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肖临骏:浅谈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来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大多数企业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而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然而制度执行时,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与偏差,对制度实际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强化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一直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化业务操作的规范,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国家财政部严格规定了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融入内部控制。但因为我国内部启用内部控制制度较晚,具有经验不足、控制效果较差等问题,执行过程中也具有诸多缺陷。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管理经验,对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
一.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逐渐启用内部控制制度,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完善,各企业不同程度建立了与本公司业务有关的内控制度。例如,企业的融资、款项支付、基建项目、会计核算、招投标与对外投资等项目管理,进而保证公司管理趋向规范化,有效防止各类风险。然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仍具有许多的不足,暴露了许多的缺陷与问题。许多企业决策,未能根据内部控制需求,由个人主观意见进行决策,造成了决策弊端,尤其是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不能根据内部控制流程实施,缺乏对各环节风险进行控制、评估与识别,引起了巨大的企业损失。另外,某些企业普遍具有执行缺陷,例如,报销人的单据报销,找审批人直接签字即可,而其它人员仅可补签,若发现了问题,仅能修改单据,而不再重新填写单据。诸如此类问题,严重损失了企业的利益。可以说,内部控制执行问题的来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管理者、业务部门不够重视制度执行。许多企业虽然根据要求,设立了内控制度部门,企业管理层提倡内控制度的执行,然而企业管理层、其它员工,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某些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内控制度的制定,只是为了应付国家相关规定,在国家制度建设检查方面“打马虎眼”,企业将内控制度仅作为一种假象与摆设。大部分企业管理者不关心,甚至忽略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制定了许多的内控制度,但不起模范带头作用,更加不会根据制度流程处理业务。因为企业管理持“不重视、忽略”态度,其它工作人员也不重视内控制度,执行业务时不能根据制度需求执行流程,往往导致某项业务已完成,却出现“倒补手续”的问题。企业接受内控制度检查过程中,完善查看手续,健全业务操作流程,与内控制度的标准与要求相违背。
其次,企业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高。某个企业在执行内控制度时,通常由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监控,企业许多业务最终归结财务部门。所以,财务部门在内控制度的执行、监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例如,针对对外投资决策,若企业财务部门没有取得批准与授权,未能根据对外投资决策,对各环节进行控制,就会引起先支付投资,接着补审批手续的问题,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针对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由于管理层与财务人员具有人身依附关系,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高,遭到管理层的压力,往往会根据管理层知识要求,在手续不完善情况下,加强款项支付,接着要求业务执行人员进行手术补办。若款项支付之后,款项成为定居,若管理层的决策存在失误,必然导致不可避免的损失。
第三,审计部门监督的效果较差。企业在财务部门控制、监督的基础上,还需依靠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的监督,根据内部审计需求设置,内部审计需向公司董事会直接负责,按照企业管理层、员工内控制度直接执行,保证董事会股东的财产与资金安全。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其监督效果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特别是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其一,内部设计部门因向董事会负责,与企业管理层、其它管理部门具有监督与被监督模式,形成一种敌对管理,很难在企业内部中渗透,每项业务经办实施真正、可靠的监督,使得监督环节、功能流于形式。其二,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相融合,与企业连成一线,形成独立性后,引起监督失效问题。针对外部审计,通常利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价内控制度,审计范围主要包含企业已发生事项,但因为审计的时间短与频率低,很难发挥监督的意义与作用。尤其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企业通常均会提前与员工沟通,使得问卷调查形成“走过程”现象。对于已发生事项,利用内部控制制度检查执行效果时,由于企业做足了准备,引起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许多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均认识业务办理是一种阻碍,对工作效率造成影响,进而不利于内控制度的作用发挥与制度执行。
二.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
针对企业管理,因为内控制度的地位极为重要,特别是日常业务规范化,提高风险防范,加强个别业务预警,具有突出的作用。所以,对于企业内控管理,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企业发展极为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首先,有效提高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的重视程度。由于内控制度,不仅只是内控部门、企业财务的事情,需要通过企业所有部门、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层共同制定与参与,加强制度执行与完善。企业管理层、所有部门、全部员工,均认识内控制度的作用与重要性。通过内控制度执行,目的不在于降低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风险防范,加强企业重视程度,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进而降低由于个人原因出现亏损几率。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企业、企业员工的利益。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需由必要培训授课的方法,提升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特别是企业管理层的认知程度,将内控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中。
其次,有效提升财务部门与人员执行力。针对企业而言,财务部门是内控制度的直接执行、监督部门,需充分认识到严肃性、重要性,需认真学习、掌握内控的流程,熟悉内控的各个环节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保证资金出口关得以充分保证。
第三,利用流程图作用,有效降低执行难度。因为单位内部具有多种业务,每种业务必须配备相关内控制度,所以增加了员工的执行难度。为便于员工理解,减少执行的难度,企业可制定简单易懂的流程图,对员工业务操作行为进行指导,降低员工的学习难度,有效提高制度执行力。针对部分比较复杂的内部控制制度,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流程图,使流程图能够简单明了。
第四,有效发挥职能,应用现代化ERP财务管理系统。为实现财务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以ERP系统为状体,向银行、政府直接传递资金信息,同时ERP系统的透明化,可反映企业的经济、管理等综合实力,有效反馈、控制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实施ERP系统,通过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可有效反映企业财务功能、处理能力,主要包含网上支付、财务查询、财务报表、财务查账等,与WBS系统结构构建,可通过网络将财务支出、收入直接传输至银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在网络系统中,可共享财务管理资源。同时,构建安全防御体系。由于企业具有庞大的资金流动量,且种类繁多,较为复杂,在财务管理中若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所以,为降低安全隐患与风险,必须完善防御体系,确保财务管理系统能正常、安全的运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技术要求,财务的支出、收入,必须根据安全防御原则执行;防火墙,因电力企业经常与外部网络互相访问,应安装防火墙于电力系统,以降低外部因素影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加密,防止欺骗性软件的侵入;数字签名,以确保财务管理的确定性。
