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保质期食品和收回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

时间:2019-05-14 22:3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超过保质期食品和收回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超过保质期食品和收回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

第一篇:超过保质期食品和收回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

超过保质期食品和收回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本食品经营单位严格依法加强对超过是保质期和回收食品的管理,确保做到: 一,及时自查清理

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保持食品,对贮存或销售的食品采用手工或信息化等方式多频次进行自查,查验食品的贮存条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及时进行清理,并采取停止经营,单独存放(下架箱,下架区)等措施,主动退出市场

二,设定专区保存。食品经营者与食品生产者或供货商有食品退货约定的,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退货手续。对退市的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要设立专门区域保存并加贴醒目标签,防止与正常食品混淆或者误将超过保质期食品再行销售。二,依法回收销毁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关于不得使用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不得使用更改生产日期、更改保质期或者改换包装等方式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不得将超过保质期食品销售给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包装一并销毁),也可以通过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后转化为饲料或肥料等。需要销毁的,要根据待销毁食品的品种、数量等具体情况,自行或者委托有销毁能力的单位销毁,不得再次影响食品安全。必要时,要及时通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销毁。

三,建立台帐备查

建立超过保质期食品台帐,如实记录停止经营、单独存放的超过保质期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者生产日期)、停止经营的日期、停止经营的原因、采取的处置措施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单据。要建立退货和回收食品台账。退货和回收食品记录内容包括退货(回收)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者生产日期)、退货(回收)时间等,并由双方签字盖章,相关记录供货双方要建档备查。要建立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处置台账。如实记录该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者生产日期)、无害化处理或销毁时间和地点、无害化处理或销毁方法、承办人、监督人等内容,并同步保留可供查阅的影像资料等,相关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第二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标题: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版本号/修订号:1/0 章节号:8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目的及时控制、消除紧急情况和事故对产品安全危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紧急情况和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产品安全影响。职责权限

3.1 总经理负责重大事故处理的决策。

3.2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识别事故和紧急情况,对情况作出响应并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产品安全影响。

3.3 各部门负责按本程序要求实施应急情况的处理。工作程序

4.1 应急状况识别: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需要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识别,同时识别出这些情况会给食品带来何种危害,并根据公司、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应考虑的应急状况包括:

a)突然停水:清洁工序的质量无法保证和食品制作无法继续进行。

b)火灾发生:影响加工或服务的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

c)传染病流行:食物和员工有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d)地震、洪水等天灾:影响加工或服务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食品危害控制措施 的有效性。

e)突然停电:由电力支持的正在运作的设施设备停止工作,可能导致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变质。

f)食物中毒:本公司服务的人群中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可能不是孤立的事件,采用本

5公司服务的所有人都面临着风险。

g)有害物泄漏:掺杂食品,增加食品中的安全危害。

h)食品供应链的突变:供方的质量事故或供应的中断、运输贮存和分销等合作伙伴的突然改变等会导致公司食品危害的变化。

i)重大植物疫情:原料种植区出现重大规模的植物疫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危害。j)人为破坏:外来人员或内部员工对公司不满,实施报复行为(如投毒、纵火等)。

4.2 制定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小组应针对识别出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包括:

a)突然停水:停止车间的作业,隔离未完成制作的原料或中间品,直至恢复正常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对水质要重新评价,合格后才进行正常生产。

b)火灾发生: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按消防管理要求控制火情,必要时报警处理;火扑灭后应清理现场,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的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灾后应确保火灾原因已经完全消除。

c)传染病流行:在本体系要求的基础上,按当地疾病防控机构指引应对。

d)地震、洪水等天灾:天灾发生时应遵守有关防灾措施。灾后应在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并重新考虑是否要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再设计。

e)突然停电:停电将影响恒温库设备运转,在停电期间,恒温库应加强通风、换气。停电还将影响一些加工设备的运作,受影响的原料或中间品应隔离存放,直至恢复正常供电。电力恢复后,应对受影响的设施、设备重新清洗消毒并试运行确保其正常。

