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一信息 齐心协力吹号角 奏响改革新未来
齐心协力吹号角 奏响改革新未来
这个“八一”建军节是***合并后的第一个建军节,由人教科主办,为每位局内的军转干部送去了名为《发扬军人优良传统 在新征程上建新功》的慰问信,在信中,***向全体军转干部送去了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当初为了国防和人民选择保家卫国、献身使命,感谢他们作为军人为人民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肯定了他们以军人过硬作风投身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热情与奉献。在慰问信的最后,提出了希望他们在新征程上建新功的良好祝愿。
在送去慰问信的同时,人教科征集全局军转干部着军装、税务制服的照片,精心制作成为电子相册,帮助他们留下精彩的记忆瞬间,让全局同志共同感受他们从人民子弟兵转变为税务铁军的坚定决心、共同感受他们从军事阵地保家卫国到税务铁军为国聚财的无私奉献、共同感受他们从军队能打胜仗到税务为民收税的扎实作风,共同感受他们从军队听指挥到税务促改革的走在前头。
在今天“八一”佳节,军转干部共诉军队战友情、共创税务新明天,也出现了很多感人的场面,年龄不同,却曾服役于同一个部队,而今又走到了一起。我退役时,你还是新兵;你退役后,我们共创税务新未来!
我们坚信,军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与税务全体干部职工改革中顾大局、困难前讲党性,共同奏响税务系统的新未来!
第二篇:奏响薪酬改革新强音
奏响薪酬改革新强音
尹晓文
近期,“分公司经营体销售提成工资激励办法”的出台,直指薪酬改革之要害,以确保基本量、鼓励增量、落实到人、突出“拓市场、调结构、创效益”关键激励要素为改革突破口,奏响了营销系统薪酬改革的新强音!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营销改革似乎是千头万绪而又困难重重,然而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于解决好合同缺口、调结构差距大和创效益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激活人力资源入手,大刀阔斧的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好薪酬绩效管理总抓手的作用,激发出“人人有指标、人人争业绩”的活力。在这个问题上任何的摇摆和畏惧,只会是贻误发展时机,给“变革创新,做大做强营销”带来无穷后患。改革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此次薪酬改革中发出的新强音,无疑会给即将在各试点分公司铺开的薪酬改革注入一剂“强心针”,使大家提振士气,明确攻坚方向,义无反顾的甩开膀子往前冲。
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以前的薪酬分配制度还不能完全跟上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和营销变革创新的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作用,由原来的起基础性作用上升为起决定性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在运行机制上还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许多痕迹,在干部职工思想上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 1
形成的旧观念还根深蒂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与完全市场化要求差距甚远,对职工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认识水平上。有些销售人员甚至提出“客户跑了很多,虽然没拿到单子,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需要进行奖励”。黄志明总经理明确指出,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苦劳只能发基本工资,功劳才能拿奖励工资。二是薪酬分配制度还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职工收入不能完全由工作业绩体现,重点关键业绩指标和公司的“调结构”品种的激励力度不够,绩效考核管理执行不严,考核中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三是干部职工缺乏动力和压力。似乎只要我在企业里待着,按时上下班、出满勤、干满点,领到工资、拿到奖金,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情,什么“个人业绩、公司利润”,都与我相距甚远,工作缺乏危机感,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以上问题直接导致了在贯彻落实营销变革创新战略意图的过程中执行不到位、攻坚克难能力不强、“拓市场、调结构、创效益”缺乏后劲。
薪酬改革之于当下的营销系统,已经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问题在于,如何系统的做好这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艰巨工程,如何拨好“do、re、mi、fa、so、la、si”七个基本音,奏响薪酬改革新强音,激发营销全局工作的活力,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琢磨的问题。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此办法推进实施过程中,拨好思想观念、落实到人、关键指标、公平公正、指导服务、化解风险、人岗匹配这七根琴弦。
拨好思想观念的第一根弦,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薪酬改革对于大家思想观念的冲击或许远远大于实际的制度性结果。党、政、工、团的各级组织要齐心协力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深化改革的舆论氛围,牢固树立“绩效工资只能从绩效中来”和“增量越大、结构越优、收入越高”的观念。要让每一名销售人员都明白,营销系统一定要靠本事吃饭。销售人员没有绩效,企业的利润如何实现?企业没有利润,我们的薪酬没有支付的渠道和来源,待到企业倒闭破产之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更是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生存立足的境地,更不要说绩效工资了。
