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王巡 2189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
巡 学号:21811119 老师:刘黎明
张国柱
完成时间:2013/9/14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1 实习时间及实习地点 1.2 实习人员 1.3 实习目的第二章
实习路线及简要介绍
8月26日 六合桂子山火山地质公园 8月27日 宜兴岩溶地质、长兴国家地质公园 8月28日 宁镇山脉岩层构造认识、阳山碑材、南京地质博物馆
8月29日 方山火山堆
第三章
课题探讨
3.1 岩溶地区的相关形成作用及防治
第四章
实习体会及个人感想
第一章 绪言
在大二一年的学习过程中,由材料力学至结构力学这些理论力学知识过渡到工程地质、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对于工程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仅仅是掌握了小部分课本上存在的片面知识;在学习工程地质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如果仅仅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无法真正理解褶皱、背斜、向斜之类的形成与性质,于是,终于大三短学期迎来了出去实习的机会,在两个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经过四天时间学习了南京及周边一些著名的地质现象,我们的地质实习就这样的展开了。
1.1 实习时间及实习地点
8月26日 六合桂子山火山地质公园
8月27日 宜兴岩溶地质、长兴国家地质公园
8月28日 宁镇山脉岩层构造认识、阳山碑材、南京地质博物馆 8月29日 方山火山堆
1.2 实习人员 218111全班同学
1.3实习目的
1.六合桂子山:了解火山地质公园中的相关地质现象,以及观看石柱林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
2.宜兴善卷洞:三叠系青龙群灰岩岩溶地貌,了解溶洞的形成,地下水质作用;
长兴国家地质公园:了解“金钉子”的由来,二叠系与三叠系的分界线,认识古生物群与现代生物群的区别;
3.宁镇山脉:认识岩层构造,完整的背斜与断层;
阳山碑材:认识观察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等地层,相关构造(背斜、断层)等原生构造、风化剥蚀地貌等;
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恐龙的时代特征,生活习性,一些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化石,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演变;
4.方山:了解形成方山火山的石头种类及火山的一些火山形成因素,火山石对施工过程中的影响。总之,通过认识这些地质现象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我们国家的地质历史,生物界的一些演变,认识到地质构造与地层对人们的影响重要性。
第二章 实习路线及简要介绍
2.1 六合桂子山火山地质公园
8月26日一日,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六合桂子山,进入大门后,是地质博
物馆,馆内收藏了不少地质标本和古生物化石,各种好看的石头,比如水晶宫,大菊花石,沙漠玫瑰,方解石,页岩,玄武岩等等,以前只是在书中看到的石头今天真正的近距离的接触还感受了一番,并且还可以听导游介绍这些石头的形成,公园内众多火山成群分布,是我国新近火山具有代表性的集中分布地区,还有影视介绍和模拟火山喷发的演示,从而也了解了桂子山石柱林的由来。
南京石柱林,位于南京市北郊六合区境内桂子山处。桂子山,方圆0.2平方公里,高52.6米,其东侧为玄武岩,石柱林即发育于玄武岩中。所谓石柱林,由六边、五边形规则的石柱群体组成。其石柱,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20-30米,紧密排列,垂直于岩层层面,构成半壁石林,恢宏壮观。它的规整性、个体大小及总体规模在国内罕见,又可与美国黄石公园、爱尔兰北部、冰岛等地的玄武岩柱相媲美。该石柱林是火山爆发时冷凝的玄武岩流,地质上称“柱状艿理”,据考,桂子山石柱林成因于距今20万年一900万年之间,垂直于岩层层面,构成半壁石林,恢宏壮观。
在我国4000公里长的火山活动新生代中,六合火山群是唯一发育良好的石柱山群,其高度、规模、观赏性都堪称世界一流,是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考察点。构成方山的的岩石与六合桂子山石柱林同属一个时代,即晚第三纪喷出的玄武岩,在玄武岩下面是雨花台砾石层。据查之,可以得到玄武岩熔浆喷出地表未固结之前的双扩散对流和固结成岩阶段的冷却收缩作用,可能是形成桂子山玄武岩石柱林的主要原因,其中还有其他很多的形成原因不再追述。
2.2 宜兴岩溶地质、长兴国家地质公园
8月27日,我们先是去了宜兴善卷洞了解了岩溶地质的一些相关特征,而后去了浙江长兴国家地质公园对“金钉子”这一名词有了深刻的理解。
宜兴善卷洞发育在下青龙组灰岩中,全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游程约800米,有上洞、中洞、下洞和水洞四部分,洞洞相通。善卷洞四周离墨山高100-120米,地层是下中三叠统青龙群(T1+2)地层,与大隆组为整合接触,岩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20度。主洞方向为N60度E,几乎平行于燕山晚期的煌斑岩脉,与一组断裂构造有关。另外,洞顶有北北东和北西西两组裂隙呈网状切割地层,洞内沿这两组裂隙滴水、渗水,形成石钟乳,可见这两组均为走水裂隙。
善卷洞开始形成要从距今约2亿1千万年的三叠纪时算起,那时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富含碳酸钙,并逐步沉积,形成石灰岩沉积地层,地壳变动,水的冲刷,先形成上洞;而后地壳再变动,再形成中洞;最后形成下洞和水洞;约在100万年前基本定形。善卷洞总的形成于青龙群石灰岩生成以后,所以洞的规模大,地质地貌丰富,地层分明。
(1)中洞。为善卷洞入口处。
洞穴形态为天然的弯形大厅,长60—70米,宽14—15米,高11—12米,可容纳二、三千人。
洞穴堆积,洞顶岩层裂隙处有近期堆积物。洞口兀立的大石笋高达7米多,如中流砥柱,故名“砥柱峰”。经考查,其生长速度为1cm/30—50年据此推算该石笋已形成三万多年。左右洞壁上灰华堆积形似狮象,故中洞又称为“狮象大场”。洞顶、洞底均经人工修饰,洞穴堆积不发育。在中洞的东南侧,有北东向裂隙,现今上洞之水仍流经中洞转入地下,说明洞穴的发育与谚组断裂构造有关。
(2)上洞。原属中洞,因崩塌后经人工处理而成上洞。
洞穴形态:宽度大于高度,为一倾斜状扁形溶洞,形似螺壳,规模比中洞还要大一倍。
洞穴类型:上洞仅一出口,向高处封闭,为一盲洞。由于该洞正处在螺岩山的中心部位,洞中不见曦日,常年气温保持在23摄氏度—27摄氏度,冬暖夏凉。洞内霞雾迷漫,烟云缭绕,故又称“云雾大场”。
洞穴堆积:洞内石钟乳、石柱、石幔等堆积物,形态怪异,琳琅满目。特别是洞中央的两株五、六人才能合抱的石柱,连绵到洞顶,享有“万古双梅”之誉。上洞东南侧北东向裂隙以及沿此裂隙排列有序的堆积形态,证明溶洞延伸方向与此断裂构造的密切关系。
(3)下洞与水洞。这里最大的特色是水。
洞穴形态:长度>高度>宽度,为裂隙状和锥状溶洞。长180米,宽18米,高度20米。洞穴类型:有进口与出口,为一穿洞。
穴堆积:发育良好,形态各异。
地下河(水洞):下洞有地表水贯入,人工垒砌的石陡坎高达6米,形成“飞瀑”景观。随着高程的降低,水流到后洞形成地下暗河。地下河长达125米,最深处4.5米,河面最宽处6米,水面距顶2米左右,常年可通小船。地下河的洞顶与洞壁灰华都不发育,显示出溶蚀、冲蚀的特点。地下河码头处有圆度较好的石英质砾石堆积,证明地下河有异地成分加入,不是溶洞河,而是伏流。地下河为北东方向,接近后洞时,有三个近90度的大转折即到豁然开朗的后洞口。
在游览善卷洞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遇见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植物——银缕梅(见右图),它是一种史前植物奇观,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雌雄同株;二是密度比水大,这在植物界是很罕见的;三是秋天它会变幻颜色,它会生成红黄蓝等几种颜色,带给游客们十足的观赏感。
再者就是左边这幅图片,要不是听导游介绍,我怎么也不会知道这四个字是“欲界仙都”,即是指人间天堂的意思,真的算是长见识呢。我还了解到这里的石头大部分是长兴灰岩,岩体坚固。
在参观完善卷洞后,下午我们去了浙江长兴国家地质公园。说起长兴国家地质公园值得一提的是“金钉子”(如右图)。
“金钉子”是全世界科学家公认的、全球范围内某一特定地质时代划分对比的标准。钉下一枚“金钉子”不仅是地质学家的光荣,更是国家的至高荣誉,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地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长兴“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至新槐乡葆青村公路北侧的山坡上,是全球唯一拥有2枚金钉子的“黄金”剖面。2枚金钉子分别界定了长兴阶的顶界和底界,从而使得煤山D剖面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兴阶单位层型(长兴阶这一段地层国际对比的标准)。特别是2001年经国际地科联批准确立的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由于同时界定了全球中生代与古生代的界线,意义更为重大。长兴阶地层由于记录了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从而使华南升格成为国际上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最重要的地区。针对二叠纪末大灭绝在煤山剖面开展的研究,已经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影响。100多年以来,二叠—三叠系界线一直以耳菊石作为分界标准。然而在全球二叠—三叠系最为连续、发育最为完好的中国南方,绝大部分地区找不到该化石。1986年,殷鸿福等提出以牙形石Hindeous parvus取代菊石Otoceras woodwardi作为二叠—三叠系界线标志化石,逐步得到国际学者的赞同,从而为科学精确划分中生代与古生代的年代地层界线确立了标准。
