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郭鑫:回馈社会从林业碳汇助农开始
大学生郭鑫:回馈社会从林业碳汇助农开始
主持人:接下来这位网友提了一个问题,希望两位分别回答。现在创业能成功的不足千分之一,你们两位怎么看待?是跟现在的创业环境有关系吗?面对那么多的创业失败者,你们有什么想跟他们说的?那些创业的经历会给他们今后的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栾大伟:创业失败和环境没有关系,和每个创业者本身有关系,我们不怕创业失败,我做足了创业失败的打算。不怕失败,但是一定要有准备。可以创业,但是一定要在创业之前做好五年的规划。你可能半个小时就做好未来五年的规划了,也可能一年之后才做好未来五年规划。我们不怕创业失败,失败一次我们必须有从头再来的决心和毅力,我们再做好规划再去做。很多名人都说过,最后成功的可能是第三次甚至是第五次跌倒之后能爬起来的。一个就是准备,第二个就是毅力。所以,跟环境本身没有什么影响。环境本身,也有人成功,他为什么成功?你有没有看到他成功的经验。现在我们不谈经验学。但是起码你对自己要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更多的还是准备和毅力。
主持人:对那些创业已经失败的创业者来说,有什么想跟他们说的?
栾大伟:我觉得创业不成功,也不能算失败,起码你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成功。这个人在创业上失败了,之后他再想起来,他知道哪些方面做的不对。可能他在二次创业的时候就会避免再走这些路子。所以我个人认为创业失败一次不怕,我们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再来。因为我们是做好准备的。创业第二次失败了,拍拍尘土,再起来干。一直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这就跟我们创业的初衷和动机有关系。这个事情是不是你的梦想,是不是你想做的。你是不是想为你自己、为自己家人、为大众做出你自己应有的贡献。
郭鑫:我们一直讲创业,其实企业本身的意思就是冒险的意思。创业本身就有很多风险。很多人认为创业和环境有关。其实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没有想清楚创业就有很多风险,他会觉得是很坏的时代,任何风浪都可以把他击败。风险就代表不确定性,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所以创业带给大家的就是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要有承担风险的意识。如果要给创业失败的人一些寄语:我觉得创业失败并不代表真正失败。现在风险投资最喜欢投给连环创业的人。他知道创业是扎扎实实做的东西,他真正感悟到了只有他才知道的隐性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创业失败是为下一次成功做积累。
主持人:这位网友是山东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他提问郭鑫,他说真想把你请到他们那里去。请问你跟你的团队在给出规划的时候一般是几个步骤?
郭鑫:一开始最完整的步骤是:第一,上门先谈妥,是不是能做,当地能给多少帮助,我们怎么做,他们想让我们怎么做。当地政府和我们怎么跟村民做。这些相关的政策问题先谈清楚。谈妥以后会签一个备忘录,有些时候会签协议。然后就会入村,确权,确定产权的边界,要看当地的林改和产权清不清晰,审核一些原始的材料、资料、档案,确定权利以后,再根据权利把权利入股,组建林业公司,然后测量每年的碳汇吸收多少。给出科学认定书,再走一些行政上的审批,最终进入交易系统,我们开始跑市场、销售。
主持人:你刚才讲的是进村之后的步骤,进村之前选择村的时候,有没有一个标准和大概的方法?或者一个什么样的框架?
郭鑫:从我们现在自身的情况来看,我们有三个标准,第一,离我们地方近、成本少。因为必然会涉及大量的往返费用。第二,当地已经连片了,与我们原来做的基地能够连成片。第三,当地急迫需要,当地村民和政府发展意愿强烈。这样推广对于我们能减少很多壁垒。
主持人:接下来这位网友向栾总提问。最近医患关系相关的新闻很多,甚至是一些杀医的新闻。您会庆幸自己没有从医而选择创业吗?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去从医吗?
栾大伟:首先我不庆幸我没有从医。既然问到这个问题了,想利用这个平台强烈谴责杀医的行为。这是一种非常懦弱的、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医生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的,他是为众多的病患服务的。如果把医生杀掉了,谁来为大家的健康负责?第二,我很遗憾不是当时那个医生,我没有办法代替他承受他自己和他家庭不能承受之重。第三,虽然我是在从事商业经济上和科研上的工作。我对医生的崇敬是从小到现在,我想到以后也会有的。第四,如果我的孩子,我建议他去学医。如果他有这个能力的话,我倒建议他去学医,可以为更多的老百姓去服务。不管创业也好,或者是工作也好,或者一个家庭,基础的基础是生命权、健康权。这些权益是医生来保证。很多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很不理解,觉得看病贵、医生不作为。实际上每个医生对他每个经手的患者都是尽其所能的去帮助。而且有很多的法律条文都是在约束医生的行为。但是法案说我们现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者对行业的不理解导致了病患现在肆意的对医疗的从业人员进行攻击和伤害,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我也呼吁大家一起维护好我们医疗的安全,我想随着国家医改的推进,随着大家的生活质量提高,随着医疗体制建设越来越完善,医患问题会逐步的减少的。
主持人:接下来这位网友还是向栾总提问。他说你的研究已经有了全球领先的技术,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技术是怎么更加准确、更加早的去发现疾病?能不能再给一些建议,普及一下预防疾病的知识?
