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最大可能地凝聚共识,需要我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
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些是从国家和社会层面看的,有些则属于公民道德层面。可以说,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人民的承诺、对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而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观则是人民群众生活的伦理规范,是用来调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二者既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着性质和功能上的区别。前者是国家制度的意识形态,而后者则是人民的行为规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分清社会制度价值观和人民生活价值观。
尽管在我国古代没有明确提出“价值观”的概念,但并不是没有价值观。实际上,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有价值观作为人类行为的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例如,在古代中国,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设想,后来出现了阶级差别,私有利益就成为人的行为的驱动力。在奴隶制条件下,统治阶级以遵从“天命”自居,奴隶则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甚至对他们拥有生杀之权。在那时,人和人不仅不同,有些人甚至不被当作人,这就是奴隶制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在奴隶主和自由人民之间也有道德价值观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和行为,如中国的“忠”“勇”“节”“孝”,古希腊城邦的“勇敢”“理智”和“适度”等。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不仅有道德层面的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五常),还有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社会规范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显然,历史地反映封建主义社会等级制的价值观是“三纲”,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而反映人民生活道德的是“五常”,即道德生活的规范性要求,以达到“怀仁义以相接”。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统治者也宣扬君权神授,认为人是分等级的,贵族是上帝的选民,地位天然高于平民。针对封建主义等级制的价值观,法国大革命中“第三等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新价值观,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主义等级贵贱价值观的思想武器。
在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掌握政治权力,他们希望摆脱封建主义束缚,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批判,由此顺理成章地举起动员各个阶层人民的旗帜,并在欧洲范围内逐渐推翻了封建主义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资本主义制度获得确立,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压力下,资产阶级也逐渐把其核心价值观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从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制高点。
“自由、平等、博爱”与“民主、自由、人权”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力量相对较弱情况下提出的,要求统治者给自己以自由,要求获得平等相待的权利;后者则提出于资产阶级政权巩固之后,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制度需要,即不仅要有资本的自由,还要有资本发展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为扩大权利而斗争的现实。例如,美国建国初期就提出了民主、自由和天赋人权的价值观,但众所周知,当时的美国不仅还存在着蓄奴制,妇女也是此后很晚才获得了投票权。
社会主义价值观:超越资本主义价值观狭隘性藩篱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价值观的变迁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为基础的。在奴隶制背景下,必定出现不把奴隶当作人而是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的价值观;在封建制背景下,社会的阶级构成必定以贵贱差别的等级区分的价值观为主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了资本和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必定倡导抽象的民主、自由和权利的价值观。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才能理解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在历史进程中的进步性,即资产阶级价值观是对封建主义等级制的核心价值观的反抗;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我们就能够理解:资本主义价值观必定表现出历史局限性,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十分必要。
无论在什么制度下,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往往与社会制度联系更加直接、更加紧密。譬如,在新中国,“三纲”显然不合时宜了,但“五常”却可以在加以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之后仍然有效。譬如,我们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仍然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同样,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新教伦理,如勤劳、节俭、自立、诚实,如果合理地理解,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仍然有效。道德价值观在形式上似乎变化不大,但是概念的相同并不等于内涵的相同。例如,“礼”在封建社会是按照等级制来要求人的行为,而在当代中国则是按照人人平等的和谐友善原则来设定的。又如,新教伦理的节俭、勤劳是对劳动者的道德要求,希望他们完全服从于资本的需要,这与社会主义人人平等的道德规范具有很大差异。
社会主义价值观试图也必然要超越资本主义价值观狭隘性藩篱。社会主义是基于一种崭新的价值理想而产生的,即建立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主义不抽象地反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而是从社会发展角度考虑价值观的合理性。因此,社会主义不抽象地谈“人人有投票权”的民主,而是实现让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方面当家做主,让窄化了的、仅有周期性投票权的民主变成具有广泛权利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不是反对自由价值观,而是让自由建立在社会公平的框架里,因为离开社会公正的自由,只能是强者压迫弱者的自由,即资本压榨劳动的自由;社会主义不但不排斥人权,而且还让人民的权利基于现实的基础上,倡导人人尊重彼此权利的和谐价值观,这种和谐价值观包含人权价值观,且超越人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着眼于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分了国家社会制度层面的价值观和公民道德价值观,前者反映的是制度先进与否的问题,后者是对善恶或好坏的看法。作为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精髓的核心价值观,是这种意识形态对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制度性承诺或表达。譬如,像“自由、平等、博爱”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主义等级贵贱价值观的思想武器;作为道德要求的价值观则是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譬如,在古代中国有“仁义礼智信”,古希腊有“勇敢”“理智”和“适度”,欧洲中世纪有“虔诚”“谦卑”“服从”,近代资产阶级有所谓“勤俭”“劳作”“自律”等。