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阀原理总结

时间:2019-05-15 09:5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单向阀原理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单向阀原理总结》。

第一篇:单向阀原理总结

1、单向阀原理: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又称逆止阀、单向阀、逆流阀、和背压阀。止回阀属于一种自动阀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防止泵及驱动电动机反转,以及容器介质的泄放。启闭件靠介质流动和力量自行开启或关闭,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叫止回阀。止回阀属于自动阀类,主要用于介质单向流动的管道上,只允许介质向一个方向流动,以防止发生事故。止回阀又称单向阀或逆止阀,其作用是防止管路中的介质倒流。水泵吸水关的底阀也属于止回阀类。

2、旋启式止回阀有一介铰链机构,还有一个像门一样的阀瓣自由地靠在倾斜的阀座表面上。为了确保阀瓣每次都能到达阀座面的合适位置,阀瓣设计在铰链机构,以便阀瓣具有足够有旋启空间,并使阀瓣真正的、全面的与阀座接触。阀瓣可以全部用金属制成,也可以在金属上镶嵌皮革、橡胶、或者采用合成覆盖面,这取决于使用性能的要求。旋启式止回阀在完全打开的状况下,流体压力几乎不受阻碍,因此通过阀门的压力降相对较小。升降式止回阀的阀瓣座落位于阀体上阀座密封面上。此阀门除了阀瓣可以自由地升降之外,其余部分如同截止阀一样,流体压力使阀瓣从阀座密封面上抬起,介质回流导致阀瓣回落到阀座上,并切断流动。根据使用条件,阀瓣可以是全金属结构,也可以是在阀瓣架上镶嵌橡胶垫或橡胶环的形式。像截止阀一样,流体通过升降式止回阀的通道也是狭窄的,因此通过升降式止回阀的压力降比旋启式止回阀大些,而且旋启式止回阀的流量受到的限制很少。

3、旋启式单向阀原理:液体在阀体内直通,依靠压力顶开一侧的旋转阀瓣,压力失去后,阀瓣依靠自重回位,反向的液体压力封闭阀瓣。

4、旋启式单向阀详细说明:旋启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呈圆盘状,绕阀座通道的转轴作旋转运动,因阀内通道成流线形,流动阻力比升降式止回阀小,适用于低流速和流动不常变化的大口径场合,但不宜用于脉动流,其密封性能不及升降式。旋启式止回阀分单瓣式、双瓣式和多半式三种,这三种形式主要按阀门口径来分,目的是为了防止介质停止流动或倒流时,减弱水力冲击。

如上图所示,旋启式单向阀又可分为:对夹圆片式止回阀、微阻缓闭止回阀、旋启式法兰止回阀等。

5、升降式止回阀原理:的结构一般与截止阀相似,其阀瓣沿着通道中以线作升降运动,动作可靠,但流体阻力较大,适用于轻小口径的场合。液体由下而上,依靠压力顶起弹簧控制的阀瓣,压力消失后,弹簧力将阀瓣压下,封闭液体倒流。常用于通径较小的止回阀。

6、升降式单向阀详细说明:升降式止回阀:阀瓣沿着阀体垂直中心线滑动的止回阀,升降式止回阀只能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在高压小口径止回阀上阀瓣可采用圆球。升降式止回阀的阀体形状与截止阀一样(可与截止阀通用),因此它的流体阻力系数较大。其结构与截止阀相似,阀体和阀瓣与截止阀相同。阀瓣上部和阀盖下部加工有导向套简,阀瓣导向简可在阀盏导向简内自由升降,当介质顺流时,阀瓣靠介质推力开启,当介质停流时,阀瓣靠自垂降落在阀座上,起阻止介质逆流作用。直通式升降止回阀介质进出口通道方向与阀座通道方向垂直;立式升降式止回阀,其介质进出口通道方向与阀座通道方向相同,其流动阻力较直通式小。

如上图所示:升降式单向阀可分为:对夹式静音止回阀、对夹式升降止回阀等。

7、蝶式止回阀的结构类似于蝶阀:阀瓣围绕阀座内的销轴旋转的止回阀。碟式止回阀结构简单,只能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密封性较差。其结构简单、流阻较小,水锤压力亦较小。隔膜式止回阀有多种结构形式,均采用隔膜作为启闭件,由于其防水锤性能好,结构简单,成本低,近年来发展较快。

如上图所示:蝶式止回阀可分为:微小缓闭蝶式止回阀、蝶式缓冲止回阀、对夹式双瓣止回阀、微阻缓闭蝶式止回阀、8、管道式止回阀:阀瓣沿着阀体中心线滑动的阀门。管道式止回阀是新出现的一种阀门,它的体积小,重量较轻,加工工艺性好,是止回阀发展方向之一。但流体阻力系数比旋启式止回阀略大。

9、压紧式止回阀:这种阀门是做为锅炉给水和蒸汽切断用阀,它具有升降式止回阀和截止阀或角阀的综合机能。

10、止回阀(Check Valve)

⑴、按结构划分,主要可分为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和蝶式止回阀三种,此外还有—些不适用于泵出口安装的止回阀,如底阀、弹簧式,Y型等止回阀。升降式止回阀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旋启式止回阀分为单瓣式、双瓣式和多瓣式三种。蝶式止回阀为直通式、以上几种止回阀在连接形式上可分为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和焊接三种。

⑵、按材质分类(止回阀主体材质):铸铁止回阀、黄铜止回阀、不锈钢止回阀。⑶、按功能分:NRVZ静音式止回阀、NRVG静音式止回阀止回阀、11、升降式止回阀用途:可直通式和立式两种。升降式止回阀的结构一般与截止阀相似,其阀瓣沿着通道中以线作升降运动,动作可靠,但流体阻力较大,适用于较小口径的场合。升降式止回阀可直通式和立式两种。直通式升降止回阀一般只能安装在水平管路,而立式升降止回阀一般就安装在垂直管路。

12、旋启式止回阀用途: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绕转轴作旋转运动。其流体阻力一般小于升降式止回阀,它适用于较大口径的场合。旋启式止回阀根据阀瓣的数目可分为单瓣旋启式、双瓣旋启式及多瓣旋启式三种。单瓣旋启式止回阀一般适用于中等口径的场合。大口径管路选用单瓣旋启式止回阀时,为减少水锤压力,最好采用能减小水锤压力的缓闭止回阀。双瓣旋启式止回阀适用于大中口径管路。对夹双瓣旋启式止回阀结构小、重量轻,是一种发展较快的止回阀;多瓣旋启式止回阀适用于大口径管路。

13、隔膜式止回阀有多种结构形式,均采用隔膜作为启闭件,由于其防水锤性能好,结构简单,成本低,近年来发展较快。但隔膜式止回阀的使用温度和压力受到隔膜材料的限制。

14、旋启式止回阀在完全打开的状况下,流体压力几乎不受阻碍,因此通过阀门的压力降将对较小。升降式止回阀的阀瓣座落,位于阀体上阀座密封面上。此阀门除了阀瓣可以自由地升降之外,其余部分如同截止阀一样,流体压力使阀瓣,从阀座密封面上抬起,介质回流导致阀瓣回落道阀座上,并切断流动。

根据适用条件,阀瓣可以使全金属机构,也可以使阀瓣架上镶嵌橡胶垫,或橡胶环的形式。像截止阀一样,流体通过升降式止回阀的通道也是狭窄的,因此通过升降式止回阀的压力降,比旋启式止回阀大些,而且旋启式止回阀的流量,受到的限制很少。

旋启式、升降式

微阻缓闭止回阀(蝶式)

