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十周年校庆征文
你的风景,我的梦
初三六班 孟越洋
2014,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承载了无数学子的梦,成就了母校今日的辉煌,凝聚了无数人对母校的爱。今天,我的梦想也在这无数风景中扬帆起航!
五十年,有多少人在这里度过人生中最绚丽的青春年华,这里有无数份美好的情感,你的风景,曾成就多少人的梦想啊!你的笑容,仍然那么焕发生机,你的身影,还是那么活力四射,你的怀抱,依旧那么温暖体贴。时光早已流逝,停驻的是梦想。
前年在那温暖的阳光的照耀下,在那秋季里,我走进了您那温暖的怀抱。转眼间,我已经和您相处了两年的时间了,这两年间我渐渐地长大。我们的校服已经诠释了--掺有浓浓的红色,象征燃烧的火焰,以最青春的样子去迎接未来的每一天,而大体的白色代表了知识,我们为自己,为梦想。
我们的学长,将再一次的投入母校的怀抱,他们明白母校是自己精神的寄托,是自己感情的依靠。现在我将感受这份沉淀的美好情感,与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在我的心中,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为了那个遥远而近在咫尺,虚幻而现实,模糊而熟悉的目的地,我必须一刻不停地前进。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不是完美的,也正因为不完美,才有希望,才有未来的完美。如今,您已经五十岁了,您承载着的优良的传统,开拓着焕新的明天,以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继续成长。“崇德 博学 创新 求实”这八个字的校训表现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
是信任与寄托,给了人大附中第二分校责任,每份责任伴着它等待下一个五十年,期待一百年校庆的到来。不知不觉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已走过很长的一段路,喧闹声被抛弃在望不见的彼岸,身后牵扯着一串长长的脚印,系着脚下,牵着昨天,连着下一个五十年。
我骄傲,我奉献,我快乐,只因我是一名二分人。
五十年的风景在这里积累,五十年的梦想在这里扎根,每道风景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是艰苦的,是快乐的......每个梦想背后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原因,有困难的,有美妙的......你的风景,我的梦,我将带着你的期望去完成我的校园梦,我的中国梦。
五十年,对于一个学校并不算长久,让我们携手共创下一个五十年,下一段故事,下一个风景,下一个梦......
第二篇:校庆五十周年(英文版)
我没有安东尼奥尼的摄像机,把对她的记忆永久地存入胶片中,让那黑与白、光与影地游戏震撼你们;我没有余光中老先生的妙笔,将那乡愁、那思念化为冷雨,斜斜地洒在她的怀抱,等待着寒漱泻过;我没有刘三姐的歌喉,无法用悠扬的乐声传达孺慕之情,无法用真挚的歌词诉说霏霏眷恋……幸而我还有一颗充满感激的心借这杆青涩的笔述与你听――
金秋十月,花团锦簇,丹桂飘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刚过,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华北电力大学的50华诞。
五十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五十年的时间,可以历练一所学校.我们走过艰辛,走过辉煌,曾经在困境中追求突破,在璀璨中点亮斗志。回顾五十年风雨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师资力量稳步提高,教学业绩引人瞩目。
回眸五十年,卓然不凡。华北电力大学走过了脚踏实地、诲人不倦的五十年,走过了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五十年。五十年来,华北电力大学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打造了华北电力大学昨日的辉煌;用知识和智慧,挺起了华北电力大学今日的脊梁;用博爱和文明,积淀了华北电力大学丰厚的底蕴;用豪情和壮志,书写了华北电力大学壮丽的篇章。真可谓:耕耘共收获一色,奋斗与成绩齐飞。
弹指五十年,桃李芬芳。每一个心灵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一个梦想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华北电力大学是一片智慧的沃土,一座攀登的人梯,一盏不灭的烛灯,一个灿烂的星际。在这一片属于梦想的天空,用阳光和希望,为无数心灵托起飞翔的翅膀。高考县状元、高考市状元、高考省状元从这里开始了人生的远航。五十年璀璨,聚焦多少远眺的目光;五十年雄视,生长无数奔放的诗行。
风雨五十年,悠悠情愫。我们不会忘记,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在五十年风雨历程中对华北电力大学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我们不会忘记,在华北电力大学这块沃土辛勤耕耘过的每一位教职员工;我们不会忘记,在华北电力大学留下青春印迹的每一位校友。
五十年校庆,召唤着我们的传承与创新。让我们以五十年校庆契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脉搏,以高标准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师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进一步增强“高能强技扬吾师威,成才利国荣我母校”的情怀,谱写出华北电力大学新的壮丽乐章!
