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9-05-14 22:1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核心价值观》。

第一篇:社会核心价值观

题记:好像维基创始人说过,当今社会,并非左派与右派之争,而是深思熟虑者与人云亦云者之争。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胡立利

当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人们就会由于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从而确立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比如,当今世界人们普遍的追求人权而不是象几百几千年前那样顺从神权,就是当今世界人们所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当然,这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由于世界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比几百几千年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才能确立的。具体到某一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内,受本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历史阶段所决定,并由本国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地域种族特征等所影响,从而最终得以确立的。一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一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意识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它不是人为随意所能建立起来的,随意人为也建立不起来;人们只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上顺势而为,才能最终确立统一稳定健康积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一国的健康积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不起来、甚至混乱,必然会造成人们对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认识上的混乱、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认识上的混乱,会对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时间久了,必然会造成国家的急剧动荡。所以,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健康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关系到一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原始社会,由于科技的落后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合作,生产资料公有,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当时,不需要有人提倡,人们自然就会形成“团结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奴隶主、封建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借助于人们对自然灾害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大肆宣扬神权,神创造了世界、主宰着世界,人们只有顺从神,才不会有灾难;而君主们及其既得利益者都是神派来管理世界的,人们只有顺从神所安排的等级制度,才会幸福;使人们在等级制度中各安其位,从而形成了“君权神授,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于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相信君权神授,转而追求人权,使能够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由于其仍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为了保住并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于是它们大肆宣扬资本的魔力,是资本创造了社会的财富,资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和源泉,是它们养活了穷人、是它们养活了国家,这样,它们就排除了劳动者的作用,从而淡化了人的作用,竭力淡化阶级的矛盾,甚至不承认有阶级的存在,使人们只去逐利而不顾其余,这样,它们就可以世代安享奢华;也由此而形成了“金钱至上”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强调互助协作,强调劳动者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具体到国家而言,中国、英国、美国是典型。英美两国先后为世界超级大国,现在虽然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同样以“金钱至上”作为总体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但由于民族、地域、历史等的不同,各国的具体的某一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却各具特色。

