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论文: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控制和消除

时间:2019-05-14 23:2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战略论文: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控制和消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战略论文: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控制和消除》。

第一篇:战略论文: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控制和消除

战略论文: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控制和消除 摘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高校职能履行和战略目标实现的一大隐患。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思考,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对象提出了人力资源规划、获取与再配置、培训开发、薪酬激励、绩效考核五个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建立的一般性原则。高校还应以同样的视角对校内整体的人力资源做通盘地反思与考虑,做全局地规划与调整。

关键词: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辅导员 职业倦怠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概述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以“职业倦怠”(job burnout)术语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着重从临床角度来描述职业倦怠的症状及治疗。自此,职业倦怠作为一种重要的与压力相关的问题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查阅近年来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的文献可以得出结论: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象普遍存在,情况不容乐观。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可能在以下三方面引发不良后果:

1.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2.对辅导员的工作投入和开展造成影响。3.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对高校的学生工作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和服务于或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其核心有二:一是“战略”,每个成熟的组织都会考虑自己的长期战略目标发展愿景,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二是“管理”,管理是一个全面而精密的体系,这个体系的运转以让组织获得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为手段,以支撑和实现“战略”为目的。人力资源正是组织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了组织形成和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高校作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最为集中的组织之一,应当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方法、机制和技术,使其管理紧密围绕自身的社会职能和战略目标开展。

三、建立以辅导员为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高校要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思考如何有效控制和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切入点在哪里?一是要在充分考虑到高校自身的社会职能和战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与辅导员相关的组织与工作系统,这决定了高校需要什么样的辅导员,二是要基于对辅导员人性的尊重以及对其内在需求和内在能力结构与特征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明确高校应该如何来激发辅导员的内在潜能,使其工作的开展能够支撑高校的职能履行与战略实现。

对辅导员相关组织与工作系统的研究,就是要对辅导员岗位进行职业分析与评价,获得辅导员的任职资格体系即职位说明书和素质模型。以此为依据,指向高校战略发展的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划、人员获取与再配置、培训开发、薪酬激励、绩效考核五个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才能得以建立。而对辅导员内在需求和能力结构与特征的分析是为了保证五个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有充分的人性化,关注的是辅导员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岗位的内在需求。下面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具体阐述。

1.辅导员与高校的战略目标

“钱学森之问”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怎么回答“钱学森之问”暂且不提,问题本身已表明了高校的使命,即能够持续地培养高质量人才甚至是顶尖人才。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取得突破,这需要高校认清自身的使命与职能,设定与自身情况切合的战略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实力、基础、特色、区位、影响力的差异,各个高校具体的目标当然还应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到,当前中国有部分高校,片面追求硬件条件的跃升、科研成果的取得、办学规模的扩大,似乎更执着于学校短期影响力的增强和办学效益的提升,而忽略了自身最基本的职能和使命。对这些高校而言,无法找到“钱学森之问”的答案是必然的。

前面已经提到,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可能在对辅导员自身身心健康和工作造成不良后果后,进而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这一顽疾,从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解决之道是有必要性和前瞻性的。

2.辅导员的职位分析与评价

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性做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定期开展相关调研,利用各种载体和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这可以理解为从国家层面对辅导员这一岗位做的职位分析。但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早已不仅于此,学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对辅导员的管理混乱,形成“多头管理”,导致了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和角色超载,使得辅导员工作负担沉重,责任巨大,风险较高,工作时间延续不断。这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辅导员真正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因此各高校应真正重视辅导员工作,厘清其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为其招聘、录用、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提供依据。

对于辅导员岗位的评价,根据其工作对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成长乃至高等教育成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辅导员的重视不应低于教学、科研人员。

3.辅导员的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也称为“胜任力模型”,就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要求任职者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其中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等。

从《规定》中可以看出辅导员至少需要具备几方面的能力:

1、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2、运用各种工作载体和技术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实际工作的繁琐和复杂,辅导员还需要具备自我认识、管理和调适的能力、正确的工作动机、适应的人格特质、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针对辅导员的人力资源规划

