般存款账户所需的证明文件。

①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规定的证明文件;②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③存款人因向银行借款需要,应出具借款合同;④存款人因其他结算需要,应出具有关证明。

【例题•多选题】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存款人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应向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

A.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规定的证明文件

B.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

C.存款人因向银行借款需要,应出具借款合同

D.存款人因其他结算需要,应出具有关证明

[答案]ABCD

(3)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程序。

①存款人填交开户申请书。②开户银行审查。③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并于开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④自开立一般存款账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

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实行备案制,无需中国人民银行核准。

【例题•单选题】符合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其他专用存款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条件的,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并于开户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

A.B.C.7

D.10

[答案]B

(4)一般存款账户的用途。

一般存款账户用于办理存款人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算的资金收付。该账户可以办理现金缴存,但不得办理现金支取。

【例题•判断题】存款人可以通过一般存款账户理现金支取。()

[答案]错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银行账户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一个单位只能在一家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B.一个单位可以在多家银行开立多个基本存款账户

C.现金缴存可以通过一般存款账户办理

D.现金支付不能通过一般存款账户办理

[答案]ACD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支付结算的各项表述中,符合规定的有()。

A.单位银行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B.存款人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C.存款人可以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

D.存款人可以通过一般存款账户办理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

[答案]ABC

3.专用存款账户的开立

专用存款账户是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其有特定用途的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1)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条件。对下列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存款人可以申请开立专用存款账户:①基本建设资金;②更新改造资金;③财政预算外资金;④粮、棉、油收购资金;⑤证券交易结算资金;⑥期货交易保证金;⑦信托基金;⑧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⑨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10单位银行卡备用金;11住房基金;12社会保障基金;13收入汇缴资金和业务支出资金;14党、团、工会设在单位的组织机构经费;15其他需要专项管理和使用的资金。

因收入汇缴资金和业务支出资金开立的专用存款账户,应使用隶属单位的名称。

【例题•判断题】单位开设的工会经费账户属于专用存款账户。()

[答案]对

【例题•多选题】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存款人申请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应向银行出具下列证明()。

A.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规定的证明文件

B.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

C.粮、棉、油收购资金,应出具主管部门批文

D.单位银行卡备用金,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银行卡章程的规定出具有关证明和资料

[答案]ABCD

(2)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应向开户银行出具的证明文件。

存款人申请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应向银行出具其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规定的证明文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和各项专用资金的有关证明文件。

(3)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程序。

①存款人申请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时,应填制开户申请书,②银行应对存款人的开户申请书填写的事项和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认真审查。③中国人民银行应于2个工作日内对银行报送的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的开户资料的合规性予以审核,符合开户条件的,予以核准;不符合开户条件的,应在开户申请书上签署意见,连同有关证明文件一并退回报送银行。④银行为存款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应与存款人签订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⑤银行在为存款人开立专用存款账户时,应在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上登记账户名称、账号、账户性质、开户银行、开户日期,并签章。

(4)专用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

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办理各项专用资金的收付。

(5)专用存款账户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对专用存款账户的专用资金使用,银行应按照相关规定和国家对粮、棉、油收购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加强监督,对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收付和现金支取,不得办理,但对其他专用资金的使用不负监督责任。

4.临时存款账户的开立

临时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1)临时存款账户开立的条件。

有下列情况的,存款人可以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①设立临时机构;②异地临时经营活动;③注册验资。

(2)开立临时存款账户所需的证明文件。

存款人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应向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①临时机构,应出具其驻在地主管部门同意设立临时机构的批文;②异地建筑施工及安装单位,应出具其营业执照正本或其隶属单位的营业执照正本,以及施工及安装地建设主管部门核发的许可证或建筑施工及安装合同;③异地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出具其营业执照正本以及临时经营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批文;④注册验资资金,应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有关部门的批文。

本条第②、③项还应出具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

【例题•多选题】下列情况的,可以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

A.设立临时机构

B.异地临时经营活动

C.党、团、工会设在单位的组织机构经费

D.注册验资

[答案]ABD

【例题•判断题】企业申请开立注册验资资金临时存款账户,应向银行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有关部门的批文。()

