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洛市中小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商洛市中小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周岁的公民。
2.我国分别于1991年9月4日,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保护对象的单行法律。
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4.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健康)。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9.如果发生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11.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12.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学校根据条件可以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
1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1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1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1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流浪、乞讨或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如无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由(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
17.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教职员,情节严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18.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工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
19.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2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依法(从重)处罚。
21.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24小时)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22.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以将其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2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必要时可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24.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它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25.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2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27.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2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9.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30.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因(不满14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
1.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A)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B.小学生禁止进入C.衣冠不整者禁止进入 2.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ABC)属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A.旷课、夜不归宿B.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C.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ABC)属于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
A.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财物B.传播淫秽的读物或音像制品等C.吸食、注射毒品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C)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A.父母B.家庭C.监护人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A)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B.打击青少年犯罪C.法制宣传
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A)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法律手段B.强制手段C.自力救济手段
7.根据刑法的规定,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B)。
A.有期徒刑B.死刑C.管制
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对进入营业性(B)的中小学生优惠开放。A.舞厅B.影剧院C.酒吧
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监护人(B)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A.可以B.不得C.应该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A)。
A.应当依法承担责任B.不承担责任C.视情况而定
1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B),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A.个人志愿B.人格尊严C.人身自由
12.小明(15岁)的父母离婚时,法院判决其随母生活,其父以法院判决为由,对其不管不问。其父这种行为违反(A)。A.未成年人保护法B.婚姻法C.教育法
1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A)教育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B.提高未成年人防卫意识C.政策宣传
1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引诱、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B)。
A.处罚B.从重处罚C.加重处罚
1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应当将(B)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
A.科学知识,文化知识B.法律知识,预防犯罪教育C.生理知识,文化知识
16.根据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单位和个人使用童工的,由(A)劳动行政部门处以罚款。A.乡镇以上B.县级以上C.市级以上
17.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于(AC)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B.已满16周岁不满20周岁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18.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在收容审查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B);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A.文化知识、技能培训或者义务教育B.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C.法律知识、技能培训或者职业技术教育
19.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B)。A.学前培训班B.特殊教育学校(班)C.义务教育学校(班)
20.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B)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12周岁B.14周岁C.10周岁
21.根据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对违反规定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立即将童工(B)。
A.送交福利机构B.送回原居住地C.送交公安机关
22.根据刑法的规定,引诱不满(B)的幼女卖淫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A.8周岁B.14周岁C.16周岁
2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讯问和审判不满18周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可以(B)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A.律师B.法定代理人C.社区负责人
24.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A)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A.承担法律援助义务B.承担法律咨询义务C.承担有偿法律服务
25.小明(15岁)的父亲经常在家吸烟,受父亲的影响,小明也常学着吸烟,其父以男娃吸烟不要紧未加制止,试问小明父亲的做法是否违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什么?(C)A.家庭内部问题,法律不予过问B.不违法C.违法
26.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未成年犯应当在(B)执行刑罚。A.监狱B.未成年犯管教所C.劳动教养所
27.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不满10周岁的公民是(C),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ABC)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
A.图书B.报刊C.音像制品
29.根据收养法的规定,(A)可以被收养。
A.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B.可以确定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C.16至18周岁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未成年人
30.根据收养法的规定,收养人和送养人解除收养关系时,养子女年满(B)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A.5周岁B.10周岁C.18周岁
31.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A)的继承份额。A.胎儿B.未成年人C.父母
3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B),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工读学校毕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同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享有(C)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A.不同等B.优惠C.同等
3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B)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A.自由、尊严B.人身、财产C.成长、健康
3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A)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A.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B.中央国家机关C.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3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监护人应当引导未成年人进行(A)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A.有益身心健康B.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C.开发智力
3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B)。A.职业教育B.青春期教育C.特长教育
38.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C)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8周岁B.10周岁C.16周岁