栾大伟:第一个小问题,我们在做的是筛查疾病的标志物。在血型中是存在疾病的标志物的。我们叫做MARK,原来诊断方法很难诊断到疾病的标志物。现在用的免疫学的方法灵敏性和特异度特别高。我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讲解,如果有疑问的话,可以随时通过在线联络到我,我会为大家解答。
第二个问题,对于健康有什么建议,首先,我不是大师,也不是大家。很难说通过短短的时间告诉大家怎么预防、养生。但是我想基础的有几个:第一,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心态。第二,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两点应该是对大家来说非常有效的。如果有需求的话,这位提问的网友,我们企业虽然是企业,但是我们是整体的,包括我们有篮球、乒乓球,甚至还有桌球,我们也是大学生们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如果有这样的想法,或者想要学习一些健康知识,都可以来。包括创业的,包括心理上的、身体上的,我们大家一块去探讨。
主持人:接下来这位网友向郭鑫提问。你的创业活动网花费了很多的心血,但是你不以此为挣钱的目的。请问你项目推广的研究经费是从哪来的?
郭鑫: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代表不靠盈利来维持我们模式的运转。我们开始也讲了,社会创业不是追求经济目标。而在追求经济目标中间加了一个变量:社会目标。社会目标是我们的商机。因为政府不是万能的,很多东西他不一定能够完全涉及到,他交给企业来做更有效率。所以我们做的时候也有我们的盈利模式。但是我们的盈利更多的是在维持我们自己的运转。
主持人:你的第一桶金是哪来的?
郭鑫:第一桶金就是靠我们的碳汇林。他会在企业返给农民的钱中收取15%。这笔钱完全可以覆盖掉我们后面所有项目的所有经费。
主持人:接下来这位网友是向栾总提问。创业之初一般都是很难的,你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况?当时有没有心里打退堂鼓,想放弃?
栾大伟:最困难的时候,我这么说吧,你能想象到的困难都有。实验还没有结束,还没有到最终的成果,我们已经是连续几天通宵达旦精疲力尽,又没钱。资金都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但是那个时候实验还没有结束,还没有拿到成果,这个事情在科研中也是非常头疼的事情。纯投入的阶段。很困难的时候我们,大概我最长的时间有五天没有出过门。五天,每天吃一桶泡面,我想没有比这再困难的了吧。
第二篇:郭鑫碳汇绿色希望
郭鑫:碳“汇”绿色希望
林业碳汇,这个大多数人还略感新鲜的词语,是来自四川省阿坝自治州的“90后”藏族大学生郭鑫目前醉心其中的事情,他摸索出的“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已在我国多地推广,他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已被当地政府采纳,他撰写的商业计划书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这个昔日在灾区失去亲人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一名“低碳达人”,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报、服务社会。
“苦难与成长”——大灾后种下了感恩种
每一个人都只有经历一些苦难,才会有所顿悟,获得成长,5年前的那场汶川特大地震带给让当时刚刚上初中三年级的郭鑫失去了外婆和爷爷,面对着曾经生活的美好家园变成一片废墟,心灵的痛苦深深折磨着这位不满16岁的少年。然而,大灾之后出现的一幕幕感人场面却在这位少年的内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无数自愿前来的志愿者,成堆汇集而至的物资,还有可爱的连续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叔叔,都让这位刚刚经历灾难、失去亲人的少年,内心涌动着股股暖流。
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面,他认识到要是没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要是没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像自己这样的灾区人民很难从地震的阴霾中走出来。他暗暗下定决心: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回报别人。
在那时种下的感恩的种子,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枯萎消逝,反而落了地,生了根。地震之后上高中的郭鑫,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建团队,调查灾区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走访、问卷、座谈,先后调查超过1000余名重灾区学校学生,撰写超过10万余字调查笔记,形成了一篇高质量心理调研报告,获得市级学生社会实践特等奖。他说,我现在有多大能力,我就做多大的事情,只要能帮助他人,汇报社会,哪怕事情很小,做起来很累,我也要做,因为别人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
“一线调研,坚持不懈”——在艰苦中摸索最好的模式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郭鑫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开大学。进了大学,郭鑫想要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不但没有改变,反倒愈加强烈。在他看来,接受高等教育的自己,能够运用所学,能够更大的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了。郭鑫在入校后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份介绍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活状况的材料。他看到这些地区的农民因为退耕还林,被迫放弃以往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状况每况愈下。在郭鑫看来,这些为生态环境牺牲了自身的利益的农民兄弟,需要有人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的生存发展做出努力,而他自己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为了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他开始奔波在去农村调研的路上。刚刚开始调研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北方农村的情况,无数次被当地居民赶出来,被受访者恶言相向;无数个夜晚,一个人坐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流下了疲惫和委屈的泪水。调研的条件也极其艰苦,因为经费的紧张,很多次在调研地,5、6个人挤在一间房里面,郭鑫很多次都在桌上合着衣服睡去。但煎熬过后,换来丰硕的成果。郭鑫和他的团队掌握了所调研地区大量第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为改变这些地区农民的生存状态,带来巨大的帮助。
根据掌握的资料,郭鑫发现这些退耕还林林地大部分都符合国际碳汇林标准,即使不符合,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改造达到标准。同时,通过相关资料和后期的走访,发现我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型出口企业,正因为碳排放超标,遭到欧美国家各种形式的排挤,大量碳关税外流,而根据国际规则,超标部分可以通过碳汇林的方式加以抵消。郭鑫发现,通过种树农民和出口企业的互动,就可以把本来就大量外泄的碳关税,截留在国内,通过市场机制,反哺给农民,改变农民的生存状况。