拨好落实到人的第二根弦,解决靠谁去做的问题。经营体中的每一名销售人员是创效的主体,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草。各单位能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切实制订好细化到人的分配办法,坚持超目标激励部分严格按业绩落实到个人,无基本销售指标人员不能参与分配,是此次薪酬改革成败的关键。否则,改与不改一个样。同时,要通过广泛深入职工,共同研究讨论绩效考核的方法,强化全员全过程参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员行动起来,不断加深职工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广大职工自觉、自发参与绩效考核的格局。确保具体实施办法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让每一位职工可以计算出自己应得的绩效工资。
拨好关键指标的第三根弦,解决朝什么方向做的问题。关键指标就是关键激励要素,是总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导
向,是销售工作努力方向的指挥棒。各单位要坚持组织目标导向,突出基本量、增量、调结构量等关键激励要素。要让大家都明白,完成了基本量只能保证我们有米吃,要想吃好米、吃精米,就必须加大调结构力度,多卖专用钢、多销效益品种。在分解关键经营指标的过程中,要做到绩效指标“可验证”。以科学的方法解决指标分解和定量评价障碍,对定量指标,将指标细化成精确数值,用数字评价工作质量和效果;对新试新推产品、新客户开发、团队建设、遵章守纪和工作执行力等方面综合激励要素的定性指标,细化过程,使工作细化到可以准确评价。同时,在激励机制改革中要协调好内部“前方”与“后方”的关系,本部员工与属地员工的关系,尽可能实现多赢、共赢局面。
拨好公平公正的第四根弦,解决心服口服去做的问题。薪酬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公开、公正,是确保改革顺利实施推进的前提条件。俗话常说,人人心里自有一杆秤。这杆秤中最关键的就是“均分工作量”。“均分工作量”不是简单的按销售量进行平均分配工作,而是要根据销售渠道的特点、销售品种的难度、创效益的大小等因素,将整体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工作量差不多的工作包,再将工作包通过一定的形式分配到每一位销售人员身上。如何做到“均分工作量”,让每一位销售人员从内心感到起点公平,是对各单位管理人员智慧的一种考验。我们的管理人员要努力在坚持组织绩效最大化的前提下,善于倾听职工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合理的工作分工。
拨好指导服务的第五根弦,解决怎样做的问题。作为“关键的少数”,各单位管理人员积极向职工提供工作上的指导服务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人员在指标制定、指标执行、评价反馈、改进提高等方面,不能只提出目标,而过程管理缺失。管理人员既要当好“裁判员”,更要当好“教练员”。为职工鼓士气、作表率、教方法、作沟通,发挥好三个作用:引导作用——让职工真正明白总公司、各单位等各层次对他的要求和期望。通过沟通,让职工清楚本岗位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如何评价;辅导作用——帮助职工掌握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帮助其提升绩效;评价作用——公平、公开、公正进行评价。
拨好化解风险的第六根弦,解决和谐发展的问题。在营销改革中,薪酬制度改革涉及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是整个改革中最敏感的地方。薪酬改革成败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一个探索总结、创新提高、制度规范的复杂进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充满矛盾甚至风险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估计和预判的充分些。一方面要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稳妥实施,不断完善修补实施办法中的缺陷与漏洞,及时补救解决。另一方面,在确保组织绩效和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也要大胆的去推进,不能畏手畏脚,对妨碍改革、干扰改革的要及时教育引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妥善化解好改革中的各种矛盾,确保改
革目标实现。
拨好人岗匹配的第七根弦,解决共同发展的问题。薪酬改革后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共同提高,在营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能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薪酬改革不仅仅是体现在个人收入上的差别,还应该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今后岗位适配性评价、人员退出交流、干部任免的重要绩效依据。只有将个人工作绩效作为人岗匹配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才能使职工普遍树立起“收入凭贡献、岗位靠竞争”的观念,才能变“相马”为“赛马”,在竞争中选贤任能,让更多勇担当、有本事、务实肯干、能真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脱颖而出,才能确保营销队伍始终保持一种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
人的因素永远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奏响薪酬改革新强音决定着我们营销事业发展的兴衰。“企兴我富,企衰我穷”。今后一个很长时期,钢铁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三中全会强化市场化改革、武钢改革创新的又一次浪潮即将来临。作为国企的一名职工,我们与企业早已结成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除了改革创新,我们已别无选择!