3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A)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A.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B.简陋的C.临时修建的
4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送入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当(B)。
A.比一般学生更为严格管教、约束其行为B.关心、爱护、尊重,不得歧视、厌弃C.不必管教、约束,任其发展
4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C)、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A.智力、纪律B.体质、美育C.体质、智力
4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A)。A.吸烟B.聊天C.停留
4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因需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B)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隐匿、毁弃。
A.其班主任老师代为开拆B.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代为开拆C.未成年人自行开拆 4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C)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A.营养卫生B.康复疗养C.卫生保健
4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托幼事业,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C)。A.职业学校B.贵族学校C.家庭托儿所
4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卫生部门应当对儿童实行(A)制度,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A.预防接种证B.专人护理C.遗传跟踪
47.根据刑法的规定,拐骗不满(A)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
4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A)。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4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已经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有关政府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B),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A.生活能力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特殊技能教育
50.王某(8岁)在父母离婚后随父生活,因与继母不和被父亲赶出家门。对此,王某可以向(ABC)等部门请求保护。
A.公安机关B.民政部门C.未成年人保护组织
51.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B)、就业不受歧视。A.入伍B.升学C.考试
52.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C)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A.保障子女权益B.有利于女方C.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愿
5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B)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劳动部门C.公安部门
54.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C)的权利。A.旅行费B.营养费C.抚养费
5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B)报告。A.民政部门B.公安机关C.居委会
56.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离婚后,父或母探望子女,如果(C),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A.与子女生活的一方拒绝B.不利于原配偶工作生活的C.不利于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的 57.我国婚姻法规定: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C)为止。
A.生活自理B.学业完成C.能独立生活
58.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可以分为(A)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
59.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C)。
A.经学校批准B.经居委会批准C.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60.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A)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A.预防犯罪的教育B.劳动教育C.职业教育
61.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B)。
A.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共同教育B.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C.共同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62.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在预防犯罪方面与其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职责相比,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C)的职责。A.较大B.较小C.同等
6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B)。A.给予刑事处罚B.处以罚款C.隔离审查
6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ABC)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共同责任。A.国家机关B.企事业单位C.成年公民
65.小马(16岁)被劳动教养一年后,参加了当年的中考,成绩超过了报考学校的分数线,但学校因其曾被劳动教养过而拒绝录取。该学校的做法违反了(B)。A.民法通则B.未成年人保护法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A)的原则。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C.教育与惩罚并重
67.小张(17周岁)伙同他人拦路抢劫,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在法院审理期间,小张所在的学校取消了他的学籍。该学校的做法(B)。A.合法B.不合法C.与法律无关
68.小明(13岁)父母因经商需要人手,让上初一的小明辍学回家帮忙。试问小明父母的做法触犯了(BC)。
A.未成年人保护法B.义务教育法C.民法通则
69.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A)、文化行政部门必须对此加强管理。
A.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B.卫生行政管理部门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7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B)、妇联、工会、青联、学联、少先队及其他有关的社会团体,协助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A.共青团B.行政管理部门C.文化管理部门
71.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下列哪些不属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A、生存权B、发展权C、受保护权D、参与权E、选举权F、被选举权等权利。(EF)
三、判断题:
1、只有在我国居住的,年满18周岁的居民才是我国公民。(×)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父母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子女可以断绝关系。(×)
4、学生早恋能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5、未成年人迷恋网吧没有什么危险。(×)
6、学生为了更安全上学时携带管制刀具是合法行为。(×)
7、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帮同学打架,是害人的“哥们义气”。(√)
9、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10、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中约定的一方可以因为约定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11、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必须送其入学校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2、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13、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
1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15、我国法律规定,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能做工,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做工。(√)
16、班主任在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中负有直接责任。(X)
17、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分别关押、统一管理、共同教育。(X)
18、受教育对公民来说,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19、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X)
20、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认为处分过重或者不该受处分,可以提出申诉。(√)21.《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杂费。(√)22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坚持教育与惩罚并重的原则。(X)
23.学校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24.父母让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是一种违法行为。(√)
25.明知校舍有倒塌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26.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27. 商州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就是商州区人民政府的官员(×)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法?近期以来,我国制定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五种)? 答:法是掌握了国家政权的阶级在国家强制力作为根本保障的前提条件下,制定和颁布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统一的社会规范。《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有哪几种保护措施? 答: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4、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几种?
答:主要有(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6、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有哪些方面的职责? 答: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7、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8、未成年人如何进行自我防范?
答: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9、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答: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10、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司法保护有何规定?
(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另外,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11、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有何规定?
