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2018年中考时间推后 总分提高至1010分

时间:2019-05-14 22:4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邵阳2018年中考时间推后 总分提高至1010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邵阳2018年中考时间推后 总分提高至1010分》。

第一篇:邵阳2018年中考时间推后 总分提高至1010分

邵阳2018年中考时间推后 总分提高至1010分

邵阳日报2018-03-20 14:20 原标题:邵阳2018年中考时间推后 总分提高至1010分

邵阳日报3月20日讯 3月19日,市教育局印发《2018年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对今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进行安排部署。与2017年中考政策相比,今年的中考时间有所推迟,生物、地理学科也从每科50分改为按每科100分计算,中考文化科目总分提高至1010分。

1、中考科目

今年中考科目安排为: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体育、艺术(含音乐、美术)、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八年级的生物、地理、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上机操作。

其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为闭卷考试; 英语学科考试时进行英语听力测试; 体育为现场测试;

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信息技术为操作能力考查; 艺术科目为闭卷考查。

2、中考时间

今年中考文化科目的考试时间为6月20至22日,相比往年的中考时间有所推迟。具体时间安排为: 6月20日8:30-10:00(化学);10:30-12:30(数学);14:00-15:30(思想品德);16:00-17:30(历史);

6月21日8:30-10:00(英语);10:30-12:00(物理);14:00-16:00(语文);16:30-17:30(艺术);

6月22日8:30-10:00(八年级地理);10:30-12:00(八年级生物)。

3、赋分标准

今年中考各学科的赋分标准为:

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各120分,思想品德、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各100分,体育50分,中考成绩总分为1010分。

考查科目艺术50分(卷面分音乐、美术各50分),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和信息技术上机考查成绩为每科50分。

其他:

今年中考的考试成绩将分别应用于教学水平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

其中,用于教学水平评价时的评价方式为:九年级考试的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体育等8个科目和八年级考试的生物、地理成绩均以分数形式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

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成绩计算方式为:将学生的考试科目分数计入升学总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考查科目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身边的家长和孩子们吧!(邵阳日报)

第二篇:2014中考提分,取决于能否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2014中考提分,取决于能否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广州龙文教育初中组教研大会

2014年4月23日上午9:00,距离广州中考不到7周的时间,广州龙文教育举行初中组教研大会,旨在为中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提最高分数。广州龙文教育全体初中老师出席大会,相互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提分的有效方法。

想要取得中考的最后胜利,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都是存在着一定差距,所有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落实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准备中考的学生来说,要把已学知识点全面复习已经是变成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此时老师可以适当为学生作取舍,一些刁钻的题目不应该继续钻研,相反,分数值较大、学生能够理解并拿下分数的题目才是复习的重点,确保这些分值收入囊中。

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根据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专题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应该适当调整,做到利用最少时间提最多分数。

分析交流过程中,老师们毫不吝啬的分享教学经验和提分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一次做对的习惯:考试的时间是紧迫的,能够有多余时间检查是一件好事,但是养成一次做对题目的习惯不仅可增强学生信心,还能为之后的难题争取更多时间。

2、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能够让学生花在每一道题目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这道题的完成时间增加了,意味着下道题的做题时间减少了,老师应有意识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

3、纠正学生不良答题习惯,规范答题:规范答题是每个学生必须拿下的分数,但是往往细节不被注意,分数无辜被扣,老师一定要看着学生做题,纠正被扣分的做题习惯。

初中组教研大会结束后,老师们收获颇丰,在以后的为学生辅导、讲题的课堂上,又多了很多为学生提分的有效措施,让更多的学生得高分,进名校。

第三篇:2018年湖南邵阳中考历史提分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历史事件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德黑兰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2.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此贺信最早应写于哪一年?()A.1939年 B.1941年 C.1943年 D.1945年 3.下列国际组织中,成立于1945年的是()

A.B.C.D.4.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二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莫斯科保卫战 ③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④召开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所谓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表达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署《慕尼黑协定》 B.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1945年9月,二战结束,这是世界正义力量和民主阵营团结一致、携手抗敌的结果