f)食物中毒:立即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组织对中毒者的抢救。同时按《产品撤回控制程序》要求控制危害的扩散。与有关部门一起分析中毒原因,若是公司提供的食品导致中毒,应进一步寻找出中毒来源的原料和采购、供应商情况,以彻底消除中毒源。重新对质量卫生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及评审,以确定是否有必要修改。

g)有害物泄漏:先保证食品及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与有害物的隔离,预防掺杂和污染。根据有害物的性质和泄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h)食品链的紧急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估,必要时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更新。

k)人为破坏:禁止外来人员进入车间,加强内部人员管理,按报复行为性质报110、120、119等。

4.3 响应的保障

4.3.1食品安全小组应与当地政府(食品和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消防机关、抢险救灾中心、医院等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抢险救灾途径。

4.3.2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突发事件与本部门有关的项目,有计划地对岗位责任人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和模拟训练,并作好相关记录。

4.3.3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可行并有必要时,可组织训练或演习。

4.3.4 应定期检查应急预案规定的设施设备如消防设施、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等,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4.3.5 保持应急预案所需的标识,包括对应急设施设备及其使用的标识、应急电话的标识等。

4.4 应急响应

4.4.1基本思想:如发生事故与紧急情况时,应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行动:

a)当自身面临危险时,应避开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不适合特定责任者,如义务消防员、电工、大型设备操作工、安全员等);

b)迅速将危险或事故情况通知周围人员;

c)当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

4.4.2 紧急状况的发现人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发生状况的部门,并根据紧急状况的严重程序决定是否打110、119、120报警。

4.4.3在应急现场的最高职级的主管应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根据本程序要求采取具体行动,包括:

a)控制事态,寻找原因并给予消除。

b)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的疏散。

c)报告其上级主管及直接报告总经理。在上级的授权下进行外部沟通。

d)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态时,应急指挥者应拨打110或119、120、122报警救灾。

4.4.4报警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联络电话及灾难详细情况,并派专人到路口接警,以争取抢险时间。

4.4.5当紧急状况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影响时,管理者代表要迅速通知顾客,报告事故与紧急情况的内容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必要时与食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4.4.6总经理决定进一步的响应行动,包括善后和求助等。

4.5 报告与完善

4.5.1应急处理完毕后,发生部门负责人应在三天内《应急报告书》,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4.5.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应急报告书》进行审查和确认,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要求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4.5.3事故处理完毕后,食品安全小组应定期对本程序进行评审和更新。

第三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一、工作原则

为及时处理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校内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适用本制度。

三、宣传与预警

(一)加强宣传

广泛深入开展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宣传,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画、专题会议、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预警

1、加强日常监管:

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尤其是餐饮消费环节的高风险食品(冷、生食品)的日常监管,通过监管及时作出预警。

2、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学校学生食品管理部门举报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

3、应急准备和预防:

及时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制度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接到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制度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

四、事故报告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具体分工见附件): 组 长:王吉明 副组长:梁雪芳 成 员:管建设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通报有关信息。

(二)报告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接报24小时值守制度,各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应做好记录,包括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并立即向上级报告。监督人员赴现场核实情况,将核实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经初步核实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及时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

五、应急处置

1、查封扣押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2、查封扣押可疑的污染或中毒食品、饮水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场所以及对可能受污染的区域采取控制措施。

3、查清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原料来源及相关证明材料。

4、对查封扣押的食品及原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第四篇:11、不安全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

不安全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

(食品、餐饮、经营场所、贮存场所、保健食品)

目的:为保障消费者利益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杜绝不安全危害因素的发生,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从市场甚至消费者手中回收本企业生产的质量有缺陷或超过保质期或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根据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及辽宁省葫芦岛市关于贯彻落实《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适应范围: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的在保质期内质量有缺陷的食品和已经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发现存在食品安全危害且已流向市场的产品。

概念: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一)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二)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四)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职责:

1、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内从事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的企业、个体经营户(以下简称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杜绝过期食品上柜销售。

2、运输办、统计办负责协助质检室制定食品回收计划。

3、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负责食品回收计划的审批,并立即向当地质监部门提交食品回收计划,每天向地方质监部门报告食品回收情况及处置情况。