针对辅导员的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高校为实现整个辅导员队伍对高校战略发展的预期贡献而确定辅导员在数量、结构和素质上的需求以及为完成这些需求所采取的活动。为了实现上述需求,高校必须制定具体的策略和措施。一般包括: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调整计划,人员的补充、配置与退出计划、素质提升计划等。这些计划一方面确保了辅导员队伍能顺利实现对高校战略实现的预期贡献,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获取与再配置、培训开发、薪酬激励、绩效考核其它四个子系统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人力资源规划在整个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统领”作用,具体实施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

5.聘用与再配置

防胜于治。职业倦怠的产生有任职者自身人格特质、动机、素质等方面的原因,相对于消除辅导员因自身特质与岗位不匹配造成的职业倦怠而言,为辅导员岗位选择合适的、胜任的任职者显然是更有效、更直接、更低成本的做法。辅导员的任职资格与素质模型明确之后就为其聘用提供了基本依据。当前高校辅导员招聘上普遍存在片面强调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要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学历不达到一定程度自然是不行的,要作为其“知心朋友”,似乎年龄相仿更有利沟通,要处理有关学生方方面面的事务性工作,年轻人的精力与时间也更加充沛。但若因此忽视了任职需要的知识、阅历、经验和实际能力,忽视了匹配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品质,忽视了其工作动机是否端正,不但工作难见成效,产生职业倦怠也就难以避免了。

辅导员的再配置包括晋升、转岗、淘汰几方面,不仅是保持和优化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其生涯发展选择的尊重,有利于保持辅导员队伍的活力和凝聚力。

6.培训与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有选、用、育、留四大职能,其中的培训支持子系统就具有育、留两大职能。对新到岗的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初步达到任职资格和素质模型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要求,或者为适应实际工作内容的变化(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新的要求,比如处理好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对辅导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身心健康支持系统,为他们搭建交流、休息、娱乐、锻炼、学习的平台,也是消除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

培训支持系统也有利于辅导员队伍人才的稳定和保留。人们越来越重视组织是否提供自己成长与提升的机会,重视自己在工作当中的身心健康,培训支持也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福利。

7.绩效管理

控制和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稳定和提升辅导员的绩效水平。绩效水平是衡量其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从而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参考。同时,绩效水平也应该且必须与个人的晋升和薪酬相挂钩。

那么怎样考核辅导员的业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以关键业绩指标(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的思想可供借鉴。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指标,中文含义为关键业绩指标,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经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的监测指针。基于kpi对辅导员绩效水平实施考核,不但可以全面掌握辅导员队伍整体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充分顾及到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显著性。当前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奖惩助贷、学生党支部建设、处理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稳等等,部分辅导员还兼任班主任或团总支书记,或者兼有教学或科研任务。工作范围如此广泛,方方面面都考核是难以操作和不必要的。再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短期之内难以观测,具有“非显性”,在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内择“关键”者考核,也属必须。

还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提及的工作内容是需要整个辅导员队伍来承担的,高校不应把辅导员个体的工作范围与整个队伍的工作范围相等同。高校特别是辅导员所属院系要为每个辅导员厘清工作职责,界定工作范围,梳理出清晰的工作流程,并给予与其工作要求和职责相当的权力,这样才有利于辅导员充分发挥潜能,取得较好的绩效水平。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也有利于关键业绩指标的选取。

8.薪酬管理

薪酬是组织激励体系的核心,是控制和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如果认为自己得到的薪酬与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和付出相当,并且与其它岗位(如专职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或科研人员)同等付出的回报也相当,那么他相对就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薪酬也辅导员队伍保持稳定、留住人才的关键。因此,应制定与其绩效水平、贡献度相适应的薪酬体系。

四、总结与讨论

各高校的职能、使命或发展战略有普遍性的一面,即持续地培养高质量人才甚至是顶尖人才,辅导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放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发酵,将对高校乃至中国高等教育产生可预见的明显的不良影响。借用企业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对此进行控制和消除,是一个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