英国由于地处海岛,自然灾害极其频繁。其原始社会的情况如今已经不可考证了。现在的英国人的祖先均是海盗,在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很容易以自然灾害的不可知性及其威慑力,假借神权来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更由于其不断地攻取杀伐,对自然灾害的不可预知感及对人生无常的恐惧感,更增加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感及内心的负罪感,从而耶稣的赎罪思想很容易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其君权仍得以保留,正是由于人们的赎罪思想根深蒂固。当然,更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至上”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使人们在资本的驱使下拼命逐利并对外拼命扩张、掠夺,在追求金钱的同时,人成了资本的工具,使人的生存丧失了本来的意义;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的思想极度空虚,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更增添了人生的变幻莫测感,人们的内心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慰藉;而现实生活中除了金钱还是金钱,伟大的主啊,只有您才能拯救人类,于是,人权和神权在金钱的撮合下成了一个和谐的扭曲的混合体,它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人的妖冶和魔力;这正是英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历史、地域和种族等的原因,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美国则是另一番景象。现在美国人的祖先基本上是三、四百年前的欧洲那些躲避死刑、战争、政治及宗教迫害的人,非洲黑人是被当做奴隶贩卖并戴着镣铐到来的;美国真正的原著民——印第安人已被消灭殆尽了,他们所创造的文明也早被边缘化了,美国现在的辉煌的文明发展历史与他们无关。美国曾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而这些被祖国抛弃的有着血和肮脏的历史的人所组成现代美国人的祖先,急需对自身进行自我否定,拥有合法公民的身份;所以它们就联合在一起,背叛了各自的祖国并驱逐了印第安人,强烈的要求自由、民主、平等与博爱,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美国独立了。美国的独立,因为它是由各国各式各样的不合法的公民所组成的一个新的联合体,所以,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它天生就是个人主义的温床。美国虽然独立了,但各州高度自治,只是一个松散的联邦,根本不能算得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它的联邦政府行使国家管理的职能极少;直至南北战争后,美国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公权力的国家,其联邦政府才能真正行使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管理的职能,但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一直被资本家限制在越少越好,从而使资本家个人拥有最大的自由空间,这种现象当然是美国的特殊历史的产物。其实,在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以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的管理成本是一个常数;只有当公权力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国家统一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管理,一个国家的管理成本才能接近于这个常数。当政府对经济社会管理范围过小时,其所缺位的国家管理职能就必然会被各种企业、民间社团、甚至是黑社会组织来填补。各种企业、民间社团、黑社会等组织行使了由政府缺位的国家管理职能,表面上看,政府减少了管理成本,整个国家的管理成本分散为不同组织分担,提高了整个国家管理效率,降低了整个国家的管理成本。然而,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的企业、民间社团、黑社会等组织均为一定私有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不可能在国家统一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管理,必然会由于信息的大量不对称,不同的私有利益集团为争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国家整体的利益、更遑论全民的利益了。这样,人们在经济社会的各种交易活动中没有统一的有计划的科学的管理,只能由不同的企业、民间社团、甚至黑社会等组织来制定规则进行交易,必然会造成国家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政府行使国家管理职能缺位,不能强力保证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穷人只能通过黑社会组织的交易才能进入市场竞争,否则,就永远穷下去,永远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因为在私有制的市场中,进入市场竞争,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或掌握一定的自然社会资源)才行,否则,就永远也没有机会参与竞争。对于那些通过各种手段积累了大量资本或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社会资源的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轻易地在市场中纵横捭阖;对于有才能想进入市场中的穷人来说,只能通过一系列的非法手段获取资本的原始积累,而通过黑社会组织则是一条捷径,特别是当政府管理职能缺位时,通过黑社会组织几乎成了穷人进入市场中的唯一途径。美国由于历史原因,过分强调个人权利,是天然的个人主义国家;政府行使的国家管理职能最小,缺位最多;所以其历来是黑社会天然的温床。在国家管理职能政府缺位、社团乱飞、黑社会横行的私有制社会中,人们在追求金钱的同时,更感到世间的变幻莫测及人生的无常,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物欲的放纵及对未来的渺茫,使人们由开始对神权的否定转而对神的重新解构并加以信仰,从而寄托心里的慰藉,此时的神已不是原来高高在上的神了,人们对它已不是敬畏了;而是融合了人的温情,是人们在现实中找不到的温情的寄托了,所以各种宗教在美国的盛行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其资本主义社会越发达,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越虔诚,因为那是人们在人世间所找不到的温情的寄托所在。宗教信仰使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所以在美国以个人主义思想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宗教来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建立起来的。当然,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仍然是金钱创造了世界,而不是神创造了世界,神只是金钱的一个装饰品了。人只不过是赚取金钱的工具而已,所以,世界也不是人创造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社会学说,无不抹杀人的真正作用——劳动者的作用,无不拼命证明金钱(资本家是其代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唯一源泉。这就是美国的独具特色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对金钱的无比崇拜,一方面对神的无比虔诚,其实,这正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通过金钱和神的调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达到了一种平衡。一个国家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正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如何平衡的最终的表现形式。美国能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翘楚而一百多年来几乎没有多大的动荡,正是由于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使其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平衡即是一种稳定。

