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的写作条理,理解课文的内容,品析文中的句子,领略文美、海美、人更美,积累文中精妙的句子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烟台海的特点,再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体会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景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烟台海的热爱之情,领略自然之美,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美”、“海美”“人更美”,品析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描写手法,领略烟台的海的独特的景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情境
1、老师在黑板上写“海”:说到海,你会想到哪些带“海”字的成语?(五湖四海、天涯海角、沧海一粟、翻江倒海、海纳百川、扬名四海)你又会想到哪些带“海”字的古诗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
2、复习:《三亚落日》这一课也描写到了海,三亚的海有什么特点?
3、师:今天我们要去烟台走一走,领略一下烟台海的风采,(写完整课题:烟台的海)齐读课题。(出示地图)师:通过预习,你对烟台及烟台的海有多少了解呢?请交流资料。(学生交流,肯定学生的资料,然后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理解“独特”,初步感受到烟台海的与众不同。
过渡:烟台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那烟台的海看一看,然后来说一说,品一品。
二、整体感知,领略“文美”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烟台的海》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学生交流。(文章写得很美,即语言文字美,板书:文美)美文就要美美地欣赏,因为它能陶冶我们的性情,给我们带来一种美好的享受。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美词美句美段,美美地说一说。
(师举例,美美地说一说:“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句话写得美,作者把浪比作小山,比作暴怒的狮子,把浪声比雷鸣,连用三个比喻,把大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领略到冬季烟台的海的特点。)
3、学生练习,美美地说一说课文的语言文字。
4、师小结:我发现,同学们所说的美句都是巧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这样一来,使我们读着亲切,如见其景,你看:(引读,出示文字)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师:把大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师:用嬉笑、追逐、害羞等表示人动作的词来形容大海,又把海浪比作顽皮的孩子,生机勃勃,让我们不由喜欢,倍感亲切。)
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师:把烟台的海和初升的太阳描绘得鲜活灵动,如在眼前,充满生机。)
5、美句给人一种美美的享受,其实文中还有很多美词。(出示两组词语)
气势汹汹 绿莹莹 湿漉漉 飘飘悠悠 世世代代
(师:这些叠词放在文中,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开拓了意境,充实了内容,加强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如痴如醉 崇山峻岭
蔚为壮观 水平如镜 巨浪拍岸 呢喃细语
(师:这些成语使文章表达更凝练,读起来意犹未尽。)
6、美句美词让人读来意犹未尽,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很美。指生说一说。
三、聚焦四季,领略“海美”
1、师: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作者用这些美美的文字来描写烟台的海,你觉得烟台的海怎么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海美)
难怪作者说——(出示文字)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过渡: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仔细阅读有关描写冬春夏秋的烟台的海的句子,领略那一幅幅的画,体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2、交流
预设:
⑴冬季烟台的海——学生读有关句子。
●师:从这幅画上,你能看到什么?(凝重的海面、波翻浪涌、浪不断地扑向堤岸、数丈高的浪花……)似乎能听到什么?(涛声轰鸣)
●播放冬季烟台的海的录像片断,学生直观感受。
●再想象一下这幅冬天的画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雄壮)
●读出这份雄壮的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⑵春季烟台的海——学生读有关句子。
●师:这是一幅春天的海的画面,你看到的是什么?(绿莹莹的海水、白色的浪花、浪花轻盈地扑上岸……)似乎能听到什么?(浪花那轻盈的嬉笑声)
●播放春季烟台的海的录像片断,学生直观感受。
●这幅春天的画面,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轻盈或愉悦)
●读出这份轻盈的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有同样的方法交流夏季、秋季烟台的海。
3、师小结:一年四季,各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你看——(出示文字)烟台的海,一幅凝重壮美的画,一幅清新活泼的画,一幅浪漫迷人的画,一幅高远明朗的画。
出示文字:烟台的海,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充实。
出示文字:烟台的海,千万头暴怒的狮子,顽皮的孩子,恬静温柔的少女,格外湛蓝,格外明朗。
4、所以作者会说——(出示文字)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烟台的海再美,如果没有人民,那么会平添一股空旷与苍凉。让我们走进烟台的人民。