对夹式

第二篇:打气筒+千斤顶+单向阀应用

使用打气筒时,要把它的出气管接到自行车轮胎的气门上,气门的作用是只允许空气从打气筒进入轮胎,不允许空气从轮胎倒流入打气筒.打气筒的活塞和筒壁之间有空隙,活塞上有个向下凹的橡皮碗.向上拉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上方的空气就从橡皮碗四周挤到下方.向下压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空气体积缩小,压强增大,使橡皮碗紧抵着筒壁不让空气漏到活塞上方,继续向下压活塞,当空气压强足以顶开轮胎的气门芯时,压缩空气就进入轮胎.同时筒外的空气从筒上端的空隙进入活塞的上方.以目前流行的抽动外筒的打气筒为例,外筒、控制进气的皮碗、出气阀,共同在打气筒内构成一个体积随打气动作变化的内腔,进气时从外筒与皮碗间间隙进入内腔,压缩时皮碗紧贴外筒,气体只能通过出气单向阀“钢珠”流出,如图示;

当进、出阀方向相反时,即成抽气装置,将空气通过中间管子抽出。

因为打气时,内腔体积增加或缩小,使内腔内压力或低于外界压力,或高于外界压力,单向阀(皮碗、钢珠)在压力差下动作,打开或关闭。

千斤顶原理:小千斤顶有外壳、大活塞、小活塞、扳手、油箱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是扳手往上走带动小活塞向上,油箱里的油通过油管和单向阀门被吸进小活塞下部,扳手往下压时带动小活塞向下,油箱与小活塞下部油路被单向阀门都上,小活塞下部的油通过内部油路和单向阀门被压进大活塞下部,因杠杆作用小活塞下部压力增大数十倍,大活塞面积又是小活塞面积的数十倍,有手动产生的油压被挤进大活塞,由帕斯卡原理知大小活塞面积比与压力比相反。这样一来,手上的力通过扳手到小活塞上增大了十多倍(暂按15倍),小活塞到大活塞力有增大十多倍(暂按15倍),到大活塞(顶车时伸出的活动部分)力量=15X15=225倍的力量了,假若手上用每20公斤力,就可以产生20X225=4500公斤(4.5吨)的力量。工作原理就是如此。当用完后,有一个平时关闭的阀门手动打开,油就靠汽车重量将油挤回油箱。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工作原理

一、定义 液压传动系统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液压元件与辅助元件组成,在封闭系统中依靠运动液体的液压能(压力、流量)来进行能量传递,通过对该液体相关参数(压力、流量、方向)的调节与控制,以满足工作装置所输出的动力与动作要求(力、速度或转速、扭矩)的一种传动装置。

二、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系统的类型和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液压千斤顶就是其中的一种应用,其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千斤顶动画 液压千斤顶2

2121654123图 1-1 液压千斤顶工作原图1-小液压缸 2-排油单向阀 3-吸油单向阀4-油箱 5-截止阀 6-大液压缸

三、磨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能实现磨床工作台的往复运动及运动过程中的换向、调速与磨削进给力的调节控制。其工作原理如图1-2a所示。

***12图 1-2a 典型液压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1-油箱 2-过滤器 3-液压泵 4-流量控制阀 5-换向阀6、9、10、12-管道 7-液压缸 8-工作台 11溢流阀

四、液压传动中的压力、流量和液压功率 压力与负载的关系 在图1-1中,设缸6的活塞面积为A2,负载力为F2,缸6产生的液体压力(压强)为p2 = F2/A2。

由帕斯卡原理知,缸1的压力p1应等于缸6中的压力p2,即p1= p2=p。

为了克服负载F2使缸6的大活塞能向上运动,作用在缸1小活塞上的力F1和压力p1与作用在缸6大活塞上的负载力F2和压力p2之间分别应有如下关系

F1p1A1pA1 F2p1A2pA2

液体的压力可以表示为

pF1F2A1A2

在A1、A2一定时,负载F2越大,系统中所需要的压力p也越高,所以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压力取决于外负载。速度与流量的关系

当图1-1所示的液压系统工作时,缸1中排出的液体体积必然等于进入缸6中的液体体积。设缸1活塞的位移为sl,缸6活塞的位移为s2,则有

s1A1s2A2

将上式两边同除以运动时间t,得

q1v1A1v2A2q2

此时缸6上升的速度为

v2q2A2

由上述可见,液压传动是靠密闭工作容腔容积变化相等的原则实现运动传递的。所以液压传动系统的运动速度快慢取决于输入其流量的大小。

液压功率

由图1-1可知,缸6工作时的瞬时输出功率等于速度与负载力的乘积,即

Pv2F2

因此,液压传动系统的液压输出功率等于系统输出流量和压力两个基本参数的乘积。

q2FF2q22q2p2A2A2

单向阀的应用:

(1)保持压力。

滑阀式换向阀都有间隙泄漏现象,只能短时间保压。当有保压要求时,可在油路上加一个液控单向阀,利用锥阀关闭的严密性,使油路长时间保压。

(2)液压缸的“支承”。

在立式液压缸中,由于滑阀和管的泄漏,在活塞和活塞杆的重力下,可能引起活塞和活塞杆下滑。将液控单向阀接于液压缸下腔的油路,则可防止液压缸活塞和滑块等活动部分下滑。

(3)实现液压缸锁紧。

当换向阀处于中位时,两个液控单向阀关闭,可严密封闭液压缸两腔的油液,这时活塞就不能因外力作用而产生移动。

(4)大流量排油。

液压缸两腔的有效工作面积相差很大。在活塞退回时,液压缸右腔排油量骤然增大,此时若采用小流量的滑阀,会产生节流作用,限制活塞的后退速度;若加设液控单向阀,在液压缸活塞后退时,控制压力油将液控单向阀打开,便可以顺利地将右腔油液排出。

(5)作充油阀。

立式液压缸的活塞在高速下降过程中,因高压油和自重的作用,致使下降迅速,产生吸空和负压,必须增设补油装置。液控单向阀作为充油阀使用,以完成补油功能。

(6)组合成换向阀。

在设计液压回路时,有时可将液控单向阀组合成换向阀使用。例如:用两个液控单向阀和一个单向阀并联(单向阀居中),则相当于一个三位三通换向阀的换向回路。需要指出,控制压力油油口不工作时,应使其通回油箱,否则控制活塞难以复位,单向阀反向不能截止液流。

第三篇:结构设计原理 总结

结构:一般把构造物的承重骨架组成部分统称为结构

常用的结构一般可分为: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圬工结构 木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混凝土:是用水泥,砂子,石子三种材料经水拌合凝固硬化后制成的人工材料 钢筋混凝土的产生:将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混凝土承受压力,钢筋承受拉力,将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钢筋分类:按加工方式不同分为 热轧钢筋、冷拉钢筋、热处理钢筋、冷拔钢丝,冷加工方法有 冷轧、冷拉、冷拔,预应力钢筋分为 高强钢筋、钢绞线、高高强钢丝及钢丝束 徐变: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徐变。

徐舒:钢筋在一定拉应力值下,将其长度固定不变,则钢筋中的应力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变长是150mm立方体标准试件中在20摄氏度正负2度,强度和温度95%以上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实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按照立方体试件相同条件下制作和试验方法所得的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混凝土抗拉强度:用两端预埋钢筋的混凝土棱柱体做试件,试验时用试验机夹具夹紧两外伸的钢筋施加拉力,破坏在没有钢筋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应力。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由立方体或圆柱体的劈裂试验测定的抗拉强度

设计:在预定的作用及材料性能条件下,确定构建按功能要求所需要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构造要求目标可靠指标:用作公路桥梁结构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

可靠性:结构在规定的时间(设计基准期)内,在规定的条件(结构设计时所确定的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称为结构的可靠性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设计基准期: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时,考虑持久设计状况下各项变量与时间关系所采用的基准时间参数极限状态: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结构的极限状态

