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佳申论(看看部级官员的申论,全部部级领导发表的文章中摘录的)
凝聚合力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国水利发展明显滞后,水利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已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需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
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抓紧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延长和拓宽水利建设基金、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加快研究制定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大力推进科学治水和依法治水。要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快成果推广转化,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要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全面实施“金水工程”,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要加快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要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不断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提升水利干部职工队伍素质。要创新水利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在水利改革发展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进一步形成团结治水的局面。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参谋,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合力。要通过国情水情宣传,全面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赢得社会各界对水利改革发展的理解和支持,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绘就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切实采取措施促进食物安全与营养健康
食物与营养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确保十几亿人口的食物安全供给和营养改善,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头等大事。当前,做好食物安全和营养改善工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营养健康为主导,以安全卫生为前提,以质量效益为取向,扎实推进食物数量保障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膳食营养改善体系建设,实现人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
尽快把食物安全与营养改善提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持续提高食物与营养保障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食物与营养工作作为关心群众、改善民生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领导。要坚持食物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的发展方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提高食物数量供给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要抓住人民消费升级和生活改善的有利时机,及时制订实施新时期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促进食物消费与生产均衡协调发展,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快对食物安全与营养改善的立法,加强对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发挥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着力提升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综合发展能力。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是食用初级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生产发展的两大产业,是安全优质食物供给的源头。在农业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必须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快提升耕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加工业装备的改造和改进,不断开发新工艺、新设备,逐步提升食品加工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构建食物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市场营销、金融保险、安全监管等服务体系,提高食物加工配送能力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加快构建膳食营养改善体系。营养改善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应加快构建定期监测、营养干预、分类指导、引导消费的膳食营养改善体系,切实贯彻科学宣传、专业指导、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把膳食营养改善工作纳入公共卫生范围,通过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食品的生产以及方便加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的发展,努力做好重点优质食物产品的发展和重点地区食物安全供给、重点人群膳食营养改善工作。
大力普及食物与营养的科学知识。通过政府主导和倡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普及活动,引导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大力提高全民健康饮食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能力。建议国家设立公众“营养日”,发布适宜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营养手册,倡导科学营养理念和膳食模式,推动健康饮食文化发展。有关部门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行业协会、学会和社会团体,开展食物与营养知识入户宣教活动。加强对各类媒体的监督管理,对有关营养健康的出版物和宣传品,实行专家审核制,确保营养知识传播的科学性、真实性。
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到十二五末,交通运输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科学规划,采取综合有效措施积极推进。
第一,以规划为龙头,强化发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加强与水利水电、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完善公路网规划体系,尽快形成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国道网为补充的国家公路系统,推动各地加快形成干线公路网系统。调整《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建设规划》和《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做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第二,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强资金保障。继续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良好机制。继续实施区域差异化投资政策,强化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制定促进现代物流、综合运输枢纽、城市公交、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绿色交通、民用航空等相关领域投资政策。
第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法规体系。完善促进综合运输发展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高速公路统一网络运行和层级管理模式,调整完善国省道管理体制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理顺通航枢纽等管理体制。改革国家空管体制,深化航权时刻审批制度改革。深化邮政体制改革。研究制订和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内外协调的综合运输法规体系。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干部队伍培训,特别是加强地市县级和西部地区交通管理干部培训。加强专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形成30个交通重点学科点、10个交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培育20—30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交通运输行业输送60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民航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邮政行业公益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执法业务骨干队伍与执法管理队伍建设。
