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白江区狠抓制度建设和经济责任审计 促进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再上新台阶
第2期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
2012年4月9日
青白江区狠抓制度建设和经济责任审计
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推进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2009年以来,青白江区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工作,狠抓制度建设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效地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和都市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青白江区共有11个乡镇(街道),112个村(社区)集体,1573个社集体。村、社集体经济全部纳入乡镇(街道)村社代理会计核算体系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财务公开。截至2011年底,全区村社集体资产总额15673.66万元,其中村级资产11422.56万元,社级资产4251.1万元;村社负债总额3916.16万元,其中村级负债3299.07万元,社级负债617.09万元;村社所有者权益总额11757.5万元,其中村级8123.49万元,社级 促进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再上新台阶
市农委课题组
- 1 - 3634.01万元。2011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益1916.55万元(其中73个村有集体经营收益)。2009年和2010年,全区开展农村经济责任审计共计纠正应记未记固定资产等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100余万元;规范资源发包、租赁应签未签合同10余个,涉及金额1.5万元;发现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4件,查处违纪金额18.20万元,给予党纪处分6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7人;2011年,审计33个村(社区)总金额9000余万元,审查出坐支、票据不规范、收支审核不规范、固定资产未入账等问题114个,提出审计整改建议105个,提出处理意见39个。
二、主要做法
(一)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资”规范管理制度。2011年,青白江区制发了《关于印发<成都市青白江区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等四项制度的通知》,“四项制度”包括《成都市青白江区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成都市青白江区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成都市青白江区村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试行)》和《成都市青白江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导则(试行)》。“四项制度”的出台是对已有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在审计监督、财务规范管理、村务监督等方面进行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提升。各乡镇(街道)坚持“三权不变”原则和“村有、社有、乡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机构设置及岗位责任制度(试行)》等11个配套制度,要求对集体资产资源、集体收入、经济承包合同等建立台帐和登记簿,完善了村社集体财务收支、票据管理、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等相关制度,并加大了“四项制度”的宣讲和落实力度。
二是进一步坚持推行村社代理会计核算制度。青白江区对每个乡镇、- 2 - 街道均设置了村社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并专设村社代理会计人员两名。对业务和人员的管理实行由区财政局、区农发局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双重管理体制,对各核算中心运转经费,纳入区年度财政预算;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2011年由区纪委、区财政局、区农发局等部门共同组织了对村社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四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建立起了核算中心和会计人员的年度考核制度。
三是进一步规范核算中心财务处理工作制度。对村社代理会计核算中心财务处理行为,强化会计核算、财务票据、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的“四个统一”,财务处理程序严格实行以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和财务公开为重点的“一结五审一公开”制度。2011年全区112个村(社区),1573个社中(包括原已纳入核算范围的社),村社财务由核算中心代理记账的村112个,社1557个;村社资金由核算中心会计监章的村112个,社1303个;村社财务按月记账的村54个,社361个;按季记账的村58个,社1196个;村社财务经村社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字的村112个,社1557个。
四是进一步建立民主理财和村务监督公开制度。2011年,该区已建立民主理财小组的村(社区)112个,人数617人;社1174个,人数4439人。多数村还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民主理财小组参与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督,行使民主理财的权利,确保集体经济组织“三资”保值增值。监委会和理财小组建立专门的议事规则,充分履行职责,对民主理财活动作好完整记录。抓好财务公开,所有村社财务按月或按季进行公布,抓好“四个规范”和“一薄、一箱”工作,即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时间,健全村社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记录薄,设立财务公开意见箱。全区已建立村务公布专栏的村112个,社级专栏1045个。全年村社财务按月公开的村39个,社131个;按季公开的村73个,社1421个。
- 3 - 公开形式为:会议口头公布的村1个,社151个;专栏张榜公布的村112个,社1441个;通知单到户的村1个,社15个。
五是进一步落实集体“三资”股份量化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确权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市农委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工作的具体安排,该区2011年全面开展了未确权到户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工作。清查后,村社集体资产总额17373.19万元,负债总额3552.9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3820.29万元。根据清产核资情况,全区确定应开展股份量化的村110个,社1354个,共颁发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85855本,将集体收益分配权落实到了农户,基本建立起了以股权量化为联结的集体收益分配制度。
(二)切实抓好农村集体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工作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2008年,该区出台了《关于规范村(社区)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2011年又出台了《青白江区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建立了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农发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等单位为成员的农村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完善工作制度,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纪委负责组织协调、督查考核和审计人才库管理;农发、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负责制度的制定和业务培训指导;财政部门牵头指导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乡镇作为主体实施审计;纪检、组织、监察负责审计结果运用。
二是进一步组建审计人才库和审计队伍。从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选取财务专业人员组建审计人才库,由区纪委负责管理。对每个被安排审计的村(社区)成立一个专门审计组,组长由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担任,- 4 - 主审由随机抽取的审计人才库人员担任,成员由乡镇(街道)财政所、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站的会计人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组成。其中,主审负责审计组日常工作,对联席会议负责。对审计人才库人员,每年由纪委、农发、民政等部门联合进行一次以上业务培训,通过集中的全面业务培训和实战培训、跟班培训相结合,提升审计组人员专业水平。同时,加强对“两委”主要干部、代理会计和报账员的培训,提升审计监督的意识。
三是进一步严格按程序实施审计。该区开展农村经济责任审计,是严格按照“审前调查—编制方案—审计公示—送达《审计通知书》—被审计人承诺—进行审计—审计后听取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意见—审计情况公示—出具审计报告—重大问题向区纪委等相关部门报告”的程序实施的。年初召开村经责审计工作安排暨培训会,审后要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借鉴先进乡镇(街道)审计开展方式方法和先进村(社区)“三资”管理监督制度。各单项审计都注重严把审计质量,切实做到了四个清楚,即家底清楚,摸清被审计村(社区)“三资”主要情况,全面纳入审计,确保审计实效;程序清楚,审计工作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内容清楚,审计报告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被审计村(社区)经济运行情况;结果清楚,如实反映被审计村(社区)主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四是进一步强化审计后的整改督查。整改督查按照“三结合”原则进行,即村自查与区检查组检查相结合,审计结束后,各村(社区)开展“回头看”自查活动;自查整改结束后,农发、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检查组进行重点抽查,严把审计质量关。整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指导村(社区)制定完善“三资”管理监督制度,加强“三资”管理。整改与责任
