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儒学童蒙养正思想,追求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朝业)
传承儒学童蒙养正思想,追求艺术教育特色发展
霞浦八中
马朝业
摘要: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层面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艺术教育风貌上。学校的特色教育发展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方向。可以说学校特色就是效益,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而通过艺术相关活动引导、熏陶、塑造、培养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其心智人格,通过儒学童蒙养正思想教育,来追求艺术教育特色的发展,是实现我校“让我们的教育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儒学 艺术教育 特色学校 跨越式发展
初中学生正处于学习过程的分化期,身心发展的巨变期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些特点决定了初中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基础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中小学校的教育必须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素质结构立体多面的人才。2011年10月,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并指出当今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底蕴,是创造不出新的文化来的。因此,办出学校特色,推进学校特色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学校有特色,已成为八中追求的理想办学境界。
(1)当前教育现状的思考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1.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偏差,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们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2.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学习能力有强弱,而品质与成绩无关,如果用分数来衡量,会把虽然成绩差但本性善良的孩子推向恶的一面。以分数论成败,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关注;学生一味追求高分,忽视个人能力素质的培养,最后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3.当下的中学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表现为课程设置还不够科学全面、资源配置还不到位、学生的真实参与面偏小,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文化内涵不足,教育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吸引力。
(2)新学校新目标新理念
2009年6月15日,霞浦县委、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霞浦六中整体搬迁后旧址办学问题,同意在六中旧址设置独立初级中学,校名为“霞浦县第八中学”,并确定八中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作为霞浦八中首任校长——苏安国校长,高瞻远瞩地确立符合科学有效、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目标。那就是学校必须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的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为此提出了“建设办独具特色的精品初中和魅力名校”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厚德、博学、自强、至善”的培养目标;我校的办学理念强调特色立校,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特色追求。“让我们 的教育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表达了全体八中人对办学理想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体现了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勇气与魄力,强调教育主动适应学生的发展及学生个性的张扬,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蕴涵于学校的文化品质中,内化为师生的共识。
(3)整合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形成适应学生发展的儒学特色课程 学校特色就是效益,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学校特色教育发展有助于教育更充分地实现其功能。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因而在学校特色的构建中始终离不开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我校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的,开设《思齐》儒学校本课程,把儒学的童蒙养正思想贯穿到我们现代教育中,体现八中教育的独创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形成的理论依据,是我们现代创造和谐社会、适应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儒学是中国的传统国学,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几千年后的今天,对现代教育仍然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并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引领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成功之路。《思齐》课程作为霞浦八中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们倾听精彩演讲,感悟独到见地,领略名家风范,传承优秀文化,积淀充足养分,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从而真正做到与先贤交友“见贤思齐”。在我们学校层面上,最重要的就是实行课程设置改革,变传统的应试课程设置为培养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新德育课程模式,突出传统文化的渗透,推进学校课程向纵深发展,把德育工作贯彻于个性化的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校老师编订的儒学课本《弟子规》是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也与当前我国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十分应机;儒学课本《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不可多得的儿童
入门之书,它对培养学生的品德、礼貌、文化素养,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儒学课本《论语》的价值,决不仅仅是儒家经典的代表作。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更为学生提供了思想给养,对他们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以及为人处世,交友理念,学习态度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总之,《思齐》校本课程引入课堂,用优秀的国学经典文化涵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将仁、义、礼、智、信的做人道理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根植到孩子心中,在做人上争取与贤人相同与伟人比肩,在做事上求真务实,找到自己的特长,在省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二)开发学校艺术教育新课程,推进学校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1)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
孔子说过,一个国家建设得好,可以使你的近邻欢乐、还要使远方的人们仰慕你的文化,到你这里来,正所谓“近者悦,远者来”。21世纪中国的文化,一定会重新焕发这种“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和吸引力。从文化的角度看,传承、创新、传播文化,离不开人才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求新求异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好的艺术教育,将有效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叶朗认为:我们要通过学校教育、新闻媒体、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一种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这种社会文化环境能够使人变得越来越有教养,越来越高雅。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那才是真正的教育成效。因此,传承文化需要经典,需要中学的艺术教育真正给力。(2)搭建艺术教育平台,让艺术教育展现无限魅力