中国因为其文明古老而常新,既源远流长又一以贯之,始终以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理为核心,始始终强调人的作用,强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有其鲜明的时代烙印,但人性的光辉始终在其中熠熠生辉。在原始社会,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大禹分定九州、疏河导水,期间虽有神话传说,但不过是一些增加了非凡能力的人而已。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者虽然时时借助神权来加强统治,但中国的神始终不像西方的神那样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中国的神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有时反而不像神,更像人。况且,中国在周代的《易经》中,虽然也敬天祀神,但更主要的是探究天地变化的规律,让人来顺应天地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以此为主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特别是以儒释道为主的封建社会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更是如此。道法自然,佛筏自性,儒发自身。老子强调世间万物运行都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人们只要顺应这些法则,表面上看什么都不做,其实却什么都做到了;恰如春风吹拂,万物复苏,腐败的自然腐臭直至消失,新生的自然勃发生长;春风并没有刻意地去做什么,只是顺时顺势而吹拂,好像什么都没做,却什么都做到了,这就是“无为无不为”;细观《道德经》,老子的入世思想也很浓,也很愤世嫉俗,当无力改变现实,宁愿避世也不愿意同流合污,其实他并不刻意于出世;道家自庄子后才趋于虚诞、执着于出世思想。释迦牟尼静观内心,从人的自身的生命规律(人的自性)中觉悟到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从而人的自性是万物规律的集中体现,是万物的假借,以此可知彼;恰如从河的此岸到彼岸,需要坐船过去一样,到彼岸后,船就不需要了,船只是一个假借,此处彼处,船好像是不存在的,但从此到彼,船又是必须的,无处不在的,这就是所谓的“无在无不在”;静察《金刚经》,释迦牟尼虽然竭力从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永恒,但他还是顺应自然界的规律的,使佛家的根基有很强的现实基础,还是有入世的思想的,不像自六祖以后,就颠倒了自然规律而随心改造万物了,使佛家末流趋于空无,连自我都丧失干净了。孔子、孟子强调人通过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可以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使自己养成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以自身再推及万物,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最终达到了“无可无不可”的境界,就是看透了世间万物的规律,凡事只要因时顺势,即可进退自如,出世、入世皆可,若道不同,孔子出世的思想也是很浓的;儒家自董仲舒以后,才趋于入世强争、媚权献谄的,其末流徒以衔权自炫,早已乖离孔孟本意。详儒释道三家本源,均竭力探究自然、社会及人生的运行规律,强调顺应万物规律、不可逆势而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正因为中国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国虽然仍以君权神授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但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的观念始终贯穿如一。这是中国的地域、种族特性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决定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几乎从未真正开始过,因为资本的逐利性、侵略性与扩张性同中国的种族特性及其文化底蕴格格不入,很难在中国扎根。

