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建设美丽中国
怎样建设美丽的中国
引言:
“美丽中国”,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生态环境的建设
1.1理解和认识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把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观念8个方面纳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最终目标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1.2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正确理解和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10个重点咨询研究领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污染减排与综合防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与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与健康水平;城市空气、水源、森林质量评价监控与饮用水安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治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与人类的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与政策研究,分类管理,分区管理,完善生态补偿的政策;构建和谐社会与生态伦理道德。1.2.1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爱护环境
生态环境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1.3坚持和谐发展。
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谐体现事物发展的平衡、协调、容纳,和而不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人只有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自然看成亲密的伙伴,友好相处,人与自然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国强民富、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如此美丽的中国,当然更可爱!
2.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来完成。2.1爱国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2.2立志奋发,勤学好问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我们应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与为民造福联系起来。我们要明白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2.3勤俭,敬长,知礼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尚勤俭是与中华民族特定的生存环境有关。黄土地上的人们以其微弱的小农经济,经受不起水旱灾害,只有通过男耕女织的勤劳,节衣缩食的俭约才能生存下来。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在今天尤为重要。让我们在历史和现实面前懂得勤俭的道理,更懂得如何身体力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尊敬长辈,长者。
总结:
“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丽中国”,没有了最美中国人,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发扬传统美德,奋发报国等等。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院系班级: 计科1102班 姓 名: 曹斌 学 号: 201116910809 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3/11/29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引论: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着眼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报告中“美丽中国”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1.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虽然不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但是此次是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是我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简言之,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应主要把握三点: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二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
三是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1.1.1“美丽中国”解读
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是宏伟蓝图
第一次听到“美丽中国”这个概念,它不仅形象、温暖、诗意,而且令人感动,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是实现路径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有美丽发展作支撑,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在面对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美丽中国是操作方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列为我们国家前进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矛盾。建设美丽中国,就是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明确了奋斗的方向、更加针对了发展的难题、更加顺应了人民的意愿。
1.2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着力推进循环发展。循环发展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着力推进低碳发展1.提高能源效率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很丰富,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已经商业化。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的小沼气等。3.引导消费者行为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来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至关重要。第一,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有负面作用,是有环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对它征税。第二,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政策补贴。所有技术的研发、运用,都会经历从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转化过程,如果我们给予补贴,就会加速降低成本的过程。第三,要提高研发投入。很多低碳能源技术、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第四,对于消费者行为,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对奢侈浪费加以限制。第五,要对公共消费加以控制。中国的公共消费浪费特别多,办公大楼里,空调用电等浪费也很多。
1.2.1建设美丽中国,落实生态文明要求是根本 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
满足当前老百姓精神、健康、权利等方面要求日益提高的客观现实,主动提出并推进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的发展转变。
2.1 落实绿色环保的要求
进一步强化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环境就是现实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型生态经济,让绿色成为一种时尚,让环保成为一种习惯,让绿色增长、绿色消费、绿色经济成为美丽发展的代名词。2.1.1落实协调持续的要求
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地位,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只要环境保护而放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顾发展而不加强环境保护。2.2规范制度设计行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做保障。美丽好比人的形象,美丽中国就是国家的气质,这种气质必须要有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做保障。2.2.1规范经济增长行为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是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美丽中国需要用生态文明铸就体魄之美,而生态文明建设又需要通过经济增长奠定物质基础,提供财力支撑。2.2.2规范社会公德行为
建设美丽中国,是智慧的流露、是文明的行为,是厚德的表现,体现在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当中。要创新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大力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让每一位社会公民都能够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自觉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第三篇:形势政策论文,美丽中国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院系班级:姓 名:学 号:辅导老师:完成日期: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引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路线图,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运而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加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续着“青春中国”、“可爱中国”、“新中国”、“富强民主文明中国”、“和谐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
1.美丽中国之美丽 1.1 美丽在科学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发展,但也不能以保护环境为名不发展。1.1.1 时代的主题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要把发展作为基本手段,通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支持生态型产业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节约并循环使用资源,以良性循环来创造社会财富,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证。
1.2 美丽在生态优良
马克思指出,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是人为了能够宴乐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粮。
1.2.1 生态环境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是美丽中国得以实现和展现的物质载体。水是生态之基,要进一步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进行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水,积极防治和预防水污染,使水资源保护工作法制化、制度化。树是生态之要,要科学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进一步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为美丽中国营造绿色屏障。
1.3 美丽在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最为重要。1.3.1 和谐共生
我们要建设的美丽中国就是这样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基本宗旨的生态伦理形态。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做自然中的一员,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彻底改变那种认为自然界是一种可以任意索取和利用的对象,而没有把它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基础和生命源泉的错误态度和行为,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为建设美丽中国打牢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1.4 美丽在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为了改善当代人的生态和生存环境,更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1.4.1 永续发展
