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真正含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时间 两课 第一课时 猜谜导入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分析
1999年9月22日,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有救吗? 今天,我们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体会,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3. 展示生字词
跨越 海峡 桂树 苍白 红润 移植 谈何容易 幸运 台湾 袭击平安无事 期待 突如其来 空旷 暂停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学生读)4.写字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
5.自主选择文中最受感动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6全班交流。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 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
同学们,小钱遇到这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是多么幸运啊。他感谢那位台湾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还有更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吗?(速度慢点)请默读3-5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先写完的就在小组里交流。看谁先写完谁先交流。(巡视提示: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子)(训练默读及写体会)3.学生汇报,幻灯片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1)句子1: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台湾青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小钱捐献骨髓。实在太伟大了。师:是呀。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生: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师: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 生:指余震来得突然。
师:来得很急,很„„(生:快),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情形。(播放地震的片断)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有的同学发出了惊叹,太危险了,太可怕了。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人们最应该做的是-----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师:但是,这位台湾青年却----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开火车)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余震吗?他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他在想什么? 生:只想到救小钱。(开火车)
师:为了救小钱,连自己生命都不顾了。这需要多大的---生:勇气
师:这需要多大的----生:决心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爱心等
师:谁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出示句子)
(2)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青年忍受了一次又一次扎针的痛苦,体会到医务人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1人读。师:我们分男女同学比赛读,好吗?
(3)、句子3: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在这位台湾青年的心中,小钱比他的家人还重要。
师: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老师忍不住想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如此动人的一幕,你们也想读一读吗?想读的同学请站起来,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6 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这位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 7 出示句子并朗读:(李博士图片+文字)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们一起把对台湾专家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为拯救小钱的生命,海峡两岸那么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10 引读第7自然段
师: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也许,生: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师:这并不重要,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师:那血脉亲情,生:如同生命的火种,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此时此刻,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生:用生命搭起的桥。用爱心搭起的桥。
11.是啊,这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就是爱之桥!(板书:爱之桥)(手指着板书)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升华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终于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总结全文:
宝岛台湾与大陆同胞被台湾海峡所隔,但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这种血脉亲情——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生命的珍贵与爱心的无价,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了温暖,这节棵我们继续学习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再一次去感受人与人间最纯真的感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三、品读感悟
1、让我们用心去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到心酸难过或感动的语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 你读了哪些语句,让你感到辛酸难过
(1)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你谈谈你的感受。让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词语和比喻句理解 b、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 c、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段话。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小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命运出现了一丝曙光,谁来读读看到希望的句子。(2)出示“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a、指读这段话,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谈何容易、十万、辗转”来理解。b、他的亲人和医务人员可能找过哪些地方?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c、小钱的家人和医务人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小钱的生命出现了转机。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3、学习3----6自然段
小钱既是不幸的,病魔纠缠着他,折磨着他;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骨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台湾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象)(1)看完录象,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9、21大地震多么令人心惊胆寒呀!它不但给台湾带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夺去了两千人的宝贵生命,过后仍不断有强烈的余震发生,千百万台湾民众处在大地震的恐慌之中,正在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移植的时候,台湾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想象一下人们会在余震中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2)当时余震不断,人们的生命仍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课文中的3---6节,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学生自读3---6小节(3)汇报:谁最让你感动?
