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搪瓷的中国史:从宫廷工艺品到“文革”记忆
搪瓷的中国史:从宫廷工艺品到“文革”记忆
搪瓷,曾经是中国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常生活记忆中挥不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家里的脸盆、牙缸、灯罩、饭碗都是搪瓷制品。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迈入21世纪之后,搪瓷制品像听到了集结号一样,“嗖”的一下全体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现如今,要找搪瓷制品,首先想到的就是各大城市争相新建的那些文化创意园或商业街,不过里面兜售的搪瓷制品已经不是日用品了,而是一种象征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
作为文化符号的搪瓷商品
说起搪瓷工艺,大部分人第一时间会与那些常用的日用品联系起来,殊不知在1956年中国制定搪瓷制品标准之前,人们将搪瓷这种工艺称为“珐琅”。也就是说,所谓搪瓷,指的是金属外面的那层类似“釉”一样的东西,无论是金、银、铜、铁、钢、瓷质的各种胎体,只要外层用这种“无机玻璃质材料”包裹,都可以叫做搪瓷。更重要的是,搪瓷早年间的叫法就是工艺品中常提到的那个珐琅。名字一变,立刻高大上起来了。难怪古人说:名不正言不顺。讲搪瓷还得先从珐琅开始。
阿拉伯人带来的铜胎掐丝珐琅
有的书里说,珐琅这种工艺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来在隋唐时期传入中国。不过,珐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后人所重视,应该是从元代开始的。元朝人有首诗《大食瓶》:“西南有大食,国自波斯传。……素瓶一二尺,金碧灿相鲜。晶莹龙宫献,错落鬼斧镌。粟纹起点缀,花穟蟠蜿蜒”,说的就是阿拉伯人制作的掐丝珐琅彩瓶。
所谓掐丝珐琅,就是用细而薄的金属丝或者金属片焊或者粘在胎体上,组成美丽的图案,再像小时候玩的填图游戏一样,用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把图案填满。之后再经过多次焙烧、磨光、镀金形成最后的成品。
在元代,蒙古人统治的地区横跨欧亚大陆,他们在西征的过程中,每每使用大屠杀的手段,而得以幸免的只有一些工匠艺人。“惟匠得免”的政策也被堂而皇之地写在元朝的典章制度中。在征服如今阿拉伯地区的大食国的时候,元朝军队收罗了很多善于制作掐丝珐琅工艺的阿拉伯匠人,并把他们派到军队里服役。于是掐丝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就流传到了中国。
一种说法认为,跟随蒙古军队在云南征战的阿拉伯珐琅匠人在当地收了徒弟,而云南徒弟学会了以后,跑到京城去讨生活时才把这门手艺传到了中原地区。不过元代的珐琅工艺只是起始阶段,珐琅彩绘制技法并未普及,传世作品也少。
元末掐丝珐琅象耳炉
真正为世人熟知的掐丝珐琅彩艺术,当属明代的景泰蓝。明成祖的时候,“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将中外交流推向高潮,同时对我国的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阿拉伯工匠直接来到中国,指导甚至参与了掐丝珐琅器的制造。
外国的师傅来了,技术当然比云南徒弟要好得多了。当时主流的做法是在铜制的胎体上制作珐琅彩器皿。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在艺术手法、制作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宫廷内的御用监还有专门的作坊。因为是景泰年间,而且做出来的东西大多是以蓝为底色的,于是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皿就被叫做“景泰蓝”。
可是当时直接在瓷器上作画的釉上彩工艺已经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在铜器上采用掐丝珐琅上釉的复杂工艺呢?那是因为釉上彩在烧制过程中,色彩容易晕散,不像掐丝珐琅工艺可以保证颜色精确;同时铜器封釉具有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有类似瓷器晶莹光滑适用于装饰的特点,非常符合官家端庄大气、雍容华贵的审美趋向。