遵循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笔者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人力资源规划、获取与再配置、培训开发、薪酬激励、绩效考核五个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建立的指导性意见。虽远未达到可直接操作的程度,但笔者一直在强调,具体的机制与措施需要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来制定,这是由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的特殊性一面决定的。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高校可以以同样的视角对校内整体的资源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做通盘地反思与考虑,做全局的规划与调整。当高校内的整体人力资源达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有效的理想状态时,高校履行好自身职能,稳步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当属必然。

参考文献:

[1] 刘倩倩.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模型建构.硕士论文

[2]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3] 鲁海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第19卷,第3期(48-50)

第二篇: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

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

孟 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 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69 – 03

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高校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位居第3位[1]。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因其工作职能、工作性质的特殊,其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学生管理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这支队伍工作状态的好坏、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思想教育的效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指高校辅导员在长期工作压力体验下,呈现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辅导员若发生职业倦怠,对其自身而言,可影响其身心健康;对学生而言,会影响其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对学校而言,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因此,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根源,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涵义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职业倦怠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根源,寻求有效干预方法,可以有力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学者马勒诗(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即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onal lineation)和个人成就感低落(Dim in 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2]。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热情逐渐下降。许多辅导员刚参加工作时,干劲十足,精力旺盛,主动性很强。但工作几年后就逐渐变为缺少主动性、缺乏活力、表现为呆板和惰性。(2)工作态度逐渐消极冷漠。有的辅导员在工作初期有着较强的成功信念,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工作热情难以长期维持, 最终信念系统塌陷,身心俱疲。(3)岗位成就感逐渐下滑。据调查显示:39 %的辅导员认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走错路”,还有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是谋生的手段。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在人才培养上担负着重要职责,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但职业倦怠的存在会对辅导员自身成长以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不良的情绪可导致辅导员身体出现不适、疲乏、失眠等亚健康状态,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易怒、不安等心理问题,使辅导员对工作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势必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进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受到影响,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群体。

2当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

2.1职业精神的缺失 高校政治辅导员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对前途悲观失望,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缺乏宽容,容易出现小题大做、过激反应等;对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得过且过,牢骚满腹,甚至排斥工作,责任心不强,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缺失,出现职业倦怠、职业精神缺失。

2.2社会适应失范 社会适应体现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高校,由于辅导员所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工作,工作量大,十分辛苦,且地位及待遇较低,加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及生活态度的改变,都对其内心造成强烈的冲击,引发内心冲突,加剧了辅导员不适应的程度。一方面出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一些年轻辅导员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对工作、前途、工作对象往往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一旦工作不如意,学生不服从管理,便十分灰心;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很高,对学生直接管理者-辅导员的要求也相对提高。

2.3人际关系失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生命个体身心健康的标准之一。然而,有些辅导员在交往中常出现人际关系不佳的情况,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易于与同行发生纷争,与学生产生对立,与领导关系紧张,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固执、偏激、郁闷、焦虑、消沉等不良情绪,易引发自卑、妒忌、埋怨、畏怯等不良心理。

2.4心理失衡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有些辅导员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于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乃至形成嫉妒、愤懑、抑郁、妄想等灰暗低沉的情绪。甚至于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的状态,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性格反复无常,管教方法不一,令学生无所适从,甚而出现违反教育原则的行为[3]。

2.5生理健康失常 当辅导员面对压力事件或情境时,神经系统和腺体会进行一系列活动来对抗或逃避,如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胃蠕动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增多等,身体各器官进入备战状态。如果压力过多过大或持续过久,而个体难以承受,则容易导致身心耗竭状态。如精神缺乏、身体虚弱、抗疾病能力减弱容易出现偏心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幻听、幻觉等身心疾病。