4、质检室负责回收食品的检验及制定食品回收后的处置方案。

5、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审批回收食品的检验结果及食品回收后的处置方案。

食品召回级别:

经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确认属于生产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确定召回级别,实施召回。根据食品安全危害的严重程度,食品召回级别分为三级:

(一)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二)二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三)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或者属于本规定第三条第(三)项规定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按照《食品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将采用“二级监管”的模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一组织、协调全国食品召回的监管工作,监督、指导省级部门开展召回工作。省级食品药品部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负责组织下属市级、区级内的食品召回工作,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部门配合市级食品药品部门实施召回过程及日常监督管理。

根据食品保质期的不同,参考行业惯例,对食品临近保质期界定如下:

(一)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

(二)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

(三)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

(四)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

(五)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

(六)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食品经营者可与供货

商自行商议临保期,但不得低于上述期限。

大中型商场超市和有条件的其他食品经营者应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设置专区或专柜应根据食品特性,并区分散装食品与预包装食品。未设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专柜的,待售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上应有统一的“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与其他商品一起捆绑搭售的食品临近保质期时,必须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捆绑搭售时,不得隐藏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现场制售食品的原料、成品以及散装食品应每批次标明入库日期和保质期限,出库销售应先进先出。

食品回收计划的制定:制定《食品回收计划》,必须包括:a、回收食品的名称、规格、批次、生产日期、数量、销售区域。b、回收食品的原因及处置方式。c、食品回收的起止日期。质检室将《食品回收计划》提交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立即实施。

食品回收计划的实施:运输办、统计部立即通过已有的联络方式(如电话、传真、E-mail等),通知所有相关客户,告知食品回收的具体情况,并要求立即停止流通。从回收计划开始实施起,应尽快完成所有相关客户的通知工作。食品回收计划执行完毕后,由运输办、统计部将《食品回收计划》等相关资料存档。

食品回收食品的处置:被回收的食品应立即进行隔离存放,并挂牌明示,专人负责保管,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负责做出回收食品的处置决定。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立即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就回收的食品进行验证,并分析原因,相关部门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安全因素或潜在不安全因素的再次发生。质检室负责对回收的食品进行检验,提出产生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回收食品不得进行再加工、不得流入生产过程,违者将负法律责任。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审批回收食品的处置方案,并应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由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由2人以上执行处置并记录。保存回收食品处置的记录,如处置方式、人员、时间、地点、数量等。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负责回收食品处置的全程监督并做好《食品召回/回收记录》工作。落实专门的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人员,并加强对员工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的培训。建立营业场所临近保质期食品定时、定人、包片的日常清查制度。定期检查库存和待销售食品,发现食品临近保质期时,应及时统一粘贴“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并转至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食品经营者应每天对临近保质期限食品进行检查,对尚未售出的到期食品,应立即下架,停止销售,及时销毁,不得退回供货商或者生产者,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销毁记录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销毁记录台账应如实记录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销毁时间和地点、销毁方式方法、承毁人、监销人等内容,或者保留可供追查的影像资料等。

应建立完善相关调查评估规定,确保食品安全管理机制。

(一)食品生产者获知其生产的食品可能存在安全危害或接到所在地的区级食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食品安全危害调查书面通知,应当立即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

(二)食品生产者应当及时通过所在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提交食品安全危害调查、评估报告的内容。

(三)食品生产者接到通知后,未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或者经调查和评估确认不属于不安全食品的,由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并做出认定。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配合区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危害调查,不得以食品已通过任何符合性审查为由拒绝。

(四)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的结果与其所在地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所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结果不一致时,应向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采取听证等方式进行处理,并做出确认结果的决定。

第五篇:风险监测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风险监测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第一条 企业应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国家发布的企业相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

第二条 发现与食品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时,要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反应,实施有效应对措施。

第三条 企业要及时向辖区质监局报告与企业有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第四条 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第五条 企业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三节 召回报告

在不安全食品召回过程中,企业要落实报告制度,应向当地质检部门提交以下报告:

1、在确认食品应当召回时,应立即提交《食品召回措施报告》,内容包括:

(1)召回食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批次以及涉及的产品数量:(2)停止生产的情况;

(3)通知生产经营者的情况;(4)通知消费者的情况;

(5)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可能受影响的人群、严重和紧急程度;(6)召回通知记录情况;

(7)召回措施的内容,包括实施组织、联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体措施、范围和时限等;

(8)召回的预期效果;

(9)召回食品后的处理措施。

2、根据召回的进展情况,应及时提交《食品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企业对召回措施有变更的,应当在食品召回阶段性进展报告中说明。

3、在召回时限期满15日内,提交《食品召回总结报告》。第四节

记录与档案

1、企业应建立在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做好《投诉登记及处理记录》,如实记录被投诉的食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批号)、投诉内容、投诉者姓名、联系方式、及针对投诉说采取的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内容。

2、企业应保持对不安全食品召回全过程的记录,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召回的批次、数量、比例、原因、结果、处理方案等;同时,要建立召回档案,妥善保存召回、销毁的现场影像和各类书面证明等相关资料。

出厂检验制度

第一条 食品出厂前必须经过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销售。

第二条 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可开展自行检验。不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计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第三条 企业应建立在保存和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登记记录内容。

第四条 自行开展出厂检验的企业,应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或校准,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第五条 自行开展出厂检验的企业,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定期参加培训。第六条 自行开展出厂检验的企业要按规定进行试验检测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第七条 企业应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进货查验制度

第一条 食品质量安全进货查验制度是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对用于生产加工食品的原辅材料、添加剂、包装材料和食品容器、食品用具设备等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

第二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通过制定采购文件、采购计划、采购清单或采购合同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等措施,对所采购的产品进行有效控制。

第三条 食品生产加工应当索取并检查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的资质证明,查验并留存营业执照及生产许可证等证照。

第四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购进的原辅材料、添加剂、包装材料和食品容器、食品用工具设备等食品相关产品,要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合格证、检验检疫证明、产品检验报告等质量合格证明,验看产品标识,或者自行检验、委托检验合格;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第五条 进货时应进行如下查验:

(一)标识查验。所进货物标签标识应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事项。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执行标准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生产许可证号等。

(二)感官查验。所进货物不应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不应受到污染。

(三)合格证明查验。对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就行检验或委托检验。

第六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得使用费食用的原料生产食品;禁止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不得以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食品;不得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生物等生产食品。

第七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的食品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等食品相关产品必须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材料,对人体安全无害,便于清洗和消毒。

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原管理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检验人员。

第二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企业要组织工定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制度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培训档案。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第四条 从事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并建立健康档案。

第五条 从事食品生产人员应采取适当方式公示健康证。第六条 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第一条 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向社会做出郑重承诺:保证守法生产经营,保证生产的食品质量合格、安全,不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声明安全。

第二条 在申(换)食品生产许可领取证书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与当地质检部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

第三条 制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公式板。内容包括:企业资质情况、承诺内容、监管人员、监管人员、分类监管等级、投诉举报电话等,并在生产加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承诺内容应包括:

1、保证遵照《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主动维护食品安全秩序,自觉接受质检部门监管,依法承担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2、保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安全,不会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保证生产加工环境、生产条件等持续保持获证要求。

4、保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不添加非使用物质,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原料加工食品。

5、保证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假乱真。

6、保证不伪造产品标识,不冒用QS标志,不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7、保证遇有质量问题及时报告相关质检部门,不欺骗,不隐瞒,主动配合调查,及时妥善处置。本单位将严格履行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敬请广大员工和社会各界予以监督等。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第一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第二条 食品生产加工爷爷应当成立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企业的法人代表必须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事故全面负责。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负责人除按照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外,应立即向本行政区域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发生事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地址:

(2)事故疾患者(含疑似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人数、临促昂症状及体征;(3)治疗单位、地址,抢救治疗的基本情况;(4)事故现场采取的措施和调查处理的工作进度;(5)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6)需相关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7)事故的报告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及报告时间。报告应采用电话、传真或其它快捷有效的方式。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治事故扩大。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 第一节 风险分析

