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全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物质资料的增长相比,精神资料的增长仍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作为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的潮流,提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解决部分党员的思想松懈问题,是为了团结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最伟大的贡献。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提出来了两年了,大众是否普遍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核心价值观的普及程度又有多少呢?因此笔者做了一个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的报告,以窥究竟。
二、研究准备
1时间:2015年1月20日——2015年1月22日 2研究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黄忠小区
3研究方式:调查研究(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问)
4:调查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调查
三、总体情况与分析
1.以年龄为变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程度的分析
12010080听过60知道一些能够背出来402000-16岁17-24岁25-40岁40岁以上 2以职业为变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程度的考察
***听过完全知道能够背出来
3.以学历为变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程度的考察
12010080听过60完全知道能够背出来40200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
从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1.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程度这件事情上,听过的人群除了广场舞大妈以外都在80%以上,说明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部分劳动妇女的吸引力还不够,但是总体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还是卓有成效的。2.听过和完全知道的比例很大,但是,能够背诵出来的比例均未超过4成,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能够深入人心,或者说编排的方法有问题,导致人们记不住这件事。3在年龄分布上来看,广车司场机舞大妈学公生司白领教公师务员出租40岁一下的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比40岁以上的人高的多4教师和公务员两个行业听过的比例达到了100%,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两个行业的宣传相当到位。5从学历分布来看,小学学历听过的比例虽然偏低,但是能够背出来的比例却是最高的,笔者猜想可能与这个学历层次的构成有关系,小学学历主要由两类人构成,一是文盲,二是小学生。文盲可能由于识字很少,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也不关注这些事情,因此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来就少,更不要说能够背出来了,小学生则思想比较单纯,加上有些学校要求学生背这个,因此就不难解释为何小学学历听过的比例虽然偏低,但是能够背出来的比例却是最高。
4.在何种渠道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食物电视报纸宣传画学校网络其他
从这个饼状图的分布来看,群众从电视和宣传画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最大,因此说明了宣传画和电视的宣传效果可能要比其他的传播途径要好一些。
在其他途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一点是出乎笔者的预料之外的,政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还有很多,通过笔者的观察以及和受访者的交流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还有以下几种:街头巷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主题街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人公园、道德讲堂、公交站台的公益广告。因此,政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很多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融入了各项文化活动中,还融入了街头巷尾、乡村社区。无论是漫画、文化墙、文化长廊、动画片等多种形态的存在,还是那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朴实的言语,都在默默地传递正能量,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意义吗?
很有意义有点意义没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想要看看民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到底是否,以及他们的态度怎么样。有相当高比例的民众觉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什么意义,他们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抱有极大的热情是很正常的,从本文的前三个表就能够看得出来:能够完整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众只占有极少的比例。与政府部门的全面推广相比,民众的反应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还是觉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那么大的比例的民众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又出在哪里了呢?
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民众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符合他们的生活的,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可能还是有问题的。但是笔者并不认为第一个解释并不能够使人满意,反而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就更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毕竟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而不是落后阶级文化的代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国仍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没有变,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也没有变。虽然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事业正在蓬勃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群众中间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就反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只剩下第二个原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是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于是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
6.您觉得怎样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有效果呢?
