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本科《毕业作业》参考选题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政治学
1、网络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研究
2、党的执政能力研究
3、社会转型与政治稳定研究
4、公民文化与政治现代化研究
5、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研究
6、政治合法性研究
7、民主化途径研究
8、村民自治与草根民主
9、政治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0、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务公开制度
12、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公共关系
1、试论公共关系在企业形象建设中的作用
2、从公共关系学角度分析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3、**企业“危机公关”的对策研究
4、试析组织成员形象对组织形象的影响 5.试析非企业单位(政府、事业单位、军队、民间团体等)公关工作的特点
6.**组织公关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 7.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8.公共关系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9.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危机公关 11.**(单位、组织)形象建设研究
12.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的改进研究 13.论公共关系对城市品牌的塑造 14.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能力提升的研究 15.组织变革中的公共关系策略 16.论政府公共关系中的说服传播 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学
1、浅谈**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
2、**单位(事业、国有、民营)员工(农民工、技术人
员、知识型员工)培训问题研究
3、**行业(高新技术、服务、制造)员工培训问题研究
4、服务型政府下的公务员培训
5、**单位(事业、国有、民营)员工(农民工、技术人员、知识型员工)招聘问题研究
6、**行业(高新技术、服务、制造)员工招聘问题研究
7、**单位(事业、国有、民营、)员工(技术人员、知识型员工)绩效问题研究
8、**行业(高新技术、服务、制造)员工绩效问题研究
9、**单位(事业、国有、民营、)员工(技术人员、知识型员工)薪酬问题研究
10、**行业(高新技术、服务、制造)员工薪酬问题研究
11、**企业员工流失(流动)问题分析
12、试论**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现
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
14、**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研究
15、**行业(高新技术、服务、制造)员工(知识型、核心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16、**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结构探析
17、试述**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需求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在实践中的应用
18.试论**企业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应用
19、试论**企业中内激励(外激励)的应用 20、试析领导与**组织凝聚力的关系
21、领导角色与危机处理
22.领导行为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以***为例
23、现代社会对行政机构领导者素质的要求(现代社会对领导机构管理者素质的要求)
24、领导决策失误的原因探讨 行政法学
1.自由裁量权中的滥用职权行为
2.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中的显失公平问题 3.行政越权与滥用行政职权 4.行政侵权及其赔偿责任
5.行政监督与反腐败斗争
6.农民工权益的行政法保护研究 7.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法思考 8.行政法视野下的公共利益
9.网络冲击引发的行政法更新研究 10.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行政法分析 行政管理、管理学
1.以行政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个社会问题 2.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
3.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4.提升政府公共行政职能 适应社会快速发展(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
5.关于社会发展中的行政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
6.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
7.浅论企事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 8.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养老保险工作的思考 9.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10.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
11.谈谈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的策略建议
12.谈我市党政机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路对策
13.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思考
14.城市化建设中的信访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15.论某地区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
16.浅谈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
17.浅谈加快我市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几点政策措施
18.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
19.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
20.减轻农民负担的几点思考
21.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思考
22.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23.浅析国有资产流失及管理体制的完善
24.试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25.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某一方面)
26.试论依法行政(某一侧面和具体化)
27.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
28.浅谈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技术化
29.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30.谈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31.略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
32.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
3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4.浅谈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35.略论遏制吏治腐败的治本之策
36.创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之我见
37.浅谈现阶段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
38.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
38.当前提高村级组织威信的几点想法
40.关于当前**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41.浅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其要求
4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43.对我市实施小城镇战略若干问题的探索
44.浅谈政府保护自然资源的若干措施
45.浅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与措施
46.浅谈我市(**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工作措施
