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

时间:2019-05-15 09:0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

第一篇:我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

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50期 2012年3月30期

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目标出台

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制定的《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公布。《意见》中包括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目标、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内容。“十二五”期间,互联网普及率将达45%以上,推动实现三网融合,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IPv6地址获取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建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网络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40%以上,网络设备制造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0万个。

《意见》列出六大重点任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网络商用及业务创新、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理论研究与技术突破及标准体系与知识产权。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网络基础设施,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过渡,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大幅缩小数字鸿沟。

我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环保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15年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整合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网、农村监测网、酸沉降监测网、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网、温室气体试验监测等信息资源,增加监测指标,建立健全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点位管理制度,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与信息发布机制。

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监测指标,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监测,明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

万钢部长会见意大利客人

应科技部长万钢邀请,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科拉多·克里尼(Corrado Clini)部长于2012年3月16~20日率团访华。3月19日,万钢部长与克里尼部长访问清华大学,共同出席报告会。万钢部长在致辞中表示,中意两国十年来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卓有成效,在意大利新政府的支持以及中意双方的通力合作下,中意合作将取得更为深入的进展。克里尼部长就“走向绿色经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主题演讲,指出更高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全方位地保护环境和健康,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双方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中意两国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

演讲结束后,万钢部长与克里尼部长共同为中意环境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平台揭牌。两位部长还举行了双边会谈,并共同签署了《中国科技部与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关于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欧研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3月28~29日,由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与欧盟驻华代表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欧盟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欧盟和国内的专家在会议期间介绍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典型案例,交流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农产品加工品的政府监管以及企业质量控制方面的信息。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刘英杰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食品安全,如《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些法律成为我国加强食品管理包括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坚强保障。此外,农业部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奠定了基础。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李振中介绍了我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有关试点工作正在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肉类和蔬菜的来源追溯难题。他强调,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小桐子活性成分或可抗肿瘤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邱明华研究组从小桐子的根部分离鉴定出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新化合物,为开发该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四面体》杂志。

据介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桐子根提取物具有抗炎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但至今还未从中开发出具有应用价值的药用成分或药物制剂。为此,研究组展开了对其活性二萜成分的研究,从小桐子根分离鉴定出的40多个萜类化合物中有20个新化合物。其中两个结构新颖的二萜化合物还表现了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同时,研究组还发现其中的curcusone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并有1‰~5‰的高含量,从中分离出系列化合物细胞毒活性的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该类化合物的活性位点。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证实和寻找活性更好的curcusone类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修饰和活性方面的研究,为开发该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育性恢复机理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教授团队发表文章,揭示了红莲型杂交稻的育性恢复机理,并首次提出恢复基因分子复合体,相关成果公布在《植物细胞》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红莲型水稻恢复基因RF5不能直接结合不育基因RNA,而是组装成恢复基因分子复合体(Restoration of Fertility Complex,RFC)去结合并剪切不育基因RNA,从而完成了育性恢复的使命,并发现了复合体中与恢复基因互作的重要亚基成分GRP162。该项研究从DNA、RNA、Protein不同层面上报道了这一育性恢复的生物学机制。该成果首次提出恢复基因分子复合体,推进了育性恢复机理的认知。

中石油研制出精细控压钻井系统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PCDS-I精细控压钻井系统在华北油田牛东102井实施精细控压钻井作业取得突破性成功,机械钻速提高90%,目的层“零漏失”“零复杂”,解决了该区块漏失、井壁坍塌等钻井复杂难题。

据介绍,PCDS-I系统已在四川蓬莱9井、塔里木中古105H井等现场试验大获成功;而此次华北油田的作业意在验证其对各种不同复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他介绍,牛东区块埋藏深度深、钻井难度大,钻井周期在1年以上;而且在常规钻探过程中,该区块在此次试验的四开井段,多次出现漏失、井壁坍塌、井涌等。为缩短钻井周期,牛东101井、牛东102井曾先后试验了气体钻井工艺,但均因地层出水导致井壁失稳而被迫中断。但牛东102井从四开5378米开始采用该系统后,迄今累计进尺380米,再未出现溢漏、井壁坍塌等异常情况,平均机械钻速由原来的0.63米/小时提高到1.20米/小时,平均机械钻速提高90%以上,是牛东1井同井段机械钻速的1.5倍。