1、企业应明确责任部门,通过举报、客户投诉、相关部门抽检、企业自查等途径,自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和国家发布的与本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对本企业产生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持续跟踪,确保生产销售的不安全食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2、对发现可能性存在不安全的食品,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评估,同时填写《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记录》,书面报告企业负责人。

3、经风险分析,确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企业应当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1)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3)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4)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该召回的食品。第二节 召回实施

1、对确定实施召回的食品,企业应立即核实产品的批次、生产数量,并查明库存量、已销售数量,查清具体销售区域、经销商名单后,制定召回计划。

2、企业应在确定召回的第一时间内通知所有经销商,召回尚未售出的所有不安全食品。

3、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予销毁的不安全食品,可在销售地直接销毁(须有工程机构或相关监管部门出具现场确认证明)或运回生产地销毁处理(须经相关部门监管人员在场监督销毁)。销毁现场要建立影(像)证据,并填写《不合格产品(半成品)处置记录》。

4、对因标签、标识或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向销售者明示补救措施。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适用于元辅材料、半成品、成品不合格的处理。第二条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不合格品德判定处置。不合格品的负责部门负责不合格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的具体实施。

第三条 不合格原辅材料可以采用举手、让步接收(但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报废返厂等办法处理。

第四条 对不合格半成品、成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按照标准允许返工不合格产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还,经重新检验合格后可放行;按照标准不允许返工的不合格产品,应采取先行隔离、后期销毁的措施予以管理,填写不合格品销毁记录。

质量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质量档案包括企业建立的台账和生产过程的记录、质量管理制度及工艺文件,外来的质量相关文件、相关的影像资料和其他需要归档的有关材料。

第二条 企业建立的台账和生产过程的记录包括:进货验收记录、进货台账、环境场所清洁记录、生产设备清洗消毒记录、库房保管记录、生产投料记录、关键控制点控制记录、出厂检验记录、不合格产品召回记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记录、学习培训记录、消费者投诉受理记录、风险收集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检验设备记录、停产复产记录。

第三条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及工艺文件包括: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进货查验制度、质量档案管理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出厂检验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风险监测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厂区车间分布图;工艺流程图(应标明质量关键控制点);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或草或流程。

第四条 质量相关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代码证等有效证件;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集产品标准;计量器具检定证书;监督抽查检验及委托检验报告单;食品添加剂备案书、与监管部门签订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企业审查报告,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它质量文件。

第五条 质量档案有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归档,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生产过程控制程度

第一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环境、生产场所和生产化验设备、人员等条件,并与病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生产区与生活区应相互隔离;生产区内部的饲养家禽家畜;坑式厕所应距生产区20米以外。厂区内垃圾应密闭式存放并远离生产区,厂区内不得散发出异味并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等。

第二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定期对厂区环境、生产场所和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

第三条 食品生产加工必须具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第四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第五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

第六条 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接受健康检查,取得体检合格证者,方可参加食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划一的工作法、帽、靴、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防治污染食品。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不准浓妆艳抹、染指甲、喷洒香水进入车间。

第七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现场,设备设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布局合理。上、下工序衔接要紧凑。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感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生制品与熟制品交叉污染。原辅材料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成品应有固定包装,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治异物带入食品。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包装上的标签应按GB7718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应使用回收食品等。

第八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第九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第十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备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应当符合计量、特种设备等相关规定。

下载超过保质期食品和收回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超过保质期食品和收回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1、适用范围:本单位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2、组织领导:本单位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 目的 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五篇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一、目的:及时控制、消除紧急情况和事故对产品安全危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紧急情况和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

    食品添加剂管理和公示制度

    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管理和公示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报告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报告制度 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 处理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 、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精选合集)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我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按照“公司负责人直接领导、各......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合集5篇)

    寿县寿州时代广场超市有限公司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本经营单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

    食品有限公司制度管理

    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守则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十大职业行为准则 1.严格遵守法律 2.致力于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3.努力促进多样化,尊重员工的工作条件 4.保护正味公司的资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