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外贸挺成功,办工厂却艰难
.::做外贸挺成功,办工厂却艰难::.文章字数:3324 阅读次数:2432 发布时间:2007-7-20 17:19:50
专家诊断:办厂,执行者很重要
指导老师:张一明 案例:
骑着自行车谈下100万元订单
在旁人看来,李杰一路走得很顺利,上世纪80年代就进了某外贸局,有着一份直到如今也让人眼红的好职业。因为努力好学,上世纪90年代,他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1995年,李杰离开了单位,开办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公司一天一天壮大,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幸运而成功的人,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自从他投资建设一家工厂后,经营了五年,一直在亏本的泥泞里苦苦打转。
创业之初,尽管日子很艰苦,但总算功夫不负苦心人,直到现在,李杰还清楚地记得是怎样拿下第一个大订单的。
那时,欧洲一家公司来浙江招标,带来一份100多万元人民币的木制工艺品订单。招标活动放在杭州黄龙饭店,有十几家公司参加投标。李杰的标书和他在洽谈中的表现,都给外商留下很好的印象。订单似乎已经在他的头顶飘扬着,只要他跳起来,就可以轻松将订单拿下。就在此时,一道难题横在了李杰面前。外商与李杰一起走出大门,外商随意问了一句:“你的车在哪里?”“No,I by bicycle(不,我是骑自行车来的)。”李杰答道。外商一脸诧异。一会,外商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会把订单下给一位开奔驰车的,还是骑自行车的呢?”外商的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我这份订单难道要下给骑自行车(没有实力)的,放弃开奔驰车(有实力)的不成?
李杰内心翻腾,但外表还是平静地答道:“从我家到这儿骑车25分钟,挺方便的。如果坐出租车的话要花50元,在杭州这相当于工人一天工资,随便花去了也挺可惜。”话锋一转,李杰语气果断地说道:“你的订单我有能力保质、按期交货,这一点在我的标书里,在我们的洽谈中,都已经作了充分说明。我骑自行车并不表示我没有实力,按照合同圆满地完成我们的合作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您把订单下给开奔驰车来的,我还是会理解的。”最后,外商被他的诚恳态度、朴实作风打动,把订单交给了李杰。至此,李杰的公司稳步发展,如今已成为年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
2000年,李杰经过5年的经营,对公司又有了新的发展战略思路:投资建设一个工厂,该工厂在产品品质上在同行业内要有较高水平,管理上要规范有序,工厂的公共环境是花园式的。那样,在事业架构上,外贸业务支持工厂,工厂促进外贸接单——优秀的工厂环境,往往能带给客户很大的信心,增加客户下订单的机率。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经过前期筹划,2000年第四季度,李先生在杭州郊区开始投资建厂,2001年中正式投入生产运作。
然而,这个工厂却成了李杰的鸡肋。四五年经营下来,工厂的业绩并没有沿着设计轨道发展:第一年亏本,第二年基本持平,第三年也没赢利,陷入亏本泥泞难以自拔。
(文中姓名全为化名)
创业指导师诊断:
“伯乐”可没那么好当
经过到李杰的工厂实地诊断,发现该工厂一直亏损,主要原因在于产品质量较差、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对以上三大问题做深度剖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人才瓶颈:重要的管理岗位没有合适的人选,好的发展战略不能落实到执行层面上。
工厂的把舵人是李杰,但具体执行者是一位叫孙力的男青年,孙力中专学历,2000年毕业后来到李杰的工厂求职。李杰很赞赏他勤劳、朴实、认真的个性,于是亲自培养,一步步把他带起来,希望经过几年熏陶,感恩的心理会使孙力视厂如家。李杰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中高层以上管理岗位的人选,光有感恩的心是不够的,得具备管理能力。
