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安城镇中学范冬松《父母的唠叨是首歌》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学段:初中 学科:心理健康
题目: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教材版本、年级:冀教版、八年级 作者:范冬松
单位:遵化市平安城镇中学
《父母的唠叨是首歌》教学设计
【活动理念】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身体、心理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们自主意识增强,改变了昔日对父母的依赖,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表现如:不再对父母的话百依百顺,不再依附在父母身边,更多的怀疑世界,更多的开始人生思想、行动的冒险(青春的冲动爆发,成熟的理智还需很长时间才能到来)。而与此同时,学生的父母(家长)由于孩子学习等方面的追求,对孩子的要求日益增多,希望使孩子们快速养成习惯,代沟逐渐产生,细心的呵护变成多次的重复唠叨;善意的提醒换来孩子的反抗„„我们希望通过班会课,让孩子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理解他们,进而能够坦然的面对唠叨,承受唠叨,以合理的方式化解父母的唠叨。【活动时间】
1.授课年级: 八年级 2.授课时间:1课时 【活动目标】
1.回想唠叨、体味唠叨、了解唠叨的原因。2.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唠叨的出发点是什么。3.分析唠叨的背后感情。4.交流面对唠叨的正确方法。
5.理解父母,改善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唠叨的好少年。【教学重点】
1.分析唠叨背后的情感因素。
2.找到面对唠叨的方法。3.正确面对家长的唠叨。【教学难点】
找到面对唠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音乐《相信自己》、《致爱丽丝》、《致爱丽丝》重复音乐制作 2.生活小品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
请欣赏幽默小诗《儿子眼中的父亲》,并谈谈你的感受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活,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你们就处在14、5岁的少年阶段,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追求自主、摆脱束缚的强烈欲望。但父母仍然把你们当孩子来看待,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与你的独立意识发生冲撞时,同学们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二、团体转换阶段
师:让我们继续轻松之旅,不如听会音乐吧。
播放音乐(相信自己),学生谈感受。(目的:音乐本身内容不是重点,重点是引学生谈感受,为下面谈感受铺垫----自然)
播放音乐《致爱丽丝》,学生谈感受。------美妙、享受等等。播放音乐《致爱丽丝》5秒钟音乐的重复播放,学生谈感受。-----无聊烦。
师:相同的音乐为什么在前面是美妙,后面是无聊?(目的:让学生体会,重复的背后,那一段音乐本身是美的。进而引出“我们父母的唠叨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一句唠叨是对我们的爱与关心,重复的多了就是唠叨,但是仔细回想,又如何让掩盖的了那份爱呢?”)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放松,自然地进入情境,形成整体的氛围;心理活动不能强行将学生拉入课堂。
2.自然了解父母的唠叨“爱”的本质,道理不宜讲,也不易讲,体悟很重要。
三、团体工作阶段 轻松唠嗑---父母的唠叨
同学自由交流几个问题(找找唠叨的共性): 父母常唠叨哪些内容: 父母较为经典的唠叨是: 父母在唠叨方面的共性是
(目的:引起共鸣,达成共情,进一步进入情境)有话大家谈
交流后说给大家。(学生踊跃发言)
我们曾这样面对父母的唠叨,欣赏同学的情景剧表演:唠叨的爸妈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明、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
小明:带着耳机在听音乐,边写作业边晃着身体,一会拿着笔随着音乐节拍敲桌子。
妈妈:闻声赶过来,指着小明大喝一声:“小明,你在干什么?还边写作业边听音乐?哪有这样写作业的?能学习好才怪!”
爸爸走过来:“你说说你,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办啊?你现在学习为了谁啊,不就是为你以后能上个好高中吗!我们能得到什么啊!不都是为你好吗!我们这是何苦!你说说,现在人口那么多,你再不努力你怎
么能竞争的过呢„„”
小明:“行了行了,你们烦不烦啊!说够了吗?在学校这个老师说完了那个老师来说,天天说大道理,回家你们又唠叨个不停,还让不让我活啊?”说完双手往桌子上一摊,歪着头趴在桌子上,晕了。(三人鞠躬退场)(师生鼓掌感谢)分享自己的感受
表演后,同学交流自己是如何面对唠叨的,交流后向大家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经历。(释放,然后方能解开心结)
教师回顾,小时候曾经这样面对父母的唠叨。(教师以散文抒情的方式回顾从出生到长大的唠叨,感染学生;教师展望当父母风烛残年,我们身在他乡,将多麽的想念他们,听听他们的唠叨)
4、探讨:父母为什唠叨,交流展示。
老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听到父母的唠叨,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面几种情况:(多媒体展示)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不复习;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服饰方面:要名牌服装,打扮超前,不符合学生身份。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差。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7、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情感----爱)
5、我们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交流展示。
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想想看,你一般是什么反应:(先静想一会,再小组交流。)(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否则父母会加大唠叨的力度,让你难以忍受。)
老师总结:
1、安静聆听法(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做一个乖宝宝。)
2、转移注意法(可以给他们让座、拿拖鞋、端杯水或说些别的话题。)
3、自我嘲讽法(语言幽默风趣,自我讽刺,缓和气氛。)
4、解释说明法(可以在父母比较冷静的时候,解释清楚。)
5、撒娇耍赖法(可以对她笑一笑、做做鬼脸、撒撒娇。只要父母高兴,撒娇耍赖也没错。)
6、写信述说法(可以给父母写封信,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掌握了以上方法,那我们的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和谐家庭》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丽、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小丽写完作业,把书包整理好,把写字台收拾干净。起身伸了个懒腰,看见妈妈还在干家务,说:“妈妈,我作业写完了,我来帮你。”
妈妈:“不用了,收拾完了。”把围裙解下,坐在沙发上休息。
小丽:赶忙端来一杯水,递给妈妈。妈妈:很高兴地说“谢谢”
小丽:端一杯水给爸爸,爸爸对小明笑笑,点点头。这时电话铃响了,有同学找小明出去玩。小明征求爸妈的意见 小丽:妈妈,我的同学王立军叫我出玩,在明珠广场,10点半回来。你们同意吗?