3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成因

目前高校辅导员产生种种心理压力,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3.1职责不明,工作负荷高 研究表明工作量与时间上的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高相关。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是高校各项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落实者。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对辅导员岗位职责界定不明,使得辅导员由“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师”蜕变为“学生的生活保姆”。辅导员工作也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开展、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就业择业指导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总之,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很多辅导员都有“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感觉,不得不在校内各部门之间奔波,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得许多辅导员深感疲惫,工作热情逐渐减退。

3.2出路不畅,工资待遇差 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象是学生,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占用了大量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无暇进行教学和科研,因此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相比专业教师较低,在科研立项、评优选先等方面更是处于劣势,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的学校对辅导员究竟属于什么系列很含混;有的学校对于有意改做教学工作的,缺乏培训和进修深造的措施。因此大多数的辅导员都对自己今后发展前景持不乐观态度,担心自己的出路,造成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换岗愿望较强[4]。

3.3成就感低,缺乏身份认同感 目前,许多高校界定学生辅导员既是高校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一部分,又属于教师队伍的一部分,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辅导员置于尴尬位置。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使一些辅导员无所适从,缺乏身份认同感。由于经常处在繁多而具体的工作中,辅导员做得多,思考得少,而学校又少有机会组织辅导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从而造成部分辅导员理论水平不高,科研成果较少。相对专业教师积累起来的学术论文、学术成果而言,辅导员的成果只能说是带过了几届学生而已,社会认可度不高,辅导员在事业上难有成就感。

3.4高危性的职业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安全稳定是我国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学校、院(系)领导是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而辅导员则是直接责任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危机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各类危机具有突发性、人为性及群体互动性,辅导员始终在高度关注、密切注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批独生子女成了学生主体,这部分学生是家庭重点保护的“独苗”,心理脆弱,自理能力差,自律意识弱,因恋爱问题、就业压力问题、贫困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会随时引发校园危机。面对种种可能影响稳定安全的问题,辅导员整天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随时随地需要赶到“出事”第一现场,直接指挥处理。辅导员心理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应急状态中,势必导致身心的疲惫、心理疾病的产生。

3.5高标准的素质要求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管理和思想工作的成败,随着高教改革的发展,社会和高校对辅导员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的高素质要求。按照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的要求,就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而言,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性,职业化的意识淡漠,专家型的素质缺乏,整个队伍缺乏活力,难以适应新形势对辅导员队伍的高素质要求。面对知识更新、需要不断充电的压力、社会评价要求的压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压力及高标准素质要求的压力等,许多辅导员心理的落差与焦虑增大,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3.6高期望的价值冲突 部分辅导员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形象等同起来,竭尽全力,甚至超越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形象,对自己产生了一种过高的期望值。但在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人员的现象,使得辅导员处于“边缘人”的地位。学生认为辅导员不像专业教师传授了知识和技能,而只懂得搞搞“活动”,说说“大道理“,不学无术等;出于管理的需要,辅导员对学生提出要求和限制比业务教师多,难免触及学生利益,导致部分学生在情感上抗拒辅导员、行政上惧怕辅导员,学术上轻视辅导员。经济收入比同期专任教师低,涉及自身利益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机会空间都比较小。期望值的不能满足往往容易造成他们的失落与自卑,从而带来强烈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疾患。

4缓解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压力的对策

4.1构建和谐的环境,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辅导员队伍的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营造一个人人重视、关心辅导员成长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2)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高校的全体教职工都是育人队伍中的一员,无论教师、管理干部、科研人员都应从自身做起,担负起育人重任,同时要支持辅导员的工作,形成一个共同育人的良好人际氛围。(3)构建和谐的团队环境。要加大辅导员队伍内部的沟通交流力度,做到相互支持,排忧解难,构建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

4.2搞好职业文化建设,树立辅导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一种职业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感的产生,取决于它的职业形象。通过职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增强从业人员对岗位的认同和对自己的认同感。(1)明确辅导员的职业使命,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2)加强对 __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形成专业工作理念。(3)提高辅导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工作的内涵,树立起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职业形象[5]。