结构抗力: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能力。它是结构材料性能扣几何参数等的函数 作用: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或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它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作用标准值:结构或结构构件设计时,采用的各种作用的基本代表值 可变作用准永久值:在设计基准期间,可变作用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作用值 可变作用频遇值:在设计基准期间,可变作用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次数为规定次数的作用值梁内钢筋组成:纵向受拉钢筋(主钢筋)、弯起钢筋或斜钢筋、箍筋、架立钢筋和水平纵向钢筋绑扎钢筋骨架:将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通过绑扎而成的空间钢筋骨架一般用于整体现浇

焊接钢筋骨架:先将纵向受拉钢筋(主钢筋)弯起钢筋或斜筋和架立钢筋焊接成平面骨架,然后用箍筋将数片焊接的平面骨架组成空间骨架。

塑性破坏(延性破坏):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他征兆 脆性破坏: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他征兆

配筋率:所有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比值

腹筋:把箍筋和弯起(斜)钢筋统称为梁的腹筋

剪跨比:剪跨比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用来表示,此处M和V分别为剪弯区段中某个竖直截面的弯矩和剪力,h0为截面有效高度。广义剪跨比:m=M/Vh0 狭义剪跨比:m=a/h0 配箍率:=Asv/bsv,Asv表示斜截面内配置在延梁长方向上一个箍筋间距sv范围内的箍筋各肢总截面积b表示截面宽度sv表示延梁长方向的箍筋的间距 剪压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大梁的剪弯区段内陆续出现几条斜裂缝,其中一条发展成为临界斜裂缝,它出现后梁承受的荷载还能继续增加,而斜裂缝伸展至荷载垫板下直到斜裂缝顶端的混凝土在正应力剪应力及荷载引起的竖向局部正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压酥而破坏

斜截面投影长度:自纵向构件与斜裂缝低端而橡胶至斜裂缝顶端距离水平投影长度 充分利用点:在结构中钢筋的长度被充分利用的点

弯矩包络图:沿梁长度各截面上弯矩组合设计值Md的分布图,其纵坐标表示该截面上作用的最大设计弯矩

抵抗弯矩图:以各截面实际的纵向受拉钢筋所能承受的弯矩为纵坐标,以相应的截面位置为横坐标,所作出的弯矩图形。即表示各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能力。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的两个重要衡量指标:1构件的开裂扭矩2构件的破坏扭矩 轴心受压构件:当构件受到位于截面形心的轴向压力作用时的构件

纵向稳定系数 :考虑构件长细比增大的附加效应使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计算系数。

长细比:杆件的计算长度与杆件截面的回转半径之比

偏心受压构件:当轴向压力N的作用线偏离受压构件的轴线时。

压弯构件:截面上同时承受轴心压力和弯矩的构件。

界限破坏: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应变时,受压区混凝土也刚好达到极限压应变而压碎。

对称配筋:截面的两侧所用钢筋的等级和数量均相同的配筋。

受拉构件:当纵向拉力作用线与构件截面形心轴线重合时成为受拉构件

换算截面:将钢筋和混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实际截面换算成为一种拉压性能相同的假想材料组成的匀质截面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1混凝土强度等级2钢筋保护层厚度3受拉钢筋应力4钢筋直径5受拉钢筋配筋率6钢筋外形7直接作用性质8构件受力性质

预拱度:施工时预设的反向挠度挠度:结构构件的轴线或中面由于弯曲引起垂直于轴线或中面方向的线位移抗弯刚度:构件截面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1混凝土冻融破坏2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3侵蚀性介质的腐蚀4机械磨损5混凝土的碳化6钢筋锈蚀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内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混凝土。

预应力度: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M0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Ms的比值。

预应力损失: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缩短,因而将引起预应力钢筋中的预拉应力下降,成为预应力损失消压弯矩:也就是构件抗裂边缘预压应力抵消到0时的弯矩 先张法:先张法是先张拉钢筋,后浇筑构件混凝土的方法。先张法所用的预应力钢筋,一般可用高强钢丝、直径较小的钢铰线和小直径的冷拉钢筋

后张法: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钢筋的方法。张拉钢筋的同时,构件混凝土受到预压 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允许出现拉应力且加以限制不允许开裂,拉而有限