感谢台湾青年: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抓住课文第四节和“静静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等语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写话练习:此时的台湾青年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没有逃到空旷的安全地带,也来不及顾及家人的安全,冒着生命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青年的心,听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感谢李博士: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能力,抓住“沉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奔波,连夜”理解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让我们带着感动和深情读3—6节。指名分自然段读。
3、品读第7小节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幻灯片“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 学生填空 板书(爱心 血脉亲情)
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的最后一段来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练习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播放《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崇敬之情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无私的爱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二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新安街道汶中小学李宁
(课前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一、导入:
有人说: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的希望„„正是因为有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正是因为有爱,台湾青年才会给陌生的小钱捐献骨髓。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起去感受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回顾前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回答的时候板书
杭州小钱台湾青年
白血病捐骨髓
师:同学们真棒,不用老师教,通过预习,对课文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在杭州的某医院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此时此刻,在海峡的那边,在那位台湾青年身上又发生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课文的3——5自然段,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在小组内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原因,并做好批注。(出示:品读方法
初读(自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品读(联系资料和上下文内容,写出批注)——感情读
1、学生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展示相关语句)
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品读。
播放地震图片,简单介绍台湾地震的情况。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5%D8%D5%F0%CD%BC%C6%AC
句子
1、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在这位台湾青年的心中,小钱比他的家人还重要。师: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句子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台湾青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小钱捐献骨髓。实在太伟大了。
师:是呀。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师: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
生:指余震来得突然。
师:来得很急,很„„(生:快),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位台湾青年却----
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台湾青年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余震吗?他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他在想什么?生:只想到救小钱。
师:为了救小钱,连自己生命都不顾了。这需要多大的---
生:勇气生:决心生:爱心等
师:谁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出示句子)
句子3: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青年忍受了一次又一次扎针的痛苦,体会到医务人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5、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课文重点写了谁?(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这位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http://baike.baidu.com/view/33434.htm
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找出写李博士的句子来读一读。
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③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地图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
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奔波、连夜”上,你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像是和时间在赛跑。生: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一 心为病人着想”说明他? 生:医德高尚。
同学们,当医院手术室的门禁闭的时候,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着,期盼着。这时手术室的门忽然打开了,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小钱得救了!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么样?
生:太高兴了!生:我为小钱感到高兴!
生:我祝福小钱永远幸福!生:我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太兴奋了!
师:我想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为小钱的得救由衷地高兴。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学生认真朗读。
师:谁能说一下你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展示(师点拨:台湾与大陆虽被海峡割断,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隔断的,两岸骨肉同胞心与心相连,共同用爱心架起了一座生命桥,它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比将愈染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在板书上画桥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爱心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爱的奉献中重新绽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地用心去朗读最后一自然段。http:///play/345566.htm2、文章弘扬的是正能量,是人与人之间博大的爱。这种爱正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不管是亲人,还是陌生人之间,这种正能量的爱,使我们相互取暖。
四、拓展延伸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的,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但一年之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见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第三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推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都有这样的疑问吗?(生举手,提问。)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1. 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 都读好了吗?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A绽放、凋零、含苞:一起读,凋零是什么意思?草木枯萎,花儿凋谢。屏幕上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绽放(课件变红)对了,是绽放。还有一个跟花有关系的词,是——含苞。(出示句子)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语还是在形容花吗?快速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了?(自由读,回答。)大家读懂了,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好,继续看词语。还要提醒哪一个?
B辗转,都是翘舌音,(指名3人)。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你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的?(生读解释)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你很会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出示第三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一个。十万分之一呀!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起:“小钱是幸运的,……”
C暂停:平舌音,第四声。指名读两人,用暂字组一个词。很准确!放回到句子里还能读得这么准确吗?谁来读?他很努力,暂停得读音读得很准确,不过我们发现读这个句子有好几个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生读,女生读。还有一个生词骨髓,髓要读第三声。自己练两遍。看这一部分,该怎么读?大地震动,一起读!现在能读好吗?指名一人读。(读好了鼓掌)
D好了,同学们,其他词语我们边读课文边理解,现在我们把屏幕上所有的词语大声读一遍,让老师听见每个人的声音。
3. 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通了,现在我们回顾整篇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的过程中,板书“杭州 小钱 白血病 台湾 同胞 余震中 捐献骨髓”。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怎么样?既明白又完整。那么,从这边开始,还是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还能说明白么?谁来试一试?鼓掌)
4、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二、细读课文谈感受,指导朗读感受深的语句。
1. 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2. 默读画语句,小组交流。
3. 指名交流: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A 交流第四自然段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不清楚。期待着他的骨髓。” 1. 指名交流。
2. 评价:你能把两句话的内容联系起来体会,真会读书!对于这两个句子,还有不同的体会嘛?再指名交流。
3. 评价:这位同学更了不起,能联系自己体会到台湾青年的精神。
4. 看录象,了解这场灾难,台湾青年会怎么想?再读句子(出示句子“但是,他知道……”)(再点课件)注意红色的词语,看看台湾青年冒着地震的危险,离开自己的家人,躺在病床上,心里想着什么?