新技术使竹材一次利用率增至九成多

从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于文吉等完成的“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研究,突破了竹材传统加工技术中竹青、竹黄难以有效胶合的难题,可使毛竹等大径级竹材一次利用率从20%~50%提高至90%以上,小径竹、丛生竹等我国优势竹材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经多年研究和实践,于文吉团队以我国南方地区生长的竹子资源为原材料,通过多项技术集成,研制出全新的竹材原材料处理技术——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该技术实现了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和可调控,不用除去竹青竹黄,最终制造成高性能、多用途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该材料可用于风电叶片、集装箱底板和户外地板等高耐候性材料及家具、水泥模板等高消耗材料领域。

自2009年以来,该技术先后进行多次中试和生产试验,建成年产量8000立方米的风电桨叶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年产200套风电桨叶用竹层积材、年产8万立方米的全竹集装箱底板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示范线各1条,形成了成熟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其中,在山东德州应用该技术制造的风电桨叶,叶片长40.3米,重5.9吨,可满足1.5兆瓦级风电桨叶片的强度要求。与传统的玻璃钢纤维复合材料相比,重量降低30%以上,成本降低10%以上。

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首次涉足基因研究领域

从国家超算天津中心获悉,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近日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这也是“天河一号”首次涉足基因研究领域。此次合作将首先从高性能计算应用研发领域入手,针对海量数据的储存和处理,开发出高质量的生物信息学计算分析工具,以便于从海量生物信息数据中挖掘出各种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

据了解,双方在同期成立了天河—华大生物信息计算联合实验室,以将进一步提高生物基因技术的研发效率,拓宽“天河一号”的民生应用领域。

目前,“天河一号”已涉足动漫影视渲染、生物医药数据处理等领域,在石油勘探数据处理方面已经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国内石油企业签约,注册服务用户超过300家。

第二代“天熠”移动操作系统研制成功

基于龙芯处理器的移动操作系统——第二代“天熠”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706所研制成功。该操作系统可操作性强,能够提供良好的图形界面和用户体验,并具备强大的网络功能,可实现移动通讯信息的快速准确交互。此外,该产品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不仅可应用于手持机,还能广泛适用于一体机、平板电脑、PDA等各类电子终端产品。这意味着我国航天领域拥有了首款国产化移动基础软件产品。

海洋遥测工程技术中心正式运行

3月28日,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暨海洋遥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京举行。据了解,双方本着“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海洋卫星工程、海洋通信信息系统、海洋观测系统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包括战略发展规划研究、系统顶层工程设计、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合作。通过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再次强化双方良好合作关系,促进我国航天科技工业更好地为我国海洋事业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我国铁路机车首次出口欧洲-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

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53期 2012年4月30期

国家海洋局发布《全国海岛保护规划》

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全国海岛保护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海岛生态保护显著加强、海岛开发秩序逐步规范、海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力度增强”的规划目标。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解决海岛开发、建设、保护中的重大问题,规划期内将组织实施10项重点工程,包括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保护、领海基点海岛保护、海岛生态修复等。

国家海洋局自2007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先后多次赴几十个海岛开展规划调研,历时5年完成编制任务。国家海洋局将按照《规划》要求,推进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将《规划》的思想、原则、目标和内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予以细化和落实。

中国工程院开展智能城市战略研究

由中国工程院正式批准的“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近日在京召开。该项目主要围绕我国未来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中有关工程科技方面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力求通过调研国内外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分析我国智能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重大问题,形成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的战略研究报告。该项目将从管理模式、政策引导、产业规划、部门协调、人才培养等诸方面探索智能城市建设和推进中需考虑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为国家在相关重大决策等方面提供科学支撑。

该项目共包含13个课题,其中1个总课题、12个分课题,分别针对城市发展若干重要方面开展研究。课题包括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管理与教育发展,城市空间组织模式,智能交通与物流,智能电网与能源,智能制造,知识中心与信息处理,智能信息网络与智能旅游发展,智能建筑与家居,智能医疗卫生,城市安全,城市环境,智能商务与金融,智能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等。