社会制度的价值观往往决定着道德规范的社会性质和内涵,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须有自己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没有新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有新的社会制度。反映社会制度的价值观变了,道德价值观的内涵和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历史进程中,无产阶级也曾经基于资产阶级价值观而进行争取自己权利的斗争,尽管也取得了许多推动社会进步的成果,但都未能获得最终的和实质的胜利。因此,“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以人民解放和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作为核心价值观,激发了全世界人民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往。一时间,各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曾经担心社会主义革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但是,既是由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某些失误,也是因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逐渐把某些价值观蜕化为单纯口号,将“爱国”“忠诚”“守法”之类的道德生活价值观当成社会制度层面的价值观,从而遮蔽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质的价值取向,导致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渐渐减弱。譬如,在柏林墙两边,东柏林的吸引力就比不过西柏林,东德需要建立一堵高墙来阻挡人民往另外一边跑。价值信念崩塌了,人心也就涣散了,内在认同出现了危机,问题终将暴露出来。价值认同出现问题了,靠外在的墙来阻挡往往是无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苏东剧变也是核心价值观失落的结果。
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必须分清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与人民及公民价值观或公民道德,不能拿公民生活价值观来替代社会层面的价值观。譬如,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所谓“礼义廉耻”的生活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观,以图整合中国社会,但显然不能抗衡以建立没有阶级剥削、没有压迫的公正社会为价值取向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解放人民,建立民主、自由、独立和公正的社会为价值取向,这是有社会变革方向感的核心价值观。“礼义廉耻”只是调节人们生活的道德价值观,没有社会变革的价值取向,因而不可能成为体现历史前进方向的核心价值观。
总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价值观竞争的制高点上,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动权。
第二篇: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观
李雪娇助教老师,这是今天的听课报告,内容如下:
第5次听课报告
2017年10月19日
学生卢昕悦
今天孙熙国教授给我们讲述了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观若干重难点问题辨析,主要内容和感悟如下: 一。价值与价值观 1.什么是价值
老师认为价值的概念是指客体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题需要的那些积极的功能和属性。
首先说物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求人的价值,而对于个人价值老师认为不仅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方面,人真正的价值是奉献。而奉献的意义又具体体现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中,前者是自我对自我的意义,后者是指自我对社会的意义。2.价值的实现
为什么要实现价值,其本质内涵在于我们人的活动过程是实现内在心性的过程,也就是愿望不断满足的过程,这就是人的价值所在。而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体和客体条件,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客体条件),通过劳动(途径)来实现自己的内在心性和素质(主体条件)。3.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各种价值观念的总称,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层次,居于内核与本质层面的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应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另在2013年12月发表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将这24个字总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4.“二十四字”是核心价值观吗
老师指出中国人对“富强”的追求,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无限向往和热切期盼就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
首先老师向我们提出问题,当前我们有没有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如果有,我们是在何种意义上反对所谓“着世价值观”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下面具体从以下几各方面讨论。1.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
习总书记指出为什么要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要概括当代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就要回答当代世界的问题,完成当代世界的使命,为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构件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和价值观都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是存在于这种特殊性之中。因此构建全人类的价值观,就需要我们从个性中提升出共性,从特殊中提升出普遍,即器见道,即事见理。
其次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这是我党在全面分析国际形势后作出的判断。时代精神是时代任务和要求的反应。因此,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围绕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自我地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2.共同价值观的哲学依据
首先共性是从个性中抽象出来的观念存在,现实存在的具体事务是特殊的个别存在。习总书记提出的共同价值观就是指相对于个别来说的一般,相对于个性来说的共性,相对于特殊来说的普遍。
而反对“普世价值”的本意是反对把事物个别的存在形态冒充一般。我们反对“普世价值”反对的是用个别代替一般,用特殊化代替普遍的形而上学,反对文化霸权主义,而坚持和倡导的恰恰是文化平等、文化包容、文化发展。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探讨与分析。
1.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 ①自由的本质含义
黑格尔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譬如要发展资本主义,就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发展社会主义,应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这正符合孔子所说“从心而欲而不逾矩”,这才是真正的自由。②平等的真正内涵
“平等”首先是经济上的平等。离开了经济谈自由平等和解放,就只是单纯的政治平等、政治解放,这是不彻底的解放。③公正是何种意义上的公正
公正应考虑共同富裕,即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法制是哪家的法制?谁的法?