长兴地质博物馆地球奥秘厅、生命演化厅、岩矿标本厅、金钉子展厅、长兴古地理厅和科普演示厅等6个展厅,以图文和古生物化石标本等形式介绍了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展示了长兴剖面以及地球各个历史时期经典的化石和照片。放影厅以二叠纪晚期长兴的古地理环境为背景,模拟古生物生活场景及二叠——三叠纪时期古地理与古生态景观,以4D电影的方式,让我们身临其境,由此激发了我们对于地质勘察的热爱,作为还身在学校的学子而言,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方式能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收新的知识。在4D电影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地球的形成,由最初的低等生物到人类出现,恐龙的大灭绝等,人类的出现改变了地球的格局,以至于众多生物面临灭绝的边境,人类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2.3 宁镇山脉岩层构造认识、阳山碑材、南京地质博物馆
8月28日,我们有去过宁镇山脉、阳山碑材、南京地质博物馆等地,了解到了山的构造形成等,巨型石材,恐龙化石等等,下面逐一介绍。
宁镇山脉(英文名称Ningzhen Moutain)是江苏省的主要山脉。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带南京、镇江间的一条山系,略呈东西向向北突出的弧形山脉,位于长江南岸。西起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青龙山,经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镇江市城区、丹阳市境内,东止武进县孟河镇黄山,绵延100公里。宁镇山脉的地质构造是由震旦纪到三叠纪岩层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和断裂活动,并伴有火成岩多次侵入喷出,最终形成破碎链状山脉。山前和山间谷地广泛掩覆第四纪下蜀系黄土。矿产有栖霞山铅、锌、锰矿,铜山钼铜矿,巢风山铁矿,湖山煤矿。宁镇山脉是中国地质研究最早、最详的山地之一,多种地层名称皆出于此。
宁镇山脉北侧沿江山岭有幕府山、栖霞山、龙潭擂鼓台、五洲山、圌山等,其中以栖霞山为南京市郊著名旅游地;中间有钟山、宝华山、十里长山等,其中钟山头陀岭为最高山峰,海拔448米,宝华山有保存完好的北亚热带植被,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南侧有青龙山、汤山、仑山、观音山、高骊山、茅山等,汤山山麓有汤山温泉,是著名疗养地。镇江市郊船山的石灰石矿,为上海宝山钢铁联合企业的配套工程。
右图为宁镇山脉比较完整的一段背斜,并且是斜歪背斜,南京最为完整的背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间老两边新,中间为石炭系,两边为二叠、三叠系,这里奠定了岩石的分层,同时这里排山场多出白云岩,不能用于烧水泥,而且这里龙潭系鸡窝煤,不适宜大面积开采,仅用于私人开采。在沿着棒槌山走,可以看出来沉积岩页岩差异风化形成了墙面凹凸不平,裸露的岩石更加的容易被风化。其中,这里还有众多的岩石断如下:
上硅质层:灰黑色燧石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
栖霞本部:深灰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中厚岩,产生黑色燧石结灰;
下硅质岩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纹层构造的含硅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
臭灰质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微晶灰岩,中厚层,发育缝隙构造,产米氏蜓。
那么,接下来就是阳山碑材呢。阳山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他侄儿的帝位,为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于是,他
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该碑材体积自下而上,分别为龟趺(俗称碑座)石材,高13米,长30.35米,宽16米;碑额(俗称碑帽或碑头)石材,高10.70米、长20.30米、宽8.40米,其上雕刻有龙头、龙爪、龙尾而留出14个凸出石面的石芽;碑身石材,高10.70米、长49.40米、宽4.40米。三块石材除碑额四周均脱离山体外,其余两块均有一端与山体相连;但三块底部两端均留有起支撑作用的材脚与山体相连。如将三块碑石叠将起来,高度可达73.10米,重量近3万吨。为取此石材,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此次新建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
阳山碑材,因遗存有明永乐年间巨大的碑石而闻名于世。阳山碑材景区范围由宁杭公路北侧坟头站入口起,向东沿黄龙山、阳山山脊,北折西环排山,与汤山采石场和钟山水泥厂接壤。内含阳山、黄龙山,北山坡及排山,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从80年代初开始,对阳山碑材景区进行了山体绿化工程,大量种植了以松柏为主的树木,有马尾松、黑松、国外松、蜀桧等树种,同时还适当配植了阔叶乔木及花灌木,大大丰富了山林景观。当我们站在这碑材下面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真的很渺小,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了,人们总是能创造出不一样的奇迹。
在就来到了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见右下图博物馆内衣石头特别亮丽)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 2500平米。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新馆为玻璃质,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
在这里我觉得最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个个恐龙骨骼,众所周知,恐龙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人类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复原当时的环境或者重述恐龙的基因以求重新获得恐龙的新生,我不知道这一天会不会到来,但是当我看了博物馆的众多恐龙形状以及恐龙蛋(见右图)后,我觉得这一天早晚会到来。我以下面三种龙介绍一下:以马门溪龙、单棘龙和沱江龙为主体,构成了一组群体造型,再造了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侏罗纪恐龙的生活环境。其中,马门溪龙为代表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是迄今为止亚洲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身长22米,体重达四、五十吨;单棘龙为凶猛的肉食恐龙;沱江龙为大型食草恐龙,属剑龙类,身上长有十五对剑板;翼龙则是会飞的恐龙,喜在水域上空盘旋,寻找食物。我想这么多的恐龙蛋一定能够完整的复原恐龙的生理机制,我也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2.4 方山火山堆
方山山形独特原于它是距今1000万年前新近纪中新世时期一座火山。由于这座火山的典型性、代表性、完整性,早在1948 年我国地质学家作过详细研究而闻名。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层层盛盛组成方山主体。玄武岩之下为古河流沉积砂砾岩,即地层学上有标准愈义的“洞玄观组”的创名地。砂砾岩中发现安琪马等化石。山脚下片片红砂岩则是距今约8000 万年前,晚白垩纪赤山组砂岩层.方山由上而下,由玄武岩、砂砾岩、砂岩三层楼式结构,它是大地变迁的天然档案,它向人们诉说地球科学的一段故事。
根据方山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的分层及上下关系,可以判断方山火山喷发分为两期。第一次喷发期为溢流,组成一套致密橄榄玄武岩,气孔状玄武岩(简称下玄武岩),其喷发停歇后堆积了一套含火山碎屑沉积岩。第二次喷发期为溢流——爆炸——溢流,构成了一套玄武质集块岩及细粒橄榄玄武岩,细粒气孔状橄榄玄武岩(简称上玄武岩)。除上述二次喷发期的玄武岩类岩石外,还有晚期粗玄岩、玄武岩沿火山通道或原生裂隙侵入,构成岩颈及岩墙,结束了喷发活动。
了望方山的外貌,为截头圆锥状,方山由此而得名,这是玄武岩古火山口的典型地貌。六合方山全山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顶高188米,比高150米。山之外围直径为1300一1600米(南北长、东西窄),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四陷处为火山口位置所在,火口外围直径约600米,底部直径为200米,陷落深度达80米。火口周围熔岩高耸,是一道由玄武岩陡坎所构成的火山口垣,北侧有一缺口,因此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观之为平顶山,平面上观之则是一座马蹄形的火山锥。(如右图)
方山火山锥由下方山玄武岩、上方山玄武岩,以及介于其间的火山砂岩和包括在上方山玄武岩系中辉绿岩岩颈和玄武岩岩墙等构成。下方山玄武岩仅见于方山东南部,底部为集块岩和角砾岩,火山砂岩环山分布,以山的南坡和西北坡冲沟内出露最好,山的西坡由于植被覆盖,未见露头。厚度不均匀,主要组分是石英和石英岩碎屑,含大量下方山玄武岩碎块。火山砂岩代表下方山玄武岩喷发后,火山作用间歇期形成的, 由陆源火山岩碎屑参与的河、湖相沉积,是上、下方山玄武岩之间不稳定的沉积夹层。
第三章
课题探讨
3.1 岩溶地区的相关形成作用及防治
岩溶又称Karst。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地名。上个世纪末,前南斯拉夫学者司威茨(J.Cvijic)研究那个地区的地貌时,将各种奇异的石灰岩地形称为Karst。以后Karst这一术语被专门用来描述碳酸盐岩地区一系列独特的地貌过程和水文现象。成为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灰岩地形的专门术语。1996年,我国在桂林召开的岩溶学术会议上,建议将Karst改称岩溶地貌。