“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

近日,中国工程院“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咨询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该项目将对能源“金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比较优势、产业结构、产能规模、相关资源支持能力以及环境承载能力等进行战略研究,还将跨省区研究“金三角”地区能源综合效能的最优化、最大化,协调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分配与社会责任,促进“金三角”地区能源清洁、高效、综合、可持续开发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能源“金三角”地区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能源“金三角”地区包括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陕西榆林市、甘肃陇东等地区。这些地区化石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发展格局中唯一可集中开发的国家特大级能源基地,而且位于我国内陆腹心,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完善,是理想的能源集散地。

基于天河一号的中欧超级计算战略合作项目启动

为期2天的基于天河一号的中欧超级计算战略合作项目启动会议4月24日在天津结束。这标志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天津大学与欧盟五国(英国、挪威、西班牙、保加利亚、瑞士)的研究机构申请的欧盟FP7科技框架国际合作项目“SCC-ComPuting”正式启动。据悉,项目的合作者全部来自欧洲著名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SCC-ComPuting项目主要是基于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多个学科和应用领域实现中国与欧洲的强强结合,聚焦于计算环境和计算系统的相关科学研究。项目将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建立一个对话交流平台,帮助中国科学家了解并参与欧盟的科研计划。这有助于促成中国与欧洲的进一步合作,在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内建立共同的基金,为中欧的科学家立项和项目申请提供新的机会,并资助一批水平高、风险大但影响力强的联合研究项目。

北斗二号“一箭双星”发射成功

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我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它们的成功发射,将改善和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覆盖区域的导航定位精度。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27日正式宣布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已转入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并举的新阶段,并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今年我国还将陆续发射3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扩大服务区域。按照计划,我国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天河一号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最快超级计算机

在近日举行的天河一号推广应用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宣布,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获得广泛应用的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系统,这标志着中国超级计算机应用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已构建形成石油勘探、生物医药、动漫与影视超级渲染、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设计与仿真、地理信息等5个高性能计算应用平台,为石油勘探、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土木工程设计、气象预报、海洋环境、新能源、新材料、基础科学研究、动漫与影视渲染等众多重要领域提供了超级计算服务,平均利用率达到60%~70%,居世界前列。

中科院软件所运用天河一号进行“地球外核热流动数值模拟”,实现了600亿未知数的超大计算规模运算,较国外同类问题高出一个量级。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依托于天河一号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已取得多项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成果,使该所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世界第二。

在天河一号上开展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地球科学系统研究以及12分度全球海洋动力学模拟等科学研究,使我国在相关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太空松树种子”成功破土发芽

乘“神州八号”飞船旅行397个小时的“太空松树种子”,如今在湖南岳阳成功破土发芽。负责培育的岳阳林纸君山林业科研所4月28日表示,新芽正在茁壮成长。

据了解,“神八”搭载的松树种子有两种共30克,一种是湿地松种子26克,一种是马尾松种子4克。这是中国首例造纸企业把松树种子通过“神八”飞船搭载到太空。去年11月1日,“神八”成功发射,绕地球环行了16天。在这16天里,搭载在“神八”上的种子闯过了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完全失重、真空、温差大、高度洁净5大关。专家介绍,种子将有20%~30%的几率发生变异,为今后选择速生丰产、抗病虫害性能强、产脂高的松树新品种奠定基础。

2011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超国外

从2011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获悉,2011年,我国共受理三种专利申请163.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2.6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7万件,其中国内拥有量35.1万件,首次超过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拥有量。

2011年,全年受理PCT国际申请1.75万件,同比增长35.3%,全球增长速度最快。国防专利申请6900余件,审查结案5038件,同比增长43%。此外,全年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41.68万件,同比增长32.14%。截至2011年底,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971.15万件、累计注册量665.07万件、有效注册商标551.01万件,均居世界第一。全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10.93万件,同比增长33.4%。全年受理植物新品种1392件,授予品种权255件。