6.《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A.开辟欧洲战场

B.打败法西斯

C.粉碎日本侵略

D.建立联合国

7.某同学布置“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主题展板,他可能会用到下列那些历史图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协调了对德的军事行动,会后苏军发动的对德攻势是()A.斯大林格勒会战 B.诺曼底登陆 C.中途岛海战 D.柏林战役 9.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与其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为全球性战争

B.日军偷袭珍珠港——英美开辟第二战场

C.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D.诺曼底登陆——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0.对以下漫画的解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中的法西斯认为发动侵略战争才是解决危机的“生路”

B.图二中三个法西斯已经结成同盟,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C.图三中的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D.这组漫画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

11.感天动地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②苏军攻克柏林 ③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④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12.1942年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这场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3.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4.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的组成部分。“它”是()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珍珠港事件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5.1942年11月,斯大林在莫斯科的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他鼓励苏军将士要英勇奋战,在一场“决定苏维埃和全人类命运的战役”中取得胜利,这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指的是()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会战

C.中途岛海战

D.台儿庄战役

16.丘吉尔在谈自己参加某次会议的感受时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下列各项与他所述会议内容有关的是()A.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

C.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D.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7.二战中一位德国军官在日记里写道“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光荣而不屈的城市,反而消耗了自身大量的有生力量,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一战役指的是()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列宁格勒战役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8.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警示昭告后人的历史文件包括()①《权利法案》 ②《凡尔赛和约》 ③《九国公约》 ④《慕尼黑协定》 ⑤拿破仑《民法典》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9.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6月一场著名的战役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 C.诺曼底登陆 D.珍珠港事件

20.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它”指的是()A.德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二、材料分析题

21.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二: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分别是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美、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的世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任答两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举两例,请写出一个20世纪末美国挑战这一“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典型事例。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中的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22.欧洲文明历史悠久,曾辉煌一时,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发展跌宕起伏,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与图1相比,图2闪耀着哪种思想的光辉?与图3相比,图4白色区域的变化主要和哪一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的“共同货币”指的是哪一种货币?根据材料四说明“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从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23.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变革创新的潮流】 材料一:如下图

【携手合作的潮流】

材料二: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海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压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开放融通的潮流】

材料四:如下图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外历史上哪两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点。(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3)材料三中的“联盟”指的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趋势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5)【顺应历史的潮流】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其内容是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时间和意义。2.【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酌转折点。”可以看出,罗斯福说的是二战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使得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在此期间,苏军发发动了冬季反攻。1943年2月,苏德攻守易位,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重要会议、结果和意义。3.【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时间提示:图C是联合国的会徽,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C项符合题意; 1945年。结合课本所学,图A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1993年。A项不合题意; 图B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识,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B项不合题意; 图D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联合国的建立的相关史实。4.【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单独和德国进行的战争;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苏联派遣红军进攻驻东北的日军,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1945年2月,苏、美、英在雅尔塔开会,商讨了一系列对法西斯作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划分的问题。仔细审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和作用。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所谓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选项ABC叙述内容出发,可以得出这三项都是记述某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属于历史叙事;而选项D则是“二战”结束的结果进行评价,属于历史解释,因此属于历史解释的只有选项D。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分清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的关系。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42年1月1日,中英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战胜法西斯力量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的目的是打败法西斯,B项符合题意;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诺曼底登陆,A项不符合题意;

粉碎日本侵略的是中国主要战场,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对日本法西斯作战,促进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C项不符合题意; 建立联合国也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联合国家宣言》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和意义。7.【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二战中屠杀犹太人600多万人,二战后,德国政府对被害的犹太民族做出了巨额的赔偿,图①反映了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受到世界人民的称赞;图④反映了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密苏里号”签订投降书的情景,①④两幅图片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有关,B项符合题意;图②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图③巴黎和会是在1919年,②和③事件出现时,法西斯政权还没有建立,②③项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有②或③的ACD

三项。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重要会议、结果和意义。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能力。雅尔塔会议之后,1945年苏军发动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ABC发生在雅尔塔会议之前,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重要会议、结果和意义。9.【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领导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为全球性战争,排除B;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英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排除D。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需熟知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的过程和影响,它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的主角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B项不符合题意。图三是说日本战败投降,不是二战结束;C项不符合题意。