[答案]对

(3)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程序。

(4)临时存款账户的用途。

临时存款账户用于办理临时机构以及存款人临时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收付。

(5)临时存款账户的注意事项。

临时存款账户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临时存款账户应根据有关开户证明文件确定的期限或存款人的需要确定其有效期限。临时存款账户的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②临时存款账户支取现金,应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③注册验资的临时存款账户在验资期间只收不付,注册验资资金的汇缴人应与出资人的名称一致。

5.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因投资、消费、结算等需要而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邮政储蓄机构办理银行卡业务开立的账户,纳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1)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条件。

有下列情况的,可以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①使用支票、信用卡等信用支付工具的;②办理汇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借记卡等结算业务的。

自然人可根据需要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也可以在已开立的储蓄账户中选择并向开户银行申请确认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2)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所需的证明文件。

存款人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应向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①中国居民,应出具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应出具军人身份证件;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应出具武警身份证件;④香港、澳门居民,应出具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应出具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其他有效旅行证件;⑤外国公民,应出具护照;⑥法律

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其他有效证件。

银行为个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时,根据需要还可要求申请人出具户口簿、驾驶执照、护照等有效证件。

(3)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程序(了解)

(4)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用途。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用于办理个人转账收付和现金存取。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实际有三项功能:①活期储蓄功能,②普通转账结算功能,③通过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使用支票、信用卡等信用支付工具。

(5)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单位从其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

单笔超过5万元的,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付款依据。

②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应纳税的,税收代扣单位付款时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完税证明。

③个人持出票人为单位的支票向开户银行委托收款,将款项转入其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或者个人持申请人为单位的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向开户银行提示付款,将款项转入其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个人应当提供有关收款依据。

④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款项的,银行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审查付款依据或收款依据的原件,并留存复印件,按会计档案保管。未提供相关依据或相关依据不符合规定的,银行应拒绝办理。

⑤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不得办理转账结算。

【例题•单选题】自然人因投资、消费、结算等而开立的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存款账户称为()。

A.临时存款账户

B.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

D.一般存款账户

[答案]B

【例题•判断题】个人储蓄账户的用途主要是办理个人现金存取,但也可以办理个人转账收付结算。()

[答案]错

6.异地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异地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符合法定条件,根据需要在异地开立相应的银行结算账户。

(1)异地存款账户的开立条件。

①营业执照注册地与经营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跨省、市、县)需要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②办理异地借款和其他结算需要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③存款人因附属的非独立核算单位或派出机构发生的收入汇缴或业务支出需要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④异地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⑤自然人根据需要在异地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

【例题•多选题】异地银行结算账户可以开立的银行账户种类有()。

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

D.临时存款账户

[答案]ABCD

(2)开立异地银行结算账户所需要的证明文件。

存款人需要在异地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除出具前述开立基本银行结算账户、一般银行结算账户、专用银行结算账户以及临时银行结算账户所规定的证明文件之外,还应出具下列相应的证明文件:①经营地与注册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存款人,在异地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应出具注册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的未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证明;②异地借款的存款人,在异地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应出具在异地取得贷款的借款合同;③因经营需要在异地办理收入汇缴和业务支出的存款人,在异地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应出具隶属单位的证明。

属本条第②、③项情况的,还应出具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

存款人需要在异地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应出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所规定的证明文件。

(4)开立异地存款账户的程序。开立异地存款账户的,根据其账户的种类不同,开立程序与前述相关账户开立的程序相同。来 来(三)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与撤销

1.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

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是指存款人姓名、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住址以及其他开户资料发生的变更。

2.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是指存款人因开户资格或其他原因终止银行结算账户使用的行为。

(1)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事由。

(2)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程序。

(3)办理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手续的注意事项。

①未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单位,在验资期满后,应向银行申请撤销注册验资临时存款账户,其账户资金应退还给原汇款人账户。注册验资资金以现金方式存入,出资人提取现金的,应出具缴存现金时的现金缴款原件及其有效身份证件。

②存款人尚未清偿其开户银行债务的,不得申请撤销该账户。

③存款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必须与开户银行核对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余额,交回各种重要空白票据及结算凭证和开户登记证,银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销户手续。

④银行撤销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时应在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上注明销户日期并签章,同时于撤销银行结算账户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⑤银行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单位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未划转款项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

(四)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

1.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

2.银行的管理

3.存款人的管理

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 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

第五节 税务管理

一、税务登记管理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种法定制度。它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也是纳税人必须依法履行的义务。