虽然专业不对口,几年下来,孙力确实已熟悉并掌握了一些工艺技术,也能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但是,在整体的生产运作管理方面,孙力学习的对象是李杰,李杰虽然在外贸业务上是专家,生产运作管理却不是他的专长。这样的怪圈,导致多年来,李杰的企业没能组建一支合格的工厂管理团队,使公司的方针目标无法转化成切实可行的生产运作。说到底,还是李杰这个“伯乐”看走了眼。
创业指导师开方:
对症下药:挖经营人才,抓产品品质
狠抓产品质量
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品质观念和品质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然后由公司内部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
其次,制定消除产品搬运、作业过程中损耗的管理办法。
第三,通过改善作业流程,将产品品质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
第四,修改、完善公司薪酬体系。设计包含工龄工资在内的工资、奖金、福利薪酬体系,并用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来保障有效性,增强对优秀员工、老员工的吸引力。
2006年力争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持续提升产品品质管理水平。
提升效率,按时交货
1、以工厂整体效率为最高原则,建立生产计划和调度体系,科学、合理安排四道工序并行、交叉作业。
2、建立每周工艺技术培训制度。
3、树立高效率、高品质的优秀员工标杆。
4、质检部建立和完善产品品质标准,并通过培训,使员工对产品品质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减少时间浪费,提高效率。
精细管理,控制成本
工厂固定成本主要有三大块,一是折旧,二是管理费用,三是辅助生产成本。
折旧基本是固定的,生产精细管理主要控制另两部分成本。控制管理费用成本,主要的方法是精细管理、精简人员;其二是控制辅助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机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水电费和其他制造费用。
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广泛招募业内优秀人士加盟,作为生产运作的执行官,并授予相应的权职。同时,设计方针目标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福利、待遇政策,以吸引外来人才加盟。
企业原有的中层管理队伍不稳定,是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不能随着工龄而增长。因此,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稳定现有管理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和选拔新人充实管理团队,建立方针目标绩效考核体系,造就一支有良好执行力的管理团队。指导老师联系电话:***
第二篇:我做外贸小成功的实战经历记录专题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大道理但好好体会,确实如此。
不得不说有些东西是命中注定,但是注定的东西绝不是可以不劳而获,一切都需要奋斗,都需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取得命中属于你的东西。
就在2005年年初八,据说那天的日子不错,辰时,早上七点至九点,爆竹声声,我和我同学的公司算是第一天正式开张了。
说是公司,其实一点条件都不具备。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英语也不好,就做过三四个月的跟单,接单也没做过。而我同学是数学系毕业,也从来没做过外贸。而且我们之所以合作,只是因为志同道合,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赚钱。我们不知道做什么产品,不懂很多外贸流程,更加没有一个客户。所以,可以说不具备一点自已做外贸的条件。可是我们还是走了这一步,所以我常说,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有胆量,能走出第一步,第一步都不敢走出,就失去了成功的前提。而走出来以后,是胜有负,是成是败,谋是在人,成是在天。