图一是日本法西斯为解决国内危机而发动战争,图二是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法西斯,图三是日本战败战败投降,说反映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称二战;D项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与综合判断能力。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分析它在二战中的地位,有助于理解二战的性质和全世界人民团结的重要性。本题难度适中。1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1941年的元旦; ②苏军攻克柏林是1945年的5月,③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④雅尔塔会议的召

开是1941年2月,所以是①③④②。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需熟记二战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42年”“德国人”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发动对德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2月,苏军取胜。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德军从此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斯大林格勒战役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3.【答案】B 【解析】【分析】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A项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 C项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14.【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加二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珍珠港事件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之组成部分。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珍珠港事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珍珠港事件的过程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1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42年11月,斯大林在莫斯科的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他鼓励苏军将士要英勇奋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人民坚决抵抗,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德国遭遇的最严重的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应重点识记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本题难度适中。1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涉及的国家俄国、美国、英国参加的会议以及英国首相丘吉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雅尔塔会议。当时美国和苏联的实力都远远强于英国,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美国和苏联关于战后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进行分赃的会议,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A项指的是巴黎和会; C项指的是慕尼黑会议; D项指的是华盛顿会议。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雅尔塔会议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17.【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强大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英勇抵抗,誓死保卫斯大林格勒,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第二年2月,被围困的参与德军投降,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德国与法国之间的战役,A项不符合题意;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此时期苏军还没有反攻,是战略防御阶段,B项不符合题意; 列宁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军事行动,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但此时期也不是战略进攻阶段,C项不符合题意。ABC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18.【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弱国无外交”的体现;《慕尼黑协定》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是“弱国无外交”的体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和“弱国无外交”无关;拿破仑《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和“弱国无外交”无关。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注意体会“弱国无外交”的含义。

19.【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美英盟军实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诺曼底登陆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20.【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它国家的前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故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排除BCD。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平时要善于把知识点纵向联系起来记忆。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积极影响:制约了美苏解决争端的方式,确立“大国一致原则”,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将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消除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苏联解体。(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欧洲的联合)、中国、日本等。科索沃战争。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或大力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在反 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 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可知,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制约了美苏解决争端的方式,确立“大国一致原则”,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将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消除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欧共体、中国、日本等;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是美国挑战多极化趋势的表现;(4)开放性题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20世纪世界格局的几次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方向发展。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都是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22.【答案】(1)人文主义;新航路开辟。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济:工业革命的进行。

(3)第一次:失去对外投资,影响经济发展;第二次:失去大量海外殖民地,政治地位下降。(4)欧元;欧洲政治经济的联合(欧洲一体化的加深)。

(5)联合协作能够互利共赢(合则利,分则害);改革与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1)前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体现的是封建神学思想,图2闪耀着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思想的光辉;后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图3相比,图4白色区域的变化主要和新航路的开辟有关,世界开始真正联为一个整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分别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工业革命的进行。

(3)根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失去对外投资,影响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三“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失去大量海外殖民地,政治地位下降。

(4)前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共同货币”指的是欧元;后一问根据材料四可知“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欧洲政治经济的联合。

(5)本题属运用层面的要求,紧扣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如:联合协作能够互利共赢;改革与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欧洲国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难度适中。本题考查的事件跨度较大,内容较多,学生应耐心解答。

23.【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学习先进文化(或学习先进文明)。(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4)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创新;加强合作交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图一的“鲜卑姓改为汉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依据材料一图二的“身穿西服的东京大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日本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明治维新是学习先西方的先进文化。

(2)分析材料二的“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海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压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194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材料四的“全球贸易总和与GDP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的趋势,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应积极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合作交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外历史上的历史事件。难度适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注重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横向联系和比较。

第四篇:2018年湖南邵阳中考历史提分训练夏商周时期含解析

夏商周时期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2.“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的实行,推动了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过渡。与之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废井田,开阡陌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4.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这种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行省制