5. 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的,小钱期待的,是怎样的希望呢?请同学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读,我们一起去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音乐起,教师深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6. 听老师读了这段话时,你心里都有什么感受?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你的心地真善良!你在为小钱着急呢!你希望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我感受到了你那颗纯真的心!是的,小钱是幸运的,他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即使是在地震的危急时刻,心里想着的依然身在大陆的小钱。
7. 请大家看这段话里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屏幕: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台湾青年想着一个生命康复的希望,多么善良的心啊!多么博大的爱心啊!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我们已经走进了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现在再读这句话,(齐读)你能感受到台湾青年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善良的心,让她变得无私,博大的爱,让她变得无畏。感动我们的正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用你们的朗读再一次感受台湾青年那颗善良的心,那份博大的爱:在这场灾难中,起——(齐读。)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 你们用朗读表现出台湾青年美好的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地方,体会到了什么呢?(指名朗读、交流。“沉着”句。谈体会。)
2. 评价:他抓住“沉着”这个词语来体会,会读书!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3. 评价:发现了吗,她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在体会李博士的沉着,她是在用心读书。(板书:沉着)来,我们像她这样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都联系起来体会这个“沉着”:他在什么情况下还这样沉着?读哪一句话(指名)。余震都能使针头都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啊!哪个词语是突然的意思?强调这个词,谁再来读一遍(指名)。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在病床旁?(沉着地)继续读书,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读哪一句?(指名)。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可李博士却怎样地站在那充满危险的地方?(沉着地)当余震再次袭来时。。(看课件,生读)。他沉着地站在那里等什么呢?!他说对了!齐读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齐读36分)
4.(音乐中深情朗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屏幕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生答)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紧张、争分夺秒、扣人心弦、艰辛、辛苦、漫长、惊心动魄、疲劳)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再出示: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凌晨 2时整,手术才顺利完成!)第六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看书。是哪一个?(连夜)连夜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读词语。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引读第六自然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接下去——。)
三、激情扣题,结束。
1.小钱就这样得救了!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题的疑问一定已经解决了,(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能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画爱心)架起了一座(指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动用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课件)
3、虽然大陆台湾隔着茫茫的海峡,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做生命桥,虽然台湾还没回到祖**亲的怀抱,但这座桥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再配乐读<
下课》
第四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深入的去感悟这座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二、复习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1、同桌互相交流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交流,深入体会情感
(一)自读自悟,引导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对自己触动最深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交流:什么地方你感触最深?
3、指导朗读语句并引导体会:
A.句子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教师从一组反义词中引导学生体会小钱得的白血病的严重性。
B句子2“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C句子3“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这一段话的情感变化,以指导学生朗读。
5、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感悟文本,学习第二部分
1.教师导语,带学生一起走进小钱的心里,思考小钱得救后,他会感谢谁?联系课文内容回答。
第一种可能:他会感谢台湾青年。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并朗读。第二种可能:感谢李博士。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第三种可能:感谢小钱的朋友,亲人以及所有的医护人员。2.分别进行朗读指导。
(三)、升华朗读学习第三部分
人们救助小钱,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让我 们再一次朗读最后一部分体会这次读与上一次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说说理由。
2、同桌交流:同桌之间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3、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4、指读文本。
5、配乐齐读。
四、想象拓展,练习。(课件)
1、师:课文学完了,也许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永远都不会见面,但他们彼此心中肯定都在牵挂着对方,假如有一天他们见面了,他们会和对方说些什么呢?
2、学生想象,小组合作交流
3、讨论点评。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名主题
1、再次理解课题
2、总结:同学们台湾海峡虽然隔断了与大陆的便利交通,但它隔不断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将成为生命的火种,永远传递着两岸的骨肉亲情。
六、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血脉亲情--台湾
小钱--美好情感—台湾青年 李博士......教学反思: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去感悟和体会课文中台湾青年、李博士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助大陆同胞小钱的感人精神,让学生对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钦佩之情随故事的发展由浅入深的受到感染和熏陶。最后让学生明白“生命桥”的真正内涵。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找准了教材突破口,选好了教学的切入点。
2.抓住了文中的重点段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品读,在悟中读,在读中悟,让读有目的,读有层次,在读悟中感悟文意,深化情感。3.教师适时适点地创设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次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语言还欠简洁,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另外,因为课文所涉及到的事情,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的体验,故在小钱病危这一场景中体会他奄奄一息,生命垂危这一点上,学生的情感体验稍欠遗憾。
第五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
录像、投影片、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9月22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这一天,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他的命运而跳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品味语言,感悟血脉亲情
1、身患绝症的小钱是不幸的,让我们到杭州医院的病房里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钱吧。自由读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段话中,用心去体会,你体会到什么?