“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底蕴。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学校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是研究文化、创造知识、创造文化的场所。我校文化传统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指导学校办学方向、统一价值观念、引领师生教与学的行为的作用,就能凝聚全校力量,为实
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
1.以物质保障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完善的艺术教育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因此,我校办学伊始就加强基础建设,为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学校按要求配备艺术专用教室(钢琴室、舞蹈室、书法室、音乐室、合唱室、篆刻室、国画室、电脑室、航模室等)、活动室、教学和活动器材,及相关图书、音像资料。有满足特色项目活动开展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场地。学校能根据特色项目的设置,添置更新艺术教育设施设备,保证必要的艺术教育和活动经费。
2.以多元的艺术教育成就特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得以充分展示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为此,学校开设了十六门综合活动课程:美术、书法、阅读与写作、篆刻、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合唱、航模、经典诵读、英语课本剧、国画、舞蹈、电脑制作、钢琴等;在班级的安排上,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结构,让全体学生填报自愿的方式,挑选自己兴趣的专业与学科老师,组合成新的班级,定时、定点、定教师进行授课。学校的定位是,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走“合格+特长”的道路,让学生更健壮、更聪明、更富有。目标是将艺术教育真正推向所有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种艺术技艺,让他们由此领略艺术的美及艺术带给他们的愉悦,并逐步将艺术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努力打造一支支技术上过硬的学生艺术团队,让艺术之花在学校的园地盛开。多元的艺术教育培养体现对“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体现出艺术教育价值的生命取向,也必将让艺术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石。
3.以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引领教学工作。
我校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按有关规定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艺术课等,使综合艺术教育课程化、兴趣化、专业化、规范化、兴趣化,考核措施到位;相关学科的美育渗透工作有特点、有成效;按要求配齐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王双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成员。《晚风》等十多部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大展并获奖,技法书《工笔人物画法》已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并采取有力措施稳定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聘请了8名我县著名专家与知名人士作为艺术教育的客座教师(闽东著名画家谢岚老师授国画、县文联刘翠婵主席授阅读与写作、县教育督导室陈婉芳副主任授经典颂读等)。同时学校还拟与宁德师范学院共建毕业生岗前培训基地:一方面,宁德师范学院的相关学科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可到校做顶岗实习;另一方面,我校的老师也有机会到贵校进行在岗进修与培训。
4.以艺术欣赏与展现为切入口,让人文走进校园。
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开拓艺术文化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品位,营造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走进“名人名篇名著”。通过彰显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凸显丰富的人文气息,学生将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以传承,感悟独到见地,领略名家风范,传承优秀文化;音乐合唱教育用艺术美的甘露浇开孩子们心灵美的花朵,优美动听的音乐能丰富美化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陶冶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情操,让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结合起来欣赏,从音乐优美的形象和旋律的陶冶中唤起对美的渴求;通过班级走廊宣传儒学经典名句,让学生汲取了充足的养分,提升文化修养,丰富自身内涵,并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5.以文艺活动为契机,增强艺术教育活力
用艺术润泽学生的心灵,艺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初步探索出一
条在传承中发展、在普及中提高、在活动中育人、在文化中熏陶的艺术教育发展之路,培育并形成了一批教育优质课程和品牌活动,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艺术教育成果。开展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第一届中学生文艺汇演活动胜利举行,无论是大合唱、歌伴舞、舞蹈、魔术、钢琴演奏、小品等精彩优美的演出内容充分表现出广大师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学生们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总是直观地表达至真至纯的美。演出现场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绚丽的舞台与精彩的表演交相辉映,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文艺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文艺汇演,既是对我校艺术教育的一次大检阅,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学习的良好机会,对增强我校艺术教育活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我校艺术教育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校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拼搏下,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学校获得“宁德市德育测评先进校”荣誉称号,承担了宁德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工程项目,同时,以音乐、美术为主的艺术教育推陈出新,结出了硕果:在“和谐中国”——第五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声乐比赛中,张杰同学获得初中组一等奖;全县中小学书法比赛,我校有2人荣获一等奖,6人获得二、三等奖,获奖率居全县之首;学生篮球队获得县中学生篮球赛冠军;乒乓球队分别获男、女团体亚军、季军……
勇立潮头,继往开来,我校正处于创办初期,百业待兴,在教育管理和探索新德育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校的新德育教育模式还未完全成熟。但是我们在吸收百家之长,得到各方人士的大力扶持与帮助下,坚定传承儒学童蒙养正思想,追求艺术教育特色发展,一定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一定能办出“让我们的教育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精品学校,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舒达、蒋长好主编:《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2] 阎德明主编:《现代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中国教育学会主编:《和谐教育实践》,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版。[4] 刘光春:《管理变革与管理进程》,2001年版。
[5]《艺术课程标准》 [6]《福建教育》B1、2,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2、7期 8
年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