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西方经济学名词:供给需求
2018年西方经济学名词:供给需求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本身旨在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而不仅局限于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考研热”日益升温的过程中,成功考研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只要肯付出努力、坚持到最后,就能考取”了。考研比拼的是意志力、忍耐力、心理素质,利用好每一分钟都意味着分数差距的拉开。现凯程教育为考研考生们带来重要信息。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名词,而在考试中每个学科也都会考一些专业名词,2016年考研的复习节奏已经暗涌不断,考生们需要抓住每一个复习的机会与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的组建知识架构,小编为大家整理考研西方经济学中的名词解释中供给与需求及有关概念,帮助同学们备考。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5.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16.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他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17.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化时,由它引起的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它和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18.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e = dY/dX"X/Y 19.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20.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d=(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21.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s=(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2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相关商品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XY =(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
当EXY >0时,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
23.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消费者收入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M=(无法显示)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劣等品;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正常品;当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奢侈品;当0>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必须品。
24.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那么他们互为替代品。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 >0。
25.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品。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 <0。
26.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所减少。即,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富裕程度越高,食物的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27.市场界定:判断一个市场该包括哪些买者和卖者。
28.套利:人们从一个地方低价买进,从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西方经济学》教案(大专)
课任教师
曽乐贤
二00一年九月三日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 需求的含义
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2、一般掌握 供给理论
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3、一般了解
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及其影响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及需求曲线
1.需求的定义(P28)
(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2)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3)需求不同于欲望。欲望仅仅是消费者的一种愿望,不一定有购买能力,而需求一定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两者的统一。两者差别在于是否具有购买能力。2.需求曲线(P29,图示)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P29)
1、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
(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补品。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汽油P上升,汽车Q减少 替代品。替代品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实例分析)
2、收入=Y=M
3、消费者嗜好
4、预期某种商品未来的价格上升,现期该商品的销售量就增加。
三、需求定理(P31)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2、这一定理可以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来解释。
a.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其他商品的价格没变,那么,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要用其他商品来代替这种商品,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了。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实例说明)
b.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没有变,那么,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也就减少了。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实例说明)
c.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P32、33图示)
由价格本身的变动所引起的销售量变动是需求量变动。(32)
由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销售量变动是需求变动(33)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2)二者的区别:
a.引起变动的原因不同。
b.图形上的表示不同(点的移动和线的移动)。
如图所示,(课第32页)在同一条需求曲线D0上,当价格由P1下降为P2时,需求量从A移到C,表示需求量增加,这就是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它反映了需求量的变化。
如果在相同的价格上,由于人们收入增加,假如这种商品为正常商品,那么,需求曲线就向右边移动,表示需求增加,因为在任一价格水平上,需求量都会上升。否则反之。这就是需求曲线的平移,它反映了需求的变化。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及供给曲线
1、供给的定义。(P36)
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曲线(P37)
供给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实际上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述供给这个概念。
二、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P38)
1、价格
2、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3、技术
4、预期
二、供给定理(P3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P39)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向上方移动是供给量增加,向下方移动是供给量减少。
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是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是供给增加。
第三节
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含义。(P41)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图示)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三、供求定理:(P45、要求能用图形进行分析)
a.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第四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P48)
1、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要具备三个特点:(1)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2)协调机制是价格、(3)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
2、价格机制的含义及其内容。
(1)、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
(2)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二、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P49)
第一,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第二,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
第三,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
第四,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三、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作用以三个重要的假设为前提条件。
第一、人是理性的。
第二、第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第三、第三,信息是完全的。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会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这样,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产,减少了对该商品的供给。价格的这种下降,最终必将使该商品的供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当某种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也会通过价格的上升而使供求相等。
第五节
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
一、价格上限(P52)
1、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2、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
3、在实行价格上限时,价格起不到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政府解决供给不足主要有两种方法:配给制和排队。在实行价格上限时还必然出现黑市交易。
二、价格下限(P55)
1、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
2、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
3、许多国家实行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和最低工资都属于价格下限。就农产品支持价格而言,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有其积极意义,但这也增加了农产品过剩,不利于市场调节下的农业结构调整。
本章学习小结(略)思考与练习:(P58思考题)
典型习题解答:
1.填空题(2003年7月试题)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____________,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____________。
答案:减少 减少
2.在下列情况下,VCD影碟机的市场需求或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1)电影院票价从10元下降为5元。
(2)政府加大了对盗版影碟的打击力度,盗版碟几乎没有了。
(3)生产影碟机核心部件的工厂发生大火,半年内无法恢复生产。
(4)生产影碟机的技术发生了突破性进步。
答案:(1)需求减少,因为到电影院看电影与看VCD是替代品。
(2)需求减少。因为盗版影碟与VCD是互补品。
(3)需求量减少,因为供给减少引起价格上升,也会使需求量减少。
(4)需求量增加,因为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
3.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都可以使彩电的市场销售量增加。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引起的销售量增加有什么不同?