妈妈:“你的作业写完了,什么时候复习?”
小丽:摇晃着妈妈的胳膊:“妈,我的作业都写完了,你就让我出去玩一会吧,我下午在复习,妈,你就答应我吧!”
妈妈笑了。
妈妈爸爸:好的,玩得开心,要注意安全。(三人鞠躬,退下。同学们鼓掌。)
六、大家谈谈体会吧!
师结语:同学们,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了。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父母的唠叨是一首歌,有歌听的人生不会寂寞。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那曾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唠叨是温暖的呵护; 唠叨是母爱的重叠;
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唠叨是真诚的劝说; 唠叨是殷切的期盼。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呦!
四、团体结束阶段----献给妈妈的歌《天之大》 妈妈 月光之下 静静地 我想你了 静静淌在血里的牵挂 妈妈 你的怀抱 我一生爱的襁褓 有你晒过的衣服味道 妈妈 月亮之下 有了你 我才有家 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 思念 何必泪眼 【课后反思】
时间短短的40分钟,我不敢说教会了学生面对唠叨的方法,但是我觉得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了唠叨背后的情感。若一味的说教,本节课本身就成了唠叨,唠叨的课堂怎能教学生走出唠叨?所以,潜移默化,活动影响,自由谈论成了上课的主要形式。也许一节课
爱长长 长过天年 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 是完美无瑕 天之涯
记得你用心传话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 我交给了他 让他的笑像极了妈妈
不能让学生有改变,但是我们至少为他的心里种下了一棵思考的种子,引起他们的关注,这粒种子发芽生根了,孩子们也就成长了。
第二篇: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团体活动课教案
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活动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二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追求自主、摆脱束缚的强烈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改进自己的做法,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并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提出中肯的建议,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
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良苦用心,能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
3、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4、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谐家庭关系。【活动准备】:
彩纸、笔、双面胶、信纸、信封等。【适合年级】: 初二年级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教授展示‚唠叨‛字样
其实同学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中长大,享受着温暖与亲情,为什么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无法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呢?请欣赏幽默小诗《儿子眼中的父亲》,并谈谈你的感受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活,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你们就处在14、5岁的少年阶段,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追求自主、摆脱束缚的强烈欲望。但父母仍然把你们当孩子来看待,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与你的独立意识发生冲撞时,同学们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二、情景体验,相互倾诉。
想象看爸爸妈妈既要为生活奔波,有着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又要为我们操心,对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而我们很多时候会把‚叮咛‛当作‚唠叨‛、把‚期待‛、当作‚压力‛,母爱无错,而我们对母爱的理解却常常出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请观赏小品《唠叨的爸妈》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明、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小明:带着耳机在听音乐,边写作业边晃着身体,一会拿着笔随着音乐节拍敲桌子。
妈妈:闻声赶过来,指着小明大喝一声:‚小明,你在干什么?还边写作业边听音乐?哪有这样写作业的?能学习好才怪!‛
爸爸走过来:‚你说说你,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办啊?你现在学习为了谁啊,不就是为你以后能上个好高中吗!我们能得到什么啊!不都是为你好吗!我们这是何苦!你说说,现在人口那么多,你再不努力你怎么能竞争的过呢……‛
小明:‚行了行了,你们烦不烦啊!说够了吗?在学校这个老师说完了那个老师来说,天天说大道理,回家你们又唠叨个不停,还让不让我活啊?‛说完双手往桌子上一摊,歪着头趴在桌子上,晕了。(三人鞠躬退场)(师生鼓掌感谢)
小明的父母针对小明的什么情况唠叨? 你们的父母还会针对什么事情在你耳边唠叨? 你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
老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听到父母的唠叨,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面几种情况:(多媒体展示)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不复习;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服饰方面:要名牌服装,打扮超前,不符合学生身份。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差。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7、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三、换位体验,理解父母。
对父母的唠叨我们要么沉默不语,行动拖拉;要么针锋相对,言语刻薄,要么离家出走、伺机报复。你想过没有,父母对于你以上的行为,感受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的纸片,分成父母和子女两个不同的角色,体会面对不听话或行为不良的孩子,你的说教他们不接受时,你的感受。
再拿出绿色的纸片,按照上面的提示,把刚才的角色在互换一次,体验一次。活动结束,请大家谈谈感受。(体验:如果自己的说教孩子不接受时的内心感受:着急,好心不得好报,孩子不理解自己很伤心、失望,说教不管用时就开始唠叨,可能是自己方法不对,态度不好引起孩子逆反,可是又不知怎样解决。)
父母的唠叨里有什么?(爱、关心、担心、呵护等)
父母和孩子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首先,你看待父母的眼光发生了变化,父母不再伟大、智慧。你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评判事物。其次,你开始有了追求独立的愿望,你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大人看待。再次,两代人缺乏了解和沟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尊重父母,对自己的父母理解多了,也就不会抱怨他们了。
四、心心点灯,积极应对。
其实我们知道,爸爸妈妈不会无缘无故的唠叨,是我们在很多方面有欠缺,就免不了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先要改变什么?
