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地理复习计划
2014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4年9月13日,河南省地理高考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作为高三地理备课组长的我很荣幸能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议,会议由北京昌平二中的岳志杰老师主讲,岳老师是一位多年研究高考的一线优秀教师,他把多年来高考复习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分享。上午岳老师做高考复习经验介绍,下午岳老师展示了两个复习课课例,研讨会还结合本阶段模块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更加有效的复习策略,会议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可谓收获颇丰。现汇报学习情况如下:
首先,地理高考复习应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注重打好“双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要求学生掌握,不能回避。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多年来初中地理一直重视不够,学生的初中地理基础普遍较差,到高一学生已基本淡忘,初、高中知识间形成断层。这就需要我们采用适当的方法,选择适当时机将初中地理知识渗透穿插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其次,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岳志杰老师的《食鲜汤之美味,品地理之妙趣》,通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汤引出一系列的地理知识,如:
1、做鸡蛋汤需要鸡蛋,由鸡蛋的照片引出地球的内部结构相关知识;
2、做鸡蛋汤的西红柿,到中国优质西红柿产地新疆引出新疆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相关知识;
3、煮鸡蛋汤冒热气引出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4、鸡蛋汤冒的热气在锅盖上凝 结引出全球气压带、降水分布相关知识;
5、鸡蛋汤太烫了需要吹吹引出洋流模式、渔场;
6、搅拌鸡蛋汤引出气旋、反气旋;
7、点几滴油,油漂在汤上引出地质构造的应用,找水、找油、气;
8、渴了要喝鸡蛋汤,累了困了更要喝鸡蛋汤,展示一组相关习题,让学生做题,试着命题,提高对知识的掌握。
再次,加强图表教学,重视图文转换,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文科综合考试的考试说明中提出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这一要求。各类地图和图表,其本身就是知识载体,又是知识的综合体,还是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训练基地。加强图表教学,一是要求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多种地理图象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如在这两年的高考中就出现了等值线图、统计图、区域分布图、示意图等,种类较为齐全。二是要求不断进行地理图象的取舍、转换设计训练,包括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分布图取舍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绘图技能和应变能力。平时教学中就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时空的局限来观察、认识与分析地理事物,从而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最后,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综合卷中应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有关专家强调,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过去是文科类高考的热门话题,今后仍然是文综高考的主旋律。在复习中要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要求学生掌握“全球性问题”的概念,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加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通过研究学习,收获很大很多,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应该更加认真研究教材,加强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延展学习,同时多加思考与反思教学当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篇: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计划(方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紧紧围绕近三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方式和特点,进一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现状分析
本届高三文科共有5个班,其中1个实验班,1个艺术班,3个普通班),实验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普通班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近大半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积极主动。
三、备考依据
初高中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四、工作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5)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地理实验题的研究。要作专题讲座。
五、具体措施
本阶段以单元复习为主,准备按下列步骤进行:(1)看:看教材、看练习册上的知识板块、看原来的听课笔记。看练习册上的知识板块 是重点,学科组在制定计划时要有课标要求、目标导航,要有规律的总结以及概括整合,要有疑难点拨(结合以往经验)。(2)讲:主要是讲主干知识点。重点是讲规律、讲方法、讲疑难、讲网络。(3)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4)练:训练题必须精选,这是规定复习方向的一项重要环节。(5)评:要评知识、评规律、评方法,评重点、评难点,评知识再生点、思维障碍点。要先从错误率最高的试题讲评、从最有价值的题目讲评。(6)思: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完成认识的升华。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宜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1)自然地理一般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2)人文地理的复习教师要善于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将复习中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体验对知识的运用;(3)区域地理的复习,则要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关键是设置好问题,适当结合热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思考问题。区域地理可采用分散复习和集中强化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在复习必修内容时,对相关初中内容进行补充,并在必修复习过程中适当添加世界地理一天一图训练。完成后,再根据时间和效果把握复习方式。初中地理的复习重点放在:一是有关地球与地图知识;二是世界地理中:世界行政区的分布、世界海陆的分布、陆地地形、世界气候类型与分布、重要海域与交通要道、重点国家地理与重要城市分布;三是中国地理中:中国概论,如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湖、自然资源等,中国四大自然区的空间分布与基本特征。中国工业、农业、农作物的分布、铁路交通与港口。初中地理复习建议自编学案,可提供地图、列出复习提纲和探讨试题等。具体复习时,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①定位: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②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③比较区域差异。④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⑤关注热点地区。在复习过程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要注重知识的落实。要求学生:每日10分钟——地图(经纬网、地区轮廓、若干地理事物的综合)(填—记—画—想);(4)选修模块要突出重点,不在琐碎的知识上下工夫,在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等方面有所侧重,强化教学与训练。
本阶段课本内容的复习要做到考纲具体化、内容考点化、考点题目化、题目典型化、答案规范化。用精心设计的各种类型的问题覆盖课本内容,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运用课本知识。
总的复习策略:减量增效。具体做法:
1.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说明,优化教学内容
平时注重研究考试说明,加强高考试题和平时试题与考试说明的联系,用脚踩的知识点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来诠释考试说明,使其教学化。复习中将具体知识逐一对准课标加以落实。资料:《创新设计》,但对题目进行必要的筛选和补充。主要参考资料:《讲与练》《考试报》。通过平时单元检测与模块检测对题目加以补充。所做题目尽力全批全改。对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特别指导。
2.以问题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