47.正确认识并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想法
48.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市农村社保体系的理由分析
49.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50.行政效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51.社区工作践与探索
52.当前行政违法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与矫治
53.坚持人本管理,尊重员工价值
54.农村教育、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55.我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对策探讨
56.我市目前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措施
57.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
58.浅谈当前我市社区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59.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60.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内部开发
社区管理
1.试论当前北京城市社区面临的挑战 2.关于**社区治理中现存问题的思考
3.关于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思考 4.试论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 5.试论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 6.试论社区的公共事业管理
7.试论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物业公司的关系 8.对北京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几点趋势研究
9、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10、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
1.**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2.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学习型企业文化研究 3.我国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4.**企业企业文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6.中国酒店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7.核心竞争力导向的企业文化研究
8.企业文化对成长型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 9.民营企业文化家族化困境及其解决 公务员制度
1.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研究 2.服务型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3.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有效性分析 4.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选拔晋升机制研究 5.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创新研究
6.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比较研究
7.转型期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8.我国行政改革背景下的公务员晋升机制研究 9.国家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研究
10.公务员违法行政及其法律责任研究 11.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12.论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平性
13.我国公务员薪酬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14.我国公务员廉政保证金制度研究
15.中国公务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及完善路径研究 16.公务员考核的公平性研究 17.国家公务员竞争机制研究 公共政策
1.试论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公共政策目标决策
2.试论“入世”和国际新环境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3.试论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 4.试论当前中国对非官方政策智囊的支持性政策
5.试论当前公共政策决策的体制类型 6.当前界定公共政策问题的一些认识误区 7.浅论决策方案调整中的常见误区
8.试论“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政策环境因素 9.试论当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分配 10.试论当前对公共政策评价的一些误区 11.试论当前公共政策评价面临的制度难题
12.在我国建立多者博弈的公共政策体制的若干思考 13.试分析某一公共政策案例
14.试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理念转型与创新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第二篇: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学校 指导教师
×××
行政管理本科 2012秋
合肥广播电视大学
2014年12 月8日
目录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3
二、团队精神的定义和特点................................4
三、注重团队精神培育的意义..............................5
四、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5
1、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团队精神力量..................6
2、通过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与体制的最佳组合..............6
3、不断赋予团队精神新的内涵............................6
4、实现企业创新和培育团队精神有机结合..................6
5、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7
6、提升团队凝聚力......................................7
五、培育团队精神应注意的问题............................8
论团队精神的培育
【内容摘要】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团队精神则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琢磨的特质。本文旨在界定团队及团队精神的概念,探讨团队精神培育的途径,以促进团队建设,弘扬团队精神,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关键词】团队;团队精神;培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而团队的建立和团队精神的培育正是旨在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保持组织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一、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作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
高效出色的团队具有如下的特点:
1、目标一致。这一共同的目标是一种意境。团队成员应花费充分的时间、精力来讨论、制定他们共同的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团队的目标。以后不论遇到任何困难,这一共同目标都会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和方针。
2、目标具体。将团队共同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行动目标。这一行动目标既能使个人不断开拓自己,又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具体的目标使得彼此间的沟通更畅通,并能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
3、承担责任。建立一种环境,使每位团队成员在这个环境中都感到自己应对团队的绩效负责,为团队的共同目标、具体目标和团队行为勇于承担各自共同的责任。
4、关系融洽。团队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支持,善于沟通,彼此之间坦诚相待,相互信任,并勇于表达自我。