4.3明确岗位职责,做好工作设计 减少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就要减少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避免事务性工作缠身的状况。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有相关规定,主要是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学生行为规范及学生组织建设的管理、就业指导及帮困助学的服务等。高校要根据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明确他们的目标、任务、权限、范围及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反馈制、工作公开制、绩效考核制及工作追踪制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从而各施其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

4.4加强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承受能力 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需要,结合其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培训进修计划,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在短期或长期的工作中提高承受能力,满足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的期望,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产生积极工作心理。要平等、真诚地对待辅导员,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大力表彰辅导员队伍中的优秀典型,使他们看到前途与希望,增加其成功体验的机会。

4.5积极运用自我调适杠杆,做好个体转变(1)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要因为对自己过高的期望而产生职业倦怠。(2)做好积极归因,增强内控能力,将挫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减少挫折感。(3)乐于接受变化,积极挑战工作中的各种变化,从观念上认可,在行为上接受。(4)安心本职工作,从内心热爱本职工作,形成内在推动力。(5)掌握正确的身心放松方法,通过自我催眠、生物反馈术、肌体放松术等,使自己的心理系统恢复平衡,个人潜能得以发挥。

4.6合理减轻工作负荷 高校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配足配齐专职辅导员,将辅导员所管理学生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由于学生工作是一个庞杂的工作体系,涉及到学生思想教育、生活、心理、社团、学籍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应分别由不同部门和人员来承担,不能凡涉及学生的工作都交由辅导员来做。为此,各高校要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条例,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骨干与助手职能。要规范学生事务,提高工作效率,使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减轻或缓解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4.7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强,容易使事业取得成功。辅导员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圈,学会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处理好与同事、学生、领导的关系,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人们和睦相处,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

4.8调适自我心理情绪 辅导员要淡泊名利、完善人格,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自我为难和拒绝,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要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养成开朗的性格、开明的思路、开阔的心胸和敢于解剖自己的气度。面对客观压力,要学会积极的应对之策,合理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处理问题要保持冷静,认真思考,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关心,对工作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和精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4.9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Gabris等研究显示,对于专业人士,程序公平性和分配的公平性与工作倦怠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因此在加强队伍建设、畅通出口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考核评估,可促使辅导员及时进行自我总结,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可为其晋级、调动、奖惩等提供了可靠依据。使用科学的考评体系,给予辅导员工作比较公正的认可,能够对辅导员起到鼓励、鞭策、督促等作用,有利于降低工作倦怠感。总之,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职业倦怠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社会不断发展和高教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断,这意味着高校政治辅导员必然面临更重的生活负担、更多的工作压力,也为他们提出了更高的心理要求。因此,学校、社会要为辅导员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外,应时刻关注其心身健康。同时,辅导员自身要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职业压力,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焕发工作热情,认真履行职责,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 ].中国青年研究,2007 ,(6):84 [2] 曾玲娟.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 ].株洲师专学报,2002 ,7(3):82 [3] 陈永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消除[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 ,21(4):111 [4] 时太伟.关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几点思考[J ].济宁师专学报,2007 ,28(3):76 [5] 陈石研.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探究[J ].琼州大学学报,2006 ,13(1):22(收稿日期2007 —12 —03)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8 年1 月第14 卷第1 期

J Clin Ps ychosom Dis , J an.2008 , V ol14 , N o.1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编号2007095)作者单位:453003(河南·新乡)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作者简介:孟勇,男,39岁,汉族,硕士,副教授,副书记。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厅级课题3项。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咨询。

第三篇:谈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思路(范文)

谈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思路

摘 要:作为研究生工作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的职责重要而光荣。本文通过对研究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分析,提出有效开展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生管理;工作思路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总人数为51.72万人。自2009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连续8年稳定在50万人左右。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对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研究生辅导员作为承担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理解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描述是:“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规定中提出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定位,但并未对本科生辅导员和研究生辅导员提出细分性要求。笔者认为,研究生群体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他们在年龄层次、知?R架构、社会阅历等方面与本科生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意味着研究生辅导员需要注意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异性,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从而明确职责,使工作更有针对性。