但是,由于景泰蓝的釉料都是从西方进口的,价格昂贵,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经济原因,铜胎掐丝珐琅彩的烧制开始停歇,再加上传统瓷器的着色技法提高,出现了万历时期的五彩瓷,以金属为胎的珐琅彩工艺品一度式微了。欧洲人带来了画珐琅
珐琅工艺在东方慢慢发展的同时,在西方也没有停下脚步。15世纪中叶,欧洲发明了不用掐丝,而是直接在铜胚胎上烧一层不透明的珐琅釉作底层,而后再用彩色釉料绘画,入窑烧制的工艺,这被称为画珐琅。
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日(Limoges)是欧洲画珐琅之都。16-17世纪,那里已经可以生产出世界最精美的彩色珐琅。当时的画珐琅,除了宗教题材之外,还有世俗的装饰画,特别是人物肖像画,这些大多是当时的欧洲皇室和豪门私人定制的器物。比如画珐琅大师利莫赞最著名的作品就是1532年临摹丢勒风格制作的《耶稣受难》组画,他还遵照亨利二世国王的指示,制作了很多描绘他的情妇迪亚纳各种姿势和表情肖像的画珐琅作品。
十八世纪欧洲14K金嵌钻石画珐琅怀表
清朝统治中国以后,尤其是康熙皇帝收复了台湾,废除海禁,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作为重要的工艺品,跟随使团、传教士进入中国,被时人称为“洋瓷”,这是珐琅工艺第二次传入中国。
由于康熙皇帝喜欢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对欧洲文艺复兴影响下的艺术也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光影效果、体积感和质感、逼真写实的色彩关系,都让这位皇帝感到特别新鲜。欧洲传来的画珐琅,一下就受到了皇帝的宠爱。他马上下旨命令宫中的造办处承做,并招揽了多位欧洲画珐琅的工匠来中国指导。
在中外匠师的共同努力下,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很快就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的烧制技术,并且还将这个技术移植到瓷器胎体上,于是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画珐琅工艺——瓷胎画珐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珐琅瓷”。不过,当时为了追求欧洲铜胎画珐琅的效果,在康熙朝的珐琅彩外壁上大体是不封釉的,摸起来比较生涩。
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到了雍正年,皇帝对珐琅彩的烧造更加关心,派怡亲王(十三弟允祥)亲自主持,珐琅瓷的技术工艺和艺术水准达到了顶峰。一方面是开发了国产的色料,不仅摆脱了此前一直依赖外国进口的局面,甚至研发出了新的颜色。
国产色料发明之前,工匠们必须谨慎使用,烧坏了一件东西都得被上司K得满头包,自然也就也不敢大胆试验。有了国产的颜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艺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宫廷书画家参与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开始绘制大量的花鸟、竹石、山水等图案,并在画面空白处题以诗句,配有闲章,进一步推动了西方工艺技艺与中国传统审美的结合。
另一方面,当时景德镇御厂已经烧造出“内外皆有釉”的白瓷胎,摆脱了原来欧式“铜质感”的感官印象,珐琅瓷彻底变成了“中国瓷”。在雍正年,之所以珐琅瓷攀上巅峰,还必须提到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一个是年希尧(年羹尧的胞兄),一个是唐英。年希尧向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学习,写了一本介绍透视法的书,叫做《视学》,对推动中国画运用西方科学的透视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唐英则是景德镇的督陶官,在他的身体力行之下,景德镇烧出了更加精美的瓷胎。
雍正珐琅彩松竹梅橄榄瓶