这样的发现,让郭鑫感到极大的振奋。郭鑫在导师的帮助下,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创新科研计划。在计划资金的资助下,郭鑫和他的团队开始将这一发现进一步细化。郭鑫在汇报社会这一强大的信念的支持下,反复的将自己之前采集到的资料和最新形成的理论成果进行比对、修正、再比对、再修正。在历经了近2个月的艰苦摸索之后,提出了“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
摸爬滚打,不改初衷——让模式服务社会
模式的提出,没有满足郭鑫汇报社会的信念。在他看来,一个纸上的模式,对改变种树农民的生存状况所能起的作用极其有限。在导师的建议下,郭鑫和他的团队,选定了之前的调研的河北邯郸邱县作为自己模式的第一个试点基地。
为了让第一个基地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作为文科生的郭鑫,硬是自学了大量的植物学知识,和自己的团队一道,将国际认可的碳汇林标准引进,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当地情况的技术标准。而这套技术标准,在之后的实际操作中,被证明既符合实际又行之有效。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郭鑫和自己的团队一道,不厌其烦地向当地农民传授相关技术,始终保证技术标准的真正落实。同时,郭鑫还积极联系碳汇的买家,短时间内在江浙地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渠道,为种树农民能够早日获得收益,提高收入创造条件。在基地建设的那些天,正如团队其他成员所说的那样,他就算前一天忙到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也会很早就精神焕发的出现,快速地投入工作,解决各种基地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些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做,既然应该做,就要把事情做好,这样才对得起那些曾经不远万里来帮助过自己的人。
试点基地最后以惊人的成绩汇报了这群热血青年。基地所涉及的家庭,一年户均增收2000元,同时当地的各种配套建设也日趋成熟,整个试点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同时,在郭鑫的努力下,南开大学也在当地建立的学生基地,长期为当地输送各类人才,帮助当地可持续的发展。
基地的成功让郭鑫渐渐有了自信,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抱着帮助人的想法,郭鑫把自己林业碳汇商业化的模式以及邯郸试点的情况,整理成了一份内参,报送给了相关的部门。他希望,他的模式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在他政策建议提交之后不久,郭鑫和他的团队收到了江西省林业厅的邀请。当地亟待转变国有林场发展模式和扩大森林覆盖率,希望郭鑫的团队,能够用林业碳汇商业化的模式,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现代林业转型。郭鑫和他的团队,在政府的支持下,走访十余地,在依据江西实际的情况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发展林业碳汇产业提出了组织建设、市场机制、流动渠道、国际化策略等若干建议,部分建议被当地政府采纳。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被他人认可,被用于社会服务,郭鑫感到无比的欣慰。
去年年底,郭鑫还回到家乡,在家乡推广自己的模式。他说:家乡灾后重建以来,为了稳定地质,很多地方都只能种树固土,要是这些地方的农民,能靠自己的模式,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就实现了。在一过程中,他加入了四川环境交易所,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为交易所推广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同时发挥自己所长,为主管部门撰写相关政策建议。尽管所做的事情非常微小,所能起的作用也不大,但他觉得就这样做好一点一滴,最后能够对改善别人的生活有帮助就够了。
心怀天下,披荆斩棘——用创业带动市场
科研和公共咨询的成功,也还是没有让郭鑫满足。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的林业碳汇,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让广大的农民在短时间内受惠,要想大规模的推广,还离不开市场的力量。在一想法的指引下,郭鑫选择了创业,想通过创办一家能够盈利的社会企业,在直接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碳汇产业中来,让更多的人受惠,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的回报社会。为了让自己的模式更好地转化成创业实践,郭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攻读商学院的第二学位。这一选择意味着郭鑫本来就不多的课余时间更少了,每一天除了学习好本专业,做好调研,改进自己的模式,还要攻读商科方面的书籍。巨大的压力下,郭鑫还是顺利地撰写好了自己的商业计划书,他为自己的公司取名探元,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探索第一,带动整个行业,帮助更多的农民改善生活。这份计划书,获得了巨大成功,在2012年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郭鑫也成为创赛以来年级最低的金奖团队队长。同时因为科研和创业方面的突出成绩,郭鑫也获得了天津市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和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点滴公益,用真情回报社会
突出的成绩,并不是郭鑫最关注的。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到别人,自己能够回报社会。郭鑫说,其实贡献的大小并不重要,服务社会的心才是最重要。郭鑫在学校,除了用自己的成果服务社会之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他是中国注册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同时在天津大运会期间,作为快擦员,在排球项目中,服务比赛。他说不管事情是大小,只要自己所作所为对这个社会有利,自己就该去做。
现在,郭鑫还担任学校一个社团的主席,而这个社团就是旨在促进更多的同学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努力,为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做贡献。他说,我想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用自己的行动,服务社会。(附: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郭鑫,男,藏族,中共党员,四川省阿坝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同时攻读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曾任政府学院党支部负责人,创业类社团主席;最早提出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先后撰写1篇国家级政策建议,2篇省部级政策建议,获相关部门重要批复;曾获2012年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创赛以来年级最低金奖团队队长);天津市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唯一本科生),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