(一)开业税务登记

1.开业税务登记的对象。根据有关规定,开业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分以下两类:

(1)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包括:

①企业,即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或组织,包括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及各种联营、联合、股份制企业等。

②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③个体工商户。

④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2)其他纳税人。

2.开业税务登记的时间和地点:30日内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2)除上述以外的其他纳税人,除国家机关和个人外,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例题•单选题】根据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一定期间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该期间是()。

A.5日内

B.10日内

C.20日内

D.30日内

『正确答案』D

【例题•单选题】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为()。

A.10天之内

B.半个月之内

C.30天之内

D.半年之内

『正确答案』C

以下几种情况比照开业登记:

(1)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2)跨地区的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注册税务登记。

(3)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承租人,应当自承包承租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承包承租业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连续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5)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自项目合同或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3.开业税务登记的内容:(了解一下注意多选)

(1)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业主姓名及其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

(2)住所、经营地点。

(3)登记注册类型及所属主管单位。

(4)核算方式。

(5)行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

(6)注册资金(资本)、投资总额、开户银行及账号。

(7)经营期限、从业人数、营业执照号码。

(8)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

(9)其他有关事项。

企业在外地的分支机构或者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还应当登记总机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主要业务范围、财务负责人。

【例题•多选题】纳税人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税务登记表的主要内容除了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业主姓名及其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的号码,住所、经营地点,登记类型,注册资金(资本)、投资总额,生产经营期限,财务负责人等之外,还应包括(),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有关事项。

A.核算方式

B.生产经营方式

C.生产经营范围

D.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正确答案』ABC 4.开业税务登记的程序:

(1)税务登记的申请

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纳税人应认真填写《税务登记表》。

(2)提供的证件、资料

①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及工商登记表,或其他核准执业登记表复印件。

②有关机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

③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④法定代表人和董事会成员名单。

⑤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

⑥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⑦住所或经营场所证明。

⑧委托代理协议书复印件。

⑨属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还应包括需要提供的相应证明、资料,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件。

(3)税务登记表的种类、适用对象。

(4)税务登记表的受理、审核。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填报的《税务登记表》、提供的证件和资料,应当在收到之日起30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并应在30日内予以答复。

【例题•单选题】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表、提供的证件和资料审核完毕的时间为()。

A.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

B.自纳税人填报之日起15日内

C.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

D.自纳税人填报之日起30日内

『正确答案』A

(5)税务登记证的核发。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30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二)变更、注销税务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是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重要变化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的税务登记手续。

注销税务登记,则是指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需终止履行纳税义务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的税务登记手续。

1.注意区分变更税务登记范围与注销税务登记范围(P204-205)

变更的项目很多,注销的有5条:

①经营期限届满自动解散;

②改组、分立、合并等原因而被撤销;

③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④纳税人住所、经营地址迁移而涉及改变原主管税务机关的;

⑤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时间的要求(P204-205)

变更税务登记: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30日内)

注销税务登记:办理注销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管理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15日内)

特殊:

纳税人因住所、生产、经营场所变动而涉及改变主管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生产、经营场所变动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在30日内向迁达地主管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3.注销税务登记的程序、方法(了解)

(三)停业、复业登记

(1)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停业登记。

(2)纳税人在申报办理停业登记时,说明停业理由、时间、停业前的纳税情况和发票的领、用、存情况,并如实填写申请停业登记表。

(3)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复业登记申请,办理复业登记,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纳入正常管理。

(4)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

(5)纳税人停业期满未按期复业又不申请延长停业的,税务机关应当视为已恢复营业。

【例题•判断题】纳税人停业期满未按期复业的,虽然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提出延长停业登记,但税务机关应当视为已营业,实施正常的税收征收管理。()

『正确答案』×

【例题•单选题】纳税人停业期满未按期复业又不申请延长停业的,税务机关应当视为()。

A.自动注销税务登记

B.已恢复营业,实施正常的税收管理

C.自动延长停业登记

D.纳税人已自动接受罚款处理

『正确答案』B

(四)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开具证明----主管(所在地)税务机关

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2.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原则,核发《外管证》,有效期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

3.报验登记---营业地税务机关

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的《外管证》,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

4.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

5.《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缴销《外管证》。

(五)税务登记证的作用和管理

1.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

(1)开立银行账户;

(2)申请减税、免税、退税;

(3)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

(4)领购发票;