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教育活动褒奖好人好事打击违法犯罪 笔者是先对几个群众进行了访谈之后做出这个几个选项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选择增强政府公信力的比例最大,而对加大宣传力度和开展教育活动这两项赞成的人并不多。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就做得很好了呢?我想大概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从本文的前三个数据中了解到,还是有一部分人都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不要说能够背诵的比例了。因此,我们难以说我们的宣传活动做得到底有多么的好了。但我们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宣传和教育就一定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还有其他的因素是与宣传教育相辅相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于政府的公信力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媒体、网络的发达,政府的一些恶政与不作为不断被暴露出来,再加上贪污腐败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加上媒体、网络的集中报道,人民对于政府抱有一定的不信任感。即使政府一心想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百姓可能也并不接受。人无信不立,政府也同样如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有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倡诚信,相信政府自身做好了这一点之后,上行下效就能够团结一致将事情做好。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宣传和教育就不必了呢?显然不是的,前面已经提到,宣传和教育和政府的作为是相辅相成的。宣传和教育得好,人民就更加相信政府,政府做得好,宣传和教育就更加有成果。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继续加强宣传和教育,但是重心应该放在增加政府的公信力之上。
另外希望能够褒奖好人好事的群众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褒奖好人好事,就是发挥榜样的力量,能够供大家学习,褒奖好人好事,将能够继续激励他们将好事进行下去,将好人继续当下去,这也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而打击违法犯罪,则能够为群众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法是道德的最低限度”,打击违法犯罪就是在维护社会的法治,维护社会道德的最低限度,至少能够使人不沉沦在不道德的地狱。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
在这个问题上,图表所显示的几个选项并不能够全部反应群众的真实想法。事实上,在参加这个调查的人当中,有好几个人也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我们当今确实存在着道德败坏的问题,似乎包二奶,约炮都成为了一种常态,感觉让人无法接受。因此他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比如有的人认为利用法律来惩罚这些人,也有的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的缘故,还有的人则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比如加强国学教育,改善民生等诸多建议。但这些建议也反映了在多元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有着明显的差异。7.对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学历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阶层也日益丰富,中国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们兴趣、思想有着千差万别,问题在于,一个多元的社会,如何能够求同存异,共同达到理想的目标呢?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个求同存异的“同”的话,那么如何使大家能够接受这一点呢?笔者想,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阶层对症下药。
a您喜欢怎样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从年龄上来看
开展道德讲堂6040讲述道德原理20背诵国学经典0宣传核心价值树立道德模范0-16岁17-2425-4040以上
从这个图标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各个年龄段对于如何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明显的差别。可以看出0-16岁对于背诵国学经典比较感兴趣,而17-24岁年龄段的人对与讲述道德原理和背诵国学经典的方式比较感兴趣,而四十岁以上的人员则更加希望开展道德讲堂,讲述好人好事。
这是为什么呢?笔者猜想可能还是和他们所在境遇有关系,0-16岁的大多是中小学生,他们在学校里面就接受了国学经典的教育,这对于他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他们选择了开展道德讲堂这么一种方式。而17—24岁的更加喜欢道德原理的讲述,我想这是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系,这一阶层的人是网络的生力军,但接触网络不免有着多多少少的困惑,他们在面临人生的种种问题的时候,没有好的办法给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这一代的人崇尚自由,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人云亦云,因此希望能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25到40岁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他们对于如何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上,有着复杂的意见,因此没有特别突出的方式。40岁以上的人更加喜欢开展道德讲堂,讲述好人好事,这和他们相对于其他年龄的人来说是更加传统的,而中国传统的思维就是举例子,树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能够在他们中间起到更加好的效果。
b您喜欢怎样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从学历上来看。
***51050开展道德讲堂背诵国学经典树立道德模范宣传核心价值讲述道德原理
从学历上来看,小学水平的人更加希望背诵国学经典和开展道德讲堂这两种方式,本来我猜想的是这一学历的人会更加希望背诵国学经典的方式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事实上他们也喜欢开展道德讲堂这种方式,因此,我分析可能还是由于这一部分不仅仅是由小学生构成的缘故吧。而初中水平的人希望背诵国学经典,在采访的时候一个初中生的时候,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关注。他说,与其学习那些核心价值观还不如多背背国学经典呢,还更有趣一点。因此,我想,也许背诵国学经典并非他们所喜欢的方式,但是可能是在这几种方式迫不得已的选择吧。初中、高中学历的人都更加希望讲述道德原理,这可能和他们的觉悟程度还是不够有关系,他们所受的教育不高不低,然而难免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困惑吧。而大学以上的人喜欢开展道德讲堂,讲述好人好事,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大学学历的人更加喜欢讲述道德原理才对。他们怎么会对开展道德讲堂更加感兴趣呢?
