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案例
六年级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随着经济地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就我班留守儿童的教育,说说自己的做法。
案例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詹沈榕。年龄:11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也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不在人世,母亲外出生意,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其父母长期在外生意。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再加上长期爷爷的疼爱,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詹沈榕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詹沈榕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詹沈榕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三个月的了解及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詹沈榕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
胡进俊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锦屏县新化小学:程良群
姓名:欧宇东 年龄:10岁
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对儿子疏于管教。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个案分析:
针对欧宇东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欧宇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
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欧宇东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欧宇东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欧宇东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爱,演绎精彩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新镇小学
李敏
一、产生背景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基本情况
张园,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上二年级时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重新建立了家庭,妈妈只身外出打工。小张园从此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六年级他来到我的班级时,我看到他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他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他问题,他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他,成了我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
三、主要做法
(一)开启心扉 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他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可他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三思量后,我决定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队会,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创造倾诉的机会。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请关爱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告诉大家什么叫“留守儿童”。
然后我说:“孩子们,不管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还是父母离异,或父母亲不健在,其中的过错都不在我们。我们可以伤心难过,但决不能自卑,有心里压力。能坦诚的告诉老师,你们是这样的孩子吗?如果是,请举手”。在我的动员下,一双双小手怯怯的举了起来。我数了数,居然有十多个。我趁热打铁,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们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大家说说吗?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张田在一片掌声中,走上讲台: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在外面打工,奶奶80岁了,做什么都很吃力,动不动就冲我发脾气,所以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放学回家后,我还做饭,帮着做一些家务。可原来妈妈在的时候,这些我从来没做过……不过我也不怕,我觉得以后到哪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
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将她送回了座位,我分明看到闪烁在她眼里的泪花,我也鼻子一酸,但我克制自己,马上请出了第二个同学。
“很多时候,我放学了,家里没人,我回家就什么都不做。有时候回家,妈妈在打麻将,我就跟着妈妈,在麻将室做作业,做不完的,回家后太累,就不想做了。我特别想我的爸爸”(他爸爸很早就去世)……说到这里,他有点哽咽,用牙齿咬住下唇,不住的用手檫眼睛。我知道再说,孩子真的要痛哭了。我让他上位,可他一到座位上,就趴在桌上抽泣起来。
张园:爸爸妈妈都不在我身边,我好想她们,我只希望她们能在我身边……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都踊跃上台吐露自己的心声。孩子毕竟是孩子,坦坦荡荡,一览无余才是她们的本色。她们的心里是无法承受那么重的负担的,只是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卸下而已。
我没有勇气再听他们说下去,转身借收拾讲桌,抹掉那不争气的眼泪。调整好自己后,我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说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为没家长管制。也有的说自己以前总觉得生活很苦恼,但现在想起来,有爸爸妈妈陪伴,其实自己很幸福……
彼此理解与宽容,互相帮助和进步,有了这种平等,和谐,没有隔阂的班集体氛围,不是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吗?
班会课结束了,孩子们都离校了,但我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孩子们孤独,无望,茫然,彷徨的眼神不时浮现在我眼前,学习没好习惯,生活没好规律!一双双含泪的眼,一颗颗内敛的心,刻入脑海,痛彻心扉!如何填补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我努力思索着……
(二)有的放矢 增强信心
为了让小张园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他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他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我有意识的让他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他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期末考试,他的成绩直线上升,一跃而名列班级前茅。
有一年的“六一”,学校要编排文艺节目,老师为了培养他的自信心,有意将他送去参加。天气炎热,其他孩子练一会,休息一会。可他并不这样,而是利用休息的空当,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豆大的汗珠从他额上落下来,可他浑然不觉。终于,在“六一”文艺表演中,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老师的特殊而不留痕迹的关爱,让张园信心倍增。他什么活动都想参加,演讲、舞蹈、绘画、作文等,他从不放过每一次能锻炼自己的机会。
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四、成效及反响
老师的关爱加上张园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他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还是学生会勇挑大梁的干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
2013年10月31日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学生的情况: 姓名:石航源 年龄:10岁 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个案分析:
针对石航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石航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
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石航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石航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唐虎虎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张晓红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老师,请别把我落单了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案例介绍:
在日趋发展的当今社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此过程中衍生出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经统计,我班里38位小朋友有13位是留守儿童,占了34.2%。他们父母常年在外,平时交由祖辈或者亲戚照看。由于父母的“缺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们班里有这么一位特殊的留守儿童:小烨,男,8岁,一年级学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报名的第一天,他的父母全来了,然后把我拉一边对我说:“我儿子性格比较……脾气比较倔,上幼儿园时比较喜欢打架,我们又不在身边……”家长的欲言又止和特别交代,让我对这个孩子有了更多的观察,我发现:上课时不遵守纪律、扯前面同学的衣服、用手指戳同学后背,转身拉别的同学和他讲话。再不然就是东摸西摸,在书包里翻来翻去,玩小东西,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好搞“恶作剧”,排队有时故意推别人,又满不在乎,对同学的不小心触碰总是还以暴力。同学们老是来告他的状,都不怎么喜欢他。他自己也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对身边的很多事和活动都漠不关心。此外精力特别充沛,一下课就看不见人影,总是大汗淋漓地回教室,一下子静不了。课堂作业不能主动、及时地完成,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据家长和老师观察,双烨脑子不笨,学习认真起来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但因为好动分心,在班里相对落后。
案例分析 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自身权益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往往表现出成绩不理想,道德行为的失范等现象。
同学对于小烨的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屡教不改有些排斥,个别有时可能还会讥讽她。这使她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太参与班级体的活动。
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完不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有时对于同学的欺负和排挤心理产生不满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无法得到很好 的宣泄,得不到父母及时正确的引导,比较容易走极端,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因而表现为不愿与人说话交流、性格内向、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
双烨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发现什么问题只能通过电话教育,施以一些威胁之类的言语试图让他听话,认真学习。殊不知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知识的习得、习惯的改变和养成是需要督促和帮助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根据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归属的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他只有在这个群体中,才能实现这些需要,因此他一步步蜕变了,做小动作、作业不完成、打同学„„
实施策略
一、“代理家长” 从我做起
介于小烨的情况,我成了他的“代理家长”,按照“二知、二多、二沟通”的要求,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二知即知道他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二多即多和他谈心沟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到其家中走访,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二沟通即定期与其父母和托管人联系沟通,交流其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他的有效合力。
二、回归课堂 家长变老师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小烨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我常在课余找他聊天,看到他大汗淋漓的时候帮他擦汗,让他帮我拿作业本。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耐心地矫正他上课好动的行为。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针对他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课堂中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示等手段,及时提醒他遵守课堂纪律,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课的习惯。
同时,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小烨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小烨小朋友举手真积极,还能当小老师,帮同学解决困难了”“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小烨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小烨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在食堂回教室的路上,他从后面偷偷的拉住我的手,稚嫩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让我倍感欣慰。一次放学整理书包的时候,我看他拉链一直拉不上,就去帮他整理好并且给他背上,他居然说:“谢谢老师!”我还以会心的微笑:“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2、趁热打铁,融入集体
老师的表扬让小烨重拾了信心,同学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无限的光荣感让他有了归属感,变得更加自信。趁热打铁,我让其加入了班干部的行列——纪律委员。首先是为了让他起到表率的作用,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去管理同学。其次,在管理同学的同时学会沟通、交流、合作。让他感受到自己也是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员。
实施成效 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加上小烨自身的努力,几个月下来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1、看到同学能主动问好,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自己遇到困难了,会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
2、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久,课堂上不会再去打扰同学上课,做小动作的次数少了,找同学说话的次数也在慢慢减少。课外,总能看到他的小身影在教室里收拾卫生工具、摆桌椅„„捡到东西主动上交给老师。
3、小烨的奶奶还反映,现在在家里能主动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晚上会和奶奶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比如:今天老师表扬了谁,今天老师批评了谁„„
后记
一直以来,我把小烨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更多地去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引导他。当他有点滴进步的时候,我会电话联系他的父母,让他们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多和他沟通,多听听他的心里话;当他范错误的时候,我有时会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但每当此时我总是提醒自己倒数10秒,冷静下来,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告诉自己:慢慢来,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冷静之后才与其分析原因,共同制定改变方案。我也想对小烨说:“孩子,老师不会把你落单的!加油!老师期待你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