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稿规范格式与演讲稿该怎样构思与布局
演讲稿规范格式
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演讲稿,其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结构的基本形态都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犹如戏剧开头的“镇场”,在全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开头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开门见山,亮出主旨。
这种开头不绕弯子,直奔主题,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1941年李卜克内西《在德国国会上反对军事拨款的声明》开头就说:“我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理由如下:”。
叙述事实,交代背景
开头向听众报告一些新发生的事实,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听众倾听。如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说》的开头:“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从前线调来了生力军,继续向前闯进。……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通过提问,引导听众思考一个问题,并由此造成一个悬念,引起听众欲知答案的期待。如曲啸的《人生·理想·追求》就是这样开头的:“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青春的时光呢?我想在这里同大家谈谈我的情况。”
引用警句,引出下文
引用内涵深刻、发人深省的警句,引出下面的内容来。如一个大学生的演讲稿,标题叫《 我的思考与奋起》,开头就很精彩:“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不曾混乱过,那么他从来就没有思考过。”
开头的方法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开头,都要做到先声夺人,富于吸引力。
2.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
演讲稿的主体,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所谓高潮,即演讲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段落。在主体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上一步步感染听众。要精心安排结构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
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并列式。
并列式就是围绕演讲稿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表现,其结构形态呈放射状四面展开,宛若车轮之轴与其辐条。而每一侧面都直接面向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递进式。
即从表面、浅层入手,采取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法,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犹如层层剥笋。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演讲稿的结构层次,能使事物得到由表及里的深入阐述和证明。
并列递进结合式。
这种结构,或是在并列中包含递进,或是在递进中包含并列。一些纵横捭阖、气势雄伟的演讲稿常采用这种方式。
3.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演讲稿的结尾,是主体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很多。好的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演讲稿该怎样构思与布局
一、结构的形式和内容
演讲稿的形式范畴是结构作为演讲稿的整体。但结构的构成,也有它的形式和内容。从整体看,结构是演讲材料的组织构造,是演讲者依据主旨、意图对材料进行组合、编排而成的一篇演讲稿的框架。分开看,它也有它的形式能看出一篇演讲稿由哪几部分组成;也有它的内容能看出哪个部分讲什么。结构的核心是回答和解决这次演讲“怎样讲”的问题。
二、结构的实质和作用
结构的实质是将来自各方面的分散的演讲稿构成因素(主旨、题材、材料等)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整体,使构成因素的原有意义集中、突出出来并升华出一种新的意义和信息传播给听众。如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其中有外国剧中的人物,有中国的实际,有它要阐述的问题、主旨和意图。当我们读它时,就觉得它是一个整体,原有分散的材料有机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功能。这也就是结构的作用所在。
三、结构的一般模式
演讲稿结构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所认定的“三一律”。它由意义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即开头、正文、结尾所组成。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讲稿结构的形式特点。从形式上看,这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从内容上看,则是统一的,是同一个主题、题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现,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这里,开头处于演讲稿的重要位置,应该力求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长和客套;结尾则在于使整个演讲给听众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题旨、加深认识、促人深思、耐人寻味,文字不可过长。
四、结构的特殊模式
一般说来,任何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的结构方法及意义、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则不尽相同,至少有两种特殊模式。这里介绍的就是正文的两种特殊模式:议论式结构模式和叙述式结构模式。
1、议论式结构模式。即以普通论文方式安排的结构。由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和得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只提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而议论方式则多种多样。其结构顺序一般是问题在前,分析论证在中,做出结论在后。如图:
问题分析论证结论
这其实是大“三一律”中的小“三一律”。这个小模式前加开头,后加结尾,就是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
开头问题分析论证结论结尾