乾隆朝基本延续了前朝珐琅瓷的烧造工艺,但却慢慢走向衰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珐琅作的生产大为减少。究其原因,广州粤海关承制的“广珐琅”充分发挥了作为当时唯一通商口岸的地域优势,积极吸收西方工艺的先进成果,“与欧洲同步流行”,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欧式风格明显,深受皇室贵族欢迎,反之宫廷珐琅作的工匠整日埋头揣测皇帝心思,集体创造力反而慢慢消亡了。其次,珐琅瓷多半是皇室贵族收藏,没有“出口创汇”,是一项“只出不进”的亏本买卖。乾隆后期经济发展衰退,长期通货膨胀,铜料紧张,珐琅作预算紧缺,难以维系庞大的经费开支,所以到了乾隆末年,整个宫廷珐琅作干脆关门歇业。
乾隆珐琅彩玉壶春瓶 日本人刺激下中国搪瓷工业
虽然珐琅作为工艺品的阶段告一段落,可是作为日用品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当中国人把画珐琅升级成珐琅瓷,奉为藏品,西方人却逐渐将珐琅工艺转为民用,这个对比不能不令人有些许唏嘘。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展开,珐琅制品被普及到西方市民家中,成为寻常的日用品。而后,伴随着欧洲商品输出,珐琅制品第三次来到了中国。
根据中国搪瓷协会网站所记载的大事记,光绪四年(1878年),奥地利第一次将搪瓷制品输入我国,不过当时还不叫搪瓷。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欧战之际,将大量的低质搪瓷制品倾销我国,同时带来了“搪瓷”这个从日语转换过来的词汇,从此,“珐琅”和“搪瓷”虽然同属一种工艺,却被约定俗成地分配到不同的行业上,工艺品叫珐琅,工业日用品叫做搪瓷。
当时日本专门设立了6家工厂,生产专供中国地区的搪瓷制品,我国市场几乎为日货独占。到了1915年,我国搪瓷制品的输入以日本为主体(至1929年),每年输入额占输入总额的58%-84%之间。1916年,英国人麦克利(F•H•Mcfregor)在上海闸北顾家湾(现中山北路、恒业路附近)开设广大工厂,这是洋人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搪瓷厂,制造牌照、口杯、食篮、灯罩等搪瓷制品与日货竞争,后因经营不善而告失败。
1917年,留奥学习美术珐琅的中国留学生刘达三与嘉兴商人姚慕莲(他是辛亥后上海民营资本的代表人物之一,还于1915年办过民营的自来水厂)合资在上海闸北创设中华美术珐琅厂(中华制造珐琅器皿公司),生产面盆和杂件等搪瓷制品。这是中国人自办的上海首家搪瓷厂,但一年后,因经营亏损而改组。其后日本侵华,抵制日货运动兴起,对保护民族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是中国搪瓷工业的发源地和集中地。
到了1924年,我国搪瓷工厂遍地开花,洋商及华洋合资的搪瓷厂已全部停产,民族搪瓷工业终于形成。之后,中国搪瓷业兴旺起来,不仅独占中国市场,而且还多次参加各类世界展会,包括后来被叫做“世博会”的万国博览会。但好景不长,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许多民营工业或被炮火炸毁,或被强行征收,或因为货源断绝而停产,直到日本投降后才短暂恢复。搪瓷制品上的政治宣传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搪瓷制品兼顾轻便耐用而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国家大力发展搪瓷日用品工业,上海搪瓷工厂响应号召,到内地设厂,帮助全国搪瓷工业发展,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因为搪瓷制品深入千家万户,是广大群众每天都能用到的东西,所以自然一些政治宣传和口号也就不断地在上面出现,让这些搪瓷制品带有非常明显的时代印记。例如,1925年6月,“五卅”事件后,上海益丰搪瓷厂为了不忘国耻,自发特制了“五卅”纪念脸盆,在盆底喷印上“勿忘五卅”字样,在盆边喷有“一片冰心盟白水,满腔热血矢丹青”的爱国词句。这应是政治宣传最早在搪瓷制品上出现的例子了。
和国民政府比起来,新中国对搪瓷制品上的政治宣传更加重视,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种不同的口号印在上面,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到“打倒一切帝反修”,别的不说,就连我们最熟知的印有牡丹花图案的脸盆,当时也被叫做“胜利式”。
一直以来,搪瓷制品可以说是供销两旺的,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外都有大量的订单。可是为什么进入新世纪之后,这些东西会突然间集体消失呢?