强化问题目标教学,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方向。对教材内容归纳处理,结合各种资料,总结后争取整理成学习卡的方式下发,并对学生严格要求,落实好基本知识。课堂上要及时加以检查提问巩固,然后引领学生注重运用。对于所做的主观题目必需落实到纸面上,并加大检查力度,杜绝只在选择题上打对号,主观性题目只看答案不动手的坏习惯。每次训练都要以笔答的要求为训练标准,要求语言精炼、要点全面、条理清晰,做到回答问题段落化、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坚决杜绝念书回答和死背书回答,答题思路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语言要准确,保证课堂提问按高考实战的要求,把对学生的规范化要求落实在课堂中。加强学生的答题技巧指导,对各种题型的基本要求和解题技巧,要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尤其是对探究性和研究性题目的解题指导。
3.精选题目,限时训练,优化训练过程,出题坚持适时适度适中的原则,并重点详略得当的讲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建立错题、疑难题笔记本,以备后来检索使用,杜绝错过的题照旧错的现象发生。讲评一要分析错因,错题分析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学生弄清一道问题,而是要通过错题分析,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特别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加强备课与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要备到点子上,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强化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集体备课要突出重点:一是围绕两纲一题、基础的巩固、结构的构建、难点的突破、能力的提升、学案的设计、课堂的优化、重点问题的选取、题目的编选、学法指导等方面开展研究活动。二是备课组长做好分工和检查,按阶段、分课时将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好主备人,按照要求先周备课,形成具体的复习方案,集体讨论后分头执行。三是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备课形式要多样化,坚持“课后反思”的制度,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性研究,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加强与外地信息的交流。
5、复习要稳扎稳打,注重反思
一轮复习要稳扎稳打,不要盲目的去做题,每次练习后都必须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注意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应试的技巧和心理的训练要从高三的第一节课开始,要贯穿于整个高三的复习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考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老师在讲课时尤其是考试中主要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教育学生要以平常心来对待每一次考试。备注:此计划执行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六、工作任务
自2018年8月30日-----2019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 约26周,每周6课时 130课时)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
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 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9.6—9.11 第二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 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 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 与人口 第二单元 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
11.15--11.16第二讲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单元 区域产业活动
11.17—11.20 第一讲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11.21--11.23 第二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1.24—11.27 第三讲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11.28--11.29第三次月考
12.01--12.05第四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2.06—12.08产业活动与人地协调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12.09—12.14 第一讲 区域的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12.15—12.20 第二讲 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单元
12.21—12.24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开发与保护 12.25—12.27第二讲 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12.28—12.30 第三讲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02—1.04 第四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1.05--1.08第三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以专题形式 1.09--寒假前第四部分区域地理
力争下学期开课前以专题形式完成 选修《环境保护》和《旅游地理》
第三篇:地理复习计划(模版)
地理期末复习安排
(1月18日—1月28日)
高一地理组
一、教学任务:
1月15日高中地理必修一内容学习完毕,进入期末复习,主要进行高中必修一重难点的基础复习。
二、复习策略:
1、期末联考复习:要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放在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由于时间有限,只有四课时,以习题讲练为主,(讲统练题一课时,一套综合习题讲练两课时,串重点知识一课时,晚自习自主复习,整理错题)。要注意基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具体做法有:(1)对照考试大纲,重点知识回顾。(2)对重点知识点提高强化训练进行掌握。(3)在习题讲解过程中随时指明本知识体系中的位置。(4)教会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和应用。(5)指导学生同步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并采取相应的检测手段。
2、精选试题,与会考接轨(做一套综合练习题)
精心组织练习(全组共同组题),练习的目的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时解决。通过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练习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的批改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与会考接轨,迎接联考。
三、统练安排
1月19日进行统练,讲解习题一课时,大家共同参考选题,选题要有代表性,贯穿整册书,习题讲解过程中进行复习。
第四篇:200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0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09年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已近尾声,在迎来二轮复习之际,为进一步搞好地理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学生成绩,特制定二轮备考计划及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读《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基础较差,成绩不太理想,要使学生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高考地理试题趋向分析
通过对《考试说明》的研读和分析,高考的能力导向会继续保持不变。在考核内容方面,空间位置、原理和规律仍会是考察的重点;试题难度调低,意味着适中题的比重上升;考试目标进一步注重考核信息提取、逻辑推理、知识运用能力。
四、主要复习策略
1.整编专题试题,归纳考核方向
(1)整合内容,归类专题
计划在2009年高考二轮复习中,设置如下专题,分为四大类:
Ⅰ主干知识系列专题一地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
专题二地域差异的特征及成因
专题三人地关系的协调和问题
Ⅱ区域热点系列专题四中国主要热点问题
Ⅲ地理图表系列专题五地理信息分布图类
专题六地理信息关联图类
专题七地理统计图表类
Ⅳ 考核目标系列专题八空间定位题型
专题九地理计算题型
专题十信息提取题型
专题十一知识运用题型
(2)分析试题,归纳考目
认真分析高考试题中考查某类专题的主要项目、主要角度、主要层次等,把握好复习的深度。
(3)选编习题,分层训练
面向学生实际,选择适合习题,根据学生实际层次,编辑习题。
2.深析训练试题,探讨解题思路
(1)理清题意,提取相关知识和思维,注意应变能力的培养
(2)探讨题型,归类相关知识和思维,注重知识的迁移
五、时间安排
计划二轮复习在四月中下旬结束,各专题内容的复习,在复习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柳文秀
2009年2月
第五篇:高考复习计划
数学:从2013年11月24日开始复习(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为引导 再结合学校的视屏辅导)到2014年的9月1日结束数学一二轮复习)2014年9月1日之后,则全部跟着老师的步伐走 注意总结(难点 题型 方法)
物理:从2013年11月24日开始复习(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为引导 再结合学校的视屏辅导)到2014年9月1日结束一二轮复习)2014年9月1日之后,则全部跟着老师的步伐走 注意总结(模型 题型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