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相声演员李菁接受专访 称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大全]

时间:2019-05-14 22:1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相声演员李菁接受专访 称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相声演员李菁接受专访 称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大全]》。

第一篇:3相声演员李菁接受专访 称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大全]

相声演员李菁接受专访 称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

他擅长京东大鼓、快板和双簧,师从相声名家师胜杰先生;他曾是德云社的少帮主,如今是星夜相声会馆的当家;他曾掀起京城相声热,也执着于相声剧、杂技剧的发展。他就是相声演员李菁。3月24日,记者电话联系到李菁,他对笑林的离去无限惋惜,也对如今相声的创新和发展有很多想法,“从2005年到现在,相声重新火了10年,现在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经过优胜劣汰,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演员和团队就留下来,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也许10年、20年以后,又一个契机出现了,可能是一个或一批演员,可能是一部作品,把相声重新推回到一个新的高度。”

“习惯每天晚上听相声”

2010年,李菁出走德云社之后,在北京创办了“星夜相声会馆”,从这几期的节目单来看,他最近一次在会馆亮相是3月7日的快板书,李菁自己也承认,在相声会馆表演的频率基本上是三周一次,“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带着‘星夜相声会馆’的团队,要给年轻演员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要给团队准备一些大剧场的演出。大剧场的演出规模和售票价格不是小剧场能比的,如果只顾小剧场,不利于我们整个团队的运营。但是,小剧场是我们很重要的阵地。”

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作为北京人,李菁从小耳濡目染,对相声有非常深的感情,“我7岁开始听广播自学相声,后来接触到人民文化宫的很多业余相声演员和作者,他们都有师承,都是相声门里的人,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专业的东西。”2006年,李菁拜师胜杰先生为师,进入到侯氏门下,“那些年一直没有找老师,因为一直崇拜师先生,但他是东北相声演员,所以见一面也不容易,后来有幸见到了,立马实现了拜师的愿望。”

这么多年一路走过来,相声成为李菁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不演出的时候,每天晚上在家里也必须翻点相声听一听,或者找点剧本、书看一看”,李菁因此经常被太太投诉,“她不理解我大晚上的还弄这些东西,这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种习惯。”

“相声在春晚不占便宜”

在羊年春晚中,李菁和瞿颖、贾玲等表演了小品《喜乐街》,因为抄袭、歧视女性等质疑,至今余波未平。对此,李菁表示有难处,“央视春晚的受众和剧场不一样,春晚的舞台面向几亿人。《喜乐街》之后很多女性同胞提出质疑,但是我们的创作初衷怎么可能是讽刺剩女呢?这样的效应在小剧场演多少场都不会有,但在春晚的舞台上就不一样了。”

羊年春晚的三个反腐相声令观众眼前一亮,但却因为力度不够等原因,并未收到很好的效果。李菁说,和小品一样,相声也有难处,“春晚,应该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从相声作品的角度来说,要有讽刺的东西,但不一定要尖锐地讽刺什么,所以对演员来说是一个挺困难的事儿。相声演员为春晚准备段子,要花很多的时间,从接到任务,到审查、彩排、直播,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对演员来说,最终站到那个舞台上已经是成功了。如果讽刺不得当会牵扯到方方面面,如果这样,对一台晚会来讲,得不偿失。”

在李菁看来,“相声在春晚不占便宜”,这种情况不只是在内容层面,还有场地的问题,“今年春晚的厅还小点,以前三千多人的演播厅,俩人站在那里说其实很渺小,和热闹的歌舞比起来,相声演员就靠嗓子在那喊,很单薄。这跟你坐在剧场里,踏踏实实欣赏一台相声晚会,感受是不一样的。”

“搭伙三年,不火自赚”

在最近一期的东方卫视《生活大爆笑》中,李菁和老搭档何云伟表演了相声《剩男兄弟》,在节目中,两人一如既往地嬉笑怒骂,并夸张地说,“合作了21年”。李菁和何云伟第一次比较成功的亮相,应该算是2005年参加北京相声小品大赛。在那次比赛中,两人合作的《我要幸福》一举夺得相声专业组一等奖。

据李菁透露,两人第一次合作是2004年,至今已经超过10年了。如此默契的搭档,也需要经历一个磨合的过程,“俗话说,‘搭伙三年,不火自赚’。就是说如果两个人合作三年了,就算不火也能赚。用我们行内的话说,需要达到一个‘腻乎’的境界,只有两个人‘腻乎’了,表演起来才能相得益彰。相声语言的艺术很脆弱,经常有即兴发挥的时候,如果搭档即兴发挥,就要感应到他的方向,配合好他。”

李菁和何云伟,一高一矮,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一个声高一个低沉,李菁说,这种落差恰恰是搭档需要的,“对搭档的要求是,往那儿一站,就得像一对儿演员。音调搭配也要合适,逗哏声调高,捧哏声音比较低沉,要做到高问低答。”

“市场会慢慢回归理性”

相声,作为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上世纪70年代末走红。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声逐渐式微。2005年,以郭德纲为首的一批相声演员的走红,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相声节目在春晚舞台的增多,被认为是相声回归的信号,即便如此,有口碑又有料的新段子越来越少,“相声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去年《满腹经纶》的火爆,说明大家渴望听到好的相声,但好的作品已经很难出了。大家对相声的欣赏水平提高了,期待也提高了,以前演员的创作用了大量的技巧,涉足大量话题,在这种基础上,还要回避网络段子,进行创新,其实很难。”

李菁认为,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发展都是盘旋发展,这是符合哲学规律的,相声也不例外,“从2005年到现在,相声重新火了10年,现在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经过优胜劣汰,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演员和团队就留下来,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也许10年、20年以后,又一个契机出现了,可能是一个或一批演员,可能是一部作品,把相声重新推回到一个新的高度。”

李菁预测相声市场慢慢回归理性,“现在演出的场次、频率有点不理性,团队也多,演员也多,大家集体消耗有限的传统相声,新相声的创作效率也没那么快,从演出需求上来讲,越来越跟不上观众的要求了,市场会慢慢自行调整。”

下载3相声演员李菁接受专访 称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3相声演员李菁接受专访 称创作集体进入瓶颈期[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