我们虽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后代人的利益需求,但我们可以从当代人的利益和需求中推导一二,即首先我们为后代人开发可以替代的能源作出真诚的努力,其次我们有义务保护自然资源,再次是我们欠下了后代人获得幸福的机会,所以我们应当尽量补偿。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为后代人留下环境资源和财富,为后代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条件和空间,使美丽中国实现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
2.建设美丽中国 2.1 美丽中国之中国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重要前提,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是根本要求,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是基本特征,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标志。其中,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最为重要。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度,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从而实现国家的永续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2.2 建设
当今世界,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涉及到社会的各阶层、各方面、各行业,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目标、内容和要求;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核心是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格局,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美丽中国,美在环境,美在建筑,美在花草,更美在人们的思想道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实践者,美丽中国等待着你我共同建设。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之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论文题目:院系班级:姓 名:学 号:辅导老师:完成日期: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怎 么 建 设 美 丽 中 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1101班
张 龙 超
2011 1604 0109 晋 振 华
2013 年 11 月 27 日
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引论: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着眼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报告中“美丽中国”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1.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虽然不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但是此次是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是我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简言之,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应主要把握三点: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二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
三是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1.1美丽中国解读
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1.1美丽中国是宏伟蓝图
第一次听到“美丽中国”这个概念,它不仅形象、温暖、诗意,而且令人感动,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1.2美丽中国是实现路径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有美丽发展作支撑,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在面对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1.1.3美丽中国是操作方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列为我们国家前进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矛盾。建设美丽中国,就是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明确了奋斗的方向、更加针对了发展的难题、更加顺应了人民的意愿。
1.2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
着力推进循环发展。循环发展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着力推进低碳发展。
1.2.1提高能源效率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
1.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很丰富,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已经商业化。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的小沼气等。
1.2.3引导消费者行为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来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至关重要。第一,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有负面作用,是有环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对它征税。
第二,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政策补贴。所有技术的研发、运用,都会经历从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转化过程,如果我们给予补贴,就会加速降低成本的过程。
第三,要提高研发投入。很多低碳能源技术、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第四,对于消费者行为,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对奢侈浪费加以限制。第五,要对公共消费加以控制。中国的公共消费浪费特别多,办公大楼里,空调用电等浪费也很多。
1.2.4建设美丽中国,落实生态文明要求是根本
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满足当前老百姓精神、健康、权利等方面要求日益提高的客观现实,主动提出并推进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的发展转变。
2.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我们人人积极参与,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国民的责任。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严格落实每项方针政策,并且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
2.1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政策
2.1.1落实绿色环保的要求
进一步强化“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环境就是现实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型生态经济,让绿色成为一种时尚,让环保成为一种习惯,让绿色增长、绿色消费、绿色经济成为美丽发展的代名词。
2.1.2落实协调持续的要求
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地位,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只要环境保护而放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顾发展而不加强环境保护。
2.2规范制度设计行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做保障。美丽好比人的形象,美丽中国就是国家的气质,这种气质必须要有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做保障。2.2.1规范经济增长行为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是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美丽中国需要用生态文明铸就体魄之美,而生态文明建设又需要通过经济增长奠定物质基础,提供财力支撑。
2.2.2规范社会公德行为
建设美丽中国,是智慧的流露、是文明的行为,是厚德的表现,体现在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当中。要创新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大力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让每一位社会公民都能够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自觉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3.建设美丽中国,是时代的必然、我们的任务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个国民的光荣任务。
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建设美丽的中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美好、繁荣、昌盛,让我们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的多姿多彩。
第五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形势政策论文(范文模版)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有关内荣和要求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十八大的一个亮点,说出了党的心声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共鸣,受到党内外,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2]。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尺。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内在地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内在地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体系,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
1、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在实现路径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在目标追求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生产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5、在时间跨度上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必修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跨越路”
生态文明的基本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3.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
4.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深刻把握世界发展的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的拓展和创新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二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四是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六是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七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八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