四、走近人物,领略“人更美”
1、理解“活剧”: 褒义词,表面的含义是活的戏剧,是最壮美的或曲折的生活的概括。活剧就是人们壮美的生活,活剧就是曲折的生活,就像活的戏剧一样。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烟台人的句子,读一读,感受烟台人的生活。(学生找出有关句子细细品读,并与同桌交流。)
3、学生交流。
师:这就是烟台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浪漫迷人,充实忙碌而又富有生命活力——(引读)
出示文字: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巨浪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4、师:有没有发现,烟台人的生活与海有关系吗?没有烟台的海,烟台人的生活还会是这样丰富多彩、浪漫迷人、充实忙碌吗?所以说——
出示文字: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5、如果现在让你通过《烟台的海》这篇文章来评价烟台人,你会怎样评价呢?(勤劳、智慧、浪漫、勇敢等)
师:独特的烟台海,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烟台人,也造就了烟台人与众不同的生活,在欣赏的同时,让我们也享受到了那份惬意、舒适和充满希望。
五、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课文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先写冬天烟台的海,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读课文,把握不同季节烟台海的特点,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先介绍冬季烟台的海是因为它的景象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2、出示描写海的诗歌、美句,学生积累。
六、作业拓展,巩固提升
1、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烟台的海介绍给同学听,要求绘声绘色。
2、回忆一下自己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个片断,介绍那里迷人的风景。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文质兼美,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及在大海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如何让学生爱上这篇课文,体会烟台的海那独特的美呢?我想了很多,初步构思出“美”的课堂,让“美”贯穿全文,引导学生领略“文美”“海美”“人更美”。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读着亲切,如见其景。在领略“文美”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进行“美说”。怕学生无句下手,我先做了示范:“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句话写得美,作者把涌浪比作小山,比作暴怒的狮子,把浪声比作雷鸣,连用三个比喻,把大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领略到冬季烟台的海壮观的特点。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美说”了课文中的美句,基本上能把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的句子都美美地说出来,课件出示这些美的句子,学生再有感情地齐读,自然而然,领略到比喻拟人句子的形象生动性,如在眼前,鲜活灵动,让我们不由喜欢,倍感亲切。
体会了美句,还有美词。我出示了两组词语,一组是叠词,一组是成语。我让学生把这些词带到文中去体会,如“绿莹莹”“飘飘悠悠”,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春天,海水变得绿莹莹的。”“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叠词在句子中达到的感染效果,A生说:叠词使这个句子更有韵味了!B生说:叠词使这个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C生说:叠词让这个句子更有感染力了,读着感觉挺舒服的。听着学生这些触动心灵的发言,我享受着这个教学环节。
可在“聚焦四季,领略海美”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不会“说”了,上得极其压抑。现在想想,我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太单调了,让学生仔细阅读描写冬春夏秋的烟台的海的句子,领略那一幅幅画,体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美,这个问题太笼统。再加上,学生对“美”的认识是很粗浅的,让他去体会什么样的美,他说不出所以然来。另外,我没有很好地做到语言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导致学生失去了发言的欲望。重新构思了一下,做了如下改动:
一是课前谈话,与学生聊聊“美”。出示一组图片,有峰峦雄伟的高山,有绚丽多姿的落日,有百花争艳,有一碧千里的草原……问学生这些景物美不美?为什么?这样的谈话,初步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喜爱。再问学生:在你的眼里,什么是美的,给你带来了美的享受?这一谈话,是了解学生对美的认识,拓宽了美的范围。
二是导入新课,感受烟台海的美。播放一段烟台的海的录像,让学生欣赏,然后说一说自己看后的感受,师揭题。
三是领略海美这一教学环节。紧扣“烟台的海,是一幅画”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师点出“文中有画”)通过品析具体语言文字,体会每个季节画的特点(可以小组学习,每个小组选一个季节的海进行品析想象交流),最后师总结:一年四季,各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你看——(出示文字)烟台的海,一幅凝重壮美的画,一幅清新活泼的画,一幅浪漫迷人的画,一幅高远明朗的画。
好的构思能让学生畅所欲言,相反,学生就会无话可说,或者是不知道说什么,课堂就出现了不和谐的一面。
当然,我对字词的研究不够深,如对凝重、浪漫、扑等字词的教学,流于形式,内容肤浅。比如对夏季的“浪漫”可以这样教学:
一、联系实际,理解“浪漫”
师:同学们,你觉得怎样的情形才算浪漫呢?