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和物理过程(流水的侵蚀、堆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岩溶作用(Karst作用)。这种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表形态和地下地貌形态)称为岩溶地貌。岩溶作用及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岩溶(Karst)。
岩溶地区易发灾害有岩溶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因除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外,往往与抽水、排水、蓄水和其他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而后者往往规模大、突发性强、危害也就大。岩溶地面塌陷发现于碳酸盐岩分布区,其形成受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1.可溶岩及岩溶发育程度
可溶岩是由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岩溶洞穴的存在则为地面塌陷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大量塌陷事件表明,塌陷主要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和裸露型岩溶分布区,部分发育在埋藏型岩溶分布区。
溶穴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溶发育条件的制约,一般主要沿构造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张裂隙发育带、质纯层厚的可溶岩分布地段、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分布。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岩溶洞穴的开启程度,是决定岩溶地面塌陷的直接因素,可溶岩洞穴和裂隙一方面造成岩体结构的不完整,形成局部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为容纳陷落物质和地下水的强烈运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条件。一般情况下,岩溶越发育,溶穴的开启性越好,洞穴的规模越大,则岩溶地面塌陷也越严重。
2.覆盖层厚度、结构和性质
松散破碎的盖层是塌陷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基岩构造成的塌陷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溶洞、管道顶板陷落而成的塌陷为基岩塌陷。塌陷体物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形成的塌陷叫土层塌陷。据南方十省区统计,土层塌陷占塌陷总数的96.7%。
3.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运动是塌陷产生的动力条件——主要动力。地下水的流动及其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岩溶塌陷形成的最重要动力因素,地下水径流集中和强烈的地带,最易产生塌陷,这些地带有:
(1)岩溶地下水的主径流带;
(2)双层(上为孔隙、下为岩溶)含水介质分布的地段,或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地段;
(3)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段;(4)地下水位埋藏浅、变幅大的地带(地段);
(5)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带;(6)地下水与地表水转移密切的地段。地下水位急剧变化带是塌陷产生的敏感区,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产生塌陷的主要触发因素。
水动力条件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主要有降雨、水库蓄水、井下充水、灌溉渗漏、严重干旱、矿井排水、强烈抽水等。
此外,地震、附加荷载、人为排放的酸碱废液对可溶岩的强烈溶蚀等均可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比如说2012年5月10日上午,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帽合村上木照屯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此次灾害的受灾面积约100亩,造成多栋房屋倒塌,所幸村里1700多人疏散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有传言说,这次地面塌陷与附近的房地产开发有关。不过,地质专家在进行现场勘查后表示,这次地面塌陷属于地质性灾害,是因春夏季节交替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春夏季水位不断变化,该处又处于岩溶地下水的主径流带,以至于发生了大面积塌陷。到今天该塌陷问题已全部解决,塌陷处回填工程已全部完成。那么,对于如何治理岩溶地面塌陷呢?
对于地表水作用下形成的土洞塌陷其形成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在认真查明原因后,首先对地表水采取必要的截、堵措施,由于地表水冲蚀形成的土洞及塌陷一般较浅,可通过小型助探设备查明塌陷的影响范围后.将地表塌陷范围进行地表水隔离,然后在塌陷范围内采用机械进行开挖,开挖后对基坑底部进行检查,确定达到设计深度和范围后先采用毛石回填约0.5m,然后再采用碎石类回填.回填厚度0.5m,上部采用黏性土回填,并进行夯实。
(2)对于地下水形成的土洞,应根据勘查资料查明土洞埋藏情况,然后再进行分类处理:
①对于浅埋土洞,洞体浅,其底部往往有松软土,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采取全部清除回填的办法往往较困难,建议先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尽量挖除塌陷松软土,然后采用毛石挤压底部余泥,再采用水泥砂浆回灌厚度1.00m,目的是一方面利用水泥砂浆充填毛石空隙,二是在毛石上部形成一个1.00m封闭层。然后用黏性土回填。
②对于上覆土层较厚的深埋土洞,建议采用钻机打直径130mm大的钻孔,利用钻孔直接进行灌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然后在塌陷范围内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注水泥浆和水玻璃进行处理。其方法为:在塌陷区布钻注浆孔,孔距2.00m,孔径75mm,采用花管法进行注浆,浆液采用水灰比0.5~0.8的水泥浆,并添加水玻璃,灌浆压力考虑在1~2MPa左右,隔孔、自上到下进行灌注。在灌浆过程中注意观察冒浆情况,如出现大量地面冒浆,应暂停注浆,然后根据冒浆情况调整控制灌浆压力及灌浆速率,并多次重复进行注浆,终止注浆条件为终孔注浆压力为2MPa并保持10分钟。
同时对于经过处理的岩溶塌陷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考虑在设计时采用梁、板等跨越结构处理,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提高基底标高,减小基础对洞上部上层的附加压力。
第四章
实习体会及个人感想
在这短短的外出实习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通过实践认识到了书本上所讲的一些地质现象,比如背斜,断层,岩溶地貌等,这些东西如果仅凭在书本上学到的话,学完就忘掉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但是通过这次实习可以让我对这些现象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且记得更深刻了,对于我们专业所要掌握的知识也更加明白。但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的实习可能有时候会走马观花的游览而已,达不到在教室老师讲授然后给我们一个思考的空间这样一种效果,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听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觉得很神奇的东西,其他不喜欢的事物干脆就不了解了。当然,我也要说我最感兴趣额就是那个“金钉子”,它的由来以及它能代表地质年代的分界线,我觉得特别的神奇,以至于我还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找到了那个点,结果,找了好久才发现就是一条线标注着表示地层在那里分层了,二叠系与三叠系,就通过观察岩层就能明确的区别出不同年代的地层,我想这就是地质人的魅力所在吧。所以了,这个实习还是利大于弊的。
之前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认识仅停留在我们是挖隧道,修地铁,修下水道这样的实物上,这次实习我还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做地质勘察这方面的工作,整天跟各种岩石打交道,明确岩层的分类,我想这也将会是我以后工作的一大法宝。
参考文献:
《岩溶地面塌陷的研究分析与处理措施》——吴木穗
第二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及周边地区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学
号:______ 姓
名: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 编写日期:______
南京工业大学
目录
绪
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1
地
层
·······························3
