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贸易政策对美国总选形势有什么影响?

时间:2019-05-14 23:4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贸易政策对美国总选形势有什么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贸易政策对美国总选形势有什么影响?》。

第一篇: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贸易政策对美国总选形势有什么影响?

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贸易政策对美国总选形势有什么影响?

核心观点:

美国中期选举的重要性堪比总统大选,对于本次选举,共和党的选情总体不差,但是从历史来看,执政党非常容易在中期选举中失去席位,因此,对共和党而言本次中期选举仍然有危有机,是一场值得一争的战役,但是并非囊中之物,理解这一形势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特朗普的政策。在美国中期选举中,11个摇摆州的选择不确定性较高,从结果来看,4月以来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上升,短期蓝领支持特朗普的力量占据了主导。

站在中期选举的政治视角下,我们建议一分为二地看待美国对华政策:一方面,特朗普所主导的强硬贸易政策,根本上是希望为美国争取到更好的贸易条件,方式包括将多边谈判转变为双边、推动中国加大开放等,近期美墨达成协议、特朗普推动欧美零关税都显示出这样的倾向,那么随着中期选举告一段落,美国发起的关税政策可能趋于稳定或告一段落,中美有可能再度开启谈判;另一方面,针对对中国经济、制度的深层次指责,以及国会通过的限制中国的法令(如表4),代表了美国政界整体对中国的敌对态度,叠加当前中美竞争加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阶段,在经贸政策方面针对性地限制中国的大方向或将延续。

自美国单方面提起关税制裁后,多国针对制裁向WTO提出了申诉,世贸组织曾于2003年推翻了美国提出的钢铁关税,这一历史可以作为WTO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个参考,最终小布什取消了钢铁关税。而在美国质疑多边贸易体制、挑起贸易战、质疑中国的同时,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政策上选择了进一步加速开放作为应对。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中期选举与“中美贸易战”

1、快速了解中期选举

一般而言,美国中期选举时间为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本次为11月6日,中期选举是国会席位选举,实质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争夺对国会的控制权,选举每两年举行一次,其中一次与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同时举行,而另一次则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举行,因而被称为“中期选举”。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国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都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选2名,50个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院每两年改选一次,各州根据人口比例来分配众议员名额,大约50万人选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届满后全部改选。美国宪法规定,参议员候选人必须年满30周岁,作为美国公民已满9年,且为选出州的居民;众议员必须年满25周岁,作为美国公民已满7年,且为选出州的居民。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将就下列5项议题进行投票:

1、投票选出435个众议院议席;

2、改选参议院三分之一的席位,即改选100名参议员中的33名。参议员每州2个名额,可选连任;

3、对于此前由于其它原因空出的参议员席位,通过特别选举选出;

4、37个州选举新州长;

5、地方各州、县举行的立法和行政机构选举。

2、共和党如何才能获胜?

目前众议院(The House)中共和党议员占236席,民主党占193席,6个席位空缺,总数435席,此次全部改选,共和党需要赢得218席位及以上才能成为多数党,较目前情况不能失去超过18席。

根据弗吉尼亚大学政治中心的大选预测网站“Sabato’s Crystal Ball”的分析显示,民主党有稍高于50%重夺国会的控制权,其预测是依照各州以往多次选举中的政党倾向进行预测。截至目前在众议院的所有席位中,有200个倾斜于共和党,199个倾斜于民主党,而在剩余36个席位上两党胜负难分,这就意味谁争取到了摇摆席位的一半以上(民主党19/36,共和党18/36),谁就能成为多数党。分析认为,民主党稍有优势的原因在于,在一些共和党在位的选区,民主党竞选表现非常有竞争力,这点从民主党格外抢眼的政治筹款表现可以看出来。不仅如此,共和党留出的空缺席位(open seats)非常多(自92年后最多),共和党需要捍卫41席,而民主党只需捍卫22席。一般而言空缺席更容易出现两党的更替,因此对于共和党而言这些席位也格外容易受到损失。