一、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研究生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首先,努力学好思想政治理论,完善思政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其次,在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时刻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再次,对社会上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观念进行预判,及时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研究生辅导员只有自身在思想上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坚定信念、站稳立场,成长为健康、积极的有为青年。

2.研究生学业的指导者。研究生辅导员是沟通学校、学院、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内外实践、论文写作答辩、毕业就业等培养环节十分熟悉,也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之一。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应以自身对学科重点、课程结构、科研成果积累、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理解,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

3.研究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者。由于研究生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家庭环境等方面相较本科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关注研究生学业的同时,辅导员还应及时了解他们在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求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伴随着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频发,时刻把握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家庭情况、心理动态以及思考如何提升学生适应能力、增强抗压能力、提高他们在逆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研究生辅导员需要重视的方面。

二、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针对研究生辅导员的三点定位,结合工作实践,笔者提出有效开展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1.加强思政工作,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开设党课、团课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形势政策教育等课程,提高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素养。身为一线教师,研究生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积极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党团与班级开展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丰富活动,真正使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落实思政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

2.提升自身素质,为学生排忧解难。新时期的研究生辅导员不能仅仅是研究生生活的“照顾者”和“救火员”,更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对所辖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从而能够了解研究生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形成良好的沟通,并可以站在一定高度,高屋建瓴,为研究生排忧解难。

3.积极主动沟通,落实贴心管理。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往往具有更为鲜明的特点,他们中有应届本科毕业直接入学的学生,也有在外工作后重归校园的求学者;有未婚的青年才俊,也有成家立业的学生。研究生辅导员需要积极主动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和生活需求,多理解、多包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沟通,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启发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从而有效解决研究生存在的种种问题。

加强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高校做好高层次教育的必要条件。新时期研究生辅导员的准确定位及工作方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健康成长。研究生辅导员必须提升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方式,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追求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特色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秀梅.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2):99-100.[2]杨春燕.高校研究生辅导员角色定位[J].西昌学院学报,2012(9):88.[3]赵一波.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究,2009(6):75-77.

第四篇:结合“三本教育思想”谈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结合“三本教育思想”谈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工作

结合“三本教育思想”谈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工作

【摘 要】台湾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提出的“本身、本事、本钱”三本教育思想,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是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总结自身实践基础上,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提炼出的教育思想精粹。这已经成为他所创办的十所学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源,同时为我们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准则,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三本教育思想”的精髓,对毕业班辅导员的工作总结了几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三本教育思想;毕业班;辅导员;有根;有路;有法

一位古稀老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到他阔别多年的家乡――河南巩义,用他的心血和汗水在这片热土上浇灌出一朵娇艳的“成功”之花。这位老人就是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的创办人王广亚博士。他默默奉献教育事业60余载,取得丰硕成果;他博学思远、钟教毓秀;他捐资办学、回馈桑梓;他春风广被、广布德泽;他厚德载物、造福社会„„所有的华丽的词藻在王广亚博士真挚的情感面前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都不能描绘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刚接触王广亚博士的“三本教育思想”,到现在能运用到辅导员工作之中去,我深深感觉到了它对我的影响。“本身、本事、本钱”看似很普通的几句话但是却涵盖了深刻的寓意,结合毕业班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和对“三本教育思想”的理解,我把毕业班辅导员的工作初步总结为“三有”,即“有根、有路、有法”。