第三篇:济源市 劳动创造历史 号角吹响未来
济源市 劳动创造历史 号角吹响未来——市总工会5年工作综述
时间:2012-10-18 16:53:03 来源:济源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次数:
272 新闻首页 我来说说(0)
劳动创造历史,号角吹响未来。
【中原经济网讯】市总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的5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的5年;是我市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自觉站在时代前列,见证改革发展历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5年;是全市各级工会围绕大局、聚焦发展,开拓进取、服务职工,宏观参与取得新进展,服务全局作出新贡献,工会工作再创新业绩的5年;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工运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5年来,全市广大职工承载着工运事业的雄心壮志,谱写了济源跨越发展的辉煌。
建功立业 谱写华丽篇章
5年来,市总工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创新、安康杯等劳动竞赛,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素质。据统计,全市共有1200家企业工会实施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共有50万人次的职工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9万余条,被采纳意见10万余条。
先后举办了职工技能大赛、第三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全市职工技能对抗赛,并承办了河南省多项技能赛事。在全省第三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上,我市取得了团体总成绩第二名,钳工、维修电工、叉车工3个团体第一名,数控车工团体第二名,电焊工团体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其中7人进入单项前三名,荣获省劳动竞赛先进市,被省总工会、省人社厅授予特别组织奖。我市还先后2次代表全省参加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分别取得个人第五名、第八名和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全国十一五劳动竞赛先进组织单位;积极开展“优秀班组”、“工人先锋号”、“首席员工”评选活动,命名表彰了200个优秀班组、50个工人先锋号和60名首席员工。农业园艺站被全总授予“工人先锋号”。五年来,全市有11名职工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有22名职工获得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有51名职工获得市劳动模范称号,有 87名职工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供电公司、金马焦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不断创新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载体,连续举办七届职工读书节活动,建设职工书屋240家。先后举办了“五月飞歌”联欢晚会、“五月豪情”红歌演唱会等大型职工文化活动,唱响了 “五一”品牌;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第十七届全市职工体育运动会,参赛职工达10万余人次。2012年组队参加 “中国平煤神马杯”全省职工健排舞大赛荣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承办了2012年河南省职工乒乓球赛,我市包揽了男女团体、男女个人4个项目的第一名,被省总工会授予特别组织奖。
维权帮扶 建造温暖家园
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维权”的维权观,通过“强化领导、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分类推进、专项督查”等工作举措,扎实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率先基本实现全覆盖,2011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市总工会还不断创新帮扶形式,丰富帮扶内容,把单一的生活帮扶向助困、助学、助医延伸,实现了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在深入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中,市总工会与市人社局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春风送岗位就业招聘会”和“零就业家庭专场招聘会”,提供空岗信息1万余个,达成求职意向3000余个。举办各类创业、技能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困难职工、进城务工人员1.7万余人次。
在夏季送清凉活动中,全市各级工会共筹资2100余万元,走访施工工地800余个,先后为30余万名职工进行了体检。在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中,共筹资1000余万元,帮助3500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在扎实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中,共筹集送温暖资金2800余万元,走访慰问了2.3万余名困难职工,实现了困难职工帮扶全覆盖。
组织建设 铸就坚实堡垒
“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
5年来,市总工会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全市各级工会不断拓展组织领域,创新组建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基层工会组织由2007年的950家增加到1961家,涵盖单位达3238家;工会会员由9.6万余人增加到15万余人。