答案: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整个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4.单项选择题(2003年5月试题)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互补品价格上升
C.替代品价格上升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B。
5.填空题(2003年7月试题)当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均衡时,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需求量与供给量也相等,处于这种均衡状态的市场称为市场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答案:市场出清
6.填空题(2003年5月试题)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____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______方向变动。
答案:反 同
7.单项选择题(2003年7月试题)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
A.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
C.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
答案:B。
8.判断正误题(2003年5月试题)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
答案:√。
9.对下列的两个命题作出判断:
(1)有人说,“破坏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除了轰炸之外就是限制房租了”。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一种观点认为,“最低工资法是保护所有低收入者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1)对。因为在限制房租(即实行价格上限)的情况下,房东不愿意修理房子,也不愿增加住房,一个城市一定破破烂烂。
(2)不对。最低工资法保护已有工作的低收入者,使他们的收入有保证。但增加了失业(即供给过剩),使另一些低收入者找工作更困难。
10.有些地方规定电影票价最高不得超过25元,最低不得低于10元。你认为这种作法会引起什么后果?这种作法有利于还是有害于电影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1)25元属于价格上限,10元属于价格下限。
(2)当影片好时,25元价格会引起观众人数太多;当影片不好时,10元价格会使观众太少。
(3)不利于电影业发展。
11.现在我国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放开收购。你认为这种政策有什么利弊?在加入WTO以后能否仍然采用这种办法?
参考答案:(1)有利之处是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民收入;不利之处是农产品供大于求,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加入WTO之后要放开价格,调整产业结构。
第三篇:2018年西方经济学名词:完全竞争市场
2018年西方经济学名词:完全竞争市场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考研虽然看似是几门课程的考核,但成绩代表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一定的举一反三能力,一定的毅力和努力,一定的记忆力,发现方法的能力,理解条理,逻辑和语言能力,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大脑运转的速度,如果你的成绩足够优秀,那么至少你以上的一部分能力比大部分人优秀,决定你以后发展的是这些能力,以及由此派生出的一些科学研究素质。现凯程教育为考研考生们带来重要信息。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名词,而在考试中每个学科也都会考一些专业名词,2016年考研的复习节奏已经暗涌不断,考生们需要抓住每一个复习的机会与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的组建知识架构,小编为大家整理考研西方经济学中的名词解释中完全竞争市场的相关概念,帮助同学们备考。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从事物品买卖的场所或接洽点。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益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2.行业: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类与市场相同。
3.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并实现了资源完全流动,完全信息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4.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描述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的曲线。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价格下厂商的产量是随意,因为单个厂商的产量对于邮大量卖买者的市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6.总收益: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公式:TR(Q)=P“Q 7.平均收益: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公式:AR(Q)=P 8.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增量。公式:MR(Q)= P+ dP/dQ”Q=P(1-1/ed)9.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公式:MR=MC 10.收支相抵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0,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要附图)11.停止营业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V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负,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此时,厂商的收入全部用来弥补可变成本(要附图)12.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与愿意接受的总支付的差额。(图)13.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14.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上升。15,成本递减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下降。16.消费者统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表现为“货币选择”。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篇:经济学名词讲演稿
“菲利普斯曲线”讲演稿
大家好!今天我介绍的经济学术语是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是短期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主要是由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的。
1958年,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研究了1861到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后,提出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便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过来,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随后,新古典综合派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并用它来解释通货膨胀,改造的出发点是这样的: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所以若劳动生产的增长率为零,则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因此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就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如下面的图所示,图中的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若设u星表示自然失业率,则可以将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π=-ε(u-u*),其中的参数ε衡量价格对于失业率的反应程度。举例来说,如果ε是2,上述方程表示,实际失业率对于自然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通货膨胀率下降2个百分点。而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即u>u星时,价格水平就下降,反过来,价格水平会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被修正后,迅速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石。它表明,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比如说政府可以通过容忍高的通货膨胀率,以便换取低的失业率,或者说政府通过高失业率来维持低通货膨胀率,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替换关系”,即用失业率的增加来换取通货膨胀率的减少,或者是用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减少失业率。