(5)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6)办理停业、歇业;

(7)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2.税务登记证管理---15天

(1)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

(2)纳税人应当将税务登记证件正本在其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办公场所公开悬挂,接受税务机关检查。

(3)纳税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同时,凭报刊上刊登的遗失声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补办税务登记证件。

【例题•单选题】纳税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

A.15 日

B.30 日

C.60 日

D.45日

『正确答案』A

(六)非正常户处理

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3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失效。来源:考试大

二、账簿、凭证管理

(一)账簿、凭证管理

1.账簿、凭证设置的管理

所称账簿,指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以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P211页)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在第一章P33页也讲过这个问题】

2.会计制度管理:

财务、会计制度和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15日内,办理备案。

3.账簿、凭证的保管:

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的保管期限,一般为10年。

【例题•判断题】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的保管期限为5年。()

『正确答案』×

(二)发票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负责发票印刷、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

1.发票的印制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指定的企业印制。其他发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税、地税指定企业印刷。

2.发票的领购管理。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发票。

3.发票开具、使用、取得管理。

注意以下几点:

(1)销货方按规定填开发票。

(2)购买方按规定索取发票。

(3)纳税人进行电子商务必须开具或取得发票。

(4)发票要全联一次填写。

(5)发票不得跨省使用。

(6)开具发票加盖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

(7)开具发票后,如发生销货退回需开红字发票,必须收回原发票并注明“作废”字样或取得对方有效证明;发生销售折让的,收回原发票并证明“作废”后,重新开具。

4.发票保管。

(1)专人保管制度;(2)专库保管制度;(3)专账登记制度;(4)保管交接制度;(5)定期盘点制度。

5.发票缴销。

(三)税控管理

不能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来源:考

三、纳税申报管理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申报期限内就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书面申报的一种法定手续。

(一)纳税申报的对象

纳税申报的对象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例题•判断题】当月没有收入的单位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也必须进行纳税申报。()『正确答案』√

(二)纳税申报的内容

(三)纳税申报的期限

(四)纳税申报的要求

(五)纳税申报的方式

1.直接申报,也称上门申报。

2.邮寄申报。

邮寄申报以邮政部门收寄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3.数据电文。4.其他申报方式。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的申报方式。(六)延期申报管理 纳税人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

来源:考第六节 税款征收

税款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全部税收征管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在整个税收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税款征收的原则

(一)税务机关是征税的唯一行政主体

根据《征管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

(二)税务机关只能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

税务机关代表国家向纳税人征收税款,不能任意征收,只能依法征收。

(三)税务机关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或者延缓征收税款或者摊派税款。

税务机关是执行税法的专职机构,既不得在税法生效之前先行向纳税人征收税款,也不得在税法尚未失效时,停止征收税款,更不得擅立章法,新开征一种税。

(四)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必须遵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的原则

(五)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或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时,必须向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或开付扣押、查封的收据或清单

《征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

(六)税款、滞纳金、罚款统一由税务机关上缴国库

《征管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这也是税款征收的一个基本原则。

(七)税款优先的原则

《征管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 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举例】甲企业欠缴税款100万元,后向银行贷款100万元,以自己的一台设备提供抵押,当甲企业不能清偿银行100万元时,应该拍卖该设备,以拍卖的价款清偿,但依据税款优先原则,拍卖的价款必须先清偿100万元的税款,然后再清偿银行的100万元。

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1.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

2.纳税人发生欠税在前的,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执行。

3.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来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 试大

二、税款征收方式

税款征收方式是税务机关在组织税款入库过程中根据各税种不同的特点、征纳双方具体条件所采用的具体征收方法。(注意区分)

(1)查账征收

是指由纳税人依据账簿记载,先自行计算缴纳,事后经税务机关查账核实,如有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则多退少补的一种税款征收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人义务的纳税单位。

(2)查定征收

是指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生产设备等情况在正常情况下的生产、销售情况,对其生产的应税产品查定产量和销售额,然后依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一种税款征收方式。

(3)查验征收

是由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人的应税产品进行查验后征税,并贴上完税证、查验证或盖查验戳,并据以征税的一种税款征收方式。

(4)定期定额征收

是指税务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核定纳税人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及收益额,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税款征收方式。

(5)代扣代缴

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负有扣缴税款的法定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从所支付的款项中直接扣除税款的方式。