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价格低廉的瓷器、金属等制品涌入,对搪瓷制品独霸日用品市场的局面带来了冲击,而老牌搪瓷工厂也深陷困境,相互厮杀。更重要的是,搪瓷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酸洗工艺,会使大量的重金属废水排入江河,对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珐琅或者说搪瓷,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外国的影响和刺激。事到如今,我国的搪瓷业者除了制作一些不着调的面盆牙杯,放在旅游景区和文化创意园内供人“瞻仰”外,恐怕还得将眼光瞄向海外。因为外国搪瓷业已经将搪瓷工业用于有毒管道涂装、建筑外墙等高新技术领域,看来我们还得需要一趟“西天取经”吧。
参考文献:
姜浩峰:《搪瓷旧事》,《新民周刊》,2014年5月
祝重寿:《关于中国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的起源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9月
周思中:《欧洲画珐琅与清官瓷胎画珐琅》,《紫禁城》,2008年7月
王升虎:《中西合璧——珐琅彩艺术的源与流》,《东方收藏》,2012年12月
刘芳:《盛极而衰——清乾隆朝瓷胎画珐琅欣赏》,《荣宝斋》,2013年3月
中国搪瓷工业协会:《中国搪瓷工业50年》,《中国搪瓷》,2000年2月
秦祥年:《路在何方?——剖析上海搪瓷业》,《上海统计》,2002年4月
第二篇:从“唐时宫廷 酒”到“盛世剑南春”——剑南春淡季营销策略透视
从“唐时宫廷 酒”到“盛世剑南春”——剑南春淡季营销策略透视
文化营销时代到来 文化营销是企业营销的一部分,近年来已被国内企业广泛认同,并成为许多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白酒行业更是如此,“卖酒就是卖文化”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营销理念。不少企业赞助各类文化活动、艺术演出、体育盛事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知名度,扩展了企业文化,也支持了社会公益事业,可谓一举多得。这方面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但对某些文化营销的观察分析后却发现,许多花了企业上百万投资“XXX之夜”歌舞晚会、体育活动,往往就随着那一夜喧嚣盛况而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活动本身没有沉淀下来,企业的美誉也因为失去了载体无法延续下去。“XXX之夜”成了企业和文化活动与观众之间的“一夜之情”、“一夜之欢”,活动的效益没有延伸出去,企业的投资与回报不成比例,实际上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企业得到的只是一时的轰动效应,而不是长远的品牌影响力,因此,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营销。怎样才能避免文化营销中的这种“一夜之情”呢?首先应有一个鲜明而准确的定位,将企业文化、品牌理念与文化营销的载体链接;其次,应通过文化营销提升品牌;再次,应将“一夜之情”延伸到“一千零一夜”。剑南春的竞争定位 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在红酒、啤酒、果酒等的步步紧逼下,白酒市场的竞争进入更为酷烈的阶段。白酒行业的市场之争、品牌之争实为文化之争。经过近几年的短兵相接,国内白酒业市场基本是川酒、黔酒、湘酒三分天下,而三足鼎立的格局下,又数茅、五、剑三大巨头傲立船头。茅台数十年经营“国酒”品
牌,其价位与地位双辉;五粮液借系列品牌开发大举扩张,其综合实力被业界公认为“酒王”;剑南春名齐茅五,质比茅五,数十年来却一直奉行“最好的酒、偏低的价”,使得市场销量与茅五并驾齐驱之际,销售额却被拉下一大截。市场与效益,一个是立足之本,是必由之途,一个是发展之力,是终极目标,剑南春一直稳固地占有市场相当份额,效益却始终不及茅五。对此,剑南春思忖良久,蓄势待发。
另一方面,酒鬼酒、水井坊等后起之秀咄咄逼人,向剑南春发起挑战。这些品牌虽无剑南春的雄厚实力和悠久历史,但市场定位准确,营销策略恰当,广告攻势凶猛,很容易满足人们“喜新厌旧”的消费心理。既要向前追赶,与茅五竞争,还要摆脱“追兵”将其他品牌远远地抛在后面,剑南春身处前有虎后有狼的境地,提高价格档次、推出高端产品已迫在眉睫。为此,剑南春决定实施一整套提升品牌价值的公关营销活动。剑南春出招 剑南春集团找到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的四川金手指传播公司,为其设计策划和运作相对应的营销活动。金手指公司很快策划出两个大型公关促销活动:“剑南春之源〃大唐丰韵--唐代社会生活展”和“剑南春之夜〃时尚诗乐舞《大唐华章》”巡演。前者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展示唐代珍贵出土文物,让人们感受大唐盛世的繁华气象;后者通过唐诗、唐乐、唐舞等艺术形式,从民间、宫廷和对外交流三个版块,运用现代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诠释大唐文化,把“唐时宫廷酒、盛时剑南春”与整个大唐文化的背景连接起来。正所谓“一壶美酒,两个盛世”,唐朝和今朝,两个中华文明的高峰被剑南春巧妙而极富想象地链接,使人们想到唐朝,想