矿物与岩石
···························4
地质构造
·····························6
地下水
·······························7
地表地质作用
·························8
工程岩土体
···························9
结
语
······························9
南京工业大学
绪 论
工程地质作为一门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其基本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及其我们工作以后的应用。由此看来工程地质的实习也是我们理论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老师组织学生参加了本次工程地质实习。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亲临大自然,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及产状等,具体分析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本次实习对于地质的一些构造、性质等,有一个感观的认识,结合老师的详细讲解真正地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要点。通过这一次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次实习,让我用自然中实物更好地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用了三天时间,从1月4日到1月6日,主要实习路线为:石头城---绣球公园---老虎山地质路线,主要实习目的是研究斜坡以及斜坡稳定性,天然地基以及岩石的风化作用以及风华差异对岩石产生的作用;栖霞山地质路线,主要研究岩溶地貌对地基产生的影响地质构造中的断层,沉积岩的燧石结合现象;燕子矶---门坡---三台洞地质路线,主要实习目的是研究地质构造以及岩石还有溶洞地貌。这几处观测点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地质观测点,南京工业大学
通过几个不同地方的观测实习,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于工程地质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实习的益处非常大,对于我们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线路图:
(一)石头城——绣球公园——老虎山地质路线 实习内容
地层与岩石: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砾岩、细砂岩、粉砂岩、下蜀土 构造现象:断层、节理、层面 斜坡块体运动现象:滑坡、崩塌 岩石风化作用现象:
长江流水作用:河漫滩
观察点1 鬼脸照镜
观察点2 石头城城墙
观察点3 石城霁雪
观察点4 挹江门南小桃园城墙附近观察点5 马皇后脚印 观察点6 明誓石 观察点7 老虎山南坡
(二)栖霞山 实习内容
地层:五通组、栖霞组、象山群 岩溶现象:石芽、溶沟、竖井落水洞 河流作用:长江河床、河漫滩
南京工业大学
观察点1 彩虹明镜 观察点2 鼓楼 观察点3千佛岩 观察点4 品外泉 观察点5 纱帽峰 观察点6 桃花扇亭
(三)南京燕子矶——门坡----三台洞路线 实习内容
地层:震旦是一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灯影组、白垩系浦口组 构造现象:沿江断裂及其他断层 岩溶现象:溶洞 风化作用及崩塌现象
长江流水地质作用:江岸冲刷河漫滩、江心州 观察点1 观澜亭 观察点2 御碑亭 观察点3 劝诫碑 观察点4 酒樽石 观察点5 门坡 观察点6 观音阁 观察点7 佛塔侧 观察点8 滚石
南京工业大学
本次实习全程由徐洪钟老师带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习进展的非常顺利,再加上老师的细心认真的讲解,对于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会深刻,对老师的讲解给予我们很深的感受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地 层
南京处于宁镇山脉,地层发育齐全,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以沉积岩层发育齐全著称,但各类火成岩也时有出露。宁镇山脉的主体部分有三个较大的背斜褶曲和两个较大的向斜褶曲组成,山脉在西段呈北东向,到中段逐渐转向东西向延伸。山脉大多为褶皱山,但已达到相当的剥蚀深度,“地形倒置”现象比较普遍。山脉断裂构造相当发育。还有一些因岩层软弱受侵蚀而形成的次生谷地。
1.1 白垩系浦口组
代表地区:燕子矶、石头城、绣球公园
1.1.1 燕子矶为陆相沉积地层,主要岩性及化石:上部: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及砂质页岩。下部:紫红及灰紫色砾石为主,夹粉砂岩、南京工业大学
细砂岩镜体;
1.1.2 鬼脸照镜为白垩系浦口组砂岩和砾岩,颜色为红色,岩体破碎。鬼脸形成的原因是外部风化作用下,砾岩抗风化能力差,形成差异风化;
1.1.3 小桃园明城墙为白垩系浦口组砂岩,呈紫红色。有沙质感的主要为砂岩,粒质晶状为砾岩;明誓石为白垩系浦口组砂岩和砾岩,胶结物为钙质胶结。
1.2 震旦系灯影组 代表地区:三台洞观音阁
1.2.1 观音阁为三台洞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部分为寒武纪的岩石,呈灰白
南京工业大学
色,岩石上有刀砍纹。岩溶地貌所产生的岩石类型,岩石中镁、钙含量较多,经过可容水的酸性腐蚀作用形成溶洞。
1.3 二叠系栖霞组
代表地区:栖霞山鼓楼
1.3.1 鼓楼为燧石结合,灰岩,由于壳类生物在沉积岩中的位置被硅质物所取代产生的,有古生物化石存在。
1.4 侏罗纪象山群
代表地区:栖霞山千佛岩、纱帽峰
1.4.1 千佛岩为侏罗纪象山群砂岩,含长石成分较多,强度较低,呈肉红色,长石抗风化能力较弱,砂岩抗风化能力强;
1.4.2 纱帽峰为侏罗纪象山群长石性岩石。
南京工业大学
第二章 矿物与岩石
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并可用化学式来表达。岩石由矿物组成,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内、外动力作用的产物。岩石按其形成方式有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分别为岩浆作用、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的产物。地质作用的方式及发生的环境一方面影响着岩石的矿物组成;另一方面对岩石中矿物的形成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起着控制作用。
2.1 矿 物 2.1.1 长石
单晶体常为短柱状及板柱状。常为肉红色,有时具有较浅的色调。玻璃光泽。硬度6.有两组相互正交的解理。相对密度2.54~2.57。
例子:在栖霞山的舍利塔和千佛岩上主要是以石英砂岩和长石为主。而栖霞山的纱帽峰则主要是正长石砂岩组成。(右图)
2.1.2 辉石
单晶体为短柱状,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5~6.有平行柱面的两组解理,其交角为87°。相对密度2.4~3.2。较易风化,风化后形成粘土矿物。
2.1.3
方解石
常发育成单晶并形成晶簇。粒状、块状、纤维状或钟乳
南京工业大学
状集合体。纯净的方解石无色透明;因杂质渗入而常呈白、灰、黄、浅红、绿、蓝等色。玻璃光泽。硬度3.完全解理。相对密度2.72.遇冷稀盐酸强烈起泡。可溶于水。
例子:栖霞山的天开眼中(右图)
2.2 岩 石
本次实习中的岩石以沉积岩为主,是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
2.2.1
燕子矶:此处岩石破碎严重,生物风化严重,有生物根劈作用。此处多为紫红色砾岩,成分复杂,大小不一,有铁质硅质胶结物,角石,没有分选性和磨圆原因是风化后没有经过距离搬运,摩擦少,即
2.2.2
酒樽石:沉积岩中的砾岩,主要成分是灰岩。特点是粒径比较小,表面比较光滑,颜色为红褐色,推测原因可
砾性,长
就地风化就地沉积。
南京工业大学
能是当时成岩过程时河流流速不是很大,搬运的路程比较长,搬运成岩过程中有氧环境良好。
2.2.3
明誓石:沉积岩中砾岩,粒径大小不一,表面粗糙,大的达到半米小的仅仅厘米左右,形成原因推测是成岩过程中河流搬运流速很大水动力强,且搬运路程不是很远。
2.2.4
三台洞:沉积岩中的白岩、石灰岩,岩溶地貌所产生的岩石类型,岩石镁、钙
含量较多,经过可容水的酸性腐蚀作用形成溶洞。
第三章 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时一种机械运动,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汇聚,发生挤压、弯曲或剪切、错开。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和节理。断层和节理又统称为断裂构造。
3.1 断层
南京工业大学
3.1.1 石头城岩石(图3-1)
3.1.2 品外泉(图3-2)
地貌类型为沟谷腹地形,其次有断层崖存在,岩石破碎程度大,还有就是地下水存在地层产状很乱。其次,品外泉为承压水上升泉。
3.2 节理
3.2.1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其方向垂直于主张应力,而平行于主压应力,张节理多数是张开的,节理面粗糙不平看看,面上不具擦痕。;发育在粗碎屑岩中的张节理往往绕砾石和粗砂粒而过,并不切穿颗粒。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距大,延走向延伸不远即消失,但在附近不远处又会断续出现,并有分支复合现象。
南京工业大学
3.2.2 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剪节理经常成对出现,称为共轭剪节理,两共轭剪节理面的交线与中间主应力平行一致,两面锐交角等分线常为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节理面两侧岩块有微小位移,节理面上常可见擦痕。节理面平直光滑,并非常紧闭。砾岩和砂岩中的剪节理往往平整的切割砾石和粗砾粒。剪节理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产状稳定。一般发育密集,即节理间距小。
