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

时间:2019-05-14 22:1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

第一篇: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

总书记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

.东方文明走向鼎盛时代是在()。(3.0分)A.文明原形态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生态文明时代 我的答案:B 答对

2.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和伟大复兴的归宿文明是()。(3.0分)A.原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 答对

3.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中指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和石油进口国。(3.0分)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我的答案:A 答对

4.总书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是关键。”(3.0分)A.经济效益 B.能源总量 C.生态环境质量 D.精神生活 我的答案:C 答对

5.被誉为“绿色生态运动的圣经”的书籍是()。(3.0分)A.《寂静的春天》

B.《增长的极限》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时间简史》 我的答案:B 答对

6.中国发展面临能源危机,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较低,其中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分)

A.30% B.50% C.70% D.90% 我的答案:B 答对

7.首次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会议是()。(3.0分)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五中全会 我的答案:A 答对

8.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的文件是()。(3.0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B.《“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我的答案:A 答对

9.()是对人类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反思。(3.0分)A.原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 答对

10.东方文明在()追赶西方文明。(3.0分)

A.文明原形态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生态文明时代 我的答案:C 答对

总书记生态思想包括()。(4.0分))A.生态核心的新文明观 B.“五位一体”的新战略观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资源观 D.“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经济观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绿色发展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关系包括()。(4.0分))A.绿色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指标 B.绿色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C.绿色发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内容 D.绿色发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构成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生态反思的三本书籍是()。(4.0分))A.《寂静的春天》 B.《增长的极限》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时间简史》 我的答案:ABC 答对

4.工业文明面临的困境包括()。(4.0分))A.人类与自然失衡 B.消费与生产失衡 C.物质与精神失衡 D.局部与整体失衡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面向中国发展绿色举措的制度障碍包括()。(4.0分))

A.国际压力 B.国内冲突 C.国际冲突 D.个体冲突 我的答案:AC 答错

6.下列属于能源危机带来的工业文明病的有()。(4.0分))A.GDP中毒 B.食物中毒 C.精神中毒 D.科技失灵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7.我国资源枯竭的具体表现包括()。(4.0分))A.土地资源匮乏 B.水资源污染严重 C.生物多样性丧失 D.煤炭石油等资源短缺 我的答案:BD 答错

8.下列属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制度的是()。(4.0分))A.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D.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9.压制中国崛起的问题有()。(4.0分))

A.能源危机

B.资源枯竭

C.环境问题

D.制度问题 我的答案:ABC 答对

10.拐点转型的世界对中国文明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治国目标新定位在于文明模式创新是中国的新选择、新目标,具体表现包括()。(4.0分))

A.中国和世界都需要新物种文明 B.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需要再提升

C.工作重心需要转型 D.治国方略的大转型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国内发展战略的绿色布局主要包括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升级。(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2.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第一个国际文献是《寂静的春天》。(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3.环保部发布《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土地状况被归纳为“耕地质量问题凸显,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4.1979年,邓小平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把“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会”。(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5.人类迈向实际的表现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布的《行动宣言》与《政治宣言》。(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6.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7.总书记生态思想包括“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新系统观。(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8.《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要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9.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10.拐点转型的世界对中国文明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机遇,虽然中国农村、绿色农业发展已经纳入许多地方政府决策中,但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原有追求政绩和短期收益的传统工业化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仍然占据主要地位。(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第二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发频发阶段。比如,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

这些突出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社会反映强烈,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像有人所说的,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二〇一三年五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环顾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发展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特别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至今没有恢复。英国是最早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伦敦在很长一段时期是著名的“雾都”。一九三〇年,比利时爆发了世人瞩目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美国洛杉矶“闻名世界”。殷鉴不远,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精心研究和论证,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对于生态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大部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泽而渔,最后必然是什么鱼也没有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三篇: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100句话

总书记治国理政“100句话”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2.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4.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5.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2013年5月31日,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

6.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2015年6月1日,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

7.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9.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0.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1.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2016年12月31日,二0一七年新年贺词

12.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013年1月2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13.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14年1月14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14.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

——2015年1月13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5.党员干部越是位高权重,越要受到严格管理和监督,老虎屁股摸不得是不行的。

——2015年1月13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6.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17.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2015年6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8.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

——2015年10月18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

19.“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2016年1月1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2016年1月1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1.“人在做、天在看”。“天”是什么?“天”就是党和人民。

——2015年6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时的讲话

22.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3.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2012年12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

24.自己不检点,不清爽,不干净,让大家在背后指指点点的,怎么去要求人家啊?