第五,定期评价反馈、追究责任。企业必须按照内控制度的执行状况,给予定期的反馈、评价,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凸显内控制度刚性,针对执行不力者,给予扣罚补贴或降级等严厉处罚,对于执行较好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进而提高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三.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把握好信心,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提高内控制度管理的合理性、准确性。效果较差的内控执行力冲击了企业管理者的惯性思维,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决策,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提高制度执行力,促进管理者改变财务管理思想,有效梳理与整合企业资源,优化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二篇:肖临骏: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社会各部门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对于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管理规范。可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向利好的方向快速发展,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市场竞争力都是必要且关键的。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在各个角度的不同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对于维持企业平稳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由于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及存在的潜藏风险,并及时采取规避和防范措施,是企业降低由于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并保障运营平稳。其次,内部控制管理体制的相关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真实,以及对于经济成果的巩固也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为及时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信息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所以,对于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及存在不真实或不客观全面的财务信息,也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审计,这样对于企业经济活动合法顺利的进行,以及财务信息的客观真实提供必要的保障。再有就是在企业服务质量、产品品质、安全生产和运营等诸多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保障性作用。
2.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须注意的问题
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体系在的有效性,是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关键,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保障企业平稳运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因此,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有效性,是推行企业内控制度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重点针对企业管理方面开展的以管理质量为主的内控制度,另一个方面就是重点针对企业经营经济活动开展的审计性质的内控体系。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以管理为主的内控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平稳运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的;而以经营活动为主要审核目标的内控则主要是为了规避由于企业经济活动不合法、财务信息不客观不准确导致的经营风险。有些企业两种内控制度分别执行,有的企业单独执行。虽然两种制度和体系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其之间却有存在一定程度的密切关联,因此充分的利用两种制度的优势和相互制约,也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手段之一。
对于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有效性,笔者在此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和方面。首先要注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规避和及时发现潜藏的风险,其主要作用是在问题和风险发生之前,及时发现并预防,而不是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处罚措施只是促进和保障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问题的手段而已,并不是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核心和重点。其次,企业内部管理的层次和方面十分众多,如果对各个方面和层次的工作都展开内控,那么内控工作无异于将企业内部的所有管理工作复制重做了一遍,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对于保证工作效率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也是毫无益处的。因此,有效的选择关键的内控工作点,就成为保障内控制度和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和核心。另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度和范围的设定,对于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是十分关键的。对于内控的范围和程度设定时要做到,在保证内控效果的同时,避免产生冲突和隔阂。而且要通过制度激发企业员工对内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1)企业文化是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具有成型企业文化的企业,对于任何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效率都是较高的。首先,统一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制度执行的统一性。另外,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对于企业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了保障作用。由于企业文化的统一和影响,使企业内部所有成员对于制度的认识是一致的,对于制度的规定是遵守的,对于制度的执行也是规范的,所以说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和开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想通过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于该制度的执行和有效的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企业文化,就是为内控制度体系顺利和有效推进和开展的必要保障。
(2)由于内控制度体系仅限于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关键点开展风险防控和预防,因此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所以,另外建立相应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专门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更加切实有效的作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使其与内控制度体系相互呼应,最终实现企业风险防控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标。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设需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远期愿景。归根结底一切制度和体系的建立都是为了推动企业向利好的方向快速发展,并以实现企业愿景为最终目标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立也不外乎其中,因此,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是建设企业内控制度体系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的内控制度,才能有效的运行并且实现通过内控制度的实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4)建立健全的决策和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内控发现企业内部管理和财务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但是发现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因此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风险预警和风险决策制度,才能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对于发现的风险,通过相关的决策将其解决在萌芽中。也可以避免企业由于没考虑到相关风险,而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出现疏忽和失误,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