年初八的第一天,我还记得我们租的房子墙上特脏,还到下面去买涂料,自已刷墙,那老板娘还说我们是新年第一桩生意,便宜点给我们,就这样稀里哗拉刷了一通,原先花花的墙,第二天居然就雪白雪白了。大家各自一台电脑,还有台打印机,传真机,也就算齐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找产品了。一开始的时候,也是瞎撞。就是多跑厂家,不管是什么产品,去看过太阳能,也看过煤气灶,也有咖啡壶的产品,拿了些样本。后来,我们觉得太冷的东西太难做,做得太多的东西,到了微利时代成了厂家的天下了。而我们什么都没有,也很难插手。所以后来我们选了一个不是太热也不是太冷的产品,我认为基本上每个系列的产品能在市场上生存,说明每个产品都有其市场。所以认定一个系列的产品,只要你努力去做,只要你能成为这一系列市场里面的前些位,你一定能赚钱。这就是市场上的271定律吧。一个市场上,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是很赚钱的,百分之七十的人是一般这样混混的,而百分之十的人是亏本的。所以不管你在哪一个行业,你一定要做成那百分之二十吧,你才能赚钱。或者是361,253都行。
选定了产品,就去看了几个厂家,记得当时自已去看厂的时候,心里都是挺虚的,觉得自已刚开始做,都不太懂,怕别人不理踩,可事实上的确是这样。万事开头难,一开始的前几个月,我们是很艰难的走过来。我们自已做了门户网站,把产品都放上去,然后开始天天在免费网站上推广,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自已都没有钱去投资一个收费的网站。而且觉得投资有点大,我们什么都不懂,产品也没有,不敢贸然下注。所以我们想先做一段时间,当是学习一下,再考虑下一步。所以我们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收集各类免费信息,不断地发信息,做推广。
但说句实话,免费的东西效果的确不怎么样,再加之我们对外贸都还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地一次出口过。所以自然,不管在哪方面都不那么专业了。所以我们即使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可能要去问厂家,也可能要去找朋友了解。可想而知,那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毅力,是坚持!很多人成功就在于坚持,而很多人失败就在于半途而废。
在一个多月后,我们接了一二个样品单,可我记得第一个样品单,是以亏了一千多块钱为代价的。那个客户把钱打过来,而我们也准备了样品,结果他把抬头写错了,把进出口公司的名称写成了我们公司的名称。后来他又逼得紧,叫我们赶快发。我们想反正钱是打过来了就是抬头错了,叫他去改就可以了。结果我们样品发了,他也迟迟未改,直到他收到样品,后来样品全碎了,他很生气,那笔钱也没去改,后来就退回去了。
从第一个样品单总结出来,我们至少犯了四个错误,第一,在钱没到帐之前,我们不该把样品发出去。第二,不该用邮局的EMS。第三,不该用那样的包装,是四个混装,结果是塑料的东西,可想而知,自然容易压碎。第四,这产品的质量实在不好。
这次的教训,花了一千多块钱,真是损失。为了省那几百块钱的做网站费用,我们都要自已做了几天呢。所以后来我们基本上小心翼翼,也是我们做生意的原则,钱不到帐,绝不发货。那时我们其实根本不了解产品,只在看别人做什么,我们跟着做做,不知道哪个产品好,哪个产品不好,甚至也不知道他的准确能拿到的价格。因为我们没有单子,别人报过来的价格自然就比较高了。所以第一对产品不专业,第二价格没优势,成交率自然很低。而且我们做的都是免费网站,询盘自然是相当的少,有一封看到就可能会欣喜了。所以偶尔地要发一些样品,可是我们没有一个单子做得成,发出去以后就都没戏了。
可以说,这三个多月是最难过的几个月,也是最有意思,最能考验人的。
记得我们经常到一个工厂去拿货,我们认为她的产品质量比较好,可是那时不了解,其实她的产品也是不好,要不然我们也不至于发了很多次样品给客户,居然没有一次做得成,到工厂去拿了四五次样品后,我们后来过去,她们的态度已经在不断骤减,甚至到后来,那个老板娘居然对我们喊:你们进来干嘛?走开走开。真的很晕,也真的体验到世态炎凉。很多人在一起,是因为利益,没有了利益就失去了成为朋友的前提。
但是做生意也有做生意的艺术,做人没必要做成那样,所谓做得成生意固然好,做不成也可以交个朋友。而朋友正是一个人很大的财富,不管你是站在哪个角度,你困难的时候需要朋友帮忙,你成功的时候也需要朋友一起分享。就象那最后一次去那个工厂,其实我们已经有二个柜子的定单了,就这样一句话,把她的生意堵死了,我们也就找了其它工厂。
