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2-0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吨的认识教学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教学目标:感受并认识千克、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了解到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掌握了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估算能力及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为落实其目标,并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个调查,发现他们对“质量”了解甚少。还认为“千克、克、吨”是重量单位。看来质量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学生们必须亲身经历之后才能理性的掌握这部分知识,这就需要让学生经过多方位的体验才行。

家长要积极配合。让家长带学生一起进入超市,进行小调查:记录物品包装袋上表示物品质量的有关信息,也可以利用超市的电子秤称一称常见物品的质量,然后再掂一掂。通过信息调查中,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也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初步体验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千克是质量单位,不是重量单位,我们日常所说的重量也就是质量。Kg是质量单位。说东西有多重是平时生活中已经习惯的叫法,准确地应叫质量是多少,“有多重”就是指物品质量的大小。

注重过程体验。课前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小的物品,如:2分硬币、花生粒、黄豆粒、“小馒头”等效物品。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感受1克由多重,充分感受1克的质量,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加深对克的印象。并通过推理感受1000克于1千克的联系。为了进一步建立千克的概念,我又让学生们计算两袋500克的盐共重多少克?再掂一掂来感受1千克物品的质量。同时通过学生自己说体重,然后互相抱一抱来感受千克。在学生总结出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一步猜测:1吨有多重?因为吨这个单位离孩子们更遥远,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100袋净重10千克的大米重1吨;我们班平均体重25千克,40个这样孩子体重大约是1吨,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单位的大小,从而得出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学生借助实例充分理解“大宗”一词。就这样一步一步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教学思路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讲得过多;评价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有些倦怠;在学生练习时优等生出现空挡;要加强语言,字等基本功的训练。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1千克=1000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由于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预习的要求,所以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

首先,我从学生熟悉的自己的体重入手,当有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25千克时,我顺势就以他的体重为标准,先让大家算一算:10个他共有多重、20个呢?多少个他的体重就是1吨?学生很快算出40个他的体重是1吨。此时学生对于吨的概念只处于知道的层次,他们并没有实际的体验,所以第二步,我设计让学生互相背一个人的体重,然后40个学生集体站到讲台上,大家互相感受1吨的重量。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建立“吨”的概念,我又让学生结合课本主题图中的几个小动物的重量算一算哪几个小动物的体重合在一起是1吨。学生很快发现:2头牛的体重合起来刚好是1吨……这时我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小动物合在一起的情景。

最后,我还结合课后习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是几个需要用“吨”做单位的图片,如:鲸、轮船、运货物的火车箱等,这些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形象了“吨”的概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多、很大的,让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猜测、体验、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3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后需要学习的另一个表示质量的单位,《吨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拉近1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新课标下的数学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除法,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围绕能否同时过桥顺利引出课题—吨的认识。在学生掌握了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去解决如何过桥的问题,鼓励同学们尽量把方法都想出来,渗透一题多解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反思《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同学们背一背25千克重的同学,这一实际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为下面建立1吨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同学们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多少个25千克重的同学的重量才是1吨?在这学生对于40个25千克是1吨的推导困难比较大,因此在讲解中要放慢速度,也不能一带而过,尽量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没有预想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障碍,在讲解过程中跳步了,导致有部分同学似懂非懂,这是教学中的一个不足,以后要加强,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用学生的思维去想问题,也就是要备学生。

为了加强学生对1吨的概念的认识,接下来设计了两个练习题。紧接着就是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用到吨作质量单位的,然后在出示一些生活上用到吨的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让学生形象观察了图片之后,让学生总结一下以吨为单位的物体的特点,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我在运用新知的环节中加入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小明的数学日记改错,让学生在快乐中运用新知,也渗透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布置同学们回去调查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庭用水,并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并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并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获取新知识。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4

开学第一周,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而这些质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前,我准备了天平、2分硬币。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身边的事物和课前准备的天平、硬币,指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在本节课,在教授千克、克时,先让学生通过天平、硬币,来感受1克,再通过千米、米之间的关系,结合称一称,掂一掂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1千克就是1000克。在教授吨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重(大约25千克左右),计算出4人的体重是100千克,40人是1吨,由此感受“吨”这个质量单位。