到当今盛世,就联想到剑南春。在“剑南春之夜〃时尚诗乐舞《大唐华章》”的首演仪式上,还将举行一个“唐酒剑南春”收藏仪式和“中华盛世万人大签名”活动,其签名册与剑南春特制佳酿将一同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传之后世。据中国历史博物馆负责人称,博物馆在此之前,只收藏了国酒茅台,今后将不再收藏白酒。夏季是白酒的销售淡季,而北京是高档白酒的汇聚地,也是在全国市场的战略制高点,北京的销售热潮会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和带到全国销售市场,因此,剑南春把这次营销活动定在8月的北京。营销目的就是提升剑南春的品牌价值,为迎接销售旺季、推出高端产品做准备。提升剑南春品牌形象 在这次大型公关营销活动中,剑南春延续十多年的广告语发生了变化。“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变成了“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仅仅两个字的改动,却蕴含了剑南春品牌文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唐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鼎盛时期,唐诗、唐装、唐人街等以“唐”命名的字符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符号,是世界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特有载体。历史走到今天,又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世出现了,而从唐代的剑南烧春走到今天的剑南春则见证了整个民族的兴衰历史。“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正暗喻了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示出剑南春将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兴衰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兴盛联系在一起的宏大气魄,这是广告语变化的起因,亦是剑南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高明之举。从“剑南春之夜〃时尚诗乐舞《大唐华章》”营销推广实施中,似乎在向人们传达这样的提示:剑南春品牌所蕴含的这层内涵使它代表着中华盛世,当你品味剑南春
时,你会有种身处当今盛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责的幸运和自豪感;剑南春意味着共同心愿,意味着是共同心愿让我们聚首在一起,分享成功,分享快乐,我们拥有共同的心愿和语言;同时,剑南春还意味着独特的传统,它是中国渊源流长的酒文化的杰出代表,把唐诗、唐酒、唐乐三位一体地融合起来,传达出大唐盛世的繁华讯息,也蕴涵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唐人那种边饮边唱、且酌且吟的豪迈洒脱也尽在品斟中了。可以说,剑南春本身代表着对唐文化的延续,是对白酒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剑南春品牌个性也由此形成,那就是——剑南春是豁达开明、海纳百川的;剑南春是豪情奔放、共享快乐的;剑南春是弘扬传统、拥抱未来的。这一系列活动也正是要表达“见证中华盛世、表达共同心愿”的深义,以此提升品牌价值。剑南春营销启示 白酒的营销战场究竟在哪里?剑南春人认为,它就在消费者的心中。换言之,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能够进入消费者心中并占据相应地位的品牌,只能是那些名列前茅的赢家。国门的开放,洋酒的入侵,红、啤酒对市场的抢夺,使白酒市场大大萎缩。在现有的市场盘子里,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与国际市场规则的接轨,白酒行业必将经历一次大洗牌,弱小的企业会逐渐被兼并或淘汰,大企业在竞争中进一步壮大、扩张,最后将形成几个超大企业亦即优秀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和排序实际上意味它对市场的占有或失去,意味着企业最后的兴衰成败。剑南春在这次“京城卖文化”的公关营销活动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
先,它确定了对品牌的定位,即品牌在消费者或预期客户心目中究竟是怎么样的,建立怎样一种联系。如“果冻我要喜之郎”就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这样一种联系:人们想到果冻就想到喜之郎,提到喜之郎都知道它是著名的果冻品牌。这种一对一的连接奠定了喜之郎在果冻市场上无可质疑的老大地位。剑南春则将把盛世与美酒、唐文化与美酒作为连接点,让“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的口号深入人心。事实上,在这个传播过度、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每天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来自不同品牌的过量信息,这些信息如此繁多、混乱,使消费者很难对某一个品牌产生长时间的深刻的记忆。那么,要从这个巨大的信息群落里脱颖而出,让消费者迅速注意、识别、记忆你的品牌,最后选择、购买你的品牌,就必须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在追赶“茅、五”摆脱“后起之秀”追击的市场争夺中,剑南春更需要不断巩固、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才能不被消费者遗忘,才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与北京相比,上海及华东地区的消费观念更为理性、务实,消费者非常讲求商品的性价比,因此,酒好价不高的剑南春在华东市场一路领先,仅去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2个亿。北京市场则有不同的特点,它是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缃怀『隙夹枰咧取⒏呒畚缓透叩荡蔚母叨似放凭疲耍D洗阂朊┨ā⑽辶敢涸诰┏钦岣叨耸谐。傩碌恼匠 ?br 剑南春早已具备开发高端酒的条件。它诞生于唐代,是唐朝的宫廷御酒,经历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它盛行于当今,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第二个高峰。这层独特的历史内涵就注定了品牌本身的高贵不凡。而此次剑南春正是抓