B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允许出现裂缝,裂缝宽度不超过规定值,裂而有限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介于全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之间的结构,根据要求施加适量的预应力,配置普通钢筋以保证承载力要求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配置主筋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由单根或多跟刚强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沿其全长涂有专用仿佛油脂涂料层和有外包层,使之与周围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张拉时可沿纵向发生相对滑动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内容:以确定所需的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的面积及其布置为主要计算目标的截面设计,对初步设计的梁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截面复核)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截面验算)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有效结合原因:1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和在作用下能够很好的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2他们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比较接近,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3包围在钢筋外面的混凝土起着保护钢筋避免锈蚀的作用,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钢筋混凝土的优缺点:优点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强度是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同时钢筋被混凝土所包裹而不致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较好,其刚度较大,在使用荷载用下的变形较小2可以整体现浇也可以预制装配,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浇制成各种构件形状和截面尺寸3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材料中砂石所占的比例较大,砂石易就地取材,可以降低建筑成本。缺点:1自重大2抗裂性能差,带裂缝工作3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建造期长4费较多的模具和木料5加固和改建较困难,隔热和隔声性能较差三个状况:1持久状况:桥涵建成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该状况是指桥梁的使用阶段。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2短暂状况: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或荷载)的状况,该状况对应的是桥梁的施工阶段,一般只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3偶然状况:在桥涵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状况。(可能遇到地震等作用的状况。只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作用分类:1永久作用:在结构使用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作用(结构重力 土的重力 土侧压力 水的浮力 基础变位作用)2可变作用:在结构使用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汽车荷载 汽车冲击力 汽车离心力 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 人群荷载 汽车制动力 风力 流水压力 冰压力 温度作用 支座摩阻力)3偶然作用:在结构使用期间出现的概率小,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地震作用 船舶或漂流物的撞击作用 汽车撞击作用)受弯正截面破坏形态:1适筋梁破坏(塑性破坏):a破坏特征:受拉区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后压区凝土被压碎而破坏b破坏性质:梁破坏前产生较大的挠度和塑性变形,有明显破坏预兆,属塑性破坏。c承载能力:取决于配筋率、钢筋的强度等级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2超筋梁破坏(脆性破坏)a破坏特征:破坏时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拉区钢筋应力未达到屈服强度b破坏性质:裂缝比较密宽度较细,破坏前没有明显征兆c承载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3少筋梁破坏(脆性):a破坏特征:拉区混凝土一开裂.受拉钢筋到屈服强度梁很快破坏b破坏性质:梁破坏前出现一条集中裂缝,宽度较大但很突然,属脆性破坏。c承载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单筋矩形截面四个基本假定:1平截面假定2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采用等效矩形,其压力强度取fcd 3不考虑截面受拉混凝土的抗拉强度4.受拉区钢筋应力取fsd斜截面破坏形态:1斜拉破坏(脆性破坏):a产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剪跨比较大(m >3)的无腹筋梁b破坏特征:当斜裂缝一出现,很快形成一条主要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并迅速延伸至荷载作用点,使梁斜向被拉断成两部分。破坏面较整齐,无压碎痕迹,同时,沿纵向钢筋往往伴随产生水平撕裂裂缝。这种破坏即为斜拉破坏。c抗剪能力:斜拉破坏主要是由于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因此梁的受剪承载力很低,破坏荷载等于或略高于主要斜缝出现的荷载。2 剪压破坏a产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剪跨比适中即1≤m≤3的无腹筋梁b破坏特征:梁在剪弯区段内出现斜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陆续出现几条斜裂缝,其中一条发展成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梁还能继续增加荷载,斜裂缝延伸至荷载垫板下,直到斜裂缝顶端的混凝土在正应力和剪应力共同作用下被压碎而破坏,这种破坏称为剪压破坏。c抗剪能力:主要与混凝土强度有关,其受剪承载力比斜拉破坏高。3斜压破坏:a当剪跨比较小(m<1)b破坏特征:在加载点和支座之间出现一条斜裂缝,然后出现若干条大体相平行的斜裂缝.梁腹被分割成若干个倾斜的小柱体。随着荷载增大,梁腹发生类似混凝土棱柱体被压坏的情况,即破坏时斜裂缝多而密,但没有主裂缝,故称为斜压破坏。c抗剪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构件截面尺寸和混凝土抗压强度,受剪承载力比剪压破坏高。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破坏特征:1少筋破坏—一开裂,钢筋马上屈服,结构立即破坏2适筋破坏—纵筋、箍筋先屈服,混凝土受压面压碎3超筋破坏—纵筋、箍筋未屈服,混凝土受压面先压碎4部分超筋破坏—纵筋一部分钢筋先屈服,混凝土受压面被压碎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基本假定:1混凝土只承受压力具有螺旋形裂缝2纵筋和箍筋只承受拉力3忽略核心混凝土和钢筋销栓作用斜弯曲破坏理论基本假定:1通过扭曲裂面的纵向钢筋、箍筋在构件破坏时均已达到其屈服强度2受压区高度近似地取为两倍的保护层厚度,假定受压区的合力近似地作用于受压区的形心3混凝土的抗扭能力忽略不计,扭矩全部由抗扭纵筋和箍筋承担4抗扭纵筋沿构件核心周边对称、均匀布置,抗扭箍筋沿构件轴线方向等距离布置,且均锚固可靠。弯剪扭构件的破坏类型 1弯型破坏 :弯矩作用比扭矩显著,构件破坏时体现为先是与螺旋形裂缝相交的纵筋和箍筋受拉达到屈服强度,最终截面上边缘的混凝土受压破坏 2扭型破坏:扭矩作用显著,顶部纵筋先于构件底部纵筋达到受拉屈服强度,破坏面始于构件顶面发展到两个侧面 3剪扭型破坏:剪力和扭矩都较大 ,破坏时与螺旋形裂缝相交的钢筋受拉并达到屈服强度,受压区靠近另一侧面 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塑性破坏)产生条件:相对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得不太多时。破坏特征:部分受拉、部分受压,受拉钢筋应力先达到屈服强度,随后混凝土被压碎,受压钢筋达屈服强度。构件的承载力取决于受拉钢筋的强度和数量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脆性破坏)产生条件:1偏心距很小2偏心距较小,或偏心距较大而受拉钢筋较多3偏心距很小,但离纵向压力较远一侧钢筋数量少,而靠近纵向力N一侧钢筋较多时。破坏特征:一般是靠近纵向力一侧的混凝土首先达到极限压应变而压碎,该侧的钢筋达到屈服强度,远离纵向力一侧的钢筋不论受拉还是受压,一般达不到屈服强度。构件的承载力取决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和受压钢筋强度受弯构件产生裂缝的原因:1由作用效应引起的裂缝,(弯矩剪力扭矩以及拉力等)主要通过设计计算进行验算和构造措施加以控制2由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引起开裂,主要通过采用构造措施和施工工艺加以控制3 筋锈蚀裂缝:由于保护层混凝土碳化,冬季施工时掺氯盐过多导致钢筋锈蚀所至。计算裂缝宽度的三种理论:1粘结滑移理论:裂缝控制主要取决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2无滑移理论:表面裂缝宽度是由钢筋至构件表面的应变梯度控制的,即裂缝宽度随着离钢筋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3综合理论:考虑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裂缝宽度的影响,也考虑了钢筋和砼之间可能出现的滑移。受弯构件变形(挠度)演算的原因:挠度过大,损坏使用功能:如简支梁跨中挠度过大,将使梁端部转角大,引起行车对该处产生冲击,破坏伸缩缝和桥面;连续梁的挠度过大,将使桥面不平顺,行车时引起颠簸和冲击等问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优缺点:优点1提高了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2节约材料,降低造价3结构质量安全可靠4增强结构耐久性5能促进桥梁新体系的发展 缺点1工艺较复杂,对质量要求高2需要有一定的专门设备3预应力反拱不易控制4设计要求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三种概念:1预加应力的目的是将混凝变变脆性为弹性材料2施加预应力的目的是使高强度钢筋和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3预加应力的目的是实现荷载平衡钢筋预应力损失的估算:1预应力筋与管道壁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2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3钢筋与台座间的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4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5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6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预拱度的设置: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由预加应力产生的长期反拱值大于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长期挠度时,可不设预拱度;当预加应力的长期反拱小于按荷载短期组合计算的长期挠度时应设预拱度,预拱度值按该项荷载的挠度值与预加应力长期反拱值之差采用,即设置预拱度时,按最大的预拱值沿顺桥向做成平顺的曲线部分预应力钢筋的特点:1充分发挥预应力钢筋的作用,利用普通钢筋的作用,节省预应力钢筋与锚具2改善结构性能,允许在使用期间出现裂缝,扩大了应用范围;3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结构使用要求来选择预应力度的高低 结构:一般把构造物的承重骨架组成部分统称为结构 常用的结构一般可分为: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圬工结构 木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混凝土:是用水泥,砂子,石子三种材料经水拌合凝固硬化后制成的人工材料 钢筋混凝土的产生:将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混凝土承受压力,钢筋承受拉力,将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钢筋分类:按加工方式不同分为 热轧钢筋、冷拉钢筋、热处理钢筋、冷拔钢丝,冷加工方法有 冷轧、冷拉、冷拔,预应力钢筋分为 高强钢筋、钢绞线、高高强钢丝及钢丝束 徐变: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徐变。

徐舒:钢筋在一定拉应力值下,将其长度固定不变,则钢筋中的应力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变长是150mm立方体标准试件中在20摄氏度正负2度,强度和温度95%以上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实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按照立方体试件相同条件下制作和试验方法所得的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混凝土抗拉强度:用两端预埋钢筋的混凝土棱柱体做试件,试验时用试验机夹具夹紧两外伸的钢筋施加拉力,破坏在没有钢筋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应力。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由立方体或圆柱体的劈裂试验测定的抗拉强度

设计:在预定的作用及材料性能条件下,确定构建按功能要求所需要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构造要求目标可靠指标:用作公路桥梁结构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

可靠性:结构在规定的时间(设计基准期)内,在规定的条件(结构设计时所确定的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称为结构的可靠性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设计基准期: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时,考虑持久设计状况下各项变量与时间关系所采用的基准时间参数极限状态: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结构的极限状态

结构抗力: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能力。它是结构材料性能扣几何参数等的函数

作用: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或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它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作用标准值:结构或结构构件设计时,采用的各种作用的基本代表值 可变作用准永久值:在设计基准期间,可变作用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作用值 可变作用频遇值:在设计基准期间,可变作用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次数为规定次数的作用值梁内钢筋组成:纵向受拉钢筋(主钢筋)、弯起钢筋或斜钢筋、箍筋、架立钢筋和水平纵向钢筋绑扎钢筋骨架:将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通过绑扎而成的空间钢筋骨架一般用于整体现浇

焊接钢筋骨架:先将纵向受拉钢筋(主钢筋)弯起钢筋或斜筋和架立钢筋焊接成平面骨架,然后用箍筋将数片焊接的平面骨架组成空间骨架。塑性破坏(延性破坏):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他征兆 脆性破坏: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他征兆

配筋率:所有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比值 腹筋:把箍筋和弯起(斜)钢筋统称为梁的腹筋

剪跨比:剪跨比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用来表示,此处M和V分别为剪弯区段中某个竖直截面的弯矩和剪力,h0为截面有效高度。广义剪跨比:m=M/Vh0 狭义剪跨比:m=a/h0 配箍率:=Asv/bsv,Asv表示斜截面内配置在延梁长方向上一个箍筋间距sv范围内的箍筋各肢总截面积b表示截面宽度sv表示延梁长方向的箍筋的间距