第三篇:我与杭外 杭外五十周年校庆征文
未遇见她之前,她的芳名就早已响遍杭城——传闻她是那仙子落入凡尘,隐居和山,与世无争;传说她的容貌倾国倾城;传说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名冠江南„„那时的我从不敢对她抱着什么无稽的妄想,更不敢指望能幸得她的青睐,成为命运的宠儿。
2013年,我作为166名初一新生中的一员,和其他同学一样满怀着憧憬与希望一头扎进和山脚下这片乐土的怀抱。从此我将我生命中最美的一段年华裁剪下来织成花,尽数献给她——遇见她是我所幸,我又怎敢负她韶华。
她是我的母校,杭外。
时间抚平了一切,把她曾经的故事都藏在了青山绿水之间。过去50年,窗外的树依旧绿得鲜艳。但我们都清楚,她的故事从哪里开始,又想要在哪里结束。
每每学校里的老教师说起他们与杭外的故事,同学们总是最爱听的——那时候没有电脑、手机,录音机和书本都很破旧,学生们在周末或者是晚自习的时候就会去爬树,老师也就任他们去了,也因此受了不少校领导的批评;有一年十一小长假回来之后人工湖里的鱼都不听大家的话了,拍掌也不应,后来才发现是因为有保安偷了鱼吃把鱼吓着了;文革的时候,看起来好像轰轰烈烈的,其实也就只有一个英语老师因为受到了迫害而去当了体育老师,从此大家就觉得就连杭外的体育老师英语也很好这件事的记忆比较深刻„„像文革这种我们看来很了不得的事情,留给老师们的印象也不过是几个小故事。说这些的时候老师们脸上的表情就像灌了蜜一样——就像老师说的一样,过去的都是甜的。或许杭外的魅力本就在于这些具有打动人心力量的小小细节里,也正因它们我们才更加爱她,一天比一天更加爱她。
曾经也对那种每个角落都有着灿烂阳光的校园生活无限憧憬,而杭外实现了我的憧憬。我记得军训时候每天早上天色还刚翻鱼肚白我们就起来写军训日记、洗衣服,然后再匆匆忙忙地冲到食堂门口的空地集合,先站半个小时军姿才能吃饭,觉得那时候的早餐简直是人间珍馐;记得校运动会上同学们顶着烈日奋力奔跑时一张张通红通红的脸、黝黑黝黑的胳膊和腿,还有结束时大家因为没能为班级争得更多的荣誉而在眼眶里扑腾的泪水;记得合唱比赛那天大家抹着略显滑稽的娃娃妆站在台上,就好像要把心从嗓子眼儿里唱出来一样,拼命发着光;记得英语节时班上负责串场节目的同学们一有时间就排练,而微电影剧组的同学们有时候午饭都不吃只为了赶出一份更好的剪辑本;记得Drama Night学长和学姐们完美的表演,也因觉得全世界只有我们能看到那么好那么好的表演而感动万分;记得每天中午英语老师办公室前排起的长长背书大队;记得每天晚自习听读时整个校园浓浓的英语文化氛围;记得那个爱嚼口香糖的高个子外教一年四季紧锁着的眉头;记得春夏之交时教学楼后面山顶上那片紫粉色的迷人晚霞;记得2013年“谭美”台风来时的“杭外大瀑布”(这也只能归功于我们学校不大灵光的排水系统);我记得预防火灾紧急逃生演习时宿舍楼里胭脂红色的略有些呛鼻的烟雾;我记得那一句句校训“宽容大气 严谨笃学”“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而奋斗”„„我都记得。
不过咱学校的食堂实在是不得不提。它是增强我们彼此感情的助力——我们在一楼葱油拌面热腾腾的香气里畅谈未来;我们在二楼疯狂跑蛋浓郁的酱香味里
品出点人生的道理;我们被三楼老干妈炒饭的鲜头冲着,冒着汗头顶着头说些小八卦„„入学一年,我只想说:杭外三层豪华大食堂,牛排、拉面、盖浇饭、披萨、鲜榨果汁、奶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欢迎来吃!