由于这种结构特殊模式处于整个演讲稿的正文(主体)部位,就影响和决定整个演讲稿的结构。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很简单,各用一句话:“我今天要讲的是‘娜位走后怎样?’”和“我这演讲也就此完结了。”正文用的是结构特殊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结论。从实质上看,这个特殊模式也就是整个演讲稿的结构安排形式。
2、叙述式结构模式。即以听众的心理线索安排的结构。主要以趣味、情感打动听众,像小说、故事的开头。不明显分出问题、论证和结论的各部位,主旨于夹叙夹议中显露;所叙述的几件事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从引人入胜的目的出发进行安排。如图:
夹叙夹议(往复)
模式中的每一番夹叙夹议都可以构成一个段落,一篇演讲稿可能由几个段落组成,并按时空顺序排列,不分先后部位。把它放在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中则为: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
开头夹叙夹议(往复)结尾
结构特殊模式是这类演讲稿的主体,是展现演讲稿主旨的主要部分。它的材料取舍、安排与记叙性文章的方法相似。它可以通过“议”衔接,可以有较大的跳跃性,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可以多一些。
第二篇:演讲稿该怎样构思与布局
《演讲稿该怎样构思与布局》是由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的,欢迎大家阅读。
一、结构的形式和内容
演讲稿的形式范畴是结构作为演讲稿的整体。但结构的构成,也有它的形式和内容。从整体看,结构是演讲材料的组织构造,是演讲者依据主旨、意图对材料进行组合、编排而成的一篇演讲稿的框架。分开看,它也有它的形式能看出一篇演讲稿由哪几部分组成;也有它的内容能看出哪个部分讲什么。结构的核心是回答和解决这次演讲“怎样讲”的问题。
二、结构的实质和作用
结构的实质是将来自各方面的分散的演讲稿构成因素(主旨、题材、材料等)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整体,使构成因素的原有意义集中、突出出来并升华出一种新的意义和信息传播给听众。如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其中有外国剧中的人物,有中国的实际,有它要阐述的问题、主旨和意图。当我们读它时,就觉得它是一个整体,原有分散的材料有机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功能。这也就是结构的作用所在。
三、结构的一般模式
演讲稿结构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所认定的“三一律”。它由意义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即开头、正文、结尾所组成。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讲稿结构的形式特点。从形式上看,这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从内容上看,则是统一的,是同一个主题、题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现,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这里,开头处于演讲稿的重要位置,应该力求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长和客套;结尾则在于使整个演讲给听众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题旨、加深认识、促人深思、耐人寻味,文字不可过长。
四、结构的特殊模式
一般说来,任何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的结构方法及意义、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则不尽相同,至少有两种特殊模式。这里介绍的就是正文的两种特殊模式:议论式结构模式和叙述式结构模式。
1、议论式结构模式。即以普通论文方式安排的结构。由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和得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只提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而议论方式则多种多样。其结构顺序一般是问题在前,分析论证在中,做出结论在后。如图:
问题分析论证结论
这其实是大“三一律”中的小“三一律”。这个小模式前加开头,后加结尾,就是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
开头问题分析论证结论结尾
由于这种结构特殊模式处于整个演讲稿的正文(主体)部位,就影响和决定整个演讲稿的结构。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很简单,各用一句话:“我今天要讲的是‘娜位走后怎样?’”和“我这演讲也就此完结了。”正文用的是结构特殊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结论。从实质上看,这个特殊模式也就是整个演讲稿的结构安排形式。
2、叙述式结构模式。即以听众的心理线索安排的结构。主要以趣味、情感打动听众,像小说、故事的开头。不明显分出问题、论证和结论的各部位,主旨于夹叙夹议中显露;所叙述的几件事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从引人入胜的目的出发进行安排。如图:
夹叙夹议(往复)
模式中的每一番夹叙夹议都可以构成一个段落,一篇演讲稿可能由几个段落组成,并按时空顺序排列,不分先后部位。把它放在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中则为: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
开头夹叙夹议(往复)结尾
结构特殊模式是这类演讲稿的主体,是展现演讲稿主旨的主要部分。它的材料取舍、安排与记叙性文章的方法相似。它可以通过“议”衔接,可以有较大的跳跃性,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可以多一些。
长篇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仍不能太长,正文的结构常常是结构特殊模式和的结合:
开头正文结尾
观点夹叙夹议中提出例证并进行分析结论
曲啸、景克宁、史光柱的一些演讲就属此类结构。
运用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安排结构,首先要认识材料的本质和意义,把它置于最适合的部位上,才能从本质意义上阐释或引出论议或抒情、结论;其次要认清几种材料间的关系,使之在安排时或相同,或相反,或并列,或主从,或包容,或先或后。
第三篇:演讲稿结尾与演讲稿该怎样构思与布局
演讲稿结尾范文
以“谢”圆场表真情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最后,让我再次感谢领导给我这个难得的竞聘机会,感谢各位评委和在座的所有听众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今天天气这么冷大家还都来捧场,这使我非常感动。无论我竞聘是否成功,我都要向各位领导、评委,和在座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说完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以上是三名演讲者在同一次竞聘演讲会上的结束语,虽都是言“谢”,但第一个人的有“客套话”之嫌,掌声一般。第二个人的“再次感谢”比第一个人的要显得真诚,因此获得的掌声较热烈。反响最强烈、给听众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三个人的结尾,他字字含真情,句句发肺腑。所以在他下场之后,人们还在为他鼓掌。由此看来,“谢”字里面也大有文章。