第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深化行业文明建设的“学树建创”活动,加强行业安全文化、廉政文化、质量文化、诚信文化、项目文化、精细文化、和谐文化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实施“阳光行政”和“阳光工程”。加强宣传引导,为交通运输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坚持公益性方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制度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公立医院作为政府建立的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机构,是党和政府保护人民健康权益的直接体现。公立医院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保障和增进公民健康的制度安排,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即建立了公立医院体系。2010年2月,卫生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益性方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制度的探索。
一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与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加大对县级医院建设发展支持力度,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内在利益纽带、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三是优先发展县级医院。大力发展县级医疗机构,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新时期党对农村卫生工作从理论到实践新的突破点。2004年以来,卫生部始终把县级医院的建设作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着力点,力图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基本建设和设备配套、加强对口支援等多种手段,在两年之内使每个县至少拥有一家二甲以上水平的县级医院。
四是改革医疗保障支付方式和医院收费方式。在推行医疗保障“一卡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医疗费用在医院直接结算、异地结算;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支付方式,促进公立医院形成控制费用的内在机制。同时,努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报销水平。
五是改革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立医院运行绩效。以临床路径为抓手推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内部挖潜,促进因病施治。同时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预约诊疗服务。
六是完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加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
七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网络,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输送大量合格的医疗人才。
八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和远程医疗。建立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实施品牌战略刻不容缓
品牌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产业甚至一个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品牌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品牌折射的是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要获得品牌效应,就必须制定明确的品牌战略,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一战略落到实处,从而使其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形成品牌成长的长效机制。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都有着成熟的品牌战略和品牌培育规划,而我国从企业层面到国家层面,品牌战略都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要实现中国经济由大变强,必须尽快扭转“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窘境。这就需要制定中国特色的品牌战略规划,既有远大目标,又脚踏实地,着力形成品牌成长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品牌大国”建设工程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民族品牌才能茁壮成长,才能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品牌大国”的转变。
完善品牌生存环境,精耕品牌成长的沃土。国家要从法律、政策、市场竞争和社会氛围等方面,为品牌的成长和发展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品牌资产的认可程度还较低,特别是与国际通行的做法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很难借助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魅力打动金融机构,品牌资产的间接融资功能无法实现。从大环境看,品牌资产的利用还很不充分,这相当于企业损失了潜在的盈利空间,导致机会成本的大量增加。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抓紧制定和完善支持品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利于“无形资产、商标资产、品牌资产”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品牌成长构建良好的法律与市场环境。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夯实品牌立足的根基。当前,中国品牌要实现国际化发展,面临着多种技术壁垒和竞争压力。为此,必须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工程,提升整个民族的创造智慧和创新能力。我们的企业要舍得在科研创新上花大钱,并善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与此同时,政府要大力加强对自主创新的鼓励和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确立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促进法,依法促进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
加大老字号品牌保护力度,赋予其强盛的生命力。老字号品牌作为我国历史遗留的宝贵财产,其背后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在当地乃至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但不容否认,目前一些老字号品牌,不仅流失严重,而且纠纷不断。为此,我们要加大对老字号品牌的保护力度,加大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企业商标标识的保护力度,帮助企业依法打击各种商标假冒以及制止商标“抢注”等侵权行为,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一些金字招牌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着力培育重点品牌,打造中国品牌国家队。可以把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作为第一梯队,通过扶持和培育,促使其尽快升级为国际名牌企业,成为代表中国品牌的国家队成员。把具有一定规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消费者比较认可,但市场辐射面和知名度还有待扩展的企业作为第二梯队,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品牌形象,综合利用文字、画面和网络等多种媒介,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向人们充分传递品牌信息,不断强化品牌形象,确立品牌的个性魅力。
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夺取2011年农业丰收,意义非凡、任务艰巨;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前景美好、挑战严峻;打好“十二五”时期第一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一要提升“三农”工作的领导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担负起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建立健全抓好“三农”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决“三农”问题有使命感、做好“三农”工作有成就感。
二要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进一步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要造就过硬的干部队伍。着力提高“三农”干部工作能力,着力优化“三农”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四要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完成艰巨繁重的“三农”发展任务,关键是要带着“四情”做工作: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帮助群众、由衷敬畏群众;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做到态度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负责、努力持之以恒;开拓创新要有激情,做到以昂扬进取的锐气、攻坚克难的胆识、百折不挠的韧性迎接各种挑战;献身事业要有痴情,做到信念在胸、执着于心,尽职尽责、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甘于清贫。
五要巩固和谐的社会局面。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