住了自身品牌文化的独特优势开展了大型文化活动。并且“剑南春之夜〃时尚诗乐舞《大唐华章》”在北京首演后,还将以相同的名称在国内十几个城市巡演并赴国外巡演交流,且作为四川的一个旅游项目被长期保留下来,目的是在消费者头脑中长期稳定地建立起剑南春与中华盛世之间的联系,让消费者一想到大唐和当今盛世,就想到剑南春,一喝剑南春,便能体会到身处盛世的自豪与欢乐。业内人士评价说,这次活动是剑南春集团厚积薄发而使出的温柔双剑。两台活动都是“国家级”高水平,一虚一实,打的都是文化牌。看《大唐丰韵》可以感受唐风唐情,感受剑南春深厚的文化底蕴;观《大唐华章》可感悟唐诗、唐乐、唐舞的魅力和底蕴,并与较高层次的人群建立起沟通;而国外巡演更可将剑南春推荐给外国朋友,将品牌文化延伸到国外,使得众多消费者更加认可并接受盛名于大唐、屹立于今朝的剑南春。
第三篇:张爱琴--如何从“机械记忆”到“学中感悟”——《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教学的启示(模版)
如何从“机械记忆”到“学中感悟”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案例
昌平区二毛学校
张桂芹
11月17日我在学校课程建设现场会做了一节地方课程课:《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内容:
北京市中小学地方课程《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小学分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要求,北京市中小学均应利用地方课程开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专题教育,健康教育和写字等课程,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有关专题教育的大纲或教学指导文件,学校5-六年级实施毒品预防教育课程教育计划。教学背景分析 : 教材分析: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是北京市中小学地方课程《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小学分册1-4课内容,教学内容分别是:认识毒品,警惕伤害;沾染毒品,危害多多;养成良好习惯,毒品无法靠近你;远离毒品,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跨越式实验的教学班,学生对毒品危害和预防知识还缺乏了解,法制意识比较淡薄。但他们探求新知的学习兴趣很浓,自主学能力很强,有一定合作探究的学习经历,为了解毒品知识和危害,掌握预防方法,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下的广泛资料信息的搜集整理,使课上的交流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成为发展必然。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和整理,使学生自主初步感知毒品预防的知识和意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课堂的教学交流奠定基础。
2.通过课上的小组研讨和集体汇报,使大家充分了解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明确生命的价值,从而树立拒绝毒品的意识。
3.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同时生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毒品的危害,知道并能够运用预防方法远离毒品。教学难点:渗透健康生活教育,提高学生是非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知毒品 揭示课题学习
(一)课前谈话 引入课堂
同学们为了这节课的学习,课前大家搜集了很多资料,谁知道6月26日是什么日子? 屏: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
“国际禁毒日”什么意思?为什么?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深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这一主题的学习。屏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设计意图:由国际禁毒日的解说,引入学习活动,直奔教学研究主题)
(二)资料交流 感知毒品
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信息反馈,使学生对毒品有初步的认识)
二、认知毒品危害 激发痛恨情感
(一)小组活动,互动交流
(二)小组汇报,集体反馈 1.毁灭自己:
★生1:播放投影:吸毒者瘦弱不堪 大脑病变、心脏病变 传染病、艾滋病组图 板书:毁灭自己
★生2: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师:播放视频:毒品危害 ★生4--5:加速死亡: 师小结 2.祸及家庭
★生1:倾家荡产文字材料 板书:祸及家庭 ★生2:贻害后代:图片 ★生3:家破失学:文字材料 ★生4:丧失母性:图片 师小结 3.危害社会
★生1:刑事犯罪表格数据材料: 板书:危害社会
★生2:传染多种疾病文字材料 ★师:鸦片战争材料
师小结:我们把毒品的危害概括成12个字 投影:毁灭自己 祸及家庭 危害社会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信息反馈、展示交流,对毒品对自己、家庭、社会的危害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认识基础。)