5、齐心协力。团队成员应为实现团队目标作出共同的承诺,能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并在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
6、和谐的领导艺术。团队的领导者要能够做到使对任务的需求、团队的凝聚力以及个人需求达到平衡、和谐。
7、短小精悍。团队的规模不宜过大,应短小精悍,其规模一般不超过10人。
8、技能互补。出色的团队应具有如下技能:A拥有技术专家型人员;B拥有善于解决问题和果断决策的人员;C拥有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员。各项技能的正确组合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9、行动统一。团队成员必须平等地分担工作任务,并就各自的工作内容取得一致。此外,团队需要在如何制定工作进度、如何开发工作技能、如何解决矛盾冲突,以及如何作出或修改决策等方面,达成共识。
10、反应迅速。团队应该着眼于未来,视变更为发展的契机,把握机遇,相机而动。
二、团队精神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奉献成为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为工作注入能量。团队精神,也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因此,团队精神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形式载体必须要有制度体系来维护和巩固。比如球队的纪律性和严肃性就是赛场上发挥团队精神的有力保障。简单地说,团队精神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团队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团队成员把团队当成“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奋斗。团队成员极具团队荣誉感,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团队与其成员结成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共存共荣。
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团队成员彼此间利益共享,相互宽容,彼此信任。在工作上互相协作,在生活上彼此关怀。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凝聚力强,追求团队的整体绩效。
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全心投入。团队充 4 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成员参与管理、决策。团队成员在处理团队事物时尽职尽责,充满活力,洋溢热情。
三、注重团队精神培育的意义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大大提高,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方式将趋向集团化,而不再是分散的方式。个人不可能孤立地工作,而是要与人交流与合作。从发展的观念看,没有形成团队协作,不可能获得成功。企业员工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精诚团结,善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工作,发展事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不善于与人合作,到头来只能是走更多的弯路,影响事业的发展。
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企业内部上下同心,企业各部门相互支持,协调一致。树立合作精神,逐步消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改变单纯的个人奋斗、追求自我价值行为。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变“单干”为“群干”。在长期的与人协作、配合工作中,增强合作能力。拥有理解他人、包容他人胸怀。在实现团队利益的过程中,展现出自我价值。在中国第二届“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评选揭晓仪式上,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国家重点软件企业———中创软件公司的管理团队荣获“最佳团队奖”,其团队的核心成员之
一、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程建平女士发表了如下观点: “ 在软件行业中,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加强团队建设,造就一支有着共同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具备很强学习能力的职业化优秀团队,这才是软件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管理的确愈来愈重视“团队”。同群体不同,团队不是某个在一起工作的集体。举一例子: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以制造新一轮高潮,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虽然他们都是最顶尖的篮球种子选手,但是由于他们平时分属不同球队,无法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由此看来,团队并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团队工作代表的是一系列鼓励成员间倾听他人意见并且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是拥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习惯改变以适应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
团队和一般群体不同,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团队成员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之外,同时具有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团队的绩效源于团队成员个人的贡献同时永远大于团队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而群体中成员没有协同工作的要求,群体的绩效是群体成员个人绩效的总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可以提高成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力量的发挥是组织赢得竞争的必要条件,团队精神不等同于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可以使组织保持活力、焕发青春,积极进取。
四、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
有这样一个实例,有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常挂在嘴边要弘扬团队精神,自己却不自觉地破坏着团队精神,公司举行的集体活动,他很少参加;其它部门需要配合的工作,会以种种借口反客为主;公司所安排要统一规划的东西,到他那就变成了没有给他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干预他的管理范围为由搁置一边。凡没有经过他批准的东西,他都能以鸡毛蒜皮小错误给予否定,凡经他认可的决定,即是有些错误也可忽略不计。这其实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极端强烈的人,试想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部门领导,他所弘扬的团队精神能影响下属,能说服下属吗?一个公司是否具备很强的战斗力,而不是看这家公司拥有多少高尖人才,而是看这家公司的人才是否具备很好的团队精神。因此,如何培育团队精神,还要注意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1、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团队精神力量
在高度智力与谋略对抗的信息化市场竞争中,很容易使不同层级的员工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在企业信息化营销变革战略的市场竞争中;竞争者彼此在运用新闻战,心理战等手段;来瓦解对方的团队的员工士气和竞争意识;在很多情况下,竞争中的失利往往都是这些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信息化条件下营销变革战略的市场竞争不仅需要一种竞争意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攻心伐谋”的承受力、“克敌制胜”的战斗力!
2、通过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与体制的最佳组合
一个团队竞争力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联合,而实现人与人的最佳组合,不仅需要合理的体制编制,而且需要强烈的竞争意识。在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要把人作为竞争力的第一资源。这就要求把关爱员工和培育团队精神统一起来。坚持把培育团队精神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培育团队精神,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执行准备的重要任务。团队精神作为一种企业觉悟,需要建立在人的思想基础之上。我们要以国际化的视野为指导,培养企业的国际营销能力。