(6)代收代缴

是指负有收缴税款的法定义务人,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进行代收代缴的方式。即由与纳税人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和个人向纳税人收取款项时,依照税收的规定收取税款。

(7)委托代征

是指受托单位按照税务机关核发的代征证书的要求,以税务机关的名义向纳税人征收一些零散税款的一种税款征收方式。

(8)其他方式,如邮寄申报纳税、自计自填自缴、自报核缴方式等。

【例题•单选题】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人的应税产品进行查验,贴上完税证,并据以征税的一种征税方式称为()。

A.查询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委托收款

『正确答案』C

【例题•判断题】查验征收是指由纳税人依据账簿记载,先自行计算缴纳,事后经税务机关查账核实,如有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则多退少补的征收方式。()

『正确答案』错

【例题•单选题】在税款征收方式中,查账征收方式一般适用于()

A.经营品种比较单一,经营地点,时间和商品来源不固定的纳税单位

B.账册不够健全,但能够控制原材料或进销存的纳税单位

C.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单位

D.无完整考核依据的小型纳税单位

『正确答案』C

【例题•单选题】负有收缴税款的法定义务人,负责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进行收取的方式是()。

A.代扣代缴

B.代收代缴

C.委托代征

D.定期定额征收

『正确答案』B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税款征收方式的有()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正确答案』ABCD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

三、税款征收制度

(一)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制度

体现的原则就是“依法”教材(P223-224)5点

(二)延期缴纳税款制度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相关链接】延期申报,纳税人因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P217)

【例题•单选题】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正确答案』C

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决定,同一笔税款不得滚动审批,批准延期内免予加收滞纳金。

(三)税收滞纳金征收制度

1.先有税务机关发出催缴税款通知书,责令限期缴纳或解缴税款,告知纳税人如不按期履行纳税义务,依法按日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

2.从滞纳之日起加收滞纳金。(加收税款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届满次日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之日止。)

【举例】某公司将于2009年3月5日缴纳的税款12万元拖延至3月25日缴纳。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可以加收滞纳金金额为:12×0.05%×20=0.12万元

3.拒绝缴纳滞纳金的,可以按不履行纳税义务实行强制执行措施,强行划拨或强制征收。

(四)减免税制度(P225-229共18项)

原则还是体现“依法”。

注意几点:

(1)减税、免税期满,纳税人应当自期满次日起恢复纳税。

(2)纳税人同时从事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不能分别核算的,不享受减免税;核算不清的,由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核定。

【提示】应税项目与免税项目混在一起核算的,不享受减免税;如果企业因客观业务情况不能准确分清哪些是应税项目,哪些是免税项目的,由税务机关按照合理方法进行核定。

(3)税务机关受理或不受理减免税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4)减免税期限超过一个纳税的,进行一次性审批。

(5)纳税人已享受减免税的,应纳入正常申报,进行减免税申报。

(五)税额核定和税收调整制度

1.税额核定制度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

应纳税额:(常考)

原则是:没有查账依据或申报依据的。

(1)依法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2)依法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的。

(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未申报的。

(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7)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经营的纳税人。

【例题•多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税务机关有权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情形的有()。

A.纳税人按规定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账簿的 B.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C.纳税人未办理税务登记的

D.纳税人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 『正确答案』ABCD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税款征收方式的有()。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正确答案』ABCD

2.税收调整制度——关联企业的税收

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

税务机关可以调整计税收入额或者所得额:(P231)

1.按照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的相同或者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

2.按照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的价格所应取得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3.按照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核定;

4.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核定。

(六)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的税款征收制度

适用对象: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

执行程序:

(1)核定应纳税额。

(2)责令缴纳。

(3)扣押商品、货物。

(4)解除扣押或者拍卖、变卖所扣押的商品、货物。

(5)抵缴税款。

(七)税收保全措施

税收保全措施是指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原因,致使以后税款的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案件,采取限制纳税人处理或转移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措施。

《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的,税务机关应责令其提供纳税担保。

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税务机关对单价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例题•单选题】税务机关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对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纳税人所采取的税款征收措施是()。

A.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B.税收优先权措施

C.税收保全措施

D.阻止出境措施

『正确答案』C

【例题•多选题】《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税收保全措施有()。

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C.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D.扣押、查封、拍卖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

『正确答案』AC

(八)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机关采用法定的强制手段,强迫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行为。