剪压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大梁的剪弯区段内陆续出现几条斜裂缝,其中一条发展成为临界斜裂缝,它出现后梁承受的荷载还能继续增加,而斜裂缝伸展至荷载垫板下直到斜裂缝顶端的混凝土在正应力剪应力及荷载引起的竖向局部正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压酥而破坏 斜截面投影长度:自纵向构件与斜裂缝低端而橡胶至斜裂缝顶端距离水平投影长度 充分利用点:在结构中钢筋的长度被充分利用的点

弯矩包络图:沿梁长度各截面上弯矩组合设计值Md的分布图,其纵坐标表示该截面上作用的最大设计弯矩

抵抗弯矩图:以各截面实际的纵向受拉钢筋所能承受的弯矩为纵坐标,以相应的截面位置为横坐标,所作出的弯矩图形。即表示各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能力。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的两个重要衡量指标:1构件的开裂扭矩2构件的破坏扭矩 轴心受压构件:当构件受到位于截面形心的轴向压力作用时的构件

纵向稳定系数 :考虑构件长细比增大的附加效应使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计算系数。

长细比:杆件的计算长度与杆件截面的回转半径之比

偏心受压构件:当轴向压力N的作用线偏离受压构件的轴线时。压弯构件:截面上同时承受轴心压力和弯矩的构件。

界限破坏: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应变时,受压区混凝土也刚好达到极限压应变而压碎。

对称配筋:截面的两侧所用钢筋的等级和数量均相同的配筋。

受拉构件:当纵向拉力作用线与构件截面形心轴线重合时成为受拉构件 换算截面:将钢筋和混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实际截面换算成为一种拉压性能相同的假想材料组成的匀质截面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1混凝土强度等级2钢筋保护层厚度3受拉钢筋应力4钢筋直径5受拉钢筋配筋率6钢筋外形7直接作用性质8构件受力性质 预拱度:施工时预设的反向挠度挠度:结构构件的轴线或中面由于弯曲引起垂直于轴线或中面方向的线位移抗弯刚度:构件截面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1混凝土冻融破坏2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3侵蚀性介质的腐蚀4机械磨损5混凝土的碳化6钢筋锈蚀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内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混凝土。

预应力度: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M0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Ms的比值。预应力损失: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缩短,因而将引起预应力钢筋中的预拉应力下降,成为预应力损失消压弯矩:也就是构件抗裂边缘预压应力抵消到0时的弯矩 先张法:先张法是先张拉钢筋,后浇筑构件混凝土的方法。先张法所用的预应力钢筋,一般可用高强钢丝、直径较小的钢铰线和小直径的冷拉钢筋

后张法: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钢筋的方法。张拉钢筋的同时,构件混凝土受到预压 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允许出现拉应力且加以限制不允许开裂,拉而有限

B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允许出现裂缝,裂缝宽度不超过规定值,裂而有限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介于全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之间的结构,根据要求施加适量的预应力,配置普通钢筋以保证承载力要求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配置主筋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由单根或多跟刚强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沿其全长涂有专用仿佛油脂涂料层和有外包层,使之与周围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张拉时可沿纵向发生相对滑动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内容:以确定所需的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的面积及其布置为主要计算目标的截面设计,对初步设计的梁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截面复核)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截面验算)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有效结合原因:1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和在作用下能够很好的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2他们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比较接近,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3包围在钢筋外面的混凝土起着保护钢筋避免锈蚀的作用,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钢筋混凝土的优缺点:优点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强度是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同时钢筋被混凝土所包裹而不致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较好,其刚度较大,在使用荷载用下的变形较小2可以整体现浇也可以预制装配,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浇制成各种构件形状和截面尺寸3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材料中砂石所占的比例较大,砂石易就地取材,可以降低建筑成本。缺点:1自重大2抗裂性能差,带裂缝工作3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建造期长4费较多的模具和木料5加固和改建较困难,隔热和隔声性能较差三个状况:1持久状况:桥涵建成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该状况是指桥梁的使用阶段。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2短暂状况: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或荷载)的状况,该状况对应的是桥梁的施工阶段,一般只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3偶然状况:在桥涵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状况。(可能遇到地震等作用的状况。只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作用分类:1永久作用:在结构使用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作用(结构重力 土的重力 土侧压力 水的浮力 基础变位作用)2可变作用:在结构使用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汽车荷载 汽车冲击力 汽车离心力 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 人群荷载 汽车制动力 风力 流水压力 冰压力 温度作用 支座摩阻力)3偶然作用:在结构使用期间出现的概率小,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地震作用 船舶或漂流物的撞击作用 汽车撞击作用)受弯正截面破坏形态:1适筋梁破坏(塑性破坏):a破坏特征:受拉区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后压区凝土被压碎而破坏b破坏性质:梁破坏前产生较大的挠度和塑性变形,有明显破坏预兆,属塑性破坏。c承载能力:取决于配筋率、钢筋的强度等级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2超筋梁破坏(脆性破坏)a破坏特征:破坏时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拉区钢筋应力未达到屈服强度b破坏性质:裂缝比较密宽度较细,破坏前没有明显征兆c承载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3少筋梁破坏(脆性):a破坏特征:拉区混凝土一开裂.受拉钢筋到屈服强度梁很快破坏b破坏性质:梁破坏前出现一条集中裂缝,宽度较大但很突然,属脆性破坏。c承载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单筋矩形截面四个基本假定:1平截面假定2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采用等效矩形,其压力强度取fcd 3不考虑截面受拉混凝土的抗拉强度4.受拉区钢筋应力取fsd斜截面破坏形态:1斜拉破坏(脆性破坏):a产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剪跨比较大(m >3)的无腹筋梁b破坏特征:当斜裂缝一出现,很快形成一条主要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并迅速延伸至荷载作用点,使梁斜向被拉断成两部分。破坏面较整齐,无压碎痕迹,同时,沿纵向钢筋往往伴随产生水平撕裂裂缝。这种破坏即为斜拉破坏。c抗剪能力:斜拉破坏主要是由于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因此梁的受剪承载力很低,破坏荷载等于或略高于主要斜缝出现的荷载。2 剪压破坏a产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剪跨比适中即1≤m≤3的无腹筋梁b破坏特征:梁在剪弯区段内出现斜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陆续出现几条斜裂缝,其中一条发展成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梁还能继续增加荷载,斜裂缝延伸至荷载垫板下,直到斜裂缝顶端的混凝土在正应力和剪应力共同作用下被压碎而破坏,这种破坏称为剪压破坏。c抗剪能力:主要与混凝土强度有关,其受剪承载力比斜拉破坏高。3斜压破坏:a当剪跨比较小(m<1)b破坏特征:在加载点和支座之间出现一条斜裂缝,然后出现若干条大体相平行的斜裂缝.梁腹被分割成若干个倾斜的小柱体。随着荷载增大,梁腹发生类似混凝土棱柱体被压坏的情况,即破坏时斜裂缝多而密,但没有主裂缝,故称为斜压破坏。c抗剪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构件截面尺寸和混凝土抗压强度,受剪承载力比剪压破坏高。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破坏特征:1少筋破坏—一开裂,钢筋马上屈服,结构立即破坏2适筋破坏—纵筋、箍筋先屈服,混凝土受压面压碎3超筋破坏—纵筋、箍筋未屈服,混凝土受压面先压碎4部分超筋破坏—纵筋一部分钢筋先屈服,混凝土受压面被压碎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基本假定:1混凝土只承受压力具有螺旋形裂缝2纵筋和箍筋只承受拉力3忽略核心混凝土和钢筋销栓作用斜弯曲破坏理论基本假定:1通过扭曲裂面的纵向钢筋、箍筋在构件破坏时均已达到其屈服强度2受压区高度近似地取为两倍的保护层厚度,假定受压区的合力近似地作用于受压区的形心3混凝土的抗扭能力忽略不计,扭矩全部由抗扭纵筋和箍筋承担4抗扭纵筋沿构件核心周边对称、均匀布置,抗扭箍筋沿构件轴线方向等距离布置,且均锚固可靠。弯剪扭构件的破坏类型 1弯型破坏 :弯矩作用比扭矩显著,构件破坏时体现为先是与螺旋形裂缝相交的纵筋和箍筋受拉达到屈服强度,最终截面上边缘的混凝土受压破坏 2扭型破坏:扭矩作用显著,顶部纵筋先于构件底部纵筋达到受拉屈服强度,破坏面始于构件顶面发展到两个侧面 3剪扭型破坏:剪力和扭矩都较大 ,破坏时与螺旋形裂缝相交的钢筋受拉并达到屈服强度,受压区靠近另一侧面 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塑性破坏)产生条件:相对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得不太多时。破坏特征:部分受拉、部分受压,受拉钢筋应力先达到屈服强度,随后混凝土被压碎,受压钢筋达屈服强度。构件的承载力取决于受拉钢筋的强度和数量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脆性破坏)产生条件:1偏心距很小2偏心距较小,或偏心距较大而受拉钢筋较多3偏心距很小,但离纵向压力较远一侧钢筋数量少,而靠近纵向力N一侧钢筋较多时。破坏特征:一般是靠近纵向力一侧的混凝土首先达到极限压应变而压碎,该侧的钢筋达到屈服强度,远离纵向力一侧的钢筋不论受拉还是受压,一般达不到屈服强度。构件的承载力取决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和受压钢筋强度受弯构件产生裂缝的原因:1由作用效应引起的裂缝,(弯矩剪力扭矩以及拉力等)主要通过设计计算进行验算和构造措施加以控制2由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引起开裂,主要通过采用构造措施和施工工艺加以控制3 筋锈蚀裂缝:由于保护层混凝土碳化,冬季施工时掺氯盐过多导致钢筋锈蚀所至。计算裂缝宽度的三种理论:1粘结滑移理论:裂缝控制主要取决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2无滑移理论:表面裂缝宽度是由钢筋至构件表面的应变梯度控制的,即裂缝宽度随着离钢筋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3综合理论:考虑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裂缝宽度的影响,也考虑了钢筋和砼之间可能出现的滑移。受弯构件变形(挠度)演算的原因:挠度过大,损坏使用功能:如简支梁跨中挠度过大,将使梁端部转角大,引起行车对该处产生冲击,破坏伸缩缝和桥面;连续梁的挠度过大,将使桥面不平顺,行车时引起颠簸和冲击等问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优缺点:优点1提高了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2节约材料,降低造价3结构质量安全可靠4增强结构耐久性5能促进桥梁新体系的发展 缺点1工艺较复杂,对质量要求高2需要有一定的专门设备3预应力反拱不易控制4设计要求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三种概念:1预加应力的目的是将混凝变变脆性为弹性材料2施加预应力的目的是使高强度钢筋和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3预加应力的目的是实现荷载平衡钢筋预应力损失的估算:1预应力筋与管道壁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2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3钢筋与台座间的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4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5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6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预拱度的设置: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由预加应力产生的长期反拱值大于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长期挠度时,可不设预拱度;当预加应力的长期反拱小于按荷载短期组合计算的长期挠度时应设预拱度,预拱度值按该项荷载的挠度值与预加应力长期反拱值之差采用,即设置预拱度时,按最大的预拱值沿顺桥向做成平顺的曲线部分预应力钢筋的特点:1充分发挥预应力钢筋的作用,利用普通钢筋的作用,节省预应力钢筋与锚具2改善结构性能,允许在使用期间出现裂缝,扩大了应用范围;3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结构使用要求来选择预应力度的高低