课后,我设计了课外小调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课堂上学的很有兴致,可对知识点的掌握却不是很牢固。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将课后小调查放到课前进行。我觉得这一举措,或许可以解决上面的这个问题。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5

今年区“五四杯青年教师赛课”增设了一个新项目:评课,我有幸为那些参加比赛的老师上了节《认识吨》。我是刚工作三年的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所在的学校是小班化学校,为了凸显我们小班特色,最终选择了《认识吨》这节课。因为参加比赛的老师很多是教学上的精英,所以让他们来听我的课,评我的课,心情很紧张,也很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上过这节课,看过老师们的点评,我也来谈谈上过这节课后自己的一些感想:

1、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设计巧妙,突破重难点,环环相扣

导入部分:用现在流行的“奥运会火炬手选拔赛”切入,既新颖有具有时代特色,引人入胜。同时通过选拔赛对体重要求这一矛盾情境,让学生填蜜蜂3( ),小兔3( ),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同时为下面大象3( )作铺垫,从直观上可以知道大象不可能填“克”或“千克”,当很重的物体就用“吨”作单位,学生初步认识了吨。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大宗物品”也用“吨”作单位。

新授部分: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拎一拎,抱一抱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这样的'物体有多重,由此通过感受、想象来感知1吨有多重。这三个活动分别是:拎50千克的大米、抱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小朋友、拎10千克的水,第一次拎米让学生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同时引出“1吨=1000千克”,第二次背或抱同学,进一步强调吨的重,加深学生的感受,第三次让学生先拎水再猜重量,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动后通过现实中1吨的物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1吨很重。

练习部分:通过小结什么时候分别用“克”、“千克”、“吨”为下面练习填合适的单位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复习克、千克、吨的进率让学生能正确的换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2、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

由于我们学校是小班教学,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培养他们小组合作能力,五到六人一组,桌子围成一定的形状。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感知的环节,活动过程中由组长领导学生排好对,有秩序地去拎大米、抱同学以及拎水,课堂热闹而不乱,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在很多环节还采用了同桌互说,找最喜欢的一个或两个好朋友互说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的小组活动并没有走过场,流于形式,每个合作环节学生都认真有效地完成了。

3、教学注重分层,有些细节处理比较细致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把“想想做做”1和2做了调整,先完成第2题,再完成第1题,因为第2题是直观题,学生可以通过数的方式得出答案,而第1题学生只能依靠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思维难度加大,所以通过第2题做铺垫 ,学生通过小组说再交流的形式,为后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如:对学生描述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吨时,注重学生表述完整;填单位名称中:一头大象是3000( ),我追问学生:“大象不是很重吗?为什么这里不用吨呢?”引导学生体会到填单位不但要看单位,还要把前面的数合起来才能填出正确的单位。

4、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感知

通过卡通的课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1吨有多重。如:通过课件演示由1袋50千克的大米到20袋这样的大米,由2个25千克重的同学到4个、40个这样的重的同学过程,让学生对1吨有直观而强烈的感受。

5、重视评价激励体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把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并给四个组取上名字:“开心队”、“快乐队”、“智慧队”、“机灵队”,对表现好的小组通过“树上画苹果”的形式进行激励,还有同桌互评,在习题纸上画笑脸,及时表扬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当中。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重“体验”,但设计的环节没运用到最大

虽然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活动体验,但教学时过快,学生可以感受再充分些,对于“1吨重不重”之类,渲染得不够,学生感叹得没那么的强烈。教学完这三个环节后,可以追问:1吨相当于多少袋这样的大米?到少个这样重的同学?等,让学生建立起1吨的重量相当于多少个身边的熟悉的事物的概念,让教学落到实处,其实之前设计有个环节,试上时学生答不上删掉了,事后再问学生时学生都能很好地举出实例,可能是低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2、预设与生成发生矛盾时,处理不够机智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讲“大鲸鱼”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金鱼”才会让听课老师觉得我没有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还有请学生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吨表示,学生说:大米,我当时想的是1袋大米,其实一粒大米用“克”,多少大米用“吨”,这样处理更直接、有效、水到渠成,当时根本想不到那么多,很大的一败笔。