目前参议院(The Senate)中共和党占51席,民主党47席,共100席;本次改选的35个席位(法定33席+特殊2席)中,原共和党9席,原民主党24席、独立但偏民主党2席,特殊选举州为明尼苏达州和密西西比州。共和党要赢得参议院选举,至少需要赢得35个席位中的8席,较目前情况不能失去超过1席。

在参议院选举的改选州中,19个州在2018年的总统大选中都支持了特朗普;共和党需改选的8个席位中,有7个都支持特朗普,而在民主党的改选州中,有11个都支持特朗普,因此单纯从这一视角看,参议院选举中共和党的胜算更大。众议院(The House)则是民主党更为占优。

因此,对共和党而言本次中期选举仍然有危有机,是一场值得一争的战役,但是并非囊中之物,理解这一形势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特朗普的政策。从历史来看,执政党非常容易在中期选举中失去席位,自1938年以来的22次中期选举中,历任总统所属的执政党,都在中期选举中落败或减少议席,只有1998年及2002年除外。因此即便共和党的“基本面”占优,这也只是决定了共和党有机会赢得中期选举,但难言胜算。我们了解美国的中期选举,本质上也不是为了预测结果的走向,而是了解和认识特朗普政策选择的一重背景。

3、从经贸结构看中期选举

如大选一样,在美国中期选举中,11个摇摆州的选择不确定性较高:科罗拉多、佛罗里达、艾奥瓦、密歇根、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内华达、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威斯康辛,摇摆州中包含了4个锈带州;摇摆州中最为关键的4个高票州是俄亥俄、佛罗里达和北卡罗来纳和宾夕法尼亚州,其中两个为锈带州。

而从摇摆州的产业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贸易政策对大选形势的影响存在着复杂性:一方面,许多州以农业、化工业、金属为主要产业,这象征着农场主、蓝领工人阶层,在过去的全球化进程中,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被抛下、被伤害的一部分,因而本身就对贸易政策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并具有反全球化的倾向,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取向很可能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农产品、汽车等又是许多州的主要出口产品,中国或其他国家对于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又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不过,贸易等层面的影响发酵需要时间,现阶段显然是前者更加占据主导地位,而通过补贴、和欧盟谈判等形式,特朗普也在争取弥补这一部分负面影响。从结果来看,4月以来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上升,短期蓝领支持特朗普的力量占据了主导。

二、广角镜看“中美贸易摩擦”

1、“中美贸易摩擦”的特殊性

从事实来看,“贸易摩擦”的说法抹去了一些细节,模糊了中美问题的严峻性和广泛性。从美国的官方说法来看,贸易、关税都只是一种手段,是美国能够对中国直接产生压迫、逼迫中国做出改变的路径,这与美国对于中国投资的限制是异曲同工的,削减贸易逆差从来不是目的本身。自2017年以来,美国在国防、军事、政治、经济层面的一系列报告,记录了美国对中国认知和态度的全方位变化,而这似乎也不支持我们再把中美问题简单化和短期化。

在美方的301调查报告等等官方报告中,对中国的诸多政策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指责,主要涉及破坏国际秩序、非市场经济行为、政府在经济中发挥过多作用、外资限制、贸易壁垒、强制技术转让、政府支持的技术掠夺、2、美国强硬对外贸易政策的广泛性

2017年初,特朗普一上任即已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今年以来,特朗普的对中、对外政策均十分强硬,2018年初特朗普提出的钢铁、铝关税广泛针对了所有国家;此后中美贸易战打响,特朗普宣布要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500亿关税;在短暂的“和解”后,6月15日,特朗普“撕毁”中美经贸联合声明,再次宣布将对中国500亿商品征收关税,而针对中国商务部发起的等量反制措施,6月20日特朗普又提出将对2000亿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予以报复,除此之外,美国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贸易伙伴同样是摩擦不断,即使是在遭到对方政策反制的情形下也并没有停止肆意征加关税,美国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国家的谈判也在间歇进行着。

在这样的时点,重新回顾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出的贸易主张对于我们认识其政策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以说特朗普较为完整地践行了他在竞选期间所提出的主张,除了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外,在其他主张上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政策进展。因此,政策推行固然在时点上与政治事件不无关系,但特朗普重塑全球贸易规则、打击中国、让美国在其中受益、决心不可低估。