此外,市总工会还十分注重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树立了务实发展的新形象,连续5年获得全市目标绩效考核一等奖、二等奖;举办理论与业务知识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工会干部1万余人次;扎实开展 “四有五好” 财务竞赛活动,努力推进财务管理创新,确保工会经费持续增长,连续4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市级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开展经审工作“二审四有”竞赛活动,全面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连续3次被授予全省特等奖;投资5000余万元的职工之家工程顺利完工,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广泛的文化活动阵地。
回顾往昔,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昨天的荣耀已经凝固为历史,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天的市总工会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中正以新的姿态、新的探索、新的拼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前行,重铸辉煌。
2012年无锡市总工会为职工办10件实事项目完成
2012-12-10 15:54:00 来源:江南晚报
1、大力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实现全市工会组建率93.5%以上、职工入会率95%以上的目标。
完成情况:全年净增独立工会698个、涵盖法人单位4098个、发展会员17.8970万人,全市基层独立工会总数为11483家,涵盖法人单位总数为53146家,会员总数为207.1662万人,全市工会组建率达94.5%、职工入会率达95.6%,超额完成了省总、市委下达的全年工会组建4000家(含覆盖法人单位)的目标任务。
2、全面贯彻落实《无锡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加快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全市已建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制率达到96.5%。
完成情况:全市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达34228家,占建会企业的96.6%。其中,单个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17675家,行业、区域单个签订工资集体协议1581份,覆盖16553家企业。提前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下达给工会的目标任务。
3、组织全市百万职工参加“建功‘十二五’创新创业劳动竞赛”,在全市举办20个以上工种的市级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竞赛。组织10万人次职工参与技能培训、5万职工参加技能大赛,通过培训和比赛有3000以上人次晋升技术等级。加强班组建设,举办班组长创新创造学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活动,培训班组长1000名。完成情况:在全市15个行业和地区,举办30个工种的市级职工技能比赛,20万职工参与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5万职工直接参与技能比赛,有6000名职工晋升了技能等级。全市培训班组长12531人次,市总本级培训1319名安全员班组长。
4、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在全市新建50个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全市各级工会筹资100万元以上,向全国、省、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赠书;开展向20个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社区、重点工地、企业送“千册书”活动。组织各级工会开展“百场文化活动进基层”活动:送百场职工文化讲座、百场电影、百场(次)文艺演出到企业、社区和重点工地,在职工中举办百场(次)全民健身赛事。举办无锡市“第五届青年歌手大奖赛”。
完成情况:全市新建200个工会“职工书屋”,全市各级工会筹资120万元向全国、省、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赠书;向20个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社区、重点工地、企业送10万余册书;组织102场公益电影下基层;组织5场“激情周末”———工会专场文艺演出,受众10万余人次;成功组织举办无锡市“第五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有300余名选手参赛;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开展文艺演出、职工体育运动会达百余场次。
5、继续推进职工互助保障的扩面工作。通过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借助社会资源,完善配套服务等举措,完成在保职工48万人次的目标。
完成情况:职工互助保障完成在保职工48.41万人次,提前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下达给工会的目标任务。
6、深入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免费妇科体检和“两癌”检查工作。推进女职工健康互助计划,力争2012年再增加1万人次。
完成情况:市总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困难女职工、女农民工免费妇科体检和“两癌”检查5000余人次;至10月份,参加女职工健康互助计划新增14104人次,完成目标计划的141.04%。
7、确保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的常态化,结合“六五”普法普及劳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劳动用工,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开展一次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联动活动,检查用人单位1000家以上,对发现违反劳动用工的行为整改率达到85%以上。
完成情况: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联动共检查用人单位1327家以上,对发现违反劳动用工的行为整改率达到98%以上。目前,全市组建各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4万家,组建率97%。