法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我们的法制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2.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的精神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在全社会和各族人民中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理想,号召全体中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3.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这也就是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正因如此,发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才可以得到广泛的认同,凝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4.核心价值观与时代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造就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文化依据。四.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老师指出我国传统价值观可以归纳为六点,分别为讲仁爱(仁德而立业)、重民本(本固而邦宁)、守诚信(诚信而恒久)、崇正义(正义而谋利)、尚合和(合和而发展)、求大同(大同而治平),分别包含着爱国、民主、诚信、正义、和谐和文明的含义。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实践,另一方面一定要注重中华美德体系的传承和实践。从个人基本道德做起,这个道德和社会风俗的改善,才能有一个扎实的社会基础。五.构建核心价值观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老师认为构建构建核心价值观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来,第一要立足实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第二是要不忘初心,坚持以中国文化为载体,第三是要不忘本来,坚持以中国文化为载体,第四是吸收未来,坚持以外来文化为工具,第五要面向未来,坚持以综合创新为方法。最终向人类提供中国方案。六.感悟
今天孙熙国教授讲述了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观若干重难点问题辨析,首先从价值和价值观层面分析了人真正的价值是奉献,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内在心性和素质,这也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依据所在。而对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围绕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自我地思考和探索如何实现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结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我党深入挖掘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价值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正所谓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意志和行动的统一,才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才进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理论:是对时代实践任务和问题的回答 实践:
指出“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什么?
所谓共同理想,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目标,它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当代青年奋发图强的动力源泉。我们党我们国家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实,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就是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依据。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企业作为社会组成的主要单元,应深刻把握企业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企业发展与富强国家建设、企业监管与营造公正平等的市场环境、企业诚信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都有着本质联系。因此,企业应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引导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设企业文化。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企业文化提供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牢固的精神纽带,引导企业员工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不断增强对国家、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又是社会责任的承载者,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理念等,既要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律,又要体现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根据自身企业资源要素、企业目标、国内外市场环境等实际情况长期培育、打造的,能影响全体员工行为的思想理念,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开展理论研究,形成理论体系。企业文化体系是一个自觉建设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整体谋划、系统设计、不断完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既要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环境和机制,又要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与规范员工行为结合起来,强化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与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高诚信度、美誉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要更加自觉地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增强奋发进取意识为目的,培育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理念、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观念,为广大员工发展,依靠广大员工发展,发展成果由广大员工共享,有效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实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和谐,力求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上都能够不断有新的突破。
企业文化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固有的规章制度不同的是,企业文化是一种强调自律的约束,其与规章制度相比,更具有持久的约束力和控制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企业通过向社会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通过自己企业文化被社会的认可,使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首先要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确立应立足于企业的现状,着眼于未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具有企业的特点、行业的特点、主业的特点,并且浅显易懂,能为广大员工和社会接受。其次,要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正确、鲜明,体现行业特点,符合企业战略和发展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经济利益只是目标之一,而不是全部。第三,要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录用与本企业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彻于员工培训之中,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将企业文化与沟通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达到上下理解一致,从而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并用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一盏明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国文化发展前进的明灯,只有在其指引下,我们才能安全前进!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6页1.习近平谈青年学生为什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159页19.2014年3月31日,中宣部授予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他的先进事进。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期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日前,山东省委作出决定,要求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有生命就要有所作为,有奋斗就有幸福”是朱彦夫一生的真实写照。
请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答案部分:25页3.改为B[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②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④观点错误,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有正确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会把人引向歧途,①③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B。
5.改为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加快技术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是生产力当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要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上层建筑,其运行顺序应该是: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因此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④。①只涉及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不符合。27页19题改为
[答案]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践,积极为社会做贡献。②要树立正确意识,充分发挥崇高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导向作用。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 审设问,注意知识范围,辩证唯物论,围绕主题“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因此很难脱离人生观的知识,但主要角度应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特别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回答人生启示。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