生1:吃过晚饭后,暑气消退了,和爸爸、妈妈在校园里散步。
生2:躺在大树底下,看美丽的星空。
生3:坐在芳香四溢的花园里,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
……
什么叫“浪漫”?即使把词语解释“富有诗意,充满幻想”告诉学生,学生也很难理解。怎样的情形才算浪漫?在少数优生的描述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回答踊跃,气氛热烈。
二、走进文本,品味“浪漫”
师:那么,烟台的海到了夏日,带给人们的又是怎样的浪漫?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品读“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着……呢喃细语”等关键词语,体会人们朝看日出,晚听海语,人海相依,人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同桌互读,读出“浪漫”的情调来。
三、激发想象,体验“浪漫”
师:如果,你也是一名烟台人,夜晚在海边,你会做出哪些浪漫的事来?
生1:我会赤着脚在沙滩上走,让细沙暖暖地搔着脚板。
生2:我会和好朋友躺在沙滩上,一边聊天一边让凉爽的海风抚摸我们的脸颊。
生3:我会去游泳,和大海来个亲密接触。
……
师: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一定有机会去烟台的海边走走,玩玩。
【生活是丰富的,烟台人的生活更是如此。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去亲身实践。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感受海在烟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将我们无法真正体验到的烟台人的多彩生活呈现出来。这一刻学生心情是愉悦的,教师也是愉悦的,达到了学习且快乐的境界。】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能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
一、谈话导入,揭题:
教师板书“海”字后问:同学们喜欢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过度:是啊,大海有着无穷的魅力,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欣赏一下烟台的海上景观,看看那里的海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烟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看烟台的海有什么特点?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
读下面的词语:
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绿盈盈湿漉漉
崇山峻岭嬉笑过滤惬意恬静如痴如醉石凳呢喃细语湛蓝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纠正错误的读音。要求在座的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烟台的海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独特)
2.交流:
烟台的海为什么那么独特呢?出示地图,简介烟台。(因为它北面临海,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它独特的景观。)
出示: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齐读这个句子。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烟台的海四季中各有着怎样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度: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烟台的海独特在哪里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谈谈你们的体会。
2.交流:
(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相关词句)
a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b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有时竟把数百斤重的石登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1)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你的体会。(壮观、有气势、力量大)你觉得要读出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要突出哪些词语?
(3)自由读。引导学生交流,归纳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句。
(4)“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使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读这一句,你想到哪些词语?
(5)指导激情朗读,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有气势、力量大,体会烟台海的独特。
3.过度: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不但写景,还写了什么?(人)哪些人?人们在烟台的海如
此蔚为壮观的情景前,都有什么反应?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人的有关词句。
(2)学生交流。(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3)从人们的反应中,你读懂什么?(他们真勇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从“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的人和外地的游客不畏严寒、不惧风浪的豪迈情怀。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同时也说明烟台的海的确怎样?(具有独特的魅力。)
(4)假如你现在正在欣赏如此壮观的海景,你会说些什么呢?夸一夸烟台冬季的海
4.小结:冬天烟台的海是如此美丽壮观,吸引了无数游客。人和海形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烟台的海的独特之处。
5.小导游练习:介绍冬季烟台的海
六、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1.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冬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
2.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
冬凝重
3烟台的`海(独特)春轻盈
夏浪漫
秋高远
教学反思:
《烟台的海》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海景图: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同时这又是一篇提高习作技能的范文。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另外我注意捕捉课文的空白点,精心设计语言练点,在练笔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如在组织学习“秋海”一节时,我先通过引读,让学生比较本节与前两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学生马上体会到,此节作者并没有在景色的描写上花大量笔墨,而是主要写了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一艘艘货轮,起铆远航……对忙碌场面描写也是一笔带过,留给了我们一个省略号。
在此,我感到这个省略号恰恰是一个语言训练的空间,由于学生没有海边生活经历,所以我适当补充一组画面,请他们在小组内交流组织自己的语言展开想象,具体说说秋天的海面是一片怎样忙碌的景象。由此,学生感受到烟台秋天的海最为动人的是人的活动,在这秋高气爽,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勤劳的烟台人正用他们的汗水和才智收获希望、收获梦想,是大海带给了他们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了这些感受与认识的铺垫,学生再来理解“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个壮丽的舞台”就会容易多了。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与精妙。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的生活情景;体会语言的生动和精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地图,引领入境。
1、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大海。
2、看地图,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烟台特殊的地理位置。
3、烟台的海上景观是怎样的独特呢?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的?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按老师的要求去初步领略一下。(板示:独特)
二、初读文本,感受特点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想一想: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一组词语,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2)指名读2——5自然段,看是否流畅。
(3)畅说烟台海的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三、走进文本,研读感悟。
1、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烟台的海有着怎样的独特景观?抓住关键词句,用心体会。
2、学生自读体会。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文字,出示一些画面。(深入感悟烟台冬天的海的景色)
出示: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师:你抓住了描写涌浪的句子。那你又抓了哪些关键的词呢?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同时注意词语的朗读指导)