当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互助协作精神,强调劳动者的作用,从而使政府可以在统一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管理,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发挥了人民主人翁的精神,实行人民监督、人民管理的优势,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热情,使国家的管理成本接近于当今时期的国家管理常数;否则,中国是不可能由解放前的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状况,在短短的几十年,通过自力更生一跃而成当今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国家。反观与中国同时期建国的各资本主义国家,在无外援的情况下,通过自力更生发展的,无一能达到中国当今的辉煌成就。当然,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基层自治组织、企业甚至黑社会等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巧取豪夺,将全民所有的财富转化成个人或个别利益集团所有,从而使政府行使国家管理职能的成本表面上分散了、减少了,但实际上却大大增加了;因为上一级政府的各种政策根本执行不下来,仅仅对自己有利的则不遗余力的执行,否则,就阳奉阴违,甚至公然对抗,使国家本来在统一利益基础上的有计划的管理,分散成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各自为政而争利;使国家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成本由于不同利益集团的争夺而大大增加,使国家的管理成本更是大大的增加了,更是造成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度混乱。特别是那些通过巧取豪夺而致富、掌握社会自然资源的人,一方面极力宣扬金钱创造世界的理论,否认劳动者的作用,极力想改变政权;一方面移民国外以备后路。其实,它们人在国外,消费在国外,而资本增殖的生产仍然在国内;只有在国内,它们掌握的资本、资源才可以上下其手,充分发挥其增殖的能力;它们在国内资本增值的方法压根无法复制到国外,倘与国内脱离一切关系,到了国外,它们的资本就成了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枯竭。然而由于这些既得利益者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自然资源,有些则通过企业、民间社团甚至黑社会等组织来行使一部分国家管理职能,甚至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地方王国,使中央政府形同虚设,使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成了空话、成了它们攫取个人利益的幌子;它们的所作所为给政府、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甚至扭曲了我国现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产生,同时行使一部分国家的管理职能,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制度下,由于社会的发展,个人分散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社会的大量需求,只能通过集体协作生产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产物。它是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调和的产物。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的国有化是必然的趋势,如今很多跨国公司所具有的影响力及其行使的国家管理职能比很多小的国家还要有“国家性”。当然,企业为个人所有,个人往往会成为独裁,企业的兴亡寄予一人,这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企业的国有化是必然的趋势;当然,国有化是对企业更为科学的民主的有计划的管理,并不是特权阶层的个人化、私人集团利益化,国有企业的私人集团利益化只不过是在国有的幌子下的私人企业而已;它所行使的国家管理职能也是独裁的,与真正的国有化是不沾边的。在欧美等国所常常进行的企业国有化最多只能算是特权阶层或私人利益集团的集体化企业,其实质仍然是私人或私人集团的企业,压根与国有企业是不沾边的;所以,它们的改革从来都没有动它们的私有制根基;所以,它们的改革,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至今一点也没有改变。详查企业的起源,首先从封建社会的行会和私人手工作坊开始: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国家不可能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管理与生产,不同的私人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太过于分散,既增加了国家的管理成本,又增加了社会的交易成本,同时,生产效率极其低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散的私人手工作坊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部分黑社会性质、半官方的民间社团组织——行会就应运而生,行会具有部分集体的性质,使不同私人作坊之间在部分统一利益的基础上具有简单的集体协作,当然,行会是具有部分国家管理职能的;从而降低了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原来的极其分散的生产方式下的国家管理成本、社会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商品化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行会及私人手工作坊的简单集体协作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了;人们需要在一定的统一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更紧密的集体协作生产,这种生产方式越来越具有计划性统一性科学性;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这种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的统一利益的基础上的集体性的生产方式与原来的分散的生产方式相比则大大降低了国家的管理成本、社会的交易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诞生了。所以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随着生产的越来越社会化,企业会越来越大,行使的国家管理职能越来越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了,而企业生产方式的集体协作性是适应社会化性的大生产的;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越来越大,有的形成了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俨然就是在一定的统一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生产与管理的一个独立王国;在公司的内部,它是竭力强调统一的利益,即集体公有协作观念的,否则,是要出大乱子的。当然,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调和的产物。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单元,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越来越具有的计划性统一性科学性,公司的国有化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当今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就必须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进行明确界定。“治大国若烹小鲜”,当初的改革开放,正是因为平反了一大批冤假错案,使这些人成了改革的中坚,先易后难,一步步才改到今天的,从而使社会没有出大的乱子。现在的进一步深入改革更难,因为既得利益者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混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中央政府和弱势群体想深入改革,但执行改革的中坚却没有;所以,当今中国的深入改革更难,虽屡屡发动却很难实行下来。当今中国深入改革已不能从农村开始了,当初将农村从僵化集体所有制中分散开来,就是因为适应了农民的小农意识,几乎没有阻力,更兼改革中坚力量的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如今,农村中的既得利益者掌握了农村的大量的自然、社会资源,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明确界定,自然是它们极力反对的,它们还需要模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产权界定以从中继续得利;农村改革自然是不可能深入下去。国有企业目前毕竟还是国家所控,还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虽然有极个别特权阶层竭力将国有企业化为个人或私人集团所得利,但毕竟还在中央政府所能控制范围内,还能够界定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使各明其位。以国有企业为切入点,逐步向社会各层面推进,明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明确界定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才能真正发挥人民管理、人民监督的作用,才能真正剥除特权者的伪装;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劳动者的作用,才能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了,才能表明一个国家政权真正稳定了下来,达到了一种社会各界都认同的利益平衡,经济社会才能在一种平稳有序的环境中可持续发展。

建党90周年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有了,此时,正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立的关键时期,而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正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后一个超级大国之前所必须确立的。

(胡立利,龙飞世纪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安徽)

