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处世哲理】清水无忧,皆因随性,落叶无憾,皆因心空
【处世哲理】清水无忧,皆因随性,落叶无憾,皆因心空
【处世哲理】清水无忧,皆因随性,落叶无憾,皆因心空
生活的本真,琐琐碎碎;生活的滋味,苦苦甜甜;生活的过程,反反复复;生活的节奏,忙忙碌碌;生活的旋律,喜喜忧忧;生活的心情,起起伏伏。活着,其实是一种姿态。没有纷纷扰扰,因为明白要什么,做什么;没有迷迷糊糊,因为清楚我是谁,谁是我;没有冷冷清清,因为懂得阳光的温暖,心灵的彼岸。活着很难,却是一种期盼;活着很苦,却是一种幸福;活着很累,却是一种无怨无悔。
活着,是一首无言的歌。最美的,其实就在身边。总去寻求,可真正得到的,往往是最初;总在埋怨,可真正不弃的,往往在身后;总想穿越,可真正牵绊的,往往是自己。有些风景,只是风景,只能静静欣赏;有些情怀,只是情怀,只能黯然一笑;有些过往,也只是过往,只能让它随风远去。
每个人都有睡不着的时候,不是不想睡,是有太多的纠缠,太多的放不下。不是不累,而是有太多的苦衷,太多的负累。心不静,则意乱,意乱则神迷。清水无忧,皆因随性,落叶无憾,皆因心空。放下所有,夜来赏月,秋来临风。人生,就是半梦半醒!
做自己的决定,然后承担后果;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而自己的,则放在心里,你永远没有你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做人千万不要太敏感,想太多伤到的反而是自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随随便便一句话,你都要想东想西琢磨来琢磨去不累吗,很多事情都是听的人记住了,其实,说的人早忘了。
生活就应当如此。有些事,不想发生,却不得不接受;有些东西,不想了解,却不得不学习;有些人不能失去,却不得不放手。健康是一个人的财富,是一个人生命的象征。假如没有了健康,轻则没有财富,重则失去生命,人人都希望健康,人人都祈愿平安,而健康和平安,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神灵赐予的,必须靠自己,用心灵去抒写,靠人生去营造,健健康康贵为金,平安平安才是福。
生活太忙,生命太短,握清欢在手,掬淡泊于心。忙累了,就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看绿植摇曳,心烦了,就静一静,与花草凝眸,与山水对视。走急了,就缓一缓,和自然对话,和自己微笑,生活有序。心自无忧。记住生活,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尽头,只有看不透。
人情就是一阵雨,下了,干了。朋友就是一层云,聚了,散了。闲愁就是一壶酒,醉了,醒了。寂寞就是一颗星,闪了,灭了。孤独就是一轮月,升了,落了。死亡就是一场梦,累了,睡了。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
梦:不能做得太深,深了,难以清醒;话:不能说得太满,满了,难以圆通;调:不能定得太高,高了,难以合声;事:不能做得太绝,绝了,难以进退;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难以自拔;利:不能看得太重,重了,难以明志;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难以交心!
快乐不能仰仗别人,只能自己去寻找,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如果你不能改变,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在失望、灰心的时候,自己仍然能够建立起希望和信心,把打扰你快乐的东西甩掉,不去计较,不去为明天的事情而担忧,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快乐,多一份追求。
幸福无须告白,悲伤无需呐喊!就像一只蚕,吐的丝越多,把自己捆得越紧。你的幸福别人看得见,你的悲伤别人替不了。人都是在历练中慢慢成熟,经历得多了,心也就坚强了。笑对生活,不必埋怨,不必自怜,从容快乐。在痛苦中成长,在静默中开花。大悲无泪,大喜无声,大悟无言。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
清空心里的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自在自安。快乐是装给别人看的一种痛楚,狂欢是留给自己痛的一种寂寞,有时候同样一件事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不管爱情友情亲情,都是易碎品,一旦出现过裂缝,便很难恢复原貌,不论是谁对不起谁,那裂缝都如同两面刃,一面伤人,一面伤己,转只要用点心,其余只是接受。
人生不过几十年,似水一样流淌,不可遏阻,一场轮回的时间,能遇见一场烟火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即使结局是烟花熄灭,但终究在天空中绽放了笑脸,我们在哪一年可以用一个决定让一生改变,谁都算不出流年,过好每一年、每一天,俗物养人,平凡是真!