一、有根

“有根”即“勤俭朴实,自力更生”,也就是三本中的“本身”,这是三本教育思想的精神根源,即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1)安全工作。大部分的高校对于准毕业生安排的课程都比较少,以方便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外找工作,那么安全问题就不容忽视。作为毕业班辅导员,在学期初就应召集毕业班的学生干部和党员同学,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提醒学生干部和党员同学,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也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时全力关注本班同学的安全稳定,特别提醒同学在参加面试、实习过程中谨防上当,绝不参与非法组织等,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2)重点人员工作。毕业生中“重点人员”、“特殊人员”是指那些因为毕业难、找工作难、经济困难、感情问题等引起毕业生不能正常毕业、不能正常就业、影响安全稳定的学生的总称。这些学生在学校、实习单位等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及时疏导他们的情绪,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由于离校后学生去向较为分散,地点不固定,毕业班辅导员可以事先归类,采取QQ、飞信、电话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3)学生离校实习。在毕业生离校实习前辅导员可以组织开展“我的最后一堂班会”主题教育,通过班会集体回忆大学生活,引导学生珍惜同学友谊,激发学生爱校热情;按照动员学生力量参与工作与关注重点群体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积极发动学生党员和干部力量,广开信息渠道,保证信息畅通,关注重点个体动向;对班级聚餐或小团体聚餐辅导员要在事前、事中通过学生骨干多关注、多提示,加强学生安全文明管理,预防过度饮酒;广泛走访学生寝室,关心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听取学生心声,做到安全离校、文明离校。辅导员要向毕业生说明就业前应做好的准备,比如就业材料准备,如求职简历以及各种证书和资料的复印件,必要的服饰等;身体素质准备,如身体状况必须保持良好,以保证就业时的精神状态等都一一向同学们讲解,让同学们能提高就业意识。

二、有路

“有路”即与时俱进,注重创新之路,也就是三本中的“本事”。是王广亚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即毕业班辅导员要结合实际注重创新工作方法。(1)加强班级干部队伍。毕业班班级干部队伍直接影响到毕业班就业、安全稳定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建设好毕业班班级干部队伍对顺利开展毕业生工作意义重大。针对毕业班,要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方针,让学生做到“懂规矩、会办事、办好事”,要求学生干部在做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三点,即“靠得住、有本事、肯奉献”。培养学生干部首先肯定是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然后再是业务素质强,熟练了解班级情况和思想动态,能够运用工作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力,再是自身素质高,学习成绩要良好以上,要具备两项以上个人爱好,并且最好能有一项特长。只有这样的学生干部才有可能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2)搭建班级、家庭信息网络。对毕业班学生的教育上不仅仅是辅导员一个人的事情,还要动员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发挥作用。由于毕业生大部分时间忙于实习与找工作,加之多数同学都不在学校,较为分散,信息能否及时准确传达给毕业生,关系到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毕业与就业等方面。为了使毕业生信息传达顺畅,可以把所带的班级同学加到一个“毕业生之家”的Q群里,把学生家长的手机号加到一个飞信群组里,通过Q群、飞信及时发布招聘、就业等信息,既拓宽了信息传达渠道,又能有效及时的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更为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动态。

三、有法

“有法”即特色鲜明的模式。对于毕业班辅导员来说“有法”则是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多层次多方位的了解就业信息。(1)学习就业政策,了解学生专业特点。就业政策每年都有新的变化,熟悉和了解就业政策对于开展就业工作至关重要。毕业班的辅导员应及时与工作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交流经验,基本撑握毕业生相关的就业政策,熟悉毕业生工作流程。另外还要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所了解,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教材、网络等方式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了解,掌握学生专业的变化趋向,避免学生认为辅导员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通过班会、走访寝室、网络发布等形式宣传就业政策,使学生对就业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就业方向进一步明确。(2)广泛收集就业需求信息。我们都知道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实行双向选择。那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让学生尽快就业迅速了解就业信息,这就需要辅导员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折、筛选、比较和整理,从中确定既符合国家利益、社会急需又适合学生发展的职业岗位信息,再将其分为主次、先后顺序,确定

一、两个把握较大的择业信息,推荐给相应的学生作为择业的重点,在第一个信息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时作出理智的调整,及时使用第二个择业的信息,同时推荐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院组织的招聘会。(3)注重心理疏导。毕业班辅导员除了管理好学生,更多是服务好学生。在和学生的相处中,要排除总是单一以管为主,要会以引导学生为主,突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管理模式,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仅指导他们学习,还指导他们的生活,“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是老师亦是朋友的关系,从而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业难的问题困扰了很多毕业班的学生,很多同学在毕业实习中、各种招聘会中都遇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变得盲目手足无措怨天尤人。当学生有这些就业困惑时就可以采用个别谈心,聊天等形式疏导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教育他们在认清形势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使之更适应所要应聘的岗位需求。