第二篇:社会核心价值观

社会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论断。它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开创了我党彻底摆脱教条主义、独立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任务,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转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能力已日趋成熟,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和谐社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进程中,我们党只有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对支撑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价值理念进行理论创新,对和谐社会阶段的制度体系进行创新,才能真正从法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本文重点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理念塑造问题。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灵魂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互为因果、自成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灵魂。它既克服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机械的教条式的理解,又科学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与世界普世价值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开辟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阶段。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因为“以人为本”具有里程碑式的本质内涵,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必须深刻理解两个最基本概念。其一,“人”这个概念。“人”包括: 类存在意义上的一切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人”在哲学上有三个对应物,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一个是国家社会。无论是物、神,还是国家与社会都是因有了独立人格的个人而具有存在价值,可见,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具有本原性的决定意义。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作为哪一种类的人都没有因其具有独立人格,从根本上摆脱对于物、神和国家与社会的依附。其二,“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是物质,人的世界的“本”就只能是人——人本。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既是“本原”的本,又是“根本”的本;它既回答了人是国家与社会的本源和载体,又回答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值得人类关注的问题。“本”就是始原、发源,是其他一切的根据和标准,是规定性的力量。“人本永恒”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本原和目的,赋予人独立和自主的地位。人如果不能独立,就不能彻底摆脱工具地位,就不能真正把人作为目的。因此,讲以人为本,不能忽视人的独立和个性解放问题。没有个性的充分发展,社会是不会进步的,这已为人类历史发展所证明。人的自由和自主既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取向的本原和依据,又应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源泉。

“以人为本”,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它既区别于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所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人民主权反对专制,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又区别于中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所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中国古代有十分丰富的“民本”思想,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等。但是,这种“民本”思想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幌子,其真正目的在于更好地“役民”、更顺利地实现其统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种“民本”思想的样板,它实质上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君本”思想。

二、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阶段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质主要在于:一是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二是确立自己的价值,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三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和谐一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与社会与国家和谐,这些执政理念的改变,首先表现在具有支配能力群体自觉摆脱权力依附后的感悟,主动挣脱对“物”的膜拜后独立意识。其次表现在个体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和本原权利的回归。第三表现在普世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阶段,“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彻底摆脱“本本”依赖、阶级依赖、权力依赖和政绩依赖,真正围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的执政理念的开始。由此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只有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才能真正产生法的规范和制度的力量,才能真正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具体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作为处在生产力和社会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如何发展时强调提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人只能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形成的制度范围内发展自己,依靠这一制度确保人们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完善、不健全的政治经济文化依然在影响,甚至左右人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目标价值理念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也不可避免带有初级阶段的痕迹,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本原”性价值观将逐步渗透于人们的思想深处,反映在经济政治体制之中,体现于法的理念之上。“以人为本”在建设和谐社会阶段中处于支配地位,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要超越和谐社会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的,独立于国家于社会之外,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以人为本”的制度条件和发展环境。

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不断发展所形成和表现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而人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人,人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和谐发展。历史发展是新陈代谢的不息过程,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也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正因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要受到生产力水准与交往程度的限制,人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孤立的行为,它必须与社会和群体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因历史的局限,而忽视用民主的手段保障人的权利,用法治手段保证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难以摆脱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现实,面临着资源被进一步掠夺、环境被进一步破坏的严峻局面。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价值标准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确立了人本原性和主体地位。把“以

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体系、制度框架、行为规范的原发点和生长点,意味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诞生,它从根本上走出了“本本社会主义”和“理想社会主义”的盲区,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真正的从理论走向现实,从天堂走向人间,从世界回到了中国。“以人为本”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独立个体权益作为发展的根本,把最高纲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立足于和谐社会阶段,以此衡量和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样既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现阶段方向的正确性,同时保证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相符。

“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两者互为手段与目的,不可分割。“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阶段的最重要的标志,它不仅彰显了和谐社会人的主体地位,还明示了“以人为本”阶段性特征;它既告别了一个时代,有继承了时代的精髓;它既开辟了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又将中国重新融入世界潮流之中。避免了国家与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身处逆境时有无恒心,能否坚持下去,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

第三篇:社会核心价值观有感

《社会核心价值观》有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个体能否满意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景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弘扬爱国主义是前提与核心。列宁认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里所爱之国指的是作为祖国的国家。爱国,也就是对祖国之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一直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抵御外敌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人作用。这种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华儿女总是对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人好河山表现出一种简中的、朴素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在赞赏祖国的同时,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反对国家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实践。