人生如河,苦是转弯,人生如叶,苦是漂泊,人生如戏,苦是相遇。思量和抉择,得到和失去,要拿得起,要放得下。活着何必奢求太多,简单着,快乐着,有个追求的目标,有颗纯澈的心,过自己自由的日子,也就足矣。
有些事,自己痛;有些累,自己懂;哭过笑过,给自己一份淡然的心境;爱过气过,给自己一份希望的心空;吵过闹过,给自己一份豁达的心胸。放下昨天的烦恼,守着今天的幸福,盼着明天的美好;平平淡淡,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稳稳当当,这样的生活就很好!
人活一世,其实,有些东西,要学会思而勿乱;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弃;有些浮相,要甘于尘而不染。世有千态,心有万言,静心观水流,冷眼看世态,热心过生活。人生如流水,时间把你带到哪里,你就要学会适应那里的环境。每走一步,学会静下心来,去看看流水,看它们的谦逊,看它们的顽强,看它们的活泼与沉静。那些个烦心的人事,冷眼旁观,任其自流,走好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积极地面对一切,即使不免悲伤。
人生短暂,岁月带着年华走,欢喜悲伤皆浮华,做心里最真实的自己,不虚伪,不做作。过自己最向往的生活,不摧眉,不折腰。感恩有助于自己的人,不忘义,不忘情。面对生活的不顺与挫折,不叹息,不惆怅,以平和的心态珍惜每一天。
自己的路自己走,累与不累,脚知道,自摘的果自己尝,苦不苦,心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相互的,无累则无闲,无忧则无喜,无苦则无甜,我们都是自己的作者,要写好自己的人生剧本。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有苦衷,生活中没有谁,不希望自己活得更好,走得更顺。学会理解、尊重与帮助,生活会更好、更美!
第二篇:初中数学命题及解题指导论文-莫道题“任性” 皆因思“随性”
莫道题“任性” 皆因思“随性”
在本市某中学就读八年级的侄子(以下称生),经常与笔者(以下称师)进行信息交流。一方面,寻求笔者的答疑辅导;另一方面,让我有机会分享到优质教育资源,直接地学习城区教师优秀的选题理念。不久前,他通过QQ给我发来一道题,在给他指导和分发给我的学生做的对比中,受益匪浅,加以整理,与大家分享,寻求指导八年级学生解答动点几何问题的策略。原题呈现
等腰△ABC中,∠CAB=120°,D为BC上一动点,作∠ADE=120°,且DE=AD,连AE,BE,试问∠CBE的度数是否变化,请说明理由。
ACDBE 指导摘录
题目发过来后,正好空闲,我扫了一眼,随手就回了过去: 师:哦,是等腰三角形为背景的动点题,你想想看,这一章你都学了哪些重要定理?你还是先思考下,应该会做得出来的。
生:感觉∠CBE的度数是不会变的,应该是300。师:你是怎么想到是300的? 生:猜的,因为有特殊角1200,然后我量了下,验证了我的想法。
师:这也是一种办法,有时候需要你这种观察猜想得到结论,然后去找思路,你做得好。想想看,这个图中,有没有特殊点?从特殊点画图试试看,或许能打开思路。
生:好像是C和B。
师: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是从特殊出发,找出哪些是变化的量和关系,哪些是不变量或不变关系,先猜想结论,再去证明对一般情况下也成立,是不是?想想看,这个图中,除C和B点外,还有没有特殊点? 生:有,CB的中点。
师:好,能发现中点很不错,那你先试着从这三个特殊点试试,看你的猜想是不是成立,或许,从这些特殊点分析,你可以找出解题思路。
过了几分钟,侄子把D与特殊点C重合这种情形的证明发了过来,如下:
生:当D与C重合时,有AC=AD=DE=AB,而∠DAC=∠ADE=1200,则∠ACB=∠ABC=∠EAD=∠DEA=300,所以∠BDA=∠EAB=900,而AB=DE,DB=BD,可得△BDE≌△EAB,得∠AEB=∠DBE,而∠AEB+∠CBE=∠ACB+∠CAE=600,从而得到∠CBE=300。
生:当D与BC中点重合时,我无法证明。从我平常对侄子的学习能力了解,知道这可能是一道棘手的数学题,我只好搪塞下。师:好,你别急,这会儿我正忙,等我有时间看看。生:不急,明天早上才交的。
接下来,我思索了大约15分钟,仍无头绪。这下可着急了,要做不出,不是丢得大了。找了个安静的地方,重新画了几个D点在BC上不同位置的标准图,果然验证了侄女的结论是对的。怎么去证明呢?要用三线合一吗?试了下,不行。突然,想到三角形全等引入时,旋转、平移、翻折三大变换,我先把△ADE绕着A旋转120度,可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还是没能做出来。就在这时,他又发来一条信息:
生:我通过画图还发现当D从C向B运动过程中,∠BDE是从90度逐渐减小的,当D运动到某一点时,AE恰好是△ABC的中垂线,BC也正好平分△ADE,这时∠CBE仍等于30度。
师:很好,就按这个思路走下去。
生:可是我还是不能完成一般情况下的证明。„„
受他的启示,发现D运动到某一点时,AE恰好是△ABC的中垂线,BC也正好平分∠ADE,这时,∠CBE仍等于30度,发现DA⊥AB,DE⊥EB,再审视∠ABC等于30度,如果∠CBE也等于30度,那不是有角平分线吗?正好是角平分线遇上垂线必有等腰三角形这一基本图形吗?总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稍作整理,便把我的解题思路冒失地发了过去:
解:当D在BC上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如图1或如图2时,只要把△ADE绕D点逆时针旋转度,分别交AB、BE于M、N,再作DF⊥BA于F,DG⊥BE于G,则有∠MDA=∠EDN=,△ADE≌△MDN,从而有MD=DA=DE=DN,所以有△ADM≌△
11AM,GN= EN,22从而可得AF=GN,又DN=DA,所以Rt△AFD≌Rt△NGD,从而可得DF=DG,因为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可知∠CBE=∠CBA,而由等腰△ABC中,∠CAB=120°由等边对等角可知∠CBA=300,从而得到∠CBE=300。EDN,得到AM=EN,又DF⊥BA于F,DG⊥BE于G,则有AF=MAFABFMBECDCDGEGNN
图
1图2 过了大约15分钟,便收到了回复: 生:谢谢!原来是角平分线遇上垂线这种基本图形,真没发现。可是题中∠ADE=1200没用上,是不是可以只旋转120度就可以呢?另外,根据您的思路,我发现当D运动到某一点时,E与B重合了,这时∠CEB是不是0度?并且当D与B重合时,可得直接得到∠CBE=∠CBA+∠ABE=∠CBA+∠ADE=1500。我:你考虑问题真周到,这个习惯好。好,我再去看看,你也再去钻研下,并把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总结下,发给我看看。
生:好的,以后还得请您多帮助,谢谢!3 两点思考
从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这个角度来解决本题,其实并不难。可是对刚进入八年级学习的学生来说,初做此题,让人觉得有知识就“任性”[1],如果学生花费时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会不会人为制造学习上的畏难情绪,长此下去,会不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仔细回味解答过程,结合平时对学生解题指导的一些做法,解题指导可能缺少了对基本图形的提炼,对基本方法渗透[2],以致思考“随性”,学生即使当时听懂,但由于思考习惯、方式不成系统,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思维不能指向集中,总是不能快速寻找到方法。
3.1校正思考“随性”的用力点
为让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公平享受下优质教育资源,做好城乡教育对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发现优秀人才,下课前10分钟,选择本题作为思考题,在全班进行了尝试。当我告诉他们这题来市区某知名中学时,学生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那表情,那眼神,让人震撼。等把结果交上来时,统计了下,80%学生都能得到30度,没有一个人得到结论是150度,仅有一人给出了较为规范的证明。与这名学生交流时,他的思路是,当猜出是30度时,发现∠ABC等于30度,这样说明D在∠ABE的角平分线上运动,这样就想到了角平分线定理,作DF⊥BA于F,DG⊥BE于G进行了基本图形的补形与还原,但如何证明DF=DG,遇上了麻烦,先试着把△ADE绕D点逆时针旋转120度,发现与AB、BE不一定有交点,这样就想到了用圆规以D为圆心,DA为半径画弧,这样得到了解答。
笔者和多名学生交流,发现解答这类问题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动手能力强,能根据题意迅速画出符合条件的对应图形,并且头脑中积累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图形。结合这名学生思路,回顾我解答本题过程,发现对这类问题思考和指导上,犯了思考“随性”的偏差,就是解决问题不能指向集中,一会儿想这样作辅助线,一会儿想那样旋转,最终浪费了时间,导致思维混乱。