我们的寝室也是很清新校园风的,天蓝色的橱柜和深绿色的床,虽说面积不大而且不如那些宾馆豪华,可是那种归属感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八个人每天早晨挤在小小的洗漱间里打闹;晚上熄灯前总会有很多同学抱着不同的目的来串寝,有的是来蹭吃蹭喝的,有的是来排练翌日的英语对话的,有的是来看《知音漫客》的;熄灯后偶尔我们也不甘寂寞,会开个小小的xxxxx寝室夜谈会之类的„„
我为能和各种各样的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一起生活在杭外这个可爱的校园里而感到骄傲。我们会在每次期中考后自发聚餐,人手一例牛排然后把食堂三楼的露台占个大半;我们会在世界杯的时候,每天早晨一路从食堂一楼的小电视机看到教室里的大屏幕;我们会在某个同学生日的时候,全班相约集体早到教室,然后在黑板上写满各国语言的“生日快乐”的祝福„„老师们宁愿牺牲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只为了同我们一起把班里自己历尽艰辛赶出来的微电影完完整整地欣赏一遍;老师们因为看不得我们一个个汗津津的样子,自费给我们一人买了一支棒冰降暑;老师们在万圣节的时候,收下所有我们送给老师们的糖果,然后再于某次有些难度的考试后随着卷子一起发下来„„我们像一众小大人似的在杭外清澈的人工湖旁聊国家大事,谈怎么喂鱼;我们笑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做同桌之后形成的初一(2)班第二大垃圾场,还炫炫奖来的2B考试专用铅笔;在这里,我们提停车场的设计,说道说道数学老师和班上的数学大神那日在黑板上的解题对弈„„春天我们在这里嗅花香;夏天我们在这里恋乘凉;秋天我们在这里拾落叶;冬天我们在这里打雪仗。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像一家人——我们本就是一家人。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虽然我不信教,但我们幸得这三年、或许六年的相伴,我想也是非常难得且珍贵无比的。也正因此,我们才会如此感谢她,如此爱她。
与其说杭外是一所学校,我却觉得她像一种隐形的灵魂体——音乐课下课,从人工湖畔的游步道走过,你能在那轻拂湖面旳柔柔柳枝间感受到她;踏过石板小路,你能从荡漾着的水面的波纹里看到她;春天教学楼前的玉兰花香中,你能嗅到她;有时她还藏在学校里负责保洁的最最辛苦也最最值得尊敬的大妈大伯灿烂微笑的褶子里;她甚至是寝室起床铃里那几声清脆的鸟语„„她无处不在。要知道,对于她的孩子们,她可是毫不吝啬爱和温暖。今年是她50周年的庆典,也许时间改变了些什么,但在我们眼中,她丽容依旧,只是花更艳。
而“杭外”这两个字就像在你灵魂的描红,渐渐渐渐它刻在了上面,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深„„
这是我与她的一百种记忆。
第四篇:中学五十周年校庆宣传片
德兴铜矿中学五十周年校庆宣传片
拍摄策划文案
拍摄主线:以“教风、学风、校训”为主线,拍摄敬业的教师、拼搏的学生,其中重点穿插铜中的发展历程、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和这五十年来所取的发展和成就的图片资料。
第一部分
片头导入
拍摄形式:一群步行的老师,由正常播放速度至放缓,而后图片淡化,一根根(矮胖)的红烛图片由小至大,图片配以“教育之路,永不停歇;五十华诞,最美铜中”字样,并同步播放画外音,最后显现出“德兴铜矿中学”大特写的镜头,每个字并带有闪光效果,画面的右下角出现阿拉伯数字“1966—2016”。(1)全景式校园俯拍
远景式教学楼
解说词:50年的风雨
50年坚守
(2)全体教师合影
合影应从老照片到新照片的展示
解说词:50年的光阴
50年的成长
(3)老师教学图片与学生运动特写视频
解说词:拼搏奏响一曲铜中的华章
第二部分
“教风、学风、校训”之解读
拍摄形式:以虚实交替的镜头来一一阐释铜中的“教风”、“学风”、“校训”。
(1)墨汁荡漾开来出现里面的字迹“德馨
智明
诲恒”
同步配音“德馨、智明、诲恒是铜中的教风”
镜头切换成优秀教师图片和视频 解说词:他们春风化雨
师德芬芳
他们锦心绣肠
智慧明彻
他们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他们“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铜中的教师们以优良的教风吟唱出这曲动人的歌谣!
(2)墨汁荡漾开来出现字迹“志存高远
孜孜不倦”!同步配音“志存高远
孜孜不倦是铜中的学风”
镜头切换成国旗飘扬、学生校园内晨读、教室内齐读、上课回答问题的视频。解说词:他们目光坚定
志存高远
他们发奋图强
孜孜不倦
他们“不移求学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铜中的学子们用可贵的学风谱写出这支拼搏的歌谣!
(3)墨汁荡漾开来出现字迹“求真知
做真人”!