第四章 地下水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同时以地下渗流方式补给河流、湖泊和沼泽,或直接注入海洋;上层土壤中的水分则以蒸发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再散发入空中,回归大气,从而积极地参与了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以及地球上发生的溶蚀、滑坡、土壤盐碱化等过程,所以地下水系统是自然界水循环大系统的重要亚系统。4.1 品外泉(图4-1)
品外泉为上升泉中的承压水,这是该处断层的显著特征之一,南京工业大学
所以泉水四季一般不会干涸。
4.2 彩虹明镜(图4-2)
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地区不良地质作用使湖中的水下渗。
4.3 三台洞(图4-2)
岩溶地貌,南京最古老的地层年代,由于岩石成分多钙与镁被水流中的酸性物质所侵蚀形成的岩溶地貌。
第五章 地表地质作用
无论怎样坚硬的岩石,一旦露出地表,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并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接
南京工业大学
触,为适应地表新的物理、化学环境,都必然会发生化学变化,这种变化虽然缓慢,但年深日久,就会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被风化的岩石圈表层称为风化壳。在风化壳中,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松散的岩屑和土层,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土;尚保留原岩结构和构造的风化岩石称为风化岩。
5.1 风化作用
5.1.1 绣球公园明城墙(图5-1)由于砂岩与砾岩夹层,造成风化的差异,砾岩要比砂岩难风化,风化快的部位就会使岩体造成空洞,还有可能造成崩塌。
防护措施:嵌补治理和支护结构治理
5.2 斜坡
5.2.1 老虎山(图5-2)
围椅状斜坡,分为多级台阶,连接不紧密,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斜坡可能会下滑,另外裂缝的扩张与地震也可能造成斜坡下滑。
南京工业大学
5.3 岩溶
5.3.1 彩虹明镜(图5-3)
栖霞山彩虹明镜由于地下岩溶的作用造成水体的下渗。岩溶是因为地下水中含酸性物质过多,导致岩石被分解融化。坍塌原因是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层压力失衡,或者是地下水平衡被打破,水量过于丰富,导致地下岩层中泥沙大量流失,导致地下形成空洞,再加上地面压力过大,所以形成塌陷灾害。
第六章 工程岩土体
岩体工程分级是为一定的具体工程服务的,是为某种目的编制的,其内容和要求须视工程类型、不同设计阶段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定。
6.1
南京明城墙天然地基岩体(图6-1)
南京工业大学
第七章 结 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从这次的实习中体会到这方面工作的艰苦性,为了考察地形很可能去一些非常很古怪的地方去。但是从老师口中说处的各处地形的特点,及各岩层性质年代等感觉自己又什么也不
南京工业大学
懂似的,总而言之本次地质实习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地质构造、地质现象等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受益匪浅。
于此同时,我们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中卫大柳树
10.27今天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为期一天的地址实习,地点中卫大柳树。早上7:00从学校出发,经过四个半小时的长途奔波,我们到达了位于大柳树的冰沟。
老师组织大家集中在冰沟入口处,为我们讲解了冰沟一带的地质情况。
1.东西向构造带
东西向构造带,展布于北纬37°~38°之间,如卫宁北山,黑山-红山-红石沟峁一带,五佛川-大庙断层等。主要由近东西向展布的压性断裂和褶皱组成,构造形迹多呈舒缓波状展布。构造形迹形成于加里东期,一直活动到燕山运动早期。陇西系旋扭构造带
陇西系旋扭构造带,对本区构造格局起着控制作用。该带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主要由向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隆起带和拗陷带组成。区内主要发育有景泰-海原断裂带和中卫-同心断裂带。
(1)景泰一海原断裂带:景泰-海原断裂带以米家山、西华山与南华山隆起及西侧山前断裂为主体,总长度达400余km,带宽15~25 km。断裂规模大,且呈束状展布。沿断层走向可见到沟谷、水系、山脊等微地貌被左旋错断。该断裂带不仅有多次活动,且全新世以来还在强烈地活动。据国家地震局专题研究成果,该断裂带为壳内断裂。
(2)中卫-同心断裂带:展布于同心西和中卫南的天景山、香山北麓一线。全长约200km。以红谷梁为界,断裂带西段走向北西西至近东西向,北侧是以中新统为基底的山前台地及第四纪中卫盆地;南侧是古生界为主体的宽大山体。断裂带东段走向由北西西向逐渐转化为北北西向,东侧为新生代清水河断陷盆地,西侧是新生代地层组成的低山丘陵。据重力梯度测试,该断裂带下切深度不大,属基底断裂。河西系构造带
河西系是本区新生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构造形迹。其总体走向为NW320°~340°,略呈等距平行断续带状展布。控制着新生代槽地和谷地的发育,地貌上常形成冲沟。区内河西系构造带主要分布于粉石沟及其以东地段和小观音附近苦水沟及翠柳沟等地。
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实地观察,我们对断层的形成,产状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进入冰沟之后,老师边走边给我们讲解旁边山体的形成及岩层情况,在一个断层比较明显的地方,李老师和王教授分别给我讲解了如何判断断层,如何用罗盘测量断层的走向和倾角等问题。让我们深刻了解到断层的形成及判别方法。
通过两个多小时对冰沟的观察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又赶赴黑山峡。
到达黑山峡之后,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有关坝址选定的有关地质图,给我们讲解了一下情况。
1.大柳树坝址位于断层F7与F3之间,北至F7断层最近距离0.8km,南距F3断层约0.7km,坝址南侧约3.2km有F1断层展布。F201断层位干F7断层以北0.7 km处,距大柳树坝址最近距离为1.5km。
F7断层:沿香山北麓分布,西起麻雀湾,东至粉石沟,长约23km。产状NW70°~80°SE∠40°~70°,是一条压性逆断层。南盘为寒武系中统香山群第四亚群,局部地段为泥盆系,北盘为石炭系煤系地层。
F3断层:长约10km。断层走向NE65°~80°,近直立。东段在烟筒梁附近与F7断层归并,西段在在贼沟一带归并于F1断层,为F1和F7的分支断裂。北盘为中寒武系香山群第四亚群或泥盆系,南盘为石炭系煤系地层。
F1断层:位于坝址南侧,延伸长度31km。断层产状NE80°~NW300°SE(SW)∠51°~78°。断层总体表现为中寒武系香山群第四亚群,向北逆冲到石炭系或三叠系之上。
F201断层:西起麻雀湾,向东延伸至长流水沟口,全长约8km。断层走向NE75°~NW280°,倾向南东或南西,倾角50°~80°。不同出露位置,断层影响地层也不尽相同。在西端麻雀湾一带可见石炭系地层逆冲到第三系之上,东端长流水沟口石炭系地层则逆冲到第四系冲积砂砾石之上。
从断层规模来看F201断层明显小于其南侧的F7、F3、F1断层,无论从平面还是剖面上,与上述断层均无交切。
2.坝址区不存在活断层
坝址构造均受断层F7与F3控制,因此,坝址断层的活动性主要取决于断层F7与F3的活动性。
F7断层:该断层活动时期在中更新世及以前,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迹象,主要依据有:
(1)从地层学方面分析,F7断层上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或坡积层,现场勘察证明,都没有被断层扰动的现象。通过黄河六级和七级阶地探槽剖面可见,阶地基座仍保持了黄河冲刷形成的平整侵蚀面;基座上堆积的中更新统冲积砾石层呈水平状,均保持了原始堆积形态;不存在断层活动产生的变形现象。因此,从地层学方面分析,F7断层至少在中更新世早期之后没有活动迹象。
(2)从微地貌特征分析,F7断层一般出现于山坡半腰,跨断层的地形面并无坡度突变现象。跨断层的洪积扇面、山坡面也没有受到断层活动的影响。在穿越F7断层的114条冲沟中,直穿断层而过的有94条,占83%,即冲沟穿越F7断层处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的扭错现象。由此可见,F7断层属于老的构造线,未受到最新活动的影响。
(3)地层年代方面,利用断层泥中石英所作热释光年代测定,F7断层最晚一次活动时期是在距今约110万~115万年。
F3断层:冰沟内,在一级阶地上被2 m厚的冲洪积物覆盖。断层两侧阶地面连续完整,没有发现断层活动迹象。根据断层泥中石英热释光测定其最后活动距今为56万年,说明F3断层至少在中更新世以来没有再活动的表现。
F1断层:断层沿线没有明显的构造地貌,从冰沟内和马和井沟观察,石炭系地层挤压强烈,局部地段形成断层泥带,据断层泥中石英颗粒显微特征研究,该断层主要活动时期在上新世至中更新世时期。
通过地层学、地貌特征及测年资料分析,坝址附近的F7、F3及其以南的F1断层,其活动时期均在中更新世或以前,晚更新世以来无活动迹象。
3.F201断层活动不会引起大柳树坝址断层活动
根据国家地震局研究成果,中卫—同心断裂带中段活动性,具有明显的时空转换规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断裂带活动由南向北迁移,晚更新世以来,该断裂带的活动已迁移到F201断层及其以北地区。
F201断层:不同出露位置,断层影响地层也不尽相同。在西端麻雀湾一带可见石炭系地层逆冲到第三系之上,东端长流水沟口石炭系地层则逆冲到第四系冲积砂砾石之上。在孟家湾村东,由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较厚,一般难以见到断层面。在地貌上表现为5~8 m高的断层崖,流经F201断层的水系大部分表现出左旋扭曲的特征。
探槽揭露F201断层在晚更新世以来有过5次古地震事件。5次古地震事件代表了5次较强烈活动,但均未引起更靠近坝址的F7、F3等断层活动。