答:家庭是保护未成年人最重要的保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五、案例题: 1、16岁的华华(化名)来自洪湖农村,去年7月,他初中毕业后经乡亲介绍,来汉到一家服装厂做小工。他虽然未满18岁,但长得人高马大。乡亲便对老板李某谎称华华刚满18岁,华华如愿进入服装厂。谁知,当年10月,他做工时不小心将左手卷进机器中,为此断了两根指头,经鉴定为9级伤残。他的家人找到李某要求享受工伤待遇,老板拒绝了:“华华系童工,没有就业资格,不能享受伤残赔偿金。”试问:(1)华华和老板李某劳动关系是否成立?(2)华华合法权益能否得到维护? 答:华华和李某之间的事实劳动关系,因华华系未成年人而无效,但依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李某未尽审查义务,非法雇用童工,致使华华受到伤害,应予以赔偿。
2、在2009年10月的某一天,某校中学生何某趁陈老师上课在黑板板书之机,偷偷地在下面抽烟.老师发现之后,便叫何某交出烟来,但何某再三否认抽了烟.于是,陈老师怒气冲冲地骂了他一顿,并打了他两个耳光,恰好是打在何某的左耳上,致使何某左耳失聪,试问老师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陈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陈老师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学校应承担全部责任.陈老师体罚何某造成何某失聪,法医将根据何某失聪程度鉴定何某伤残等级进行处理:轻微伤,轻伤,重伤.(1)如属轻微伤,陈的行为属一般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2)如属轻伤,加害人与受害人可以和解,受害人不向法院起诉的,不追究刑事责任;(3)如属重伤,无论受害人是否向司法机关控告,司法机关将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3、15岁少年丁某,与同学在铁道附近玩耍,提议与另外5个少年扔石头砸火车,另外无人没有理睬他,于是丁某便在火车开过来的时候向火车扔石头,且专挑车窗扔,导致坐在车窗旁边的59岁王某死亡,被害人王某的妻子提出家有4个子女,80岁老人,生活负担重,看在丁某未成年不懂事的情况下,要求法院多赔钱少判刑,丁某父亲也同意多赔偿损失,要求法院对丁某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依照双方意见判罚。问:
(1)法院想通过丁某公开教育青少年,问法院是否能公开审理此案。
(2)丁某父亲和被害人王某妻子都同意多赔钱少判刑,法院在双方协调一致的情况下依照双方意见进行判决是否正确?
(3)被害人王某的妻子是否可以以其名义要求提出多赔偿损失?原因是什 么?
(4)如果司法机关没有对被告人采取抓捕措施,被告人逃离审判,人民法院是否可以缺席审判?刑法可以缺席审判么?原因是什么?
答:(1)法院不能公开审理本案,因为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依法应当不公开审理。
(2)如果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并且实际履行,法院可以对丁某适用轻缓刑事。
(3)王某做为死者的妻子,可以以其名义要求赔偿损失。
(4)不行。刑法不允许缺席审判。
4、十七岁的林某是一名在校学生。一天,林某将一个学校的两台电脑盗走。因林某犯罪时年龄不满十八周岁,法庭予以从轻处罚,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庭审中,林某痛心疾首,表示想回学校继续读书。为了能与学校一起做好帮教工作,使其改邪归正,办案法官和律师来到林某就读的学校,动员学校派人参加庭审旁听,宣判后让林某返校学习。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学生违纪处分表,声称学校与林某已不存在任何关系。原来,学校已在公安机关对林某采取强制措施后,取消了其学籍。问学校的做法是不违法?
答:学校在公安机关对林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在法院判决生效前就取消了林某的学籍,这一做法违背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依法接受未成年犯入校读书,是学校应履行的法定义务。
5、陈某为某校初一、二班的学生,平时品行有缺陷。星期一早上语文课时,因不遵守课堂纪律,被学校政教处叫去,在办公室站了4节课。下午,政教处又让陈某站4节课,在陈某站了第2节课后,对政教处说:“我是来上学的,不是叫你们罚站的,你们这样做是不是对的,我要到教育局告你们”,请问学校政教处以陈某捣乱课堂纪律对陈某罚站对吗? 答:不对。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学校不得体罚学生。
第二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班会
班会班级:14建筑高技 班会地点:教学楼603教室 班会时间:2016年5月12日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提出班会主题:
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学习<未年人保护法>》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与我们自己相关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发律法规。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 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3.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4.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5.什么是未成年人?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6.《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规定?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7.《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8.《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组织及个人非法招用的,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和实行的时间?1955、3、18通过公布。1995年9月1日实行。10.《教育法》共有多少条多少章?教育法共有十章、84条。11.义条教育法是何时分布和施行的?1986、4、12通过并公布,自1986、7、1起施行。12.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适龄儿童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除教育批评外,对监护人或招用人并处罚,责令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三、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自己的行为。
1.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1)旷课。(2)打架斗殴、辱骂他人。(3)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4)偷窃、故意毁坏财物。(5)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6)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四、班主任总结
1.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学生守则》具体地告诉我们同学怎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学们应该经常对照《学生守则》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同学们都能够按照《学生守则》来做,那么同学们隔违法犯罪就一定很远很远的。
2.慎重交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不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原因之一就是交友不慎,在所谓的“哥们”“朋友”的一步步带领下使他们不知不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擦亮眼睛,寻找对自己真正有帮助的朋友,多结交道德品质高尚的同学。3.三思而后行。常为一句话,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互不相让,最终酿成悲剧。通过案例可以看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发性强充分说明了他们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同学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想想这样做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后果,又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因为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承担责任的。
4.正确地使用网络。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高信息的快捷方式,但同时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的确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犯罪现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同学要正确地使用网络。我认为《全国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说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在上网时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最底线,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人人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第三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法律意识,使教育者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了解法律并遵守法律,应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具体行动中。二是要了解并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观需要,不以教师的主观意愿去要求孩子。三是要充分认识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危害性。四是教师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讲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教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耐心教育,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制订的一部法律,主要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几个方面。因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低,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这部法律,可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几条:
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年成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等不良行为。
2、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4、在家里,孝敬父母,并且跟父母及时沟通,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正确使用家用电器,防止漏电现象的发生;自己一个人在家时,不让陌生人进门,遇到特殊情况,不慌不乱,及时打电话给父母亲戚或警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对我们的成长有极大帮助,希望全社会都来学习它、遵守它。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和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性,救济、回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新生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牲,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我国的未成年人将来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学校对此负有重大责任。学校教育是预防和矫治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未成年人有一半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在学校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教育权、人身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和有效的保护,对整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去自觉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此,我只想谈一谈关于学生考试自己的一点想法: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们一心只为学习,一直以来,学生们考完试后的轻松完全被等待排名揭晓的紧张所代替。因此,对于考试他们总有着本能的畏惧。考得好则万事大吉,考得不理想则像“过街老鼠”到处被人数落。记得我曾教过的学生亲口对我说过:“自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作比较。上学以后,在外人面前,他们喜欢拿我的成绩炫耀,回到家里,又对我提出更高、更苛刻的要求来。每次考试,我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排名,达到标准,才重重得舒出一口气,达不到,则情绪低落,惆怅不已。”由此可见,作为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只重视自己在外人面前的面子,可真是苦了这些孩子们。
幸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对于这样明智的举动,孩子们感到学习踏实多了。我认为,学生当然有必要知道自身的学习状况,但学校如果公布分数,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特别是一些不善于面对挫折、或是屡“试”屡败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方式,肯定会承受不了这个压力的,同时也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歧视,以至于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而事实上,即使不公布分数和名次,只要这个学生自己本身有上进心,也能把握好尺度如何去学习。
然而现在整个教育环境更看重一个学生的成绩,逼得一批学生一味地只追求分数,盲目地认为学习只为了取得高分,因此走进了“为了高分而学习”的这样一个误区。虽然就表面而言,这似乎正和家长的意思,但是再进一步寻思,一味地注重成绩,是否会忽略一些更重要、更值得学习掌握的东西呢?换个方式思考,像我刚才提到的父母一样的家长,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觅得一份好的工作”。这句话固然有道理,但是,难道当今全方位的人才就仅仅是学习好吗?大学本科毕业的才子们难道都能有高薪工作吗?当然不是,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做人、社交等等很多在社会上立足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如今家长的眼里只有分数,似乎孩子去学校上学就只为了考高分,继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渐渐的,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跟着定义为“分数高将来就有出息,反之就是没有出息的”,这样等于将一些对未来抱有憧憬,却因为成绩不好而逐渐放弃自己理想的同学,将他们的未来扼杀在了摇篮里。如今学校的排榜,就是一条无形的分界线,将“好”学生与“差”生彻底定义。如果说名次对优等生是种激励的话,那么它对差生则是一种打击或是贬低。这对于那些想学却又力不从心的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这样会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彻底放弃自己。
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条例还是很好的,相信能够更好的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神圣义务。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通过学习未成年保护法,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待学生要以诚相见,以情换心,真心实意地教育,帮助他们,才能真正扣动学生的心弦。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当我们在处理有缺点的学生时,有时应扪心自问: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他们承受得了吗?有时还应根据学生的情绪作必要的说服解释,使之心悦诚服。用“爱”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用“信任”填补师生的心理鸿沟,用“期待”激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使他们迈好人生中关键的一步。他们心灵深处美的东西是通过曲折的甚至是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只有尊重,关心才能慢慢扭正其歪曲的心理,进而使其扬长避短,立志成才。
面对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未成人保护工作的对象和依托发生了重要变化,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尚缺乏高效、畅通的反映渠道和及时有效的解决途径。一方面,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出现了脱离稳定社会组织、游离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即使是正常接受学校教育的未成年人,由于休息日、节假日的增多,也有更多的时间脱离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失去了单位这一传统的依托,必须寻找新的组织形式。社区虽然日益成为代表和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场所,但我国社区发展相对滞后,还不能有效承担从政府、企业中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
学校是对青少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园地,也就是常言的智育教育。但是,学校还必须更注重向青少年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既做学问也教做人,两者不可偏废。棍棒教育与言教身教的关系。“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子经典。现在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家长若用棒教,大打出手,是侵犯人权,子女可以将你告上法庭。棒教行不通,还是言教身教靠得住。言教就是像对待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子女,通过交流思想,讲明道理,以理服人,不要居高临下,施以压服。身教比言教更显效果。如果做家长的成天围着麻将转,而要求子女安心写作业;夫妻若成天为鸡毛蒜皮吵嘴打仗,能让子女不受干扰吗?,对父母不孝,却要子女敬重自己,只能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凡此种种不良的身教,都将影响子女的道德素质培养。教师也是一样,教师若平时口出脏话,或衣衫不整、随意打骂学生,对学生的一生都影响重大,不但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影响,更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要教育好孩子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爱之深,求之切,要求严格又要循循善诱。要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育,就应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保持一种安定平静的。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我们刚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就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祖国花朵,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承担着非常重要义务。并且作为教师,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只有学好法,用好法,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在学习之后,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对于后进生,更不能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现如今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另外,作为班主任,更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尽可能的对全体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防患于未然。