因此,我们建议一分为二地看待美国对华政策:一方面,特朗普所主导的强硬贸易政策,根本上是希望为美国争取到更好的贸易条件,方式包括将多边谈判转变为双边、推动中国加大开放等,近期美墨达成协议、特朗普推动欧美零关税都显示出这样的倾向,那么随着中期选举告一段落,美国发起的关税政策可能趋于稳定或告一段落,中美有可能再度开启谈判;另一方面,针对对中国经济、制度的深层次指责,以及国会通过的限制中国的法令(如表4),代表了美国政界整体对中国的敌对态度,叠加当前中美竞争加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阶段,在经贸政策方面针对性地限制中国的大方向或将延续。

3、各国都是如何应对美国行动的?

自美国单方面提起关税制裁后,多国针对制裁向WTO提出了申诉,但至今WTO仍未显现出作用。

世贸组织曾于2003年推翻了美国提出的钢铁关税,这一历史可以作为WTO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个参考。2001年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通过发起“201调查”,裁定85%经查的钢铁进口对本国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其中60%来自于欧盟,美国钢铁价格在当时处于20年最低,而且整个行业的30%(按产能)因累积亏损而面临破产。随后,布什于2002年3月5日宣布对10种进口钢材在为期3年内征收最高达30%的关税,受到关税影响的主要是是欧盟、中国和日本。布什政府的举措遭到了主要包括欧盟在内的多个贸易伙伴国的联合强烈反对并向WTO发起诉讼,2003年11月,WTO裁定美国关税违反了《关贸总协定》和《保障措施协议》,虽然美国钢铁行业被进口侵蚀,但是USITC的201调查存在漏洞和证据不足,且布什总统的征税力度高于USITC所建议的合理税率。WTO的报告表明美国的保护性关税并非在进口激增时期实施,2001和2002年美国的钢铁进口甚至出现了小幅下滑。WTO对美国做出了20亿美元的制裁,这是当时WTO对成员国实施的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惩罚,同时,欧盟开出了一个对美国出口品的贸易报复清单,清单内包括佛罗里达柑橘,路易斯安那大米,加州干果和北卡罗来纳州睡衣,以及大量的钢铁产品,这些商品被特别针对的原因是这些产区是2004年美国大选的关键摇摆州。布什总统在2003年12月3日宣布取消钢铁保护性关税,最终制裁没有生效。

而在美国质疑多边贸易体制、挑起贸易战、质疑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近期进一步加速开放作为应对:

贸易方面,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印发关于实施《〈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协定税率的通知,决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孟加拉国、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的进口货物适用《〈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协定税率。其中,根据税率表,7月1日起,大麦、大豆、油菜子等关税将降为零税率。

此外,中国政府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一方面是对于美国指责中国不遵守WTO规则的反驳,一方面也表示了“中国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投资方面,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以第18号令,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该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了市场准入。其清单长度由63条减至48条,在金融、汽车、船舶、铁路、农业、矿产、电网等领域推出22条开放措施,放松准入的领域主要包括: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特殊和稀缺煤类勘查、开采;石墨勘查;稀土冶炼、分离;钨冶炼;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商用车(2020年);乘用车(2022年);船舶(含分段)设计、制造与修理;干线、支线飞机设计、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等;武器弹药制造;电网的建设、经营;铁路干线路网的建设、经营;铁路旅客运输公司;国际海上运输公司;国际船舶;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测绘公司;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二篇:形势政策浅析美国大众文化的扩张对中国的影响

应对全球问题背后的思考

—浅析美国大众文化的扩张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冷战后 ,随着国家软力量在国家力量中地位的突出 ,美国开始看重一种特殊的能力即利用自身软力量的优势来影响它国的能力。国际政治领域中也由此出现了“文化霸权”、“信息霸权”、“制度霸权”等名词 ,或统称为“软霸权”。美国利用其软力量中的世界理念、政治文化、大众文化与媒体、对国际制度的影响力等来为其全球霸权战略服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国不断进行文化扩张,其文化霸权主义对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甚至民族认同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就美国文化霸权中的大众文化扩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展开浅析(即本文仅阐述美国大众文化的向中国的扩张的影响),包括美国大众文化向中国文化扩张的方式与途径,以及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霸权美国大众文化中国文化影响