从断层活动特征来看,F7、F3、F1断层表现为挤压逆冲特征,活动时期在中更新世以前,而F201断层则表现为左旋走滑兼逆冲特点,断层活动一直持续到全新世,这一点与上述断层明显不同。
F201断层无论从平面还是剖面上,与F1、F3、F7断层均无交切,两者无同生和共生联系。F201断层即使进一步活动也不可能引起F7及以南断层的活动。
李老师讲解了这些之后,王教授又给我们补充了有关坝的基本地质条件。基本地质条件
黄河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流经坝址,于右岸形成凸岸。坝址河谷呈“U”字型,两岸岸坡坡角33°~40°,略显不对称,地形相对高差约300m。
坝址位于F3与F7断层之间,两断层在坝址部位相距1.5 km。坝址区发育有大柳树倒转背斜。两岸基岩裸露,基岩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中统变质砂岸夹板岸或千枚状板岩。地层产状NE60°~80°SE∠30°~85°,左岸褶曲发育段倾向北西。岩体中断层、挤压带、节理、裂隙等构造形迹发育。两岸冲沟发育,谷坡中上部风化卸荷作用较强烈。
关于“大范围松动岩体”
大柳树坝址岩体完整性较差,但不存在“大范围深厚松动岩体”,主要依据有:
(1)坝址地应力场特征说明不存在“大范围松动岩体”、“构造应力释放殆尽”,自重应力大于水平应力,是所谓大范围松动岩体的地应力场特征。运用水压致裂方法进行的73段次地应力测量,测点高程为1097.1~1301 m。结果表明,大柳树坝址为挤压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一般为4~6MPa,最大13.56MPa,最大主应力方向呈NE17°;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为2~4 MPa,大于自重应力。全区为构造应力场,不具备所谓大范围松动岩体的地应力场特征。
(2)岸坡存在通常工程地质上的卸荷、风化现象,而不是“大范围松动岩体”。大柳树坝址由于构造发育,加之冲沟切割,两岸岸坡卸荷、风化带厚度较大,卸荷带水平厚度左岸为0~40m,右岸为0~23.2m;强风化带厚度左岸为1.5~42m,右岸为6.6~42m。风化、卸荷带厚度主要受到岩体完整性和地形地貌等控制。贯穿右岸山体的346平硐长达711.75 m,硐底高程1 344~1 347 m,高出河水面100余m。平硐近北口即位于所谓大范围松动岩体的中部。开挖情况表明:硐壁岩体挤压紧密,仅局部有与断层相配套的张开裂隙,分布于压性逆断层上盘或断层交汇带,为典型的构造张裂隙;除此之外,全硐不存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产生的张开结构面。并不存在某一高程(1 265 m)以上岩体普遍强烈松动。由上述资料可知,尽管本坝址卸荷带、风化带厚度较大,但岸坡卸荷带仅限于表部岩体,不存在“大范围深厚卸荷松动岩体”。
(3)岩体纵波速度反映了岩体的质量,并不能说存在“大范围松动岩体”波速值高低主要受岩性、构造发育程度及风化、卸荷等条件的制约。沿洞壁进行地震波测试,强、弱、微风化岩体纵波速度分别为1 100~2900,1 500~3500,2300~3 800m/s。随埋深增加,风化程度减弱,波速值逐渐增高,这也说明不存在“深厚松动岩体”。对穿测试共进行了8对,且均进行了CT剖面分析。除位于倒转背斜倒转翼、平硐埋深小的323~325、327~325m两对平硐之外,硐间岩体纵波速度小于2000m/s者约占20%,2000~2800m/s者约占49.6%,2800~3600m/s者占25.4%,岩体波速大于3600m/s者约占4%。坝址平硐硐径2m,其开挖松动圈厚达0.5~2.55m,说明平硐开挖人工爆破影响较大,硐壁围岩长期临空卸荷、裂隙张开,从而导致硐壁岩体波速较低。硐间岩体波速明显高于硐壁岩体波速,反映硐间岩体完整性较好。
(4)岩体渗透特性不均一,不存在岩体大范围松动的严重透水渗漏。据坝址两岸(高程1 250m以上)68个钻孔797段、总长度5255.54m压水试验资料统计,极微透水(小于1 Lu)和微透水(1~100Lu)段约占总试验段长的64%,中等透水(5~10Lu)和较严重透水(10~100 Lu)段占总试验段长的34%,而严重和极严重透水段仅占总试验段长的2%。即不存在“大范围松动岩体”的严重透水渗漏。总体来看,岩体透水性不均一,主要受岩性组合、岩体完整性控制。同时随埋深增加,风化程度减弱,透水率逐渐减小。坝基工程地质
坝址河谷为斜向谷,基岩为浅变质的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或千枚状板岩,岩层倾向上游偏右岩,河床覆盖层5~11 m,无大断层分布,河谷下部岩体相对较完整。两岸地下水位略高于河水位,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
沿趾板线按岩体特征可分为三段,即左岸、河床和右岸。其中左岸由于处于褶曲转折端,卸荷深度较大,可研阶段设计开挖深度达40余m。本区岩体具有岩石强度高,但岩体完整性较差的特点。为了研究岩体可灌性,及采用固结灌浆以提高趾板建基高程、节省开挖工程量的可能性,在左岸趾板附近进行了一个区灌浆试验,灌浆段均处于卸荷带岩体中(均为可研阶段设计开挖线以上岩体)。灌前和灌后进行地震波对穿测试,波速值由灌前的平均1 670 m/s,灌后提高至3 210 m/s,提高率达92%;动弹模由灌前的(3.8~7.8)×103MPa,提高到(15.8~25.2)×103 MPa,提高率223%~392%,透水率降到3Lu以下。由此可见,坝址岩体灌浆效果明显,即在卸荷带岩体中通过灌浆处理也基本能够满足坝基加固和防渗的要求,存在将趾板基础抬高,优化设计的可能,拟在下阶段进行比较。
坝基岩体透水性较强,按透水率小于3 Lu的防渗标准考虑,防渗帷幕深度左岸为70~110m,右岸为40~150m,河床为86~105m。
2.4 成洞条件
右岸隧洞区构造形迹发育,洞室围岩以Ⅳ类和Ⅲ类岩体为主,岩体质量中等偏下。但岩石强度较高,全区处于挤压应力场,岩块间咬合较好,围岩变形影响范围有限。设计洞线方向与最大主应力交角较小。同时地下水水位低缓、水量少,施工期多数洞段处于地下水位以上,且岩体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综合比较,大柳树枢纽的地下洞室成洞条件优于已建的小浪底工程,目前设计根据不同岩性分别采取短台阶开挖、挂网喷锚、超前锚扦、钢支撑等综合措施,可以保证安全成洞。
2.5 边坡稳定性
坝址两岸自然岩坡坡角33°~40°。目前尚未发现影响边坡稳定连续性较好、规模较大、倾向坡外的破裂结构面,天然岸坡是稳定的,不具备产生大规模岸坡失稳的条件。
隧洞进出口工程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其特点是坡度高且分布范围大。发电洞、导流洞进口洞脸和表孔溢洪洞进口明渠右侧边坡为顺向坡,隧洞出口洞脸及表孔溢洪洞进口边坡为反向坡。由于岩体中破裂结构面发育,易形成不利组合,应尽量降低开挖边坡高度。目前设计已采取放缓开挖坡、喷锚、混凝土护坡、预应力锚索、打排水孔等综合工程措施,高边坡稳定是有保证的。
通过老师的讲解,还有自己的理解、观察。我们受益匪浅。这次实习大家的收获都是不小,每个人都对地质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对工程地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回来的途中大家都在讨论有关问题,好多同学都在回来的途中坐在车上睡着了,大家今天都很累,在游玩中学习到了课本上不曾有的东西。对这次的实习都将会是每个人今生难忘的一次经历。
第四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践得真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并加深对地质地貌知识的认识,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多名同学在张延新、曹海莹老师的带领下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为期5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一、实习时间
第4学期,第9周,即4月25日至4月29日
二、实习区域
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柳江国家地质公园遗迹丰富,完整且系统地保存了华北地区从元古至今20亿年地壳演化、地理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史,被誉为“华北地区地质演化的教科书”。
三.实习路线
⑴ 秦皇岛市石门寨镇西约180米处
⑵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四、实习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地质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学生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及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2、观察沉积岩地区岩溶地貌底层现象及相关岩性和古生物化石;
3、观察地质构造现象,认识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象;
4、加深对普通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
5、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五、实习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至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六、实习内容
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约180米处
图1.石门寨地区灰岩的层理结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 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
图2.虫孔状灰岩
图3.竹叶状灰岩
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秦皇岛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
图4.砂锅店处岩溶现象