由于第一次教三年级,对于一些说法我不知道是正确的,导致我还是按照教案的说法教学,比较呆板。如9吨=( )千克时,有学生提出:因为1000千克=1吨,所以9吨=9000千克,这种说法也对,可以适当引导多种方法,灵活处理。

3、练习可以适当精简些,更放手些

由于生源的问题,课本上的有些题目我进行了调整,改变,有的没有采用,

从整体上题目设计有层次,但可以更完善。比如( )千克= ( )吨,这样的开放题的位置可以放最后,让学生好好地说一说。又如一棵白菜重1吨,多少棵这样的白菜重1吨,由于怕学生答不上来,没有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反馈,而是请好的学生说了说,放手少了些。

4、教学行为需要改善

教学中的语言不够简洁,提问和回答都比较琐碎,当学生表述不出来时,有心急帮学生说。板书过于简单,可以更精细些。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6

今年区“五四杯青年教师赛课”增设了一个新项目:评课,我有幸为那些参加比赛的老师上了节《认识吨》。我是刚工作三年的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所在的学校是小班化学校,为了凸显我们小班特色,最终选择了《认识吨》这节课。因为参加比赛的老师很多是教学上的精英,所以让他们来听我的课,评我的课,心情很紧张,也很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上过这节课,看过老师们的点评,我也来谈谈上过这节课后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设计巧妙,突破重难点,环环相扣

导入部分:用现在流行的“奥运会火炬手选拔赛”切入,既新颖有具有时代特色,引人入胜。同时通过选拔赛对体重要求这一矛盾情境,让学生填蜜蜂3( ),小兔3( ),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同时为下面大象3( )作铺垫,从直观上可以知道大象不可能填“克”或“千克”,当很重的物体就用“吨”作单位,学生初步认识了吨。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大宗物品”也用“吨”作单位。

新授部分: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拎一拎,抱一抱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这样的物体有多重,由此通过感受、想象来感知1吨有多重。这三个活动分别是:拎50千克的大米、抱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小朋友、拎10千克的水,第一次拎米让学生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同时引出“1吨=1000千克”,第二次背或抱同学,进一步强调吨的重,加深学生的感受,第三次让学生先拎水再猜重量,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动后通过现实中1吨的物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1吨很重。

练习部分:通过小结什么时候分别用“克”、“千克”、“吨”为下面练习填合适的单位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复习克、千克、吨的进率让学生能正确的换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二、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

由于我们学校是小班教学,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培养他们小组合作能力,五到六人一组,桌子围成一定的形状。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感知的环节,活动过程中由组长领导学生排好对,有秩序地去拎大米、抱同学以及拎水,课堂热闹而不乱,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在很多环节还采用了同桌互说,找最喜欢的一个或两个好朋友互说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的小组活动并没有走过场,流于形式,每个合作环节学生都认真有效地完成了。

三、教学注重分层,有些细节处理比较细致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把“想想做做”1和2做了调整,先完成第2题,再完成第1题,因为第2题是直观题,学生可以通过数的方式得出答案,而第1题学生只能依靠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思维难度加大,所以通过第2题做铺垫 ,学生通过小组说再交流的形式,为后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如:对学生描述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吨时,注重学生表述完整;填单位名称中:一头大象是3000( ),我追问学生:“大象不是很重吗?为什么这里不用吨呢?”引导学生体会到填单位不但要看单位,还要把前面的数合起来才能填出正确的单位。

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感知

通过卡通的课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1吨有多重。如:通过课件演示由1袋50千克的大米到20袋这样的大米,由2个25千克重的同学到4个、40个这样的重的同学过程,让学生对1吨有直观而强烈的感受。

五、重视评价激励体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把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并给四个组取上名字:“开心队”、“快乐队”、“智慧队”、“机灵队”,对表现好的小组通过“树上画苹果”的形式进行激励,还有同桌互评,在习题纸上画笑脸,及时表扬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当中。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重“体验”,但设计的环节没运用到最大