王广亚博士的办学理念以其60余年的办学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办学理念的科学成分,具有深厚的教育思想史底蕴,对我们毕业班辅导员的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广亚.三本教育思想[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2]张强武.箨落长竿削玉开――高扬精神文化,彰显办学特色[N].成功视窗.2008(8)

[3]黄宁.关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谈参加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班的收获与体会

谈参加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班的收获与体会

科信学院

“辅导员职业是崇高的职业,大有可为,希望你在这个岗位上施展才华,贡献才智。” 这是在培训班首讲结束后,主讲人中共河北省教育工委葛素梅书记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的寄语。

有近400名辅导员代表全省114所高校辅导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很荣幸我就是其中之一。本次培训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以辅导员队伍文件解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危机事件处理、学生事务管理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和讨论交流,紧密围绕“十六号文件”、“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研究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形势,使我充分认识了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任务。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身感责任重大。我结合本次学习的收获与体会,总结以下内容,用以自省:

做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忠诚,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忠诚于自己的职责,正是靠着忠诚于使命,忠诚于职责的执着精神,我们才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倒,才能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翻开我党的奋斗历程同样能够看到:共产党人为何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从而建立自己的政权,关键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我们每名辅导员都是平凡人,即使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也要始终坚信“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如果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都具有对这种事业的热爱和信仰,那么我们的事业又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呢?因此,要么不做,要么就全心全意。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忠诚就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无比热诚和无私热爱。

做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必须重责任,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我们必将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成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一个最终获得成功的人。要取得成功,必须不怕苦累,不畏艰难,不计个人得失,付诸行动,付出代价,何况我们负担着的是培养祖国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葛素梅书记在讲座中提到,“辅导员的个性及人格魅力将会影响学生一生。”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领人。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的言行更是无时无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一点一滴地影响我们的学生。拥有重视责任的品质,我们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做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必须要主动、不折不扣的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对于我们的本职工作,对于我们的岗位职责,对于领导交办的任何事情,不管是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应该积极主动的接受并完成好,而不该产生任何抱怨或者不满的情绪。也许领导交给你的任务没有更多的内容和思路,也没有可以借鉴的事例,让你感到无所适从……这时你不应该沮丧,更应该积极的完成任务,因为是你的能力和品质让领导认为你是一名能做好这件事的最佳人选。接着你要发挥你的主动性、创造力、结合实际做出完成任务的详细计划、主要步骤,考虑到任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注意的事项,使自己知道如何去做,去做好。这就是主动性的具体体现,这又回到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上。高校辅导员工作收入少、投入多、工时长、责任重、奉献大、兼职多,因此,我们就更要有积极主动承担任务的精神。

做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有能力,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完成任务的方法。“才以学为本,非学不足以成才”,仅有忠诚和责任感,仅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具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具备渊博知识,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成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我们应该具有技巧和策略,葛书记在这里打了个“过河”的比喻,要考虑桥和船的问题,这就把工作上升到了科学和艺术的层面。陆士祯教授也在讲座中提到了很多实例,在接到任务后,一定要对如何完成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将要遇到的困难,如何去克服困难,如何去改进都要做认真的思考,并且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创造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举措,这些都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五天紧张的培训,内容丰富,材料详实,我们记住了葛素梅书记的热心忠告: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的辅导员,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具备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具备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具备技巧和策略。记住了刘贵芹司长殷切期盼:认清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形势,认清高校辅导员工作,增强高校辅导员事业心和责任心,树立高校辅导员工作信心,更深刻地记住了:付出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能创新,能力才能成功。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每一位高校辅导员都应该用忠诚坚定我们的信仰,用自信振奋我们的精神,用敬业干好我们的工作,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

下载战略论文: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控制和消除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战略论文: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控制和消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