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100米处,发现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现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3.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 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 5 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
图5.祖山东门花岗岩
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图6.石河的河床发育
4.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裸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常年裸露在外;前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充足,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平台等,形成原因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碎。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
图7.鸽子窝的海岸线
七:结束语
本次为期5天的实习真的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几天的实习途中亲眼见证了许多课本上描述的地貌,如流水地貌中的河漫滩、阶地,构造地貌中的断裂、褶皱、喀斯特地貌中的石芽和溶洞,海岸地貌中的沙嘴和海蚀柱等,对书本的知识有了真实的体验。在实习过程中,不仅是考察我们对课本的活学活用程度,对我们的知识掌握也有很大裨益,更让我感受到作为以为学习、研究地里的人应该有的科学严谨精神。
最后向张延新、曹海莹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实习期间阴雨天气和烈日的考验,老师不仅一边要带领我们还要教授我们知识,是在非常辛苦,特此衷心地向老师致以敬意。
乔攀辉
09级土木工程2班
2011-5-5
第五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第一章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
绪言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时间 地点 人员 任务
第二章
实习路线
宜兴善卷洞
浙江长兴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 南京排山采石场 南京地质陈列馆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南京阳山碑材 宜兴陶祖仙境 第三章
专题论述
宜兴溶洞的形成 阳山碑材 第四章
其他
实习体会
第一章
绪言
实习时间:2010年9月16日~9月18日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实习地点:9月16日 宜兴善卷洞;浙江长兴金钉子国家地质公
园;宜兴陶祖仙境;
9月17日
南京地质陈列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9月18日 南京排山采石场;南京阳山碑材
实习人员:217082班全体同学
实习任务:1.宜兴善卷洞:三叠系青龙群灰岩岩溶地貌,了解溶
洞的形成,地下水质作用;
2.钟山剖面:认识中上三叠系青龙群(岩性、波痕、交错层、虫管等原生构造)、侏罗系地层,阶地地貌,构造单斜地层,断层,地垒构造地貌、风化地貌等;
3.阳山碑材:认识观察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地
层,构造(背斜、断层)、沉积层里、波痕等原生构造、风化剥蚀地貌等。
第二章
实习路线
9月16洞。宜兴善卷
日上午,我们去了宜兴善卷洞发育在下青龙组灰岩中,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全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游程约800米,有上洞、中洞、下洞和水洞四部分,洞洞相通。善卷洞四周离墨山高100-120米,地层是下中三叠统青龙群(T1+2)地层,与大隆组为整合接触,岩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20度。主洞方向为N60度E,几乎平行于燕山晚期的煌斑岩脉,与一组断裂构造有关。另外,洞顶有北北东和北西西两组裂隙呈网状切割地层,洞内沿这两组裂隙滴水、渗水,形成石钟乳,可见这两组均为走水裂隙。
善卷洞开始形成要从距今约2亿1千万年的三叠纪时算起,那时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富含碳酸钙,并逐步沉积,形成石灰岩沉积地层,地壳变动,水的冲刷,先形成上洞;而后地壳再变动,再形成中洞;最后形成下洞和水洞;约在100万年前基本定形。善卷洞总的形成于青龙群石灰岩生成以后,所以洞的规模大,地质地貌丰富,地层分明。
(1)中洞。为善卷洞入口处。
洞穴形态为天然的弯形大厅,长60—70米,宽14—15米,高11—12米,可容纳二、三千人。
洞穴堆积,洞顶岩层裂隙处有近期堆积物。洞口兀立的大石笋高达7米多,如中流砥柱,故名“砥柱峰”。经考查,其生长速度为1cm/30—50年据此推算该石笋已形成三万多年。左右洞壁上灰华堆积形似狮象,故中洞又称为“狮象大场”。洞顶、洞底均经人工修饰,洞穴堆积不发育。在中洞的东南侧,有北东向裂隙,现今上洞之水仍流经中洞转入地下,说明洞穴的发育与谚组断裂构造有关。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2)上洞。原属中洞,因崩塌后经人工处理而成上洞。
洞穴形态:宽度大于高度,为一倾斜状扁形溶洞,形似螺壳,规模比中洞还要大一倍。
洞穴类型:上洞仅一出口,向高处封闭,为一盲洞。由于该洞正处在螺岩山的中心部位,洞中不见曦日,常年气温保持在23摄氏度—27摄氏度,冬暖夏凉。洞内霞雾迷漫,烟云缭绕,故又称“云雾大场”。
洞穴堆积:洞内石钟乳、石柱、石幔等堆积物,形态怪异,琳琅满目。特别是洞中央的两株五、六人才能合抱的石柱,连绵到洞顶,享有“万古双梅”之誉。上洞东南侧北东向裂隙以及沿此裂隙排列有序的堆积形态,证明溶洞延伸方向与此断裂构造的密切关系。(3)下洞与水洞。这里最大的特色是水。
洞穴形态:长度>高度>宽度,为裂隙状和锥状溶洞。长180米,宽18米,高度20米。洞穴类型:有进口与出口,为一穿洞。穴堆积:发育良好,形态各异。
地下河(水洞):下洞有地表水贯入,人工垒砌的石陡坎高达6米,形成“飞瀑”景观。随着高程的降低,水流到后洞形成地下暗河。地下河长达125米,最深处4.5米,河面最宽处6米,水面距顶2米左右,常年可通小船。地下河的洞顶与洞壁灰华都不发育,显示出溶蚀、冲蚀的特点。地下河码头处有圆度较好的石英质砾石堆积,证明地下河有异地成分加入,不是溶洞河,而是伏流。地下河为北东方向,接近后洞时,有三个近90度的大转折即到豁然开朗的后洞口。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当天下午我们去了浙江长兴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浙江湖州长兴
煤山剖面既是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标志,又是中生界与古生界之间的标志,被认为是地质历史上三个最大的断代“金钉子”之一。
地质学界100多年来,一直沿用耳菊石化石作为标志,但由于耳菊石分布的局限性,无法充分解释全球范围内的地质现象。1986年,殷鸿福院士提出,将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浙江长兴煤山发现的“牙形石化石”作为划分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标准化石,以此确定古生界和中生界的分界线。1996年,中、美、俄、德等国的9名科学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联名文章,推荐以中国浙江长兴煤山的“牙形石化石”为划分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标准化石。此后,经过国际学术组织三轮投票,最终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阿根廷会议认可。
之后的一个景点是宜兴陶祖仙境。宜兴陶祖圣境慕蠡洞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距市区35公里。景区面积20万平方米,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旅游胜地,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无锡市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公众推介的旅游景区,宜兴十佳景区。2004年8月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跻身国家AAAA级景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慕蠡洞风景区集宜兴陶、茶、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竹及洞风光于一体其品尤佳,广受广大旅客称赞。它以独特的成因和优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群山叠翠,奇异怪石;以一流的生态条件形成了一流的山水风光,景色秀丽;以典型的地质地貌构造了喀斯特黄龙洞穴,巧夺天工,组成了一幅绝好的山水画卷,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教育、科研、历史和文化价值。
9月17日,我们主要参观了南京地质陈列馆和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这就是南京地质陈列馆。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改造完成)和新馆(建设中)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 2500平米。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下午自然就是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了。它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39号。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是一个集展览、收藏、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新颖、明快,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总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近4100平方米。