第四篇:马克思原理总结

一、请简述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考点:哲学定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意义)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二、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其意义?(考点:物质定义及特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其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3、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其一,与唯心主义、二元论、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其二,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其三,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其四,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三、如何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考点:两者关系,如何更好发挥主观能动,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和主体选择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需注意: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需要正确认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能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所以,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关键在于主体选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四、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考点(联系与发展的定义,特点)

1、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是:

1、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

物处以一定联系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2、发展:事物相互作用,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定形式的运动意味着一定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的特点是:

1、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其有

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了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败的东西,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适合新环境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过程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3、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考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定义,辩证关系,意义)

1、矛盾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 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总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一,它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其二,在矛盾普遍性原理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其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六、请谈谈适度原则在实践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考点:量、质、度、质变、量变定义、量变质变关系)

1、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超过度的范围,事物就会转化为他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促使在实践运用中取得成功。

七、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考点: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定义、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即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推翻;人类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相对性的真理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八、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考点:基本问题的概念、意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定义、关系)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九、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点:人民群众的定义,是历史创造者的理由,意义)

1、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物质条件、经验材料或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4、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五篇:德育原理总结

第一章

德育的意义与任务

一、德育的意义

1.加强德育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2.加强德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培养出来的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公民;其次才是人才;要先成人,再成才,否则培养出没有良好道德素养的高级人才,带给我们的只能是更大的危害。)3.加强德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德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培养学生具有道德思维、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二章

德育即道德教育

一、大德育:政治教育(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意识、道德情感)

二、我国德育外延的演变:

1、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2、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到“道德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三、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 学校生活中的道德领域和非道德领域的区分。

道德领域规范与其他的规范的区别在于它包含着善恶评价的标准,道德事件可以而且必须根据善恶标准进行评价,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以道德上进行善恶评价的领域属于道德领域,不能从道德上进行评价的领域叫非道德领域。在学校发生思想问题或行为或失范时,在认识和处理思想问题或失范行为中,需要把学校生活的道德领域和非道德领域作出严格的区分,违背学校生活要求的思想和言行,如属道德错误,那就是道德领域中的事件,否则就是非道德领域中的事件

四, 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①二者内容的变动性不同:政治教育内容变化较快;道德内容比较稳定,变化较慢。②二者的实施过程不同:政治教育依靠强制性的方式;道德教育依靠自愿自觉。

(2)联系:二者在学生的教育中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既不能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也不能用道德教育代替政治教育。

四, 道德教育与礼仪训练

1、在等级社会里,道德和礼仪的界限很难分清,到了近代,道德和礼仪的关系才被人重新认识

2、道德是内在的,礼仪是外在的

3、礼仪是道德训练的重要手段

4、礼仪不是美德,但它是一切道德之源

五, 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区别

1、对象不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品德;心理咨询的对象是人格

2、目的不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3、内容不同:道德教育的内容是私德、公德、职业道德、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心理咨询的内容是人格心理的各种表现

4、方式不同:道德教育的方式是个别谈话、座谈、报告会;心理咨询的方式是心理咨询

5、方法不同:道德教育的方法是说服、示范、角色扮演等;心理咨询的方法是宣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互换等

6)运作机制不同:道德教育的运作机制是规范和评价;心理咨询的运作机制是移情和接纳

(7)理论基础不同: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伦理学、道德心理学、德育理论;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心理治疗理论、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2、联系: 1)心理咨询不是德育,但它是学校德育有益的补充(2)防止心理问题道德化和道德问题心理化

第三章:

1、试论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学校之所以有必要实施德育,首先是因为德育教育对每个人都是必须的,人的道德属性使人不但接受道德教育的必要,而且有从事道德教育的必要,因为教育是一种自我肯定的方式,同时教育也使自我发展和自我延续的方式。而学校在实施德育上有着家庭和社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学校德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学校不但是社会道德的继承者,而且还是社会道德的创造者,因此学校只有担负起对每个学生及整个社会的道德责任,他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机构,第三学校是一种教育机构,就必然要担当道德责任,以促进学