2)提倡荣辱观是最新教育方式。当今,在现实生活中,由于

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的时代,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西方道德观念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观念包括荣辱观念的多元和混乱现象,社会道德风气不尽如人意,人们的耻感下降,从枉、不正的行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使他们的价值观出现如下问题:首先价值观颠倒。抛弃正当的是非善恶观念,以膨胀的个人主义为荣辱标准。于是,一些青少年不以勤劳、节俭、敬业为荣,不以懒惰、奢侈、游手好闲、厌学为耻,反而把辛勤劳动的人讥为“不懂生活”,把节俭的人讥为“抠门”“守财奴”等等。他们期待的是不劳而获,追求的是骄奢淫逸。由于荣辱观念颠倒,制毒贩毒、抢劫盗窃、坑蒙拐骗、出卖肉体、傍大款、倚高官,不一而足。其次,价值观扭曲。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是非、善恶、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原因是市场经济本性驱使青少年注重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和来自西方价值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再次,价值观辨别能力差。人是环境的产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众、上行下效、从枉走邪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社会羞耻感的普遍下降。放弃自律,追随无耻,对于不正之风和无耻现象麻木、容忍。

(3)“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不同的价值观对价值主体的确立是不同的。价值主体可以是人类,可以是人民,可以是人群,也可以是个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把人民群众确立为最高的价值主体。

(4)“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手段。马克思指出:“价值的实体!这就是劳动。”单纯的自然物质,只要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其中,也就是说,只要它是不依赖人类劳动而存在的单纯物质,它就没有价值,因为价值只不过是物化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只有通过劳动付出才会形成相应的物质凝结!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或物质承担者。在商品经济时代,价值表现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5)“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原则。作为一种整体优先、社会至上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当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当然,在社会转型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以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整合为既不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积极性的良性操作系统。即个人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集体,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其才能的手段;集体又总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荣誉不仅体现了对集体成就的表彰,也体现了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肯定。集体荣誉包括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荣誉。代替过去的,将是一个以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可见,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将是一个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统筹兼顾的新时期人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原则。

习总书记曾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中国精神,需要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化育和培养。各地各部门应认真领会《意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制度建设中、贯彻到依法治国的方略中、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深化到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中,真正让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改革共识,在国家层面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念,在社会层面上助推公序良俗和文明风尚的形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小学数学王一诗

第四篇:社会核心价值观作文

社会核心价值观作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许现在的我们翅膀还是稚嫩的,谈不上为国贡献,谈不上敬业奉献,但作为小学生我们能做的还很多很多。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司机”吴斌,城市的美丽不再局限于山水风景,更在这一批批道德模范的身上彰显。一个瘦弱的女性用双手托住高空坠落的孩兹,一个坚强的司机用危难时刻的冷静拯救一车的乘客,普通人身体里迸发出的惊人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惊人的力量。

在此之前,我们学校开展了“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建文明校园的活动,今年的金秋十月,正是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南宁举办,平时我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对于南宁市举办在自家门口的比赛就是我们文明南宁人的见证,我们已经把文明礼仪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这次世锦会,人人懂文明、人人讲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良好行为飘出世界之列。

我们不仅要争做道德高尚的学生,而且也要做有教养的人,个人独处则超脱自我,能管好自己的心;和人相处则与人为善,能管好自己的口。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品德修养,埋头读书,抬头做人,争做品德高尚、富有教养的文明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要争做最美的小学生,从现在起更应该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学好各门功课,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篇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核心价值观。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理想信念、民主法制、忠诚爱国、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敬业奉献、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宽厚兼容、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十二个方面。