我想有两种可能:一或许是正是因为他们学历比较高,所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二或许是因为他们对此并非很感兴趣,做问卷的时候敷衍了事。我觉得两种可能性都有,因为所搜集的样本实在是太小,本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有限,因此无法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还请谅解。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上
四、问题与建议
1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式的单一与扁平化。在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部分街道办有着敷衍了事的嫌疑,推广的方式大多是宣传,学习,比较单一。我们在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应该采取更加多元的方式进行,可以利用先进的数字传媒技术进行推广。
2政府应该增强自身的公信力。社会的诚信是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共同构建的,其中政府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导向性、全局性作用。宣传和教育和政府的作为是相辅相成的。宣传和教育得好,人民就更加了解政府,信任政府。政府做得好,宣传和教育就更加有成果。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继续加强宣传和教育,但是重心应该放在增加政府的公信力之上。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分页下载分章下载整本下载在线阅读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
【作者】 田海舰;
【导师】 戴木才;
【作者基本信息】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2008,博士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根本着力点和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对于推进我国价值哲学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实践运动、一种社会制度,更是一种价值。社会主义价值观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在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规范、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流变过程,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革命到建设和改革的转换,存在着革命的逻辑、建设的逻辑与改革的逻辑之间的差异。对平等、博爱、和谐、幸福、劳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热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基本点;而公平正义、尊重人权、友爱互助、富裕和谐、自由则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前苏联“现实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既有理论贡献又有历史局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艰辛地探索,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多内容多层次的理论体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其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价值、共同富裕是经济的核心价值、人民民主是政治的核心价值、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核心价值、社会和谐是“社会”的核心价值、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的核心价值。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价值选择和价值理想。当前,从国内、国际形势、历史经验和党的建设来看,加快确立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从学理依据来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可行的;从现实基础来看,我国已经步入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具备各种有利条件。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核心地位与兼收并蓄、广泛性与先进性、价值现实与价值理想相统一等方法论原则,处理好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非科学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人类文明普适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既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对人类的价值,又标示出社会主义价值的美好前景。21世纪的社会主义必将把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使社会主义向更加健康方向发展的新经验、新范例和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同时,全球化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和复兴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景辉煌。更多还原
【Abstract】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indispensable aspect of develop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 basic point of application and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pushing the socialism to the advanc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essence and the highest abstrac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building the...更多还原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Key words】 the 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re Value System; the Core Values; Prosperity; Democracy; Civilization; Harmony; Human’s Fre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
摘要: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然后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于历史演进,最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总结。
Research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
(*****************************
Abstract: Research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nee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ulture,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sour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summarized.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并系统阐释了这一概念的四项基本内容。随即学术理论界多角度、多层而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遂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党的十一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学者们更是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多种提炼思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同时也带来了似乎更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问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和同质性。两者都属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范畴,受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两者是对同一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的两种不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框架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四个基本内容,相互承递、有机统一,构成一套多层次、多角度的价值体系,分别从指导理论、奋斗目标、精神支撑和道德准则等不同层次上,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完整的价值参照系和建设标准。在这个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框架体系之中,既然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那么显然就应该存在把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联系、贯通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念。因为“从价值的本质、价值的作用到价值的创造、价值的认识、价值的实现,其中每一个部分都离不开价值观念和对一定价值观念的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丰富内容的价值体系,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根本的观点和最概括的表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灵魂。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又各有侧重,有所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融汇了最高价值、核心价值、基本价值与具体价值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规范、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升,是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共同指向,没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灵魂,就失去共同的目标,就会显得庞杂、分散而不集中、不精炼。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大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大厦的观念模型和崇高理念。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是一体两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先进人物或政党在白己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要凝练白己的核心价值观,并根据社会的具体状况,制定该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达到凝聚社会成员的目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
与历史演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问题是一个理论热点,也是一个理论难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者较多,由于出发点和视角选择的不同而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有学者认为中国儒家思想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提供了深层理论资源和方法论依据。罗文东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念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吴新文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获取思想灵感,必须从延续一百多年的世界和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吸收丰富营养,必须从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借鉴经验教训。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既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又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有学者把马克思