结束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对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结构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因此,企业内控制度对于企业发展是必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
第三篇:肖临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客流特性及拥挤控制研究
在现代社会,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交通的改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各种解决方法中,城市轨道交通无疑是其中发挥作用最为明显的一个,它的形式多样,且分布范围广、受众多,因而很快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大型运动会、国际会议在城市召开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受众会在短时期内大量集散,形成突发性的客流,而交通拥挤问题也随之而来。要想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客流及突发客流拥挤的控制方法加以研究。
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客流概述
突发客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有数量可观、规模较大的乘客群体,另一个是乘客的集散速度非常快。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因而形成突发客流的几率也增高了许多,换乘枢纽站、旅游景点站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交的轨道交通站点,都是生活中容易产生突发客流的地点。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突发客流与其他交通方式下的突发客流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客流量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轨道交通成网,其初衷就在于尽可能多的吸引乘客,扩大乘客的范围。因此,在轨道交通成网的过程中,客流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且这个特点在成网过程的初期和中期表现地最为明显。第二,客流的分布具有多样化的形态。因交通线路呈网状,途经不同的区域,所以其服务的乘客在动态分布上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能是均等型、也可能是两端萎缩而中间突增型。第三,客流的波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轨道交通所经区域的乘客活动具有集中性,比如工作区的乘客集中在朝九晚五的时间,这些客流在全年都具有一个明显的波动周期。第四,换乘组织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换乘是一种常见的交通行为,网络状态下的轨道交通所服务的乘客具有很高的换乘几率,而换乘乘客的混合性、多向性等特点为换乘组织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二、突发客流拥挤的控制方法
突发客流给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笔者认为,控制突发客流拥挤的方法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增强车站客流组织能力。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突发客流的集散地,易于发生交通拥挤。因此,做好车站客流的组织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解决车站突发客流拥挤的问题时,首先要对车站突发客流拥挤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1)车站的客流量超过了车站所能承受的范围;(2)车站的线路运行情况不佳;(3)车站的运营组织方案不够完善。在分析过原因之后,就要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成立应急指挥中心是解决突发客流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是预测突发客流量和分配各个线网的客流量。预测突发客流量是票务配置的前期准备工作,合理的预测能够提高票务配置的科学性及有效性。而在分配各个线网的客流量方面,则要注意一些突发性事件,比如闸机吃票、乘客走错闸道等,如果出现以上问题,工作人员要及时解决,以避免乘客不能顺利出站的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出站效率,防止交通拥挤。
第二,提高线路运输能力。线路运输能力在降低客流拥挤传播速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控制突发客流拥挤时,要将线路运输能力的提高放在中心环节。具体而言,线路运输能力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调整列车编组方案。一般而言,列车编组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普通时间它的编制具有稳定性,但是突发客流属于特殊情况,因而在制定列车编组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当时的时间、地点、乘客数量等,根据实际情况来编制列车组。(2)调整列车停站方案。突发客流具有客流量大的特点,因而在制定列车停站时间时可做适当的延长,使乘客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上车或下车。而停站所占据的时间,则依靠缩短列车行车低峰期的停站时间来加以弥补。(3)调整车辆运用计划。列车数量在各峰值均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然而面对突发客流的情况,则需要对行车数量进行调整,对突发客流情况较为明显的区域或时间段,应增加行车数量。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整对线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过程中要保持机动性和灵活性,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共同提高线路运输能力。
三、结语
在分担出行客流上,城市轨道交通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所能创造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在处理由人口问题所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上,它表现出很多的优势。突发客流造成的交通拥挤已经是主要的交通问题之一,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不仅要善于运用轨道交通工具,而且还要对突发客流的特性加以了解,如此才能制定控制交通拥挤的合理方法,妥善解决问题。
第四篇:肖临骏: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电网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高压电网随之出现,世界上电压最高的电网已经在我国成功建设,甚至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电网也已经完成。这种发展过程得到了全面的普及,特别是近几年,不同等级的电压开始运用统一的计算机进行监控,这样不仅减少了变电站值班人数,同时也推动了无人值班的应用。电力调度作为事故处理、运行处理、倒阀操作的重要环节,在电力安全审核中包括自动化调度的各种指标,同时也对国家电网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做好各项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确保电网稳定、经济、安全、可靠的运行。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工作内容,电力调度运行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体现。其一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行各业对于电力的需求都在加强;其二是在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诸如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以及家用电脑等家用电器的大力普及使得居民用电量逐年攀升。为了保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就必须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从这个角度来说,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进一步对电力调度的统一运行和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就显得尤为必要。此外,电力调度运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这就对电力调度运行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能适应自动化工作环境,并熟练地进行操作。因此,电力调度运行部门需要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队伍,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电力调度不安全因素分析