坚持在执行过程中行动力的培训,锻造实战中博弈精神;在企业信息化经营的每一个层面上,都需要我们在做好市场竞争准备为前提的各项工作中,不断的锤炼和培养适应市场动态的执行力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企业经常性的工作,是企业执行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最佳平台;应当切实把团队精神的培养摆在战略规划的重要位置;从知识、管理、技能、服务等实际工作出发搞好企业培训,把团队精神体现在各种复杂、艰苦的执行过程中,真正地使每个层面的员工有效的掌握企业营销变革战略各个环节流程,信息化条件下各种应变策略,通过训练强健体魄、健全心理、增强素质,始终保持自信、激昂的精神状态。
3、不断赋予团队精神新的内涵
团队精神,作为企业的特有文化优势有着一以贯之的深刻内涵,如信念、士气、作风等。这些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变。但团队精神的内涵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变革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团队精神的内涵也有了新的拓展。因此,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中,仅有“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国际视野”、“系统能力”、“智勇谋略”上去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化管理”素质的优秀人才,使企业不同层面的人才在执行技能、知识积累、应变能力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4、实现企业创新和培育团队精神有机结合
企业创新和团队精神,是辩证的统一。我们不能只看到企业创新的影响(见《企业创新三大问题》),看不到团队精神的作用;也不能只看到团队精神的作用,看不到企业创新的影响,而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创新的效能。近年来,中国企业创新的意识不断加快,信息化能力逐步增强。企业创新效能的增强,是综合国力的提升的标杆,建立创新性发展的中国战略,是企业新的发展时期的历史使命。在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中,个人能力是团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团队的整合、连续、控制、遵从、协作的一种精神;综观西方200多年的工业化历史和中国近30年的工业发展史;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学说的诞生,都把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联系在一起。
企业的国际化、营销变革战略的发展,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竞争形态;人才资源对竞争者彼此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企业国际化发展视野的今天,人力资源的因素特别是团队精神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企业市场信息化的经营战略的竞争中,在人与团队的系统能力中;人才的竞争仍然处于主体地位,人才是工业化变革以来的基本要素;是企业整体团队领导力、决策力、执行的基础,人才的竞争向信息化的竞争转变就是人才——信息向创新系统的转变;信息化时代的营销变革战略还是竞争者彼此综合能力较量,仅有一个大的团队并不能赢取市场的胜利。企业的竞争是变革战略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是包括决策力、领导力、执行力以及人力和人心在内的综合竞争。美国安利、宝洁把他们国内称之为垃圾的产品拿来征服中国市场时它们凭借是包括品牌在内的营销变革战略的实施;从他们每一个不同层级的员工身上都能看到一种团队精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精神的体现;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企业或一种产品赢得市场技术含量是一个因素,而营销变革战略的实施深刻改变了市场产品的形态,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一个团队没有整合、连续、控制、遵从、协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在市场上赢得胜利的。
5、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
肯迪尼总统曾说,前进的最佳方式是与别人一道前进。很多管理者热衷于竞争,嫉妒他人的业绩和才能,恐惧下属的成就超过自己,而事实上没有一个领导者会因为自己的下属做得好、优秀而吃尽苦头。成功的领导者总是力求通过合作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建立一种互信的领导模式。建立合作规范。一个团队中如果某一个人老是付出而另外一个人老是获得,这就是鞭打快牛,不公平。这种情形下没有可能合作。要想有效的地推动合作,领导者必须订立一个普遍认同的合作规范,采取一种公平的管理原则做事情。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领导者要创造一些持续的机会让团队成员融为一体。比方说一起培训、一起搞竞赛、举行团队的会议、激励的活动等等。要强调长远的利益。领导者要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未来前景,让大家相信团队可以走到这一步,这时人们不会计较眼前的一些得失,会主动合作达成愿景。信任是赢得合作的一个法则,也是人际关系的中心议题。只有信任下属的领导才能够通过授权而高效的工作。培养职工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要将团队精神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使所有职工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6、提升团队凝聚力
(1)从外部看,当团队遇到威胁时,无论团队内部曾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什么问题、困难、矛盾,这时团队成员会暂时放弃前嫌,一致应对外来威胁。通常外来威胁越高、造成的影响越大、压力越大,团队所表现出的凝聚力也会越强。当然如果团队成员感到团队根本没有办法应付外来威胁和压力时,就不愿意再去努力了。
(2)从内部看有这样一些因素影响凝聚力的高低:
①团队领导人的风格、类型。领导是团队行为的一种导向和核心,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到凝聚力的高低。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之下团队成员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参与决策,这时积极性高、凝聚力比较强;而在专制、独裁、武断的领导方式下,下属参与的机会比较少,员工的满意 度相应比较低,牢骚满腹,会后私下攻击性的言论也相应增多,凝聚力也会较低;但在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下,团队成员就像一盘散沙,人心涣散,谈不上集体主义,也谈不上团队的规则,这时更谈不上凝聚力。
②团队的规模。规模越大越容易造成团队的沟通受阻,意见分歧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大规模的团队人员之间的接触相应较少,关系也不顺畅,容易人浮于事、互相扯皮、不负责任、办事拖拉;团队的规模越大产生小团队的可能性就越大,小山头、小派系这时可能就会出现。通常团队的人数应该在10到15个人之间较好。
③团队的目标。团队目标如果跟个人的目标一致,有吸引力、号召力,这时团队成员就愿意合作完成任务,凝聚力会增强;反过来如果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不关联,个人的想法是多挣钱,团队的目标是获得荣誉,这时合作就会少,感情趋于冷淡,凝聚力也就降低。
④奖励方式或激励机制。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有不同的作用:集体奖励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会使成员意识到个人的利益和荣誉与所在团队不可分割;个人奖励可能会增强团队成员间的竞争力,但这样一种方式会导致个人顾个人,在团队内部形成一种压力,协作、凝聚可能会弱化。建议两者都要考虑,承认团队的贡献,也要承认个人成绩。
⑤团队以往达成目标的状况。如果团队一贯有好的表现,过去就能按团队目标很好运行,这时团队成员就会觉得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感到有荣誉感,所以就会激发团队成员做得更好。通常成功的企业和不成功的企业比较,更容易吸引优秀的员工加入。
五、培育团队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企业文化因素,它要求企业分工合理,将每个员工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配套的措施,使所有员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明确提出奋斗目标。目标是把人们凝集在一起的力量,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目标不能过高过空,让大家感觉到有奔头。
2、建立管理制度。管理工作使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就无法形成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团队。
3、良好的沟通环境。有效的沟通能及时消除和化解领导与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分歧、矛盾。