冷战结束后,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相对减弱,经济因素地位上升,文化因素的作用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文化手段和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样,在大国间军事作用有限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核战争无法严密保护本国不受报复的情况下,文化手段尤其成为一种更加重要的强大渗透工具。”正是基于这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霸权主义的执行者——美国开始不断加强对全球文化扩张与渗透的攻势,将其作为实现霸权主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频频以“人权高于主权” 为借口对其他国家内政外交横加干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美国以经济全球化为诱导,凭借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的垄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入侵,一致极具渗透性迅速“吞噬”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政治和文化上竭力推行政治强权和文化权.二者交替使用,共同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民族正当主权的压制和消蚀。

在世界上有两各个最主要的文化模式,一个是东方文化,另个便是西方文化作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被看作是两种单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两种文化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冲突和碰撞。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上的强势为其实行文化霸权找到了理由,美国认为,其经济发达的原因就在于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先进性,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向美国看齐。由于其物质上的强势,美国运用经济等手段向中国渗透其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制度理念,更是频频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横加干涉,而本文所涉及的文化扩张仅指美国大众文化的扩张。

一,美国的文化霸权与美国大众文化扩张

(1)美国文化霸权的含义

美国的文化霸权即为美国文化扩张,所谓“文化扩张”就是将其思想信念、价值观传播或强加给其他国家,力图借其文化的影响力取得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不能达到的目的,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即称为文化霸权。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格局中,许多国家都程度不同地以自已的制度体系、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文化因子影响着国际关系,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把文化扩张和渗透作为外交战略的组成部分,在对外关系中极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美国的文化扩张是美国全球化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变得更加错中复杂,美国面对着各方面的挑战,更加注重文化扩张的作用,企图以自已“优越”的文化来影响世界的发展方向。对外文化扩张和渗透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对外文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企图利用其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千载难逢的机会,称霸世界。

(2)美国大众文化扩张

美国大众文化扩张多数情况下属于非政府部门所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服务与美国的对外战略,是对政治文化扩张的一种有效“补充”。美国大众文化扩张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与日俱增,现在在全世界几乎每个地方都能感到美国大众文化的存在。据20世纪80年代末统计,美国电视节目出口是居世界第二位的英国的7倍,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球电影发行网的国家,虽然其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的6%-7%,但却占世界电影放映时间的50%。这种情况到90年代更为严重,美国的电影节目和电影大约占到世界市场的75%。美国的通俗音乐也居与同样的统治地位。同时,美国的时尚、饮食习惯甚至穿着,也越来越在全世界被模仿。因特网用的语言是英语,全球电脑的绝大部分标准都是出自美国。美国的大学每年吸引着近50万的世界各地的学生涌向美国,其中很多有能力的学生将永不回故国。总之,美国利用遍及全球的商业和通讯铺天盖地传播着美国的观念、意识形态、经济模式、高等教育、社会和政治制度等等。

美国大众文化扩张造成的影响非常广泛,它使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及公众的思想意识。美国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他出版的《大棋局》一书中指出,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除了军事、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外,大众文化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文化方面,美国文化虽然有些粗俗,却有无比的吸引力,特别在世界的青年中。所有这些使美国具有一种任何其他国家都望尘莫及的政治影响”。哈佛大学国际事

务研究中心主任约瑟夫-奈把美国大众文化的吸引力称为美国对外战略资源中的“软”力量,并指出这种“软”力量即文化的影响力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变得与军事、经济等所构建的实质力量同等重要。

二,美国文化向中国扩张的方式与途径

(1).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通过大规模文化产品输出,宣扬美国的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繁杂的美国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五大洲的每个角落。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国有线新闻网)、MTV流行音乐风行全球,好莱坞电影更是深得中国青年人的青睐。

面对美国消费文化,尤其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已然已经潜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国化。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