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的道德进步为使命。学校即使不考虑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和社会道德进步,单以维护学校正常生活秩序的需要出发,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此外道德的相对性也使教育成为必要,正式因为道德还有相对的一面,所以在一个共同体才需要进行道德教育。

2、消极德育与积极德育:消极被动的德育观,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教育需要等待时机,它并不是教育者想进行就可以进行的活动。只有当个体在道德实践中遇到道德问题,有接受道德指导的需要时,才对他进行道德指导。另一种是积极主动的德育观。这种观点认为,道德品质是人类必备的品质,不论个体有没有道德发展的需要,不论他愿意不愿意接受道德教育,都有必要义无反顾地对他进行强有力的道德教育。

(2)消极德育的积极意义:今天人们普遍反对违背学生的自觉自愿进行道德灌输,主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实施程度不等、内容各异的道德教育,实际上与孔子、卢梭的见解有着某种契合。

第四章

德育的可能性 一,美德可学不可教

美德学习不同于知识、技能、语言的学习,技能本身无善无恶,而美德则是价值观的完全体现,模仿榜样是儿童的天性,但刻意为美德学习树立的榜样只会适得其反

1、从教的日常语义上说,美德可教;

2、从教的严格意义上说,美德不可教

二, 美德可间接教不可直接教:

1、直接教授美德效果微乎其微

2、间接的道德渗透是有效的德育途径

三、伦理学分歧

(一)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获得善的理性知识

(二)美德最终落实在行动上

亚里士多德:

1、知识不是作善作恶的源泉

2、美德是通过实践获得的,最终体现在行动上

3、美德的获得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习惯的养成和获得

第五章:德育内容:

1.试分析私德教育,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 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通常以家庭就美德为核心,学校中的私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养成其在私人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公德是国家及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学校中的公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国民公德及社会公德意识,养成其符合国家公德,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道德规范。学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其符合1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学校实施的私德教育,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各含不同内容,但是在一些方面又相互交叉重叠,如为人诚实,即可能是私德教育的内容有可能是公德教育的内容,还可能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2.分析道德思想教育 道德原则教育,道德规则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德育中,道德思想是学校提倡的,希望学生去追求的最高要求的道德境界,道德规则是学校强制执行的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道德原则是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道德要求。道德规则是对学生行为的具体要求,道德原则是各种规则的一般概括,而道德理想又是对各项原则的高度概括,道德理想通过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得意实现,道德原则通过各种道德规则得以落实,道德理想指导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的运用,道德原则也指导道德规则的运用。

3.分析促进道德认识发展,培养道德情操,道德行为训练之间的关系。这三者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从早起的行为训练开始的,所以道德教育以儿童早期良好习惯的训练为基础,但纯粹的行为训练并非道德教育,学校德育既要发展学生的认知,又要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还有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且这三方面的工作不能割裂开分别进行。

4.试从德育内容的结构上分析学校德育的功能

学校德育内容存在的三个不同层次,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则教育,道德规则教育,其中,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并指导这学生高尚的道德行为,具有激励的功能。道德原则是指导学生行

为的基本准则,道德原则教育具有指导功能,道德规则教育重在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约束功能。学校德育的层次结构影响着学校的德育功能,学校的与功能不足或功能失调的问题多出于结构不合理。

5.是比较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与西方学校德育内容的异同。

不同之处体现一下四点,第一 我国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西方学校德育内容限于道德教育。第二,中西学校德育都有公德和私德内容,相对来说,中国重视私德教育,西方重视公德教育。第三。中西教育都有包含理想,原则,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相对来说西方道德规则和原则比重较大,道德规则教育的内容贫乏。西方学校德育重视在最低限度的要求上对学生行为的约束作用。我国德育比较重视对学生高尚品德行为的激励作用。第四,都重视知,情,行三方面的道德教育,相对来说,西方更加重视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思维能力,我国中小学重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我国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某些具体美德。而西方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某些一般的道德精神。

第六章:德育手段 .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义务判断

在道德语境中,“评价性语言”声明的,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有义务去做的事情。这些判断均系“道德价值判断”,而非“道德义务判断”。这类道德判断归根结底是对善良生活由什么构成、什么东西由什么构成、什么东西具有终极价值、应当追求什么、珍视什么,把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有别于关于应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的“道德义务判断”。区别是相对的:道德价值判断可能隐含道德义务判断,反之,道德义务判断也可能隐含道德价值判断。如“做人要信守诺言”暗含“信守诺言是一种美德”的评价,“希望你搞好学习的同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其实是在说“你参加集体活动不够积极,不关心集体”的评价。2.试论述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对学生最具有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上起道德表率作用。师德的专业精神包括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以身作则。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和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使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学校德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能实现他的道德目的

3、学校惩罚的伦理原则:为了形成和维持学校和课堂生活的正常秩序,学校和教师迫不得已,会对犯有严重过失的学生实施惩罚。但是,惩罚学生必须遵循许多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伦理原则。第一,必须按正当的程序实施惩罚。第二,必须结合改造和教育实施惩罚。第三,惩罚必须仅针对学生的道德过失。第四,必须以恰当的方式惩罚学生

第七章:德育方法 1.说服和压服的区别

说服强调以说理的方式使人心服,压服则是用权威 权利暴力 强制 威胁 恐吓等强制性手段迫使人屈服,说服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效果牢靠,压服之内的非理性的方法有时虽能迅速取得效果,但教师应当尽可能的运用理性的方法,耐性的说服学生。2,说服和说理的区别

说服强调对学生讲理,但说理不等于说服,说服的关键在于说理,说理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即运用证据进行论证并取得结论的过程,有说服里的论证,依赖于充足的证据和合理的论证,证据充分,推理合乎逻辑,并不足以是学生信服,若要使学生信服,陈述的道理以及说理的形式必须能为学生所理解,否则就不能说服学生。3.说服和说教的区别

说服是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的陈述理由,使学生理解接受某种道德理念。改变形成的某舟态度和方法。而脱离学生经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说理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说教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因而不会被他们的认知结构化,自然也不能作为一种内在的道德价值观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上。4,是比较直接示范和间接示范

以德服人是一种直接示范。教师以身作则,在工作、公共生活和私人交往中为人师表,躬行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努力成为学生的道德表率,这就是一种直接示范。

教师以历史上或现

实生活中的道德典范为样板,鼓励学生见贤思齐,效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对于教师本人的示范,这是一种间接示范。

直接示范的教育效果强于间接示范。间接示范完全可以同直接示范结合起来使用。

5,论述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义务判断和道德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价值判断鉴定事物的价值,告诉学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义务判断指导人们的行为,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实判断只描述事实,没有评价功能和规范功能。

伦理论证的根本依据,是价值取向或规范取向,而不是事实。教师对学生说理,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摆事实”,而是寻求或建构双方都认可的价值或规范取向。然而事实是道德推理的重要依据,没有相应的事实根据,往往难以形成伦理结论。第八章:为什么说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因为学生大部分事件是在课堂生活中度过的,所以可以说,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这里的教学包括道德教学和学科教学,他们相辅相成,构成了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而知识的技能可以直接教,态度或价值观念就只能间接的教,学生从直接的道德教学中获得的主要是关于道德的知识,而不是美德,这正是道德课作用有限效果不佳的原因,也是强调以学科的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在学科教学中间接渗透道德影响的理由

名词解释

间接德育;主要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直接德育:是指学校设立专门的道德教育课,把其中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学校集体生活:是学校各级各类机构自发或自觉的组织的各种活动的总会,包括学校,年纪,班级,以及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和其他学生群体。第二章 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认知洞见 :指的是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与事物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的认知品质

2、评价性用法:在日常语言环境中,人们利用教育积极向善的涵义而进行的价值判断、规范性用法:用教育积极向善的涵义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描述性用法:理论研究者在研究活动中对教育的特定用法,它所指的教育有善有恶

