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诠释创新理念形成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制度化培养模式.doc
诠释创新理念形成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制
度化培养模式
一、明确定位,实现选拔培养理念的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成效。当前我们面临着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面临着农民群众奔小康的重要目标,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重点在于更新理念选好用好“领头羊”,增强公信力,提高工作力。
公信力是衡量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的重要标准。“以德为先”一直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于农村党组织负责人来说,公信力更是群众认可、党员信任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工作要求提高、农民群众需求变化的情况下,积极协调群众利益,全面深化党群关系,以一颗“公心”凝聚百千群众是非常重要的。要从推进基层民主和稳定发展的高度,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把对农民有感情、受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岗位上来。
农村党组织负责人要从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干部培养的高度,明确工作定位,让更多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有知识、有干劲的优秀党员投身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来。要根据本地实际和个人特点,充分考虑到村情民意的差异,把握共性标准,体现个性特点,因村制宜、因时制宜,选好、用好、管好“当家人”。
二、转型升级,实现选拔培养方式的创新
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上是千头万绪的集体工作,对下是千家万户的农民利益,“班长”的组织协调与示范引领作用非常关键。在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中,要注重过程管理,实现选拔培养的“转型升级”。
在对象选择上要拓源。拓宽选人视野是成功选拔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基础。多鼓励农民、商人、复员军人、大学生村官、大中专毕业生等符合条件的党员积极参选,进一步扩大选择面,挖掘更广泛的人才资源;另外采取组织外聘、本地内选、单位下派等方式,形成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打破地域、身份界限,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参与选拔,实现机关基层互动,实现城市农村联动。
在选拔过程中要竞优。完善选举过程是优化程序管理推动工作的重要前提。要从“闭门选举”转变为“阳光操作”,打破“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传统方式,把任职条件资格和选举程序结果全部公开,利用板报、电视、标语、电话、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扩大选举的影响力。要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发挥组织纪检部门、乡镇党委、村级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联动选拔优势,形成竞选机制,对拟任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满意度和公信力评估,使选出来的“当家人”更有代表性,更有号召力。
三、积极有为,实现选拔培养管理的创新
农村党组织负责人上升空间有限,下沉的空间也不大,增强队伍活力,提升工作效率,激发持久动力,需要出台更加有效的管理举措,需要形成更加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创新和长效。
完善管理监督考核长效化机制,管好“当家人”。必须加强对“当家人”管理的制度创新,确保长远长效。要加强制度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目标承诺管理制度,加大村党支部书记在政治上、制度上、作风上和能力上的监督考核力度。重点加强党组织负责人在党性修养、工作落实、为群众服务等方面的效果监督和责任评价。要加强制度激励,在政治上适当提高待遇、经济上合理保障报酬、工作上大力提供支持,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的管理体系,让党组织负责人在工作中有“劲头”、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事业上有“干头”,提高农村党支书队伍的整体积极性。
建立素质能力提升长期化机制,用好“领头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官不大,作用很大;事很多,不管不行”,从本质上是一个农民,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用农民的思维管理农民肯定是跟不上形势的。要突出教育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乡镇基层党校、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点的作用,面向实际,突出特点,注重实用,加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四、整体推动,实现选拔培养环境的创新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需要环境的支撑。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基层群众最求更好生活的必然要求,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必须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和谐的内部环境,实现整体提升。
新农村建设要整体推进,优化发展环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实事工程、民生工程,而不仅仅是一种样板工程。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自然村的合并和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建设的压力更大,农村党组织组织管理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大。要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为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带好队伍营造积极的内部环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团队作用,提升两委会班子的精气神,让新农村建设真正体现农村特点,农民特色。要协同发展、形成合力,为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凝聚力量提供和谐环境。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把群众的想法意见转变成具体的工作目标,把抽象的工作方案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变化,提高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农村发展的资源要整体优化,增强发展实力。资源不足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挖掘可变资源、可借资源,为经济薄弱农村雪中送炭,做强集体经济,实现资源优化。要有效拓展有利资源、有效资源,为资源丰富的农村锦上添花,做深现有产业,做实民生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资源的均衡、优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基础。选拔培养村党支部书记事关农村的发展,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事关党的事业兴衰。创新形式,强化制度,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二篇:XXX镇关于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后备、选拔和培养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中共XXX镇委员会
关于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后备、选拔