就在第三个半月,也就是五月底的时候,我们有了第一个单子。而且觉得好笑的是,这第一个客户是一个外贸公司。哈。一个外贸公司,有中国人,要能骗倒他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记得我当时是去一个小工厂,给了那门卫一包香烟,让他把厂牌给我摘了,省得被他看出来,这不是我的厂名。结果,还真骗得成,虽然只赚了一二千块钱。不过我们那时的宗旨就是先做单子,首先是积累客户,有客户不愁没钱赚。然后我们对外贸一直都是一知半解,没有自已操作过,还有对产品,包括对厂家都需要通过做单子来熟悉。
刚开始做的时候,最想有单子,认为有单子了,就可以扬眉吐气了,想想真幼稚。可是不知道我们为下单花了多少力气。就在做完第一个单子的没两天,我们接到了一个客户的试单,二个高柜。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下单,可是我们报出去的价格不高,很多工厂都做不了,而且我们寄过了样品,也不能有所改动,所以必须得找那个工厂。
可是那个老板一句话把我们堵死了,说价格太低了,不可能接的,而且他们的生意很好,说根本不在乎这两个柜子。想想真气绥,我们花了这么多力气接单子,好不容易有了单子,现在却还要给谁做发愁,在我们印象中,好象有单子,就是自已挑工厂了啊。那几天真是彻夜难眠,心烦啊。可是我们知道我们没有退路。二个高柜,虽然没多少钱赚,但是我们必须得做起来,才会有客户。而且试单就是二个柜子,量应该不小。而这个工厂是唯一一个当初能做这种质量,和这种价格的工厂,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个老板上想办法,即使是忍辱负重,也得委曲求全。
事实证明,当初的委曲求全是很值得的,为我们以后的发展铺平了路。我们碰那个老板碰了好几次,有时他不在公司,因为他们是挺大的工厂,象我们这样的当然不屑一顾了,有时去了又碰不到。有一次打通了电话,他说在工厂里,叫我们过去。我们自已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因为价格的确很低,而他的工厂很忙,单子排得很多,所以要安排这个单子有一定的难度。在办公室等了他好一会儿,他才过来,当时我们完全搁下了面子。在做了大致自我介绍后,我们就说:“我知道你们工厂很忙,这价格也的确是有点低,不过我们的样品是你们工厂发出去的,所以我们必须得到你们厂拿货,而且这个客户量也挺大的,这次就当是帮帮我们的忙,帮帮我们这些后生小辈,感激不尽。”我觉得一个人要是能把尊严放下来,很多事情便做得成,因为只要是人,而且不是太笨的人,都不会把别人的尊严踩在脚下。然后他也看我们实在很诚恳,而且也是本地人,就勉强地帮我们安排一下,后来也就过关了。我们也暗自庆幸,觉得值得。做大事者,能屈能伸,何况只是这种小事。
后来的确证明,我们那次去得很值得,那个客户在收到我们的货以后,说对我们的货很满意,就又下了七个柜子,之后的几个月都是每个月四五个柜子以上。虽然价格很低,但是这个客户的确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因为他打的都是全款,而且是六七个柜子的全款。所以我们解决了我们资金上的困难,还有有了这个的量,我们很快在工厂、进出口公司、货代这些方面做出了量,只要有量什么都好说。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风雨,这一次也是觉得最辛苦但也是觉得最成功的一次。
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有个三年目标,我们认为第一年能够这样做做积累五六个客户以上就不错了,钱无所谓赚多赚少。争取第二年能够开始赚钱,然后买一辆车,而那时认为,在这种市场形势下,必须走实业,办工厂才能做得大。所以能在第三年开始办工厂,这样的路走来,自已觉得也是比较迅速了。可事实上,三年的目标,我们一年全部做完了。
就在六月份,我们刚做了二三个单的时候,我们意外发现一个产品,价格卖得挺高,而且基本上只有个把工厂在做这个产品,我们算了一下,一个柜子的利润惊人。当然,那时的计算成本肯定有些出入,因为我们什么经验都没有,外贸都是刚起步,更何况是技术工厂了。非常人行非常事,哈。两个刚懂点外贸,技术一窍不通的人,能做产品吗?可事实上,我们从弄到样品,到开模出柜,一共只花了三十几天吧,其中光是刻模就花了二十几天。然后我们经研究决定,每人投资十万元,加上原先赚的钱。估计也就三十来万吧。按揭买了一辆十几万的车,这是门面,然后投了一个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其余剩下的钱,就是拿去开模具费呀,租厂房啊,招工啊。很快所有事情完成,那段时间其实也是做外贸以来,最累的几天。
因为做实业不比做外贸,只是接单,然后是下单。办工厂的每一个配件,甚至到每一个螺丝,每一个垫片,都不能有出错。要不然这产品就不是一个产品。