4、尊重每一个人。尊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人人都感受到团队的温馨。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将会极大激发员工献身事业的决心。
5、引导参于管理。每个员工都有参于管理的欲望。正确引导和鼓励这种愿望,使他们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6、树立全局观念。各个部门管理有机协调,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将个人、部门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总体目标中去,最终达到团队的最佳整体效益。
企业中的职工之间的关系,虽谈不到什么生死之交,但一定要做到风雨同行、同舟共济。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理想的工作效果,只有通过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
团队精神的培育不是一句口号,一个形式,而是一项大工程。有人说团队精神在企业提倡是一个规章制度问题,在社会上提倡是一个道德问题,在家庭中提倡是一个伦理问题,在学校提倡是一个纪律问题,这说明我们的企业要想弘扬团队精神必须要有相应的条文规定和制度约束,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形式。并且要从上至下来贯彻执行公司的团队纪律规定,特别作为各部门的领头人要身体力行去倡导实践,而决不是一句口号。【参考文献】
【1】《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章义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27日出版 【2】《论团队合作精神》.中国人力资源网 【3】《团队精神培育》.中国科学院专题网
第三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
(电 大 行 政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参 考 样 本)
目录(目录要单独一页打印)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1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1
(二)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 2
(三)行政相对人监督的作用 3
二、我国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及其落实情况 3
(一)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 4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在实践中落实的情况 6
三、加强和完善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9
(一)更新观念
树立积极监督意识 9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立法
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0
(三)完善行政诉讼法
扩大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权 11
四、参考文献 1
3试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
【内容摘要】目前
行政机关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有增强的现象
“民告官”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为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有必要加强对行政法制监督的研究
提出合理措施来加强对行政权行使的监督
但国内外学者都注重国家机关监督
很少去重视行政相对人的监督
本文运用行政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原理
首先探讨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指出它可以弥补其他主体监督的不足
进而分析了我国有关行政相对人监督的立法现状以及落实情况 在此基础上
尝试性的提出了要加强行政相对人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行政程序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时指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监督
要深化改革
完善监督体制
建立建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
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江总书记的报告为发展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指明了方向
但目前行政法学界多注重国家机关对行政权行使监督
忽视群众监督尤其是行政相对人的法制监督作用
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督机关及人民群众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专门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的监督
以监督主体为标准
可以分为国家机关的监督和非国家机关的监督
前者为权力性监督
后者为权利性监督
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某权益的个人、组织
所谓权利性监督是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对行政主体实施的监督
这种监督运用的是具有请求性、主张性的权利
因而一般只具有程序意义而不具有实质意义
即不能就实质问题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但它又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行政法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它包括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监督等
由于他们与行政主体关系不同
所以他们在动机和效果等方面有所不同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的作用
行政法制监督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相对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监督等
其他监督主体在监督上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则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他们的不足
在行政法制监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对人监督具有广泛性
它虽不具有国家监督所具有的直接法律效力和运用国家权力的性质
但其监督客体、内容、范围和影响上的广泛和普遍
监督途径和方式的灵活多样
则使其成为法制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司法机关监督的范围较小
因为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没有将全部的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由于受到专业部门限制
其监督范围和程度也是有限的2.相对人监督具有启动性
尽管它不具有国家监督所具有的直接国家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但其积极、主动的监督方式却有可能会引发和启动国家监督机制的运作
导致带有国家强制性的监督手段的运用乃至产生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而司法机关的监督具有被动性
只有当事人提出控诉才会引起司法审查
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查有时也带有被动性
只有当事人提出复议才去行使监督权
因此
相对人对上述两种审查程序的启动起促进作用
3.相对人监督的全程性
这一监督包括:⑴事前监督、⑵事中监督和⑶事后监督
它弥补了国家机关监督的事先与事后之外部监督的局限性
行政相对人通过行使自己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
预防、抵抗违法行政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促使行政行为沿着合法、适当的轨道运行
参考文献:
1、孟德斯坞:《论法的精神》(上册)
(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版
2、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版
3、郭道晖主编:《法的时代精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4、张文显主编:《法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5、刘作翔主编:《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摘自《法理学论丛》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7、方世荣著:《论行政相对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
8、《政府法制》2000年1月版