具体来说,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社会临界点,由此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组合区域,如果实际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组合在组合区域内,则社会的决策者不用采取调节行动,如果在区域之外,则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关系进行调节。
第五篇:发展经济学名词
14、人口增长的隐蔽势头:他是指由于人口中年轻人所占的比重较大。这样就增加了后来结婚育子夫妇的人数,因而,即使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仍然会继续增加的动态过程。
15、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理论:马尔萨斯从经济理论中的收益递减按规律中提出了一个国家人口发展的总趋势:即人口的增长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粮食供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从而生活资料的增长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16、人力资本、它是指体现在劳动者升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17、教育成本:他是指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按其来源分为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18、教育的个人成本:它是指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发生的机会成本。
19、教育的社会成本:它是指社会支付的教育费用和间接成本。20、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社会间接成本包括、社会所放弃的收入、免税成本、潜在的租金和折旧费。
21、教育的收益:它是指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有益效果,也成为教育的经济效益。按收益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
22、教育的个人收益:它是指受教育者个人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各种你好处。按其是否以货币形式获得。又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受益。其中,前者是指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之间的终生收入差别,后者是指受教育者个人较大职业适应性和就业机会增加,也是指受煎熬与这因个人较强的能力而实现的支出的节省等。
23、教育的个人收益:它是指教育者本人不能占有的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得到的利益。它可以分为
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收益。其中前者是指在归隐于教育的国民收入增量中,扣除受教育者个人较高的受教育水平而夺得的个人收入所余下部分。后者的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和道德上的收益。
24、隐蔽性收入:他是指现有的工作任务在各个劳动力中间分开完成,这样好像每一个劳动力都是充分就业了但是实际上这些人的许多时间都花在一些并不产生任何的活动上。
25、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它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光饭店存在的村农村向城市移民过程愿意的一种解释。他认为人口迁移不只是对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且主要是对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
26、技术知识:他在工业经济和管理经济中也成为诀窍。技术知识包括一些实际知识,同时,它还包括关于工程方面、工艺技术方面的知识。
27、属性知识:它是指关于市场发展或运作不可或缺的一些关键信息。
28、创新活动:熊彼特认,创新活动是指导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由企业家进行的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29、国家创新体系:它是指为了推动国家创新活动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取得更好的绩效,在国家的层面上为创新各个主体所做的制度安排和他们的相互作用。它是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的创新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动力在一系列共同的社会经济目标下的相互作用系统。
30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31、市场失灵:指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例如垄断势力的存在,神产要素缺乏六流动性,巨大外部性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32、政策失灵:是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了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和破坏。
33、充分就业:把社会失业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让出了自然失业以外的所有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的人都能够遭到工作,实现最大量的就业。
34、税收结构:指在政府税收中各种税的种类及机器在政府税收总额中的比重。
35、通货膨胀:一般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36、名义利率:银行对存款和贷款所要的利率。
37、肤浅的金融战略:是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金融系统施加的旨在鼓励,而不是妨碍投资的一系列限制所示,其结果却影响了金融系统发展的情况。
38、商业银行:是个存贷业务的直接经营者,是有组织金融系统中最关键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39、恩格尔定律: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用于食物上的支出将坚少。
40、外汇贡献:通过以农产品为主的出价产品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
41、狭义的工业化: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
42、产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机器工业代替手工工业,从而产生了工厂制度,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43、工业化模式:就是谋发展,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途径。
44、平衡增长: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按照相同比率或不同比率同时、全面地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来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
45、投资乘数:在一定条件下,国内投资的增加可以使国民收投入成倍增加,这一倍数叫投资乘数。
46、贸易条件: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47、进口替代:用通过发展国内产业生产部分工业生产品,以“替
代”原来需要进口的工业产品。
48、自由贸易:就是排除对贸易的行政干预,放任厂商自由从事进出口活动。
49、发展援助:指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经资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的拨款和优惠贷款。
50、让与成分:指借贷或赠与的金额与需偿还部分金额的当时的贴现值之间的差额。
51、机构投资:就是从事大规模证券交易的机构,又分为集体性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
52、自由贸易:假如自由贸易区的国家之间相互免征关税,因而是商品可以在自由贸易区内自由流动的一种经济一体化形式。
53、垂直国家分工:在生产某种产品是把生产的各个阶段放在世界各个不同的国家进行。
54、贸易区域化: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各国经济间的联合。
55、诱致性技术变革:是用于解释企业新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原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由市场力量引导的,当一些资源相对稀缺时,其相对价格会上涨,从而诱发技术开发,通过技术开发来利用相对价格低廉的资源替代相对价格昂贵的资源。
56、联系效应: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因为投入、产出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某种联系,例如一个部门与向他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或是与购买其产品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57、收入的功能分配:又叫要素收入分配,她要说明的是在总的国民收入中,每一中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入份额。
58、库兹涅茨倒U曲线:是库兹涅茨提出的一条用以说明收入分配随着经济增长而变化的曲线。该曲线表示了吉尼系数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状,实际上说明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的初期会恶化,随后会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