不同的学生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认真学习。
第五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学习中国示成人保护的法律法规,让我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范文【一】
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如:在一些学校里,侵犯学生权利、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多或少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如有时罚站,有时一个学生违纪全班同学挨批,优待尖子生,有时对后进生态度粗劣等.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有关法律的规定,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杜绝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应该让他们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则十分必要。
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做好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神圣义务。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范文【二】
《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附则7章72条,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从本法开始实施起它就成为了教师与未成年人的保护伞,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的学习此法,让此法成为保护我们的利器。
学法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这才是最关键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只会教书是不够的,我们职责主要是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对他们的合法权给予特殊呵护,也是一项具有挑站性的工作,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其中,我们每一个人一起完成,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们活泼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代强人,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范文【三】
我们刚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就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祖国花朵,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承担着非常重要义务。并且作为教师,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只有学好法,用好法,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在学习之后,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对于后进生,更不能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现如今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另外,作为班主任,更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尽可能的对全体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防患于未然。
不同的学生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认真学习。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范文【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利用寒假我又重新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内容,我深深知道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教师这个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充当着多重角色。
作为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应有家庭美德。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因此有人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时对教师的苛刻与责备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做教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博大宽阔的胸怀……还要有甘于清贫的孺子牛精神,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而忽略了教师面对成千上百性格各异的、情绪不宁的幼儿时所承担的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之下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
不过这种压力也造就了教师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的青松般的性格,但教师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老师的言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提倡教师要讲究职业道德,要弃那些功利的、腐朽的思想、简单的粗暴的方法,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把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的责任勇敢地承担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差异,用多样化的、积极的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与幼儿发生冲突,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不讽刺、挖苦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使幼儿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从而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同时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对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有力的打击、惩处。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根据未成年人的特殊心理、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导,有的放矢;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用老套套,要注意改进方式,不断创造一些新的工作方法;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社会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将一些原来形成的工作机制、工作做法规范化,用规范化建设来提高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的整体水平。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范文【五】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联系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我认为教师在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教育者的法律意识,使教育者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了解法律并遵守法律,应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具体行动中。
二、要了解并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观需要,不以教师的主观意愿去要求孩子。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点。比如孩子好动,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动。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未成年人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凭者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三、要充分认识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危害性。不尊重为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会使学生未成熟的心灵受到残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如受侮辱的幼儿会形成懦弱或强烈逆反的性格,将来可能成为对自己和社会都不利的人;受体罚的孩子为了躲避受罚,可能会养成说谎的恶习。因此,教师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侮辱,可以说是残害儿童幼小心灵的无形杀手,必须坚决予以杜绝。
四、教师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讲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教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耐心教育,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是对于存在缺点、错误的未成年人,教师更应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鼓励和帮助他们改进。未成年人在受到尊重的集体中生活,才会体会到受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的价值,长大以后,就容易成为自立、自强、有道德、守纪律的人。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社会责任。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