8、加强工会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力度,通过日常职介以及“工会助民就业招聘会”、“工会就业援助月”、“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等系列活动,为求职者提供岗位10万个。推介6000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困难职工家庭成员15000人次参加各级再就业技能培训、家政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使5000人次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再就业。
完成情况:全年为求职者提供岗位10.53万个,推介6810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困难职工家庭成员15000人次参加各级再就业技能培训、家政培训和创业培训,7228人次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再就业。
9、充分发挥劳模先进引领示范作用,认真做好无锡市劳动模范和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推荐评选工作。组织劳模服务队定期举办下企业(社区、广场)科技服务活动。积极为劳模办实事,市总将组织100名劳模短期疗休养,200名劳模健康体检,为2700名劳模赠订报纸。
完成情况:评选表彰了300名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个、奖章7名;省五一劳动奖状8个、奖章18名。组织劳模服务队下企业(社区、广场)开展科技服务活动2次。组织72名劳模短期疗休养,为207名劳模健康体检,为2706名劳模赠订报纸。
10、推进新工人文化宫建设,力争2012年建成开放。完成情况:市新工人文化宫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部分设施设备安装和工程项目装修等任务,并力争整体验收交付,做好全面开放的准备。
第四篇:桂林:打造街道团组织联动网络 吹响凝聚城市青年新号角(改)
打造街道团组织联动网络 吹响凝聚城市青年新号角
——桂林市开展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汇报
(共青团桂林市委)
随着城市社区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街道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层级,承载了大量的社会功能,驻街道机关、企业、学校、商业机构等构成了城市运行的基本单元,各类青年聚集生活在社区,街道社区成为共青团联系青年的重要组织依托、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工作载体、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空间。为切实提高城市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从今年3月开始,团桂林市委在分别选取七星、秀峰、象山三个城区各一个街道在广西各地市中率先启动区域化团建试点工作,对在巩固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建设枢纽型街道团工委,在城市街道形成网格化管理、阵地化服务、社会化运作、功能化发展的区域整体性工作格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聚拢辖区内团组织,推动区域组织共建。一是组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的共建委员会。要求街道区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已建团的单位,必须向街道团工委报到成为成员单位,承担工作并参加活动。目前,丽君、漓东、象山三个街道都已经成立了“街道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每一个“共建委”的成员单位都超过15个单位,涵盖了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青年文明号、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团内外青年组织。二是加强街道团工委直属团组织建设。在青年聚集较多的商业街区、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居住区等区域,以及“ 两新”组织、文体兴趣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功能性组织中,因地制宜建设团组织,力争实现社区团建全覆盖。3个试点通过9名以上兼职团干陆续开展“查漏补缺”行动,对辖区内符合建团条件的单位开展动员和指导建团工作。三是建设街道社区“流动团员联络站”,探索流动团员及在未成立团组织单位工作团员的管理创新。
(二)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凝聚青年社会组织。在推动街道区
2市区100个无物业小区的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组织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打造最美社区 青年志愿争先”——全市青年党团员进无物业小区志愿服务大行动,并设置了以“五结五帮五促进”工作载体即:一个高校院系或志愿者组织结对一个无物业小区,开展帮保洁行动,促进地校合作长期化;一个区域化团建共建委结对一个无物业小区,开展帮解难行动,促进搭建服务青年新平台;一批青年文明号或青年自组织结对一个无物业小区,开展帮便民行动,促进青年文明号提升社会效益;一个青企协会员或青联委员单位结对一个无物业小区,开展帮济困行动,促进青企协会员、青联委员热心公益事业;一批青年民警结对一个无物业小区,开展帮治安行动,促进无物业小区居民生活进一步安心安定。活动于今年3月开展以来,团市委先后组织高校、街道共建委、青年文明号、基层派出所、青企协会员单位等单位的团组织和志愿者对无物业管理小区开展义务清洁、扶贫济困、便民行动、治安巡查等活动300多场(次),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服务无物业小区的热潮。该项工作受到团中央、市委、市人民政府及各级媒体高度关注,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都给予了肯定性批示,中国共青团网报道8次,中国社区网、新华网、广西共青团网及市内媒体报道30多次。中央电视台《社区英雄》致电团市委了解情况多次,摄制组于7月28日—8月3日赴桂林完成了以桂林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不辞辛苦、不计报酬,针对无物业小区的弱势群体开展一系列关爱行动、反映近年来桂林市基层社会建设成果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拍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