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与纺织学院大学生校园邻居节_浙江理工大学第三届校园文化重点品牌“回头看”总结材料
浙江理工大学第三届校园文化重点品牌“回头看”总结材料
在“浙理”,我们是和谐邻里
——材料与纺织学院“大学生校园邻居节”
一、“大学生校园邻居节”开展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对于和谐社会而言,关系到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邻里关系”作为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团结互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良好的邻里关系能为彼此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缩短邻里间的距离,形成一种友善、关心、信任、彼此坦诚相待的和谐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由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而疏远了邻里关系。为了鼓励大家走出家门主动认识身边的左邻右舍,去建立邻里间一种信任、一种友谊,一种对共同生活环境的热爱,早在1999年法国巴黎就开始举办“邻居节”活动。到2003年,“邻居节”已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社区庆典活动。
受社会大环境和不同成长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是高校大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友的平台。“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室”、寝室同学的住宿布局从“面对面”变成了“背靠背”、为拥有“私人空间”而自设床帘、电脑和手机上网等情况的出现,更加减少了大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而国内外邻居节的举办,为正在探索如何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构建温馨和谐的大学生公寓文化环境的材料与纺织学院带来了启示。
为了构建和谐社区,从而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材料与纺织学院自2005年起开展校园邻居节系列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实践表明,邻居节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文化,也成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校园邻居节”的实施思路
“大学生校园邻居节”以“弘扬互助友爱传统美德,构建温馨和谐公寓文化”为目标,以“树立一个理念,走活两条线路,促进三面发展,提升四项特性”为思路,借助邻居节这一新载体来推进德育工作。
一个理念:依据“邻居节”活动目标和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寝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学院牢固树立“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工作理念,建立“公寓搭台,德育唱戏”工作模式。
两条线路:通过 “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线路深入开展活动。所谓“引进来”即将品牌活动从教学区延伸至生活区。所谓“走出去”是指服务社会,将邻居节的影响力从高校辐射到周边社区。
三面发展:促进党建工作,促进团学工作,促进专业学习。四项特性:以广泛性参与增强公寓文化的实效性,以丰富性内涵增强公寓文化的高效性,以体系化管理增强公寓文化的保障性,以品牌化打造加强公寓文化的长效性。
三、“大学生校园邻居节”的建设发展概况
材料与纺织学院从杭州市第一届邻居节活动中得到启发,于2005年10月举办第一届“大学生校园邻居节”。第一届大学生校园“邻居节”以杭州市邻居节为契机,在钱江晚报等媒体的大力支持下,材料与纺织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校园邻居节”,首届邻居节开展了“敲门日”、“交友日”、“志愿服务日”等公寓文化活动,第二届校园邻居节更是得到了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妇联、杭州市民政局和钱江晚报等单位的支持,活动内容也是更为丰富,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寝室全家福”、“亲子运动会”等活动。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及活动的影响力逐渐加强,使得学校在2013年将“邻居节”推广成了一种校园文化并在各学院举行。截止目前我院已经成功申报并举办了三届“邻居节”活动,活动的内容也逐渐跟上社会的潮流,如:“创意杯”寝室设计大赛、社区“搭平台,促交流,破冰之旅 ”、“邻里衣食”、“挑战吧室友”三走主题活动、“幸福下午茶系列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其中“邻里衣食”包括服装面料保养志愿活动和家乡特产品尝大会,“幸福下午茶系列活动”包括“我与导师面对面,共饮幸福下午茶”、“我和学霸有个约会”、“我与寝室同成长”寝室长工作坊等。
同时,在做好校园同学参与的“邻居节”系列活动基础上,学院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居民社区,并结合节日,将“邻居节”的理念和活动带给周边街道社区的居民。在清明节学院组织同学们参与南山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在烈士墓碑前默哀、宣誓、敬礼,缅怀牺牲的英雄。在学雷锋日举行“奉献你我构建和谐邻里”活动,面向全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志愿者招募“一寝对一户”结对清雅院独居老人定期前往探望,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及寝室成员之间的沟通。在社区街道积极倡导“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主题,开展了“清雅苑社区、月雅苑社区纺织服装面料展示保养志愿服务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院“邻居节”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学院学生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通过邻居节之“党员联系寝室敲门日”,推动了党员寝室责任制的开展;“我与导师面对面,共饮幸福下午茶”活动,更是提高了导师与学生们的交流,为团学工作提供新的指导空间。再如通过邻居节活动系列之月雅苑社区纺织服装面料展示与保养志愿服务以及纺织类专业职业能力竞赛交流会等抓好特色服务和专业竞赛,促进学生专业学习。
多年来,大学生校园邻居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学生公寓文化,为构建和谐社区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实践的平台。
四、“大学生校园邻居节”的建设成效及未来展望
大学生校园“邻居节”活动的开展,弥补了传统公寓文化活动的不足,体现了公寓文化的特色,对推动公寓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校园“邻居节”以广泛性参与增强了公寓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校园“邻居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别致的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同学的眼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自己感兴趣和觉得有意义的活动中来。如“挑战吧!室友”三走主题活动充分响应了团中央的号召,将“三走”主题活动与公寓文明建设相结合,引导同学们“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使同学们在挑战的过程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及寝室团结的重要性。“我与导师面对面,共饮幸福下午茶”活动拉近了学生寝室成长导师与同学们的距离,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寝室的特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校园“邻居节”以丰富性内涵加强了公寓文化建设的高效性。校园“邻居节”突破了公寓文化活动以文艺类、体育类形式居多的传统活动形式,结合大学生特点,挖掘内涵,创新载体,提升了文化活动的层次。“挑战吧!室友”、“我和学霸有个约会”使同学们将学习与运动相结合,与同学们交流学习,团结一致。校园“邻居节”使公寓文化活动从“个人——寝室——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在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依托方面提升了个人素质。
3.校园“邻居节”以体系化管理加强了公寓文化建设的保障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公寓是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楼层长、寝室长等公寓自律组织在公寓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构建了“公寓辅导员—社区管理委员会——楼层长——寝室长”“四位一体”的学生公寓组织体系,成为公寓文化建设的保障力量。同时,寝室导师制、党员联系寝室责任制、生活指导老师、楼栋管理委员会等新制度的实施,有效拓宽了公寓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延长了工作手臂。
4.校园“邻居节”以品牌化打造加强了公寓文化建设的长效性。材纺学院将校园“邻居节”作为公寓文化建设的品牌项目进行持续规划和长期建设。在活动组织中,确保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开展更规范,更具特色和吸引人,达到用文化熏陶和引导学生,营造学生公寓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公寓成为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学习引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为一体的第二课堂。历届校园“邻居节”的开展,都在不断积累经验,改革创新,寻求活动内容和活动载体的突破。
多年来,材纺学院大学生校园“邻居节”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学院内外学生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浙江理工大学公寓文明在线网站、微信、微博都有关于“邻居节”系列活动的最新报道。
展望未来,大学生校园“邻居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将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在增强大学生非专业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等方面构思活动内容,积极搭建新时期公寓文化育人的有益平台。如开展类似“创意杯”寝室设计大赛、“邻里衣食”、“挑战吧室友”三走主题活动、“幸福下午茶系列活动”、寝室长工作坊等校园文化活动。走出校园,大学生“邻居节”一方面可以联合下沙高校,开展“文明开发区大家齐行动”环境整治活动、跨校寝室展示、文体竞赛等方面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和街道社区的合作,开展兴趣社团结对、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材料与纺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