第三篇:社会实践报告——低碳社会从生活开始
社会实践报告——低碳社会从生活开始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美国媒体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一、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热时可用电扇或扇子。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3.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4.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等适合跑步的空气清新的地方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5.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6.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7.如果可以,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即可节电,也可以增长知识。
二、低碳生活49条准则
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
5、是的,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7、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8、想避开车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担心油价涨,二不担心体重涨;
9、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
10、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
11、请相信,痴迷皮草那不过是一种反祖冲动;
12、可以这么认为,气候变暖一部分是出于对过度使用空调暖气的报复;
1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馆里展出中国生产的鱼翅罐头,还会有这么好的食欲吃鱼翅捞饭么;
15、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体现居家品味;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比树木长得快;
16、其实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象:动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礼仪式不是你憋足28年劲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积累的PK。如今简约、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
2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
21、把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养到学龄前,花费确实不少,部分玩具、衣物、书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安心等会儿吧;
23、等期检查轮胎气压,气量过低或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24、定期清洗空调,不仅为了健康,还可以省不少电;
25、一般的车用93#油就够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废油,还伤发动机;
26、跟老公交司机学习如何省油:少用急刹,把油门松了,靠惯性滑过去;
27、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个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洁癖也不用这么夸张;
28、科学地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好再送进冰箱;热汽不仅增加冰箱做功,还会结霜,双重费电;
29、其实空调外机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设计的,给它穿外套,只会降低散热效果,当然费电;
30、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洗净能力之间无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
31、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机器寿命;
32、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这笔帐算起来还真不太小;
33、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
34、如果热水用得多,不妨让热水器始终通电保湿,因为保湿一天所用的电,比一箱凉水烧到相同温度还要低;
35、洗干净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
36、可以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7、建立节省档案,把每月消耗的水电煤气也记记账,做到心中有数;
38、买电器看节能指标,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了;
39、实验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40、10年前乱丢电池还可以能是无知,现在就完全是不负责任了;
41、随身常备筷子或勺子,已经是环保人士的一种标签;
42、冰箱内存放物品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43、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音响等等;
44、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
45、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46、植树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排多少,吸多少;
47、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
48、烘干真的很必要吗?还是多让你的衣服晒晒太阳吧;
49、美国有统计表明:离婚之后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比离婚前高出42%-61%,让我们用婚姻保护地球吧!
“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
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