巧借“东风”表决心
这是一种借他人结尾作为自己结尾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顺手牵羊用别人结尾中的原话来表自己的志向;二是简单汇总他人的“意思”作为自己的“意思”。如,在竞聘厂长的演讲会上,许立华在演讲结束时这样说:“刚才刘勇同志说的完全代表了我的心,那就是:无论能不能获得这个职位,我都要发奋图强,为咱厂迅速创造新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掌声)他巧妙借他人之言表达自己的决心,看似重复却又新鲜,不仅没有拾牙慧之嫌,还能让人在重复之中看出演讲者不凡的智慧。
在竞聘校长的会上李连山是最后一个出场演讲的,当他看到前边每个人最后都是希望和决心作结以后,他没有再讲自己的决心,而是灵机一动说:“朋友们,至于决心在这里我也就不表了,因为前边每一位竞聘者的心声就是我的心声,他们的决心就是我的决心!”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后人们说:“他的这种方法很不错,不表决心胜于表决心。”
演讲稿是一个比较强的实用风格。讲话准备了演讲稿结尾格式书面材料。
演讲稿该怎样构思与布局
一、结构的形式和内容
演讲稿的形式范畴是结构作为演讲稿的整体。但结构的构成,也有它的形式和内容。从整体看,结构是演讲材料的组织构造,是演讲者依据主旨、意图对材料进行组合、编排而成的一篇演讲稿的框架。分开看,它也有它的形式能看出一篇演讲稿由哪几部分组成;也有它的内容能看出哪个部分讲什么。结构的核心是回答和解决这次演讲“怎样讲”的问题。
二、结构的实质和作用
结构的实质是将来自各方面的分散的演讲稿构成因素(主旨、题材、材料等)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整体,使构成因素的原有意义集中、突出出来并升华出一种新的意义和信息传播给听众。如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其中有外国剧中的人物,有中国的实际,有它要阐述的问题、主旨和意图。当我们读它时,就觉得它是一个整体,原有分散的材料有机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功能。这也就是结构的作用所在。
三、结构的一般模式
演讲稿结构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所认定的“三一律”。它由意义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即开头、正文、结尾所组成。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讲稿结构的形式特点。从形式上看,这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从内容上看,则是统一的,是同一个主题、题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现,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这里,开头处于演讲稿的重要位置,应该力求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长和客套;结尾则在于使整个演讲给听众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题旨、加深认识、促人深思、耐人寻味,文字不可过长。
四、结构的特殊模式
一般说来,任何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的结构方法及意义、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则不尽相同,至少有两种特殊模式。这里介绍的就是正文的两种特殊模式:议论式结构模式和叙述式结构模式。
1、议论式结构模式。即以普通论文方式安排的结构。由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和得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只提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而议论方式则多种多样。其结构顺序一般是问题在前,分析论证在中,做出结论在后。如图:
问题分析论证结论
这其实是大“三一律”中的小“三一律”。这个小模式前加开头,后加结尾,就是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
开头问题分析论证结论结尾
由于这种结构特殊模式处于整个演讲稿的正文(主体)部位,就影响和决定整个演讲稿的结构。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很简单,各用一句话:“我今天要讲的是‘娜位走后怎样?’”和“我这演讲也就此完结了。”正文用的是结构特殊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结论。从实质上看,这个特殊模式也就是整个演讲稿的结构安排形式。
2、叙述式结构模式。即以听众的心理线索安排的结构。主要以趣味、情感打动听众,像小说、故事的开头。不明显分出问题、论证和结论的各部位,主旨于夹叙夹议中显露;所叙述的几件事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从引人入胜的目的出发进行安排。如图:
夹叙夹议(往复)
模式中的每一番夹叙夹议都可以构成一个段落,一篇演讲稿可能由几个段落组成,并按时空顺序排列,不分先后部位。把它放在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中则为: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
开头夹叙夹议(往复)结尾
结构特殊模式是这类演讲稿的主体,是展现演讲稿主旨的主要部分。它的材料取舍、安排与记叙性文章的方法相似。它可以通过“议”衔接,可以有较大的跳跃性,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可以多一些。
第四篇:演讲稿结束语的技巧与演讲稿该怎样构思与布局
演讲稿结束语的技巧
演讲结束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总结收拢全篇的主要内容,概括和强化主题思想。这种结尾,扼要地总结演讲内容,能起到提醒、强调的作用,给听众留下完整的总体印象。除非演讲非常简短,否则建议你在结尾中清晰陈述你的主题和主要思想。
演讲者在演讲中,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往往利用一切手段,从正面、反面和侧面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论证。到了结尾处,就应总结全篇,突出重点,深化主题。这不仅能帮助健忘的听众回忆前面所讲的内容,而且也能画龙点睛,给听众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使整个演讲显得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通篇浑然一体。
演讲稿该怎样构思与布局
一、结构的形式和内容
演讲稿的形式范畴是结构作为演讲稿的整体。但结构的构成,也有它的形式和内容。从整体看,结构是演讲材料的组织构造,是演讲者依据主旨、意图对材料进行组合、编排而成的一篇演讲稿的框架。分开看,它也有它的形式能看出一篇演讲稿由哪几部分组成;也有它的内容能看出哪个部分讲什么。结构的核心是回答和解决这次演讲“怎样讲”的问题。
二、结构的实质和作用
结构的实质是将来自各方面的分散的演讲稿构成因素(主旨、题材、材料等)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整体,使构成因素的原有意义集中、突出出来并升华出一种新的意义和信息传播给听众。如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其中有外国剧中的人物,有中国的实际,有它要阐述的问题、主旨和意图。当我们读它时,就觉得它是一个整体,原有分散的材料有机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功能。这也就是结构的作用所在。