——大家一起出出主意,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红纸上。(任意找一位同学读一读)
1、学习方面:‚赶前不赶后‛,先完成作业,再复习功课。如果父母唠叨,你就可以理直气壮了。
2、仪表方面:上学当然穿校服。节假日可以适当打扮,不过要征求父母同意,也可以请服装超前的同学到家里玩,让父母接受你们的打扮。
3、社交方面: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和谁在一起。她是你的监护人,有权利知道这一切。
4、卫生方面:起床叠被,保持房间的整洁,勤洗头、洗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你不讲究这一套,就不让他们看见。)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7、娱乐方面:有限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事先经过父母同意,请他们监督。
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想想看,你一般是什么反应:(先静想一会,再小组交流。)(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否则父母会加大唠叨的力度,让你难以忍受。)
老师总结:
1、安静聆听法(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做一个乖宝宝。)
2、转移注意法(可以给他们让座、拿拖鞋、端杯水或说些别的话题。)
3、自我嘲讽法(语言幽默风趣,自我讽刺,缓和气氛。)
4、解释说明法(可以在父母比较冷静的时候,解释清楚。)
5、撒娇耍赖法(可以对她笑一笑、做做鬼脸、撒撒娇。只要父母高兴,撒娇耍赖也没错。)
6、写信述说法(可以给父母写封信,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真心沟通,和谐亲情 改变父母唠叨的习惯、方式
因为缺少理解,才会产生代购,因为多了误解,才会发生矛盾。可能我们在慢慢的改变自己,慢慢的进步,父母没有察觉到;可能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提高自己,父母还不满意;可能他们的谈话方式让我们反感等等。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我们感恩的、理解的心,为他们在亲子沟通上提几点中肯的建议吧。
《亲子沟通建议》
(建议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先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再表示自己会努力,实现他们的目标;最后语气委婉地提出建议。)
写在纸上,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里,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方式给父母。
1、感恩父母的唠叨,那是爱的语言。
2、要尊重孩子。我们也是小大人。
3、别只盯着孩子的缺点,这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4、孩子需要的是耐心的指导,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5、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6、父母应给我们申辩的机会,耐心地听我们把话讲完。
7、父母和孩子说话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
8、希望每天有10分钟交流的时间。
如果我们父母能接受建议,那我们的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和谐家庭》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丽、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小丽写完作业,把书包整理好,把写字台收拾干净。起身伸了个懒腰,看见妈妈还在干家务,说:‚妈妈,我作业写完了,我来帮你。‛ 妈妈:‚不用了,收拾完了。‛把围裙解下,坐在沙发上休息。小丽:赶忙端来一杯水,递给妈妈。妈妈:很高兴地说‚谢谢‛
小丽:端一杯水给爸爸,爸爸对小明笑笑,点点头。这时电话铃响了,有同学找小明出去玩。小明征求爸妈的意见
小丽:妈妈,我的同学王立军叫我出玩,在明珠广场,10点半回来。你们同意吗?
妈妈:‚你的作业写完了,什么时候复习?‛
小丽:摇晃着妈妈的胳膊:‚妈,我的作业都写完了,你就让我出去玩一会吧,我下午在复习,妈,你就答应我吧!‛
妈妈笑了。
妈妈爸爸:好的,玩得开心,要注意安全。(三人鞠躬,退下。同学们鼓掌。)学生谈体会。
在家庭中,孩子应该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体贴父母,尊重父母,和同学外出应该先请示父母,征得同意后再走;父母、孩子互相理解,一家人才能其乐融融。
六、情感升华,总结深化 播放《爸妈谢谢你》的伴奏歌曲:
师结语:同学们,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了。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父母的唠叨是一首歌,有歌听的人生不会寂寞。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那曾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唠叨是温暖的呵护; 唠叨是母爱的重叠; 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唠叨是真诚的劝说; 唠叨是殷切的期盼。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