主义实践观点作为价值观问题的本体论立场和
方法论预设,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逻辑框架,并为我们批判性地认识和解构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探讨现实社会中合理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原则.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前提和基本方法。李英、盖伯琳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生产力论基础之上的。吴仲、刘新刚则从《资本论》文本的视角出发,认为马克思是“按照商品价值的辩证运动的顺序”即“商品一货币一资本”这一逻辑顺序完成了“对资本物象的解蔽,揭露和批判了蕴含在资本主义物象背后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在消解资本主义社会,生成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马克思按照相反的方向展开分析,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人认为马克思只有关于经济学领域的价值的概念,不存在自己完整的价值学说体系。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有着自己的完整价值学说体系。例如,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亦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消除物役、消除人役,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人的真正自由的根本途径,也是把社会、公民凝聚在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在。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围绕这一核心逐次展开。董德刚教授认为:“价值观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提出注重研究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研究比较薄弱,需要发掘有关思想资源;二是当代中国价值观问题十分突出,应当护以重视;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不少问题值得研究。”袁祖社教授对学界关于邓小平价值观理论进行了综述性研究,将邓小平价值观有关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和梳理,为我们认识和研究邓小平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观点和较为全面的学术视角。李忠杰教授则认为邓小平的思维中渗透和包含着非常深刻的价值论思想;江泽民同志不仅对价值问题给护了越来越大的关注,而且赋予了价值问题更高的理论地位、思想地位乃至政治地位,并且,江泽民同志实际上越来越多地触及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表明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问题紧密相连的是历史演进问题。在这方面,田海舰和邹卫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流变过程,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从原始的丰富多样性到历史的具体性的展开,表现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革命到建设和改革的转换,存在着革命的逻辑、建设的逻辑与改革的逻辑之间的差异。进而他们从历时态角度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了历史考察,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提炼与当代建构提供了学理支持和铺垫。学者李晓东从历史维度、社会现实维度、时代超越维度三个维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认为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就是其继往开来的时代精神;从社会现实的维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就是其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从时代超越的维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就是其追求和谐的理性精神,从而得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质与基本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的自主创新”的结论。
由此可见,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和历史演进的研究有一定深度,并且都从各自研究的专长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读。因为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出发,似乎都能找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来源,文化的相通性会让更多学者引入更多的看法和观点。但仅此是不够的。在笔者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两个基本的来源,一是理论来源,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史,二是实践来源,即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以及经验教训所提供的启示。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梳理、解读和审视从经典作家到当代社会主义建设领导者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或者从马克思恩格斯到胡锦涛的“一脉相承”中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应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价值观等非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比较中,在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主义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分析中,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
内涵
通过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依据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任务和价值理想,基于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超越,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概括如下: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对以往一切剥削压迫社会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颠覆与超越,代表了人类从支配自己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共产主义理想。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随着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人人心,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成为指引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价值取向。
(二)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就是把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价值目标。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根本在于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惠及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发展,我们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是否把共同富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
(三)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一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这就是我们的民主观。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是切实的、具体的,因而是真实的民主,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垄断公权力、为少数人服务的民主,是形式和内容相分离、原则与实践相脱节的虚假民主。
(四)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就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公平正义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在以往一切剥削压迫制度下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道义废墟中孕育生长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占据着公平正义的制高点。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改变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在实现社会平等和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道义吸引力的集中体现。
(五)团结和谐
团结和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加强全党的团结、党和人民的团结,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就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各政党、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及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局面;就是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下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就是在人类共同命运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谐,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团结、和谐,是社会主义极为重要的价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只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取得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党的团结统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鲜明地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团结和谐还意味着社会大局的稳定,而稳定对于中国来说是压倒一切的核心利益。
(六)开放包容
开放包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继承优良传统,又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既虚心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尊重和维护世界多样性,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发展进步。唯有开放,先进和有用的东西才能进得来;唯有包容,吸收借鉴优秀的文化,才能使自己充实和强大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
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王学俭,李东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
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4:18-24.[2]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红旗
文稿,2012,02:4-7.[3]徐艳玲.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述要[J].理论月刊,2012,07:5-10.[4]杜飞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7-20+135.[5]禹国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J].道德与文明,2008,02:71-74.[6]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马克
思主义研究,2010,12:127-135.[7]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