——2013年7月8日,在中央军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25.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

——2013年11月28日,在视察济南军区部队时指出

26.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

27.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2015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8.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

——2015年5月5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

29.我常在想,新型政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概括起来说,我看就是“亲”、“清”两个字。

——2016年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的讲话

30.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2016年3月7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31.党的高级干部要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原则、敢抓敢管。

——2017年1月6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

32.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

——2017年1月6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

33.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2012年11月30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34.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2013年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35.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2014年1月22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的讲话

36.“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5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37.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 38.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2015年7月17日,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

39.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

40.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15年10月18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的讲话

41.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42.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

——2017年1月17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3.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

——2012年12月5日,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强调

44.“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45.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46.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2015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47.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已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5年12月31日,二0一六年新年贺词

48.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2016年1月16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

49.“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

——2016年1月21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50.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6年6月6日,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讲话

51.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52.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

——2016年9月4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 53.要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不画地为牢,不设高门槛,不搞排他性安排,反对保护主义。

——2017年5月15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

54.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5.“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2017年6月26日,在参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时强调

56.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常抓不懈。

——2013年9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7.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8.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59.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5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60.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2015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61.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62.“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63.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

——2014年5月23日、24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64.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65.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66.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67.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

——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68.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69.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70.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71.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2013年3月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72.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2016年1月5日,在视察第13集团军时强调

73.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2017年7月3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90周年阅兵上的讲话

74.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75.我们捍卫和平、维护安全、慑止战争的手段和选择有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

——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76.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013年5月2日,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

77.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78.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79.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80.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

——2015年6月1日,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

81.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2017年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

82.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

83.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84.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提到

85.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86.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

87.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10日,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88.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2013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89.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提出

90.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6年3月10日,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

91.要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要看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2013年11月28日,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干部意见时指出

92.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强调

93.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2015年3月8日,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94.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2015年4月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95.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考察时指出

96.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讲话

97.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

——2016年3月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98.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2013年7月22日,在湖北省长港镇峒山村考察座谈时指出

99.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2014年12月13日,在江苏调研时强调

100.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2015年1月20日,在云南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时强调

第四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进一步概括为“中国梦”,发挥了巨大的凝聚、激励和指导作用。

“中国梦”的目标极为简洁明了,即使是不识字的老婆婆也能随口说出。但它又包含了非常深厚的理论与文化内容。“中国梦”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要深入了解中国梦,就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真正理解了中国梦,就会有远大的眼光和广阔的胸怀,同时又会脚踏实地努力做好自己手中的工作。能够让每一个成员感觉到自己与所在统一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愿为之努力奋斗,是“中国梦”指导思想的魅力所在。

恪守底线:治国理政者的底线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学好用好唯物辩证法,其中,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是其重要内容。

对待底线,在不同的情形下,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基本的态度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突破底线,这是谋求根本改变事物、以破坏旧的统一体为己任的斗争哲学的方法;另一种与此相反,是坚守底线。它是以维护、完善、巩固统一体为己任的和谐哲学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过犹不及、恪守底线则是治国理政者对待底线的办法,是和谐哲学的原则。二者决不能混淆。今天的底线思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对底线要心怀敬畏。2014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等人对党和国家乃至对做人的基本底线全无敬畏之心,胡作非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巨大危害。任其发展,治国理政无从谈起,亡党亡国终不可免。

法纪底线不可逾越。可以说,法律和纪律是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底线的具体体现。遵纪守法是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底线思维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在201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防止犯颠覆性错误。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谈到深化改革时说过:“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人的认识和能力都有局限性,犯错误是难免的,不能因为怕犯错误而缩手缩脚,止步不前。但是,超越底线的颠覆性错误不能犯。因为犯了颠覆性错误就会造成灭顶之灾,连纠正错误的机会都会失去。