我们一开始游标卡尺都忘记怎么量了,但还是得算出一个个准确的尺寸,然后拿去加工。根本不知道螺丝有什么几个大几个小,那段时间,就是一个字,累。每天跑东跑西,要刻模,试模,但是,做产品,又岂是这么简单呢。就在明天还要装货的时候,我们的配件全运到厂房来,才发现,很多地方根本不合适,要嘛洞太小,要嘛有偏差。真累,真烦啊。争分夺秒,没有时间休息,甚至只有坐在车上才有时间打电话。工人又招不到,好不容易后来弄了好久,才把第一批货发出去,可是可想而知,这样的产品做得还会好吗?那段时间,是我们最累,但是也是最充实的时间,因为心里充满了希望啊。觉得宏伟蓝图就在眼前,只要做好产品,不断地扩大规模,成功指日可待了。
但是,有些产品的流行其实首先有其流行的客观性,那就是这个产品的确有市场。而光靠炒作,只能是暂时的,不会形成稳定的客源。我们也就忽略了这一点,也导致了我们后来的失败。做了几个单以后,首先我们的产品没有做好,所以丢了好几个客户,加之这个产品,本来就是一个新产品,但新产品不代表它就有量,有市场。或者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到十月份出完货后,我们的工厂就开始陷入困境了。没有生意,工人走掉。而我们完全靠做贸易上的其它产品,来养活这个工厂。直到后来,到十二月份,发了两个月的工人工资以后,我们研究决定,还是放弃工厂,以期东山再起。因为我们分析了市场,觉得这个产品缺乏其实用性,所以它不太可能有太大市场了。而且到后来量少了,价格却被炒下来了,现在只能保持两边平衡,我们自已也维持得辛苦,每天要发不少工资。
现在想来,那时的壮士断腕也是明智之举,放弃以后,我们明显感觉轻松了很多,少了一个包袱。而且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贸易上,可以多选择产品,同时做了三个系列,多看些厂家。而且在这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两个自已兄弟开的工厂,他们自已也形成了稳定的客源,而我们自已则成了工贸公司,现在每个月基本上在二十个柜左右的量吧。希望可以把其它系列做得更好,在外贸上达到本地极限。
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走过不少的风风雨雨,从完全不懂到现在的成绩,可以说也遭受了不少的白眼,也吃过不少苦,但是,我们也都坚持了过来,靠的就是一种勇往无前的毅力,和互相信任的团队精神。所以我坚信,我们未来的路一定会更加辉煌,也相信,性格决定命运,只要你想发财,需要的就是不断坚持,和不断探索,而成功,近在眼前,也是必然的。
2006.4.1
我们一开始游标卡尺都忘记怎么量了,但还是得算出一个个准确的尺寸,然后拿去加工。根本不知道螺丝有什么几个大几个小,那段时间,就是一个字,累。每天跑东跑西,要刻模,试模,但是,做产品,又岂是这么简单呢。就在明天还要装货的时候,我们的配件全运到厂
房来,才发现,很多地方根本不合适,要嘛洞太小,要嘛有偏差。真累,真烦啊。争分夺秒,没有时间休息,甚至只有坐在车上才有时间打电话。工人又招不到,好不容易后来弄了好久,才把第一批货发出去,可是可想而知,这样的产品做得还会好吗?那段时间,是我们最累,但是也是最充实的时间,因为心里充满了希望啊。觉得宏伟蓝图就在眼前,只要做好产品,不断地扩大规模,成功指日可待了。
但是,有些产品的流行其实首先有其流行的客观性,那就是这个产品的确有市场。而光靠炒作,只能是暂时的,不会形成稳定的客源。我们也就忽略了这一点,也导致了我们后来的失败。做了几个单以后,首先我们的产品没有做好,所以丢了好几个客户,加之这个产品,本来就是一个新产品,但新产品不代表它就有量,有市场。或者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到十月份出完货后,我们的工厂就开始陷入困境了。没有生意,工人走掉。而我们完全靠做贸易上的其它产品,来养活这个工厂。直到后来,到十二月份,发了两个月的工人工资以后,我们研究决定,还是放弃工厂,以期东山再起。因为我们分析了市场,觉得这个产品缺乏其实用性,所以它不太可能有太大市场了。而且到后来量少了,价格却被炒下来了,现在只能保持两边平衡,我们自已也维持得辛苦,每天要发不少工资。
现在想来,那时的壮士断腕也是明智之举,放弃以后,我们明显感觉轻松了很多,少了一个包袱。而且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贸易上,可以多选择产品,同时做了三个系列,多看些厂家。而且在这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两个自已兄弟开的工厂,他们自已也形成了稳定的客源,而我们自已则成了工贸公司,现在每个月基本上在二十个柜左右的量吧。希望可以把其它系列做得更好,在外贸上达到本地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