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花木兰》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讲述一个女孩特别孝敬父母,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的英勇故事。其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孝道。而在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中,其主题已经变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孝道的主题居于次要地位。中国一些青少年可能会产生迷惑,主题到底是什么。也许10年、20年后,《花木兰》的传统主题会被“实现自我”的主题所取代;由此推知,如果更多传统题材的文化遗产被西方国家开发利用和篡改,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会面临丧失的危险。

(2)借助大众媒介进行文化扩张——.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进行文化渗透。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十分方便地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来推行文化霸权,渗透价值观念,扩张文化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成为实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强有力的“武器”。美国凭借网络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互联网上到处推销“网络影视”、“网络图片”等思想文化,这些思想文化反映了美国的国家形象、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民”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甚至民族的感受和价值判。

面对美国网络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国大部分民众如果过多地接触可能会产生

亲近感、信任感,甚至认同和依赖。这种文化侵入不仅会模糊青年一代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他们成为崇拜美国文化的人。

转贴美国网络文化霸权尤其对中国的青少年影响甚是严重。其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还突显在网络语言英语化上。如今在互联网上,主导性的语言是英语,约占90%以上,汉语却占不到1%;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之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上网信息含量大,因而他们的网站成为上网者访问最多的地方。英语成为一种通用的时尚化标准语言,不懂英语几乎难以在网上交流,这激励了中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却使他们忽略了汉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驾驭汉语的能力下降。最明显地表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一是提笔忘字,错别字增多;二是字迹潦草,美观度降低,书法被严重忽视;三是对文言文、古代诗词歌赋渐渐失去兴趣,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以致汉语面临萎缩的危险。

(3)利用教育文化交流进行文化渗透——.在中国网罗大批青年人才,培植美国文化代言人。

在高校设立奖学金项目,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感激之情,吸引他们毕业后自愿到美国定居或到美国在华的外企工作。如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在清华、北大和复旦等中国一流高校中设立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1995年起,美国GE(通用电器)公司一直为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等四所高校提供奖学金和奖教金,迄今已有近千名师生获得此奖。GE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的首个奖学金项目于2002年10月23日在四川大学启动。美国MOTOROLA向中国高等教育的捐款也累计达到1100万元。

利用教育优势,放宽美国的留学政策,不断从中国的高等院校乃至中学选拔比较优秀或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出国留学,并以高薪、优越条件等吸引其中的突出人才留在国外或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人。2000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同时选择了美国,比例高达78%。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9个百分点。这一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5人,出国人数达13人,比例接近90%。

培养在跨国公司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形成美国式的工作理念、生活习惯,成为美国价值标准的所谓的“白领文化”,并逐渐融入相当一批中国青年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时尚文化。

三,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全球化的浪潮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经济发展过程,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产生了一种要求所有民族和区域的文化朝着一定方向发展的适应压力,从而促使文化的全球化正在突破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壁垒。这里所说的文化全球化,简单来说,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资源。

全球化势必会促进不同文化的整合,这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强大实力为后盾的文化可能对其他文化产生很强的磁力,我们无可厚非,这是必然也是事实。但是我们反对强势文化以自己为标准强迫其他文化实现文化一致性、反对别有用心的强加于人的文化扩张行为。在1991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布什总统就提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文化虽然没有很深的根基,但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通过跨国投资、文化产品出口和强大的传播媒介、互联网等途径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美国政府试图以美国的文化价值观重塑冷战世界。目前全球数据传输和处理量的80%以上起源于美国,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电视台成了美国电视的转播站,美国电影的放映时间占据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这实际上是美国霸权战略中文化战略的体现,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特别是如今,网络由于具有迅速、快捷的特点,打破了文化的时空界限,大量打着美国文化印记的信息由美国飞往世界各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如阿尔曼·托夫勒在他的《权利的转移》一书中所说的:“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强权人的手中,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感受到了来自美国文化霸权的压力,甚至西方其他国家也对此感到忧虑,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反映出了他对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对于本国文化所造成的压力的担忧。而我国在积极融入全球化、寻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美国有一套完整的专门针对中国并力图瓦解中国人意志与价值观的战略图谋,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诫令》中提出美国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的精神”,“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电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文化扩张并不是其所标榜的传播文明,而是通过文化侵略来瓦解我们的意志、控制我们的思想,最终使我们丧失自己的“身份和灵魂,从而形成21世纪的殖民地。”而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在我国似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邪教组织公开开展反社会活动,部分人怀疑并反对马克思,更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年轻人开始向往西方的生活,并把我们体现民族个性的传统文化精华抛得无影无踪。