5.东周时期,郑庄公五年不去朝见周天子,天子出师伐郑,反被射伤。从此,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一个个强大的诸侯粉墨登场,开始了“大国争霸”的较量。诸侯“大国争霸”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6.“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7.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A.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B.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 C.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

D.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8.保证利益分配的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也是2013年“两会”的热点之一。人类社会是一个利益互动的社会,《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上改革就是利益分配的交汇点,下列哪一举措体现了商鞅变法保证农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A.推行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奖励耕战 D.承认土地私有

9.《尚书·洪范》:“武王既胜殷,有寇至举烽火,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0.请为下边的课堂学习笔记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的分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1.下图是古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它是世界上唯一留存并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其修建者是()

A.郭守敬

B.商鞅

C.李冰

D.李春 12.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进行了都城迁移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13.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14.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变法()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奖励军功 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15.史料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征伐到洛水河边,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天子派遣使者慰问,庄王竟然开口询问代表天子政权的“鼎”之大小轻重,并扬言楚国铸九鼎易如反掌。该故事集中反映了此时哪一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16.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处依次应填()

A.夏、商

B.商、春秋

C.春秋、西汉

D.西汉、东汉

17.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西周宜侯夨(cè)簋(guǐ)内壁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封夨为宜地之侯,并赏赐他土田、人口等。这一铭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周时期的()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8.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启开启了世袭制

B.纣灭夏建立商朝

C.西周实行郡县制

D.周武王建立东周

19.香港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国历史·中四上》写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 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 大陆历史教材中被称为()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

材料二: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2)上述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21.(2015·湖南益阳)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大大了提高军队战斗力。C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有利于促进封建社会的确立。A项不合题意; 商鞅在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不合题意;

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还要灵活运用这些措施解答问题。2.【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的内容,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推动了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过渡。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3.【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商鞅变法的措施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还要灵活运用这些措施解答问题。4.【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古代这种政治制度称为分封制;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天子,纳贡,跟随周天子带兵打仗。东周周天子实力衰微,一个个强大的诸侯粉墨登场,开始了“大国争霸”的较量。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6.【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在尧舜禹时期实行,世袭制在夏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在秦朝开始实行,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7.【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最早建立县制。B项错误,符合题意;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A项正确,不合题意;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C项正确,不合题意;

明太祖继位后,为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分理朝政。D项正确,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西周、秦朝、元朝、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8.【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商鞅变法保证农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因为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内容之一: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武王既胜殷,有寇至举烽火,邦诸侯”,结合所学可知,武王推行的制度分封制。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天子,纳贡,跟随周天子带兵打仗。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分清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区别。10.【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内容”可知与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A符合题意。B选项,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与材料无关。C选项,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材料无关。D选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始于581年隋朝建立,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11.【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示意图“分水鱼嘴、内江、外江、飞沙堰、宝瓶口”可知,此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主体工程:①分水鱼嘴:分水工程;②飞沙堰:泄洪排沙工程;③宝瓶口:灌溉工程;用途:都江堰是用于防洪和灌溉的水利工程。12.【答案】D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BC三项都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 D项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13.【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关键词“具有决定性意义”,结合商鞅变法措施的作用可确定答案。商鞅变法中规定,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A项符合题意;

奖励耕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实现了秦国的富强。B项不合题意; 奖励军功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C项不合题意;

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要注意商鞅变法内容的解析。本题难度适中。1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人‘公战’”可知,这项内容军事相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奖励耕织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壮大地主阶级经济力量; B项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项奖励军功,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D项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还要灵活运用这些措施解答问题。15.【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庄王竟然开口询问代表天子政权的“鼎”之大小轻重,并扬言楚国铸九鼎易如反掌”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楚庄王问鼎中原。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反映了此时周天子势力衰落,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1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朝代更替示意图”中的信息“西周”、“战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汉,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所以,题干中的空缺依次是商、春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史实不符。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顺序。17.【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周王册封夨为宜地之侯,并赏赐他土田、人口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世袭制是在夏朝开始的,与题干信息不符合; B项这一铭文记载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B项符合题意; C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D项行省制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18.【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禹死后,启杀死伯益,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A项叙述正确;