973计划启动稀土高效提纯重大研究项目

近日,973计划重大项目“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分离的科学基础”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该项目瞄准稀土资源开发和提纯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新型萃取剂的萃取性能和购效关系,建立新型萃取剂分子设计模型;研究典型稀土矿的组成、结构和表面状态及其对选别和分解的影响,建立高效洁净选别和分解技术;研究稀土萃取微观过程,建立界面热力学平衡和动力学传质方程;研究微量杂质在稀土纯化过程中的迁移规律,为关键高纯稀土材料的制备奠定基础等。目标之一是筛选出各项指标优于目前通用的P507的新型稀土萃取剂。项目预算8500万元,共设置七个课题:高效稀土萃取剂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萃取过程中界面分子/离子相互作用;新型高效萃取设备的设计、模拟;复杂体系串级萃取理论及稀土绿色分离流程; 稀土无水卤化物及金属高纯化过程的科学基础等。

我国铁路机车首次出口欧洲

由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公司研制生产的首批中白货运Ⅰ型电力机车,近日出口至白俄罗斯,将在欧洲铁路干线承担货物重载运输,这也是我国铁路机车首次出口欧洲。该公司已与白俄罗斯铁路联盟签署12台中白货运Ⅰ型电力机车采购合同,今年将全部完成交付。该型机车充分运用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成果,在结合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成熟运用的基础上,针对白俄罗斯的铁路运营环境,按照用户技术要求研发设计。机车总功率达到9600千瓦,设计时速120公里,各项性能和运行的可靠性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云产业联盟在京成立

中国云产业联盟成立仪式近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该联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宽带资本、用友等11家单位发起成立,是我国首个由高校、企业、政府联合发起的云产业联盟。该联盟将通过宣传教育、数据共享、联合开发、推广应用、产业标准制定与推行、联合人才培养、促进政策支持等工作,推进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品的突破性创新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国内最大液化天然气装备国产化项目开工建设

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实施的中国石油山东泰安60万吨/年液化天然气装备国产化项目工程4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国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单套液化生产能力最大的天然气液化项目,项目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范镇工业园区,总投资15.2亿元。项目计划在2013年底具备投产条件,建成后天然气日处理能力达到260万立方米,可为周边地区提供60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能源。项目的核心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将全面实现国产化。

第三篇:我国十二五将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我国十二五将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10-12 作者: 来源:人民网 文字大小:[大][中][小] 环保部:“十二五”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要不了几年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不仅全国多数城市的居民能及时了解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连一些农村甚至南海海域也将有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11日召开的“全国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现场会”上透露,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将建成由“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和“重点区域预警平台”组成的装备精良、覆盖面广、项目齐全、具备国际水平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今年5月,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实施方案,环保部开始着手部署第一阶段(2012年)空气质量新标的监测。

根据环保部确定的时间表,今年10月底前,第一阶段实施城市所有国家网监测点位要完成设备安装并开展试运行;12月底前,第一阶段实施城市要按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提前实施。

发布内容包括各点位SO2、NO2、PM10、PM2.5、O3和CO等6项监测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AQI指数以及该监测点位的代表区域。

“全面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意味着全指标监测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说,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已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外,还涉及点位布设、设备选型、自动监测、评价方法标准技术规范等众多内容。

据记者了解,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覆盖面广。目前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由113个重点城市扩大到338个地级市(含州盟所在地的县级市),国控监测点位由661个增加到1436个。

“我国已建成14个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监测站,正在我国南海海域新增一个背景站,即西沙国家环境背景综合监测站,该站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吴晓青介绍,我国已建成31个农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近期还将针对区域污染物输送监测需要新增65个站点,基本形成覆盖主要典型区域的国家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

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警监测网初步框架已构建完成,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警监测网正在研究建立。

赵英民透露,环保部正在组织修订《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检测技术要求》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年内发布,尽快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系。

赵英民表示,随着配套标准的出台,我国针对区域长期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将逐步完善,届时将形成覆盖我国局地与区域、短期与长期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建设的近1500个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每年新增费用将超过1亿元。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编辑:陈关升]

下载我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