虽然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活动体验,但教学时过快,学生可以感受再充分些,对于“1吨重不重”之类,渲染得不够,学生感叹得没那么的强烈。教学完这三个环节后,可以追问:1吨相当于多少袋这样的大米?到少个这样重的同学?等,让学生建立起1吨的重量相当于多少个身边的熟悉的事物的概念,让教学落到实处,其实之前设计有个环节,试上时学生答不上删掉了,事后再问学生时学生都能很好地举出实例,可能是低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预设与生成发生矛盾时,处理不够机智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讲“大鲸鱼”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金鱼”才会让听课老师觉得我没有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还有请学生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吨表示,学生说:大米,我当时想的是1袋大米,其实一粒大米用“克”,多少大米用“吨”,这样处理更直接、有效、水到渠成,当时根本想不到那么多,很大的一败笔。

由于第一次教三年级,对于一些说法我不知道是正确的,导致我还是按照教案的说法教学,比较呆板。如9吨=( )千克时,有学生提出:因为1000千克=1吨,所以9吨=9000千克,这种说法也对,可以适当引导多种方法,灵活处理。

三、练习可以适当精简些,更放手些

由于生源的问题,课本上的有些题目我进行了调整,改变,有的没有采用,从整体上题目设计有层次,但可以更完善。比如( )千克= ( )吨,这样的开放题的位置可以放最后,让学生好好地说一说。又如一棵白菜重1吨,多少棵这样的白菜重1吨,由于怕学生答不上来,没有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反馈,而是请好的学生说了说,放手少了些。

四、教学行为需要改善

教学中的语言不够简洁,提问和回答都比较琐碎,当学生表述不出来时,有心急帮学生说。板书过于简单,可以更精细些。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7

首先在第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图然后问知道了什么,这样的效果就是学生回答的一知半解的,现在想这样的文字的解决问题,应该先让学生读题,只有读懂了题的意思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后面的表格上,我将重点弄错了,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要有序,课后与大家讨论才知道,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问题解决的方法。还有在讨论的环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如果开始就进行讨论,这样后进生就有偷懒的嫌疑,就不能达到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学生越来越好,后进生越来越落后。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甚至还会有一些同学就会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第二个班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这些问题,效果明显要好一些。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8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有许多困惑: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

还有,本节课如能设计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让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这样的亲身参与活动,应该更能使孩子体会吨的重量。

总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9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其次是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够进行基础的单位换算;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首先是利用学生周一查体,唤起大家对自己体重的认识,并让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然后让一个个儿大的来抱一个学生,再抱两个……抱起40个,你还抱得动吗?重不重?从而引出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质量大的物体特别感兴趣,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很强。

三、存在问题

1、只注重对吨的认识,没有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千克、克)相联系;

2、在学生上讲台抱其他学生(感受重量)时,在座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个别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3、课上没有对于感受1吨的体验,只能通过比较、想象来估算1吨的重量观念,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1吨。

四、改进措施

1、在学生认识1吨后,简单提示一句:1吨=1000千克,我们之前还学过1千克=1000克,从而唤起学生的旧知;

2、在组织学生活动时,都要提前明确要求后在开始,而且在组织上台表演的学生的同时,还要组织好在座的学生的课堂纪律;

3、直接告诉学生身边哪些物体的重量一般会用吨作单位,比如说:小汽车、卡车、火车、飞机等。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0

首先本课我想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的呢过,引入新知,学生从中感知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时,通常都用吨做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中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

想想做做2,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和说,把1吨的重量和各种物体的数量建立联系,使他们对1吨大约有多重有比较鲜明的表象,有利于1吨观念的建立。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通过计算推想出多少桶水大约重1吨,多少块砖重1吨,从而建立起有关1吨的清晰感念。在计算多少块砖重1吨时,有学生写出200块就是重1吨,这是学生没有看清楚题目,条件告诉我们的是2块砖重5千克,应该200块砖重500千克,那么400块砖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在练习中比较6000克与6吨比较大小时,学生写出等于,这是错误的,6000克小于6吨,学生没有看清楚题目。这类题目要多练。想想做做第5题,要让学生去说说载重量是什么意思,从而去填单位。