参考资料:

(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东方编译所译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

(2)阿尔温·托夫勒,《权利的转移》,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3)美国中央情报局,《十条诫令》,http://baike.baidu.com/view/901545.htm

(4)维普资讯网http:///

(5)波寇克,《文化霸权》,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1-10

(6)[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7)蔡骐、蔡雯:<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新华出版社1998年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使中国金融环境受损、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投资出口下降、消费降低等,但是危机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有利于储备资源、开展跨国并购、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吸引外资、压缩泡沫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等。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其实是“危”中有“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容应对,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一个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往往具有双面性,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所以它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危”中有“机”!

一: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对我国金融的影响。首先,持有美国投资银行的股份或债券的金融机构,受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债券大幅缩水。目前来看,中国银行是拥有美国按揭信贷证券化产品数量最大的国内银行,故其所受的损失应该是最大的。但由于中国的资本管制及中国银行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使金融危机对其影响不深。其次,金融危机会导致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放缓。主要是由于国外各商业银行缩紧银根所导致。再次,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中国股市的一蹶不振,几乎套牢了所有的股民,投资者信心受损,影响了整个金融业的经营环境。第二,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其“消费过剩”矛盾凸显。短期内必定大幅度减少生产,解雇工人,减少对供应商的原料采购,随着危机的蔓延,其他国家也会采取类似的措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年贸易顺差的的出口国而言,必然面临着 “生产过剩”的困境。生产商担心存货过多,就会缩减生产,反过来又进一步缩减消费需求。危机爆发后,美国不断注资救市,有关报道,2009年美国国债的发行额度可能会达到近乎天量的1.8万亿美元。而新上任的总统奥巴马对减税计划、医保改革等措施的承诺,必然使得下届美国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元贬值的风险还是很大的。美元贬值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从而使出口成本增加。所以需求的缩减和成本的上升的双重压力将极大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量和出口利润的增长。

第三,中国的外汇储备面临严重缩水的威胁。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一举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人。美国的国债市场是一个类似寡头垄断的格局,国债被几家官方机构所持有,稍有动作便会引发汇率的剧烈变动。所以我国作为强势美元的重要支撑者,一旦抛售美元,必将影响汇市,美元的贬值将使得中国通过贸易顺差积攒起来的财富迅速缩水。但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前提下,美元的走弱又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外汇结构的特点导致了我们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也不能随意抛售美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汇资产缩水。

第四,通过投资来影响经济。从国内投资看,金融危机带来的主要是不利影响。一是导致投资热情下降,信心不足。危机之下使人们对经济增长信心普遍下滑。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及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短期人们会适当控制投资规模。二是利用外资的能力减弱。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演进,国外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回笼资金,以套现应对危机。外资的纷纷撤离必然导致我国可利用的外资大幅减少。三是预期投资成本的上升,随着各国的救市措施的实行和危机的缓解必然导致资源和初级产片价格的迅速反弹,使得投资成本上升。美国为了解决自身存在巨大的债务问题,必然通过降息、发行货币等手段减轻压力,结果很可能就会导致美元贬值和资源价格重新上升。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必然也会抑制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使得实际投资增幅也难以大幅回升。从国外投资来看,由于金融危机,投资者为规避风险,使得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

二: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第一,有利于储备资源和开展跨国并购。首先,金融危机扩散到实体经济必然引起国际上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跌,现在国际上原油等一系列资源价格在不断下降,但随着各国的挽救措施,美元的贬值,危机有可能平息的时候就会带来国际资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反弹,所以,中国目前可以充分利用目前丰富的外汇储备,在美元贬值之前,积极稳妥地抓住储备资源的有利时机,为中国工业化积累廉价资源的储备。其次,次贷危机有助于我国企业绕过市场准入门坎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国际化布局。