⑵带着你的理解读。
3、过渡:
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大约在十几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看看那动人的一幕。小声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划下来,用心想一想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体会、朗读感悟。
⑴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5、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填空。
6、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
三、拓展延伸,感悟血脉亲情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同桌两位同学,一个作为小钱,另一个则是台湾青年,向对方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2、指名说。
3、播放录象,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的一座座生命桥啊!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就把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写成亲情卡,贴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去吧。
4、学生贴亲情卡,播放《爱的奉献》。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2
一、复习导入
这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描写了两个相似的场景,谁来说说这两个场景。
除了小钱和台湾青年,一旁还有忙碌的(李博士)他又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些什么呢?读第5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二、感知课文
1、此时此刻……
“沉着”
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1)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是这么沉着?“针头向皮肤刺去……”
余震都让针头从皮肤中脱落了,这个余震是多么的强烈,发生得很突然,哪个词?(突如其来)这么危险,但李博士还是怎样地站在那里?(沉着)
那应该跑到哪里才安全?(空旷)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呢?
在这摇晃当中李博士怎样地站着?(沉着)沉着得站着等什么呢?(经过一次又一次……)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你觉得是什么呢?
2、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李博士出发了,课文用了哪个词形容这趟旅程?(奔波)
看了这张旅程表,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呢?(紧张、漫长、艰辛)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这时候,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课件)
这是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课件)
3、现在,从大陆到台湾已经通航了,小钱和台湾青年已经有机会再见面了,现在他们终于见面了,小钱会对这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4、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
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静静地躺
生命垂危
满怀希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3
一、设计思想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文章主人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为话题展开,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仔细倾听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通过这样的发言,理解课文的含义,也能初步理解海峡两岸的状况。
二、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对白血病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怎样的杀伤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
2.在展开话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知道怎么说,但是不会主动举手回答,师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五、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点拨指导,在谈话中理解课文的含义。
七、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导入情景。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
的9月22日,杭州和台湾这两个城市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读完这个故事后很感动,我想同学们也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是什么感动了我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做好预习六要求。
3.认读生字,组词,相机正音以及补充词汇。
4.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初步感受生命的珍贵。
学习难读的句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读的过程中,对于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学生一开始不能很好的.读清楚,建议学生多读几遍。)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理解辗转,通过动作来体会这个词的意思。)
3.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让学生表演步履匆匆,注意走路时的表情)
4.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理解突如其来,指导这句话的朗读。)
四.小结课文
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题目)课文主要说了哪些人?
生答: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那么文中的小钱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由。
二.感悟课文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围绕小钱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这个话题展开,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预设
(一)认为小钱是不幸的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明天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象即将凋零的包含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适当引导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这几个词语来解读小钱是不幸的。
师:你见过含苞的花朵吗?(还没有开放的花)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生机勃勃,美)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可是小钱的生命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花一般的小钱,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只小船,随时都会被巨浪吞没。
B.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C.带着这样的心情,请你读读这几句话。
(二)认为小钱是幸运的
1.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B、骨髓移植对小钱来说是多么重要,十万分之一的几率被小钱碰上了,所以他是幸运的。
C、想象一下,当小钱知道有了跟自己匹配的骨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跟刚才悲伤的心情与现在开心的心情比较一下,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当时这场地震夺去了两千多人的生命,可是这位青年并没有受伤,他躺在病床上,等候李博士来抽取骨髓。所以,小钱是幸运的。而且,这位青年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他已经把小钱当作了自己的家人。
3.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时候,余震还在侵袭着台湾,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才是安全的?可是事实上呢?
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这里的静静和前面第2自然段中的静静一样吗?
4.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杭州和台湾的距离并不远,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因此,李博士要带着骨髓经过十几小时奔波才能到杭州,才能为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5.小钱得救了。
也就是说小钱是幸运的。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是却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其实,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甜丝丝已经预示着这个美好的结局。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
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爱心血脉亲情)
全班齐读两遍。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十、作业设计
假设一年后的一天,当健康的小钱个台湾青年相见,那将是怎样的情景呢?拿起笔,写下当时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出小钱心中的感激之情。
问题研讨
如何教学更能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3、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转折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学习转折表达方法。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
难点: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学习转折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引入文本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
大屏幕出示提示:
记事文概括主要资料方法:
课文主要描述了199月22日,大陆青年小钱,急需(),台湾青年不顾(),给小钱()。
这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去体悟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感情。
二、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二段,学习反衬写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这段话你情绪怎样?