- 5 - 制考核相结合,区纪委组织开展审计情况的督查,并将督查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确保村(社区)经济责任审计落到实处。
三、初步成效
一是基本健全了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制度。过硬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倒逼推动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一批村(社区)在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指导下,相继制定了村组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村组收入及备用金制度、专用收据管理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配套制度,经村民议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了农村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了集体资金的有效使用,密切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关系,达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效果,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农村工作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加强“三资”管理制度建设,村社干部普遍增强了“三资”管理监督意识,增强了“三资”规范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对发现的违纪违法干部进行了查处,清除了害群之马,也警示教育了其他村社干部,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是促进了村级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通过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在财务开支上实行村(社区)大额或临时性开支由村党组织讨论提出、村民议事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审议、村委会执行、监督委员会列席开支审议会议进行监督的权力运行模式,使村级其他权力的运行有了参照,建立起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议事会为决策机构、村委会为执行机构、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集体经济组织为经营机构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模式,形成了以财务为核心的村务管理监督新模式。
四、几点启示
- 6 - 一要注重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青白江区通过建立审计人才库,既解决了乡镇(街道)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完全由本乡镇(街道)安排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打不过情面的问题,增强了审计实效。
二要制度建设与经责审计要互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过硬的制度要以过硬的审计来具体落实,过硬的审计反过来又促进制度建设的规范过硬。青白江区就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村级财务管理实际,加强了配套制度建设,并用较为完整的配套制度,在保障“三资”规范管理的同时,也使审计结果认定有据可依。
三要强化民主理财民主管理意识。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审计监督制度,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是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青白江区既强化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制度,又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务公开监督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的实现形式问题。在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基本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健全的基础上,村级财务开支、资产处置、资源开发利用已由过去乡镇领导审核同意的方式,改为由村(社区)自行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决定。
送:新初、红林、东洲、川平、修明、孙平、华章、小维、登来、杨伟、瑞武、嘉祥、志雄、泽南、有春、付毅、乐君、树林同志,委领导,省委农工委,省农业厅,省 畜牧食品局,省扶贫移民局,省供销社,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 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人大农 业委,市政协农专委,市纪委第四纪工委(监察分局),市委目督办,市委政研室,市委编办,市政府目督办,市政府研究室,市食安办,市规服办,市应急办,市委 办公厅综合四处、信息处,市政府办公厅第四秘书处、信息处,机关各处室,直属 各单位,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分管领导、经发局,各区(市)县委、政府分管领 导、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化)局(统筹委)、供销社。
- 7 -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4月9日印 准印证:260号
(共印100份)
- 8 -
第二篇:狠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促进煤矿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安监局对各位领导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川南分局对信任表示衷心感谢!也是对泸县安全工作鞭策。受会议安排,我就泸县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向各位领导从三方面作以简要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煤炭生产基本情况
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及进展情况
(一)广泛宣传,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利用召开全县煤矿安全例会、班组长和全员培训等机会,广泛宣传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使煤矿业主、矿长真正认识到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就是抓安全,强管理,只有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才能持续稳定好转。通过宣传,使绝大多数煤矿企业能够主动抓标准化建设工作。
2、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一方面是组织煤矿企业加强对标准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到外地企业实地学习考察。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分期分批组织煤矿业主、矿长到攀枝花、内江、乐山、大足、河南、内蒙等先进地区和煤矿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使煤矿企业进一步认识到抓标准化建设工作既是树企业形象,更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增强了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强领导,完善体系,狠抓落实
1、县安监局成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专家组,配齐了综合管理、采、掘、机、通、运、地测防治水七大专业组工程技术人员,并参加了市安监局组织的专门培训。负责全县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做到管理常态化,扎实有效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2、各煤矿企业成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设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建立和完善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考核制度,完善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工种、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月自查,严格考核,使煤矿各生产系统和环节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由点、线、面达标向全过程、全方位达标的提升
(三)制定规划,分类指导,逐矿达标
1、摸清情况,制定规划。针对各煤矿企业基础情况制定达标规划,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煤矿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做到生产矿井侧重于现场,建设矿井侧重于制度建设和施工项目;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对照标准逐矿进行考核评估,找出差距和问题,确定整改达标的重点,及时督促整改,坚持先易后难和具有现实安全隐患优先整治的原则,最终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