根据《征管法》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

1.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时,对相应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生活必需品不在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

(九)欠税清缴制度

欠税是指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行为。

1.严格控制欠缴税款的审批权限。根据《征管法》规定,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集中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限制缴税时间。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发出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责令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3.建立欠税清缴制度,防止税款流失:

(1)扩大了阻止出境对象的范围。《征管法》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及其法定代表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或者提供担保。未结清税款、又不提供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2)建立改制纳税人欠税的清缴制度。《征管法》规定:“纳税人有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并依法缴清税款。纳税人合并时未缴清税款的,应当由合并后的纳税人继续履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纳税人分立时未缴清税款的,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3)大额欠税处分财产报告制度。根据《征管法》《细则》规定:欠缴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4)税务机关可以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行使代位权、撤销权,即对纳税人的到期债权等财产权利,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向第三者追索以抵缴税款。

【举例】A企业欠税款100万元,B企业欠A企业200万元到期债务,但A企业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迟迟不找B企业要钱,此时已经损害到税款清偿,那么税务机关有权代A企业行使其对B的到期债权。

(5)建立欠税公告制度。

(十)税款的退还和追征制度

1.税款的退还。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

2.税款的追征。

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所称特殊情况,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因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未扣或少扣、未收或少收税款,累计数额在10万以上)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不受前款限制。

【例题•单选题】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税务机关在()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正确答案』B

(十一)税款入库制度

【例题•单选题】下列属于税款征收措施的是()。

A.出境清税和欠税公告

B.加收滞纳金和税收保全措施

C.强制执行措施

D.补缴和追征税款

『正确答案』ABCD

来源:第七节 法律责任

一、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行为的处罚

(一)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1.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2.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3.未照规定的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4.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

5.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6.纳税人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或换证手续的。

(二)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三)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扣缴义务人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l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偷税行为的法律责任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税务机关对偷税罚款的幅度是50%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l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l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以上,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教材例3-8】2004年期间,梁氏公司在向3家单位销售货物过程中,实际实现应税销售收入为28.85万元,应缴纳税款为4.39万元,但该公司只缴纳了0.42万元。梁氏公司少缴税款近4万元,偷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超过90%,已涉嫌构成偷税罪。

偷税数额=4.39-0.42=3.97万元(绝对数)

3.97/4.39=90.4%(相对数)

【例题•多选题】纳税人偷税的,()。

A.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

B.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C.单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BD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

五、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六、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基本同偷税)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刑法》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l0万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l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数额在l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l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追缴欠税的刑事责任,没有偷税里相对比率的要求

【例题•单选题】某外贸公司采取隐匿财产的手段,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该公司所欠缴的税款20万元。根据《刑法》规定,该公司构成()。

A.偷税罪

B.骗取出口退税罪

C.抗税罪

D.逃避追缴欠税罪

『正确答案』D

【例题•多选题】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由税务机关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的税务违法行为包括()。

A.偷税

B.不进行纳税申报

C.骗税

D.欠税

『正确答案』ABD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

七、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法律责任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八、抗税行为的法律责任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

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l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刑法》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l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九、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提示】行政罚款在50%~5倍的情况

(1)偷税

(2)不申报或虚假申报

(3)逃避追缴欠税

(4)不缴、少缴税款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

十、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

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例题•单选题】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以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

A.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B.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C.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D.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正确答案』B

【例题•多选题】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

A.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B.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C.向纳税人追缴税款

D.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并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正确答案』AC

十一、不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的法律责任

(一)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l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方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情形:

1.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

2.拒绝或者阻止税务机关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3.在检查期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资料的。

4.有不依法接受税务检查的其他情形的。

(二)税务机关依照《征管法》规定,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有关情况时,有关单位拒绝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l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二、非法印制发票的法律责任(简要了解)

十三、有税收违法行为而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法律责任(简要了解)

十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拒绝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责任(简要了解)

十五、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的法律责任(简要了解)

十六、不移送的法律责任(简要了解)

十七、税务人员不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简要了解)

十八、渎职行为的法律责任(简要了解)

十九、不按规定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简要了解)

二十、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简要了解)来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 考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

-考试大_会计 试大-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考试大_会计证考试

下载协和研究生病理学总论考试要点总结炎症与血栓性疾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协和研究生病理学总论考试要点总结炎症与血栓性疾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