镜头切换成校长讲话视频。讲话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秉持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力求让每一个铜中学子能够获取真知,学有所用;诚实做人,才德兼备。“求真知,做真人”不光是我们的校训也是我们铜矿中学自建校以来就追求的目标。
镜头切换成:淡雅的水墨画,画上映出“回眸历史”字样
镜头切换成:老校友回忆建校时的艰辛视频,老校舍图片、新校舍图片、学 校奖状图片、历任校长图片。讲话内容:德兴铜矿中学创办于1966年,原名为“德兴铜矿子弟学校”,历经三迁校址,1986年国务委员方毅在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陪同下,亲切接见教师代表,并为德兴铜矿中学题写了校名“德兴铜矿中学”。
解说词:德兴铜矿中学是依托亚洲有色金属第一矿——德兴铜矿而崛起的一所6年一贯制完全中学。学校创办于1966年,历经三迁校址,三度整合教育资源,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励精图治,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又遍洒辉煌的历程。
2005年,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整体划归地方管理,2006年德兴市泗洲镇中学并入铜矿中学。2009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
铜中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铜中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铜中人辛勤耕耘,开拓进取;
而今铜中是桃李春来早,春满华枝头。
可以说,建校50年来,经过一代代铜中人努力开拓进取,学校日渐发展壮大。
镜头切换成:淡雅的水墨画,画上映出“学校现状”字样
镜头切换成: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图书馆、竹林图片、运动场地(室内场馆和室外场地)、学生宿舍和学校餐厅。
解说词:今天的铜矿中学校舍俨然,错落有致;设施完备,教具先进;
校园环境佳木成荫,和谐优美; 校园文化气息浓厚,润物无声。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镜头切换成:各教研组图片、教师集体备课图片、老师批改作业图片
解说词:铜矿中学拥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富有进取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共191人,专任教师188 人,其中高级职称108人,中级职称46人。教师中拥有硕士学历教师 3人,本科以上学历130人。
镜头切换成:优秀教师视频。内容为: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等情景。解说词:铜中现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地级优秀教师(班主任)7人、县级首席教师 6 人、学科带头人14人。
铜中人本着积极创新的锐意进取精神,打造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才,社会声誉日隆。
镜头切换成:初中中考数据图片展示,学生专注听课,用心做实验,安静阅读,向老师请教
解说词:铜矿中学初中部教学质量始终居于德兴市前列,已连续四年获得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奖一等奖。
镜头切换成:铜中因教学业绩和各类竞赛成绩突出而获得的奖章
解说词:自1996年以来,铜矿中学高考升学率,二本、一本录取率均居德兴市第一,在上饶地区乃至全省二类完中里名列前茅,先后有10余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考入十所名校及一本、二本以上的学生近两千人。
铜矿中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国家级二等奖3人,三等奖7人,省级一等奖5人,二、三等奖10人,地区各级奖项30余人。镜头切换成:优秀校友图片和视频。内容:图片资料下应加注该校友姓名及工作单位,视频内容应为回忆母校及对母校的祝福语。
在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文化熏陶下,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脱颖而出,步入高等学府,继而迈向社会。
第三部分 片尾结语
镜头:教师笑脸学生笑脸(内容:师生上课、运动、做实验、图书馆内看书的笑脸)图片一一铺展,切换,仰拍学校综合楼,拍摄角度慢慢移至天空,切换笑脸,笑脸图形幻化成美术体“50”字样。解说词:风雨沧桑,峥嵘五秩,铜中人满怀弘文励教之心,继往开来,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奋勇前行,我们必将创造铜矿中学新的辉煌!