展览内容包括一个“生命的进化” 主题展和八大专题展,主题厅以门厅、上山之路、化石奥秘、地球的起源、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为轴线,八大专题展分别为澄江动物群、恐龙天地、南京地史演变、南京直立人、热河生物群、古植物园、地外生命探索、微观世界等。这些展览将充分展示化石的奥秘和古生物的多样性,再现生物进化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揭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显示中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启发和增进公众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目前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展览包括澄江动物群特展和恐龙天地展厅两部分,面积分别为400平方米和160平方米。全部展览将于2005年完成并对外开放。澄江动物群特展以大量的珍稀标本、精美图片、仿真模型和景观复原,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澄江动物群这一国宝级的化石珍藏真实生动地奉献给广大观众。
云南东部寒武纪早期的澄江动物群以多门类海洋动物软躯体的罕见保存为特色,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化石宝库大自然留给全人类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的宝贵遗产,在国际上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现已描述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共120余种,分属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曳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等许多动物门以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绝灭类群,此外,还有多种共生的海藻。澄江动物群生动再现了距今五亿三千万年前海洋生物世界的真实面貌,充分显示出寒武纪早期生物的多样性,将绝大多数现生动物门的演化历史追溯到寒武纪开始,为揭示早期生命演化“寒武纪大爆发”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
“恐龙天地”展览则以马门溪龙、单棘龙和沱江龙为主体,构成了一组群体造型,再造了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侏罗纪恐龙的生活环境。其中,马门溪龙为代表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是迄今为止亚洲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身长22米,体重达四、五十吨;单棘龙为凶猛的肉食恐龙;沱江龙为大型食草恐龙,属剑龙类,身上长有十五对剑板;翼龙则是会飞的恐龙,喜在水域上空盘旋,寻找食物。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是自然科学普及及教育的重要基地,集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面向全社会,全部建成开馆后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命历史博物馆。
9月18日是我们野外实习的最后一天了。这一天上午我们去了南京排山采石场。采石场在阳山的东南隅,其延伸方向与灰岩地层的走向一致,为东北—西南向,长500米,宽约100米。这里分布的是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下二叠统栖霞组石灰岩。下二叠统栖霞组与船山组为假整合,厚度约130米。分为四部分:
上硅质层:
灰黑色燧石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栖霞本部:
深灰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中厚岩,产生黑色燧
下硅质岩段:臭灰质岩段:结灰。
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纹层构造的含硅生物
晶灰岩,露头零星。
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微晶灰岩,中厚层,发
育缝隙构造,产米氏蜓。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下午我们的目的地是阳山碑材。阳山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他侄儿的帝位,为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8700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3米,重3.1万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为取此石材,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此次新建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
第三章
专题论述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1. 宜兴溶洞的形成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碳酸氢成钙[CaCO3+H2O+CO2-->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石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由于这种地理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岩溶,顾名思义,就是岩石受到了水的溶解和侵蚀。自然界中的各种岩石,绝大多数是不可溶的,但也有少数能被水所溶解,如岩盐、石膏和黄土。石灰岩等碳酸盐岩,对于普通水来说几乎是不可溶的,但是当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以后,就使其对石灰岩的溶解能力提高了几十倍。不过即使这样,石灰岩的溶解仍是十分微弱的,是肉眼所难于察觉的。但经历漫长的地质岁月以后,就可以水滴石穿,在石灰岩地区形成规模极其宏大的各种岩溶地形。如溶沟、溶槽、溶蚀漏斗、溶蚀湖、暗河、溶洞等等。
溶洞的形成不仅有溶蚀作用,还有沉析作用。在石灰崖区从地上面流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入地下的水,大多已溶解有一定量的碳酸钙,但当其到达溶洞时由于环境中温度、压力的变化,会使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于是水对碳酸钙的溶解力降低,使本来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结晶析出。此外,滴落到溶洞中的水有时也会因蒸发而使在洞顶的碳酸钙晶体向下生长,便成为钟乳石;若滴在洞底再凝结出来,向上生长便形成石笋;钟乳石和石笋在生长中逐渐衔接成为一体,就是石柱。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比如,由于滴水的石缝被析出的石钟乳所堵塞,或者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地形、水流以及渗水的通道发生了变化,致使水的滴落方向、速度、水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结果,有些才生长到一半的石钟乳和石笋不再继续生长了,这样又在边上长新的钟乳石和石笋„„这些变化后形成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相互交错、叠接,便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种瑰异的景观。钟乳石、石笋的形成常常需要几千或几万年的时间。有人曾对桂林龙隐岩的钟乳石作过测定,发现每年平均仅长2公厘。2.
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遗存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其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南京阳山碑材
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惊叹:“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
第四章
其他
这次的工程地质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我们的确去了不少地方,长了不少见识。首先,我们巩固了上学期在工程地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在大自然中我们的实地考察经验得到了丰富。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知道了如果不去实地切身体会一下,是不可能学好工程地质这门课的。
除此之外,这次实习增进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我相信这次的实习将会使我终身受益。最后,感谢交通学院给了我这次机会,感谢傅安雅老师的陪伴和教导。我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