(浪头多、声音响、速度快、来势猛、力量大)
小结:作者把涌浪比作小山、狮子,还赋予了涌浪“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掀”等精神和动作,你觉得恰当吗?(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请大家看看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涌浪。(看视频)
看视频后读:从画面中感受着涌浪惊心动魄的气势,相信我班的男子汉一定能把这种气势带到朗读中来。(男生读后再齐读)
4、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写人部分:
反馈:同学们,人们干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板示:勇敢)
5、小结构段方式,再读感悟。
6、说话练习:在北风呼啸的冬日里,朋友们,到烟台的海边来吧。在这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在这里,你能感受到_________;在这里,你能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海养育了这样的人,正是这样的人赋予了海这样的气息。人与海,海与人,紧紧相依。难怪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要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8、感受其它三季“烟台的海”
1、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第二自然段的?
2、每人选一个季节,迅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写海和人的句子,并且试着用最准确的词语概括每个季节海与人的不同特点。
3、交流:
着重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三、总结全文,表达中心。
1、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作者不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叹。再次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2、你是怎么理解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说成了广阔的背景,说成是壮丽的`舞台的?
四、为什么先介绍冬季的海?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烟台的海和烟台人的赞颂之情,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情感。本文的语言优美,写法上也有着鲜明的特点:
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全文“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脉络清晰,重点凸显;分述一年四季独特景观时,又近乎一致地采用了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方法,艺术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
2、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全文多处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传神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烟台海的不同特点,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对于江南学生来说,亲眼见过大海的可能不多,能体会到大海的特点无非是“无边无际”“广阔无垠”等书本文字。基于此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引领学生以文本为桥梁,透过语言文字,走近烟台的海,领略烟台海的独特魅力。尤其是烟台的海冬季的特点,是烟台的海独特景观的关键之处。这一段文字从写作结构上来说和后面三个小节的描写相类似,因此,在教学上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通过“景、人”两方面深入的剖析、体会,感受这一写作特色,为后面三个季节的教学作出示范。
与此同时,在教学完第二自然段后,注重回归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初步认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舞台。”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课文“总—分—总”的结构,以及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领会课文中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
第二课时中,由于课文的2.3.4节的内容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我阅读来理解,此处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先自主朗读、感悟,然后再进行交流。这里教师的活动量大幅度地减下来了,而极大限度地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但是教师活动量的“减”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放手,放任。此环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善于倾听、点拨,这种支持性的策略的运用是这一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在理解了这三个自然段后,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将语言内化,而且更进一步地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水道渠成地再次引出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上文学生能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由于文章2-5自然段都采用了人景合一的方法,所以课堂上我安排了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仿写,扎实有效地进行写话训练。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优秀4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一篇课文,生动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情感。课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语言凝练,生动形象。
设计理念:
1、畅简求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搞训练。
2、回归本位:以学生为本,以文本为本,一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
3、自主、合作、探究:遵循学生的自我原则,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教材走近教师,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生生和谐互动,主动探究。
设计思路:
通过扎实有效的初读,引导学生字字入眼,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错字,扫请阅读的障碍。然后引导学生将自读效果在集体的反馈和交流中得到深化和改 进,同时也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细读课文,走进文本过程中,首先引领学生联系课文插图,借助自己的表象和想象,联想触发,体会感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凡能力要在实践中养成”,学生掌握了方法,只是停留在知识面上,还要逐步通过实践习得。接着引领学生迁移自学其他段落,以形成从听到读到说到写的完整系统,以整合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思想、性情,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实提高。学习语言的重要目的就是运用,不可或却的写法指导就在读和写之间架起了桥梁,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归整体,感悟结构和表达。最后总结学习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迁移练习,目的是形成从听到读到说到写的完整系统,以整合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思想、性情,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实提高。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口述——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模仿造句。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1、练习口述——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2、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句子的意思,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以说促读。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投影及地图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板书课题:5烟台的海
出示中国地图:引领学生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共同进入良好的参与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角色。)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带着悬念进入初读。
2、投影自学要求: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你会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吗?