三、结构的一般模式
演讲稿结构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所认定的“三一律”。它由意义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即开头、正文、结尾所组成。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讲稿结构的形式特点。从形式上看,这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从内容上看,则是统一的,是同一个主题、题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现,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这里,开头处于演讲稿的重要位置,应该力求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长和客套;结尾则在于使整个演讲给听众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题旨、加深认识、促人深思、耐人寻味,文字不可过长。
四、结构的特殊模式
一般说来,任何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的结构方法及意义、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则不尽相同,至少有两种特殊模式。这里介绍的就是正文的两种特殊模式:议论式结构模式和叙述式结构模式。
1、议论式结构模式。即以普通论文方式安排的结构。由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和得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只提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而议论方式则多种多样。其结构顺序一般是问题在前,分析论证在中,做出结论在后。如图:
问题分析论证结论
这其实是大“三一律”中的小“三一律”。这个小模式前加开头,后加结尾,就是演讲稿结构的特殊模式: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
开头问题分析论证结论结尾
由于这种结构特殊模式处于整个演讲稿的正文(主体)部位,就影响和决定整个演讲稿的结构。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很简单,各用一句话:“我今天要讲的是‘娜位走后怎样?’”和“我这演讲也就此完结了。”正文用的是结构特殊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结论。从实质上看,这个特殊模式也就是整个演讲稿的结构安排形式。
2、叙述式结构模式。即以听众的心理线索安排的结构。主要以趣味、情感打动听众,像小说、故事的开头。不明显分出问题、论证和结论的各部位,主旨于夹叙夹议中显露;所叙述的几件事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从引人入胜的目的出发进行安排。如图:
夹叙夹议(往复)
模式中的每一番夹叙夹议都可以构成一个段落,一篇演讲稿可能由几个段落组成,并按时空顺序排列,不分先后部位。把它放在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中则为:
演讲稿结构特殊模式
开头夹叙夹议(往复)结尾
结构特殊模式是这类演讲稿的主体,是展现演讲稿主旨的主要部分。它的材料取舍、安排与记叙性文章的方法相似。它可以通过“议”衔接,可以有较大的跳跃性,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可以多一些。
第五篇:我们该怎样爱国演讲稿
我们该怎样爱国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该怎样爱国》。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的时候,我激情澎湃,心中马上会联想到祖国壮丽秀美的山川,历史悠久的文化,还有那些千百年来为抵御外辱,振兴中华英勇献身的英雄志士。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我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但那时我还不知道祖国是什么,以为祖国真的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对祖国有了一些了解。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在我的小屋里挂起了一张中国地图,那像雄鸡一样昂首挺立的中国版图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激起了我了解祖国的热情,我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那些五颜六色,密密麻麻的东西都是什么?妈妈就一手牵着我,一手指着中国地图:“孩子,你知道吗 ?这就是祖国妈妈。”长大了,老师指着地球仪,教我认黄河、西藏、长城、北京„„才使我知道了黄河就是祖国的摇篮,青藏高原就是祖国的脊梁,长城是祖国的动脉,北京是祖国的心脏。而我们都是母亲的孩子,大家同是华夏子孙。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亲的是妈妈,最爱的是中华。
听故事我知道了雷锋叔叔,他有一颗博爱的心,在雨夜里他用那敦厚的肩磅为人们遮风挡雨。在那步履艰难的残疾人家里,有他那双手撑起的一片天;在路边,在风雨里,在赤日炎炎下,他用生命书写着人间至爱的歌,就如他曾经说的那样:“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的更美好”。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那高尚的情操,强烈的责任感深深的打动着我,感动着我的心。读课文我认识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从来都是把祖国的利益,人民的生活放在首位,他告诉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中国人也因为他的伟大魅力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神洲大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该怎样爱国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早日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别人、助人为乐,讲文明,懂礼仪,诚实诚信,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同学们,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我们只有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够报效祖国。
我亲爱的母亲曾告诉过我,我是你的妈妈,你还有一个母亲叫祖国,妈妈在我的心里种下了祖国这颗种子,老师为它浇水施肥,如今这棵种子已经开始长大,我一定会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让我们对着五星红旗庄严宣誓:爱国,我们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爱学习做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爱心让祖国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