B项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故B项表述错误; C项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故C项表述错误; D项周武王建立西周,故D项表述错误;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夏、商、周兴亡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夏朝、商朝、西周的历史,启开启了世袭制,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19.【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周天子,纳贡,跟随周天子带兵打仗;书中的“封建制度”在大陆历史教材中被称为分封制。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二、材料分析题

20.【答案】(1)政治制度:材料一:分封制;材料二:郡县制。

(2)显著区别: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诸侯王的王位实行世袭;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中央政府任免;官吏的官位不能世袭。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意思是分封兄弟、亲戚建立诸侯国。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材料二中的从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 可知“新皇帝”采取的措施可以得知其为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2)依据第一问已知两种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课本所学,西周的分封制是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诸侯王的王位实行世袭;秦朝的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中央政府任免;官吏的官位不能世袭。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掌握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特点。

21.【答案】(1)东:齐国;南:楚国。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3)秦国,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

【解析】【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七雄位置口诀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所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诸侯国是齐国,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南的诸侯国是楚国。

(2)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各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各国纷纷变法。

(3)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朝。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

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4)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战国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秦王扫六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2.【答案】(1)末、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见,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表现在: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河姆渡居民不仅广泛使用磨制石器,还能够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陶器和玉器的出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本题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中的“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可见商代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从材料二中的“……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可见商代青铜器已有文字。

(3)本题考查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及作用。根据材料三中的“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可见春秋时期已由集体耕作向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转变。这种方式的变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4)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从人类产生到夏成立之前,我国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公元前2070年,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故答案为:(1)末、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中国先秦时期的历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五篇:中考考场争分时间分配大法1

中考考场争分时间分配大法中考会临近了,许多同学都整装待发。但相对于初次参加中考的同学来讲,在考场上,却不懂得如何分配考试时间。今天,在中考来临之前,与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中考考场上争分时间分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提前准备  对于考生来讲,要学会提前准备。在考试前,一定要提前从家里出发,如果离家远的,也要考虑到交通堵塞问题。最好算好时间,可以提前在半小时到达考试地点,然后利用这段时间来平息自己的紧张心情。

一般,中考会在考前十分钟允许考生进场,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十分钟。一般,情况下,考生坐在考桌前,一定要四周环顾一下,一是为了熟悉环境,二是为了消除自己的紧张感,三也是为了让自己提前进入状态。在这十分钟内,你提前做好了平息紧张的情绪,相当于在考场中,节省了十分钟。

中考一般会提前五分钟发试卷,但,不会要求同学们打开。在这五分钟内,你依然可以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告诉自己,可以,我已经准备好了。这样,就会让自己能做到如非考试时的平和心态,迎接中考。

在老师允许可以打开试卷的情况下,一定要按照老师提前讲的,仔细地把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以及需要填写的信息写好了,并迅速检查一遍。如果填写完了,老师没有要求答卷的时候,也可以翻阅一下试卷。翻阅时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看试题的难易度,看试题的熟悉度,这样,在心中做到有数,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千万不要给自己压力。有一个综合的概念后,就可以从较简单的部分开始做。当然,也要按照自己平时的习惯去做,例如有同学就习惯,一个题一个题地顺序答卷。    合理安排

 这点上,大家心里都清楚,老师也会不至一次地给同学们讲过,当然,你也有自己一套的合理安排时间的考虑。一般,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进行时间的安排。难易程度,先高后低的原则。难易程度,就是简单的题,我们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纠结,一次就过。低分题,我们依然是一样的道理,一次过。而难题,和高分题,则需要给多一些的时间考虑思考和解答。调整状态。在中考前,我们经历了大量的模拟过程,但,中考的真实又和模拟不一样,所以,要懂得在考场的时候,调整自己的状态,灵活运用自己的时间。例如出现新题或者是新题型的时候,一定要把时间合理安排好。对于新出现的题型或者是不熟悉的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时间安排好,不要因为难或者是不了解,而把时间浪费掉,又错过了能拿分的题。所以,建议同学们,遇到新题型或者是不熟悉题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标识,然后等把能拿的分的题全做完了,再回头去做那些题。