对敢于超越底线的行为“零容忍”、展开坚决斗争。习近平讲过一系列的“零容忍”,如对毒品、对腐败现象、对违规违纪行为、对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等,都必须“零容忍”,展开坚决斗争。如果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是对自己的要求,那么,展开“零容忍”的坚决斗争,就是对外部威胁应有的态度和方法,这些都是维护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

政策要托底。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组合,是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支柱性政策。”可见,“托底”、“兜底”以及“补短板”是底线思维的重要内容,是达到平衡、实现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是保证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一条重要原则。

居安思危,做好工作。习近平要求:“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可见,底线思维并不是束缚手脚、无所作为,而是要头脑更清醒、工作更主动,把工作做得更好。

和实生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积极创新外交理论和实践,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了构建各种类型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实施了构建“一带一路”及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行动。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这是他所倡导的“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的光辉实践。

我国古人早就指出:“和实生物”。就是说,和的哲学是生成事物的道理、是建设的道理。建立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得以可持续存在的条件。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都把避免灭亡、实现可持续存在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和谐文化的发扬光大。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不同场合,提出了构建各种不同类型的共同体的诉求,如亚洲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同体、网络世界共同体等,阐明了建立共同体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其最高形式。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体会

学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体会

**

2018.3.30

总书记在今年“五一”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在这段讲话中,总书记强调了两点: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工作都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的;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的一系列战略布局、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据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和主张,集中体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新实践之中。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以后全党全国工作的主题

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强调,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这样,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主线就成为十八大以后全党全国工作的主题。

我们党之所以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主题,原因有四。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艰辛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所系、使命所在、命运所连、价值所求。二是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巨大发展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面临复杂形势、各种困难、艰巨任务,需要全党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更加努力地奋发进取,去夺取新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四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人不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质疑和责难,有人说中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中国搞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更有人说中国搞的是“新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创造、新经验、新成就,回应这些质疑和责难,用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货真价实的社会主义,是发展了的、创新了的社会主义,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其它什么主义。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新实践的主要脉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主题,发表一系列治国理政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理论,推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新举措新实践。

一是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做到“五个深刻领会”。第一,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第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第三,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四,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总结的“八个必须”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第五,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二是实现中国梦的提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起了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后,他又在各个场合,对中国梦的历史、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和条件、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美好梦想的关系等等,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述,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宏伟愿景,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三是强调正确认识“两个三十年”,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扫除思想障碍。对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所经历的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党内外一些人始终存在模糊认识,一种是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一种是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这些模糊认识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障碍。总书记明确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他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第一,没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同时,没有新中国建立20多年来积累的重要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第二,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第三,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些坚定、明确、辩证、透彻的阐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扫除了思想障碍。

四是关于市场作用的重要论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体制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五是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战略的制定实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战略支撑。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总书记发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的号召,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并提出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战略支撑。

六是对“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予了新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如关于经济建设,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定决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指出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并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关于政治建设,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关于文化建设,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出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强调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强调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关于社会建设,强调要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并对如何推进两大根本任务,提出很多重要意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此同时,总书记对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也提出许多重要新思想新论断和工作举措。以上这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予了新的引领。

七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科学部署,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更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动员、总部署,勾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要保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动力。

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总体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这“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四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战略系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带领人民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方略。

九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从严管党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和工作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新思想新举措,集中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思想和重大举措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对有效解决党的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保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手笔”的气概、气质、气势,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谋篇布局续写这篇大文章,文章主题已经明确,文章架构基本形成,文章内容不断充实,文章写法勇于创新,可谓精彩纷呈、新意扑面,令人刮目相看、提神振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崭新局面。我们坚信,这篇大文章一如既往写下去,一定会更加精彩,更加耀眼,更加动人!

下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梳理(共5篇)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梳理 1.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3.0分) A.开放发展 B.共享发展 C.绿色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梳理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梳理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已近半年。半年来,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言行举措、个性风格等,尤其对总书记习近平的治国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 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瞻前顾后、继往开来,旨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推荐)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首次聚焦“依法治国”;十八大以来,从改革到反腐,均在法治框架下推进 今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聚焦“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会中,以“依......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为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