和培养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后备、选拔和培养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我镇村“两委”班子活力,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镇党委研究,结合我镇积极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XXX镇基层组织建设现状,按照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渠道,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建立一支“政治可靠、结构合理、乐于奉献、善于管理、常态稳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后备干部队伍(以下简称后备干部)。
二、工作目标
由镇党委、政府组织对特别优秀的后备干部,进行试岗培养锻炼,通过三年时间,建立每村3人、35周岁左右、高中以上学历为主体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两委”班子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主要措施
(一)扩宽渠道,储备人才。按照“一岗一备、存优汰劣、动态管理、跟踪培养”的要求,选拔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人选。重点从发展经济思路活、致富门路广、愿意回乡创业的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协会负责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热爱农村工作、乐于为农民服务、文化程度较高的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组织纪律观念强、基本素质好的退伍军人;具有一定科技素质、致富能力强的农村致富能人、特色产业带头人、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带头人、种养殖能手等群体中选拔培养。
(二)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针对后备干部专长、发展潜力、特点和各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制订后备干部个人培养计划,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依托和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作用,对后备干部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文化、市场经济和与“三农”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后备干部的政策理论和能力素质。镇党委每年对后备干部集中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鼓励年轻后备干部参加电大、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提高后备干部文化素质。
(三)创先争优,搭建竞争平台。一是政治激励。对表现一贯突出、实绩明显的后备干部及时推荐、选拔、任用或发展入党。二是荣誉激励。按照德才能表现,每年评出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三是物质激励。通过镇财政及村适当补助等
形式,多渠道地为后备村干部解决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把一些经考察证明发展潜力不大、思想品德一般、业绩平平的后备干部适时进行调整,不断激发后备干部队伍内部活力。
(四)搞好“传帮带”。一是建立结对机制。采取“镇党委委员+包村干部+村干部+后备干部”的结对方式,从思想、工作、作风、业务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一对一”帮助培养。二是建立沟通机制。村级后备干部定期向村支部和镇党委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镇村干部定期或不定期与村级后备干部谈心交流,了解动态情况,提高后备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三是建立锻炼机制。采取派任务、压担子等多种方式,安排后备干部参与地质灾害防治、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和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后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激励,留住人才。一是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投放适宜于经济发展、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人才加入项目建设热潮当中。二是积极鼓励个人创建涉农企业。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予以适当倾斜,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培育和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稳定人才队伍在农村创业干事。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强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教育、信息和文化等设施,全力缩小城乡差距,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方法步骤
按照宣传发动、考察选拔、公示选用、综合培养、考核验收等程序进行。
(一)宣传发动(2012年3月20日—2012年4月20日)。
召开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深入各村组进行宣传动员,确保每村有5名以上人员参加选拔。
(二)考察选拔(2012年4月21日—2012年9月15日)。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三荐一定一公示”(党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镇党委通过考试、考察确定,在镇、村两级公示)的办法,全面考察推荐人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
(三)公示选用(2012年9月16日—2012年9月20日)。
根据综合考察情况,由镇党委确定拟用人选名单,并在镇、村两级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五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有效期三年。对反映有严重问题或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选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列入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人选。
(四)综合培养(2012年9月21日—2014年9月20日)。
通过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村两委成员等职务,主动压担子、交任务,积极为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搭建“成长舞台”。
(五)考察验收(2014年9月21日-2014年12月底)。根据村级党组织后备干部的现实表现、群众反映和素质提高等情况,充分利用村党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或届中调整的有利时机,通过民主选举等渠道,把条件成熟的优秀后备干部及时推选进村“两委”班子。村级干部出现缺额时,原则上从村级后备干部中进行选拔。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负责对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和把关,村党支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镇党委、政府将把该项纳入对各村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统筹安排,严格程序。坚持把依法选人与走群众路线贯穿于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工作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导向。
(三)健全档案,规范管理。村党支部负责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活动,镇党委负责制定培养计划,督促落实,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培养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