3.1 系统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
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模式,各个变电站里都运用了计算机参与监管。这省去了许多人力,而且还有许多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变电站管理中,这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是这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系统自身的问题包括因工程建设时的失误和产品自身设计的不合理,而带来的安全隐患;(2)系统受到许多没用信息的影响而使得重要的信息被忽视,进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3)由于相关设施设备老化使得系统运行效率降低;
(4)所依赖的单通道或假双通道运行模式会对系统通道带来的影响,从而影响电力工作的正常运行
(5)因环境的影响而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的隐患。环境因素通常说的是人机混杂,不能为设备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2 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体制因素。在电力调度中,由于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欠缺,责任心不够,易出现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1)麻痹大意,交接班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等失误;
(2)在处理电网发生异常事故时容易因焦虑产生情绪波动,造成事故处理不顺畅;
(3)失去监护,违章下令;
(4)不熟悉运行设备状况,盲目下令操作,这都将会给电网、企业、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另外,在日常电力调度中工作中,如果工作人员一直在做同一重复工作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工作人员就会产生懈怠,工作效率降低,这就使得出现工作失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在解决工作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候他们因对情况判断不准确而出现主观臆断,可能会因此传递一些错误的信息,这也将引发一些安全风险隐患。体制漏洞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由于相关制度建立的不完善,而使得一些工作没被很好的落实,可能会出现一些工作的管理力度不够,而引发一些安全隐患。例如,因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执行人员违章工作,使得一些电力检修工作程序混乱,这就可能导致检修过程中的某个程序出现漏洞,而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力调度体制,才能使电力调度工作稳定有序的进行。
3.3 风险评估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的分析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度、事故发生的后果和风险性分值。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值在0.1~10,并且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如表1 所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值在0.5~10之间,在这之间定出若干中间值,如表2 所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完全可以预料 10
相当可能 6
可能,但不经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不可能 0.1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度 分数值
连续暴露 10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每周暴露一次 3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暴露一次 2 1 6 非常罕见的暴露 0.5 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4.1 加强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的防范,强化管理工作,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
电力调度运行的防范工作主要是对调度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加强调度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调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由于调度人员在操作上的失误而带来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调度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杜绝因为其不良习惯而造成的违规事故。众多电力安全事故的主要成因多是由于调度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在调度管理过程中缺少严谨、认真的审核,从而造成事故发生。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首先在调度的审核、签收过程中,要强化责任意识。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审核工作票,包括对时间、内容、相关设备的审核,只有工作票符合工作要求后才可以签;其次要预先发好调度操作指令票,给予调度人员预先命令。在安排指令时,要认真核实操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按要求核对票上的预发时间和操作项目,对调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防范;最后要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力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操作人员才能进行调度操作工作。
4.2 加大电力系统的技术投入,减少系统运行的风险因素
电力系统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要加大自动化运行设备的技术投入,就要严格检查和排查设备存在的风险隐患,若发现设备存在问题,一定要及时的整改,采用完善的技术来弥补设备的自身缺陷。首先在采购设备的环节中,就要把好关采购这一关,在采购前,要制定采购方案,认真落实采购管理工作;其次是在设备的施工环节,要对设备进行反复调试工作,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最后就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和维修,要做好系统的数据备份工作,严格控制由于系统自身缺陷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4.3 强化电力调度误操作规范
误操作是调度人员在工作中习惯性违章所致,为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必须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在规范安全章程的同时,避免各种违规行为。在这过程中,必须认真审核工作票,使工作票填写规范;通过明确设备命令、编号、时间、内容、检修要求、说明,对于合格的工作票进行批答。对于指令票,则根据资格证拟写。调度人员要认真核对SCADA 以及模拟盘运作,并且对设备现场进行核对,如:接线形式、中性点、设备对系统的影响等。如果电网操作包含电力调度两个或者以上的单位时,必须根据运行方式,对设备状态进行切换,同时检修复电、停电条件。在审核指令票的过程中,除了必须熟悉调度能力,还必须掌握调度接任,对操作命令进行规范,从而调整停电范围、保护要求。同时,操作票必须在审核、拟写完毕后,根据时间安排进行预发,在预发中,根据操作票内容、单位、编号、时间,对指令票进行调令。结语
综上所述,规避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能够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电力调度工作主要是在安全运行上,要加强调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其安全防范的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电力调度是一项复杂且持久的工作,在电力调度工作中,安全风险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例如会出现误调、误操作的事故,对于电力调度工作中的不安全人为因素,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调度人员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技术,从而约束调度人员的工作行为,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切实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