中央党校,2008.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程仕波,《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综述》,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 第 4 期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课题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缺少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比较 研究,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证研究还有待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反馈和评价机制的研究关注较少。有鉴于此,今后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扩大学科视野,主动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转换研究范式,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立场,世界眼光,问题意识、学术思维,科际整合”基本特征的研究范式;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实证研究。学术界针对大学生社会卞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途径和对策等方而开展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较人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试着梳理现有研究的脉络并加以归纳总结,以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王 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理论导报,2008年08
一年多来,学术界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多层面探讨的同时,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研究,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和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方面,主要从概念界定、必备要件、基本内涵和特征等方面展开探讨;在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吴 莉, 张 杰, 廖桂芳, 黄亚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研究文献综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2期
理论学术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接受机制领域的关注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涵义与特征、类型与机制、过程与规律、效果及其评价等方面。其实践内容主要从改革“两课”教学内容、团学主题实践活动、加强高校政工队伍建设和更新教育载体等角度展开研究。通过已有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从青年心理学,特别是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以及接受规律等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接受机制的理论研究缺乏。(2)缺乏目标明确、依据充分、效果明显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实践体系。(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接受机制研究实施策略和路径缺乏系统研究,学科化不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十分缺乏。(4)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接受机制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探讨方面,未见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证研究。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进家庭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三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三题
万资姿
2013-2-23 6:38:42来源: 《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3日 11 版)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需要并孕育伟大的价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精神是什么?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辉煌走向辉煌的伟大价值又是什么呢?对此,党的十八大给予了十分明确和响亮的回答,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国家理念,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中国社会精神,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公民品德。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培育与践行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从“体系”转向“观”
我们都知道,自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被提出以来,理论界给予了持续关注和热烈讨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研究论文和著作纷纷问世。然而,随着这项研究的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深刻地认识到,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要求实现从宏观层面的价值“体系”建构走向更为微观层面的价值“观”凝练。
诚如许多学者所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是从总体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框架,因此,为了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和方向,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凝练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都觉得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必要而且很迫切,但概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易事。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十八大报告积极回应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理论诉求和难题,用“倡导”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即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勇于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理论勇气和理论自信,而且明确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和新高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三个倡导”为依托
我们知道,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就是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首次从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和凝练,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凝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内容方面来看,“三个倡导”最大限度地涵盖了现阶段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诉求,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期待。但在价值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社会各界在价值观方面的确众口难调,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二个词二十四个字,很难做到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的认同,但重要的是,作为社会各方共同价值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三个倡导”为进一步提炼出更为精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留下了应有的余地。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而且也可以在“三个倡导”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概括和凝练。
从性质方面来看,“三个倡导”集中提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社会主义”,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尽管“三个倡导”并未提及共同富裕这样的价值字眼,但是这样的价值理念却已隐含在富强、公正等价值表述之中。因此,无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表述,都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譬如说,和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重要价值追求;再譬如说,公正,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和实现社会的公正,正是社会主义高于资本主义的主导价值理念。
从方向上来讲,我们所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突出中国特色,同时又要借鉴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彰显人类意义。实际上,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如和谐、诚信、友善,又有对人类共有共享的价值的吸收与借鉴,如自由、公正、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内化于心”,贵在“外化于行”
毋庸置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比,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简洁、精练,易于理解、传播和践行,一句话,经过浓缩、凝练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大众化了。诚如有人所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词都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了。
价值观是要拿来“用”的。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时,特别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培育和践行紧密相连,意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议
上、报刊上的宣传教育,关键是要能够在生活中践行,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人们的自觉行动中。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呢?一个总的原则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过程,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是一个过程,因此,凝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内化于心的自觉追求达到外化于行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践行。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内化于心”,贵在“外化于行”。换言之,既要使其内化于心,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更要使其外化于行,转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心理层面体察他们的真正价值诉求,注重培育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追求和认同。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着内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外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