2、是啊,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看着窗外的美景,我们的情绪是那么地,指名多个学生说。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齐读
3、品悟第2自然段
⑴师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充满生机,而不幸却降临在小钱身上,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大屏幕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生命就像,生接: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师: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生接: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多么完美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的小钱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
⑵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生交流
创设情境读:轻音乐伴奏
十八岁,多么完美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生: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的内心感受。
指名生读
(3)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由完美的事物来反衬小钱的不幸。板书:反衬
下面,女生来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来体悟作者反衬的写法。
过渡: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重点学习第四、五段,学习运用转折句。
1、学生默读第3段。
思考: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间?
生:9月22日
生:小钱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捐献的日子。
大屏幕出示地震一组组图片
是的,就在昨日,年9月21日,台湾发生了7.3级的地震,短短的几十秒钟,数万栋房屋倒塌变成废墟,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00多婴儿成为孤儿,10万人无家可归……
如果你是地震中幸存的一员,此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回到家人身边,看家人是否平安?
但是,捐献骨髓的青年和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他们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
2、学习第3、4段,认识转折句。
大屏幕出示: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明白,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期望,期盼着他的骨髓。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最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两段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
“但是”前面写的是:李博士和青年遇到的困难。
“但是”后面写的是:在困难面前,他们是怎样做的.?
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女生读但是前面的部分,男生读但是后面的部分。
3、学习使用转折句:
我们也来模仿写一写:
在这场7.3级的地震中,短短的几十秒钟,数万栋房屋倒塌变成废墟,李博士多想
,但是李博士。
一次次余震袭来,又会有多少生命被死亡之神带走,台湾青年多想,但是台湾青年。
南边组同学写第一个句子,北边组同学写第二个句子。
交流:
假如你是小钱,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三、升华主题,体悟生命桥的含义。
(一)体悟生命桥含义
最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最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涓涓流出的骨髓
对小钱来说,意味着——生命的火种;
这涓涓流出的骨髓
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浓浓的爱心
这涓涓流出的骨髓
对李博士来说,意味着——成功的喜悦
这涓涓流出的骨髓,
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深深的感动
师: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齐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就是李政道博士
他曾被称为奔波于两岸的爱心使者,亲自开辟了台湾慈济造血干细胞库送骨髓至大陆的先河。
齐读: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齐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思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相机板书:爱心、血脉亲情
师总结: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必须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生:齐读:“这真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啊!”
生:齐读:“这真是一座用血脉亲情架设的生命桥啊!”
(二)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生命如此美丽,活着多么完美,让我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当生命遇上生命,
爱心遇上爱心,
相信隔阂能够消除,
海峡能够跨越,
生命也因此更加美丽!
海峡两岸人民同属炎黄子孙的后代,这浓浓的血脉亲情会像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样一代代传下去。
补充:乡愁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大陆青年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血脉亲情
【教学反思】
以方法主线,增强课堂语言文字运用力度
读中引领学生了解反衬的表达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对美景的描述,而第二自然段却是小钱不幸命运的介绍,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就是为了反衬、渲染,以突出小钱命运的悲惨,为此,我一方面超多美景图片渲染,另一方面引领学生想象十八岁多么完美的年龄,十八岁的少年会干什么呢?学生在超多想象说话后,以师生接读的方式,来衬托小钱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一命运的悲惨。在充分的铺垫之后,学生对反衬的方法了解水到渠成。
以语景创设,引领学生运用转折的表达方法。文章第4、5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中间以“但是”为转折,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台湾青年及李博士遇到的困难,后半部分写他们是如何做的,我把两段话同时呈现,让学生找共同点,进而引领学生了解转折的表达方法,之后,结合大地震,为学生创设两个语境,让学生运用转折的表达方法,在运用中,学生对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也有了充分的体会,进而让学生想象,假如小钱遇到台湾青年,会说些什么,也水到渠成,学生想象丰富。
在引领学生学习反衬、转折方法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朗读指导时,我采用感情熏陶的方法,利用图片、教师引导语、师生接读的方式进行,但是关于朗读技巧的指导,存在欠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袭”等8个生字,会写“峡”等12个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凋零、几经辗转、空旷、奔波、同胞、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骨髓移植对于小钱的重要性,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余震的影响下坚持抽取骨髓这一行为的难能可贵。难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10月24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相信同学们对此也有所耳闻。今天呢,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另一座跨越茫茫海峡的桥,我们称之为“生命桥”。那么这座桥跨越了哪个海峡?又为什么称它为“生命桥”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吧!(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词语、句子。教师讲解。
2.再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杭州市的小钱身患白血病,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冒着余震的危险向小钱捐献了骨髓。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点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分析重点语句,体会小钱的不幸。
(1)初秋的杭州阳光明媚,丹桂飘香,然而一个18岁的年轻人却身患白血病,无暇顾及周遭的美景。明确: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但是小钱却在承受着病痛,突出了人物遭遇的不幸。
(2)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明确: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年轻的生命比作“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寓意深刻,体现出小钱的生命之花尚未绽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机,令人叹惋。
2.默读课文3~6段,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骨髓捐献过程的不易?从中感受李博士和台湾同胞怎样的品质?