第五篇:五十周年的校庆祝福语
五十周年的校庆祝福语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1956年以夏克文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在洪湖西部重镇峰口创办洪湖县第二中学,1961年开始办高中,发展至今已50年,从创办之初的4个班200多名学生10多名教师发展至今近7000名学生教职工354名。50年人文积淀,50年人才辈出。50年来,我们锻造了数以万计的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家乡洪湖这块希望的土地上。50年来,我们更打造了一大批杰出的建设者。这里有党政要员、工商巨擘、科技精英、学界名流、专业作家,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书写扛鼎之作。今天在座的历届校友,你们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特别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以来,学校合着改革开放的节拍,与时俱进,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次辉煌,连续19年被荆州市评定为高考先进单位,多次创造洪湖高考的奇迹。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每一所大学都有二中的学子,中国每一座城市,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都有二中的校友。可谓桃李遍天下。
树高万丈难忘培根土,苗展千枝永怀迎春人。洪湖二中走出去的学子,梦萦校园、情系母校。为了支持学校后续发展,响应学校召唤,踊跃解囊相助。今天,“洪湖二中教育发展基金”就要成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谦谦胸怀,给在校师生上了一堂关于责任道义的生动课程,值得我们珍视与崇敬。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笔基金的助学支教之效,确保每一位优秀学子、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你们的恩情,将陪伴他们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校友们,同学们:
行百里者半九十。洪湖二中取得了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并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不能“在一朵花上停留太久”,我们所要迎接的,将是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洪湖二中这一品牌,是经过几代二中人的奋力拼搏、各级党和政府的倾心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培育出来的,我们有珍爱、呵护的义务与责任。我们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创造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我们要秉承“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的办学理念,大力支持教育理论创新,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以优良的学术氛围让他们脱颖而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学生学业管理,让他们真正能“学在二中,追求卓越”,健康成人成才,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高考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二中学人、无愧于家乡人民,无愧于教师的责任与道义!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校
友们,同学们:
洪湖二中已经树立起了一座灿烂的里程碑,我们今后的里程碑上将镌刻更加辉煌的篇章!
成功的花朵,总要饱蘸奋斗的泪泉,染遍牺牲的血雨。卓越的成就,总是垂青那些不舍追求、勇于创新的人们。让我们同心同德,弘扬二中精神,光耀二中品牌,争创荆楚名校,造福家乡人民。
会当水击三千里,巡天遥看楚天舒。我们的事业一定会兴旺,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校友们,节日快乐,事业有成,合家幸福;祝同学们学业大进,天天向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