第二,有利于缓解中国的通货膨胀。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步步演进,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如:原油在7月达到147.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目前的油价又进一步跌破46美元大关。随着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行的态势。有利于抑制近期不断上升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从总体上缓和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国外需萎缩,使部分出口产能转向国内市场,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这从另一方面抑制了价格水平的上升。因而总体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对缓解中国通胀压力是有一定好处的。

第三,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目前中央提出的新农村改革,这一改革将使得中国农村提供巨大的建设和消费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保障了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遭受金融海啸大背景下继续保持持续、稳健、健康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海啸的传导导致西欧日本等一系列国家汇率动荡下跌,资本外逃,而我国人民币依然坚挺,汇率稳定,并保持对美元小幅升值态势。这一切都有利于我国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从长远来看来,国际资本的去处就只剩下中国了。

所以这次的金融风暴对我国来说,既是一次危机,也是对我国金融事业、经济发展的一次考验和机会。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四篇:结合《2013全国两会解读》 和 《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若干思考》 两个形势与政策专题

结合《2013全国两会解读》 和 《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若干思考》 两个形势与政策专题,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以上某个问题的看法

3月是我国一个极不寻常的月份。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代表人民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提交“两会”讨论。因此“两会”召开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关注和他们有关的一些热点话题。

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了解到了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党和政府对2013年工作的部署和展望,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光明的未来,全身充满了干劲儿!在过去五年中,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在工作的同时,除了自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会精神外,我还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 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工作上,我要不断的勤奋努力。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我还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 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

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这首民主曲的乐谱上的五条主线: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在这个背景下,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37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带去的是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商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还要选出广大人民信赖的领导

人。会内会外互动,已经成为近年“两会”的一个特点。代表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国人更希望我们的代表委员能够真正以当家作主的精神,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和决定。[热点一]领导人换届:新理念、新风格、新期待

此次两会上,将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新一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施政风格,将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产生怎样的影响?新领导人如何攻坚克难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如何解决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公众都拭目以待。

[热点二]机构改革:新举措呼之欲出,转变职能是关键

今年两会将审议、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界期望很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热点三]中国经济:直面新挑战,寻求新动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企稳回暖。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50万亿元,7.8%的增速令世界瞩目,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复苏重要引擎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部署是否会给世界带来“正能量”。

[热点四]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构建“权力之笼”

去年以来,“表哥”“房姐”相继被查处,显示了网络时代反腐的新威力;“‘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表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加强“裸官”监管的指向,让人们感受到新一轮反腐风暴势头正劲。

人们更期待的是制度层面的新进展。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

[热点五]生态文明:雾霾压顶,“美丽中国”面临考验

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受拷问。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热点六]收入分配:2013改革提速,深层难题待破解

历时八年之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在2013年出台。缩小收入差距,是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美国《华尔街日报》将中国税改计划评价为“向收入差距举起大棒”。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等可望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

[热点七]社会管理:矛盾多发,实现公平正义需要新办法

近几年,“网络问政”效果初显,政府在解决百姓多元诉求、回应民意等方面积极创新。然而,因土地、环境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执政者的社会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寻求化解矛盾的新办法,是两会不可回避的话题。

[热点八]民生期待:新老“三难”受关注,公共服务待加力

近五年,中国的民生成绩单亮点频现。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领域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不少。

“‘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这‘老三难’还没抖搂清楚,‘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的‘新三难’又摆在面前。”兰州市民李小强盼望两会上改善民生的新信号,对他四世同堂的10口之家有所帮助。

[热点九]新城镇化:支撑中国未来增长,重在实现“人的城镇化”

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中,国际舆论对城镇化讨论最多。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

到,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们期待在两会上看到其更明确的路径。[热点十]国际关系:和平路线一以贯之,复杂形势蕴含挑战

“辽宁舰”下水,“运-20”起飞„„中国国防新力量令世界瞩目。周边形势复杂,两会上会不会显示出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

国内外各界注意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不变,清晰划定了维护正当权益、核心利益的原则底线。来源:教育界杂志

下载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贸易政策对美国总选形势有什么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贸易政策对美国总选形势有什么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