(4)我还有这些地方不懂?
3、学生按自己喜爱的方式和方法自学。
(设计理念: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初读,引导学生字字入眼,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错字,扫请阅读的障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
2、投影生字、词语指名试读,后正音齐读。
3、反馈第三、第四项要求。
4、质疑、解疑。(对于问题,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集体交流;引导读课外书籍(如知识性问题);存疑,待精读时随机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渎效果要在集体的反馈和交流中得到深化和改进,同时也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指导写字、描红。
1、学生汇报观察所得。
2、教师重点指导“褐”、“锲”、“嬉”字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记忆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研读课文,做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口述——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进程:
一、整体回顾。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叙述的?重点写了什么?
2、烟台的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速读课文,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成几层。
(2)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联系课文插图,借助自己的表象和想象,联想触发,体会感悟。
(3)学生交流汇报,师点拨指导。然后带着感受去练读。
引领学生从“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击来时,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抓住“纷纷顶着??观赏??
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引导学生咀嚼体味文中比喻句的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
①投影一组句子,学生比较异同: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
巨浪一个接一个的向岸边袭来。
②对比读,反复揣摩体味,想想能否替换,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③模仿造句。
(设计意图:比较读的过程是品味语言艺术魅力的过程,这就是在消化吸收,在此后的遣词造句中,他们就会争一字之奇,用一词之妙。)
(5)听录音,结合电教手段,以“冬天的海是一道宁重而壮丽的风景线??”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话和写话。
(6)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练习背诵。
(7)小结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整体读,想将了几层意思——分层朗读,感悟品味——练习口述——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根。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
2、用以上方法自主选学3.4.5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说、背)
(2)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3)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想全班汇报,学生评议补充。
(4)玩味课后第四题句2,用“宛如”造句。
(设计意图:“凡能力要在实践中养成”,学生掌握了方法,只是停留在知识面上,还要逐步通过实践习得。本环节的迁移自学,合作探究就为学生搭建了这一平台。遵循学生的自我原则,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教材走近教师,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生生和谐互动,主动探究。)
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鸦片的毒害以及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鸦片对中国进行掠夺的史实。
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对于禁烟运动的意义,敬仰林则徐反帝的不屈节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鸦片的毒害以及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鸦片对中国进行掠夺的史实。
难点: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对于禁烟运动的意义,敬仰林则徐反帝的不屈节气。
三、教学准备:
让学生去搜索一些关于鸦片和毒品的知识在课上交流。
四、课时计划:
本课需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让学生事先看一些相关的资料或影视作品,对这一时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通过对鸦片危害的学习,可联系当今政府积极抵制毒品的危害。
3、列表对比林则徐和腐朽的清政府之间的区别。
可组织讨论虎门销烟的意义。为什么西方人对林则徐这么崇敬?因为虎门销烟这一气吞山河的壮举,不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且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高尚纯洁的道德心。
4、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后果—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了。
六、学习评价:
1、是否能说出鸦片的毒害以及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
2、是否能说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大致过程与意义。
七、教学反思:
本课之前的一段文字,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引起学生的兴趣。课文开始就提出鸦片的危害以及外国人为什么把它输入到中国引出闭关锁国—鸦片贸易毒害中国—虎门销烟—英国鸦片战争这一连串历史事件,通过对林则徐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即闭关锁国、清政府妥协投降、军事力量薄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