明确:(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这两句话交代了抽取骨髓时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
(2)“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冒着余震的危险,静静地躺着。经历过这场灾难,此时的青年或许已经受伤,也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他依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让我们不得不被这位无私奉献、充满爱心的青年而感动。
(3)分析与李博士相关的句子。
①“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②“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③“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从“步履匆匆”“沉着”“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等词和短语我们不难看出李博士在这一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可以感受到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质。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课文标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明确:表层含义,也许,小钱是不幸的,因为他身患白血病。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无私奉献的台湾青年和医者仁心的李博士的帮助下,小钱得救了,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绽放。
深层含义,结合句子“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可以看出,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也象征着海峡两岸之间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四)拓展延伸
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听一首歌《爱的奉献》。
(五)小结作业小结:
学习完这篇课文我们一方面可以体会到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海峡两岸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加强两岸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为祖国统一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将来小钱和台湾青年得以相见,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和故事呢?据此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高尚的人格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要指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精神美,引导学生明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6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与性质地位”一章开宗明义:“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里,“人文性”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现代语文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一种科学素养,也是一种人文素养。它重视语文教学过程,重视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组的一篇课文。文中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大陆青年不幸身患白血病,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险,不顾家人的安危,为这位大陆青年捐献骨髓;台湾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抽取骨髓,两岸人民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正是一个人文教育的好的载体。
一、在期待中学会关心,接受人文
师:这个年轻人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却不曾开放就将凋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你的心情呢?
生:小钱肯定特别伤心,因为他快要死了,可是他还很年轻。
生:我也认为他会非常难过,我内心里也为他痛苦。
师:你为他痛心,跟着自己的感觉读一读这句话。(生感情朗读)
生:我为他着急。
师:急什么?
生:急救他命的可能性太小了。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唯有……才能……”看出小钱生命只有一线希望。
师:是啊,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骨髓都有可能不相配,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
在20万人里面才可能找到可以为他移植的骨髓。小钱生的希望多么渺茫啊!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感情朗读)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求。探求什么?
这是老师的责任。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围绕关心来组织教学是诺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张。那么,对教育来说,又该从哪里入手来教会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呢?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能够培养孩子学会关心的教育呢?本课开始,我就引导孩子直接探求、关注杭州青年的命运,一句“真让人痛心啊”敲击着孩子的心灵,激起学生读书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关怀。孩子们热情投入、真情流露、以心契心,是收获人文思想的时候。
二、在文本与心灵的对话中体验感情价值——感受人文。
生:同一时刻,在台湾刚刚发生过大地震,可是医护人员却在为小钱抽取捐
献者的骨髓。
师:当你了解到这些,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最强烈的感受是非常感动。
师:哪些地方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请再次读这段文字,用心去默读,划出
令你感动的词句,先完成的同学可以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生:这里让我感动,一场大地震刚刚过去,可台湾的人们却在为小钱忙碌着。
师:好,书暂时放下,一提“地震”,你脑海中肯定会出现一幅画面,描述一下好吗?
生:声音震耳欲聋,房屋倒塌……
生:地震很可怕,这种自然现象的破坏力很大。
生:地震可能会让一座城市变成废墟。
师:7.3级的大地震来临,顷刻间就是墙倒屋塌。地震过去后余震随时可能袭击人们,危险随时存在,台湾青年应该想的是什么?
生:他应该想自己躲在那里,怎样保护家人。
师:可他实际想的是什么?
生:他实际想的是小钱。
师:你从哪读出来的?