第四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自己的青春自己奋斗,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电 大 行 政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参 考 样 本)目 录(目录要单独一页打印)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1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1
(二)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 2
(三)行政相对人监督的作用 3
二、我国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及其落实情况 3
(一)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 4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在实践中落实的情况 6
三、加强和完善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9
(一)更新观念
树立积极监督意识 9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立法 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0
(三)完善行政诉讼法
扩大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权 11
四、参考文献 13
试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
【内容摘要】目前
行政机关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有增强的现象 “民告官”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为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有必要加强对行政法制监督的研究
提出合理措施来加强对行政权行使的监督 但国内外学者都注重国家机关监督 很少去重视行政相对人的监督
本文运用行政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原理
首先探讨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指出它可以弥补其他主体监督的不足
进而分析了我国有关行政相对人监督的立法现状以及落实情况 在此基础上
尝试性的提出了要加强行政相对人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制监督 行政程序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时指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监督 要深化改革 完善监督体制
建立建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 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江总书记的报告为发展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指明了方向 但目前行政法学界多注重国家机关对行政权行使监督 忽视群众监督尤其是行政相对人的法制监督作用 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督机关及人民群众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专门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的监督 以监督主体为标准
可以分为国家机关的监督和非国家机关的监督 前者为权力性监督 后者为权利性监督
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某权益的个人、组织
所谓权利性监督是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对行政主体实施的监督 这种监督运用的是具有请求性、主张性的权利 因而一般只具有程序意义而不具有实质意义 即不能就实质问题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但它又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行政法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它包括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监督等 由于他们与行政主体关系不同
所以他们在动机和效果等方面有所不同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的作用
行政法制监督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相对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监督等
其他监督主体在监督上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则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他们的不足 在行政法制监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对人监督具有广泛性
它虽不具有国家监督所具有的直接法律效力和运用国家权力的性质 但其监督客体、内容、范围和影响上的广泛和普遍 监督途径和方式的灵活多样
则使其成为法制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司法机关监督的范围较小
因为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没有将全部的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由于受到专业部门限制 其监督范围和程度也是有限的
2.相对人监督具有启动性
尽管它不具有国家监督所具有的直接国家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但其积极、主动的监督方式却有可能会引发和启动国家监督机制的运作 导致带有国家强制性的监督手段的运用乃至产生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而司法机关的监督具有被动性
只有当事人提出控诉才会引起司法审查 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查有时也带有被动性 只有当事人提出复议才去行使监督权 因此
相对人对上述两种审查程序的启动起促进作用
3.相对人监督的全程性
这一监督包括:⑴事前监督、⑵事中监督和⑶事后监督 它弥补了国家机关监督的事先与事后之外部监督的局限性 行政相对人通过行使自己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 预防、抵抗违法行政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促使行政行为沿着合法、适当的轨道运行
参考文献:
1、孟德斯坞:《论法的精神》(上册)(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版
2、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版
3、郭道晖主编:《法的时代精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4、张文显主编:《法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5、刘作翔主编:《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摘自《法理学论丛》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7、方世荣著:《论行政相对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
8、《政府法制》2000年1月版
第五篇:行政管理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参考选题论公职人员的身份保障与廉政建设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社会信用研究(包括信用理论、信用机制、信用制度、信用评价内容)4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政府与企业的经济性分权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电子民主与电子政府研究城市社区规划与管理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领导信用问题研究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中国乡镇政府的干部责任制研究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市场经济时代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探讨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适度政府公共形象设计当代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放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社区治理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研究
乡镇治理模式研究
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村民自治研究
“电子政府”与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