第三章1道德虚无主义

1、社会根本不存在真正的道德

2、道德是罪恶的根源和表现

3、没有道德也不需要道德的人和社会才是最理想的人和社会

4、没必要也不应该进行道德教育

2,道德相对主义::

1、道德是相对存在的,不存在绝对的道德

2、用绝对的道德进行教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3、没必要进行道德教育

3、道德天赋论:

1、道德是先天固有的2、道德是理性的3、教育是感性的,它无助于道德

4、环境自发影响论:

1、道德不是先天固有的

2、道德是儿童生长过程中自然习得的结果

3、教育对于道德的形成无关紧要

5、取消学校德育论:

1、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而不是育人,不应当涉及价值教育

2、现实中学校德育效果不明显,浪费人力物力

3、道德教育的任务应由家庭社会承担

六、学校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上具有家庭和社会不可比拟的优势

劣势:(1)学校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冲突削弱了学校德育 2)现代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影响了道德教育(3)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降低了德育效果

优势:(1)学校德育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较强的可控性(2)学校德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3)学校的集体生活锻炼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

第五章

德育内容

1、差异格局:费孝通提出的,指与己关系近的就关心,关系远的就不关心或少关心;结果有些事从来就没人关心,整个社会普遍缺乏公德心

2,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1)道德理想:是学生所追求的、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的最高道德境界,是道德原则和规则的高度概括2)道德原则:是在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道德要求,是道德规则的一般概括(3)道德规则:是学校强制执行的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是学生不可违反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3,中西学校德育内容之比较:

1、我国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西方学校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2、我国重学生私德和国家公德培养,西方重社会公德培养

3、我国学校德育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比重大,道德规则内容贫乏;西方学校德育道德原则

和道德规则比重大。我国德育重视对学生高尚道德行为的激励,求大、务虚;西方德育重视学生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4、我国学校德育重视道德知识传授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西方学校德育重视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思维能力培养。我国重培养学生具体道德;西方重培养学生道德精神

4, 调整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若干建议:

1、需要对学校德育进行分类和分层,使之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

2、需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培养

3、需要加强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培养(包括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决策能力、道德抉择能力)

4、需要调整学校德育内容,加强道德规则教育,改变“理想泛滥、规则贫乏局面” 第六章

德育手段

近代德育手段不顾及学生特点:说教、灌输

现代德育手段丰富多样:语言、榜样、情景、环境、体验

1, 规范性用语: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行为的语言。属于道德义务判断

2、评价性用语:指教师对学生本人或学生的动机、意向、品格进行评价所用的语言。属于道德义务判断

3、师德的专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以身作则

4、情景

(一)说明情景:教师运用语言叙述故事向学生说明某种道德要求的道德教育形式,它是道德教育中运用最多的情境

(二)实验情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或巩固某种道德认识

(三)体验情景:指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情境,目的使学生在行动中获得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切身体验

(四)道德两难情景:指包含道德冲突的道德教育情境。它属于问题情境,没有固定的答案,是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有效手段

(五)体谅情景:指学生身临其境的生活中的人际互动事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它属于问题情境

(六)后果情景:指让学生作为旁观者而对事件结果产生想象、理解、推测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七)冲突情景:指让学生作为冲突一方,从而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五,惩罚的含义和标准:批评是教师运用语言等其他方式对学生的一种否定性评价,它是一种精神惩戒。

惩罚是批评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可滥用:(1)它必须是学生违反规则的后果;

(2)它必须对违反规则的学生有意施加某种痛苦或不快;(3)它必须由权威执行。

六、学校惩罚的伦理原则:1必须按正当的程序实施惩罚。2必须结合改造和教育实施惩罚。3,惩罚必须仅针对学生的道德过失4,必须以恰当的方式惩罚学生。第七章 德育方法

一, 德育方法

1、我国有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际锻炼,修养指导

2、西方有道德讨论,案例研究,叫角色扮演 二,结果论与非结果论的区别:

(1)概念不同 :“结果论”就是只根据行为的后果来说服学生按要求行事,或者接受某种道德价值观的说理方式。“非结果论”就是不从行为的后果出发说服学生,而只根据普遍的伦理原则或道德义务,为各种行为规范辩护的说理方式。

(2)推理方式不同 : 结果论强调行为的善恶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某种行为道德或不道德由它的结果来决定。它主张正确的行为是使善最大化的行为。这一主张应用于社会就是著名的社会功用主义,强调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福利。非结果论的推理方式认为道德与行为结果无关,凡是动机善良、从普遍的伦理原则或道德义务出发的行为,不论造成何种结果,都是道德的行为。非结果论强调道德规则具有普遍性,没有例外,适用于所有人的规则适用于每个人,不许任何人将自己视为特例。

三、角色扮演 : 角色扮演是一种引导学生担当别人角色的教育方法。

角色扮演是儿童社会化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学习各种不同的社会行为方式。

第八章 :直接道德教学 与间接道德教育

1、直接道德教学质疑

1、设置独立的道德课,本意是为了加强学校德育。但把道德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提并论,实际上贬低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和地位,使德育由学校教育的道德目的转变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工作(教学)。这在观念上是一种倒退。

2、德育领域宽泛而弥散,无明确界限,不能限制在一套固定的课程里进行教学。

3、道德课实为关于道德知识的教学,与其说是在实施德育,不如说是在实施智育。

4、难以确定谁有资格担任道德课教学。

5、现代学校学科教学的任务繁重,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必须放在发展智力上,留给道德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仅仅通过道德课进行道德教育,学校教育的道德目的就极有可能落空。

6、直接的道德教学的实际作用相当有限,对学生行为即便有所改善,其数量也是有限的,其程度也是比较轻微的。

7、直接的道德教学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在“道德教学”和“学科教学”之间的分工;担任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自己在德育方面没有责任,把德育推诿给担任道德教学的教师,导致学校大多数老师不管德育的现象。四,间接道德教育

2、间接道德教育主要指在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道德学习虽然包含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成分,但其核心是态度或价值观的学习,而态度或价值观就只能间接地教。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由于历史与文化条件的不同,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德育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社会或迟或早都会受到混乱或对独裁的威胁,而个人或迟或早也会感到绝望。

一、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及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私德通常以家庭美德为核心。

私德教育:学校中的私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养成其在私人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习惯,如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关心、诚实、忠信、上慈下孝等。

公德:是国家及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通常所谓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

公德教育:学校中的公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国民公德及社会公德意识,养成其符合国民公德、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礼貌、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等。

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其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诚实劳动、廉洁奉公、团结协作、维护本行业声誉等。

二、道德理想:是学校提倡的、希望学生去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对各项原则的高度概括。

道德规则:是学校强制执行的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是对学生行为的具体要求。道德原则:是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道德要求。是各种规则的一般概括。

下载单向阀原理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单向阀原理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学原理 总结

    统计的基本任务所谓推断,就是以样本所包含的信息为基础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判断、预测和估计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 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分析法4.统计模型法......

    结构设计原理总结

    名词解释: 1 结构的极限状态: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结构的可靠度:结构在规定......

    美学原理总结

    一、美学学科的建立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

    管理学原理总结

    简答题(5×5): 第一章: 1.管理概念构成的四要素:(1)管理主体(2)管理环境(3)管理客体(4)管理目标 2.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1)人的管理(2)激励(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5)培育和发挥团......

    数据库原理总结

    1关系的范式及规范化 范式是衡量关系模式优劣的标准。范式级别越高,其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现象就越少。第一范式: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这个关......

    金融学原理总结

    金融学原理1-1 金融供求及其交易源于社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2-1 货币与商品伴生,使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2-2 交换媒介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3-1 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

    会计学原理总结

    会计的含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以便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城市规划原理总结

    第一章 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但是有防御城垣的居民点并不都是城市,有的村寨也没有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