生: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引读:台湾青年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优秀的品德——
生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师引读:对于他来讲,这是一个坚定的信念——
生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师引:置自己安危于不顾,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大陆青年,这是多么崇高的
精神啊!请同学们再读——
生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这件事中,感动无处不在,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
《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
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的以情感人、以美育心的独特性;让学生亲密地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从而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从“让我们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悟情、生情。抓住了“这位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鲜活的形象、铭心的场景、抓住“沉着地站在病床旁,”等感情强烈的内容来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心灵的感动。学生全身心注入在文本的人物身上,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等精神领域产生影响,感受到语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以上是对本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审视。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首先,在课文学习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表达不够充分,例如:重点理解“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可贵,体会到生命将逝的悲哀,感受到骨髓移植的必要性,急迫性。应读出这些感受来,学生朗读时并没有把这种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到位。课堂上这一环节就让学生读了两遍过去了,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还有,学习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学习和感悟。如:在学习本课字词这一环节中,好多同学把间隔(jiàn gé)读成了jiān gé,那么对字音地纠正就可以联系这个词的意思,但在教学中却是采用了反复读词这一原始的方法。还如“辗转”一词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虽然引导学生体会到寻找骨髓的艰难,急迫与曲折。但没有提出这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老师在文本中发现“金子”,告诉学生这是好东西,更应该把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会应用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7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
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
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
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
2、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教师出示词语认读。)(略)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提: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
生2: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献精神。
3、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分为五个学习小组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一、背景资料导入
出示一组有关白血病的图片,师话外解说,学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严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激
朗读
在杭州,有一位18岁的青年小钱,他就得了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这个青年的。
1、点名读句子,进行适当点评:
师激
朗读:18岁啊,含苞的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却挣扎在死亡线上,你们就该怎样来读好这2段呢?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点名个别读。
3、重点语句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指导朗读,分小组读,指名读。
三、过渡
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在十万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与他匹配的骨髓!这十万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读课文,从3~6段找出体现了这个过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围绕主线,探究理解
1、小组代表汇报,根据学生汇报适当点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随学生的介绍可以打乱顺序讲。)
⑴出示地震的'相关图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练习:“病床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小组练笔,组内交流,代表汇报,全班跟读。)
⑵从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余震是非常强烈的,余震来了,会有哪些影响?
句型练习: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学生口头练习,汇报。)
⑶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进行评议后齐读。
⑷从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这个过程的艰辛。
六、阐明结局,激发情感
一场历经24小时的生命救助活动终于胜利结束了,你们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吧!
追问:现在你们知道这座生命之桥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吗?
(爱心。)
在这座爱心之桥的搭建过程中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七、小结
也许人为的阻碍能阻隔两岸人们之间的来往,但那亘古不变的亲情是什么东西也隔不开的!
再读第七段,升华感情,达到最高潮。
(音乐响起。)
八、课外拓展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创意扩展,大胆想象。)
你们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和什么人说呢?请你们写一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
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⑴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⑵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
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⑴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⑵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⑶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⑷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记人叙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六要素概括法,讲人物之间发生的事的方法),进而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2、通过独立学习或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全体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多数同学读流利。
3、学习在听读或朗读中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包含的感情,并试着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
1、带领学生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知识。
2、让学生通过预习基本解决字的读音问题,画出容易读错的词、不知读音的词和不理解的字词。
一、导入。
1、直接导入,师生共写课题。
2、指导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1)、观察“跨、海、峡、的、桥”都属于什么结构的字,再观察每一个字的左右两部分,发现有什么特点。
(2)、学生书写,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3)、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提出建议。
3、提出问题,解决部分问题。
预设问题:海峡什么意思?生命桥是什么意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对于“海峡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可以出示课件,直观了解。对于后两个问题,先暂时搁下,放到理解课文后再解决。)
二、读书闯关第一关。
1、介绍第一关闯关规则:下面我们要读课文了,对于读课文,我为大家设置了读书的六个关卡,请你试一试你能闯过几关。首先我们听一听我们读书第一关的闯关规则。活动规则是这样的:请你再次浏览课文,把易读错的词或确定不了读音的词写到黑板上竖线的左侧,把不理解的词写到黑板上竖线的右侧。如果哪个小组的每个成员能把所有的字音都读正确并能解释一两个词语,那么这个小组就算闯关成功,下面大家可以先往黑板上写词语。前面同学写过的,你就不要再写了。
2、学生到台上写词语。
3、读词解词。
注意鼓励。
三、读书闯关第二关。
1、介绍规则。现在进行读书闯关第二关。规则是这样的,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可以读一到两个自然段,要求合作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完。组长和副组长不允许读错1处或有1处不太流利。其它组员可以出现1处。谁能按这个要求把课文读下来,谁就算闯关成功。现在请组长分配每人读的内容,并练习读。时间为两分钟。
2、组长分配任务,练习读。
3、在组内正式开始闯关读。
4、鼓励闯关成功的同学。
四、读书闯关第三关。
1、回忆以前学习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用以前教师教给自己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挑生讲,老师注意倾听,发现学生说的不到位的给以引导或纠正。
4、教给学生其它的方法。
五、读书闯关第四关。
1、介绍规则:听老师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练习本上记下你心中的感觉并能把这种感觉基本上读出来,就算过关。现在请大家合上书,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范读。
2、学生汇报感觉并读出这种感觉。
六、读书闯关第五关。
下面我们进入我们读课文闯关的最后一关:请你自由朗诵第2自然段,如能在最有感受的句子旁批下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就算闯关成功。
七、谈收获和疑惑。
再次读课文,看板书,谈自己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⒈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⒉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引导质疑
⒈交流曾经见过怎样的桥?