最后再补充一些单位大小比较的题目,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互算关系。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1

1、“吨”的概念本身十分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感知“吨”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通过猜一猜,搬一搬,抱一抱,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物体重量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具体,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2、教学时我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3、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喜闻见乐的卡通故事来引出吨的概念的,然后,围绕“能同时过桥吗?”,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的引出吨的概念以及克和千克的关系,利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节课,首先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在上课前,虽然对教材进行了反复钻研,但是,经过了课堂实践后,我也认识到了其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还不够,学生对吨的概念不强,这是这节课的最大败笔,再加上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太少,没有及时的巩固知识,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等等。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应该加强。

其次,结合各位领导老师的建议,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

1.数学源于生活,在取材的时候,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课堂语言要精练、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以激励评价为主。

4.要注意把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的加强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好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各方面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的图片加以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显然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基于课前的反思,我设计了拎一拎、背一背两个体验环节。

环节一:我从食堂借来了一桶的色拉油,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着拎一拎、说一说。弱小的女同学几乎拎不起来,她们直喊太沉了;力气大些的男生们虽然拎离了地面,但也坚持不了20秒。他们抱怨道,太重了手都拎酸了,还红了一道印子。于是,我顺势利导,“才小小的一桶重的色拉油,都把大家累成这样,要是50桶这样的色拉油,你估计我们班谁能拎的动?你们知道多重吗?”学生纷纷表示,50桶这样的色拉油1个人不可能拎的动。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板书着:一桶 50桶(**)千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就是1吨。

环节二:在学生中找几个重的同学。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再问他们多少个的同学是,也就是(**)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的重量是一吨。

教学完后,我注意到这两个环节上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环节一上,有些力气小的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的重量,而且环节一的与环节二的差别不大,有重复之感,很难说学生的体验有多明显。我想,环节一如果改为用的色拉油(重),多准备几瓶这样的色拉油,让学生两手拎一拎,看看各种学生拎起的不同瓶数后,再引入多少瓶这样的色拉油重,也就是1吨时,效果会更好。而且,这样的处理后环节一和环节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学难点。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但“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很难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那如何让学生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在课堂的教学中又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物体重量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具体,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教学时我设计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题目。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支援灾区的大米一袋重100千克,10袋就是一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这样,就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了一起,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68的内容。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

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渗透点:

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学法引导

1.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质量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一、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可以看课本或课外书,可以问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过课前调查增加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限重1吨”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学生依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来推算,然后告诉同学们自己的算法。

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

展示课前的学习情况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推算,然后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

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记下来。然后在班内汇报。

说出设计理由。

独立思考后回答。

结合生活实

际说说。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畅所欲言。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从小就懂得要爱护路桥。激发学生主人翁的情感。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单位的换算和比较大小,懂得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体现时代性,激起学生关心生活的热情。

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学习小明善于观察、喜欢动脑,能主动的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应用数学的习惯。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让学生学会及时反思,整理所学的知识。

就象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

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地秤

1吨=1000千克

能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是小组讨论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注意纪律,使得小组讨论时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实际上,有的同学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好象事不关己,在一边玩,没有做到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展提高,使得小组讨论流与形式。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组织学生有目的、纪律的讨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与伙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1吨有多重是非常抽象的,让学生正确地建立1吨的质量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将 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搬水桶、算同学体重等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抱25千克的同学、拎20千克纯净水等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我觉得今天的课学生体会1吨还是不够,对于填合适的单位练习时,我也忽视了填单位不仅看单位还要看前面的数字,可以和开始河马、大象、鲸的重量结合起来,我想效果会更好。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我们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物理环境,教师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像这种概念课,那如何让学生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都是今后在这类学习领域中要思考的问题。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下载吨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吨的认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吨的认识》重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观念。力图体现“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根据课堂实况具体......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教学“吨的认识”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但“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很难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应具有强烈的生活性,让数学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让理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碰撞、交融。“吨”......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胜利路小学康爱翠 本课的教学的目标是,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从而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功之处“: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