三、分析吸毒诱因 激起远离认知
(一)讨论交流 反馈发言
师:毒品的危害这么大,为什么还有人吸呢?请讨论一下: 生:反馈发言 师:屏幕:诱因8条
师:是呀 毒品是无情的杀手,是魔鬼的礼物,是披着羊皮的狼,是有毒的红苹果;吸毒是一条不归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远离毒品呢?
(二)积极防范 远离毒品 生:小组讨论
师:总结归纳(屏幕:防范几法)指名生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和汇报,使学生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
(三)师生互动 揭示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激情总结,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仅要珍爱生命,还必须做到拒绝毒品。)
四、综合展示 拓展延伸
(一)投影展示 介绍说明
(二)布置专栏 自主张贴
师:课下大家可以互相浏览,建议大家回去把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的有关毒品的预防知识告诉给家人以及亲戚、朋友。(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附:板书设计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毒品 毁灭自己 祸及家庭 危害社会
教学反思
我做了一节地方课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刚接受任务,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原来有老师做过这样的课,我再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加上我班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强,自觉得问题不大。没想到一交教学设计就被主任说了一顿,原来之前主任送给我一本有关拒毒方面的书,我一眼没看,所以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准确。第一次试讲也不顺利,问题都出来了:我对地方课程的设置、教授方法与语文教学方法雷同;学生搜集资料照本宣科等等。在区教研员、主任及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进行了第一次修改,但第二次试讲还是不理想,由于教师渗透过多,学生发言非常流利,而我对学生在上课中生发问题的处理又不妥当„„教研员听完后还是摇摇头,一句话没有达到学校提出的联系实际,融于活动,知行并重十二字方针:落实到位、适度调整、拓展延伸。怎么办?这时我的主管主任、教研员给予我及时有效的指导,终于完成了修改,在教研员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第三次修改,而且在现场会上成功的完成了教学,效果很好。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 1.精心的教学设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围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话题,从毒品的巨大危害及生命的如此宝贵这样的角度,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交流讨论、合作宣传,模拟演练中,着重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防范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2.真挚的情感体验震撼学生心灵 在这堂课中,充分突出了毒品的危害、毒品离我们很近这两点。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毒品离他们是非常遥远的,根本记忆是不到应从小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而通过课堂伊始的案例和结束部分的照片对比这两个环节,使许多同学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很多同学在上课发言中说:“毒品太可怕了,从前一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我以后一定不能靠近毒品”。通过教学,学生真切认识到了毒品的巨大危害,感受到了一种严峻的形势,真正从内心上意识到对毒品必须提高警惕,自觉抵制。3.培养搜集整理资料能力
搜集整理利用资料是当代学生必备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由于我班学生是电脑实验班的学生,搜集资料对于孩子们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了,但是如何整理资料,对孩子是个难题。在这次上课前我在教研员的指导下,教给孩子们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他们用用资料的能力。4.教学活动使学生学有所获
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学习活动,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将自制的宣传手抄报,以供更多的同学接受拒绝毒品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也能够从小自觉承担起防范毒品的宣传义务,增强了责任意识。这样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开放了课堂的教学空间,是教学向社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