学之道在悟,解题之道在于关联与溯源。关联基本的解题经验,溯源基本的知识源,从而使自己的思考有序有指向性而不盲目。就本题,可以基于共点等边可旋转,回溯等腰三角形性质,联想见120度旋转120度,从而寻找到更为简洁的思路。
基本图形积累和发现、特殊点和特殊位置思考,从特殊到一般,是解决动态几何的有效策略,理应是我们指导学生,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点。如果坚持这样的指导,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就会自觉去经历画图过程,找准分类标准,从特殊出发,发现解题思路。
3.2避免用题“任性”的关注点 如果是命题“任性”,就应该改进,使之成为更有利于八年级学生训练的题。好题如诗,一道数学题的命制,凝聚着命题人的心血和智慧,启迪教师去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辅导效率,最终受益的是学生。一道好题,追求表述简约、突出数学本质、理应思前想后[3],科学无误,思维指向明确。教学选题时,不能见到好题就用,要关注学生实际,要着眼于保护学生兴趣、能力而着眼。就本题而言,命题人借助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三角形全等为背景而想前;仔细研究发现,E和A、D、B共圆,从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以动点方式呈现,提升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而想后,不失为一道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好题。由于使用的是人教版,八年级学生对勾股定理没有接触,如果要想发 挥本题功能而又不为难学生,就得重新思考,学生为什么不能画出D与B重合图形,为什么想不到角平分线定理而通过作双垂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我想,这恐怕还是知识上的一种“任性”,或者表述上对学生学误导所造成的,从而人为地制造了解答困难。任何一道好题,要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立意功能,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对命题人的尊重。教之道在度,在为学生选题时,特别是针对大多数农村学生不知几何画板操作情况下,对动点几何问题的题目,不能一味地“拿来”。在不改变题目命题意图原则下,进行必要的重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服务。基于此,我对本题做了如下修改:
原题改编:等腰△ABC中,∠CAB=120°,AB=43,BD=4,作∠ADE=120°,且DE=AD,连AE,BE:
(1)当D点从图中位置出发,沿射线DC运动,其他条件均不变,试问∠CBE的度数是否变化,请说明理由。
(2)如果D点从图从图中位置出发,在直线CB上运动,其他条件仍不变,(1)中结论是否成立?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
ACDB
改编后,发给学生训练,发现学生从特殊点出发,由等腰△ABC轴对称性质,在D在射线DC上运动时,分别画出了D运动到与BC中点重合、AE过BC中点(即CD=4)、D与C重合三种特殊情形,分类合理。特别是从D运动到AE过BC中点重合时,为本题探求辅助线得到启示,思路自然不“随性”,不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经验,获得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考习惯和方法。参考文献:
[1]张晓鹏,谈教学中的“任性”现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5(8):17-19.[2]吴俊杰,我的解题教学缺少什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5(9):24-26 [3]刘东升,思前想后:值得重视的初中命题取向[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5(7-8):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