任何价值观都存在于社会之中,体现在社会之中。在古代的中国,国民以忠君爱民为本,历史上出现了家喻户晓的岳飞、包拯、文天祥等人物。他们忠诚爱国、公平正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革命时期,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革命战士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让我感动。“风暴海燕”徐特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为了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烈士。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百废待兴,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全国人民热血沸腾,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和大建设中。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李四光“打破中国贫油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创新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岗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无意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因此创造了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的奇迹。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使农民奔小康的热情空前高涨。经过了几十年的辛苦建设,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了文明、民主、独立,自强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社会的变革,我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中,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也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这些都反映了某些人的价值观取向,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三: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各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深深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世界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是有一种精神,能使身处黑暗的人看见光明,使困于逆境的人看见希望;有一种力量,能给我们以无穷的动力,给我们美好的前景。这是信念理想,如同心中的灯塔,不屈脊梁。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有一个“大写的人”。夏明翰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抱着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为真理以身殉志,为理想视死如归,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江姐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所展现出来的铮铮铁骨,再次证明信仰的力量多么伟大,人格的力量多么坚强。历史证明,2 信念理想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生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宝贵因素,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唯有民主法治,方能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跨越千年,大道曾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当代的中国,民主是社会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法治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威,作为约束所有社会成员的根本规范。“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引领我国的政党民主法制制度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光明。再论爱国,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培育了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从屈原忧虑的眼神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正直和刚烈,他对祖国的无比忠诚。从岳飞的戎马一生,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爱国精神和“无愧”之心。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他那“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从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伟大精神中,我们能看到他义无顾地回到祖国,开创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从闵恩泽院士“国家需要”四字如明灯照耀着他的创新之路,他燃烧了自己,把才华和成就献给了祖国,照亮能源产业。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需要那么多血与泪的牺牲,要的是更多的平凡的付出和奉献,是尽职尽责、克勤克俭的努力和奋斗。当代中国青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祖国繁荣富强,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看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在一片废墟中,哪里最危险,哪里有艰难,哪里有险阻,哪里就有我们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身影,他们是新时代祖国的脊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还有今年的玉树大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抢险中大批地中国青年志愿者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谱写动人的新篇章,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续写历史的丰碑。

我们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是早晨的阳光,朝气蓬勃;是奔涌的激浪,豪情万丈;是高飞的雄鹰,勇往直前。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赋予我们新生命,我们就应该刻苦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时刻准备着,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信念理想的追求,爱国主义的展现,和谐文明的构造,敬业爱岗的奉献,这些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维系中国社会的繁荣与昌盛的精神纽带。我们要努力学习,躬身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我们的满腔热血,用我们的才华和成就,不断谱写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共同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让中华民族恒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篇:社会核心价值观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我校自开展认真学习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来,行动积极,迅速成立了以校长钟景云为组长,以德育副校长张艳清为副组长,以德育主任及各年级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宣传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首先拉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横幅、在校园内安排专门的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发动,营造氛围。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体,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局,并把班级管理和育人效果纳入了教师个人考核。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宽泛、不易理解的特点,我校确立了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与学习美德少年先进事迹和争做美德少年结合起来。具体活动总结如下:

一、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氛围,在校区醒目的北楼大厅前挂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横幅;设置专一宣传栏,大力宣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以班为单位组织宣传、学习,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进行宣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同时,各班开展针对性的深入认识和理解24个字的內容,在上班会课时一二三年级书写、听写、熟读并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并将书写工整的学生稿件收集展出;四五六年级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朗诵、读后感、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五六年级每班选交学生学习心得2篇进行展岀。

我们深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为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践行文明行为,将培养学生们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和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引导全校同学进一步增强讲究文明礼仪的思想意识,并不断把文明礼仪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香飘进校园,让学生真正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开展了“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建文明校园”主题教育。制定了共和镇中心小学学生礼仪规范。利用国旗下讲话,倡议学生“向不良行为告别”,并进行了“告别不良行为,做文明青少年”的签名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懂文明、人人讲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良好格局。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已经在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我们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下载社会核心价值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核心价值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征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做最美少年 洛南县西街小学六年级6班 李雨菡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班级:自动化163 学号:1614241319 姓名:彭旭锋 2016年11月19日 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90后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

    90后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姓名:冯推清班级:1202 学号:0305120401 摘要近些年来,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并被社会所关注。因为90后的大学生与7......

    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自编童谣

    我的小梦想 远东一小一六班 窦佳旭 指导老师:张艳 我有一个小梦想, 富强风帆高高扬, 实现民主人人夸, 文明祖国事事强, 和谐社会幸福路, 自由平等做翅膀, 公正法治来护航, 爱国童谣......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五篇模版]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题记:有人说过,当今社会,并非左派与右派之争,而是深思熟虑者与人云亦云者之争。当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人们就会由于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篇教案

    《社会篇——做遵纪守法好学生》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8个字。 2、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3、与自己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

    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在心中

    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在心中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他是由二十四个字构成,指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今天,我们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社会责任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社会责任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社会责任心 大家好,我要演讲的题目叫《社会责任心》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