⒉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⒊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⒉再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合作解决,也可以请教老师。
⒊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感情朗读,理清脉络
⒈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⒉展示读:读自己愿读的部分,要读出情感。
⒊划分段落:
第一段(1-2):在杭州某医院,生命垂危的小钱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
第二段(3-6):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并连夜把骨髓送往杭州。
第三段(7):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分节朗读课文。
⒉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二、品读感悟第一段
⒈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后的心得体会。
⒉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⒊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用一个较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这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②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③师:“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⑶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⑷所以,小钱只能……出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理解:从“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感受到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
⒋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⒌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请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出示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三、品读感悟第二段
⒈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⒉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谈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⒊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⒋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⒌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出示: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⒍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师: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情感升华,想像拓展
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出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理解: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⒉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根据提示,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出示:它还是一座桥,因为。
⒊想象: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⒋归纳中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通过叙述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抒发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五、作业布置
⒈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可以写一写。
⒉欣赏歌曲《感恩的心》《爱的奉献》。
六、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小钱李博士、青年
血脉亲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促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说明】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
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当小钱得救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3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上星期,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课后,学校的几位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首先,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突如其来学生都很难理解,虽然我放在课文中最突如其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没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来我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来运用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语文课堂跟思想教育应该是合二为一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而只进行文本,这样的语文课仅仅是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没能进行很好的处理,特别是出现了很多口误,把台湾青年说成小钱而把小钱说成台湾青年,说明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也反映出自身应变能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一直对小钱的重要性。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相关部分,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感知给予的快乐
(吃蛋糕比赛。)
(出示大屏幕),有三块蛋糕,第一块5寸大,第二块7寸大,第三块10寸大。
1、现在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吃的蛋糕多,我们假设你们吃的速度一样快,你先吃哪一块?
2、下面进行第二轮测试,还是这样三块蛋糕,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吃的蛋糕多,你先吃哪一块?
3、总结:
你们让我很感动,因为你们不仅聪明,还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为此,我要送你们一句名言,是我从书中读到的──“给于是快乐的!”(学生齐读)希望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那么,假如需要你给予别人的不是蛋糕,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我们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远回避,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
今天这节课,张老师想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以“给于是快乐的”为主体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
(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2、导语过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
凋零 绽放 辗转 步履匆匆 突如其来
空旷 暂停 身躯 白血病 同胞
3、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 小组交流:
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⑵ 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导语:
故事发生在──1999年9月22日早晨
谁──小钱
什么事──患了白血病
2、重点句理解:
这个刚满18周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齐读;
⑵ 你读懂了什么?理解“白血病、凋零、绽放(反义词)。”
白血病就是血癌,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治愈。
⑶ 18岁,如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如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但是,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我们祖国的台湾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
3、全班交流?预设重点句:
⑴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 理解“同一时刻”“步履匆匆”;
② 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 有感情朗读。
⑵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 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 理解“沉着”。
③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 小结:
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4、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学习第七节:
⑴ 导语:
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⑵ 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⑶ 教师小结: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四、总结诗朗诵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师借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上课。钢琴曲伴奏,朗诵《乡愁》。
五、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六、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