中考的时候,一定要有自信心,虽然时间很紧,可是不要慌张。因为越慌张,越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只有按照自己的做 

题习惯,好好地控制并做下来,才可以在中考中成功。中考时的作题,顺序请按照以下方式: 读题。遇到题的时候,我们要一遍仔细看过去,抓住重点,然后脑海里寻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或者是需要用到的公式等。

做题。看到了题后,也分析了,并最终确定了需要用哪些知识来解决它,用哪些公式来解决它。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草稿。

草稿。用草稿的时候,同学们千万不要乱涂乱画,因为我们需要为下面的检查作好准备。乱涂乱画,只会让时间更浪费。所以,按题号的顺序把草稿写好。这样,不仅整齐,也会节省时间。

初校。你做完了题后,可能我们要把答案写到上面,或者是涂选择项,这个时候,一定要初校一下自己的结果。那就是草稿最终得出来的数据,是不是和你最终选择的数据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会马虎,而出现错选。例如答案做出来是3,可是脑子里却忽然念到了5,就会错写成5。

最后检查。最后的检查,不仅仅是要检查你的正确率,而且也要检查漏题。有好些学生在做的时候,不仔细,卷面不翻页,会导致好些题没有做到。所以,必须用到检查的方式来让自己出错率更低,漏题率更少。细节掌握 

 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拿一块对好时间的表,放在桌上,不要相信,教室里挂的表。答题的速度。对于答题的速度来讲,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习惯。但一定要记得,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切不要多做手脚,节外生枝,否则浪费时间不说,更会让你的脑子疲惫不堪。一般,前面的考题都相对简单,所以时间不要用得过多,后面的题会难,可以考虑加长时间。

答题的原则。我们要十分清楚答题的原则,那就是“宁快勿慢”、“先快后慢”。会的题一次过,不会的题,可以暂时放下,做完了会的题后再回头考虑攻克。所以,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在讲什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已知条件,让我们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正确率。有了高的正确率,也是节省时间的关键。所以,这个就是平时的训练了。一次保证正确。因为我们会有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相信自己做的全是对的。因此,当高考的时候,出现错误的时候,是很难被发现的。因此,当简单的题出现卡壳的时候,不要惊慌,可以允许给自己多几秒钟的时间去思考,保证正确了,那么在下面就相当于是节省时间了,因为你不用再检查了。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也是我们平时训练而达成的,对于高考来讲,尤其重要。记得,答题的时候,要有思路清晰,优化方法,在演算的过程中,也要一步一步来,不要跳步,以免出现数据的错误。如果突然找不到合适的简单的方法的话,一定要记得,用最原始的看似复杂的方法去做,也要争取把题做下来。

讲效率。有些题,我们是需要效率的。我们不必要去按照题的顺序去做,有时候,先看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回头看那些提供的条件或者是材料,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这对于文科来讲是尤其重要的。英语阅读,   

还有语文,还有政治,历史等,这样的作法,也是一个运筹的过程。希望大家可以仔细思考,在考前可以进行一下模拟。

 重点标注。记得,如果你突然有一个题不会做或者是做了半截做不下去了,不用再耽误时间。在一张干净的纸,把题号写下来,或者是在题上用铅笔做好标记,这样,在检查的时候,就会直接找到这个题。如果在做题的时候,思路卡住了,那么可以抬头,或者是转一下自己的脖子,让自己的状态调整一下,思路可能立刻就会重新来了。

合理利用草稿。草稿在高考的时候,是很重要的,你要合理利用起来。就如刚才说的,千万不要乱涂乱画,你可以向老师要草稿纸。记得,草稿的时候,我们要写得工整,整齐,这样为下面的检查做好准备。二是,最好以分界线来标识不同的题,这样,也是为了好检查。三是,要把没有做的题或者是难的题也要在草稿上标识出来,以免漏题出现。

下载邵阳2018年中考时间推后 总分提高至1010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邵阳2018年中考时间推后 总分提高至1010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